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势(严蔚冰)

易筋经十二势(严蔚冰)衙门藏版《易筋经》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驰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不,悉由胎禀如驰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康。
国术古本《易筋经》属拳操类柔术,以炼筋壮骨入门功夫。
十二势均可独立习练,以站桩为基本功。
◎十二势之外的功夫一预备势和收势《易筋经》之十二势流传甚广,世人有习练。
既已习练十二势,那十二势之外的功夫又作何解?按照我的老师唐金元先生的传承,《易筋经》有一预备势,名日:屈伸呼吸。
此势系门内所传,以热身、松筋、拔骨、吐纳为主。
其势要点为:团身下蹲,同时吐气,观想如在母腹。
团身倾时抻拔“踵”;起身时两手按膝,上身前躬抻拔膝后之“筋,'I两手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下抻拔“腕骨”;两手上举,同时吸气,重心前移向上“抻拔”;叉手抱后脑,抬头挺胸、挺腹、挺小腹、挺腹股沟,随即放松,同时“咳”出声响;两手左右分开,从体侧慢慢放下,与肩平,两手.“握固”,依次放松肩、肘、腕、掌、指。
收势系由南怀瑾先生亲传,2002年6月我在香港亲近国学师南怀谨,南师说,《易筋经》之“掉尾势”并非收势,凡练功一定要有收势,否则就如只知播种,不懂收获。
很多人不知其重要,如果只练功,没有收功,功效会大打折扣。
言毕,南师指第十二式图下有一诀日:“左右膀伸七次”,此乃收势。
即练完十二式后,承上式,左右膀伸七次,两手合掌“守中”,此乃形、气、意兼收。
切记。
后再两手合掌对搓,待手掌热,先用右手拍左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然后用左手拍右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两手拍环跳穴七次,拍足三里七次。
以上所述预备势和收势系传承所得,不敢独享,供养大家。
希望世人得以窥《易筋经》之原貌,完整修习,事半功倍。
即使有习练者受条件所限,影响正常煅炼,可单练预备势和收势,可弥补停练的缺憾,亦有“易筋”之功效。
◎关于十二式《易筋经》之要领“精于心,简于形。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又称易筋十二式,是中国古代武术经典之一。
易筋经十二式是易筋经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十二种拳法。
这些拳法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化,融合了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具备独特的内外兼修之道,可达到强身健体、开发潜能的效果。
第一式:金刚护体金刚护体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最基础的一式,注重发力与舒展身体。
练习者需保持深蹲姿势,同时用意念将全身肌肉收缩,以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第二式:瑜伽伸展瑜伽伸展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柔韧度的一式,主要通过各种伸展动作来放松肌肉,增加关节活动性,达到灵活的身体效果。
第三式:太极融合太极融合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身体平衡与正气运行的一式。
练习者需模仿太极拳的动作,通过缓慢的流动动作来调整身体的气血流动,达到和谐的状态。
第四式:静坐禅修静坐禅修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内功修炼的一式。
练习者需采取莲花坐姿,通过专注呼吸来调整身心状态,增强内心力量。
第五式:丹田锻炼丹田锻炼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呼吸与能量聚集的一式。
练习者需深度呼吸,通过意念将气息聚集于丹田,以增强身体能量。
第六式:五禽戏五禽戏是易筋经十二式中借鉴动物形态的一式,通过模仿鹿、虎、熊、猿、鸟等动物的动作,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第七式:蛟龙出海蛟龙出海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上升气势的一式。
练习者需以蹬腿为主,迅速将肩部展开,以达到拔地而起的效果。
第八式:飞燕穿林飞燕穿林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速度与灵活性的一式。
练习者需保持快速的跳跃与转身动作,模仿飞燕穿越林间的姿态,以提升反应能力。
第九式:霹雳火霹雳火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力量与爆发力的一式。
练习者需通过连续快速的拳脚动作,以迅猛的力量来表达出雷电的震撼效果。
