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俗

台湾民俗
台湾民俗

台湾的民俗风情

摘要:本文通过对台湾民俗风情的介绍,为更多的人展现了我国宝岛台湾的地方特色,从宗教信仰到衣食住行,都具有当地地方特色,了解了这些民俗,才更能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宝岛台湾。

关键词:台湾,民俗风情,信仰,传统,特色

宝岛台湾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本岛南北长而东西狭。南北最长达394公里、东西最宽为144公里,呈纺锤形,是我国的多岛之省。

一、宗教信仰

台湾的民俗风情大多保留着闽粤古风。宗教性样的盛行是台湾民俗的一大特色。

台湾的寺庙多、信徒多,是一个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地方,共分为佛教、道教、基督教、摩闷教、回教、印度教等,不仅崇向传统信仰,还接受外来宗教思想,也就形成了许多宗教的发展。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中国人因注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所以常将他们神格化供奉在庙里祭拜,如关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道教于17世纪传入台湾,在日据时期,因蕴含中国文化精神,受到日本迫害,信徒只好在佛教寺庙中奉祀道教的神。之后,由于宗教观念宽大,佛教、道教合流,在一个神殿中课同时供奉不同的神,而形成台湾本土的特色。

近来,各方宗教蓬勃发展,除了天主教、基督教外地,还有回教、大同教、天理教等,也都在台湾拥有一片空间。

二、台湾特殊祭祀仪式

台湾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较隆重者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台北万华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的庆典仪式,以前会连续上演20天的大戏),3月23日前后是规模盛大的“妈祖祭”,7月整月的“盂兰会期”(各地轮流做普渡)。

妈祖祖庙祭典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圣诞之日举行,行祭地点设在湄州祖庙广场和新殿天后广场。祭典全程约需45分钟,规模有大、中、小三种,其程序包括:1、擂鼓鸣炮;2、仪仗仪卫队就位,乐生、

舞生就位;3、主祭人、陪祭人就位;4、迎神上香;5、奠帛;6、诵读祝文;7、跪拜叩首;8、行初献之礼,奏和平乐;9、行亚献之礼,奏乐;

10、行终献之礼,奏乐;11、焚祝文,焚帛;12、三跪九叩;13、礼成。

台湾妈祖信仰及其习俗有合火、过炉、春秋祭典、卸马戏、相倾戏、艺阁阵、武馆、曲馆、遥拜、绕境、三月疯妈祖、大甲妈祖回娘家等等。

妈祖祭典习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尤其在中国大陆沿海、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一带,妈祖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老少皆知。湄洲妈祖文化习俗自成一体,内容独特,有研究和保护价值,尤其是在进一步促进闽台两地交流方面能发挥很大的作用。1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海峡两岸近十万(一周时间)妈祖信众在湄洲妈祖祖庙隆重举行"妈祖千年祭"纪念活动,时间延续近一个星期,并举行了纪念妈祖逝世一千周年学术研讨会,揭开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新序幕。

在世界各地数千座妈祖宫庙当中,台湾就有妈祖庙一千多座,妈祖在台湾被尊为"天上圣母"。

三、寺庙与建筑

台湾的传统建筑,是民间艺术的总汇,装饰特精美,举凡彩画、书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构成建筑的要素,从中能深刻的洞悉富丰富内涵的台湾文化。

此外,除了可以在台湾看到由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所承袭的中国传统建筑外(如:板桥林家花园),中国的庙宇建筑也是随处可见,其中鹿港的龙山寺、天后宫以及北港朝天宫等,都是台湾最知名且历史悠久的寺庙,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

四、民俗文化与艺术

台湾除了传承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之外,也发展出属於台湾本土特有的歌仔戏与布袋戏。

(一)歌仔戏

歌仔戏是20世纪初叶发源于台湾的传统戏曲,大陆福建亦称之为芗剧。“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话表达就是“小歌”),歌仔戏以掺杂文言的闽南语为主,让社会大众也能接触文雅辞汇或忠孝节义故事,成为早期台湾社会重要娱乐活动之一。歌仔戏的雏形为宜兰

地区的落地扫,吸收车鼓阵等元素,慢慢发展成小戏。而后又学习高甲戏、北管戏、京剧等各类大戏逐渐具备完整的戏曲形式。

歌仔戏的内容以演唱民间故事为主,剧目有《陈三五娘》、《刘秀复国》、《八仙过海》、《济公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强调忠孝节义,一般没有固定剧本,至今仍沿袭以"戏先生"讲戏并分配角色的方式演出。

(二)布袋戏

布袋戏源于清末明初,起于泉州。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

在台湾,传统布袋戏相同地盛行南管布袋戏及北管布袋戏。其中,南管布袋戏与泉州流行之剧种同名且型态类似,只不过传来台湾之后,有其别名为白字。该戏种相同擅长文戏﹔戏团发源地盛行于台湾中部之台西、麦寮、褒忠、东势、四湖等地,而盛行地点偏重台湾北部。另一者为北管派,于台湾又称乱弹,来自漳州,擅长武戏,戏团成员多来自云林县的斗六、西螺、斗南、虎尾、古坑与二崙,而戏种盛行地点为台湾南部。

五、台湾的衣食特色

(一)服饰

台湾以往乡村男女多穿汉服。中年以上的妇女喜着长衫,或短衣短裤;老年人喜着青黑色衣衫或香云纱;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装或港衫西裤。乡村男女则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风日。

(二)特色小吃

台湾“美食王国”之名备受世界肯定:台菜、客家菜、湘菜、川菜、日式、韩式料理,或是传统小吃、地方特产美食,呈现出多元丰富的美食盛宴。下面以几个特色为例:

1、蚵仔煎

著名的蚵仔煎,就是用海鲜做成的美味。蚵仔是一种生有硬壳的海中贝类,又名牡蛎,也叫作蚝。在台湾,蚵仔的吃法很多,而蚵仔煎就是具有特色风味的一种,它是将浓稠适当的番薯粉浆淋在煎板上,再撒上清洗好了的蚵仔,打上一个蛋,与韭菜、豆芽、茼莴菜同煎,再配上酱料,趁热品尝,口味甜中带咸,咸中带辣,令人垂涎。

