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人机实验(1)
安全人机工程综合实验指导书

1、打开电源开关,接通电源。若选配有微型打印机,则需先给打印机装纸加电。 2、复位:按“复位”键,数码管显示全为零。每换一组实验可“复位”一次,以保证仪器正常工作。实验 过程中,按“复位”键,实验将停止。 3、自检:用此功能检查仪器好坏。按“自检”键,仪器进入自检状态。主试面板八位数码管依次显示 1 -8,与此同时被试面板显示屏分红、绿、黄逐行显示及全屏显示。循环两遍后,仪器响蜂鸣,数码显示 器自动归零。 4、选择实验类型及组别:根据实验需要,按下主试面板实验类型选择键(“概率”、“数奇偶”、“数大 小”、“信息量”、“时距”键),对应键上的灯亮。 5、选择实验次数:实验次数范围在 10-255之间任意设置。按“选次”键,次数百位数码管闪,按“+” 键调百位数;再按“选次”键,次数十位数码管闪,按“+”键调十位数;再按“选次”键,次数个位数码管闪, 按“+”键调个位数。 6、按“启动”键开始实验。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主试必须向被试者说明实验内容与要求,反应判别方 式。被试者面对显示屏,左手握“左”回答键,右手握“右”回答键,做好回答准备。实验开始后,被试者注 视显示屏,按要求进行回答,在回答正确的前提下,回答越快越好。回答正确,显示器自动显示每次回答 的反应时间,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记录一次错误次数。实验结束蜂鸣长声响,显示该组实验结果。 7、打印实验结果:每组实验后,如果已经接好微型打印机,可按主试面板“打印”键,选择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1包括每组实验正确回答的平均反应时间、实验次数、错误回答次数,打印内容 2除包括打印内 容 1外,还打印实验中每次正确回答的反应时间。内容 1标志位显示“ 1”;内容 2标志位显示“ 2”。选择打 印内容后,按“启动”键开始打印。打印清单中字母简称的表示含义见表 1。
示屏两侧 4×4点阵区内显示。被试者判别显示的点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用反应手键回答。奇数时,按“左” 键,偶数时按“右”键。回答正确,显示屏自动显示每一次正确判断的反应时间;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 自动记录错误次数。实验结束,仪器自动显示正确回答的平均选择反应时及错误回答次数。标志位无显示。
人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人机工程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双手调节器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双手调节器的设计原理,掌握双手调节器的操作方法。
(2)实验步骤:①观察双手调节器的结构,了解其设计特点;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双手调节器的实际操作;③分析双手调节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实验二:握力计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握力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实验步骤:①了解握力计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握力测试;③分析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实验三:记忆广度测试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记忆广度测试仪的使用方法,掌握记忆广度测试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①了解记忆广度测试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记忆广度测试;③分析记忆广度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4. 实验四:彩色视野分辩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彩色视野分辩仪的使用方法,掌握彩色视野分辩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①了解彩色视野分辩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彩色视野分辩测试;③分析彩色视野分辩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5. 实验五:镜画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镜画仪的使用方法,掌握镜画仪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实际应用。
(2)实验步骤:①了解镜画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镜画仪的实际操作;③分析镜画仪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优缺点。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双手调节器实验:通过实验,了解了双手调节器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方法,认识到双手调节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握力计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握力计的使用方法,了解到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为今后锻炼和保健提供参考。
3. 记忆广度测试仪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记忆广度测试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到记忆广度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为今后提高记忆力提供帮助。
4. 彩色视野分辩仪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彩色视野分辩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到彩色视野分辩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为今后视觉健康提供参考。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书实验一错觉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人体测量学的基本知识,证实最典型的缪勒-莱伊尔(Muller--Lyer)视错觉现象的存在和研究错觉量大小。
2、实验器材:错觉实验仪3、成员:某某4、实验内容:(1)仪器有三种不同箭羽线夹角的线段,实验时选择一种做实验,其余的二种用挡板挡住。
(2)仪器直立于桌面,被试位于一米以远,平视仪器的测试面。
主试移动仪器上方的拨杆,即调整线段中间箭羽线的活动板,使被试感觉到中间箭羽线左右两端的线段长度相等为至。
可以验证箭头线与箭尾线的长度错觉现象,并读出错觉量值。
5、实验数据:6、实验小结:本实验中,通过对错觉实验的实施,我们测试了小组成员的长度错觉,差值数据普遍在3mm左右,我们了解到了人体错觉的基本测量方法。
实验二大小常性测量器实验1、实验目的:(1)用比对法验证视觉大小常性现象;(2)学习测定大小常性的方法;(3)讨论距离对大小常性的影响;(4)讨论标准刺激大小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2、实验用具:EP510大小常性测定仪两台。
3、小组成员:某某4、实验内容:(1)选择长度为2m以上的场地,让被测者站在距离实验仪器1.5m位置。
(2)测试员调节手边大小常性测量仪,改变两个测量仪三角形大小,使其不同,注意应有时从大到小调,有时从小到大调,采用ABBA的序列。
指导语如下:“请你注意正前方屏幕上三角形的大小,并照此大小指挥测试员调节手边的测量器,直到你主观感知到一样大小为止。
”报告记录员记下你调节后图形的数值。
(3)记录员将读得的数据记入大小常性记录表。
实验中,记录员不得将测量数据告知被试。
5、实验数据:(单位:mm)(1)根据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实际差别计算大小常性系数。
KB =(R―S)/(A―-S)或 KT=(lgR―lgS)/(lgA―lgS)式中,A:标准三角形高;R:被试匹配的三角形高;S:完全没有常性时三角形应有的高 S= D /(A* d)(式中D:被试与标准刺激的距离,d:被试与比较刺激的距离)(2)我的测量数据(差值,单位:mm)6、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在标准刺激下还是在标准距离下,人对物体的大小直觉恒常性系数都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安全工程实验1-人机工程实验PPT

