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
小导洞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文件编号: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第十一合同段亮马河站西南出入口小导洞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4月1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通道标准段土方开挖与初期支护施工第三章、人防段CRD法暗挖施工工艺及说明第四章、主要辅助施工技术一、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技术二、钢格栅初期支护施工工艺三、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四、初衬回填注浆五、洞内监测第五章、施工中危险段的主要措施: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北京地铁十号线(含奥运支线)工程亮马河站西南出入口走向与东三环路基本垂直,结构下穿三环主路与辅路和燕莎桥。
场区周边为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环境,重要的建筑物较多,交通繁忙。
东侧有燕莎友谊商城、朝阳区太阳宫园艺场;南侧为亮马河;东北侧拟建一栋商业楼和第三使馆区。
西南出入口含有一个明挖段和一个暗挖通道,明挖段为人行步梯,暗挖分为三个断面和一个人防段。
二、结构简介1、明挖段明挖段全长25米,其中北部13.8米施工完毕后回填,为地下结构。
南部11米为敞开段,上面假设钢架雨棚。
2、暗挖段(1)、1——1与1’——1’断面:为暗挖段的标准断面,断面尺寸分别为6.4米×4.6米和6.4米×4.9米。
采用中隔壁方法进行暗挖施工。
(2)、2——2断面:位于出入口与车站主体结构的接口处,断面尺寸为6.4m ×4.903m,为一个向上的斜坡段,在这里设臵一个内部人行步梯连接出入口与车站。
(3)、人防段:在距车站10.7米的部位设臵一段人防段,人防段长11米,断面尺寸为8.4m×5.55m。
采用CRD法进行四步开挖。
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本工程所在土层为粉土层。
地下水位主要分为三层,分别为上层滞水(2.68m~9.60m)、潜水(12.50m~16.22m)和承压水(19.60m~22.70m)。
暗挖结构涉及到上层滞水层,上层滞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无腐蚀性,但在进行暗挖施工时要进行降水处理,同时暗挖过程中要进行洞内的排降水施工。
截止2011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详细介绍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详细介绍一、背景资料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以作为平战结合的战备防御手段。
北京地铁首先开工,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采用明挖回埋法施工。
全长23.6公里,设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
根据预计,北京地铁在战时可以每天运送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自西山运至北京市区。
1971年1月15日公主坟至北京站段开始试运行,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
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
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北京地铁复八线于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日与一线全线贯通。
八通线于2003年开通,对改善通州交通环境起重要作用。
2008年7月19日,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北京地铁8号线一期)和机场线三条轨道新线正式通车。
至此,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200公里,运营线路将达到8条,北京轨道交通的网络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2009年,北京地铁开通运营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8号线,10号线,13号线,机场快轨,八通线,运营总里程在2015年将达到561公里。
