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固定术及护理
石膏外固定病人的护理

石膏外固定病人的护理护理前准备:1.舒适的环境:确保病人所在的病房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噪音较小,且病床周围没有杂物。
2.仔细准确的观察: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饮食情况,记录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
3.心理疏导:石膏外固定可能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不便,护理人员应通过耐心倾听和沟通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1.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检查患者外固定部位的皮肤情况,保持其干燥,防止细菌感染。
如发现皮肤红肿破损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确保血液循环:患者需要保持外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畅通,护理人员需定时提醒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如活动手指、脚趾。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餐饮护理:根据患者手术后的饮食要求,合理安排患者的餐饮时间和营养摄入。
如需饮食辅助,应及时调整。
4.预防尿潴留:石膏外固定病人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定时询问患者排尿情况,若有需要则辅助排尿。
5.骨折护理:对于骨折病人,护理人员应稳定好患者的骨折部位,避免移动或外力伤害。
注意防止扭曲骨折部位导致骨折复位不良。
6.疼痛护理:对于疼痛的控制,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
7.定期翻身: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使患者发生褥疮。
护理人员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翻身,保持患者的身体舒适。
8.康复训练: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相关训练,包括肌肉锻炼、关节运动等。
9.定期复查:外固定病人需要定期复查,包括X光片检查、石膏更换等。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通知患者复查时间,并协助患者前往医院。
10.安全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包括石膏保护、使用助行器具等。
以上是石膏外固定病人的护理内容,针对不同的病人需求,护理人员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同时,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温暖和安全的医疗环境,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一:
一、对石膏固定保持整洁:
1、准备特殊护理装备:石膏剪,布袋,冷水棉被,干棉被,塑料袋,密封胶带,棉签等。
2、清洁石膏固定:棉签沾70%酒精或清水湿拭石膏固定表面;用棉毛被涂抹药膏,彻底清洁石膏固定表面;用温水湿拭毛被,使其表面无任何水分;用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遮盖石膏固定表面,确保保持干燥。
3、用密封胶带封住石膏固定表面,以确保表面干燥,避免污染,并保持其形状良好。
护理措施二:
一、观察患者体征:
1、每日密切观察患者的轮廓,注意体内的变化,如水肿,红血丝,发热;
2、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睡眠情况,行为及口腔环境;
3、记录以上各项指标,以便于比较变化。
- 1 -。
