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俗
台湾人文风情介绍

台湾人文风情介绍台湾是一个充满人文魅力的地方,其丰富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温暖友善的人民,使其成为世界各地游客心仪的旅游目的地。
本文将为您介绍台湾的人文风情,带您领略这个美丽岛屿的独特魅力。
台湾的历史文化台湾的历史悠久,见证了多个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影响,这使得台湾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文化风貌。
早在几千年前,台湾就有原住民居住,他们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鲜明的服饰、独特的建筑和精美的工艺品。
随着荷兰、西班牙和明朝的殖民时期,外来文化也开始影响台湾,带来了不同的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
而随后的清朝时期,更多的汉族移民来到台湾,他们的传统文化与原住民文化相互融合,丰富了台湾的文化内涵。
台湾的人文景观台湾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人文景观,从古老的寺庙到现代的建筑,每一个都能让人感受到其源远流长的历史。
例如,台北的龙山寺是台湾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建于18世纪,具有独特的宫殿式建筑风格。
而远在高雄的澄观堂,则是台湾最大的古迹陵园之一,其庄严肃穆的氛围令人心生敬意。
除了传统建筑,台湾还拥有现代化的建筑景观。
台北101大楼是台北的标志性建筑,曾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其独特的设计和壮观的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
另外,台湾的艺术村也是体现人文风情的一处特殊景点。
例如,位于新北市的金瓜石矿场,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创意村,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年轻人前来探索。
台湾的文化传统台湾的文化传统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台湾的庙会。
庙会是台湾重要的宗教活动,也是人们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最佳途径。
每年举办的庙会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当地居民,他们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戏剧表演、灯笼游行,并品尝到各种美食和特色小吃。
其中,台南的神奇花园庙会和新北市的彩虹宗庙会都是备受瞩目的盛事。
除了庙会,台湾的传统艺术也是人文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袋戏是一个在台湾历史悠久的表演形式,通过以布偶为主角的戏剧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和传递价值观。
而悠久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也为台湾的文化增添了独特的乐章。
台湾民俗

神猪竞赛:农历正月初六,是 清水祖师诞辰。每年这天,人 们聚集在三峡祖师庙都会举行 隆重的祭祀活动。神猪竞赛是 祭典活动的高潮。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灯节”。这一天,家家户 户张灯结彩,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孩子们则提着花 灯到处游玩。另外还有“偷俗”和“钻灯脚”的习俗。 “偷俗”名堂很多:如未婚少女故意去偷别人家菜园里的 葱菜,据说如不被主人发现,就是吉兆,预示她将遇到称 心如意的郎君。未婚男子,则以偷得别人家墙头上的石头 为吉兆。已婚妇女如偷得喂猪盆而被人骂或偷拔到人家竹 篱笆上的竹子,则认为是生男之兆(因闽南语“竹篱”和 “得儿”音同)。“钻灯脚”就是元宵夜妇女们必往观赏花 灯,但“观灯”是虚,“钻灯”为实,她们故意在灯下钻 来钻去,因“灯”与“丁”同音,取其“添丁”的吉意。 故台湾又有“钻灯脚,生男胞”的谚语。