2010年,北京地铁开通亦庄线、大兴线、房山线、15号线(顺义线)和昌平线。
同年5月,北京地铁全线路网都开通了手机信号。
2011年,原先没有安装屏蔽门的线路(1、2、13、BT)将会安装屏蔽门。
二、开通线路北京地铁1号线上行(苹果园-四惠东)5:10-22:55古城(上行)首车4:58下行(四惠东-苹果园)5:05-23:15四惠(下行)首车4:56苹果园-古城路-八角游乐园-八宝山-玉泉路-五棵松-万寿路-公主坟-军事博物馆-木樨地-南礼士路-复兴门(换乘2号)-西单(换乘4号)-天安门西-天安门东-王府井-东单(换乘5号)-建国门(换乘2号)-永安里-国贸(换乘10号)-大望路->四惠(换乘8号)-四惠东(换乘8号)北京地铁2号线外环(西直门-复兴门-东直门-西直门)5:09-22:59内环(积水潭-东直门-复兴门-积水潭)5:03-22:41积水潭-鼓楼大街-安定门-雍和宫(换乘5号)-东直门(换乘13号机场快轨)-东四十条-朝阳门-建国门(换乘1号)-北京站-崇文门(换乘5号)-和平门-前门-宣武门(换乘4号)-长椿街-复兴门(换乘1号)-阜成门-车公庄-西直门(换乘13号4号)-积水潭上行(安河桥北-天宫院)待定下行(天宫院-安河桥北)待定上行(安河桥北-公益西桥)5:00-23:10下行(公益西桥-安河桥北)5:10-22:45安河桥北-北宫门-西苑-圆明园-北京大学东门-中关村-海淀黄庄(换乘10号)-人民大学-魏公村-国家图书馆-动物园-西直门(换乘2号13号)-新街口-平安里-西四-灵境胡同-西单(换乘1号)-宣武门(换乘2号)-菜市口-陶然亭-北京南站(换乘京津城际铁路)-马家堡-角门西-公益西桥北京地铁5号线上行(天通苑北-宋家庄)4:59-22:47下行(宋家庄-天通苑北)5:19-23:10天通苑北-天通苑-天通苑南-立水桥(换乘13号)-立水桥南-北苑路北-大屯路东-惠新西街北口-惠新西街南口(换乘10号)-和平西桥-和平里北街-雍和宫(换乘2号)-北新桥-张自忠路-东四-灯市口-东单(换乘1号)-崇文门(换乘2号)-磁器口-天坛东门-蒲黄榆-刘家窑-宋家庄北京地铁8号线上行(北土城-森林公园南门):6:32-22:36下行(森林公园南门-北土城):6:32-22:36北土城(换乘10号)-奥体中心-奥林匹克公园-森林公园南门北京地铁10号线上行(巴沟-劲松):5:05-22:25下行(劲松-巴沟):5:53-23:13巴沟-苏州街-海淀黄庄(换乘4号)-知春里-知春路(换乘13号)-西土城(换乘8号)-牡丹园-健德门-北土城-安贞门-惠新西街南口(换乘5号)-芍药居(换乘13号)-太阳宫-三元桥(换乘机场快轨)-亮马桥-农业展览馆-团结湖-呼家楼-金台夕照-国贸(换乘1号)-双井-劲松北京地铁13号线上行:西直门-东直门5:35-22:42霍营-东直门5:00;东直门-回龙观23:45下行:东直门-西直门5:35-22:42霍营-西直门5:00;西直门-霍营23:45西直门(换乘2号4号)-大钟寺-知春路(换乘10号)-五道口-上地-西二旗-龙泽-回龙观-霍营-立水桥(换乘5号)-北苑-望京西-芍药居(换乘10号)-光熙门-柳芳-东直门(换乘2号机场快轨)北京地铁八通线上行(四惠-土桥)5:59-23:22下行(土桥-四惠)5:19-22:42四惠(换乘1号)-四惠东(换乘1号)-高碑店-传媒大学-双桥-管庄-八里桥-通州北苑-果园-九棵树-梨园-临河里-土桥东直门(换乘2号13号)-三元桥(换乘10号)-2号航站楼-3号航站楼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北京地铁大兴线北京地铁亦庄线北京地铁房山线(苏庄~大褒台站空载试运营,2010年底通车;终点站郭公庄站2012年与9号线同步开通)北京地铁昌平线三、在建线路北京地铁6号线(在建)计划2013~2014通车北京地铁7号线(在建)计划2014年通车北京地铁8号线(在建)一期通车,二期在建2012年通车,三期规划中北京地铁9号线(在建)计划2012年通车北京地铁10号线(在建)一期通车,二期在建计划2012年通车,届时是北京第二条环形地铁北京地铁14号线(在建)计划2014年通车北京地铁15号线(在建)一期运营中,二期在建计划2012年通车,三期计划2014年通车北京地铁牛栏山线,北京地铁西郊线,(在建)北京地铁西站至北京站联络线。
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通信工程总结