四、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 1、BD-Ⅱ-110 时间知觉测试仪;BD-Ⅱ112 空间知觉测试仪。
• 2、自备记录工具(笔、纸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 (一)、时间知觉实验
四、实验原理
• 人们对时间长短的估计,经常受到生理、心理等 因素的影响。本仪器用于心理教学实验,检测各 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掌握用复制法研究时 间知觉。复制法要求被试复制出在感觉上认为与 标准刺激相等的时间,以复制结果与标准刺激的 差别作为时间知觉准确性的指标,并区分是高估 还是低估了标准时间。复制法测量的结果不受过 去经验的影响,它能确切地表示一个人辨别时间 长短的能力,可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主试面板各键的使用功能介绍如下
• 补给选择框:[选择键]重复按“选择”键,选择实验种类,分别对 实验1、实验2测试。
• 刺激方式框:[方式键]重复按“方式”键,选择声、光或声+光3 种实验刺激方式测试。
• 输入参数框:[置数键]改变参数显示的闪动位置从左起顺序为(百 、十、个)位。
• [“+”键]每按此键,闪动的参数位加1。 • [“-”键]每按此键,闪动的参数位减1。 • [“* ”键]每按此键,确定所置参数值。 • 复位键:开机或换新测试内容时用,一组实验未完不得按此键。 • 显示键:实验结束,按此键查看测试结果。 • 打印键:当测试全部完成,按此键打印测试结果。 • 启动键:按“启动”键实验开始。 • 音量控制旋钮:实验前由主试调整合适音量。 • 光指示灯:供主试观看 光刺激节拍。
人机工程学试验报告

人机工程学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机工程学在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相关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实验设计1.实验参与者选择从实验室中随机选择了10名参与者,保证了参与者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实验环境搭建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用户界面,使用一台电脑作为实验平台,通过软件模拟各种界面操作。
3.实验内容将参与者分为两组,每组5人。
第一组被要求使用已经优化的用户界面进行任务,第二组被要求使用未经优化的用户界面进行相同的任务。
通过比较两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参与者的主观感受,评估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对用户的影响。
4.实验数据采集使用摄像机记录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通过软件记录参与者的任务完成时间和错误率,并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参与者对用户界面的主观评价。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1.任务完成时间将两组参与者的任务完成时间进行比较,发现使用优化后的用户界面的参与者完成任务的时间更短,平均节省了15%的时间。
2.错误率比较两组参与者的错误率,发现使用优化后的用户界面的参与者的错误率更低,平均减少了10%的错误率。
3.主观评价参与者使用问卷对用户界面进行评价,通过统计问卷的结果发现,使用优化后的用户界面的参与者更多地给予了高分评价,满意度更高。
四、讨论和总结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可以显著提高用户的任务完成效率,节约时间。
2.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可以降低用户的错误率,减少操作失误。
3.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使用户更愿意使用该系统。
因此,在用户界面设计中,应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用户界面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考虑用户的认知特点、生理特点和行为特点,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界面,可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用户界面优化时,应兼顾用户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不同类型的用户可能对用户界面的需求有所区别,需要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合理的设计。
安全人机工程实验指导书