台湾民俗
The folk custom of Taiwan
台湾有相当多样化的节庆及民 俗活动,除了能让人感受欢乐 热闹的气氛外,更可以了解台 湾的人文信仰及生活智慧,而 成为极受欢迎的一项观光活动! 以下挑选台湾最具代表性、且 活动最盛大的传统节庆与原住 民祭典活动,让您体会台湾丰 富多元的传统文化面貌。
台南盐水蜂炮
炮轰“寒单爷”
在台东,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都要举 行炮轰“寒单爷”活动。上面站着的真 人不畏四面鞭炮袭击,勇往直前。 台东 人迎寒单爷的仪式十分地特别,真人所 扮演的寒单爷,脸上画着大花脸,头上 戴着红帽子,手里拿着榕叶护体,上身 赤裸地立于神轿上,在台东市的大街小 巷中穿行;所到之处,店家、百姓都是 拿着鞭炮扔向他。那个炮竹声震耳欲聋, 而这个寒单爷却面不改色,神气活现。
台南盐水镇人过元宵节既不点花灯, 也不游行,而是拼命地燃放“蜂炮”。 所谓“蜂炮”,是由数万只冲天炮制 作而成的,每一个冲天炮的炮芯连接 在一起,一炮点燃,万炮连响,连续 射出,震耳欲聋,声光齐作,在夜幕 的衬托下蔚为壮观,撼人心魄。万炮 齐发的景观与速度如同蜂群倾巢而出, 故称之为“蜂炮”。
台湾风俗习惯

台湾风俗习惯(一)衣食住行1、衣饰。
以往乡村男女多穿汉服。
中年以上的妇女喜着长衫,或短衣短裤;老年人喜着青黑色衣衫或香云纱;日本统治时期西装革履开始流传到乡村,几十年来已相当普及。
城市妇女有的穿旗袍等民族服装。
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装或港衫西裤。
乡村男女则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风日。
2、饮食。
台湾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
节日喜庆时,多用鸡鸭等丰盛酒菜宴请客人。
台湾居民都嗜酒,祭祀神明,宴请客人,必备良酒。
春夏之交,秋冬之际,多以中药炖煮动物性食品以提神补身。
菜肴多用味精、砂糖等调味。
酒楼饭店经营川粤、京、津、苏、浙、湘、闽等地风味饭菜。
高山族同胞目前生活水平还较低,有些仍以芋头、甘薯为主食。
3、居住。
台湾的房屋造型,大体可分为中、西、日式三种。
中式为平房,多是闽南式样,有一条龙、辘轳把、三合院、四合院等。
以浊水溪为界,农村村落,北部为散居型,南部为聚居型,大多建在山凹近水处,以避风沙。
西式多是楼房,从前都是砖造,近年来大多改为钢筋水泥。
日式则在平房内铺以“榻榻米”。
市镇房屋多属西式,随着近年来工商业的发展,新式公寓住宅迅速增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住房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仍有许多人居住在简陋斗室4、行走。
目前,台湾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摩托车。
近些年来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的数量增加,比较方便,私人汽车大量增多。
出租汽车普遍于市镇。
有不少的客车备有冷气。
但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交通不便,河流多的地方尚需帆船、舢板,山区无路可走,只能沿山路登攀跋涉。
(二)婚丧喜庆1、婚嫁。
从前,台湾的婚礼规矩较多,同姓不婚,婚嫁有大娶(明媒正娶)和小娶(招婿或半招嫁)之别。
一般需经议婚、订婚、完聘、迎亲四个阶段。
结婚年龄,一般男不超过30岁,女不超过25岁。
目前已由媒人介绍改为自由恋爱,花轿改为汽车,到法院公证结婚。
但是台湾婚礼的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使许多青年人背上沉重的包袱。
在农村,有部分人乐于集体结婚。
台湾习俗

盐水蜂炮
• 台湾有些地方在中元普渡的庙会后,会将祭祀的供品提供 民众抢夺,称为“抢孤”。一种说法是为了与孤魂野鬼抢 夺祭品, 另一种说法是为了吓退流连忘返的鬼魂。台湾 最负盛名的“抢孤”是宜兰头城镇的抢孤活动。抢孤是先 搭设数十米高的“孤棚”,上层再搭“孤栈”,并在上头 摆放供品以及旗帜,而棚柱上涂满牛油,想要凭己力爬上 孤棚并不容易,往年常有意外发生,因此在清朝时期刘铭 传曾经下令禁止抢孤活动。在1991年宜兰头城恢复举办抢 孤,并且改善了活动抢夺的方式。以往为了账济贫苦亡徒 争抢祭品的掠夺活动 变成了目前具有竞赛性的民俗活动, 能够首先取得栈顶的“顺风旗”就算夺标。而民间相信抢 得顺风旗的人,可以获神鬼的庇护。 你知道这些吗?听听介绍吧!
