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分析讲义
中药色谱分析试验讲义试验一高效液相色谱操作及其参数的测定一

《中药色谱分析》实验讲义实验一高效液相色谱操作及其参数的测定一、目的要求:1.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和基本方法2.熟悉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操作方法二、实验提要:以高压液体为流动相的液相色谱分析法称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其基本方法是用高压泵将具有一定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的样品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进行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由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信号或进行数据处理而得到分析结果。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范围广(样品不需气化,只需制成溶液即可)、色谱柱可反复使用的特点,在《中国药典》中有50种中成药的定量分析采用该法,已成为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最常用的分析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固定相不同可分为液-液色谱法和液-固色谱法;按色谱原理不同可分为分配色谱法(液-液色谱)和吸附色谱法(液-固色谱)等。
目前,化学键合相色谱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在液-液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上,形成的固定相称为化学键合相,不易流失是其特点,一般认为有分配与吸附两种功能,常以分配作用为主。
C18(ODS)为最常使用的化学键合相。
根据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不同,液-液色谱法又可分为正相色谱法和反相色谱法,当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时称正相色谱法,主要用于极性物质的分离分析;当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时称反相色谱法,主要用于非极性物质或中等极性物质的分离分析。
在中药制剂分析中,大多采用反相键合相色谱法。
三、实验内容1.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组成:(一)高压输液系统由贮液罐、脱气装置、高压输液泵、过滤器、梯度洗脱装置等组成。
1.贮液罐由玻璃、不锈钢或氟塑料等耐腐蚀材料制成。
贮液罐的放置位置要高于泵体,以保持输液静压差,使用过程应密闭,以防止因蒸发引起流动相组成改变,还可防止气体进入。
2.流动相流动相常用甲醇-水或乙腈-水为底剂的溶剂系统。
核磁共振破谱概念、原理、仪器结构-(初定版)(1)讲义

I=1/2的氢核,在外加磁场B0中只 有两种取向:与外磁场平行,能量较 低,m=+1/2;与外磁场方向相反, 能 量较高, m= -1/2,如右图所示。两种 取向间的能级差,可用ΔE来表示:
E μB0 I
由于I=1/2,故ΔE = 2μB0
式中:μ为氢核磁矩;B0为外加磁场强度 上式表明:氢核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 需要的能量ΔE与外加磁场强度B0及氢核磁 矩μ成正比 。
进动核便与辐射光子相互作用(共振),体系吸 收能量,核由低能态跃迁至高能态。
2.5 核的自旋弛豫
前面讨论的是单个自旋核在磁场中的行为,而实际 测定中,观察到的是大量自旋核组成的体系。一组1H核 在磁场作用下能级被一分为二,如果这些核平均分布在 高低能态,也就是说,由低能态吸收能量跃迁到高能态 和高能态释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的速度相等时,就不会 有净吸收,也测不出核磁共振信号。但事实上,根据玻 尔兹曼分配定律, 以1H核为例,可以计算出,在室温
ω = 2 πv0 = γB0
式中: ω— 角速度; v0 — 进动频率(回旋频率); γ— 旋磁比(特征性常数)
2.4 核跃迁与电磁辐射(核磁共振)
已知核从低能级自旋态向高能态跃迁时,需要一定 能量。所以,与吸收光谱相似,为了产生共振,可以 用具有一定能量的电磁波照射核。
当电磁波的能量符合下式时: ΔE = 2μB0=hv0
利用核磁共振光谱进行结构测定,定性与定 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核磁共振波谱法。简称 NMR。
在有机化合物中,经常研究的是1H和13C的共 振吸收谱,重点介绍H核共振的原理及应用。
