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镇西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

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

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1.老师的最高境界。

把教育看成是〔美好〕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做最好的自己。

成为最好的我。

2.做到三心、三家。

三心即童心、爱心、责任心。

童心,即和同学有共同的爱好和爱好;爱心:在日常〔生活〕中有依恋、〔思念〕,想你的感情。

责任心:一道成长,为共和国培育现代公民。

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

专家:课上的棒,〔专业〕上也有造诣,教给同学特长,自己也有特长。

思想家:思想是引路人,带着思索的大脑教学。

思索同学在想〔什么〕,带着同学思索。

心理学家:不知不觉走近同学,打开同学的〔心灵〕大门。

3.做反思型的老师。

带着思索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不停地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思索,不停的写作。

4.老师要有教育才智。

教育才智从什么地方来,从实践中来;从困惑中来;从同学中来;从写作中来。

要挑战自我,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做自己的事,争取做个最好的老师。

李老师的教育思想,再次提示我们,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老师,必需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李老师对同学确实具有一颗真正的爱心。

他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同学的心!”他从不把同学看成是一个同学,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伴侣。

他与同学的对话,不仅仅是谈话,而是通过谈心、通信、家访等形式,与同学沟通。

正由于他知同学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同学对他的敬重。

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念。

也正是由于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同学的沟通总是布满无限真情,也正是由于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胜利”。

通过这次〔学习〕,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李老师为典范,不断地改良自己,提高自己。

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 [篇2]听了李镇西的讲座,我有以下感动和几点反思:感动于他三十多年任然保持一颗童心,保持同学爱的纯真。

感动于他和孩子之间彼此的依恋之情,感动于“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美好”。

李镇西教育精神解读

李镇西教育精神解读

细节折射爱心——参加“李镇西班级教育思想研讨会”的一些感触2011年5月8日,我们一行6人参加了在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举办的“走进李镇西班级教育思想”的研讨会。

通过大会我们了解了李镇西班级教育思想的研究历程,听了李镇西校长的题为《做最好的班主任——用心灵赢得心灵》的专题报告。

李校长用了大量的武侯实验中学班级管理案例和图片,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他的班级建设与管理理念及具体操作方法。

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这次研讨会给我最深的一个感受:细节折射爱心。

一、把握契机,从细节处走进学生的心灵。

1、李镇西给学生念日本著名作的短篇小说《一碗阳春面》“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留下了一大笔债。

母亲每天从早到晚拼命工作,我去送早报和晚报……12月31日的晚上,母子三人吃一碗阳春面,非常好吃……三个人只买了一碗阳春面,可面馆的叔叔阿姨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谢谢我们,祝我们过个好年。

听到这声音,弟弟的心中不由地喊着,‘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因此,弟弟长大成人后,想开一家日本第一的面店,也要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

’”初一(13)班的教室里很安静,孩子们认真地听《一碗阳春面》。

下课铃响,一堂主题班会课,在掌声和孩子们感动的泪水中结束。

其实,孩子们不知道,这是李镇西和该班学生王慧君的“君子协定”。

李校长不过是想通过这篇小说告诉孩子们:要像《一碗阳春面》里写到的那样,学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你究竟是不是我们班的副班主任?”2006年9月的一天,正在办公室午休的李镇西被一位率直大胆的女学生惊了一跳。

来“告状”的正是王慧君。

因为性格原因和周围同学相处得不融洽,受到同学“排挤”的王慧君在第一时间想到了副班主任李镇西。

“我相信你!”王慧君说,“我只是来给你说说心里话:同学们都不理我,我觉得好孤单。

”李镇西慢慢开导她,“遇到这些事不要哭,要好好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多小时长谈后,李镇西与王慧君悄悄达成一个“君子协定”———他不当面批评王慧君和那些“排挤”她的同学,而是找机会以婉转的方式告诉大家,同学之间要学会和谐相处。