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一、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1、石膏固定护理
(1)对需要固定的病人,应先使用吸湿纱布,涂以消毒剂,然后贴上石膏;
(2)在将石膏贴上后,应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规定,一定要使固定程度符合生理需要,不能太过松,也不能太过紧;
(3)由护士隔天着病人体表,看病人能否感觉,检查有无肿胀或感染症状;
(4)每隔3天,护士应检查石膏是否太松或太紧,有无破裂或湿箱,及时调整;
(5)每次检查,护士要记录下调整后的石膏温度和程度。
2、预防石膏热胀
(1)在补石膏前,要先给病人检查好温度,以免影响温度感;
(2)在前病人身上补石膏前,应先用湿毛巾把病人表面覆盖,以减少接触温度,温热的石膏可先和水混合,并待其冷却后再用;
(3)补好石膏后,应先用冷水浸泡,以减轻病人的热胀痛苦;
(4)病人逃出床位时,应先拆除固定石膏,以免因运动过多而导致石膏太紧,影响血液循环。
- 1 -。
石膏固定术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石膏固定术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常见并发症:1、骨筋膜室综合征:石膏固定后,石膏与肢体间腔隙容量有限且无弛张余地,因此包扎过紧或肢体进行性肿胀,可造成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缺血、坏死,进而导致肢体坏疽或缺血性肌挛缩。
2、压疮:石膏绷带包扎压力不均匀,使石膏凹凸不平或关节塑形不好;石膏未完全干透时,用手指支托石膏,压出凹陷或石膏放在硬物上,造成石膏变形,石膏内衬物不平整等,都可使石膏内壁对肢体某部位造成固定的压迫,进而形成压疮。
3、废用性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大型石膏固定范围较大,固定时间较长,即使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也难以避免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
大量钙盐从骨骼中逸出并进入血液,并从肾排出,不仅不利于骨的修复和骨折愈合,且容易造成泌尿系结石。
肢体经长期固定,关节内外组织发生纤维粘连,同时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肉挛缩,可造成关节活动不同程度障碍。
4、化脓性皮炎:因固定部位皮肤不洁,有擦伤或软组织挫伤,或因局部压迫而出现水疱,破溃后可形成化脓性皮炎。
因此石膏固定前应先清洗皮肤,有伤口的肢体先换药后石膏固定,再开窗。
5、石膏综合征:石膏背心固定术的病人,由于上腹部包裹过紧,影响进食后胃纳和扩张,可导致腹痛、呕吐,呕吐物主要是胃内容物。
胸部石膏包裹过紧,可出现呼吸窘迫、紫绀等。
护理措施:(一)石膏干固前的护理1、石膏尚未全干之时,容易折断,也容易受压而凹陷。
因此,在抬动病人时,应给石膏以适当支托。
例如,抬动长腿髋“人”字石膏固定的病人,应用时支托后腰部、髋部及膝部。
还注意用手掌支托石膏,而不能用手指,否则可在石膏上压出凹陷,形成压迫点。
不可将未干透的石膏直接放在硬的床上,也不可局部受压或改变固定关节的角度,以免石膏向内突出,引起压迫。
将石膏固定的肢体放在覆盖防水布的软枕上,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2、要维持石膏固定的位置,直至石膏完全凝固。
为了加速石膏干固,可适当提高室温,或用灯泡烤箱,红外线照射烘干、吹风机吹干等。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护理问题1、有效固定的维持2、疼痛3、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4、长期卧床5、患肢肌萎缩、关节僵硬(潜在并发症)主要护理措施:石膏固定前护理1、卧位:平卧,软枕垫高患肢20—30°,维持患肢功能位,搬运、过床时,应双手平托患肢骨折端上、下部分。
2、皮肤准备:彻底清洁患肢皮肤,有伤口者协助医生清创换药。
石膏固定后护理1、卧位:平卧或侧卧,软枕垫高患肢20—30°,维持患肢功能位,搬运、过床时,应双手平托患肢骨折端上、下部分。
2、病情观察及专科护理:①观察肢体远端血运、温度、颜色、肿胀、感觉、足背动脉搏动和活动情况,如有剧痛、感觉麻木或血循环障碍等,应即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并进一步加强观察。