2.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是在电磁波的作用下,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磁能级 之间的共振跃迁现象。因此,要产生核磁共振,首先原子核必 须具用磁性。
钢铁看谱分析讲义

钢铁看谱分析讲义天津市新天光分析仪器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市光学仪器厂)看谱分析法:一、固定电极的选择:分析合金钢中常见合金元素常采用纯铜固定电极,分析铜及其它有色金属时一般使用纯铁固定电极或碳棒固定电极。
二、分析条件:1)激发光源:一般常见金属元素采用电弧光源,分析硅等难激发元素采用火花光源。
2)电极距离:分析试样与固定电极之间的距离一般在2-3mm左右。
三、谱线的识别:光谱的不同部分有着不同的颜色区别,每一颜色的谱线有着不同的排布及不同的亮度,仔细观察光谱时,在整个光谱中还能找到一些特征性比较明显得特征线组,记住这些特征组合后,个别谱线的查找也就比较方便了。
铁光谱是看谱分析最基本的光谱图,无论分析钢铁还是有色金属一般都离不开它。
对铁谱的识别与熟悉是进行看谱分析的重要步骤。
一个熟练的看谱分析工作者必定能熟记铁谱,并运用它来简便地识别其它元素的谱线或利用铁谱线的强度作比较进行元素含量的测定。
它是测定其它元素谱线波长的一把特殊标尺。
初学者应不惜花费时间,集中精力尽快的掌握和熟识铁谱线。
四、铁特征谱图1)紫色区:特征为相当亮的三条谱线,第一第二亮线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至第三条之间距离的两倍。
三条线的波长为:438.35nm、440.47nm、441.51nm。
钒线和铬线在附近出现。
2)青兰色区:特征:三条明晰较亮的谱线,三条线中间一条最亮,三条线的波长为:452.52nm、452.86nm、455.12nm。
3)兰绿色区:特征:三组明亮的双线,波长依次为487.13nm、487.21nm、489.07nm、489.15nm、491.90nm、492.05nm。
钨、镍、钴、钒、铬、钛线在附近出现。
4)绿色区:特征:两对明晰的双线组,两对双线附近,无明显得谱线出现,两对线组的波长为504.11nm、504.18nm、504.98nm、504.16nm,钛、钨、镍线在附近出现。
5)黄绿色区:特征:距离和亮度大致相等的四条谱线组,四条线最后一条最亮.它们的波长依次为536.49nm、536.75nm、536.99nm、537.15nm。
DANIEL色谱分析仪操作培训

Daniel 色谱分析仪培训讲义一、分析系统的构成:Daniel 570在线色谱分析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重要部分组成:(1)取样系统:由取样探头、减压阀、微量液体过滤器、微量固体颗粒过滤器、不锈钢取样管及电拌热带组成。
从管道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气体样品,防止气体冷凝,并迅速将样品送入色谱仪中。
(2)分析仪:由恒温炉(在色谱分析仪内部,为色谱柱、柱切换阀、检测器提供精确稳定的温度)、色谱柱(在色谱分析仪内部,采用毛细管填充柱,提供3根分离柱、1根限流柱)、柱切换阀(在色谱分析仪内部,仪器内装有3个柱切换阀)、检测器和主要电子元件组成。
(3)载气:采用纯度为99.95%的高纯氦气(He)(4)标准气:采用具有溯源性的经过检定的已知各组分浓度的混合天然气作为标准气应用,浓度应与管线中气体相似;(5)2350A处理器,自动控制分析仪工作、对色谱峰自动进行处理、自动进行数据计算、自动打印分析报告。
检测器出口因此当样品的流动相流过固定相表面时,样品检测器根据样品到达的先后次序测定各组分及浓度信号,得到色谱图。
通常1次,重复性±0.5‰。
三、色谱仪的组成及结构标气色谱仪组成结构图1 功能介绍—— 载气系统用于通过毛细管运输组分; —— 样气系统用于测量和注入样气到载气中; —— 标气作为自动标定色谱分析仪的标准气; —— 色谱柱用于将样品气分离成单个组分; —— 温度控制箱内至少装有色谱柱和检测器等元件; —— 检测器用于检测载气中携带的组分; —— 控制器用于色谱仪的测量控制和数据处理。
2 符号说明标气成分中各化学式的简写及对应的名称和含量(Mol %)CH 4 (C1):Methane 甲烷 89.57% C 2H 6 (C2):Ethane 乙烷 5% C 3H 8 (C3):Propane 丙烷 1% I-C4:Iso Butane 异丁烷 0.3% N-C4:Normal Butane 正丁烷 0.3% Neo-C5:Neo Pentane 新戊烷 0.1% I-C5:Iso Pentane 异戊烷 0.1% N-C5:Normal Pentane 正戊烷 0.1% C6+:碳六加 0.03% N 2:Nitrogen 氮气 2.5% CO 2: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 1%四、控制器面板:分析仪阀门,色谱柱,探测器,加热器,上部XJT 盒(安装在箱内)解码器 放大器分析仪阀门驱动器及温度控制器分析仪阀门开关流量面板上部XJT 盒下部XJT 盒下部XJT 盒电源终端板采样系统阀门驱动板固定基座显示窗黄色绿色红色给分析仪上电进行预热,使分析仪温度稳定,建议运行4小时~8小时;YELLOW:报警已消除,但未确认。
荧光光谱分析实验讲义