浅谈教育学者李镇西的朴素教育情怀

浅谈教育学者李镇西的朴素教育情怀

d i s t a n c e s 。 b u t f o r g o t t e n wh y we s t a r t e d o f. ”T h e r e f o r e , w e s h o u l d
r e t u r n t o t h e s t a r t i n g p o i n t o f e d u c a t i o n s i mp l i c i t y .S t a r t t h e ms e l v e s , e n j o y i n g s t a y i n g w i t h t h e m a n d g r o w i n g t o -
g e t h e r w i t h t h e m, r e f l e c t h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e d u c a t i o n ,” s i m—
交往 , 是 生命 的交 往 , 是 生命 的 融 合 , 就 因为 是 人 的 交 往 , 才
有人的依恋 , 有理解 , 有浪漫, 有责任 , 才 有 生 命 的传 奇 。 它 是 一种 身 体 在 场 的“ 教育 学” , 是 一 种 生命 活 生 生成 长 的过 程, 是 生命 扩展 的过 程 。
p l i c i t y i s t h e mo s t b e a u t i f u l a n d h a p p i n e s s i s s u p r e me ” . t h a t i s e — d u c a t i o n i s a k i n d o f a t t a c h me n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r e s p e c t ,r o — ma n c e a n d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a n d a l l t h e s e a r e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c o mmu — n i c a t i o n ,l i f e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a n d l i f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w h i c h c r e a t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 r o ma n c e ,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a n d t h e l e g e n d o f l i f e . I t i s a n” e d u c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w i hi t n o u r s e l v e s .a l i v e l y p r o c e s s o f l i f e ro g w t h a n d a p r o c e s s o f l i f e e x p a n s i o n . Ke y wo r d s s i mp i e e d u c a t i o n ; e d u c a t i o n f e e l i n g s

相关李镇西的学习培训体会心得

相关李镇西的学习培训体会心得

相关李镇西的学习培训体会心得李镇西,新任成都盐道街中学副校并从业小学语文教学,另外还出任班级管理方法。

1982年2月,他从四川师范学校中文系毕业于;xx年6月,他又得到了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育哲学博士研究生。

他是一个很繁忙的老师,每日需看人民币的大写的书本,写过千字的文化教育日记,还需要撰写几本书经典著作,隔三差五的还需要出门授课,并承担院校的文化教育课程管理。

曾得到四川省初中语文优秀教师、全国各地十杰老师等光荣称号。

从李镇西的个人事迹,再度认证了那麼俗话:努力是取得成功最压根的基本。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归纳起來关键有下列四点:、老师的真谛。

把文化教育当做是幸福的事,追求完美做最好的老师。

沒有最好是,仅有更强。

做更好的自己。

变成最好的我。

、保证三心、三家。

三心即童真、善心、责任感。

童真,即和学员有一同的兴趣爱好和喜好;善心:在日常日常生活有依赖、想念,想着你的情感。

责任感:一道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塑造当代中国公民。

三家,即权威专家、教育家、心理学专家。

权威专家:课上的棒,技术专业上也是有功底,传授给学员专长,自身也是有专长。

教育家:观念是领路人,带上思索的人的大脑课堂教学。

思索学员在想干什么,带上学员思索。

心理学专家:不经意间靠近学员,开启学员的内心大门口。

、做思考型的老师。

带上思索的人的大脑从业每一天普普通通的工作中,不断地实践活动,不断的阅读文章,不断的思索,不断的创作。

、老师要有文化教育聪慧。

文化教育聪慧从哪些地方来,从实践活动中;从疑惑中;从学员中;从创作中。

要突破自我,持续向新的总体目标迈入,做好自己的事,争得做一个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度提示大家,要做一名达标的、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务必具备崇高的师德师风;而师德师风的生命是师爱。

第一,幸福就会有文化教育。

师爱是师德师风的生命。

优秀老师一同的特性是爱国爱党、热爱人民、喜爱文化教育、喜爱学员。

教育学家夏丐尊说过:“文化教育沒有感情,没爱,好似水塘没有水一样。

【心得体会】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

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
在阅读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著作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旅行。

他的文字如春风化雨,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李镇西老师教育思想的几点心得体会。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在他的著作中,我看到了一个教育者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

他用真挚的情感描绘出教育的美好愿景,让我为之动容。

李镇西老师提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提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

在这一点上,我深感认同。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提升。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独具匠心,他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

在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中,我看到了对教育公平的追求。

他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缩小教育差距。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李镇西老师的著作中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思考,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提出的“教育即成长”的理念,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以此为指引,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总之,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我将铭记他的教诲,努力成为一名有情怀、有担当的教育工作者,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向李镇西学习的教育思想和管理艺术

向李镇西学习的教育思想和管理艺术

向李镇西学习的教育思想和管理艺术李镇西是名副其实的名师、名校长,他究竟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学习他民主、平等的管理艺术。

无论是在班级管理还是学校管理中,李镇西都始终贯穿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

遇到蛮不讲理、“不可救药”的学生,他也会愤怒,但从不采用专制的手段严厉惩罚。

在学校管理中,李镇西坚持“按知识分子的特点管理知识分子”,为此,他在学校成立了“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

重大事宜由“教代会”决策,评先晋职则由“学术委员会”决定,当遇到和每一个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时,则必须让所有老师参与讨论。

李镇西也会为校委会的一些提案被“教代会”否决而感到遗憾,但他尊重“教代会”的决议,因为“虽然校长失败了,但民主胜利了”。

高呼“民主”口号的校长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可你只要看看他所领导的学校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代会”,就知道他的“民主”是什么样的民主了。

不少学校的重大决策都是校长一锤定音,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普通教师只有无条件服从的义务,没有质疑和反对的权利,更不用说否决了。

