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窦桂梅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师:猜猜我从哪来?生:您从北京来。
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
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
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
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听别人说的。
师: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学习。
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您姓窦。
叫窦桂梅老师。
师:你怎么知道?生: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而且上面也写着。
师:不但听别人说,而且还注意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也是更好的学习,再给她掌声。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文教师。
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50米,你们猜猜是哪儿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生:圆明园。
师: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
(师范写,生书空)师: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生1: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
生2: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生3: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了不起,事先一定对这两篇文章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生1: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
却被烧掉了,很可惜。
生2: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
生3: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
生4: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
生5:我想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毁于一旦。
师:听出来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走近了圆明园。
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种恨、惋惜、毁于一旦的这个滋味沉淀在我们心中的应该是一份思考。
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
比如同学们刚才说的那种感受,我们可能会想,圆明园被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要是这样的去思考,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情感沉淀在我们心中,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五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五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1一、出示圆明园整体示意图,感知圆明园规模的宏大。
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已经初步知道了圆明园为什么被誉为“万园之园”。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课件出示圆明园整体示意图)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看到的圆明园,其他同学补充。
圆明园到底有多大?(占地约350公顷)各自用熟知的建筑或场地类比一下。
假设:一个教室约50平方米,圆明园就有70000个教室那么大。
二、欣赏圆明园局部景观,感知圆明园的辉煌。
1、语言描述“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看谁描述得更细致,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2、分别展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等的精美图片。
你能找到哪些赞美之辞?(“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3、出示圆明园“国宝四首”(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图,赔以文字说明,师动情讲述“四首”的回国历程。
小结:圆明园的文物价值由此可见一般。
4、圆明园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宝物呢?请看一段描述(课件出示有关资料)。
再找一些词语来歌颂一下好吗?(叹为观止、难以置信、大开眼界、举世无双……)5、师激情小结:难怪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过:即使是把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三、播放电影片段,认识侵略者的贪婪与疯狂。
1、这样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现在已经是灰飞湮灭了,只剩几根柱子。
她是怎样毁于一旦的呢?请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2、播放电影片段,师生静静观看。
3、同学们,看了电影,你有什么话说?尽情诉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同学们讲得真动情,真精彩。
怎样才能把它永远留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呢?动笔练写。
窦桂梅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窦桂梅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师:猜猜我从哪来?生:您从北京来。
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
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
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听别人说的。
师: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学习。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您姓窦。
叫窦桂梅老师。
师:你怎么知道?生: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而且上面也写着。
师:不但听别人说,而且还注意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也是更好的学习,再给她掌声。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文教师。
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50米,你们猜猜是哪儿?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生:圆明园。
师: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
(师范写,生书空)师: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生1: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
生2: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生3: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了不起,事先一定对这两篇文章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生1: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
却被烧掉了,很可惜。
生2: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
生3: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
生4: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
生5:我想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毁于一旦。
师:听出来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走近了圆明园。
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种恨、惋惜、毁于一旦的这个滋味沉淀在我们心中的应该是一份思考。
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
比如同学们刚才说的那种感受,我们可能会想,圆明园被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要是这样的去思考,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情感沉淀在我们心中,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窦桂梅的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精品)

窦桂梅的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学目标:1、认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一构建话题,导入课文。
1 在我们国家的广州市,刚刚举办了一场亚洲最高级别的赛事,你们知道吗?说说你的了解。
我们的祖国国力日益强盛,相继举办了奥运会亚运会,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屈辱的事情,美丽的东方园林被西方强盗毁于一旦。
2、板书课题。
强调“毁”写法。
3、轮流读课文,检查预习,随时正音。
二.细读课文,感悟“毁灭”。
1、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用“,”画出来并作一作批注。
生默读,批注。
交流。
2 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3、这心情从何而来?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的句子,读出你的感情。
4、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是的,侵略者的本性是残暴而贪婪的,让我们带着愤恨读一读。
5、圆明园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出示: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小声读一读这两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样的心情?生小声读。
交流。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窦桂梅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掌握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和过程;3.分析圆明园毁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圆明园简介在教学开始前,介绍圆明园的一些常识,如起源、规模、建筑风格等,让学生对圆明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学习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和汇报,加深对圆明园的认识。
3. 圆明园毁灭的原因讲解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包括外部入侵、官员渎职等。
让学生理解圆明园毁灭的背后存在的各种因素,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4. 圆明园毁灭的过程通过文本描述和图片展示,向学生展示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呈现圆明园毁灭的图文展示。
5. 圆明园毁灭的影响讲解圆明园毁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如对清朝政权的削弱、对中外关系的影响等。
