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阅读答案《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阅读材料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
《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
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就已经具备了。
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
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
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
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
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
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现在故宫的午门。
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3、色彩的运用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
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实用类传统建筑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
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
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
在此情形之下,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
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梁思成、刘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
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而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长期侧重于历史本身,理论方面的论述非常有限,还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的指引。
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在建筑上等级制往往通过建筑类型、房屋的宽度、深度、屋顶形式、装饰的不同表现出来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
从建筑类型看坛、庙、宗祠、陵墓等礼制性建筑的地位大大高于实用性建筑。
由于祭祀在古代被列为立国治人之本,因此祭祀天神、日月、山川的坛,祭祀圣贤的庙以及祭祀祖先的宗祠在建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观支配下,丧葬成了行孝道的重要环节,丧葬之礼也就成了礼制的重要组成,因此陵墓也成了礼制性建筑的主要组成局部。
此外礼制性建筑还有阙、华表、牌坊等建筑小品。
不仅如此礼制性空间还渗透到居住建筑中,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堂”就是渗透在宅第中的礼制性空间,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都在这里举行,是传统宅第空间布局的核心和重点。
从周代开始,辨尊卑、辨贵贱的功能成了建筑被突出强调的社会功能。
历代都有相应的规制法典,对城制等级、组群等级、间架做法等级、装修装饰等级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例如《礼记.冬官考工记》中将城市分为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和宗室与卿大夫的都城三个级别,规定王城的城墙高九雉(每雉为一丈),诸侯城楼高七雉,而都城城楼只能高五雉。
《礼记.礼器》中讲:“礼有以多为贵者。
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
”“有以高为贵者。
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唐朝的《营缮令》中规定:都城每座城门可以开三个门洞,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而县城的门只能开一个门洞。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间”指的是房屋的宽度,两根立柱中间算一间,间数越多面宽越大。
“架”指的是房屋的深度,架数越多,房屋越深。
《明会典》中规定:公侯,前厅七间或五间,中堂七间,后堂七间;一品、二品官,厅堂五间九架;三品至五品官,后堂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
等级制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室内陈设也都有严格规定。
论述类文本《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美学》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资阳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四川省资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我国古人认为“土”和“木”最适宜建造居住房屋。
因而我国古建筑多以土木为主要建材,辅以砖石瓦块。
这就决定了我国古建筑以木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即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构成建筑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柱子间填筑门窗、围护墙壁。
我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多采取榫卯相套的方式来连接建筑构件。
在建筑屋顶与屋身的过渡处,有一种“斗拱”的构件。
这种构件是我国古建筑独有的。
它是由若干方木与横木通过榫卯而成,用以支承深远的屋檐,并把其重量集中到柱子上。
因木材长度有限,所以我国古建筑的柱子间距并不太大。