2、新竹关西臭豆腐

“臭”名远播的40年老店“关西臭豆腐”,广受欢迎,外酥内软的大块豆腐,配上带点甜味又多汁的泡菜,外加一小匙老板娘自制的辣椒酱,美味极了!关西臭豆腐用中药浸泡过,所以吃起来除了臭还带点中药香,自制手工泡菜则是用梨山运来的高丽菜做成。

3、卤肉饭

没有吃过卤肉饭等于没到过台湾一样,一碗卤肉饭就能代表台湾。在台湾北部,卤肉饭为一种淋上含有煮熟碎猪肉(猪绞肉)及酱油卤汁的白饭的料理,有时酱汁里亦会有香菇丁等的成份在内,与焢肉饭不同,而此种作法在台湾南部称作“肉燥饭”;而所谓的“卤肉饭”在台湾南部是指有着卤猪三层肉的焢肉饭。

4、棺材板

台南当地知名的特色美食,光是菜名就令人觉得十分特别,其实棺材板只是将吐司中间挖空,填入鸡肉、鸡肝、虾仁、红萝卜、马铃薯、牛奶等配料,再以吐司盖起,这道小吃需趁热切块品尝。

七、传统节庆

台湾民间的传统节庆和大陆大同小异。最重要的节日依次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除夕等。过节形式也和大陆相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元宵、赛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除夕阖家团圆等。

盐水蜂炮是台湾元宵节时著名的地方民俗活动,地点在台南县的盐水镇,所谓蜂炮是指许多冲天炮组成的大型发炮台,点燃时万炮齐发,有如蜂群倾巢而出,故称“蜂炮”。

在平溪乡里,元宵节可说是当地的一个大日子,在这一天里,除了猜灯谜提花灯外,重要的是当地的居民会在这一天燃放天灯以祈福。天灯俗称为“孔明灯”,相传是三国时代孔明为互通军情所发明的,而平溪放天灯风俗始自于元宵时节防盗互助之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演化至今,放天灯的目的己成为延续传统的单纯民俗活动了。在近几年有关单位的积极宣扬下,平溪乡放天灯已成为观光民俗活动之一。

乞龟是台湾澎湖地区的特色元宵民俗活动,所乞求的龟其实是一种用大米做成的龟状食品,称为米龟,又名龟粿。由于龟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再加上是神明的赐与,所以这在旧时深受民众的喜爱,成为一项热闹有趣的元宵节民俗活动。每年农历正月新年,泉澎两地天后宫制作“米龟”,祈求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

八、台湾的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鱼、狩猎。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艺。

高山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为了表达他们对丰收、对神灵的感情,他们通过肢体的语言来传达他们的感受,每当举行祭祀仪式,他们都要用歌舞来“娱神”,把良好的祝愿传达给神,祈求神灵的保佑。

高山族的舞蹈大多为集体舞,这是与他们劳动生产的集体性分不开的,在生产力低下时,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战胜自然,取得丰收。因此,当胜利时大家就会在一起欢呼胜利,于是集体舞便产生了。

台湾民俗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我们要尊重并借鉴,汲取有用的信息!

台湾传统风俗习惯

台湾传统风俗习惯及注意事项 一、语言 目前,台湾普遍使用普通话,台湾民众口中的“国语”。主要方言是闽南语与客家语。台湾政界人士说话比较传统,常用敬辞。 ①与台湾人打交道常用的16个客套词: 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 征求意见说“指教”,赞人见解用“高见” 求人原谅说“包涵”,宾客来临用“光临”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了解工作用“高就”,看望别人用“拜访” 中途离开说“失陪”,归还物品叫“奉还” 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叫“留步” ②常用的敬辞: 令尊:对方父亲 令堂:对方母亲 令郎:对方儿子 令爱:对方女儿 二、信仰 台湾民间信仰普及与盛行,是个“多神之岛”。教堂寺庙扁布,信徒众多。 ①神明信仰。台湾庙宇数量众多,民间信仰非常广泛。信仰对象绝大多数是从祖国大陆传入的。台湾民众供奉的神明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我国民间普遍崇拜的对象,如玉皇大帝,尧、舜、禹三官大帝、关公、五福大帝等;二是对台湾有大功者,如

开台圣王郑成功、开漳圣王陈元光等;三是行业保护神,如为了航海安全,崇拜妈祖,为了保佑健康,信仰保生大帝,为了保胎育儿,信仰临水夫人等。 ②宗教信仰。台湾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是是由外国传入的,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又名清真教、回教。教徒别名穆斯林)。 三、饮食 类似粤、闽,但加以变化而有台湾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酱等,甜味更重,多用清汤炖煮。 ①讲究菜肴的丰盛吉祥,注重菜肴的鲜、嫩、滑、爽。 ②口味一般口味喜清淡,爱微甜味道。 ③主食一般以米为主食,也很喜欢各种面食品种。 台湾地区均有不同的特产,质量优异,可适量采购纪念,如珊瑚、珍珠、茶叶、灵芝、玉辟邪、琉璃、牛肉干、凤梨酥、话梅、化妆品等。唯有服饰则较香港价高。 四、礼赠 人和人之间往来,按国内的习俗都需要带一些礼物,在台湾俗称“带伙手“,有些东西不能作为礼物相赠的:毛巾、扇子、刀剪、年糕、棕子、鸭子禁赠月内产妇、雨伞。 五、礼仪 1、在不清楚台湾人的政治立场的前提下,不谈论中国大陆和当地的政治问题。 2、台湾人忌讳别人打听他们的工资、年龄以及家庭住址。因为他们不愿意别人过问他们的私事。 3、台湾人不喜欢有人冲他眨眼,认为这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 4、他们忌讳“4”数,因其读“si”音。所以,人们极为反感,故产生怕遇到“4”数的心理。他们平时无论干什么都要设