迎妈祖
• 相传在清光绪年间,。蜂炮活动于入夜后展开, 神轿与轿夫从“武庙”出发揭开序幕。当神轿行 到炮城前,主人台南盐水镇因瘟疫肆虐二十余年, 盐水人求助于“关圣帝君”(关公),示意将于元 宵夜出巡,应于绕境所到之处燃放鞭炮助其声威 以驱逐邪疫,瘟疫竟因此绝迹。当地人相沿此习, 演变成具有特色的盐水蜂炮盛会。蜂炮是将几万 只冲天炮连结在一起,安置成“炮城”,点燃时 万炮齐发,有如蜂群倾巢而出,故称“蜂炮”拉 开红布点燃蜂炮,顷刻间万炮齐放,震耳欲聋。
台湾百年前即有许多大陆闽浙移民,生活方式深受 中华文化的影响,节日礼俗也与中国内地大同小异。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台湾的三大节日,而每 逢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乞巧节)等中国 传统节日,在台湾民间也有不同的庆祝礼俗。此外, 尚有多项深具台湾特色的民俗庆典,如迎妈祖、盐 水蜂炮、东港烧王船、头城抢孤等等。
• 台湾有些地方在中元普渡的庙会后,会将祭祀的 供品提供民众抢夺,称为(“ ”)。一种说法是 为了与孤魂野鬼抢夺祭品, 另一种说法是为了吓 退流连忘返的鬼魂。台湾最负盛名的“抢孤”是 ( )头城镇的抢孤活动。抢孤是先搭设数十米 高的“孤棚”,上层再搭“孤栈”,并在上头摆 放供品以及( ),而棚柱上涂满( ),想要 凭己力爬上孤棚并不容易,往年常有意外发生, 因此在清朝时期( )曾经下令禁止抢孤活动。 在1991年宜兰头城恢复举办抢孤,并且改善了活 动抢夺的方式。
台湾美丽风光和风俗民情的相关资料

台湾美丽风光和风俗民情的相关资料
台湾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美味可口的美食。
以下是一些关于台湾美丽风光和风俗民情的资料:
1. 自然风光:台湾拥有壮丽的海湾、迷人的渔村、美丽的乡村和风景如画的城市。
阿里山、日月潭、太鲁阁等是台湾著名的自然景观,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2. 美食:台湾的美食非常多样化,包括各种小吃如牛肉面、小笼包、臭豆腐等,以及地方特色菜如台南担仔面、屏东客家菜等。
台湾的夜市文化也十分丰富,有各种美食摊位供游客品尝。
3. 民俗文化:台湾的民俗文化十分独特,其中最著名的是布袋戏。
布袋戏在台湾又被称为“掌中戏”,是在明末清初由大陆的福建和广东传入的,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台湾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和活动,如元宵节、赛龙舟、迎妈祖等,这些活动都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
4. 传统文化:台湾的传统文化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传统文化习俗在台湾被保留得很好。
例如,台湾人注重传统和家庭,尊重长辈和传统文化。
此外,台湾的书法、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也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5. 美丽乡村:台湾的乡村风光也非常美丽,有许多有特色的乡村和小镇。
这些乡村和小镇保持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氛围,给人一种
安静和舒适的感觉。
总的来说,台湾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拥有许多值得探索和发现的美丽风光和风俗民情。
台湾的民俗传统

台湾的民俗传统台湾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岛屿,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传统。
这些传统不仅反映了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还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台湾的几个重要民俗传统。
一、祭祀文化祭祀文化是台湾民俗传统的核心之一。
台湾人民相信祖先保佑和神灵的存在,因此定期举行各种祭祀仪式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其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农历新年期间的“拜拜”仪式。
人们会准备食物和供品,摆放在家庭的神龛或庙宇中,向祖先和神灵祈福。
此外,还有其他的宗教节日和庙会,如中元节、妈祖诞辰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众前来参与。
二、婚礼习俗婚礼习俗是台湾民俗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台湾婚礼通常包括三个阶段:订婚、迎亲和结婚仪式。
在订婚仪式上,双方家庭会举行一个小型的仪式,交换礼物并商定婚期。
迎亲仪式是新郎一家去新娘家接新娘的过程,通常伴随着鞭炮声和锣鼓乐队。
结婚仪式则是在婚姻登记后的正式仪式,包括交换戒指、宣读誓词和敬茶等环节。
此外,台湾还有一些特殊的婚礼习俗,如闹洞房和接新娘时要通过一系列的“关卡”等。
三、庙会活动庙会是台湾民俗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台湾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