实验荧光光谱分析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2. 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3. 掌握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余辉衰减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基本概念1. 发射光谱是指发光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
通常实验测量的是发光的相对能量。
发射光谱中,横坐标为波长(或频率),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发射光谱常分为带谱和线谱,有时也会出现既有带谱、又有线谱的情况。
2. 激发光谱是指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频率)变化的曲线。
横坐标为激发光波长,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激发光谱反映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产生发光的效果。
即表示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可以被什么波长的光激发、激发的本领是高还是低;也表示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时,使材料发出某一波长光的效率。
3. 余辉衰减曲线是指激发停止后发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发光强度(或相对发光强度)。
三、测试仪器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余辉衰减曲线的测试采用日本岛津RF-5301P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从150W氙灯光源发出的紫外和可见光经过激发单色器分光后,再经分束器照到样品表面,样品受到该激发光照射后发出的荧光经发射单色器分光,再经荧光端光电倍增管倍增后由探测器接收。
另有一个光电倍增管位于监测端,用以倍增激发单色器分出的经分束后的激发光。
光源发出的紫外-可见光或者红外光经过激发单色器分光后,照到荧光池中的被测样品上,样品受到该激发光照射后发出的荧光经发射单色器分光,由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相应电信号,再经放大器放大反馈进入A/D转换单元,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相应数字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或打印机显示和记录被测样品谱图。
四、样品制备液体试样液体试样应放入专用的液体样品槽中,固定到样品座中。
五、测试过程(一)RF-5301PC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发射、激发光谱及余辉衰减曲线步骤先开机:打开Xe灯开关和主机开关。
开电脑。
双击电脑桌面的“RFPC”程序快捷键进入测试程序,会出现初始化界面,仪器依次检测ROM、RAM、EEPROM 激发狭缝、发射狭缝、激发单色器、发射单色器和基线,初始化完成后,进入到测试界面。
荧光光谱分析讲义

荧光光谱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2、熟悉荧光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3、了解荧光光谱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荧光光谱原理分子吸收辐射后,使其价电子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随后以光的形式辐射出能量、这称为“光致发光”。
在二次发光的发射过程中,最常见的两种光致发光是分子荧光(fluorescence)和分子磷光(phosphorescence)。
由测量分子荧光和磷光强度而建立起来的定量分析法称为分子荧光分析法和分子磷光分析法。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吸收反应释放出的化学能产生激发态物质,这种激发态物质发出的光辐射称为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根据化学发光强度或发光总量来确定物质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发光分析法。
化学发光分析、分子荧光分析和磷光分析统称为分子发光分析法。
2.1、荧光及磷光的产生原理含有孤对电子n和π轨道的分子,吸收光能后产生ππ* 和nπ* 电子跃迁。
在通常情况下,基态分子的电子自旋是配对的,净自旋S=0,光谱项的多重性2S+1=l,这种状态称为单重态。
电子激发态的多重性也是2S+1。
若有一个电子激发至高能轨道时,当S=0, 此时分子所处的状态就称为激发单重态;若—个电子激发至高能轨道,但S=1时,即2S+l=3,这种状态的分子就处于激发三重态。