昆虫与民俗风情

昆虫与民俗风情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昆虫博物馆昆虫频道 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千差万别,而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集居着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更是丰富多彩,其中的虫文化也别具一格。 婚礼中的吉祥虫 在众多的昆虫种类中,有一些种类被喻为向往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其中蜜蜂和蚕是典型的代表。因为蜜蜂可酿蜜、产蜂蜡,蚕能吐丝织茧,是人们发家致富的好帮手。唐代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耐人寻味,常吟常新。因此,人们常将蜜蜂视为甜蜜和勤劳的化身,将蚕喻为无私的奉献者,并将两虫视为婚礼中的吉祥虫。如我国拉古族人有捕蜂制成蜂蜡烛的习俗,在举行婚礼时,一对新人一定要点燃两支蜂蜡烛,以喻示他们婚后生活充满光明、甜蜜与幸福。蜂蜡灯在拉古族人的婚礼中之所以不可缺少,据说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对恋人因双方父母有矛盾而不同意他们的婚恋,无奈二人为情爱双双自杀而亡。后来二人坟上长出一棵七里香花树。不知为何两家长辈所养的蜜蜂都到这棵花树下来采蜜。双方家长吃了蜂蜜,又想念起亡故的儿女,悲悔莫及,不约而同来到这棵花树下握手言和了”。从此往后,晚辈们的婚恋不再受干涉了。人们把蜂蜡烛视为自由、光明和美好的象征。我国的另一少数民族京族人在举行婚礼之日,要有一系列的“歌宴”来欢庆,据说其中最精彩的是“结义歌”,其中男女对唱段“我俩犹如蚕虫,共吃一张桑叶,共一簇草吐丝”(男);“我俩犹如蜜蜂,一在窝内一在窝外(女)”……,将象征婚姻的和和美美与甜甜蜜蜜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增加了婚礼的情趣与热闹。 千古之恋化作蝶 人们经常看到,蝴蝶总是成双成对地飞舞在花丛、田野,画家与作家也常以此为创作素材,赞美人间的爱情之美好。也难怪早在14d0多年前梁简文帝就有“复此从风蝶,双双花飞上;寄语相知者,同心终莫违”(《咏蚊蝶》)的诗句。在民间和许多民族宗教、习俗中,常视死去的人之灵魂终将会化为蝴蝶。我国古典名曲名作《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家喻户晓、名扬海外的佳作,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所表现的纯洁、坚贞,而又凄婉、悲壮的爱情故事最终以二人化蝶双飞而成为千古绝唱。曾令多少耳闻目睹过这一作品的人,在赞美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路径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路径 发表时间:2018-07-25T10:14:24.01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作者:王金星夏向军 [导读] 我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重要的文化发展内容,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明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华人的责任。 莒南县涝坡镇文化站山东莒南 276600 摘要:我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重要的文化发展内容,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明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华人的责任。民族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为群众文化活动开辟了新的道路,将民族民俗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的发展中可以发挥更重要的功能和增加更多的发展动力,也可以使民族历史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传承;民俗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群众文化 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古国,五十六个民族拥有不同的民间民俗文化,有些民间民俗艺术已经部分失传了,这就提醒我们要重视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我国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具有很高的价值的,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文化意识素养的需求,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也是发展群众文化最好的途径。 一、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经途径 中国的民族民间文化经过了时间的洗礼一步一步的传承下来,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国文化。作为炎黄子孙要担负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责任,要有传承的使命感。在改革开放前期中国注重的是引进西方文化,而如今中国更注重的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越来越多的有关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具有传统中国风元素的活动在陆续的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多彩内容已经逐渐被国际熟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民间艺术感兴趣,前来学习和欣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现在我国越来越提倡中国风的发展,致力于建设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中国范。不仅仅是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中国的各个民族的服饰也是非常华美和精致的,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因此要结合群众的力量一起将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扬光大,这对一直持续发展的群众文化事业有很大的帮助,把中国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作为发展群众文化的基本路径也是必经途经,从而实现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共同发展。 将中华民族文化作为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将它们完全的融合在一起:一来是通过融入民族文化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助力,增强群众文化的底蕴,让中国群众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拥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气息。二来在群众文化发展中融入民族文化可以很好的传承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深入群众,让群众不要忘记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与责任,让群众有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要将传承中国民族民俗文化作为群众文化发展的核心,以群众为主体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因此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经途径,将我国经过时间的淬炼形成的文化经典和民族精神财富更好的继承下去。 二、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发展当中的重要功能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体现在群众文化的发展不仅是文化的传播更是文化精神的建设。民族民俗文化的加入让群众文化精神建设有了更鲜明的体现,通过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让群众感受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的体验。民族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融入是新时代特色与传统民族特色的完美结合,让群众感受到更高端的文化盛宴。 现如今,新兴的民俗文化正在蓬勃发展,走遍了神州大地,跨过了五湖四海,例如户县、金山农民画,当地农民就是根据传统的雕刻艺术、剪纸与刺绣等相融合再加上崭新的表现手法创造出的艺术形式,目前已经在十几个国家与地区展开巡回展示,受到了各地人民的喜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的同时,群众文化还会不断创造或衍生出新的活动方式,党和国家对群众文化的重视让优秀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国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自成系统,独具特色,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具有共同性、稳定性、过程性、个别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也具有激励力、稳定力、约束力和凝聚力等六个方面的作用。群众文化的基础是物质文化,并以制度文化这个中间媒介向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渗透,把精神、物质和行为等层面的东西有机结合起来。 三、在传承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源动力 1.发展群众文化中的历史继承 将民族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结合,群众文化发展就拥有了历史文化继承的能力。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藏,需要我们深入的去挖掘和继承。在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当中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形式,这些文化艺术通过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演变,其中包括伟大的国家英雄事迹的歌颂、凄美壮烈的爱情故事、平凡而真实的劳动人民生活等丰富、生动的内容。 历史文化艺术也是经历了不断的演变才形成如今这样经典的形式,像京剧、花鼓戏、黄梅戏等等都是戏曲的一种形式,戏曲还包含更多的种类,戏曲也是来源于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等其中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武术、书法等等多样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文明的历史世界。 民间民俗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中国传统节日都还保留着传统习俗,这就见证了中国民族文化的深远影响。将民族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当中传承时要将好的历史文化继续传承,坏的文化要摒弃掉。要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风气,引导正确的历史文化导向,提高群众文化知识的同时要让群众感受到中华历史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使民族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形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创新 群众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在不断的创新和改变的,并逐渐的在传统文化形式当中添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元素。文化内容的实质并没有进行太大的改动主要是活动形式上有所改动,就如同在端午节时人们还是会踏青、包粽子、划龙舟、戴彩绳,但是不会在江中投粽子,划龙舟的比赛形式也变得多样化,由此可看出群众文化是在发展当中进行不断的创新。 结语:中国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被称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民族民俗文化已经逐渐走出国门,站上了国际的舞台。在未来中国历史文化会越来越流行,我们要在群众文化的发展当中充分的融合民族民俗文化,让民族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中得以传承,让民族民俗