鼓励学生分析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6.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文化保护意识。
可以设计小组讨论或写作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促进他们对文化保护问题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1.听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毁灭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图文展示: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配合讲解,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更加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毁灭。
3.小组研究: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学生展示:通过小组展示或个人写作等形式,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圆明园毁灭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活动的积极性。
2.小组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组织方式和表达能力。
3.个人写作评估:对学生个人写作的内容和观点进行评估,检查他们对圆明园毁灭的理解和思考。
窦桂梅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窦桂梅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师:猜猜我从哪?生:您从北京。
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
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
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听别人说的。
师: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学习。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您姓窦。
叫窦桂梅老师。
师:你怎么知道?生: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而且上面也写着。
师:不但听别人说,而且还注意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也是更好的学习,再给她掌声。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教师。
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0米,你们猜猜是哪儿?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生:圆明园。
师:,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
(师范写,生书空)师: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生1: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
生2: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生3: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
师:看,同学们都很了不起,事先一定对这两篇师:读了这两篇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生1: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
却被烧掉了,很可惜。
生2: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
生3: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
生4: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
生:我想用一个词代替,就是毁于一旦。
师:听出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走近了圆明园。
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种恨、惋惜、毁于一旦的这个滋味沉淀在我们心中的应该是一份思考。
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的最重要的目的。
比如同学们刚才说的那种感受,我们可能会想,圆明园被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要是这样的去思考,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情感沉淀在我们心中,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窦桂梅经典课例

窦桂梅经典课例窦桂梅是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有许多经典课例,以下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等方式,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等方面。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展示圆明园的废墟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明园的现状。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残垣断壁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如“估量、损失、殿堂” 等词语。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围绕圆明园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为“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这两个主要部分。
3.精读课文,体会辉煌1.让学生再次阅读描写圆明园辉煌的段落(第 2 - 4 自然段),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圆明园建筑宏伟、文物珍贵的语句。
2.例如,在讲解圆明园的建筑宏伟时,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建筑风格的多样。
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建筑的复原图或者类似风格的建筑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在讲解文物珍贵部分,文中提到“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 教师让学生理解“上自…… 下至……”这个句式,体会圆明园收藏文物的时间跨度之长,价值之高。
并结合一些文物的图片或者介绍(如兽首等),让学生感受文物的珍贵。
4.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明园的辉煌,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4.感受毁灭,激发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描写圆明园毁灭的段落(第 5 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毁灭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英法联军),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评价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评价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窦桂梅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理解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影响;3.分析圆明园毁灭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学生将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和分析一个特定方面的圆明园毁灭,例如:历史背景、毁灭原因、文化遗产等。
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研究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以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2.学生主导学习:学生将在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获取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多媒体演示:教师编制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毁灭的原因。
演示文稿中将包含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4.角色扮演:学生将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清朝皇帝、外国侵略者、圆明园工匠等。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当时的历史环境,并能够从不同角度讨论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影响。
5.学术讲座和讨论:邀请专家、学者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学术讲座和讨论,分享他们对圆明园毁灭的研究成果和意见。
学生将通过与专家互动、提问和讨论,加深对圆明园毁灭的理解和认识。
评价方式1.小组报告评价:对学生小组的合作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分析的合理性、表达的清晰性和展示的创意性等方面。
2.个人参与评价:对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学术讲座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评价包括学生主动提问、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与他人合作的积极性等方面。
3.个人书面作业评价: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有关圆明园毁灭的书面作业,包括对圆明园毁灭原因和影响的分析。
评价包括内容的全面性、分析的深入性、论述的逻辑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方面。
4.学术讲座讨论评价:对学生在与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和讨论时的提问和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一、“走近圆明园”
1 •我住在清华园,在离我家50米的地方,有一片废墟,叫(板书“圆明园”)。
打
开书,看这两幅废墟图,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些感受源于一个词一一毁灭(板书,指导学生注意笔顺)。
从题目看,重点写的是“毁灭”。
再读课题。
2•让我们走近圆明园。
读课文。
(1)注意指导书中的生字,提示文中的连接词及分号等。
(2)板书“不可估量、举世闻名、诗情画意、天南海北;众星拱月、玲珑剔透、蓬莱瑶台、金碧辉煌”。
(3)可以读读第129页的词语盘点,老师把以上词语补充完整。
3•从最后一段课文引入:这片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一百四十多年。
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圆明园损失的程度(提示连接词“是……也是……”和“文化”)
4•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说毁灭的是不可估量的价值(加问号)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
(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1 •同学们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公顷。
圆明园相当于多
少个这么大的教室这么大的面积,有些什么(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1万多个这么大的教室。
)2•课文1-4段,说说圆明园有些什么。
(1)抓“三园”,理解“众星拱月”(看图,不愧是万园之园!)
