规避反交易形成的案例
规避反交易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规避反交易引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风险监测中心下发一笔查询,查询内容为:某账户发生多笔大额异常支付,账户资金即进即出,客户电话号码不存在致无法电话核查,请核实:该柜员一笔业务客户标注的取款金额(**万元)与柜员操作金额(*万元)不一致,随即下一笔业务支取差额**万元,其间是否存有柜员规避反交易的现象。
网点回复:经核实:柜员金额输入错误,经客户同意进行补支取,客户签字确认。
此笔业务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未严格执行制度,未按正确的操作流程办理业务。
此笔风险事件的形成完全是柜员抱有饶幸心理,操作失误后未按正确方法进行反交易,为规避反交易监测和考核,采取补支差额的做法。
(二)是现场管理人员事中控制不到位的问题,此笔业务柜员在发现录入金额与实际金额不符时,柜员采取支取差额的做法,现场审核人员没有及时制止柜员,长此以往将助长柜员恶习养成。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柜员的业务学习,既要提高柜员业务素质,又要增强柜员责任意识。
网点不仅要对员工进行规章制度的培训,还要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提高员工合规意识,帮助员工熟知本岗位行为规范和禁止规定,提高员工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内化于心,养成“规范操作、按章操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网点负责人及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引导和帮助各级管理人员不断强化“按章操作,合规经营”的理念,切实发挥事中风险防控作用,有效防范业务运营风险。
采取存单销户方法规避反交易引发的风险事件

采取存单销户方法规避反交易引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介绍
营业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取钱、转存定期业务,客户手执1200元现金,卡支取1800元,存单销户5000元,合计金额8000元转存定期,柜员误为客户办理了转存1万元的定期存款,造成银行垫款2000元,客户发现后找到柜员,柜员未对错误交易进行反交易,而是采取直接对存单销户的办法规避反交易,再为客户办理存单8000元定期存款开户,此笔违规操作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风险意识淡漠,操作随意。
在客户发现金额错误后,找到柜员,柜员应立即对错误交易进行反交易后再办理正确业务,柜员为绕开授权和现场管理,采取直接销户的违规方式有意规避反交易,也说明柜员对员工行为准则和员工违规处理办法认识不足,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要清醒认识到规避反交易行为存在风险隐患。
(二)交易无真实背景,存在风险隐患。
错误存单1万元背面的注明“客户要求支取2000元”字样,而实际并未支付款项;实际定期存款只有8000元,而非定期存款1万元的虚假交易背景,存在着严重的风险隐患,极易引发经济纠纷和法律纠纷。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应加强风险意识,避免违规操作。
柜员应加强业务操作流程、员工行为准则和违规处理办法的认识,明白什么行为可以做,什么行为应杜绝,认识到正常的反交易是免责的,没有必要去规避。
(二)管理人员风险管理要注意方式方法。
一味的风险管理高压态势只能会使柜员心存侥幸的加以规避,对产生风险事件多的柜员要及时帮扶,随时把握本机构风险动态,采取相应风险防范措施,从根本上减少风险事件总量。
柜员规避反交易形成的案例

柜员规避反交易形成的案例一、案例经过网点收到一笔准风险事件查询:客户在短时间内在同一网点不同柜员办理取款、存款再取款业务,请结合监控核实客户是否带现金上柜办理业务?是否存在柜员规避反交易?内控合规人员经查看录像显示:甲柜员为客户办理定期存单取息转存业务,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先办理存入2万元,经与客户勾通后,甲柜员将定期存单交给乙柜员,由乙柜员将定期存单取出后现金交甲柜员。
此笔业务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甲柜员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注意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导致业务办错,发现操作错误后,本应该使用反交易冲正,但是柜员为掩盖其错误操作行为,未按规定的反交易流程进行账务处理,有意采取其他方式处理业务差错,规避反交易。
乙柜员未提醒甲柜员作反交易纠错,反而协助甲柜员共同规避反交易,可能引发法律风险,甚至造成银行声誉损失。
(二)现场管理履职不到位。
规避反交易是银行重点查处的员工十大违规行为,现场管理人员应时常提醒柜员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及规章制度,真正起到事中控制作用。
三、案例启示(一)加强制度学习,增强风险意识。
发生各类风险事件,都反映出柜员风险意识淡薄,操作随意性强,加强员工行为规范等制度的学习,让员工了解制度和规定,明白哪些是可为的,哪些是可不为的,哪些是禁止为的,养成自觉按业务操作流程办理业务的习惯,不以习惯代替制度,杜绝业务办理过程中的侥幸心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履职管理,杜绝违规行为。
网点现场管理人员应增强制度意识和工作责任心,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每一笔业务核查,保证业务核查质量;要切实履行现场管理职责,密切关注柜员的异常操作行为,对柜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和纠正,有效避免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切实把好事中控制关。
规避反交易绕流程操作的案例