文化节活动方案范文3篇

文化节活动方案范文3篇 一、活动宗旨: 展现社团风采弘扬校园文化 继承社团精神彰显学子风范 二、活动主题:(青春激情飞翔) 青春人文师院激情魅力校园飞翔活力社团 三、活动地点:全校范围内 四、活动时间:4月10日-5月26日 五、活动流程: (一)社团文化节开幕式 时间:4月10日19:00 地点:逸夫楼西广场 (二)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 1、无私奉献社会公益篇 (1)关爱南阳城、共迎农运会系列社会公益活动承办:经管学院社团部 (2)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承办:发展心理协会 (3)招募贵州支教志愿者活动 承办:春蕾志愿社

(4)大学生节能减排系列活动 承办:绿色环保协会、大学生志愿社 (5)关爱老人走进老年公寓行动 承办:爱心社、春蕾志愿社、手语协会 2、变幻风云理论学术篇 (1)社团学 理论知识竞赛 承办:mmds协会、法律研究协会 (2)红楼梦知识系列活动 承办:红楼梦协会、电影文化协会 (3)职场竞聘大赛 承办:大学生创业协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4)范蠡经济思想宣传系列活动 承办:范蠡经济论坛、大学生调查研究协会 (5)战神粟裕专题报告会 承办:汉文化研究协会 3、社彩斑斓兴趣爱好篇 (1)红歌会 承办:mmds协会 (2)我眼中的和谐校园摄影大赛 承办:摄影协会 (3)主持人挑战赛

承办:演讲与辩论协会、播音与主持协会 (4)公关礼仪大赛 承办:公关与口才协会、模特礼仪协会 (5)英语之星比赛 承办:天英社、英语俱乐部 (6)电子竞技大赛 承办:电子竞技协会、电脑俱乐部 (7)南阳市魔术巡回展 承办:魔术协会 (8)南阳师院第七届太 极拳、太极剑比赛 承办:太极拳协会 4、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社联四周年联谊会 承办:学生社团联合会 (三)社团文化节总结表彰会暨闭幕式 时间:5月26日15:00 地点:西区音乐厅 【范例】 一、活动主题:展现缤纷社团,共建绿色校园 二、活动时间:5月6月 三、指导思想: 本届社团文化节,在校团委的指导下,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台湾文化

台湾文化 习俗 台湾民间习俗与中国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基本一致。最重要的节日依次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送灶、除夕等。过节形式也和大陆相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汤圆、赛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远足,除夕阖家团圆等。其中,台南市盐水区的“盐水蜂炮”、新北市平溪区十分老街的“放天灯”和澎湖县的“乞龟”等较为知名。高山族的托球舞、阿美人的无半音五声音阶等都为台湾民俗文化加注了不同的生命力。 台湾还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台北市万华区艋舺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的庆典仪式)、3月23日前后规模盛大的“妈祖祭”和7月整月的“盂兰盆会”(全省各地轮流做普渡)等。 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下,台湾省的建筑风格、饮食习惯、日常用语、地名命名、生活习俗等均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而21世纪初日本的流行文化也对台湾产生一定影响。 西方文化也对台湾影响不少。早期有西方殖民和传教者的推广使其对台湾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近现代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则成为台湾教育改革的楷模,而现代台湾的政治改革也充分借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饮食 炎热的气候使得台湾的饮食倾向自然原味,调味不求繁复,“清、淡、鲜、醇”是台湾菜烹调的重点,不论炖、炒、蒸或水煮,都趋于清淡,且喜以沾料调味。 台湾因为四面环海,海资源丰富,又曾在日据时期受到日本菜的影响,肥美新鲜的鱼、虾、蟹等海鲜,成为了台湾菜的招牌之一,以清爽不腻、色鲜味美而著称。台湾烹饪风格传承了闽菜“汤汤水水,精于调味”的特色,羹汤类菜肴向来是台湾式宴席的主角之一。 台湾有牛肉面、担仔面、卤肉饭、臭豆腐、贡丸汤、蚵仔煎、甜不辣、珍珠奶茶等风味小吃,而夜市则是体验台湾小吃的最佳场所,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驻足品尝。 明清时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了台湾古典汉文学。日据时期,汉语文学的创作受到侵略者压制。1950、60年代,台湾盛行“怀乡文学”,代表作家有王蓝、姜贵和司马中原等。同时,西方现代文学也是当时台湾文坛的重要力量,白先勇、王文兴为其代表,而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则有《台北人》、《家变》等。1960年中后期开始,一些本土作家以《台湾文艺》、《笠诗刊》为阵地,重拾乡土素材,关注农民与劳工等底层阶级的命运,作品隐含批判精神。解严后,文学更加多元化。21世纪初,伴随网络兴起,网络文学成为新的风潮。戏剧