相对于欧洲石质大教堂内部空间的高大、广阔、生硬,我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内部空间则显得小巧而精致。
这正切合了我国古人追求宁静安居的内在要求。
以土木作为主要建造材料,建筑质感偏于“熟软”,而无生硬,因此我国古建筑温和柔美,缺少阳刚之气。
这一点在民居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我国古代建筑及其组群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国古代易道、五行思想的影响。
我国古代建筑在平面上大都采取封闭的庭院式布局。
若干个“间”连结组成一座房屋,几座房屋沿地基周边布置,共同围合成一个院落。
当建筑规模需要扩大时,古人常采取“水平衍生”的方式,生一成二,立二为三,以多个院落相套,而组合成各种建筑群,最终演化成重宅深院、高堂大室。
这种建筑的空间序列少有西方古典宗教建筑那样向高空发展的,因而整个建筑形象亲切近人,轻盈平易。
在我国古代官方相关文献的记载中并没有“中轴线”这一提法,但受我国古代礼制思想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城池和建筑群体的规划中,中轴线却真实存在并被广泛运用。
不仅皇宫,其他建筑也体现出中轴对称美,如,北京四合院的北房为正屋,坐北朝南,体量最高大,供家长起居会客之用。
我国古代建筑沿中轴布局的空间形式,使每一组单体建筑都具有相对应的体量、秩序和位置。
第四章 中国古代建筑---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是——。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2、宋代建筑的特点是——。
A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B屋顶坡度平缓,出檐较浅C屋顶坡度陡,出檐较深D屋顶坡度陡,出檐较浅3、攒山顶下列屋顶规格按从高到低排列的是——。
A重檐歇山顶、重檐庑殿顶、庑殿顶、歇山顶B重檐歇山顶、攒山顶、悬山顶、硬山顶C重檐攒山顶、庑殿顶、庑殿顶、悬山顶C重檐庑殿顶、重檐攒山顶、攒山顶、攒山顶4、——又称为“九脊顶”。
A庑殿顶B歇山顶C悬山顶D硬山顶5、——又称为“挑山顶”。
A庑殿顶B歇山顶C悬山顶D硬山顶6、——的规模质量居全国各大古城之冠。
A明南京城B西安古城C平遥古城D丽江古城7、最早建筑长城的是——。
A秦国B齐国C楚国D赵国8、用来显示时间的器具是——。
A华表B日晷C嘉量D吉祥缸9、后清期殿试的场所是——。
A太和殿B中和殿C保和殿 D乾清殿10、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是——。
A 太和殿B保和殿C乾清殿D养心殿11、北京太庙过去是用来——的地方。
A帝王祭祀祖宗B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C祭祀天神D祭祀地神12、汉茂陵的封土形式是——。
A“方上”B“以山为陵”C较小规模的“方上”D“宝城宝顶“13、从——开始,普遍采用砖石筑墓室。
A原始社会末期B阶级社会C汉代D唐14、我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是——。
A秦始皇陵B唐乾陵C汉茂陵D清陵15、汉茂陵是——。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文帝D汉武帝16、唐乾陵是——的陵墓。
A唐太宗和武则天B唐太宗C唐高宗和武则天D武则天17、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分别位于——。
A湖北武汉、江西南昌、湖南B湖南、江西南昌、湖北武汉C江西南昌、湖北武汉、湖南D湖北武汉、湖南、江西南昌18、岳阳楼的天下四绝是指——。
A藤子京修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苏舜钦手书、邵竦篆刻B范仲淹修楼、藤子京作《岳阳楼记》、邵竦手书、苏舜钦篆刻C苏舜钦修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邵竦手书、藤子京篆刻D邵竦修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苏舜钦手书、藤子京篆刻19、滕王阁的“三王文章”是指——。
中国古代建筑练习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国古代建筑练习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3.判断.判断题1. “高基座、木构架、大屋顶”是对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色的概括。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 A 涉及知识点: 中国古代建筑2. 榫卯即是接驳口, 其中凹的部分称榫, 凸的部分称卯。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 B 涉及知识点: 中国古代建筑3.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一般用抬梁结构。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 A 涉及知识点: 中国古代建筑4. 彩绘用的油漆颜料中含有铜, 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 还可以防虫蚁。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 A 涉及知识点: 中国古代建筑5. 故宫三大殿和孔庙大成殿均采用单层须弥座。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 B 涉及知识点: 中国古代建筑6. 圆雕是最常用的一种技术形式, 也称剔雕或隐雕。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 B 涉及知识点: 中国古代建筑7. 硬山顶的特征是: 屋面双坡, 没有明显的正脊, 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 B 涉及知识点: 中国古代建筑8. 位于正脊两端的正吻, 汉代用凤凰, 后来用鸱吻, 又称鸱尾, 至明清时改用龙吻。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 A 涉及知识点: 中国古代建筑9. 明代西安城聚宝门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 B 涉及知识点: 中国古代建筑10. 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 A 涉及知识点: 中国古代建筑11. 左祖右社是指在宫殿左边设祭祀祖先的太庙, 右边设祭礼土地神、粮食神的社稷坛。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 A 涉及知识点: 中国古代建筑12. 清紫禁城“五门”依次为天安门、端门、午门、神武门、乾清门。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 B 涉及知识点: 中国古代建筑13. 龟和鹤是中国文化中的神灵动物, 用来象征长寿, 庆贺享受天年, 最有名的被称为仙龟和龙头鹤。