庙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杂耍、灯谜和各种传统手工艺品。
此外,还有各种美食摊位,如汤圆、豆花、肉圆等,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品尝。
庙会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人们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信仰的方式。
四、传统节日除了农历新年和元宵节,台湾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传统节日。
例如,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扫墓,并献上食物和纸钱。
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等。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并举行家庭聚会。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提醒着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视。
总结起来,台湾的民俗传统是岛屿丰富多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宝岛台湾的民俗和旅游

宝岛台湾的民俗和旅游引言台湾是一个位于亚洲东南部的宝岛,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
作为一个融合了中华文化、南洋风情和台湾原住民文化的地方,台湾的民俗风情和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将介绍台湾的民俗特色和旅游胜地,带着读者领略这个迷人的宝岛。
一、台湾的民俗特色1. 中华文化的传承台湾是中华文化的宝库,各种民俗活动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开展。
例如,春节是台湾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进行庆祝活动,包括拜年、舞龙舞狮、放烟火等。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在台湾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民俗习惯。
2. 华侨文化的独特魅力台湾是华侨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许多华侨后裔在台湾保存和开展了自己的家乡风情和传统习俗。
例如,潮州人在台湾保存了潮剧和潮州音乐,闽南人那么传承了闽南文化,将其融入到民俗活动和节庆中。
3. 台湾原住民文化的传统力量台湾原住民是台湾独特的文化群体,他们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
在台湾的各个山区和部落,游客可以体验到原住民的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品等。
此外,原住民的庆典和部落祭祀也是台湾民俗文化中的亮点。
二、台湾的旅游胜地1. 台北市台北市是台湾的首都,也是一个充满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城市。
游客可以在台北市欣赏到现代化的建筑和购物中心,还可以参观诸如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等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此外,台北的夜市也是无法错过的景点,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道地的台湾美食。
2. 高雄市高雄市位于台湾南部,是台湾的经济中心之一。
高雄有着壮丽的港湾美景,著名的景点包括士林官邸、旗津岛、六合夜市等。
此外,在高雄可以乘坐登山列车前往阿里山,领略到宏伟壮丽的自然风光。
3. 台中市台中市位于台湾中部,是台湾最大的内陆城市。
台中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游客可以参观两岸婚纱文化村、台中港中正纪念堂等。
此外,位于台中市的日月潭景区也是台湾最美丽的湖泊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迷人的自然风光。
4. 垦丁垦丁是台湾著名的海滩度假胜地,位于台湾的南部。
简要介绍台湾的民风民情50字

台湾文化的母体是中华文化,同时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中华文化根植于台湾民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台湾通用普通话(国语),主要方言有闽南话、客家话。
台湾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如泰雅语、布农语、雅美语等),书写都使用汉字。
台湾民间习俗大多是明清时期由福建、广东移民带入,因袭至今,“处处表现闽粤风尚,事事彰显中华色彩”。
儒家思想体现在台湾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台湾宗教活动非常盛行,除佛教、道教、基督教外,还有妈祖、关公、开漳圣王、开台圣王、保生大帝等民间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的民俗风情