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的发展.doc

◆摘要在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之中,不仅仅要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同时还要对本国的文化进行发展,通过革新文化系统来提升综合文化发展能力。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群众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借由群众的力量发展起来的群众文化对于当前的文化建设工作非常关键。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弘扬时,需要关注民俗文化艺术,本文将民间民俗文化传承工作与群众文化发展工作进行结合,提供发展传统文化的建议。 ◆关键词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群众文化;发展 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注重物质文化的摄取,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基于此,各国专业人士纷纷关注和探究民间民俗文化和群众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与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都离不开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支持,因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一、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需要群众文化的广泛支持 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不断积累和融合的过程,是在群众文化的基础上得以孕育、发展,然后进行不断的传承的,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大型的文化节日,再如各地的剪纸艺术、刺绣、雕塑艺术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结等手工艺术,还有京剧、豫剧、花鼓戏、黄梅戏等民间戏剧。这些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需要群众文化的广泛支持才能得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并且通过固有的形式传承下来。 二、结合时代和地域特点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民俗文化蕴含着许多的传统文化,是传统精神的良好体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俗文化要想继续发展和传承下去,必须跟上时代潮流,并对其进行适当创新。同时,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人民群众不断创新,融入现代化的工艺与技术,让民俗文化、群众文化与时代接轨,得以发展和传承。如发展民俗工艺品、民俗旅游或者利用网络环境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除此之外,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宝贵财富,需要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开展群众性文化工作,以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三、保留地方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的今天,我国的许多传统民俗和具有传统风格的建筑都在渐渐消失,如果国家不采取挽救措施,民间民俗文化势必会一点点的消失殆尽,这对发展群众文化是非常不利的。许多民族的民间民俗文化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但如今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的人已经非常少。一方面是受城市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难以得到完整的保留,一点点的被城市文化所蚕食,最后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文化,而传统的地方建筑也被改造成具有城市风格的建筑;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已经慢慢变少,随着目前城市里外来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落人员都已经走空大半,留下的只剩老人与小孩,这样也是无法保留地方民俗文化的。所以,为了保留地方民俗文化和特色建筑,一方面,政府

民俗作文之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民俗作文之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1

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篇一:旅游-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起源: 我们于 4月初偕同重庆城市生活旅游专刊记者及相关旅游局领导踏上了重庆周边旅游景区考察之旅。石柱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也让我们感触最深。石柱是一个富含丰厚旅游资源及人文景观的地区,从早期唱响大江南北的《太阳出来喜洋洋》伊始,石柱就已登上了时代的舞台,然而在渐进的发展路上石柱独特的旅游资源及历史文脉却淹没在浩瀚的改革浪潮里,过多的局限将这个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 )具有70%土家族文化和幅员3012平方公里的土地封藏! ??伴随 3月沪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如一条霹练将石柱神秘的面纱撩起,远山、近水、闻鸡起舞,久违的歌声《太阳出来喜洋洋》将再度响彻大江南北。 ——参考意见—— 一、明确主旨 1、长远目标:到将石柱初步建设成为中国西部著名山地森林旅游避暑胜地、重庆生态休闲旅游度假 目的地、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土家民俗生态旅游大县。

2、战略部署:未来三年,依托主城区、面对新三峡、背靠武陵山,重点实施“一二三四五”的战略发展思路。 3、实施计划: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观点:每一个活动实施的出发点都是服从于长远目标和阶段性计划的,一个具有延续性的活动所承载的使命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交替、更新,而非单一的移植和重复,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同生命之水源远流长。因而,在活动创意执行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明确我们的目的和任务。 二、突出核心卖点 1、绿色生态 2、民俗文化(核心参考) 观点:绿色生态是石柱的根基,但不是灵魂,绿色生态具有重复性和叠加性,它能够适用于任何自然景区但不能形成竞争力,它是一个话题但不是核心卖点!因而,挖掘并推广石柱的核心卖点将成为本年度的首要任务。土家族在中国分为南支和北支两大序列,南支以湖北、湘西为主,北支以重庆为代表,而石柱拥有70%以上的土家族,更能将土家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传承、发扬。——民俗文化不是一个载体,它是一个在不断积累和演变中铸就成的灵魂,一个根植于秀丽山河之间,沉淀于潜移默化之中的人文景观。

福州民俗民风

福州民俗民风 一、人物轶事 魏杰与鼓山爱好旅游的魏杰魏杰故居在金鸡山易地重建 清代名士魏杰的画像石林则徐对联的特色看林则徐写报告林则徐题匾在福州元帅庙发现林则徐晚年的伴侣缪夫人 林则徐与冠豸山林则徐与寿山石蔡襄与宋代福州水利建设 万寿尚书庙与陈文龙陈文龙尚书庙的名人石柱联 陈文龙尚书庙牌匾琐谈陈文龙与文天祥之比较及其他 郑和给长乐留下四大未解之谜郑和下西洋与明代福州经济的发展 郑和石像有定论郑和下西洋在福州的遗迹 麻将源于郑和下西洋 碧水丹山理学魂——武夷山朱熹遗迹寻踪朱熹在闽侯七里 朱熹悔作广告诗朱熹留迹福清漫步金牛山话张经墓

郑成功与华侨施琅出师统一台湾地 陈若霖与“五福”牌匾 事业有成遭遇悲惨的陈梦雷林与《西海纪游草》 郑所南和他的“露根兰” 一代廉吏———陈玺一代围棋宗师吴清源何振岱与福州《西湖志》《榴花梦》与福州女文学家 拜谒柯尚迁故里朱维干与《四库全书闽人著作提要》 石岗山都督府与抗倭将领严勋曾为慈禧治病的永泰名医力钧 破解方伯谦冤死之谜清末任福州将军朴寿死因质疑 梁克家及其家谱陈宝琛反对建立满洲国 严复在郎官巷故居的日子里严复和林纾的交谊郑孝胥与严复的交往 期待开放林纾纪念馆曾毓隽促成孙中山北上记台湾珠算学者蔡景裕龙江寺与林兆恩 邓拓与文物收藏 真菌学家邓叔群的童年也谈纪念郁达夫及搜集其文物