②疼痛者,与患者交流,指导看报纸、听音乐,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
③待石膏干固后搬运病人,保持石膏清洁、干燥、边缘整齐,光滑。
④局部有压迫症状或石膏内有腐臭味,即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⑤冬天予石膏固定部位以处的保暖。
3、诊疗:遵医嘱给药或使用骨创治疗仪镇痛、消肿4、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饮食。
5、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床上洗头1-2次/周,床上擦浴1-2次/日。
指导患者行床上排泄训练。
6、康复锻炼(指导):待石膏坚硬后早期指导患者行固定外肌肉,指(趾)踝关节的舒缩与伸屈活动,无禁忌者指导行足背的伸屈活动心理护理主要健康教育:1、了解病人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2、解释石膏固定目的、注意事项3、告知功能锻炼目的,指导行股四头肌、石膏固定以外肌肉的舒缩及关节、足部伸屈锻炼。
4、出院指导:包括服药、复诊时间、功能锻炼、自护知识)。
石膏绷带固定病人护理常规

石膏绷带固定病人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 患肢的皮肤及感觉情况
2. 患肢切口情况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讲解石膏固定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 患肢皮肤清洁护理;
3. 患肢切口换药,避免环绕包扎;
4. 摆放患肢为功能位或所需要的特殊位置;
5. 骨隆突处使用石膏衬垫保护;
二术后护理
1.搬动病人时,用手掌平托石膏,禁用手指捏石膏,防止压迫性溃疡;
2.采取措施促进石膏早干;保护石膏形状,防止石膏折断;
3.保持石膏清洁,避免石膏污染或受潮;
4.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5.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石膏内有切口时注意有无出血;
6.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7.头颈胸石膏、石膏背心或髋人字石膏固定应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石膏综合征症状,并及时给予处理;
8.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
三、健康指导要点
1.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 定期复查,如患肢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
四、注意事项
1.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保持石膏边缘部位的皮肤完整;。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膏固定护理常规⽯膏固定护理常规以⽯膏绷带为材料进⾏⾻折固定,或对某些⾻病,畸形进⾏制动的⼀种先⾏固定⽅法。
(⼀)⽯膏固定前护理1、了解病⼈思想情况,做好⼼理护理,说明⽯膏固定的理由,以取得病⼈及家属的配合。
2、清洁患肢或躯⼲,有伤⼝者先换药。
3、过床或搬运病⼈时,先固定好肢体,搬动时动作要轻稳。
4、作髋部⼈字形⽯膏者,术前⼀般服轻泻剂或灌肠⼀次。
(⼆)⽯膏固定后护理1、按⾻科⼀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上⽯膏病⼈睡硬板床,⽯膏未⼲固定前不能搬运病⼈,⽯膏虽⼲固尚未坚硬时,搬运病⼈应⽤⼿掌平托⽯膏,防⽌⼿指将⽯膏掐成凹掐变形致压迫软组织形成溃疡坏死。
3、新上⽯膏的患者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液循环及感觉运动状态,若患者主诉局部有固定性压迫疼痛感或其它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即处理。
4、⽤胶枕、砂袋均匀垫好肢体,防⽌变形,清洁暴露肢端,以便观察。
5、保持室内空⽓流通以促使⽯膏⼲固。
夏季可⽤电吹风吹⼲,冬季可⽤烤灯烤⼲。