不少校长热衷于以罚治教,动不动就以下岗相要挟,这就使管理异化成了管制。

从李镇西的民主管理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尊重和理解永远比威胁和惩罚更有效。

学习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作为教师,李镇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那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瑕疵”的学生身上,他的学生中有高官、有学者、有律师,但他从未炫耀过,他更为那些平凡而普通的学生骄傲。

在他的博客首页上,他刻意“炫耀”的一项成就竟然是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合格的中学生”。

看着孩子们那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我们能体会到李镇西作为教师的职业尊严和幸福。

我想,我们和李镇西的最大差距就在这里。

我们眼里只有成绩和分数,我们眼里的成就就是“状元”和“升学率”,虽然我们每年也培养了大量的拿到了毕业证的“合格”的中学生,但对那些升学无望,甚至有可能影响自己“业绩”的学生,我们不是任其自生自灭,就是千方百计使其“自愿”退学。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摘要李镇西被誉为“中国式苏霍姆林斯基”,他的教育实践一直被其他的学校、老师模仿,本文从爱心教育、民主教育两个方面对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阐释。

关键词:李镇西;爱心教育;民主教育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李镇西老师被誉为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其民主教育思想一直为人称道。

早先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就对他很是崇拜。

2014年李镇西老师来我校讲学,还没见到他是就在猜想:这为深受学生喜爱,备受同行称赞的老师究竟是什么模样,应该是严肃的,不苟言笑的学者吧!一见到他却把我之前的想象都推翻了。

我们在观众席入座后,一位穿着衬衣的男老师随即坐在了主讲台上。

他坐下后第一个表情是微笑,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是李镇西。

开场白简单随意,亲切自然,完全不是想象中的严肃学者。

这也为他为什么这么受学生欢迎找到了一部分答案。

然后,他便展示了一组照片,照片上的学生眼神清澈明晰,笑容真挚热情;照片上的老师亲切温和,与学生相处融洽和谐。

李镇西老师边展示照片,边娓娓地道着这些照片记录的和学生之间的点点滴滴。

让我惊讶的是一个从教几十年的老师,竟然记得和他的学生发生的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竟然对这些琐碎的事津津乐道。

才一开场,李镇西老师便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还真是不简单啊!接着,李镇西老师用他的教育实践向我们阐释了他的教育思想。

一、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李镇西老师教育思想的基础。

他在讲座中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因为你而觉得幸福。

听到这句话立刻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以前一直都不清楚老师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是“清规戒律”还是“可有可无”,现在才认知到原来老师之于学生是一种幸福的存在。

老师只有有了这一种认知才会知道自己应该把学生摆在什么位置,应该要怎么做。

老师只有首先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心里,想给学生幸福,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才能做好教育事业。

李镇西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一直都在亲身践行着这一教育原则,而且非常成功。

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及启示

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及启示

| 最小说·读写大视野内容摘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放飞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是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精髓。

李镇西的语文民主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其阅读与写作教学关注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李镇西;民主教育;教学实践李镇西是语文特级教师,他一直在教育一线默默耕耘,坚守理想信念和教育良知,他是民主教育的痴情守望者。

上过李镇西老师课的学生,无不在课堂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和民主的快乐。

一、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核心给予学生心灵的自由和尊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应是一个引导者和指导者。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将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自身的个性、情感、兴趣和需要带入教育过程,唯有在民主的大环境下,学生接受民主教育,才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唤醒。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1]。

在李镇西看来,心灵的自由是一切创造的基础,自由本身不是创造,但是只有心灵自由了,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创造才能发生和进行[2]。

《祝福》这篇课文,李镇西原计划用3课时讲完,可是课间学生都十分积极发言,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直到第3课时快下课时,李镇西还没有机会进行归纳总结,但是他仍坚持让学生畅所欲言,临时改变课时计划,将3课时延长为4课时。

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当学生的思想火焰熊熊燃烧,在知识的海洋里畅快遨游时,教师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预设任务而扑灭学生的思想火焰。

二、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1.目中有人的语文课堂语文学习不单单只是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还具有人文性,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

钱梦龙曾点评过李镇西的语文教学,“人”这个形象和意义不仅在李镇西的“目”中,而且进入了他的“心”里;不仅进入了他的“心”里,而且是占据着“中心”位置[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镇西教育思想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会,我知道了一个成都教育界的名人——李镇西。

李镇西于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获得了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曾获得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镇西是一个很忙碌的人:在负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他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每年还要编写几本著作,时不时的还要外出讲学。

