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走进大自然1. 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2. 探究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1. 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 实验操作技巧的培养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1. 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第四章:地球与宇宙1. 认识地球的结构2. 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五章:人体的秘密1. 了解人体基本结构2. 探究人体生理功能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冀教版)2. 实验器材:各种实验仪器和材料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科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六、教学安排:第一章:走进大自然1课时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2课时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3课时第四章:地球与宇宙2课时第五章:人体的秘密3课时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及实验操作技巧。
难点: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自然界中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图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实物:准备一些植物和动物模型,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它们。
3.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植物和动物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讲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教师讲解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如:食物链、生态平衡等。
3.实物观察教师展示植物和动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它们的特点。
4.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保护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措施,并与全班分享。
5.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对保护植物和动物的认识。
6.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观察记录,并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4.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2.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思维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保护意识: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保护植物和动物的意识。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它以观察、实验和理论为基础,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奥秘。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为孩子们展示了多种有趣的实验和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实验和知识的内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科学。
一、实验一:测水温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温的变化,了解温度的概念。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
2. 使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将温度计放入冷水中,观察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冷水的温度较低,热水的温度较高。
二、实验二: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方式,了解光的基本特性。
实验步骤:1. 打开一个小孔的盒子的盖子。
2. 进入黑暗的房间,将盒子的孔对准一束光线,并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3. 将盒子的孔对准其他方向的光线,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光线会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会被阻挡。
三、科学知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天自转一周。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年公转一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日夜和季节交替产生了影响。
四、科学知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水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固成为固态水,也就是冰;当水温度在0至100摄氏度之间时,水处于液态;当水温度达到100摄氏度以上时,水会沸腾成为气态水蒸气。
五、科学知识: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物萌发、生长和开花。
植物通过吸收阳光、土壤中的养分以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生长,同时释放出氧气。
六、科学知识:材料的性质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
例如,木头是可燃物质,金属是导电材料,塑料是可以变形的。
了解材料的性质有助于我们选择和使用材料。
通过上述实验和科学知识的探索,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原理和规律。
同时,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还包括许多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实验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实验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1——5课怎样才能省力——联系日常生活,对简单机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综合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对简单机械的使用可以提高效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撬棍的学问——认识杠杆,研究杠杆的作用。
3、轮子的妙用——探究轮轴、滑轮、齿轮的作用。
4、斜坡的科学——研究斜面的作用。
5、自行车——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组成,并能初步分析各种机器的组成部分。
第1课《怎样才能省力》常规掌握:1.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
2.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
3.生活中使用的(钳子)(辘轳)(改锥)(菜刀)(羊角锤)等都属于简单机械。
注:能将工具和所用到的简单机械对应。
拓展知识: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
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
第2课《撬棍的学问》常规掌握:棍子作为一种简单机械,能绕一个支点旋转就成为(杠杆)。