假若分子中含有奇数电子,则S=1/2时,分子处于二重态。
在图11-1电子激发能级图中,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可以有多种辐射形式去激发而回到基态。
首先由于与同类分子或其它分子碰撞,损失一部分能量,产生无辐射跃迁。
然后,若能态的多重性不变(激发单重态向基态单重态跃迁)所产生的辐射称为荧光。
而能态的多重性改变(激发三重态向基态单重态跃迁)时产生的辐射称为磷光。
由图11-1可知,吸收光谱的能级高于荧光光谱能级,荧光光谱能级又高于磷光光谱能级。
所以,荧光波长较磷光短;荧光的寿命约为10-9~10-6s, 而磷光的寿命约为10-3~10s; 一般荧光在常温下即可以发射,但磷光必须在极低的温度下(液氮,-196oC)才可以发射。
实验讲义-库伦、极谱分析

实验讲义-库伦、极谱分析控制电流库仑分析实验⼗三控制电流库仑滴定测定未知酸的含量⼀、实验⽬的:学习和掌握库仑滴定法的原理及实验技术。
⼆、基本原理:库仑滴定法是在电解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在电解过程中,测量被分析物质直接在电极上反应所消耗的电量或者测量被分析物质间接与电极电解产物进⾏定量反应所消耗的电量来进⾏定量分析的⽅法。
随着精密电⼦仪器的发展,库仑滴定发展更为迅速,不断涌现新的⽅法和多种类型微库仑计。
在⽯油、化⼯、环境监测和有机⽣化等领域得到⼴泛应⽤。
库仑滴定既适⽤于微量亦适⽤于常量物质的测定,是⽬前常量分析⽅法中最准确的⽅法之⼀。
库仑分析的基础是法拉第定律,其关系式为:W = QM/nF =ItM/nF式中W为活性物质在电极上反应的克数,I为电解电流,t为电解时间,Q 为电量(以库仑C为单位),M为反应物的摩尔质量,n 为电⼦转移数,F为法拉第常数(在电极上析出1/nmol物质所需的电量),其值为96487库。
库仑分析⽆需作校正曲线,⽽且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都在ppm级,和经典的化学分析法相同。
库仑滴定测量的是电量,因此电极反应的电流效率必须为100﹪,即通过溶液的电量应全部⽤于电解被分析物质,⽽⽆其它副反应发⽣。
库仑滴定法测定未知酸的原理是:H+ 在电极上还原为H2,以酚酞作指⽰剂,当溶液从⽆⾊变为粉红⾊时即到达滴定终点,记录下电解过程中消耗的电量。
通过法拉第公式是可求出未知酸的浓度。
C酸= m酸/ V样= (W酸/ M酸)·1/ V样= (It / nF)·1/ V样式中m酸为未知酸的摩尔数,V样为未知酸的体积。
M酸为未知酸的摩尔质量,I为电解电流,t为电解时间。
三、仪器和试剂:仪器LK2005型电化学⼯作站(天津市兰⼒科化学电⼦⾼技术有限公司);铂电极⼆⽀;盐桥⼀⽀;试剂盐酸溶液(浓度任意);磷酸盐缓冲溶液:称取7.8gNaH2PO4·2H2O(AR)和1gNaOH(AR)溶于250mL⽔中,保存在试剂瓶中;0.5%酚酞溶液。
气相色谱分析讲义03

范围窄,约104
ECD的应用举例
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卤代烃、 已污染全球。许多国家在水、 空气、土壤和食品的痕量检测 中已规定用GC-ECD法。
(一) 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 分析
NPD的应用举例
SE-54 甲基硅酮 (固定相)
TCD
FID
ECD
FPD
NPD
MSD
检测 方法
工作 原理
物理常数法 气相电离 气相电离
法
法
热导率差异 火焰电离 化学电离
光度法 气相电离 法
分子发射 热表面电 离
质谱法
电离与质量 色散结合
类型 浓度型 通用型 非破坏性
质量型 质量型 准通用型 选择型 破坏性 非破坏性
[mV mL /m]g
SC指1mL 载气携 1m带 样 g 品进入检测的 器电 所信 产号 生
A——峰面(c积m2)
C1 ——记录器灵敏m度 V/( cm) C2 ——记录纸纸速m 倒in数 c/m( ) C3 ——柱出口载气m 流L/速 m( in)
w——进样量m(g)
质量型检测器的灵敏度(Sm)
与最低浓度(或质量)之比。 准确的定量分析取决于检测器的线性范围。线性范围指进入检测器组分量与其响
应值保持线性关系,或是灵敏度保持恒定所覆盖的区间,称线性范围。其下 限为该检测器的检测限;当响应值偏离线性大于±5%(有的文献为±20%)时, 为其上限。
线性范围也是信号与进样量成正比的数量范围。
即为最大允许进样量与最小允许进样量之比。
又名:热离子检测器(thermionic detector, TID) 碱焰离子化检测器 (alkali FID, AFI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的各节点上
• 激励方向(总体直角坐标 系):
对于地震频谱,定义为一个单元 矢量,(1,0,0)指的是在x方 向;(0,1,0)指的是y方向, (0,0,1)指的是z方向。
对于力频谱,符号FX,FY,FZ 已经表示方向。
Acceleration vs. time
Acceleration spectrum (G vs. Hz)
A structure subject to the El Centro earthquake can be analyzed using either a Transient analysis or spectrum analysis.