但应间歇烘烤,每次20—30分钟,防⽌汤伤。
6、抬⾼患肢,垫以砂袋,胶枕等⽀托物,以免肿胀。
四肢术后⽯膏外固定者,须将患肢抬⾼,减轻肿胀。
⽯膏坚硬后,可⿎励病⼈活动⽯膏固定以外的关节和肌⾁,指导病⼈以常在⽯膏内作肌⾁收缩运动及指(趾)关节,促背伸屈活动,防⽌关节强直,肌⾁萎缩。
7、被⽯膏压迫的隆突部位或肢体的⽀重部位,应⽤软枕妥善垫好,保持功能位,防⽌关节部位的⽯膏被折断。
8、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循环、温度、颜⾊、肿胀、剧痛、⿇⽊等感觉情况,重视病⼈主诉,对原因不明的剧痛,应通报医⽣,按医嘱在⽯膏上“开窗”观察,检查有⽆局部受伤,勿乱⽤⽌痛药。
9、保持⽯膏清洁、⼲燥、边缘整齐,光滑,不可浸湿,不可与硬物撞击。
10、作髋⼈字⽯膏固定的病⼈,要指导⼤⼩便⽅法,放便盆时,⽤胶垫垫腰部,保持同⼀⽔平,患⼉可⽤腰盆,⼥病⼈可⽤尿壶接尿,⽯膏污染后,要及时清洁;应定时翻⾝,取侧卧或俯卧位,检查尾骶部有⽆红肿、⽔泡。
石膏固定护理及并发症

石膏干固前的护理 1)加快干固:石膏从硬固到完全干固需要24---72小时;应创造 条件加快干固。 2)搬运:用手掌平托石膏固定的肢体,维持肢体的位置,避免 石膏折断; 3)体位:潮湿的石膏容易折断、受压变形。故须维持石膏固定 的位置直至石膏完全干固,病人需卧硬板床,用软枕妥善垫好石 膏术后8小时不要翻身,8--10小时后协助翻身。翻身及改变体位 时要注意保护石膏,避免折断。四肢包扎石膏时需将患肢抬高, 以察 a:观察皮肤色泽、温度; b:末梢血液循环,注意评估“5P”征:疼痛(pain)、苍白(pallor)、感觉 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及脉搏消失(pulseless)。若有以上任何 一种异常,表明末梢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措施,以 避免严重并发症; c:石膏有无潮湿、污染、变形或断裂;有无过紧或过松;有无异常热点; d:感染迹象e:石膏综合征; f:出血或渗血:注意石膏下有无出血或渗出。若血液或渗出液渗出石膏外, 用笔标记范围、时间,详细记录并报告医生。 2)皮肤护理 3)石膏清洁 4)石膏切开及更换 5)预防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主要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增加 导致室内肌和神经缺血、水肿、血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病理改变, 是一组症候群。常发生在受伤小腿和前臂的掌侧和背侧。临床表现为患肢 持续性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麻木,肤色苍白;肢体活动障碍,被动活 动时引起剧痛。 6)功能锻炼 :注意生命体征变化,石膏内有无异味,有无血象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禁忌症】
• 全身情况恶劣,做巨大的石膏包扎会引起生 命体征危象者
病情观察
• ⑥ 感觉异常 神经组织对缺血反应最敏感,感觉 纤维最早出现异常改变,表现为肢端麻木、感觉 迟钝或消失。 ⑦ 活动障碍 肌肉组织缺血后表现为手指或足趾 活动受限。如严重缺血时手指(足趾)呈屈曲状 态,被动活动引起剧烈疼痛。 以上指标均应综合判断,强调动态观察, 如果手指或足趾苍白或青紫,并伴有明显肢体肿 胀或剧痛,则应立即折开石膏解除肢体压迫,以 改善血液循环状态。
•
前屈30°—45°,外旋15°—20°。
• 肘关节 屈曲80°—90°,前臂中立位。
• 腕关节 前屈30°,尺偏5°—10°
•
(示指与前臂的纵轴在一直线上)
• 拇指关节 对掌位。
• 手指关节 掌指关节140°,近指关节130°,
•
远指关节150°。
• 髋关节 外展10°—15°,前屈15°—20°,旋转0°。
并发症
• 化脓性皮炎: 因固定部位皮肤有不洁,有擦伤 及软组织严重挫伤有水疱形成,破溃后可形成 化脓性皮炎,应及时开窗处理,以免影响治疗。
• 坠积性肺炎:多为大型躯干石膏固定或老年患者 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而未能定时翻身活动,导致 坠积性肺炎。术后加强未固定部位的功能锻炼 和定时翻身是可以预防的。治疗除常规抗感染 外,应进行体位引流,即头低脚位、侧卧及俯 卧位,使痰液易于咳出。
【适应症】