规避反交易绕流程操作的案例一、案例介绍网点柜员在为客户办理1万元存款业务时,误存1000元,中午轧帐时发现错误,本应采取“反交易”对该笔交易进行处理,而该柜员联系客户违规采取补存9000元存单,递交客户。
第二天为该客户办理了支取业务,重新补存1万元存单。
该柜员在办理业务时金额录入错误,不按操作规程处理,而是采取“规避反交易”绕流程操作、逆流程处理的方式掩盖过失。
整个违规操作过程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其中部分业务是违背客户本意进行处理的,掩盖了业务错误处理的事实真相。
二、案例分析(一)缺乏法律意识,学习流于形式。
虽然日常对员工进行合规教育,对员工进行防范风险的培训、网上答题、各种考试、撰写心得体会等,但员工在思想上未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日常规范性教育未能达到内化于心,在业务过程中法律意识淡薄,特别是在当今客户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银行员工经济纠纷意识还未与制度规定相融合。
(二)合规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
从事件本身的发生和处理情况看,员工工作未能做到依法合规处理业务,合规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遇到过失采取违规手段,规避处罚。
三、案例启示(一)加强业务学习,尤其是新员工一定要牢记各种交易,尽量不要用错交易,但万一出现错误,一定要按照操作流程处理,决不可明知故犯。
(二)一线员工接待的是各种各样的客户,处理的是越来越多的业务种类,这就要求员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办理每一笔业务时要和顾客勤沟通,询问客户需要办理哪方面业务,全方位的服务会赢得客户的信任,同时也能避免错误交易的发生。
(三)规章制度的执行与否,取决于广大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清醒认识与熟练掌握程度,有规不遵,有章不遁是各行业之大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次违规侥幸逃脱可能造成终身悔恨。
规避反交易引发的案例

规避反交易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柜员受理客户银行卡取现加部分现金办理定期存款的开户业务,误办理为银行卡存款,正确的方法应立即反交易冲回。
但柜员自作主张擅自双倍银行卡取款后,再办理了定期存款的开户业务。
该笔业务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规章制度掌握欠缺。
经办柜员正在实习期内,对制度规定掌握不全面,理解不透彻,工作不认真细致,导致日常频繁发生的存取款交易使用反方。
(二)帐务处理流程不合规。
柜员交易用错,未告知现场管理人员,自行倒平了错帐,操作存在随意性。
(三)员工培训不到位。
新员工岗前培训或临柜时,相关人员对柜员可能发生交易用错导致的规避反交易未进行重点警示、提示,柜员违规处理错帐时浑然不觉。
三、案例启示
(一)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需强化。
管理部门应结合“员工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强化员工认知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对违规操作的危害性在主观意识上真正引起重视,才能够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谦虚谨慎,防范违章操作及案件事故隐患,自觉远离违规行为。
(二)员工业务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学习需加强。
业务部门应作好员工的岗前培训教育,使员工切实掌握业务操作流程及员工行为规范等制度规定,明白什么行为可以做,什么行为应杜绝,规范操作行为。
柜员规避反交易并导致逆向操作的案例

柜员规避反交易并导致逆向操作的案例一、案例简介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
客户欲存现金5万元,取款6000元。
结果柜员从该客户银行卡上存现金56000元,此时柜员发现操作错误,本应立即做反交易,而柜员为了规避反交易,逃避监督处罚,采取随即又从该帐户中支取12000元的错误操作。
该柜员操作存在严重的规避反交易并导致逆向操作的为行,最终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有关文件明确规定,规避反交易导致逆向操作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列为重点查处的员工违规行为之首,银行对于柜员规避反交易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依据《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对相关违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规避反交易属于严重违规行为,不仅掩盖业务事实真相,也极易形成资金损失风险,加大了操作风险防范的难度,也给银行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此案例中,柜员风险意识淡薄,办理业务精力不集中,发现操作错误,应及时做反交易处理。
而该柜员未按操作流程办理,却是采取反方取款方式规避反交易以掩盖操作失误。
整个违规操作过程违背了客户意愿,掩盖了业务错误处理的事实真相,导致了该笔业务规避反交易并逆向操作事件的发生。
三、案例启示(一)强化柜员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应加强柜员对业务制度的日常学习,使柜员充分认识到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柜员风险防范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再次发生。
(二)加强柜员与客户的沟通。
柜员在办理业务时,一定要精力高度集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并加强与客户沟通,及时了解客户办理业务的需求,做到心中有客户,心中有流程,规范操作,切实将风险防范渗透到实际业务操作中,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维护银行的形象和声誉。
故意规避反交易的案例