瞬态分析很难应用于地震等随时间无规律变化载荷的分析;
在瞬态分析中,为了捕捉载荷,时间步长必须取得很小,因 而费时且昂贵.
• 然而,瞬态分析更加精确.
• 在谱分析中,关键是快速获得最大响应以及其他挂失 信息.
DYNAMICS 11.0
谱分析总论
• 应用:
建筑物框架及桥梁 太空船部件 飞机部件 承受地震或其它不稳定载荷的系统
DYNAMICS 11.0
谱分析总论
• 是模态分析延伸,用于计算结构 对地震及其它随机激励的响应;
• 计算结构在给定的每个自然频率 频谱下的最大响应. 这个最大响应 作为模态的比例因子.
• 将这些最大响应进行组合来给出 结构的总的响应.
DYNAMICS 11.0
谱分析总论
• 谱分析的替代方法是瞬态分析,二者区别为:
• 在CQC模态组合中,必须采用 某些阻尼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材料属性DAMP指的是阻 尼比,而不是ß阻尼
DYNAMICS 11.0
定义单点响应谱
定义响应谱:
1. 响应谱设置:频谱类型 及激励方向
2. 响应谱值——频率表 3. 模态组合的方法
DYNAMICS 11.0
单点响应谱设置
• 频谱的类型:
DYNAMICS 11.0
谱分析总论
• ANSYS可以进行四种类型的谱分析:
– 单点响应谱
• 给模型中一个点集指定一条响应谱曲线。比如对所有支撑点.
– 多点响应谱
• 对不同的点集指定不同的响应谱曲线.
– 动力学设计分析方法 (DDAM)
• 是一种用于船用装备抗振性的技术,它所用的谱是从美国 海军研究实验室报告中一系列经验公式和振动设计表得到的.
Pick nodes...
DYNAMICS 11.0
DYNAMICS 11.0
单点响应谱
• 下面讨论单点响应谱过程 主要步骤:
– 建立模型 – 获得模态解 – 转向谱分析 – 定义响应谱 – 求解并查看结果
DYNAMICS 11.0
响应谱
• 用来描述理想化系统对激励响应的曲线,此响应 可以是加速度、速度、位移和力;
• 响应谱反映了激励的频率特征,因而可用于计算 结构对相同激励的响应。一般步骤如下:
DYNAMICS 11.0
获得模态解
• 载荷及边界条件:
– 对于基础激励,一定要约束适当的自由度 – 对于压力PSD, 在此步中施加压力于想要的表面上
• 文件:
– jobname.mode文件含有特征向量而且是对于频谱求解 所需要的
DYNAMICS 11.0
阻尼
• 阻尼: – 所有四种形式均可采用:
• 进行模态组合:
– 在求解阶段,组合操作的命令已写入 *.mcom文件
– 采用Utility Menu > File > Read Input from... 读入*.mcom文件
• 察看变形后的形状 • 图形显示应力和应变
第二部分 随机振动
DYNAMICS 11.0
随机振动分析概论
• 随机振动分析
第五章 谱分析
第一部分 响应谱分析
DYNAMICS 11.0
谱分析总论
• 谱分析定义?
– 用来计算结构在包括多种频率的瞬态激励 下的响应.
– 激励可能来自地震、飞机噪声、发射起动 – 谱是在频率域中的载荷历程. – 也可称作为响应谱.
DYNAMICS 11.0
谱分析总论
El Centro Earthquake ( 1940 )
DYNAMICS 11.0
随机振动分析概论
• PSD定义 • PSD是一条功率谱密度值-频率值的关系曲
线,其曲线下的面积就是方差,即响应标准 偏差的平方值.
– PSD的单位是mean square/Hz (如加速度PSD单位 G2/Hz).
– PSD可以是位移、速度、加速度或力.