施工总结地铁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通信工程常华地铁十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通信工程在我公司全体参战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公司领导的大力关怀下,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给工程的后期进行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本文就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重、难点和我们在本工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做简单回顾。
一、工程概况地铁十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通信工程范围为一个控制中心、26个车站、一个车辆段以及一个备用控制中心。
十号线一期从巴沟至劲松,正线里程为24.59Km,共有22个车站,在海淀黄庄、知春路、北土城、惠新西街南口、芍药居、三元桥、国贸七个换乘站,在已经运营的车站分别设置联络通信线路。
奥运支线起点为北土城站,终点为森林公园站,正线全长4.4km,全部为地下线,共有4个车站。
在小营设置控制中心和调度指挥大厅;在万柳车辆段设置备用控制中心,备用控制中心机房与车辆段设备机房合用。
本工程涵盖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时钟系统、通信电源(含电池监控)及接地系统、通信设备集中监测告警系统、通信系统防雷设施共十个系统。
该工程由北京市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由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设计、由中铁五局电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施工。
本工程于2007年1月18日开工,2008年5月7日竣工并正式交付使用。
二、地铁通信工程的简要施工流程图2.1简要说明了地铁通信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简要施工流程,下面我就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详细说明,并就在北京地铁施工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做重点陈述。
图2.1三、施工过程分析1、施工准备公司在接到施工任务,组建项目后就应该着力进行施工前的准备。
主要应该准备人力资源、材料物资、仪器仪表、施工用临时电源以及一些前期的施工调查。
特别是仪器仪表的准备。
地铁通信工程不同国铁,地铁有专门的设备集成商,他们主要负责系统构成以及各系统测试、调试(各地方不一定相同,北京如此),因此我们在准备仪器仪表的同时应该先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北京地铁10号线穿越稻香园桥桩桩基托换施工技术

梁为 7 结构 , 跨 5号墩 ( 侧 ) 东 为两桩 承 台 , 桩基 为 D=
15m、 2 . 的灌 注桩 , . L= 85m 其余 1号 ~ 6号墩 为 四桩
承 台。桩基 为 D=12m、 . L=2 的钻 孔灌 注桩 。 5m
1 3 地 铁 暗 挖 隧 道 与 稻 香 园桥 位 置 关 系 .
2 的混凝 土灌 注加 强桩 , 固承 台。 其桩 顶 设 置 在 7m 加
赵俊 中, 宋玲 坤 , 建 军 , 余 等一 北 京 地 铁 1 0号 线 穿 越 稻 香 园 桥 桩 桩 基 托换 施 工 技 术
・
施工技 术 ・
() 3 隧道施 工 时采 取洞 内加 固措 施 处理 。 3 暗挖 隧道 区间过稻 香 园桥 施工 情 况 3 1 桥 梁地面 保 护施 工情 况 .
承台进 行 加 固 隔 离 , 端 以 冠 梁 连 接 , 寸 为 9 0 顶 尺 0
m m 0 m ×8 0 0 m m 。 X7 0 m 0
() 2 稻香 园桥 5号 桥墩 ( 侧 ) 台东 西 两侧 共 完 西 承 成新 建 2棵 桩 D =1 0 m 和 D :1 0 长 度 为 0m 0 0mm 5
详见 图 2 。
加 固和 处 理 。主 要 措 施 有 : 桩 隔 离和 加 固施 工 , 承 台和 截 桥 新
桩 施 工 , 旧承 台托 换 施 工 , 内加 固处理 等 。 新 洞
关键词 : 京地铁 1 北 0号 线 ;桥 桩 加 固 ;截 桩 ;桥 桩 承 台托 换 ;
施 工
中 图分 类 号 :2 1 U 3
全液 压钻 机钻 进成 孔 , 可解决 净 空高度 低 这一难 题 , 即
北京TCC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发展快速轨道交通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一致的共识。