摘要:本文通过对台湾民俗风情的介绍,为更多的人展现了我国宝岛台湾的地方特色,从宗教信仰到衣食住行,都具有当地地方特色,了解了这些民俗,才更能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宝岛台湾。
关键词:台湾,民俗风情,信仰,传统,特色
宝岛台湾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本岛南北长而东西狭。
南北最长达394公里、东西最宽为144公里,呈纺锤形,是我国的多岛之省。
一、宗教信仰
台湾的民俗风情大多保留着闽粤古风。
宗教性样的盛行是台湾民俗的一大特色。
台湾的寺庙多、信徒多,是一个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地方,共分为佛教、道教、基督教、摩闷教、回教、印度教等,不仅崇向传统信仰,还接受外来宗教思想,也就形成了许多宗教的发展。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中国人因注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所以常将他们神格化供奉在庙里祭拜,如关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道教于17世纪传入台湾,在日据时期,因蕴含中国文化精神,受到日本迫害,信徒只好在佛教寺庙中奉祀道教的神。
之后,由于宗教观念宽大,佛教、道教合流,在一个神殿中课同时供奉不同的神,而形成台湾本土的特色。
近来,各方宗教蓬勃发展,除了天主教、基督教外地,还有回教、大同教、天理教等,也都在台湾拥有一片空间。
二、台湾特殊祭祀仪式
台湾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
较隆重者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台北万华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的庆典仪式,以前会连续上演20天的大戏),3月23日前后是规模盛大的“妈祖祭”,7月整月的“盂兰会期”(各地轮流做普渡)。
妈祖祖庙祭典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圣诞之日举行,行祭地点设在湄州祖庙广场和新殿天后广场。
祭典全程约需45分钟,规模有大、中、小三种,其程序包括:1、擂鼓鸣炮;2、仪仗仪卫队就位,乐生、
舞生就位;3、主祭人、陪祭人就位;4、迎神上香;5、奠帛;6、诵读祝文;7、跪拜叩首;8、行初献之礼,奏和平乐;9、行亚献之礼,奏乐;
10、行终献之礼,奏乐;11、焚祝文,焚帛;12、三跪九叩;13、礼成。
台湾妈祖信仰及其习俗有合火、过炉、春秋祭典、卸马戏、相倾戏、艺阁阵、武馆、曲馆、遥拜、绕境、三月疯妈祖、大甲妈祖回娘家等等。
妈祖祭典习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尤其在中国大陆沿海、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一带,妈祖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老少皆知。
湄洲妈祖文化习俗自成一体,内容独特,有研究和保护价值,尤其是在进一步促进闽台两地交流方面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1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海峡两岸近十万(一周时间)妈祖信众在湄洲妈祖祖庙隆重举行"妈祖千年祭"纪念活动,时间延续近一个星期,并举行了纪念妈祖逝世一千周年学术研讨会,揭开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新序幕。
在世界各地数千座妈祖宫庙当中,台湾就有妈祖庙一千多座,妈祖在台湾被尊为"天上圣母"。
三、寺庙与建筑
台湾的传统建筑,是民间艺术的总汇,装饰特精美,举凡彩画、书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构成建筑的要素,从中能深刻的洞悉富丰富内涵的台湾文化。
此外,除了可以在台湾看到由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所承袭的中国传统建筑外(如:板桥林家花园),中国的庙宇建筑也是随处可见,其中鹿港的龙山寺、天后宫以及北港朝天宫等,都是台湾最知名且历史悠久的寺庙,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
四、民俗文化与艺术
台湾除了传承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之外,也发展出属於台湾本土特有的歌仔戏与布袋戏。
(一)歌仔戏
歌仔戏是20世纪初叶发源于台湾的传统戏曲,大陆福建亦称之为芗剧。
“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话表达就是“小歌”),歌仔戏以掺杂文言的闽南语为主,让社会大众也能接触文雅辞汇或忠孝节义故事,成为早期台湾社会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歌仔戏的雏形为宜兰
地区的落地扫,吸收车鼓阵等元素,慢慢发展成小戏。
而后又学习高甲戏、北管戏、京剧等各类大戏逐渐具备完整的戏曲形式。