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工作的,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成(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两种。
根据生活实例(P7)分析杠杆的三种类型:费力杠杆、省力杠杆、等臂杠杠。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费力杠杆(省距离);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省力杠杆(费距离);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注:阻力点可以叫做“重点”,动力点可以叫做“力点”。
实验操作:杠杆平衡实验(P6)。
杠杆尺平衡规律: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2.天平的使用方法(P8).第3课《轮子的妙用》常规掌握: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做轮轴。
把圆轮的外缘部分做成小齿状,这个圆轮就成了(齿轮)。
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滑轮)。
滑轮的作用: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1、怎样才能省力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想在下课后给你们每人一颗糖,可是开不开罐头。
你们谁能帮助我?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
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常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
动力作用点:施加动力的点。
阻力作用点:承受阻力的点。
3、游戏实践:⑴利用木棍和小木块组成一个杠杆,学生自己了解杠杆的结构,巩固杠杆不同部分的名称。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 教学目标:研究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单位和换算。
-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测量方法;学会使用标准测量单位进行换算。
- 教学难点:理解测量单位的换算方法;掌握较复杂的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二单元极简主义- 教学目标:了解极简主义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培养简洁整洁的生活惯。
-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理解极简主义的基本原则;培养整理、清理物品的意识。
- 教学难点:运用极简主义的原则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简洁整洁的生活惯。
第三单元动物世界- 教学目标:认识不同的动物种类和它们的特点;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 教学重点:研究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了解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 教学难点:理解动物分类的原理;掌握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关系。
第四单元火的产生与利用- 教学目标:掌握火的产生和利用的基本知识;了解火的危险性和防范措施。
- 教学重点:研究摩擦、碰撞等引起火的产生的实验;了解火的利用和危险。
- 教学难点:理解火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火的安全使用和防范措施。
第五单元空气与水-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和水的重要性;认识空气和水的一些特性。
- 教学重点:研究空气和水的组成和特性;了解水和空气的污染和保护。
-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和水的组成和特性;掌握水和空气的污染防治方法。
第六单元能量与能源- 教学目标:认识能量和能源的概念;了解能量和能源的转化和利用方式。
- 教学重点:研究能量和能源的基本概念和单位;了解能源的分类和利用方法。
- 教学难点:理解能量的转化和能源的利用方式;掌握能源的节约和可再生利用。
第七单元种子的奇妙世界- 教学目标:了解种子的形成和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 教学重点:研究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 教学难点:理解种子的结构和传播方式;掌握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和意义。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实验中的观察与记录科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而实验是科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发现规律,并将这些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方法和技巧。
1. 观察的方法和技巧观察是实验中的重要步骤,只有准确、细致地观察,我们才能获得真实的现象和数据。
以下是一些观察的方法和技巧:a. 用多个感官进行观察:观察不仅仅依靠眼睛,我们还可以利用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现象。
b. 观察时保持安静:有些现象可能需要我们倾听声音、小心触碰或者靠近才能发现。
保持安静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观察到这些细微的变化。
c. 多次观察:一次观察可能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我们应该进行多次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
2. 数据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是科学实验的重要成果,因此,准确地记录这些数据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数据记录的方法和技巧:a. 使用图表:对于一些数量化的数据,我们可以使用图表来更直观地展示。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柱状图、线形图等来表示数据的大小、变化趋势等。
b. 采用编号和符号: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记录很多的数据,使用编号和符号可以减少重复的工作量。
例如,我们可以用数字编号代替完整的实验记录,用“+”、“-”等符号表示正负结果。
c. 记录环境条件:实验的环境条件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将实验时的环境条件也进行记录。
例如,实验的温度、湿度等因素都需要一并记录下来。
3. 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在完成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后,我们需要进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从而得出结论。
以下是一些关于分析与总结的方法和技巧:a. 比较、对照: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解释。
b. 归纳、总结:根据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某些规律或者得到结论。
在总结时,要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归纳,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达。
五年级下册冀教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冀教版科学课程是中国小学课堂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本文将以五年级下册冀教版科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一单元: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学生将学习到生物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构成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
