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症处理受伤
常见急症及意外伤害现场处理

伤害的现场处理
内 容 提 要
一、常见急症
休克、晕厥、中署、急性冠脉症、脑血 管意外等
二、意外伤害
交通事故、触电、溺水、中毒、烧烫伤、 中暑、冻伤、动物咬伤等
三、突发事件
地震、火灾、踩踏
晕
厥
原因:低血糖(过度减肥)、贫血、体位改变等
一过性大脑缺血 瞬间的知觉丧失
表现:头晕、两眼发黑,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冻
症 状
伤
Ⅰ度冻伤--皮肤浅层冻伤,局部红肿充血、灼痛、搔
痒或麻木感
Ⅱ度冻伤--皮肤全层冻伤,可起水疱,疼痛加重
Ⅲ度冻伤—局部皮肤或肢体发生坏死,外表成紫褐色 或黑色,局部感觉完全消失
冻
现场救护:
-
伤
立即将伤员移至22-25℃室内,或将受冻部位浸于1825℃温水中,5分钟后徐徐加热至38-40℃ (皮肤有破溃者 不可)。冻结在肢体上鞋袜、手套一同浸于水中,不可强行 脱去,同时给予热饮料或少量酒.
酒精(乙醇)中毒
分期
兴奋期
症状
血液酒精浓度达到50mg/dl时,眼部充血,面色 潮红或苍白,眩晕,超过75mg/dl时,言语增多; 达到100mg/dl时,易发生交通事故 血液酒精浓度达到150-200mg/dl时,动作笨拙, 步态蹒跚,语无伦次,言语含糊不清等
共济失调期
昏睡期
血液酒精浓度达到300mg/dl以上,面色苍白, 皮肤湿冷,口唇微紫,心跳加速,瞳孔散大,超 过400mg/dl时,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呼 吸衰竭死亡
--帮助伤员处于疼痛最轻的体位,解开衣领、腰带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 --如疼痛剧烈,时间长,伴出汗、晕厥,或用药效果不佳, 应怀疑发展为心肌梗死,尽快送医院 若在一周内频繁出现,且日益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则可能 向心肌梗死方向发展。
急诊科常见外伤处理方法

急诊科常见外伤处理方法外伤是指由于外来的机械力或其他生物力导致的身体损伤,这种损伤常常需要急诊科的处理。
急诊科是医院中负责处理紧急疾病和创伤的科室,对于常见的外伤处理方法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急诊科常见外伤的处理方法。
1. 创面处理创面处理是外伤处理的基本步骤,对于皮肤创面的处理,首先需要清洁创面。
可以用0.9%生理盐水或者酒精棉球进行清洁,清洁时应注意用力轻柔,避免伤及周围正常皮肤。
清洁后,可以涂抹适当的外用药膏,如碘伏、红霉素软膏等,以预防感染。
2. 骨折处理骨折是外伤中常见的一种损伤,处理方法一般是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
骨折复位是指将骨折块恢复到解剖位置,可以通过手法复位或者手术复位实施。
之后需要进行固定,一般可以使用石膏固定或者手术内固定。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疼痛控制和骨折部位的神经血管情况。
3. 扭伤处理扭伤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休息、冷敷和包扎。
首先需要使患部休息,避免用力活动,尽量保持患部的安静。
然后可以进行冷敷,使用冰敷或冷水浸泡,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最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包扎固定,如用弹性绷带进行包扎,以支持患部并减轻负担。
4. 刺伤处理刺伤是指外来物体穿刺身体造成的伤害,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止血和创面处理。
在处理刺伤时,首先要迅速掌握创伤的情况,查明刺伤物是否已取出。
对于较大出血的刺伤,需要进行止血处理,可以用纱布或绷带进行压迫止血,必要时可以结扎断血管。
之后进行创面处理,清洁创面并涂抹适当的外用药物,注意预防感染。
5. 烧伤处理烧伤是由于热源或化学品等导致的组织损伤,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冷却和创面处理。
对于烧伤患者,首先需要迅速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以防止伤势进一步扩大。
然后进行创面处理,清洁创面并涂抹适当的药物,以促进愈合和预防感染。
对于严重烧伤患者,应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6. 高压电击伤处理高压电击伤是一种严重的电力伤害,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迅速切断电源和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
急诊科常见外伤的处理与救护技巧

急诊科常见外伤的处理与救护技巧【介绍】急诊科是医院中负责应对各种急性伤害和疾病的科室,对于常见的外伤处理和救护技巧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诊科常见外伤的处理与救护技巧,包括骨折、创伤性出血、烧伤、溺水、电击等不同类型的外伤处理方法。
【骨折处理与救护技巧】骨折是常见的外伤之一,对于骨折的处理需要遵循以下救护技巧:1. 确认骨折类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骨折的类型,如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等。