第十式:狂风劈浪狂风劈浪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攻防与站稳脚步的一式。
练习者需保持身体的平衡,以风劲般的拳脚动作来应对敌人的攻击。
第十一式:无边真意无边真意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心境与意念的一式。
练习者需通过集中注意力,以提升对拳法的洞察力和领悟力。
健身气功易筋经十二式详细教学

健身气功易筋经十二式详细教学易筋经外经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
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
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
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
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本势效用:平心静气,安神定志。
对神经衰弱、烦躁失眠有良好的疗效。
动作要领: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横担降魔杵本势效用:宽胸理气,疏通血脉,平衡阴阳,改善心肺功能,对共济失调有效果。
动作要领: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掌托天门本势效用:调理三焦,激发脏腑之气,引血上行,增加头部血流量,对脑供血不足、低血压、心肺疾病、脾胃虚弱有良好的效果。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加重看。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本势效用:作用于中焦,使肝、胆、脾、胃等器脏受到柔和的自我按摩,增强消化功能,动作要领: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功法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上,手腕伸直;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一式动作一(1)自然站立,两脚并立,全身放松,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脊柱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尖端处,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自然笔直,不带一点强硬的意味。
(2)自然站立,左脚踮脚缓慢向左横跨一步,两脚间距约与肩同宽。
(3)左脚从脚尖到脚跟慢慢落地站稳,头颈端正,两膝微微屈曲,成开立势。
动作二(1)两臂经身体两侧,由大拇指牵引慢慢向上平举。
(2)直至两手抬起与肩同高,掌心相对,指尖向前。
(3)利用手臂的力量,将平举的两掌合实。
动作三、四(1)两臂屈肘,自然向内回收至胸前约一拳停止,两拇指少商穴轻轻接触,指尖向上,两掌根贴合并与两乳之间的膻中穴同高,掌心为空,松肩虚腋;目视前方。
第二式韦陀献杵第二式(1)接上势,合拢的两指尖转向斜前上方约30°,两掌根开始至两指尖慢慢张开,同时由肘尖引领两肘用内劲(而非手劲)慢慢向上提,直至不能向上(指尖向下,掌心向下)。
随后肘尖用力向上抬伸伸展至极。
(2)松肩,松肘伴随两肘尖慢慢放下直至腋位斜下方约30°,同时慢慢平掌。
(3)两手掌从指尖相对慢慢转至指尖平行向前,掌心向下(即阴掌),靠拢平行于地面从胸前与肩同高向前伸直,随后继续向前伸展至极。
(4)两手臂水平向外慢慢分开至左右180°成“一字型”,又叫“横担降魔杖”,掌心向下,指尖向外,与肩同高。
(5)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脚趾抓地。
掌心向外,指尖向上,目视前下方。
呼吸3-7次,每次呼吸时,两臂用暗劲后挺,胸部挺张,掌根用暗劲向外推,指尖内翘,脚跟微微提起离地。
第三式韦陀献杵第三式(1)接上势,平掌。
手腕彻底放松,呈平举状态,掌心向下。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直至收至胸前正前方,水平并拢。
(3)两臂屈肘,自然向内回收至胸前约一拳左右,两手掌尖相对,眼睛看着前下方。
(4)双掌同时开始向外翻转,向上抬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相对,两肘朝外扩展,有微微酸胀感,约与双肩呈水平状态,体正头端。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一、功法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
经典《易筋经》十二式

经典《易筋经》十二式第一势韦佗献杵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也恭。
一、韦驮献杵第一式两手慢慢上抬,由下向头上缓缓划弧,使两掌在头上相附(图2)。
接上动作。
两掌由上向两侧工弧,然后屈肘叠掌于肚脐前,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图3)。