在学习中,学生还将进一步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比如植物的根、茎和叶的结构以及它们的功能;动物的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等。
通过对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第二单元:物质变化与能量转化物质变化与能量转化是本单元的重点。
学生将学习物质的常见性质和变化过程,包括物质的溶解、燃烧和凝固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不同物质之间的变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在学习中,学生还将学习熟悉的物质如何转化为其他物质,比如水的蒸发和凝华,以及物质的传导和传热等。
通过对物质变化与能量转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能量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与地理环境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学生将学习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环境。
通过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地壳运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在学习中,学生还将学习地球的大气、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
通过对地球上各种地理环境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光的传播与视觉光的传播与视觉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学生将学习光的传播规律和影响我们视觉的因素。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在学习中,学生还将学习光的折射和色散等现象,以及简单的光学仪器的应用。
通过对光的传播与视觉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第五单元:电能的应用电能的应用是本单元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早期的人类主要靠自己的_____来完成一些费力费时劳动。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类逐渐学会了使用__________,提高了工作效率。
2.古希腊物理学家_____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_____,我能把地球抬起来。
不过,它不仅需要一个支点,还需要一根很长的_____。
3.能绕一个支点_____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4.杠杆上有三个点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5.人们利用_____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使用中发现,还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
因此,人们又进一步地_____了杠杆,发明了其他简单机械。
6.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能_____,缺点是不能_____。
7.使用动滑轮的优点是能_____,缺点是不能_____.8.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形成了_____。
优点是既能_____,又能_____。
9.利用斜坡将重物升高,是我们常用的一种_____的简单方法,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_____。
10.当高度相同,斜面越_____,提升物体越_____。
11.通向山顶的公路总是盘山而上的,盘山公路实际上是相当于加长了通向山顶的_____,这样的车辆在行驶货运货物时_____。
12.人们根据需要对简单机械进行组合,发明了各种复杂的_____。
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工具都属于机器,这些机器_____了多种简单机械的优点,大大提高了_____。
13.大部分机器都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部分组成的。
14.自行车是一种以_____为动力的代步机器。
因此,_____、_____、_____是对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
15.拧自来水龙头的把手开关时,左右用力,水管的活塞却向上下运动,并改变了_____。
开关把手越长越_____,说明它可以改变_____。
16.斜面能_____,斜面越平缓越_____,但却_____。
机械有改变_____和_____的作用。
17.在杠杆上,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____,人对杠杆用力的点叫做_____,承受重物的点叫做_____。
_18.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_____和_____组成的机械,叫做轮轴。
19.斜面能_____,但却费_____。
20.在拧螺丝时,螺纹细的螺丝钉比螺纹粗的螺丝钉更_____。
21.动物的种类繁多,生活环境_____,不同种类的动物产生后代的方法也_____。
22.雌雄经过交配,_____和_____结合形成_____后,发育成新一代。
23.当生殖季节到来时,动物为了吸引对方,常常会表现出一些_____;有些动物在_____和_____时,也会采用一些独特的方式。
24.任何技术的应用都会带来_____的影响。
25.雄蛙竭尽全力的“唱歌”,是为了_____。
26.植物经过_____、_____、和_____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
_____实际上已经是下一代了。
27.在园艺和农业生产上,人们利用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___、或_____等器官直接产生新植株的性质,帮助他们繁殖。
28.多数绿色开花植物可以通过_____进行繁殖。
29.花开了,草绿了,春天来到了。
正是由于各种植物能够通过_____得到新的生命,才使自然界更加_____,充满生机和活力。
30.仔细观察自己和父母的_____、_____、_____,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一些相似之处。
31.分析人地相似与差异时,会发现人的舌头有的_____,有的_____,额头有的,有的_____。
32克隆,即通过_____方法而产生的一系列后代。
33.克隆植物,早已不足为奇,在_____经常会用到。
34.对于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动物新个体要通过“爸爸”的_____与“妈妈”的_____结合作为新生命的开始。
35,克隆动物实在没有_____的参与下,由单一的_____经过人工改造并发育到一定时期后,被移植到“代理妈妈”的子宫内,正常发育后产下的动物。
36.鲤鱼将卵产在_____里,卵外_____硬壳保护,_____“父母”帮助进行孵化。
37。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_____和_____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_____。
38.任何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都可能给人类带来_____和_____的影响。
39.地球上每个角落几乎都有_____的踪迹。
长期以来,人类探索生命_____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
然而,生命的起源至今仍然是个_____,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40.美国“_____”号飞船的着陆器登上火星后,也没有发现任何形态的_____。
41.关于人类的起源有中国的_____、西方国家的_____等神话传说。
42. _____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
科学家根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_____、_____和_____等。
43. _____多年前,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恐龙。
44.化石是保存在底层中的古生物_____、_____和_____。