2. 制动伤处:使用固定夹板、绷带等物品,将伤处骨折段固定住,避免移动导致骨折加重。
3. 控制疼痛:对于患者的疼痛需要给予适当的治疗,如镇痛药物等。
4. 尽快送往医院:骨折需要及时就医,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创伤性出血处理与救护技巧】创伤性出血是外伤中的常见情况之一,处理方法如下:1. 控制出血部位:对于大出血的伤口,需要迅速用纱布、绷带等物品进行包扎,尽量把出血部位压迫住。
2. 抬高患肢:对于下肢出血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将患肢抬高,减少出血量。
3. 尽快就医:对于大出血的伤口,需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处理,以免出血过多导致休克等危险情况。
【烧伤处理与救护技巧】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急诊科外伤,处理方法如下:1. 伤口清洁:用流动水冲洗烧伤伤口,将烧伤部位清洁干净,排除异物。
2. 覆盖创面:用无菌纱布或敷料覆盖烧伤创面,避免细菌感染。
3. 制止烧伤面积扩大:立即用冷水或冷湿敷进行冷却,以避免烧伤面积进一步扩大。
4. 控制疼痛:对于烧伤患者的疼痛,可以给予镇痛药物等缓解症状。
【溺水处理与救护技巧】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急症情况,正确的处理方法如下:1. 脱离水源:首先将患者迅速从水中救出,并确保救援者的安全。
2. 判断呼吸和心脏跳动:检查溺水者是否有呼吸和心脏跳动,若无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 呼吸道管理:对于患者的呼吸道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清洁呼吸道、施行人工呼吸等。
4. 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将溺水患者迅速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急诊科常见伤口处理方法

急诊科常见伤口处理方法伤口处理是急诊科常规工作之一,正确和及时处理伤口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伤口处理方法,包括伤口清洁、止血、缝合和伤口敷料等步骤。
一、伤口清洁1.戴好手套,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2.用生理盐水或清洁液清洗伤口,可以使用注射器或清道夫棉球浸泡。
3.用纱布或棉签轻轻擦拭伤口边缘,去除伤口周围的擦伤污垢。
4.清洗伤口时,应注意从伤口中心向周围清洗,避免将污物带入伤口。
二、止血1.外伤性出血时,首先用纱布或棉球直接按压伤口,减少出血。
2.若伤口较大或出血量较多,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止血带应宽度适宜、松紧度适度。
3.采用局部止血药物,如凝血酶剂或止血海绵,加速止血过程。
三、缝合处理1.浅表伤口缝合:先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然后用缝线逐针缝合。
2.深部创伤缝合:先用无菌纱布进行深部减压,再使用缝线进行层次缝合。
3.注意缝合线的紧密度和牵拉力,避免太紧或太松。
四、伤口敷料1.对于无需缝合的伤口,可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保持伤口清洁和湿润。
2.对于缝合的伤口,可使用伤口敷料进行局部保护,减少感染风险。
3.根据伤口位置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敷料,如透明敷料、水凝胶敷料或创面敷料等。
伤口处理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无菌操作、及时止血、正确缝合和合理敷料。
通过正确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感染风险,促进伤口的愈合。
但值得注意的是,严重和特殊类型的伤口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以确保安全和治疗效果。
总结:本文介绍了急诊科常见伤口处理方法,包括伤口清洁、止血、缝合和伤口敷料等步骤。
正确处理伤口至关重要,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及时止血、正确缝合和合理敷料的原则。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您在急诊科工作中更好地处理伤口,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常见急症和意外伤害的救护

有机磷中毒
症状: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流涎 出汗、瞳孔缩小、腹痛腹泻、呼吸困难、昏 迷 救护:1、拨打急救电话 2、尽早洗胃、催吐、导泻 3、脱离现场、大量淡冲洗全身、头发
鼠药中毒
症状:鼻、吐,洗胃; 3、应用大量维生素K1; 4、急送医院抢救。
常见急症和意外 伤害的救护
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特征:常在饱餐、运动、气候变化后诱发,突发胸痛、 出汗、头昏、眼花、腹部及手臂疼痛
中风(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 特征:突发昏迷、失语、大小便失禁、偏瘫、偏身感 觉障碍、恶心呕吐等。