DYNAMICS 11.0
– 指明表号(通常为1) – 然后一对一对地输入频率和功率谱密度值
施加功率谱密度
• 施加功率谱密度:
– 施加步骤取决于功率谱密度 类型
– 加速度、速度或位移功率谱 密度:
• 这些是基础上的激励并且只能 施加于以前约束过的节点上
• 在 UX, UY或UZ (激励方 向)方向上作为约束来施加, 其数值为1.0
–CQC法 (完全平方组合法) –GRP法 (分组法) –DSUM法 (双和法) –SRSS (均方根法) –NRLSUM法 (美国海军实验室
法)
DYNAMICS 11.0
单点响应谱的模态组合
• 在模态组合中,指定的有效阀值(某个模态的 模态系数对最大模态系数的比率) ,那么在 模态组合时,只有大于阀值的模态参与组合; 如果要组合所有模态,必须将阀值指定为0;
1) 对于结构的每一个模态,计算在每一个方向上的参与系数 i, i 是衡 量该模态在那个方向上的参与程度(所有的模态分析均计算);
2) 按Ai=Si i 计算每一个模态的模态系数Ai,其中Si 指的是模态 i的频谱 值;
3) 按{ui} = Ai{i}计算每一个模态的位移矢量{ui} ,其中{i}是特征向 量, {ui} 代表该模态的最大响应;
4) 将单个模态响应{ui} 以某种方式进行组合(模态组合方法),计算结构 的整体响应 ;ANSYS有几种模态组合技术(后面讨论),具体选择哪 一种取决于政府或所采用的工业标准。
DYNAMICS 11.0
提取模态
– 模态的提取:
— 有效的方法只有Block Lanczos,子空间法或缩减法 —提取足够多的模态,以包含频谱的频率范围 —扩展所有的模态,只有扩展的模态才能用于频谱的 求解
模态系数
• 模态系数是“缩放因子”,用来和振型相乘来得 到最大响应.
• 模态系数Ai是 Ai = Sii *
– Si 是在频率i的响应谱值 – i第i阶模态的参与因子
• 最大模态响应通过下式计算
{U}i max = Ai {i
• 对于加速度、速度和力谱,有不同的计算公式.
DYNAMICS 11.0
• 载荷和边界条件:对于基础激励,一定要约束适 当的自由度
• 文件:.mode文件包含有特征向量,并且此文件要 用于频谱求解
DYNAMICS 11.0
单点响应谱
✓ Build the model ✓ Obtain the modal solution
转向谱分析类型
• 退出并重新进入求解阶段 • 指定新分析:谱分析 • 分析选项 • 阻尼
DYNAMICS 11.0
单点响应谱
• 分析选项
– 谱类型: 单点响应谱 – 模态阶数: 如果是0或空,则所有的模态会参与计算.
DYNAMICS 11.0
阻尼
• 阻尼
–可用的阻尼形式有:
• ß(刚度)阻尼 • 恒定阻尼比:如果在模态分析步中
被定义为材料性质*,这种阻尼就 可以是依赖于材料的; • 依赖于频率的阻尼比(模态阻尼)
DYNAMICS 11.0
定义单点响应谱值—频率表
• 首先定义频率表格,允许 达到20个点
• 然后定义相应的频谱值:
只有对于多条频谱曲线才 能指定阻尼比
对于力频谱,频谱值可通 过施加的力的数值来改变 比例
DYNAMICS 11.0
单点响应谱的模态组合
• 模态组合法确定单个模态响 应组合方法,共五种:
模态合并
• 一旦每阶模态的最大响应在给定响应谱下已 知,那么就需要以某种方式合并这些响应以得 到结构的总的响应.
• 最简单的合并方法就是将所有的最大响应相加 但有可能所有的最大模态响应不在同一时间发 生.
• 几个标准的合并方法.
DYNAMICS 11.0
模态合并
• 六种不同的合并方法可以使用:
– CQC法 (完全平方组合法) – GRP法 (分组法) – DSUM法 (双和法) – SRSS (均方根法) – NRLSUM法 (美国海军实验室法) – PSD法(功率谱密度法)
• 输出类型使指定需要计算的响应量,如:位 移、速度或加速度等。
DYNAMICS 11.0
求解
• 求解并观察结果
– 求解当前载荷步. – 模态合并计算会建立一个POST1命令文件.mcom file. – 观察结果
DYNAMICS 11.0
观察单点响应谱分析结果步骤
• 进入Post1(通用后处理器)
谱分析总论
• 响应谱是一系列单自由度系统在给定激励下 的最大响应的组合.
• 谱分析输入包括响应谱曲线与激励方向.
DYNAMICS 11.0
参与因子
• 对结构的每阶模态,在激励方向的参与因子被计 算出来.
• 参与因子是振型和激励方向的函数.
• 这是度量在激励方向一个模态对于结构变形的贡 献大小.
DYNAMICS 11.0
DYNAMICS 11.0
谱分析总论
• 谱曲线代表了理想化的结构系统在某激励下 的最大响应. 响应可以是加速度、速度、位移 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