《故宫》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9题。
(11分;16、17题各2 分,18、19题各3分)①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故宫贵州省是举世无双的紫禁城建筑;面在别一些人的脑海中,故宫等同于奇珍异宝,是一个藏宝之所。
②这些认识都有依据,但不全面。
故宫古建筑与故宫珍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在长达491年中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故宫生活与执政,清宫遗存的这些文物藏品,又与古建筑、与宫廷历史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
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廷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
所谓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③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
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出现、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
很显然,离开了宫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
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
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又以紫禁城为例,它虽然建成尚不足600年,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结晶和典范。
④正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形成并提出。
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富的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故宫学不仅把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及宫廷历史文化当作一个整体,而且包括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历史。
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宫廷典籍,都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
基于此,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种交流也在不断地发展。
古建试题及答案

古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中国建筑中,被称为“斗拱”的结构主要起到什么作用?A. 装饰B. 承重C. 防水D. 采光答案:B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建筑发展的黄金时期?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3.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A. 北京故宫B. 应县木塔C. 敦煌莫高窟D. 苏州园林答案:C4.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飞檐”设计主要是为了什么?A. 增加美观B. 增加采光C. 防止积水D. 增加通风答案:C5. 古代中国建筑中,常见的“歇山顶”是指什么?A. 屋顶形状B. 屋顶装饰C. 屋顶结构D. 屋顶材料答案:A6.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特点?A. 木结构B. 砖石结构C. 斗拱D. 玻璃幕墙答案:D7. 古代中国建筑中,常用的“榫卯”结构是为了什么?A. 装饰B. 承重C. 连接D. 防水答案:C8.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A. 孔庙B. 清真寺C. 佛寺D. 道观答案:B9. 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琉璃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装饰B. 防水C. 隔热D. 增加采光答案:A10. 古代中国建筑中,常见的“月梁”是指什么?A. 横梁B. 圆柱C. 拱形梁D. 屋顶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建筑中常见的屋顶形式?A. 悬山顶B. 硬山顶C. 歇山顶D. 平屋顶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A. 斗拱B. 飞檐C. 琉璃瓦D. 玻璃幕墙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材料?A. 木材B. 石材C. 砖D. 玻璃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拱主要用于承重。
(对)2. 古代中国建筑的屋顶设计主要是为了美观。
(错)3. 古代中国建筑中,屋顶的飞檐设计主要是为了防水。
(对)4. 中国古代建筑中,月梁是一种屋顶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建筑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
张法
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和园林。
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其目的是要显示帝王之威,因此有高、大、深、庄四大特点。
故宫的天安门,为进入大清门后的第一个重点建筑,大大高于一般房屋。
“大”是占有空间众多,也只有空间的大,才能显出深来。
从大清门到天安门到午门到太和门最后到太和殿,正是在这由建筑的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的深长的时间进行中,不断地加重着人们对帝王的敬畏情绪。