歌仔戏的内容以演唱民间故事为主,剧目有《陈三五娘》、《刘秀复国》、《八仙过海》、《济公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强调忠孝节义,一般没有固定剧本,至今仍沿袭以"戏先生"讲戏并分配角色的方式演出。
(二)布袋戏
布袋戏源于清末明初,起于泉州。
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
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
在台湾,传统布袋戏相同地盛行南管布袋戏及北管布袋戏。
其中,南管布袋戏与泉州流行之剧种同名且型态类似,只不过传来台湾之后,有其别名为白字。
该戏种相同擅长文戏﹔戏团发源地盛行于台湾中部之台西、麦寮、褒忠、东势、四湖等地,而盛行地点偏重台湾北部。
另一者为北管派,于台湾又称乱弹,来自漳州,擅长武戏,戏团成员多来自云林县的斗六、西螺、斗南、虎尾、古坑与二崙,而戏种盛行地点为台湾南部。
五、台湾的衣食特色
(一)服饰
台湾以往乡村男女多穿汉服。
中年以上的妇女喜着长衫,或短衣短裤;老年人喜着青黑色衣衫或香云纱;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装或港衫西裤。
乡村男女则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风日。
(二)特色小吃
台湾“美食王国”之名备受世界肯定:台菜、客家菜、湘菜、川菜、日式、韩式料理,或是传统小吃、地方特产美食,呈现出多元丰富的美食盛宴。
下面以几个特色为例:
1、蚵仔煎
著名的蚵仔煎,就是用海鲜做成的美味。
蚵仔是一种生有硬壳的海中贝类,又名牡蛎,也叫作蚝。
在台湾,蚵仔的吃法很多,而蚵仔煎就是具有特色风味的一种,它是将浓稠适当的番薯粉浆淋在煎板上,再撒上清洗好了的蚵仔,打上一个蛋,与韭菜、豆芽、茼莴菜同煎,再配上酱料,趁热品尝,口味甜中带咸,咸中带辣,令人垂涎。
2、新竹关西臭豆腐
“臭”名远播的40年老店“关西臭豆腐”,广受欢迎,外酥内软的大块豆腐,配上带点甜味又多汁的泡菜,外加一小匙老板娘自制的辣椒酱,美味极了!关西臭豆腐用中药浸泡过,所以吃起来除了臭还带点中药香,自制手工泡菜则是用梨山运来的高丽菜做成。
3、卤肉饭
没有吃过卤肉饭等于没到过台湾一样,一碗卤肉饭就能代表台湾。
在台湾北部,卤肉饭为一种淋上含有煮熟碎猪肉(猪绞肉)及酱油卤汁的白饭的料理,有时酱汁里亦会有香菇丁等的成份在内,与焢肉饭不同,而此种作法在台湾南部称作“肉燥饭”;而所谓的“卤肉饭”在台湾南部是指有着卤猪三层肉的焢肉饭。
4、棺材板
台南当地知名的特色美食,光是菜名就令人觉得十分特别,其实棺材板只是将吐司中间挖空,填入鸡肉、鸡肝、虾仁、红萝卜、马铃薯、牛奶等配料,再以吐司盖起,这道小吃需趁热切块品尝。
七、传统节庆
台湾民间的传统节庆和大陆大同小异。
最重要的节日依次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除夕等。
过节形式也和大陆相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元宵、赛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除夕阖家团圆等。
盐水蜂炮是台湾元宵节时著名的地方民俗活动,地点在台南县的盐水镇,所谓蜂炮是指许多冲天炮组成的大型发炮台,点燃时万炮齐发,有如蜂群倾巢而出,故称“蜂炮”。
在平溪乡里,元宵节可说是当地的一个大日子,在这一天里,除了猜灯谜提花灯外,重要的是当地的居民会在这一天燃放天灯以祈福。
天灯俗称为“孔明灯”,相传是三国时代孔明为互通军情所发明的,而平溪放天灯风俗始自于元宵时节防盗互助之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演化至今,放天灯的目的己成为延续传统的单纯民俗活动了。
在近几年有关单位的积极宣扬下,平溪乡放天灯已成为观光民俗活动之一。
乞龟是台湾澎湖地区的特色元宵民俗活动,所乞求的龟其实是一种用大米做成的龟状食品,称为米龟,又名龟粿。
由于龟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再加上是神明的赐与,所以这在旧时深受民众的喜爱,成为一项热闹有趣的元宵节民俗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新年,泉澎两地天后宫制作“米龟”,祈求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
八、台湾的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
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
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鱼、狩猎。
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艺。
高山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为了表达他们对丰收、对神灵的感情,他们通过肢体的语言来传达他们的感受,每当举行祭祀仪式,他们都要用歌舞来“娱神”,把良好的祝愿传达给神,祈求神灵的保佑。
高山族的舞蹈大多为集体舞,这是与他们劳动生产的集体性分不开的,在生产力低下时,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战胜自然,取得丰收。
因此,当胜利时大家就会在一起欢呼胜利,于是集体舞便产生了。
台湾民俗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我们要尊重并借鉴,汲取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