李镇西的事迹,再次验证了那句老话:勤奋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础。

李老师说:“理想与责任,体现于培养现代公民,给每一个人以尊严。

”“尊严”是个比较严肃的词语,李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写到:“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所以说,尊严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给与的,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但能不能保守得住还是要靠个人的修行了,作为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尊严,对学生的爱,不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关爱,随着教龄的增长,我对“爱学生”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也尝试着去做得更好,这需要一个心理认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一种品性:善良!心存善意,才会真心待人接物,也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也就赢得了自己的尊严。

说到“善良”,自然而然想起了我们学校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向善!明天的论坛主题就是:向善,我们能做到……我认为,一个心存善良的人,他能做到的将会不胜枚举,而每件事情都体现出他善良的品质,“爱”在他的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在,爱,既是他的教育手段,也是他的教育内容,这样的教师在精神上就征服了学生!相反,一个没有善意的教师,将会怎样面对一群天真纯洁的孩子,而那些学生对他的反馈又将是什么?“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

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

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李老师书中也提到,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着呢!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身正为范,以对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通过对李镇西老师著作的学习,我认为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教师的最高境界。

李镇西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做最好的自己。

成为最好的我。

(二)做到三心、三家。

“三心“即童心、爱心、责任心。

童心,即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爱心:在日常生活中有依恋、思念,想你的感情;责任心:一道成长,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

“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

专家:专业上有造诣;教给学生特长,自己也有特长。

思想家:思想是引路人,带着思考的大脑教学,思考学生在想什么,带着学生思考。

心理学家:不知不觉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

(三)做反思型的教师。

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不停的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

(四)教师要有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从什么地方来,从实践中来、从困惑中来、从学生中来、从写作中来。

要挑战自我,做自己的事,争取做个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李镇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

有爱才有教育。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

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

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视学生为子女),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

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让我们的下一代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李镇西老师的《怀一颗纯净的心从教》、《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等文章,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他的无私,对学生的爱,对教育深入的思考,使我深受感动。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了李老师的文章后,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将会怀着一颗纯净的心从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争取不断进步,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一、要有师德。

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提醒我们,教师要有师德,师德的灵魂是师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项事业,教育仅仅有感情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美的。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

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我认为李老师讲得很有道理,我会向李老师学习,热爱我的学生,努力做好工作,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

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二、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李老师提醒我们“反思型教师”之“反思”绝不仅仅是“想”。

他以他20多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

我感到自己与李老师相比差距很多,我要向李老师好好学习,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反思。

相信我会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做一个有奉献、理解、平等、责任之心的老师。

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奉献就要有爱心,我们教师只有怀着这样的爱心去滋润学生的童心,才能培养出无数的爱心。

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

学生渴望老师的理解,老师应该耐心的听取学生的心声,这样才能使师生的关系更近,更利于师生间的沟通,更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学生可通过上网、看电视、读书等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已不再是过去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时代,所以有很多知识学生知道而教师未必知道。

韩愈曾经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教师在不断自学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要虚心向学生学习。

教师只有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得到学生的爱戴。

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李老师提醒我们:“对学生的爱,最终还要体现在为学生的未来的人生负责,为民族的未来负责。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通过对李老师的学习,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着这一方向发展,做一个有奉献、理解、平等、责任之心的老师。

在李镇西老师《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这篇文章中,李老师认为反思型教师的特征为:实践、阅读、思考、写作。

其中,思考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任何一位教师既是一位教育者,又是一位思考者。

读完之后,令我感触很深,深受启发。

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做一名反思型教师的重要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就粗浅地谈谈自己对反思型教师的认识。

作为一线教师,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1、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反思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缺乏较强的道德感和较好的意志品质的人会望而却步。

2、反思教学中失败的地方。

课下,一定要审视自己的教学,思考哪些教学环节处理不当,哪些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不合理,教学重难点这样处理是否妥当,学生的思维为什么会超出了预设的范围或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等等,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才可以使自己不断成长起来。

3、反思教学中成功的地方。

在反思的过程中,不光要对教学过程中不足的地方进行反思,还应对成功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工作经验、技巧和方法,吸取教训,努力探索出自己独有的教育教学风格,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4、加强文化业务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缺乏理论的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连教学也不能居高临下,能说得上反思教学吗?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来指导教学行为,才能成为反思型教师。

5、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尤其是班主任更应该反思。

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要多问问“这样说这样做行吗?”…… 对任何一个教育者来说,有些教育失误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才会拥有教育智慧,更早地成为智慧型教师,让学生信任你,喜欢你。

作为教育工作者,光有反思,是不行的。

因为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落实成文字性的东西,那就成了“空想主义者”了,再好的想法也会化为乌有;只有把课堂中精彩的一幕和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才可以使自己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才可以重新审视自己教育教学的得与失,才可以使自己走向成熟。

因为,写作是教师对教育思考进行的重要途径。

写作的过程,就是我们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我们“以记促思,以思促教” ,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只有今天的反思,明天的我们才会走得更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