“庄”是以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和墙柱门的深红色显示出来的。
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皇宫显示现世帝王的威严,陵墓则表现已逝帝王的威严。
只是陵墓与另一个世界相连,不以房顶的金色表现现世的光辉,而以青土暗示永恒的宁静。
陵墓的地下因看不见而对活人的心理并无影响,但其地上形态仍显另一种高、大、深、庄特征。
唐代高宗与武后合葬的乾陵以梁山为陵,这是“高”。
围绕地宫和主峰有似方形的陵界墙,而进入乾唤的第一道门却在禹陵墙的朱雀门很远的山下,这是“大,,。
从第一道门到地宫墓门要经过“道门,路长约四公里,这是“深”。
在这悠长的时间流动中,从梁山南倾的二峰中间开始是神道;神道两旁有华表、飞马、朱雀、碑各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
正是神道使陵墓建筑对观者内心进行庄严肃穆的心理强化。
中国寺庙建筑从最早见于记载的东汉永平十年建立的洛阳白马寺开始,佛寺就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而渐渐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
与宫殿和陵墓一样,寺庙也有肃穆的要求,因此整体对称是其特色。
肃穆心理要通过时间来强化,建筑也要求在时间中展开。
只要可能,寺庙进山门后一般都有四殿,而高潮一般在第三殿。
名山中的寺庙则依地形而赋形,有两殿甚至只一殿,但进山后的漫长道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心理转移早就在进行。
中国园林可追溯到西周初的苑囿台池。
其发展和壮大是从春秋到秦汉。
园林的核心是情趣,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
其情趣主要是自然情趣。
其亭台楼阁均随地绒形,巧得天工。
廊榭台池,山石花木,一切布置都考虑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而且通过
园林揭示和领悟自然之美。
中国建筑无论宫殿、陵墓、寺庙,还是园林,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误钰汰的宏伟;不追求纯空间的凝固的音乐,而追求在时间中展开,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
中国建筑形成群体结构时,都有一道墙,形成一种封闭一统的意蕴。
而群体之士苏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理性秩序与逻辑或明(如宫殿)或暗(如圆却都气韵生动、韵律和谐。
虽然处一墙之中,中国建筑又总追求超一墙之外。
且不论园林就是四合院、宫殿,群体结构的屋与屋之间,总有很多空,有条件就一定要加之以亭池翠木,显出实中之虛。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让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与自然交流,浯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
(选自《中国文化相无论》,有讶:改>
6. 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建筑中有关“肃穆”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故宫的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走过一段深长的时间,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B. 乾陵神道两旁的华表、石人、石马等实物也是对称的,观者在神道中行走,随若时间的流动,内心也会产生庄严肃穆的感觉。
C. 园林建筑的核心是自然情趣,是人与自然情感的交流,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所以肃穆的心理不会产生。
D. 寺庙建筑的特色是整体对称,寺庙进山门后都有四殿,而高潮在第三殿,人的肃穆心理是在走进山门后逐渐被强化的。
7. 下列对中国建筑特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宫殿建筑高、大、深、庄的四大特点在形式和实质上也完全适用于陵墓建筑。
B. 寺庙都建筑在依地势而赋形的名山中,漫长的山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
C. 中国建筑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调群体的宏伟,追求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
D. 中国群体建筑结构中都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特点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8. “正是在这由建筑的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的深长的时间进行中,不断地加重着人们对帝王的敬畏情绪。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 建筑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和行走时间的深长是人们对帝王产生敬畏情绪的诱因,其根本原因是心理暗示。
B. 这句话是对中国宫殿建筑四大特点中的“深”的解说,“深”含有距离长,所走的时间长之意。
C. 敬畏情绪与肃穆之感都是人们的心理感受,实质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两者的侧重点有差异。
D. 这句话说明建筑的空间变化与建筑的时间变化也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可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9. 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得出中国群体建筑是“韵律和谐”的?
参考答案::
6.D(“都有四殿”以偏概全,名山中的寺庙则不同)
7.C(A陵墓建筑“其地上形态仍显另一种高、大、深、庄的特征”。
B“寺庙都建筑在名山中”的说法错误。
D“虚中有实”无据)
8.B(A“心理暗示”与“加重敬畏情绪”不相符合。
C“敬畏情绪”与“肃穆之感”实质有不同。
D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9.①都有一道墙,形成封闭一统的意蕴;②都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