地铁/轻轨以其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等突出优点成为大城市改善交通结构、构筑立体交通运输网络、解决交通拥挤难题、改善城市环境的最佳方案。
作为世界级特大型城市,地铁在北京城市交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日客运量超过150万人次,北京市现有运行地铁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13号线和八通线,运营线路总里程114公里,共有70座运营车站。
北京地铁10号线、奥运支线及5号线三条线路,形成北京市南北地下交通走廊。
“确保万无一失的高可靠”,H3C为地铁交通指挥系统保驾护航地铁由于运行速度快,其行车安全性要求也非常高,作为地铁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TCC系统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和中断,TCC的重要地位决定了TCC承载网络必须保证全天候提供服务,具有足够的强壮性,系统在设计时要求采用冗余、容错、自恢复等技术,并充分考虑系统性能的要求。
同时,TCC承载网的维护操作应该简单方便,容易使用,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减少在系统运营过程中,由于复杂程度高给培训和维护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使得维护人员在出现某些意外的情况下,能快速定位,解决问题。
北京地铁TCC系统除了连接现有地铁线路以外,将来所有新增线路也将受TCC统一调度,同时,TCC承载网还将与北京市电子政务网、一卡通系统、ACC系统、商务信息报送系统等外部系统连接。
为保障系统可靠性,北京地铁TCC系统分别在西直门和小营设立了异地互备的主控中心,在网络上则采用双核心设计,在逻辑上形成了一种双平面结构,正常情况下,数据走主用平面,当主用平面设备出故障时,数据将走备用平面,两个平面之间可实时热切换:西直门和小营控制中心选用的核心设备S6506R均配备了冗余引擎、冗余电源等关键模块。
为保证TCC系统的网络安全,TCC网与政务网、一卡通等外部系统互联时,还配备了H3C的SecPath 1000F防火墙,SecPath以H3C专有Commware软件平台为核心,并采用专用IP转发硬件平台,支持外部攻击防范、内网安全、流量监控、邮件过滤、网页过滤、应用层过滤等多种功能,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的特点。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含奥运支线)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含奥运支线)(一)、建设规模及线路:北京地铁十号线是北京轨道交通线网中一条先东西走向,后南北走向,再东西走向的半环线,线路经过海淀、朝阳、丰台三个行政区。
线路起点在北京市西北部的海淀区蓝靛厂地区,沿巴沟路、海淀南路、知春路、北土城西路、北土城东路、至太阳宫地区,再沿太阳宫大街、麦子店西路、京顺路,线路由东西向折向南北方向进入东三环路一直向南,经农展馆、呼家楼、国贸,经过南三环分钟寺桥后,沿龙爪树路向南,再转向西,沿石榴庄路至丰台区宋家庄。
本工程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自万柳站至劲松站,二期工程线路向两端延伸,向西延伸至蓝靛厂站,向南由劲松站延伸至终点宋家庄站。
奥运支线为十号线一期工程的组成部分,与十号线在熊猫环岛东侧的安定路站接轨。
线路自熊猫环岛向北经奥体中心、奥林匹克公园至森林公园门口,为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8号线北段线位。
地铁十号线线路全长32.90公里,其中地下线32.05公里,路堑及面线0.85公里。
一期工程线路长度24.59公里,设置车站22座,全部为地下车站。
奥运支线线路全长5.91公里,设四座地下车站。
本线在西北端的万柳地区沿万泉河路南北向设车辆段一处,二期工程向南延伸后,在南端的宋家庄设停车场一座。
奥运支线与十号线共用车辆段和控制中心。
(二)、客流预测1、预测年限按照建设计划进度的安排,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含奥运支线)计划于2007年底建成通车。
依设计规定,本项目客流预测年限确定为:初期2010年,近期2017年,远期2032年。