郁达夫与高云览郁达夫致王映霞的一封佚信夏完淳与长乐 拒绝平庸的郁达夫“红黑出版社”与胡也频故居蒲风的最后岁月 郑振铎与胡也频萨镇冰与闽侯“苏洲桥 ” 郭沫若与郑贞文二三事 三位探索汉字“检字法”的福建学者 柯鸿年和他的诗 林徽因的诗浦口村才女杨琼闽侯五木子联话 洪山桥才女张红桥会日派女谍毒死巴玉藻 蒋介石与1918年永泰战事演戏的福州剧作家 郑奕奏与《孤儿血》武师黄性贤与闽剧《少林寺》 郭功元与“大甲草席”翠屏湖畔访靖姑李世甲推崇陈靖姑文化 福州陈靖姑祈雨处昨动工重建 二、历史文化 王审知纪念馆奠基王审知墓牌坊拟修复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_4.doc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各种高科技和电子信息技术,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高速化、信息化生活的同时,却总觉得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少了。人们在闲暇时更依赖于电子产品带来的快乐,甚至连人扣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进行,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下面本文根据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群众文化进行讨论。 关键词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群众文化 1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1前者为后者指明了方向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而传承该类文化自然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概念层面来说,是基于政治观念以及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累积。历史告诉我们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诞生于本民族的祖先,其传承虽然落后于社会的更迭,但因其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以及地域特性,所以这是社会发展最好的记载。这与群众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更迎合了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综上,我们可以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理解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群众文化,例如唐诗、宋词、元曲、秦代的律法等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许多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也有部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时俱进,在内容以及形式方面得到了新的發展。某位哲人曾说,“存在即是合理”,那些传承至今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内心的价值观,哪怕在现代文化的摧残之下,这类文化也在影响着群众文化的发展。因此传承此类文化,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后者只有在前者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创新 “创新”是进一步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动力,发展群众文化只有在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人民无不面临着外来文化的侵袭,在这个动荡的环境中传承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面对文化混乱交织的大环境,我们需要重视群众文化的创新性,既需要弘扬与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又需要落实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工作原则。要根据时代的特色,促进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之间的融合。 2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的繁荣和昌盛的重要途径 1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核心内容 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地位不仅表现在社会文化上,更能深刻的反应在社会精神文化上,在群众文化建设中,要求文化活动不断的发展中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让群众文化拥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领域的时代进步,推动现代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民俗文化艺术节项目策划书

绘六十岁月峥嵘 抒燕园盛世华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庆燕园风采展 策 划 书 主办方:共青团燕山大学委员会 承办方: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

一、活动主题:绘六十岁月峥嵘抒燕园盛世华景 二、活动背景: 燕山大学源于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 年。1958 年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迁至工业重镇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 年成建制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 1978 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原机械工业部四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85 年至1997 年学校整体南迁市。1997 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2006年被确定为国防科工委共建高校,现划转为工业与信息化部共建高校。 2010年,是我们的母校建校六十周年的日子。 2010年,燕山大学将迎来建校九十周年华诞。九十载岁月峥嵘,沧桑巨变。燕山大学秉持“厚德、博学、”的校训精神,一路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历代燕大人承前启后,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如今的燕山大学沐浴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春风,焕发出勃勃生机,已发展为以工为主,文、理、经、管、法、教等多学科并进的大学。从工业大学到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从渤海湾堡高粱地到雄伟的21世纪楼,几多风雨,几度沧桑,不变的是理想、信念、追求,不改的是学风、教风、校风。燕山大学九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凝聚着几代燕大人的智慧和心血,更凝聚着每一位校友和关心支持燕大发展的各界人士的关爱和奉献。九十周年校庆,将是燕山大学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里程牌,更是燕山大学建设和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我们的校园滋润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成长无愧于我们的学校。年年的心血,年年的新生!我们的继承,会是更华丽的音响! 曾记否?我们的先辈,在恰同学少年的风发意气里,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不悔的热血青春。 六十积淀,点点滴滴之间深润燕园情怀,方寸盈尺之中昭显大学百态。 身为燕园儿女的我们,走在时代前沿,将百态文化带进校园,创造出处处体现科学文化,并具有全新面貌的和谐燕园,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活动目的: 在燕山大学建校六十周年到来之际,为引导我校大学生深入了解燕山大学的校情文化文化,激发爱校情怀,体现我们对母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展现时代学子新风。 四、活动意义: 身为当代的大学生,关心关注实事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关心关爱校史风情是我们的心声。 举办这次的校庆燕园风采展,有助于身在校园里的大学生更好的了解燕大的校史风情,只有更好的了解,才有更好的兴趣,才能滋生更深层次的热爱,才能更热忱的致力于建设燕大、爱护燕大的工作中来。 五、活动亮点:

台湾中元节民间祭拜习俗大全

台湾中元节民间祭拜习俗大全 本文是关于台湾中元节民间祭拜习俗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中国的岁时节令有“三元”——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其中“中元节”由于时间上的巧合,却是三家合而为一的节令:这一天也是一般人家祭祖,祈求祖先庇福的日子,表达对历史的崇敬之意和对祖先的缅怀之情。 盂兰盆会 “盂兰盆”原音是梵语“乌兰婆拏”的,是“救倒悬”的意思。佛家认为,痛苦的人生就像倒挂在树头上,苦不堪言,为免除众生“倒悬”之苦,佛家便在庙中诵“盂兰盆经”,并且布施食物给孤魂野鬼。这种风俗,据说是起源于“目莲救母”的传说。目莲尊者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最具神通。有一天他遨游天堂时,父亲的灵魂告诉他,母亲正受难于地狱的恶鬼道中。原来他的母亲因为不守清规骂僧吃狗肉,死后被打入地狱,受饿鬼的苦刑。 目莲想用钵盛饭拿给他的母亲,不料饭才一入口,就被一道火焰烧成炭灰,他没有办法,就跑去恳求佛祖教他解救母亲的方法。佛祖说,他的母亲罪孽太深,必须用盆器,罗列百果,“供养十方大德,仰大众之恩光,救倒悬之窘急”。目莲照着去做,果然使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佛家“目莲救母”的“盂兰盆会”传入中国后,和中原的中元节祭祖不谋而合。其实,佛家要“普渡”水陆冤鬼孤魂,道家要给恶鬼囚徒“赦罪”,儒家主张“仁爱”,都是相通的。这样,中元节的礼俗,就将了儒、道、佛的理念融合在一起了。 祭祖 中元节当天,家家户户用丰盛的酒肉祭拜祖先。民众相信先祖死后成为神鬼,所以祭祖一直是重要的活动,慎终追远、缅怀先人。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祭奠活动,表达对先祖的思念和崇敬。这一天,台湾从北到南,由东往西,街头、家门口、店铺前,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民众焚香烛、祭三牲、烧冥纸的祭祀场面。 中元普渡