镇江高专化工系安全人机工程学试验指导书班级:学号:姓名:试验一双手协调力量测试一、试验目的通过双手调整器的操作,学习绘制练习曲线。
二、试验根本原理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练习曲线能形象地反映练习的进程及练习进展的趋势。
绘制练习曲线有各种方法。
不同的画法曲线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最一般的画法是用练习的阶段或练习的遍数作横坐标,用练习的效果为纵坐标来绘制出练习曲线。
以双手调整器的练习为例: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以每遍的结果确定坐标上的位置,连接各点便组成练习曲线。
双手调整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
它是通过双手的操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上下移动,左手完成目标的左右移动。
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屡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三、试验仪器试验仪器名称:EP711 双手调整器一台、EP105 计数计时器一台。
图1 EP711 双手调整器双手调整器操作部件的探笔头一旦遇到起始位,信号整形送入电脑芯片开头记时,探笔头偏离轨迹,信号整形送入电脑芯片开头记次,探笔头一旦遇到终止位,信号整形送入电脑芯片停顿记时、记次,结果经锁存、驱动以数码显示。
仪器组成:双手操作部件包含有双手分别移动的机构、运动目标的指示与检测电路,以及设定的曲线轨迹。
另外还有计时计数器。
技术参数:1.计时范围:0.0000~99999.9999 秒2.计时精度:0.1%3.计数范围:0~999 次四、试验内容及步骤1.使用方法:(1)用电缆线联接双手调整部件和计时、计数器。
(2)接通电源,双手调整部件的目标光斑发出红光,计时器数显为0。
(3)转动右手旋钮目标光斑上下移动。
(4)转动左手旋钮目标光斑左右移动。
(5)目标光斑离开起始位,开头计时计次。
完成一周,目标光斑进入起始位,停顿计时。
2.试验程序:(1)按使用方法 1、2 作好试验前预备。
(2)主试事先将双手调整器上的目标光斑调到起始位。
人机工程实验报告

人机工程实验报告人机工程实验报告引言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交互的学科,旨在改善人机界面的设计,使之更符合人类认知和行为习惯。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人机界面的比较研究,探讨人机工程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实验设计与方法本次实验共招募了30名参与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不同的人机界面进行任务。
第一组使用传统的键盘鼠标界面,第二组使用了一种新型的触摸屏界面。
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参与者的反应时间、错误率和主观满意度等数据。
结果与分析1. 反应时间实验结果显示,使用触摸屏界面的参与者反应时间明显缩短。
这是因为触摸屏界面更加直观,操作起来更加简便,减少了人们在键盘和鼠标上的操作时间。
而传统键盘鼠标界面需要参与者进行精确的鼠标操作,容易出现误点或者操作不准确的情况,从而导致反应时间延长。
2. 错误率与反应时间相似,使用触摸屏界面的参与者的错误率也明显降低。
触摸屏界面的直观性使得参与者更容易找到所需的功能,减少了操作的复杂性和错误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传统键盘鼠标界面需要参与者进行更多的操作,容易出现误操作和错误的情况。
3. 主观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使用触摸屏界面的参与者对于界面的满意度更高。
触摸屏界面的交互方式更加自然,符合人类的直觉,使得参与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和愉悦。
而传统键盘鼠标界面在操作上的限制和不便使得参与者对其不太满意。
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触摸屏界面相较于传统键盘鼠标界面在反应时间、错误率和主观满意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触摸屏界面的直观性和简便性使得人机交互更加高效和愉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则应该更加注重提升界面的直观性和易用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虽然触摸屏界面在本次实验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触摸屏界面对于一些精细操作的支持不够,需要进一步优化。
此外,触摸屏界面的使用也可能导致一些健康问题,如长时间触摸屏幕可能导致手部疲劳。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人机工程学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0日实验地点:人机工程实验室实验目的:1. 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人机工程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和评估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和环境改善中的应用。
实验内容:1. 实验一:人体测量2. 实验二:操作效率测试3. 实验三:界面设计评估实验过程:一、实验一:人体测量1. 实验目的:了解人体基本尺寸,为产品设计和环境改善提供依据。
2. 实验步骤:a. 准备人体测量工具,如卷尺、身高计等。
b. 按照人体测量规范,对实验者进行身高、坐高、臂长、腿长等基本尺寸的测量。
c. 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a. 实验者身高:175cmb. 实验者坐高:85cmc. 实验者臂长:90cmd. 实验者腿长:85cm二、实验二:操作效率测试1. 实验目的:评估操作者在不同操作环境下的操作效率。
2. 实验步骤:a. 准备操作效率测试工具,如计算机、键盘、鼠标等。
b. 设计操作任务,如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等。
c. 指导实验者按照操作任务进行操作,记录操作时间。
d.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a. 文档编辑操作时间:5分钟b. 网页浏览操作时间:8分钟三、实验三:界面设计评估1. 实验目的:评估界面设计对操作者操作效率的影响。
2. 实验步骤:a. 准备两种不同界面设计的软件,如文本编辑器、图像处理软件等。
b. 指导实验者按照相同的操作任务进行操作,记录操作时间。
c.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a. 界面A操作时间:6分钟b. 界面B操作时间:4分钟实验结果分析:1. 人体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者身高、坐高、臂长、腿长等基本尺寸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要求,为产品设计和环境改善提供了依据。
2. 操作效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操作者在不同操作环境下的操作效率存在差异。
合理的操作环境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3. 界面设计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界面设计对操作者操作效率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