2、预测结果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含奥运支线)初期、近期和远期客流预测结果见表客流预测主要结果表(十号线)2010年(初期)2017年(近期)2032年(远期)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1.992.91 4.002流量(万人次/小时)高峰月日均客流量56.83 90.86 121.56(万人次/日)全年客流量1.82.883.86(亿人次/年)客流预测主要结果表(奥运支线)2010年(初期)2017年(近期)2032年(远期)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1.03 1.15 1.24流量(万人次/小时)高峰月日均客流量12.68 13.73 15.83(万人次/日)全年客流量0.4 0.44 0.48(亿人次/年)(三)、车辆车辆采用VVVF驱动系统,不锈钢车体。
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接触轨系统零部件设计优化

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接触轨系统零部件设计优化接触轨系统是保证电动车辆正常运行的重要系统之一,接触轨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关系着地铁的正常运营。
接触轨系统零部件包括弯头、膨胀接头、锚结、电缆连接板、鱼尾板、绝缘支座、绝缘子、防护罩、防护罩支架以及与其相配合的金属底座等多种零部件。
接触轨系统零部件设计在牵引网系统的设计中占重要地位,笔者在多年的设计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
本工程根据线路情况及所采用的接触轨本身之特点,在以往所采用的接触轨系统零部件设计的基础上,注重细节,对部分零部件进行了优化,以降低施工难度、保障施工精度,并且减少运营后设备的更换及维护工作。
笔者就本工程中具有特点的弯头、膨胀接头以及绝缘支座和防护罩进行阐述。
1 接触轨弯头接触轨分段的端部设置弯头,弯头具有适量纵向坡度,使车辆受流器可以平稳滑入/出接触轨。
原低碳钢接触轨弯头长度为2.775 m,高差为140 mm。
弯头是根据适用的纵向坡度将接触轨削去一部分轨脚而自然形成。
弯头的纵向坡度较大,且具有两个坡度(1∶25及1∶30),由于削掉了接触轨的轨脚,弯头的固定完全靠自身重力和强度。
如果在采用钢铝复合接触轨时也简单地采用这种形式,由于钢铝复合接触轨材质较轻,没有固定脚,布置在曲线段的弯头会发生偏移,需增加导向板来固定弯头;另外,当受流器高速滑入弯头时,弯头受到较大撞击,由于材质较轻,造成弯头弹跳,偏移的弯头的方向因与受到的撞击力的方向不同,会造成导向板的损坏,增加维修量。
为改善这种情况,本工程所采用的弯头没有在轨脚处大面积切削,而是采用了整体弯曲的方式。
但这种方式会使接触轨弯头的第一个固定点处的安装面变成斜边,同样不利于固定,且在接触轨伸缩时会改变弯头的垂直高度。
本工程特别将接触轨弯头固定点处进行了处理,即焊接一块长500 mm的轨脚(图1),使安装面与地面平行,且固定点的形状与接触轨其他地方相同(图2),不需再做特殊处理,就可以较好地固定接触轨弯头,而且不会影响其自由伸缩。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专家组意见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专家组意见[2004-3-26] 2004 年2月4日至7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邀请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等地的地铁专家(专家名单附后)以及市规划委员会、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交通委员会、市建设委员会及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和代表,在香山饭店对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除苏州街站、知春路站、工体北路站、呼家楼站、光华路站、国贸站、劲松站、黄庄站、北土城东路站和万柳车辆段外)进行了综合评审。
会议听取了设计的总体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及各系统设计单位的汇报。
通过充分的讨论,并与有关部门和设计单位认真交换了意见后,专家组一致认为: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全面,基础资料和数据基本翔实,主要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符合规范和初步设计技术要求,设计依据充分,工程的总体规模、设备系统的选择及设备配置满足本线客流的需要,总体上是合适的。
线路、站位、出入口和风亭位置基本落实稳定,车站建筑总体布局、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基本合理,文件在设计内容和深度上基本上达到了初步设计的要求。