急性冠脉综合症(心绞痛、心肌梗死)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现场救护: 1、安抚病人、保持镇静,让病人就地休息 2、迅速拨打“120”寻求援助 3、询问病人是否带有急救药品,如有可舌下含服 硝甘油片或者速效救心丸等。 如发生呼之无反应,无生命活动迹象,立即行心 肺复苏术。 4、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来。
药物中毒
证实已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安定 通常为自杀行为 症状:嗜睡、神志改变、呼吸过缓 救护:1、拨打急救电话 2、尽早洗胃、催吐、导泻 3、单纯苯二氮卓类药物过量很少需要治疗
溺
水
现场救护: 1.水中救护:迅速接近落水者,不要让落水者因慌乱 被抓住,并将其带到安全的地方,有条件时可使用漂 浮的脊柱板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2.岸上救护:开放气道,清除异物.若呼吸停顿时可口 对口人工呼吸2次,若呼吸心跳停顿予心肺复苏术, 不轻易放弃抢救,尤其低体温情况下,更应延长抢救 时间,直到医务人员到来,现场救护有效,病人恢复心 跳呼吸,可用毛巾擦身,由四肢向心脏方向摩擦,以促 进血液循环.
常见损伤的紧急处理

野外作业常见损伤和突发病症的紧急处理
一、创伤止血:立即用布条加压包扎伤口,不得随意用“草药”放伤口,若在四肢,除伤口包扎外,还在近心端用布条或橡皮胶类绑扎止血,扎45分钟后松开15分钟。
禁止用铁线或树藤类绑扎。
立即送医院处理。
二、骨折
1、四肢骨折:立即用3—4根木条夹住骨折处,用布条绑扎固定,用木板抬送医院处理。
2、脊柱骨折:立即由多人用手平抬放木板上抬送医院,严禁用一人抬头一人抬脚的方法或背走的方法送医院。
三、心、肺复苏
1、口对口人工呼吸:一只手捏住病人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再放开鼻孔。
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2次左右。
2、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者双手掌交叉重叠压在患者的胸骨下部,施加的压力应足以使胸骨下沉3—4公分,压下后立即放开,使胸骨自行弹回原位。
如此反复操作,每分钟60—80次。
四、毒蛇咬伤:首先不要紧张,立即坐下来,用刀在咬伤处划“十”字口,用力挤压放血。
同时用布条或橡皮胶在近心端绑扎,扎45分钟松开15分钟,尽快到医院处理。
禁止跑步和用嘴巴吸出毒液。
急诊科常见意外伤害急救处理

急诊科常见意外伤害急救处理急诊科是医疗机构中专门负责处理急性病症和意外伤害的科室,意外伤害在急诊科中占据了一定比例。
由于意外伤害往往突发,因此在急诊科中进行紧急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的意外伤害,并详细阐述它们的急救处理方法。
一、骨折与关节脱位骨折与关节脱位是急诊科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
当患者到达急诊科时,医护人员应尽快进行初步的伤情评估,并进行紧急处理。
对于骨折的急救处理,常规的方法包括固定和止痛。
骨折部位应保持稳定,使用夹板或固定带进行固定,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防止进一步的损伤。
而关节脱位的处理则需要采取适当的手法将关节复位,并保持稳定。
二、外伤性出血外伤性出血在急诊科中也非常常见。
当患者存在大量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
止血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压迫和提升患肢。
对于皮肤创口的出血,可以直接用纱布或干净的布料进行压迫。
对于深部出血,应通过提升患肢来减少出血量。
如果出血量较大或无法及时止血,应尽快进行输血和手术处理。
三、烧伤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分为不同程度的烧伤,包括一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
对于烧伤患者的急救处理,首先要切断烧伤源,如火源或化学药品,然后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对于三度烧伤,应立即包扎伤口,并将患者转送至烧伤科进行进一步处理。
四、中毒急诊科也经常处理中毒患者。
中毒原因多种多样,如药物中毒、食物中毒和化学品中毒等。
对于中毒患者的急救处理,首先要弄清中毒的原因,并尽快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
在解毒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提供支持性治疗,如补液和维持呼吸道通畅等。
五、刺伤与撕裂伤刺伤与撕裂伤也是急诊科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
对于这类伤情,应先清理伤口,去除杂物和污物,并进行适当的止血处理。
然后进行伤口包扎,以避免感染和减少出血。
对于刺伤引起的深部伤害,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创。
六、头部外伤头部外伤往往不容忽视,它可能导致颅脑损伤和颅内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
对于头部外伤的急救处理,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意识水平。
常用的十个急救方法