大陆与台湾地区广告的对比与分析 中外广告史 理论课论文

艺术设计学院理论课考查论文 题目:大陆与台湾地区广告的对比与分析 课程名称中外广告史 姓名学号 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方向)班级12-3所在学期2012-2013-2指导教师

广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参照物,它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特殊作用。在大陆和台湾两地的广告发展过程中,受本土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广告的发展历程、广告媒体利用、广告表现形式以及广告制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同时又因为两地有着相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及历史渊源,在整个广告的发展过程中又能找到很多共性。因此研究大陆和台湾的广告发展并加以比较,对于促进两岸的广告交流及大陆地区的广告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两地广告发展中存在的差异 1.1、广告起步及发展历程中的差异 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广告业的发展。在两地广告业的发展中,台湾地区广告业起步较早,在1958左右,台湾地区由混乱走向了经济稳定,为广告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台湾整个广告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1985年台湾地区解除戒严,大批国际性跨国公司纷纷涌入,占领了大部分的广告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的广告业日趋成熟,广告的创意和制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整体水平上高于大陆。 相比于台湾,大陆的广告业起步是较晚的,目前在整体水平上低于港台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体制来得较晚。1979年可以说是大陆现代广告业的开元年,在这20年的发展过程中,广告营业总额每年享有高度的增长,广告的经营单位﹝即广告公司﹞也快速的增加,目前已晋身为世界第四大广告市场,排名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后。 1.2、广告内容及形式发展上的差异 台湾地区的广告表现随着其社会政治的变迁,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由于在初期得力于日本广告业的大力协助,广告实务运作理念与作业模式及作品的风格趋向日本。广告市场开放后,伴随着欧美国际化大公司的涌入,受西方国家广告的影响较多,先后经历了早期的盲目崇洋、抄袭和模仿西方广告,到接受西方的创意策略,再将西方的广告创意策略概念与民主文化内涵形象有机结合起来的几个发展阶段。此外,政治变迁的本土化现象也对广告的表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广告中较注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送,本土色彩和民族文化、民族感情浓厚,广告在内容和风格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兼具了放眼国际的前瞻风格。

福建民俗风情

福建民俗风情文化 摘要:本文对福建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主要对福建的饮食,节日, 正文:一、福建的地域风貌 1.1福建地貌 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90%,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省内有闽西与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斜贯闽、赣两省,长约530千米,平均海拔1千米。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高峰。闽中山带从北至南分为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 福建海岸地貌格局以多海湾、多半岛的曲折海岸线为主体。闽江口由于山地逼近海岸, 且广泛分布海蚀红土台地。闽东南沿海地带是省内耕地集中区,亦是福建省经济文化最为发达地区。 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泉州平原、兴化平原。 2.1福州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扫墓完毕后,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邻人说明本户已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

福州人扫墓祭祖还要供奉的供品,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供品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节前后,街上店铺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豆沙、萝卜丝等做成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倒是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绿意,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饥的点心。 2.2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居住在福建的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善唱山歌,用客家山歌表达他们的生活、劳作和情爱等情感。客家山歌是用客家人的口头语言演唱,融含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枝一秀。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大多是山野峻岭,男女共同劳作,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地位差别,客家人大都纯朴耐劳,客家人这些独特的背景和文化,也影响着客家山歌。 客家多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山区,日常生活工作都与山有关系,客家妇女与男子同样从事着山间的各种劳作,在长期的山间劳作中,用山歌互相倾诉表达是自然中事。客家人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劳作辛劳,一旦走到田野山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唱几首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客家人因没有其他较为普遍的民众娱乐,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客家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也很严,由于在家里拘束过严,到了山间就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会自然地唱起山歌来。 2.3龙岩客家婚嫁习俗 生活在龙岩的客家人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方迎亲队到达女方家,新娘出门要站在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客家民间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立业。接着要背新娘出家门,上车轿时新娘的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到达男家后,新娘要在手捧盛着柑橘吉祥圆盘的伴娘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表示“火红兴旺”,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开始。 2.4泉州民俗风情 泉州地处我国福建东南沿海,古为闽越族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千百年来泉州民风淳朴,文教昌盛,人们勤奋坚毅,知礼乐善的遗风世代相传,形成独特的泉州民俗民风。 宋代初期,泉州海上交通贸易繁盛,成为“万国衣冠”的时尚之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重镇,不少外国商贾、传教士择地而栖,安居乐业。多种宗教传入,与本地儒道教传统文化相渗透,寺院庙观教堂遍布,信仰逐步世俗化,形成中外多种文化兼收并蓄的泉州民俗习性。 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外来风俗文化的交融,构成泉州独特的文化风俗氛围。诸如衣食住行、婚丧喜庆、岁时节日、信仰崇拜、礼仪风尚等,更多体现出文化古城和

《民俗文化一直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俗文化一直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一个国家的历史是不能被否定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那个古老的时代传承给我们的精神,今后祖国的发展应以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为基础进而发展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工作之外,自发进行的社会文化活动,是以人们自身为主,从而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使人们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释放压力,并达到一定的精神层面满足的娱乐活动。一直以来人们精神层面的满足来自于丰富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生活,我们的历史也由这样的文化艺术构成,要想发展群众文化,就要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下来。 群众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娱乐文化活动,娱乐文化活动是让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就是这样的生活理念经过历史的发展,衍生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如今,每到节庆日国家都会安排法定节假日,鼓励人们通过节日放松心情。每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艺术,例如俸族的泼水节、回族的开斋节、蒙古族比较著名的那达慕大会等,这些都是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体现。在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同时,对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艺术类型,应根据传承下来的形式加以保护,例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历史民族文物进行保护;制定相关法律进行约,避免出现破坏、损毁和遣失的情况。 现阶段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出现了一定的缺失现象,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现阶段新鮮科技的信息比较感兴趣,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不深入,没有感受到中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魅力,从而产生了一定的错误认识。所以群众文化的发展应当融入和继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这样不仅有利于群众文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也会使社会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稳定发展下去。现阶段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应当注意一定的问题。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衍生出了多样化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而这些文化艺术当中有一部分是不能够借鉴和发扬的,例如殷商时期大型的祭祀活动,在传承历史文化时应当以正确审视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群众文化是经过不断继永、创新、扬弃、积累后发展起来的,它是对一定杜会活动的反映。群众文化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创新,二是形式创新。一方面,我们要丰富并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思想内容,更好地反映当下群众生活;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也需要表现形式的创新。创新和继承是辩证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是新的群众文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活动方案)民俗文化节活动方案