两手由内向上环展,然后由外向内环抱,两掌附按贴住膻中穴,目视前方。
完成动作后持续半分钟(图4)。
第二势韦佗献杵足趾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韦驮献杵第二式接上式。
两足不动;两肘夹肋伸掌,掌心相对,掌指向前(图5)。
接上式。
两手向两侧展臂,使两臂成一字状,同时,两足跟翘起,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意注眉心。
(图6)。
第三势韦佗献杵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骽肋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注:骽:意同腿,音亦读“腿”。
韦驮献杵第三式接上式。
逆呼吸,两足跟落地;同时,两臂向内屈肘托掌,两掌心向上,掌指向后,目平视(图7)。
接上动作。
两掌向上直臂托掌,使两手臂成U字形,掌心向上,掌指微向后(图8)。
接上动作。
两足跟相抵翘起,两腕外转,使两掌指端贴近;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9)。
第四势摘星换斗单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注:侔(móu),相等,齐。
四、接星换斗式右式接上式。
逆呼吸,两足跟落地;同时两掌向外、向下划弧,然后两掌变拳,屈肘,抱于腰际,目平视(10)。
接上动作。
两拳变掌,右掌屈肘向左,停于下腹左侧,掌心向下;左手背于腰后,目视右手(图11)。
接上动作。
右掌由左向右、向上划弧运掌,掌架头上右侧,掌心向前上方,掌指向左;同时,左掌尽力下按,头向右扭,目视右手。
意注劳宫(12)。
左式接上式。
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上方交会划弧,与右手在头前上方相附,掌心向前,目视两手(图13)。
接上动作。
两手由上向下划弧,下落腰际时变拳,抱于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拳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挟重看。
要点:
双目内视天门,天门观掌背,足尖点地,呼吸三口。
第四式摘星换斗式
只手擎天掌复天,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吸口呼频调息,两手轮回左右侔。
要点:
呼吸三口,右手掌心向下,吸气时注意右掌心,
呼气时注意左心所贴命门,左右轮换3次。
第五式倒拉九牛尾
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
第一式韦驮捧杵式
立身期正直,
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
心澄貌亦恭。
要点:
双手前伸,肩窝打开,呼吸三口,
双手合十当胸,呼吸三口,鼻纳鼻吐。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要点:
脚尖立地,双手平开,呼吸三口。
第三式双掌托天式
双掌托天自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骽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
两掌持后脑,躬腰至膝前,
头垂探胯下,口紧咬牙关,
舌尖微抵腭,两肘对平弯,
掩耳鸣天鼓,八音奏管弦。
要点:
双手掩耳,食指中指相拌,
敲击脑后枕骨八次前吸气,
伏下呼气,往复八次。
第十二式持尾摇头式
膝直膀伸,推手及地,
瞪目摇头,凝神一志,
直起顿足,伸肱直臂,
左右七次,功课完毕,
祛病延年,无上三眛。
要点:
俯下呼气,双掌心尽量触地,头向左前右前左转,起身吸气,往复3次。
要点:
右手食指,中指夹耳,扭转看左脚跟,
扭身向后吸气,向前呼气,左右交替3次。
第八式三盘坠地式
上腭抵尖舌,张眸又咬牙,
开裆骑马式,双手按兼拿,
两掌翻阳起,千斤仿佛加,
口呼鼻吸气,蹲足莫顷斜。
要点:
向下按呼气,蹲立姿势呼吸三口,起身吸气。
第九式青龙探爪式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
左掌纠行,蜷傍胁部,
右爪乘风,云门左露,
气周肩背,扭腰收爪吸气,左右往复3次。
第十式饿虎扑食式
两足分躇身似倾,左弓右箭腿相更,
昂头胸作前探势,翅尾朝天掉换行,
呼吸调匀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
还将腰背偃低下,顺式收身复立平。
要点:
伏下呼气,抬头吸气,点右足,抬虎尾脚,吸气,
放下呼气,左右各3次。
第十一式打躬击鼓式
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双瞳。
要点:
吸气时后拉,呼气时前探,呼吸三口,左右互换3次。
第六式出爪亮翅式
挺身兼胬目,推窗望月来,
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要点:
推手时呼气,后拉时吸气,初推绵绵,
逐渐加力,反复多次。
第七式丑鬼拔刀式
侧首屈肱,抱头拔耳,
右腋开阳,左阴闭死,
右撼昆仑,左贴胛臂,
左右抡回,直身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