故意规避反交易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支行柜员在为客户办理银行卡取款业务时,一时疏怱,将应办理的取款业务,误办理成银行卡存款业务,发现错误后,该柜员为规避反交易,使用交易支取款项,又要求客户至其他柜员处支取的办法处理完此笔业务。
柜员为规避反交易,造成存款无真实交易背景,采取分笔支取平帐。
为此,此笔业务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柜员由于操作失误,将客户取款业务误操作成存款业务,造成短时间库存帐实不符,柜员应按正确的操作规定进行反交易,但是该柜员为逃避考核处罚,不按照正常的业务流程处理业务,为掩盖差错采用绕道的违规方式来弥补,采取分笔支取平帐行为规避反交易,使风险事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使一笔原本是工作疏忽导致的差错,演变成“以错纠错”的主观违规行为。
三、案例启示
加强员工培训。
营业网点管理人员要把员工培训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坚持不懈,加强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教育员工正确处理业务差错的方法,防止主观违行为的发生。
规避反交易的案例

规避反交易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支行网点发生一起典型的跨柜员规避反交易的案例,客户在A柜员处办理存款业务,后又到另一网点支取翻倍款项,触发了监督模型。
经核实:A柜员应为客户取款业务,当场发现操作失误后未作反交易冲账,在另一网点处用客户的另一张卡办理取款业务,柜员给客户款项,另外款项交现场审核人员后由其交给A柜员。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因工作疏忽交易用错,造成柜员库存现金短款,但经办柜员未按正常差错处理流程办理后续交易,而是采取利用客户跨柜员双倍支取的手段掩盖差错事实,逃避监督,使差错事故的性质升级,使银行的声誉造成影响。
(二)柜员合规操作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采取跨柜员的使用另一张卡进行取款,用更为隐蔽的方式去掩盖错误,如果在取款期间客户帐户资金被占用,将形成损失事件,造成不良后果。
(三)现场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当柜员让其传递现金时,未综合进行分析,而是协助柜员掩盖失误,此种行为不仅不能起到保护柜员的作用,而且未能对前台柜员的操作起到事中监督和警示的作用,易造成大量风险事件潜伏。
三、案例启示
这是一起典型的跨柜员规避反交易案例,网点主管和柜员无视制度的存在,尤其在银行明确规定规避反交易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列为重点查处的员工违规行为后,仍然心存侥幸,采取规避反交易或不正确的冲账做法,进而导致风险事件的升级,影响员工职业发展,应引起重视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避反交易形成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网点A柜员为客户办理从两个账户分别取款再转存到另两个账户的业务,在处理完两笔转存业务后,才发现第二个账户的取款业务因用错交易代码,误操作为现金存款业务,造成虚存也就是虚增了现金库存,但柜员并没有按规定对该笔错存的存款进行反交易,而是将误存款项取出,然后叫客户到B柜员处再办理一笔同样金额的现金取款业务,但B柜员没有实付现金给客户,而是将现金交还A柜员,这样,两柜员协同平衡了账款,从而达到规避了反交易的目的。
经核查,确认为“规避反交易”行为,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柜员间为了规避反交易而造成风险事件性质升级的典型案例。
若A柜员发现记帐错误后按流程进行反交易处理,然后再按正确金额进行记帐,则该笔业务按风险事件的判别标准只是“工作疏忽”的低风险事件,但A柜员为掩饰其操作失误,未按规定的反交易流程进行账务处理,而是将误存款项取出并由客户到B柜员处取款交给自已填平了库存现金。
使正常的反交易形成的风险事件上升,由原来的一般性差错上升为员工行为类风险事件。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典型案例的学习。
网点负责人应强化柜员的风险教育,传达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风险提示、案例分析等,引导柜员规范操作。
培养柜员按正确的操作流程和制度规定办理业务的习惯,避免违规操作,以杜绝风险事件发生。
(二)营业网点应加强对“规避反交易”、“柜员自办业务”等员工行为类风险事件的专项治理,加大对人为原因、主观故意规避反交易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效防范违规行为,遏制各类高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银行业务运营平稳发展。
(三)柜员应增强工作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
柜员在办理业务时要集中精力,认真细致地办理每一笔业务,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