• 四肢稳定性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复位。 •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不够坚固者,辅以
石膏外固定加强之。 • 野战情况下,开放性骨折清创术后需转移至后方着,以
用石膏固定为宜。 • 关节扭挫伤、韧带撕裂伤及关节脱位经整复复位后。 • 某些骨关节病手术(象关节融合术、截骨术、骨移植术
• 神经损伤:以腓总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较易发生受压损伤,故行石膏腓骨头、颈 部与肘后及后上方均应加以软垫。如果已 经出现神经损伤,应及时解除
• 过敏性皮炎:极少数病人包石膏后出现过 敏性皮炎,痒,水疱或更严重反应,不宜 应用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范围和时间表
骨折 部位
手指
手 手 腕 前 肘 上 肩 胸 腰 骨 髋 固定时
病情观察
• ③动脉搏动 如果动脉内组织内压力增大,阻 断较大动脉的血液供应,肢端出现动脉搏动减 弱或消失,常常提示组织缺血程度严重。石膏 固定24h内,应经常观察肢端动脉搏动情况, 并注意动态观察和比较。 ④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压迫甲床后血液回流的 速度作为参考。 ⑤ 疼痛 骨折复位后一般疼痛明显缓解,如果 疼痛持续存在并且程度剧烈,一般措施难以缓 解,往往是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
• 拆除石膏后洗净皮肤,随即用弹性绷带包扎固 定部位,以防肢体废用性水肿发生。随着功能 锻炼,肢体使用后,可逐渐不用弹性绷带。
石膏固定饮食指导
• 无需卧床休息的骨折患者可行普通饮食 • 需卧床休息的骨折患者应多吃蔬菜、水果
等含粗纤维素食物,以促进肠蠕动,预防 便秘 • 戒烟酒,避免刺激性饮食 • 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
肩胸石膏
上肢石膏
下肢长腿管型石膏
石膏包扎前护理
向患者讲解石膏固定的必要性及相关知识,使其 配合治疗。
• 局部准备 用肥皂水及水清洗石膏固定部位的皮 肤,有伤口者应更换敷料,套上纱套,摆好肢体 功能位或特殊位置,并由专人维持或置于石膏牵 引架上。打石膏肢体有手镯、戒指等应取下。
• 注意使患者舒适,不受凉。
石膏固定时的护理
• 1,要维持石膏固定的位置直至石膏完全凝固, 为了加速石膏干固,可适当提高室温,或用灯泡 烤箱、红外线照射烘干。因石膏传热,温度不宜 过热,以免烫伤。
• 2,在协助患者翻身或改变体位或搬动运送伤员 时,须注意保护,注意避免折断石膏,如有折断 应立即及时补救。
• 3,保持石膏清洁,特别是会阴及臀部附近的石 膏。若石膏表面有污垢,可用软毛巾蘸肥皂及清 水擦洗干净,严重污染的石膏及时更换。
指 掌 关 臂 关 臂 关 部 部 盆 关 间(周)
节
节
节
节
▲ ———
4~5
手掌 — ▲ — — —
4~6
腕关节 — — ▲ — ● ●
前臂
— — ▲— —
8~12
肘关节
— — — ▲ —● ●
上臂
— — — — ▲ — — — — ● 8~12
肩关节
● — — —▲
胸椎
— ▲ — — — 10~12
• 肢体肿胀消退后,又因石膏过松而致骨折 再移位。
• 长期固定可以引起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甚至严重的功能障碍。
医用石膏
• 是天然生石膏(CaSO4﹒2H2O) ,经加热 脱水成为熟石膏。当熟石膏遇到水分时, 可重新结晶而硬化 -用于固定骨折、制动肢体
• 浸湿到硬固定型须10-20分钟,完全干固须 24-72小时,加入食盐或热水可加速
• 教学时数:1~1.5小时
• 习题:①石膏绷带术适应症
•
②石膏绷带固定术后病人的护理
石膏固定的目的
• 骨关节损伤和骨科手术后,为了保持骨折复位或 矫形术后的位置,必须给予合适的外固定,外固 定的种类很多,由于石膏绑带价格便宜,使用方 便,固定效果较好,护理方便,易于达到符合三 点固定的治疗原则,外固定的石膏具有微孔,可 透气及吸收分泌物,对皮肤无不良反应,所以, 临床上大多采用石膏绑带作为外固定材料。有些 组织损伤,例如肌腱、神经、血管损伤修复术后 ,为了给组织愈合创造条件,也常用石膏外固定 保护。
• 3、肢体肿胀消退后,如石膏固定过松,失去固 定作用时,应及时更换石膏。
4、天气冷时,要注意石膏固定部位保暖(但不 需要加温),以防因受冷伤肢远端肿胀。
病情观察
• 患肢血液循环观察
• 四肢石膏固定的病人如石膏绷带包扎过紧等,极 易引起患肢血液循环障碍,如发现和处理不及时 ,则可造成组织缺血坏死。
并发症