(2)有……也有……(看图,金碧辉煌。
大到宏大无比,小到精美绝伦。
)
(3)有……也有……(看图,理解象征。
既有城市的,也有乡村的,尽收眼底。
)
(4)不仅有……还有……(看图,西洋景观。
空间上,既有国内,又有国外。
)
(5)上自……下至……(看图,珍宝字画。
时间上,展示几千年的精华。
)
3•圆明园浓缩着“天南海北”的精华!用成语概括:应有尽有、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教学设计与评析JIAOXUESHEJIYUPING语文(五年级)培训资料 4 .圆明园的价值,涵盖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真是“不可估量”,不愧是“举世闻名”。
5•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那好,读课文,让我们感到,通过你的介绍,它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引领学生注意体会那些连接词,读出一种自豪感。
)
第二课时
1•圆明园举世闻名,是博物馆,也是艺术馆。
一说到“艺术”,就会想到一一(美)
2•回味“众星拱月”的万园之园——
3•回味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楼阁一一
4•回味“象征”城市风光和山乡村野——
5•不仅仅这些,圆明园还有著名的四十个景点呢。
我们只选20处景观看一看。
(课件)
(1)如果一处一处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
你打算住几天
(2)先游览看看仿造风景名胜建造的景观。
选择一处说说感受。
(课件)
(3)再游览根据诗人建造的景观。
选几处景观讲讲。
(课件)
6•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课件)
7•书中概括地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
&现在,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和你陶醉在这恍若月宫的圆明园中。
(读略)
9•把书上概括圆明园的两句话用“是……也是……”连起来变成一句话。
10.朗读,陶醉在这瑰宝和精华之中!(读略)
11.面对这人间奇迹,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
圆明园拥有的是什么(“文化”。
)
(二)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1 .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
2•“统统”掠走,是怎么“掠”
3•有没有查到资料的,举个例子说说出示一段真实的资料,请读一读。
然后把感情送到课文中再朗读这句话。
4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是怎么“毁”的
5•根据学生所说,再次出示资料。
再把感受送到课文朗读这句话。
6•这还没完,敌人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课件:抢劫)
7•至此,圆明园“没有了” 一一(把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
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出示书中的句子,用变化了的连接词再说话。
比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一一“没有了”等。
9•作为法国人的作家雨果,是怎么看待自己国家的行为呢(默读雨果的文章,找出文中的句子概括。
)
10.再读最后一段。
(略)
11 •圆明园化作一片灰烬。
那么,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文化!)
12.现在你明白了,文章为什么要花大量篇幅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没有这些“有”,怎么体会到“举世闻名”,怎么体会到博物馆、艺术馆、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正因为深切体会到这些“拥有”,才会更加痛心。
)
13.集体朗诵或背诵三四自然段。
永远留在心中。
14.越是回味,越是不住感慨。
所以,最后,请全体同学再读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天下所有的人!(读总起句。
)
三、“走出圆明园”
1 •回过头来再看书的插图: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2•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一百四十多年了。
历史要向前,我们不能等待,要“走出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
3 •请面对这残留的柱提上一句话,或在后面的插图中写上几句话,或者读读书后第130页一名同学的读后感都可以。
(学生写,教师巡视)
4•学生写,教师根据情况点评。
(略)
5•谢谢同学们。
课下我们还可以再次收集图片和资料,了解旧中国的贫穷和今天的强大,并开一个交流会。
毁灭了昔日的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可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作为我们中国人的自省与自信(擦掉“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