其中除万柳站、安定路站(或熊猫环岛站)需要进行调整外,其他方案总体可行,经过修改完善后,可以作为开展下一步工作的依据。
具体评审意见如下:一、总体组1.由于熊猫环岛站、安定路站的车站形式、规模与奥运支线的运营模式关系很大,因此首先应确定奥运支线的运行方式。
目前线路、行车组与土建组的专家意见存在不同(1)线路和行车组的专家意见是熊猫环岛站的配线应满足奥运支线独立运营折返的需要,十号线与奥运支线形成换乘;安定路站是奥运支线混合运行的衔接站,其车站配线应为奥运支线与十号线混合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建议安定路站采用双岛四线形式。
(2)土建组专家意见是建议十号线与奥运支线在熊猫环岛站换乘,两线采用独立运行的方式,同时在熊猫环岛站将联络线移至南面;安定路站按独立运营方式设计为简单的岛式或侧式车站。
总体组认为首先应尽快确定奥运期间的安检方案,其后才能确定奥运支线的运行方式;如奥运期间安检设在熊猫环岛站,可考虑采纳土建组意见,为了提高奥运支线运营效益,建议尽快修建8号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
北京地铁
10号线一期
工程系段由海
淀区的万柳站
向东苏州街、
黄庄、科南路、
知春路、学院
路、花园东路、
八达岭高速、
熊猫环岛、安
定路、北土城
东路、芍药居、
太阳宫、三元
桥、亮马河、
农展馆、工体
北路、呼家楼、光华路、国贸、双井至劲松站共设22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一座车辆段(万柳车辆段)占地面积17.0公顷,一期工程线路全长为24.685km,其中与其他线立交换乘站7座,黄庄站与4号线的黄庄站十字形换乘,知春路与13号线的知春路站为丁字形换乘站经地下通道换乘,惠新西里南口站与5号线惠新西里南口站为十字形换乘站。
芍药居站与13号线芍药居站为L字形换乘站经地下通道换乘,三元桥站与机场线三元桥站换乘为平行形通道换乘,国贸站与1号线国贸站换乘为L字形地下通道换乘。
熊猫环岛站与奥运支线熊猫环岛站丁字形换乘,奥运支线由熊猫环岛、奥体中心、奥林匹克公园、森林公园,共4座车站,线路全长4.5km。
地铁十号线一期是2003年12月28日开工,计划2008年6月30日竣工通车运营。
总投资138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55904.4万元人民币。
奥运支线,投资21亿,平均每公里造价46666.67万元人民币。
城建院是工程的总体设计单位,并负责设计了全线的:线路、轨道、行车组织与管理,供电、客户服务(PIS)、自动售检票(AFC)、安全门、电扶梯、综合监控、勘探、测量,还有13座(10号线9个、奥运支线4座)车站的结构、建筑,动力照明、通风空调、给排水与消防、环控(BAS)、自动报警(FAS)、奥运支线4座车站的精装修设计等专业设计。
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工程
根据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申办报告对国际奥委会的承诺,在2008年奥
运会之前,完成30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建成一条直达奥运会中心区的地
铁专线,奥运支线就是为落实上述承诺修建的奥运专用地铁线路。
地铁奥运支线
通过地铁十号线与整个北京地铁线网连接,承担了奥林匹克中心区奥运会举办期
间大量观众的疏散任务,疏散客流量达每小时2.88万人次,对于顺利举办第29
届奥运会具有重要意义。
地铁奥运支线利用的是北京市规划轨道交通线网中的8号线中的一部分,
南端起点为熊猫环岛,沿北中轴路中间绿化带和奥林匹克公园中轴线向北,穿过
北四环
路、成Array府路、
大屯路、
辛店村
路后,
终点设
在规划
森林公
园南门。
线路全
长
4.528km,全部为地下线。
全线设4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站,分别是熊猫环岛站、
奥体中心站、奥运公园站和森林公园站。
为保证奥运期间乘客的安全集散,为节约能源,降低运营费用,经市政府专
门批准,奥运支线车站将安装站台屏蔽门,车站空调系统相应变更为屏蔽门空调
系统。
奥运支线的控制中心近期与地铁十号线合建,远期并入地铁八号线。
本工程投资总额27243.6万元。
地铁奥运支线采用了与以往北京地铁其他
建设项目不同的BT融资方式实施,2005年6月28日开工建设,2008年6月1
日建成通车。
城建院是该工程的总体设计单位,同时承担了全部土建工点和除通信信号
系统之外的全部设备系统得设计任务。
设计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
项目负责人:曹宗豪
设计时间:2005年--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