•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 :石膏固定过紧,影响静脉 回流和动脉供血,使肢体严重缺血,肌肉坏死 和挛缩,甚至肢体坏疽。因神经受压和缺血可 造成神经损伤,使肢体严重残废。因而,石膏 固定松紧应适当,术后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
• 压疮:多因包缠石膏压力不均匀,使石膏凹凸不 平或关节处塑形不好所致,也可因石膏尚未凝 固定型,就将石膏型放于硬板上,造成变形压 迫而形成压疮。一般病人有持续性局部疼痛不 适,以后石膏局部有臭味及分泌物,即说明有 压疮存在,应及时开窗检查,进行处理。
石膏固定时的护理
• 4,天气冷时,要注意石膏固定部位保暖,以防 因受冷使伤肢远端肿胀。
• 5,石膏边缘应光滑、整齐,避免皮肤受卡压或 摩擦形成压疮,可每天用手指蘸取酒精按摩石膏 内侧边缘。
• 告知患者不可随意将物品伸至石膏内抓痒。以免 损伤皮肤。
• 6,鼓励和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保持床单 位和被服的干燥、整洁。 7、石膏未干时,不应覆盖被物
腰椎
— — ▲ — — 10~12
注:“▲”代表骨折部位 “—”代表固定范围 “●”代表必要时增加固定的部位
石膏固定范围和时间表
骨折 部位
胸部 腰部 骨盆 髋关节 大腿 膝关节 小腿 踝关节 足部 足趾 固定时 间(周)
骨盆
——▲—
髋关节 — — — ▲
大腿 膝关节
——— ●●
小腿
踝关节
足部
足趾
— —— ▲— —▲ ——
石膏固定后的护理
• 1、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cm,减轻肿胀, 石膏干后即开始未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
• 2、密切观察肢体远端血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 ,如有剧痛、麻木或血循环障碍等不适情况,应 及时将石膏纵行全层破开松解,继续观察伤肢远 端血循环仍有障碍,应立即拆除石膏,完全松解 ,紧急处理伤肢血运障碍。
• 早期康复:自伤后或术后3—6周以内,此期主要 表现为肢体肿胀、局部疼痛 1、抬高患肢,消除肿胀 2、经常活动未固定的关节 3、固定的肢体行肌肉舒缩活动,如上肢的手指 伸曲,握拳活动;下肢的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舒 缩活动,每日进行多次,每次15—30分钟
有效功能锻炼
石膏固定行为指导
• 中期康复:自伤后或术后3—6周起至8—10 周左右表现为肢体肌肉萎缩明显,固定的 关节僵硬,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肌力和 关节活动应逐渐增加肌力锻炼,增加关节 活动,但由于骨折初步愈合,故用力屈曲 关节或被动屈曲关节应慎重
• 膝关节 屈曲5°—20°。
• 踝关节 保持90°。
石膏固定用药指导
• 抗炎治疗 • 应用促骨愈合,消肿活血药物,如伤科接
骨片,鹿瓜多肽等 • 根据需要应用钙剂 • 注意用药后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处理
石膏固定行为指导
• 主要是患肢的功能锻炼,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活 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锻炼以不觉疲 劳及引起疼痛为宜
石膏绷带固定术及护理
浦江第二医院 骨科病区
教学目的
• 1、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石膏特征,掌握 石膏绷带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与种类;
• 2、了解石膏绷带固定术的常见并发症; • 3、掌握石膏绷带固定术后病人的护理
• 教学重点 • 1、石膏绷带固定术适应症 • 2、石膏绷带固定术后病人的护理
• 教学难点:石膏绷带术后病人的护理
并发症
• 废用性骨质疏松 :大型石膏固定后,固定范 围,加之未进行未固定关节功能锻炼,易 发生废用性骨折疏松,骨骼发生废用性脱 钙,大易钙进入血液,从肾脏排出,因此 易导致肾结石。特别是长期卧床包扎石膏 的病人,更易发生肾结石。对此病人应多 饮水和翻身,加强未固定部位的功能锻炼 ,以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