常用的十个急救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突发的心脏病、窒息、骨折等。
这时候,急救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不仅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还可以减轻伤者的痛苦。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用的十个急救方法。
1.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是一种用于挽救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急救方法。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首先要确保伤者的呼吸道通畅,然后按照正确的手法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2. 创口处理。
在处理创口时,首先要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消毒药水进行消毒,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如果伤口较大或出血较多,应该及时就医。
3. 骨折处理。
在急救骨折时,要先用固定物将骨折部位固定,然后用冰袋冷敷,最后送伤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4. 烧伤处理。
在烧伤急救中,要将受伤部位放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5. 窒息处理。
在窒息急救中,要先用力拍击伤者的背部,如果没有效果,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直到伤者恢复呼吸。
6. 中暑处理。
在中暑急救中,要将伤者移到阴凉处,解开衣扣,用清水或风扇降温,如果伤者出现昏迷,应该立即送医院救治。
7. 心脏病处理。
在心脏病急救中,要让伤者保持安静,松开领口,给予含硝酸甘油的药物,如果伤者出现心脏骤停,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8. 中毒处理。
在中毒急救中,要立即将伤者送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清除毒物残留,然后给予适当的解毒药物,最后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9. 流感处理。
在流感急救中,要让伤者多休息,多饮水,适当服用退烧药,避免接触他人,预防传染。
10. 意外伤害处理。
在意外伤害急救中,要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比如止血、包扎、固定等,然后及时送医院救治。
总结,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减轻伤者的痛苦。
但是在进行急救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希望大家都能学会这些急救方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冻伤后,伤部要迅速复温,可将伤部浸泡在清洁温水中,并在5~7分钟内加温到37~42℃左右。冻伤的肢体宜稍抬高,以消退水肿。第一、二度冻伤予保暖包扎。第三度冻伤宜由医疗单位进行消毒、包扎、预防感染和创面处理。全身性冻伤复温后,由于全身组织和脏器均有损害,仍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心肾功能损害,所以应住院抢救。
冻伤发生后,治疗就较困难,所以应以预防为主。在严寒下工作的人员应注意防寒、防湿、衣着鞋袜要松紧适当并保持干燥。暴露部分宜涂油膏,减少散热。并戴口罩、手套、耳罩等。户外作业时应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要有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并注意营养。冷库内应有报警装置,以防意外。
4、毒蛇咬伤:
毒蛇具有毒腺,能分泌毒素。毒蛇咬人时,毒液腺受压,毒液就通过毒牙注入伤口。
烫伤的创面处理最为重要,先剃除伤区及其附近的毛发,剪除过长的指甲。创面周围健康皮肤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净,再用0.1%新洁尔灭液或75%酒精擦洗消毒。创面用等渗盐水清洗,去除创面上的异物、污垢等。保护小水泡勿损破,大水泡可用注射空针抽出血泡液,或在低位剪破放出水泡液。已破的水泡或污染较重者,应剪除泡皮,创面用纱布轻轻辗开,上面覆盖一层液体石蜡纱布或薄层凡士林油纱布,外加多层脱脂纱布及棉垫,用绷带均匀加压包扎。烫伤还可采用包扎疗法、暴露疗法等。
烫伤常易并发感染,故宜加用抗菌素,还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大面积烫伤的治疗护理要求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往往遗留广泛疤痕,造成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所以务必注意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居民、儿童的防火教育,在工矿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并制订严格的防火管理制度。
3、冻伤:
是机体由于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过久而形成的损伤。冻伤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局部冻伤好发于指、趾、鼻尖、耳廓、脸颊等暴露部位,而且容易在同一部位复发。
2-①、烫伤的程度:烫伤可分为
一度烫伤(红斑性,皮肤变红,并有火辣辣的刺痛感);
二度烫伤(水泡性,患处产生水泡);
三度烫伤(坏死性,皮肤剥落),对局部较小面积轻度烫伤,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洁创面后,可外涂京万红、美宝润湿烧伤膏等。对大面积烫伤,宜尽早送医院治疗。
2-②、烫伤的处理:
烫伤处理的原则是首先除去热源,迅速离开现场,用各种灭火方法,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滚等,立即将湿衣服脱去或剪破衣服淋冷水,肢体浸泡在冷水中,直到疼痛消失为止。还可用湿毛巾或床单盖在伤处,再往上喷洒冷水。不要弄破水泡。
1-③外伤总的处理原则:
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对切割伤、刺伤等小伤口,若能挤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细菌和尘垢;对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洗净,对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清洁的布覆盖其表面,不可直接用棉花、卫生纸覆盖。
2、烫伤:
烫伤可分为烧伤和水烫伤两种类型。除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开水和火焰、蒸气等高温灼伤外,还包括工业上的强酸、强碱等化学灼伤,电流、放射线和核能等物理灼伤。面积愈大,深度愈深,对全身和局部的影响也愈大、愈严重。
1-②、开放性外伤:多数由锐器和火器所造成,少数可由钝力造成,常有皮肤、体表粘膜破裂。
1-②-a、割伤:浅的伤口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以碘酊或酒精消毒、止血,或以“好得快”喷雾剂喷于伤口,然后包扎,一般都能较快痊愈。对较小伤口外用“创可贴”即可。对较深的伤口,应立即压迫止血,速到医院行清创术,视伤情进行缝合修补等。刀伤伤口不可涂抹软膏之类的药物,否则伤口难愈合。
1-①-a、挫伤:钝力打击所致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损伤,皮肤无裂口,伤部青紫,皮下瘀血、肿胀、压痛。轻者可用伤湿止痛膏外贴受伤区。对胸腹部挫伤及头部挫伤,应考虑有无深部血肿或内脏踝部、腰部、颈部及手腕等处。扭伤的一般处理原则是让患者安定情绪,固定受伤部位,用冷湿布敷盖患处。手足扭伤者可抬高患部。颈部、腰部扭伤者在搬运时不可移动患部。扭伤常伴有关节脱位或骨折,宜立即到医院诊疗。另外,扭伤后无论轻重,不可即刻洗澡、胡乱按摩,须送医院治疗。扭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局部封闭(用0.25%~0.5%普鲁卡因)、药物外敷内服、理疗等。
毒蛇的毒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神经毒,能使延髓中枢和肌肉迅速瘫痪;
②血循毒,能使血液不凝固,引起出血和溶血,还可使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丧失。如不及时抢救,均可造成死亡。
1-②-b、刺伤:宜先将伤口消毒干净,用经灭菌过的针及镊子,将异物取出,再消毒后包扎伤口。异物留在体内易化脓感染,对伤口小、出血少者,宜在伤口挤压出一些血液比较好,指甲的刺伤不易处理,可先将指甲剪成V字型口,将刺拔出,或到医院处理。若被针、金属片等刺伤而留于体内,应到医院在X光下取出。深的伤口可能有深部重要组织损伤,常并发感染,可予抗炎药物治疗。不洁物的刺伤要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宜到医院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常见急症处理受伤
———————————————————————————————— 作者:
————————————————————————————————日期:
1、外伤:
人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组织撕裂或损害。引起外伤的原因很多,根据有无伤口,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
1-①、闭合性外伤:由钝力造成,无皮肤、体表粘膜破裂,常见的有挫伤和扭伤。
3-①、冻伤的程度:
第一度(红斑性):冻伤部皮肤从苍白变为斑块状紫蓝色,以后转为红、肿、充血。并有痒、痛、麻木等现象。约5~7天症状消失,不留疤痕。
第二度(水泡性):冻伤部除红肿外,尚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局部剧痛,对冷、热、针刺感觉不敏感。2~3周后水泡干枯形成干痂,痂皮脱落时,有薄的新皮覆盖创面。
第三度:轻的局限于皮肤,皮肤从苍白变紫而黑,伤部周围皮肤肿胀并可有水泡,大多有剧痛。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愈合需二个月以上,且形成疤痕。
3-②、全身冻伤:全身冻伤时,除体表血管收缩、皮肤苍白外,伤者出现寒战以增加机体发热、维持体内温度。但当体温继续下降时,伤者就感觉疲乏,瞌睡。再进一步就神志迟钝,常出现幻觉。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