45.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成千上万种生物,目前已经命名的有_____多万种。
46.达尔文编写的科学巨著_________于1859年11月出版。
47.现在,人们普遍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大多数经过了_________的过程。
48.20世纪30年代,有些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_____经过_____的过程演化来的。
49._____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
科学家根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_____、—和_____等。
50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的桦尺蠖有_____和_____两种类型。
可以用“_____、_____”的观点来解释。
51.山脉站地球陆地面积不足_____,它们是_____大规模运动的结果。
52.山脉主要是由_____构成的。
_____是造成山脉主要变化的主要原因。
53.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_____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_____。
54我国广西地处_____地区,常年_____,在雨水的作用下,形成了崎岖不平、怪石林立的桂林山水。
那里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溶洞里的_____到处可见,成为壮丽的旅游景观。
55.自然界中钟乳石的形成需要一个_____的过程,人类_____看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56.我们看到的壮美的自然景观_____、_____、_____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57.除了自然力量外,地球上的_____以其独特的方式缓慢地改变着地表,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的_____保护地表,有的_____保护地表。
58.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力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
59.冰川流动时带走地面的石头,这是冰川的_____和_____作用。
60.在河水搬运过程中,岩石受到水的_____和相互_____、_____而形成了卵石。
61.地球上的岩石大多是由_____组成的。
矿物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重要_____。
62.在研究常见的矿物的性质时,我们可以先来描述矿物的_____、_____和_____,然后用锤子砸开看它的内部_____。
63.要准确的知道矿物的真正颜色应将矿物在_____上用力刻划,直到在它的表面留下清晰的_____为止,形成条痕,观察条痕的_____。
64.有些矿物经过_____和_____可以制成美丽的宝石。
65.自从掌握了冶炼技术以来,人们从矿物中提出许多有用的金属,如_____、_____、_____等,现在利用_____制成的工具、机器等随处可见。
66.大多数金属矿石是_____矿物,往往具有_____光泽。
67.金属通常都是从_____或_____中提取出来的。
68.矿产资源一般都埋藏在_____里。
开采矿产是一项_____的工作。
我们知道,_____、_____、和_____是重要的能源。
69.塑料、涤纶、尼龙、阿司匹林和_____等都是由_____和_____的提炼物经过复杂的_____制成的。
70.在2亿到3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湖泊和浅海中生长着大量_____和_____。
由于_____的运动,这些植物和动物被埋在地下,在长期_____、_____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煤和石油。
71.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_____,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各种_____、_____、_____主要能源等,都来自于矿产资源。
72.大多数矿产资源是_____的。
因此,矿产资源的_____造成的损失是_____的。
73.我们的周围会发现有许多_____、_____或_____矿产资源的现象。
74.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懂得用岩石和其他矿物质制成_____、和_____。
75.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_____,并从开采出来矿石中提炼的丰富_____,制造出大量的_____和_____用品。
76.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一般需要建起_____,用_____和_____进行开采。
77.矿产分布在地表的埋藏的比较浅的,可以_____开采;埋藏的比较深的的煤,需要用_____开采,石油和天然气需要建起_____开采。
78.我们在研究矿物时要从_____、_____、_____、条痕、_____、磁性等方面研究。
79.人的_____不如大象强壮,力量不如牛马_____,_____不如猛虎。
熊市犀利…..但人的智慧却比其他动物_____,人们发明和使用_____。
80.工具的_____和_____使人类能够做许多其他动物不能做的事情。
81.工具有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也_____。
例如_____。
能帮我们看得更远,_____、_____能帮我们走的更远、更快。
82.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创造的最奇妙的工具是_____。
83.机器人是一种在一定_____控制下,能够_____工作的的机器人,是人类的好帮手。
84.智能机器人除了参与工农业生产外,还可以为_____带路,与人_____,替人_____—等等。
85.工具扩大了了人的_____,延伸了人的_____,增强了人的_____。
86.随着技术的发展,_____出现了,这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工具之一。
在_____的控制下,机器人能完成_____,帮助人们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_____,成为人们的_____。
87.在工作中使用工具可以_____工作时间,_____用力,_____工作效率。
88.我国的一些矿产资源面临_____的危险,另一方面_____矿产的现象任然存在。
89.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恐龙化石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发现的恐龙约有_____个属,其中中国就有_____个左右,约占总数的_____。
90.有利于地表的活动(平整土地)(架桥修路)(植树绿化)(挖河修渠),不利于地表的活动(开采矿产)(采伐树木)(围湖造田)(毁木开荒)1我们常见的机械有哪些?2.使用杠杆提起重物在省力和费力方面有什么规律?3.我们用轮子改造的简单机械有什么优点和缺点?4.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5.分析两图蚂蚁爬行的路线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6.卷起来的斜面有什么优点?7.自行车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 控制部分-----8.用杠杆撬重物时怎样才能最省力?9.分别说明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10轮轴的作用?斜面的作用11.什么叫做生殖?12.生殖有哪些方式?13动物的生殖方式和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4.遗传15.变异16.克隆17.猫、牛等哺乳动物是怎样产生下一代的?18.凤仙花是怎样产生下一代的?19.下图植物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繁殖的?20.关于生命的起源,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21.化石能告诉我们古生物的那些信息?22.恐龙灭绝原因?23自然选择?24.生物与远古生物有很大差异,为什么?25.为什么长颈鹿脖子长?26.右图是什么?利用了什么原理?这样有什么好处?27.右图分别是什么山脉?两者有什么区别?形成的原因?28.右图中的人在做什么实验说明了什么?29.我们为您应该怎样防止沙尘暴?30.沙洲怎样形成的?31.下图的实验证实了什么?32.钟乳石怎样形成的?33某地由于人口增加,人均耕地数量减少,不足以维持当地的粮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