民俗文化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名称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二、时间和地点____年4月3日至 10日,微山湖湿地风景区三、指导思想本届文化艺术节以“游湿地胜景,品民俗文化”为主题,重点突出旅游宣传、民俗展示等内容,挖掘和宣传我市民俗文化、运河文化,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活跃微山湖湿地景区的文化生活氛围,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活动组织主办单位:中共滕州市委 滕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滕州市委宣传部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管委会滕州市服务业协调办公室滕州市文化局滕州市旅游局滕州市某某镇党委、政府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局滕州市广播电视局滕州日报社五、主题活动(一)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时间:____年4月3日上午9:30地点:微山湖湿地博物馆广场活动内容:枣庄市领导,滕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王忠林、王刚、邵磊、宗大全、张宪依、李广宪、盛永志),市人大、市政协分管领导,全市文化旅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镇(街)镇长(主任)、旅行社代表、新闻媒体记者、游客等参加民俗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并欣赏文艺演出。活动议程: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刚同志主持。1、中国杂 技团团长于金生先生介绍民俗文化艺术节筹备情况;2、枣庄市委常委、滕州市 委书记王忠林同志讲话;3、枣庄市领导讲话;4、主席台领导为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剪彩;5、与会领导、嘉宾欣赏民俗文艺演出并参观游览湿地风景区,参加祈福放生活动。(二)祈福放生活动时间:____年4月3日至6日地点:欢乐岛、游船上等内容:邀请参会领导在游船上启动“热爱自然,微湖放生”活动,

论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论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繁衍生息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容量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无穷的民族智慧,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并以其恢宏的民族文明着称于世。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根在祖国大陆。两岸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从旧石器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由华南陆续进入台湾。上古迄秦汉之际,中华文化已流入台湾地区,这是公认的事实。占台湾人口98%的汉族同胞,祖先都是大陆人,他们与高山族同胞在共同开发和建设台湾中,亦发展了与祖国大陆血脉相通的文化,共同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台湾在历史上曾遭受过荷兰和日本的侵略,但是台湾的文化在吸取其有益部分的基础上仍然保持“龙文化”的本色,没有成为孤立的“海洋文化”。 日本虽然殖民统治了台湾五十年,但是,台湾民间社会一直还有用闽南话偷偷读汉学的传统,很多人把传统的汉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可以看到民间的戏曲如歌仔戏、布袋戏等,都大量使用七字文、唐诗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也就这样在台湾民间社会保留下来。 当然,台湾也存有本土文化,台湾本土文化的实质就是闽南文化 文化的广义是“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由三个方面组成:“物质文化,包括衣、食、住、行;精神文化,包括宗教信仰、歌舞、文学、节庆以及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文化体系,如行为模式,婚姻制度、风俗习俗,等等”。台湾所谓的“本土文化”,无论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是介于两者间的文化体系,实际上都是闽南文化在台湾扎根、发展的结果 从方言上看,“台湾话”就是闽南话。闽南方言传播到台湾是和闽南人大量移居台湾联系在一起的。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台湾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元代福建泉州在澎湖设巡检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后,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经过几次大的移民潮后,形成了台湾人口以闽南人为主的状况,也因此闽南方言成为台湾省内的主要方言。根据192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占台湾人口总数83.1%的福建籍移民中,来自漳、泉两地的约为80%,如果加上属闽南语系的永春州、龙岩州以及潮州府,闽南方言就成为台湾岛内的主要方言,当时讲闽南方言的人口约占台湾总人口的83.87%。由于语言环境的影响,很多讲客家话、原住民语以及其他汉语方言的台湾同胞,一般也都懂得闽南话,从这个角度上说,人们也习惯将台湾的闽南话称为“台湾话”,或简称“台语”。 从物质文化形态上来看,台湾始终和闽南地区保持高度的一致。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上,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饮食和住房习俗。根据清代乾隆年间范咸主编的《重修台湾府志》来看,从清代至今,台湾的饮食结构并无质的巨变,很多方面仍与大陆闽南地区高度相似。闽南风格的建筑在台湾依旧处处可见。 从精神文化形态上看,台湾乡土文化的实质仍然是闽南文化。精神文化,包括宗教信仰、节庆、歌舞等方面。在宗教信仰方面,台湾和闽南地区都崇尚佛教,释迦牟尼佛,台湾和闽南均俗称为如来佛,农历四月初八是其诞辰日,俗称浴佛节。观音佛也是闽台地区最为普遍的崇拜对象,台湾各地的观音宫、观音寺极为普遍,台湾和闽南地区都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在节庆上,台湾也继承了福建闽南地区的传统。清朝时期的台湾,元旦至元宵,会有“好事少年装束仙鹤、狮马之类,踵门呼舞,以博赏赉,金鼓喧天;谓之闹厅”。而在清代漳州民俗中,也有春节时“少年装束类狮猊,踵门呼舞,金鼓喧斗”的风俗;立春前一日,台湾地区“有司迎春东郊,仪仗彩棚前导;市中市春花、春饼之属”。而在清代闽南,也有“有司迎春东郊市中,多市春饼春花春燕之属。民间结彩为棚,童男女靓妆,立棚上十数人,……”的记载;戏剧、歌舞、音乐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地方戏剧活动十分活跃,所以闽南居民迁移到台湾后,把这种爱看戏、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