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合集下载

浅议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浅议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浅 议 语 文 教 学 中 感 恩 教 育 的 内 容
郑 继 宇
( 正 安 县 土 坪 镇 林 溪学 校 , 贵州 正 安 摘 要 : 感恩 . 是 中华 民族 的 传 统 美德 , 是 一 种 以人 格 完 善 为 目的 的人 性教 育 . 是 一 种 以情 动 情 的 情 感 教 育 。 在 中 学语 文教 学 中 . 挖 掘 语 文教 材 中的 感 恩 教 育 内容 , 可 以培 养 学 生对 父母 、 自然 、 社 会 和 祖 国 的感 恩之 心 , 从 而达 到 对 学 生进 行 感
同 的 图 片 。父 母 的养 育 和 教育 是 多 方 面 的 , 生活上 、 学习上 、 为 人 处世 上 , 我 只有 好 好学 习 。 学好各种本领, 长 大 以后 才 能 报 答
他们的养育之恩。 我 要 上个 好 大 学 . 长 大 以后 做 个 有 用 的 人 才 能 不 辜负 他 们 对 我 的期 望 。 “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 语 文 教 材 中 蕴涵 着 深 深 的父 母 之 爱 。那 个 肥 胖 的 、 青 布 棉 袍黑 布 马褂 的 背 影蕴 涵 的那 份深 深 的 父爱 不 仅 感 动 着朱 自清 . 更感 动 着 一 代 一 代 的 青 年 人 和广 大 的读 者 ; 邹韬奋的母亲 , 温 暖 着 我 们 的 心 田; 川 端 康 成 的《 父 母 的心 》 流 溢 的 是 浓 浓 的爱 心 , 淡 淡 的哀 愁 催 人 泪下 , 试 问天 下 父母 哪 个 又不 如 此 呢? 丰 子恺 把对 孩 子 的 热 爱 和期 望 诉 诸 笔端 , 便有了《 给 我 的 孩子 们 》 。 父母之恩 , 天 高地厚 , 父母 是儿 女 永 远 的庇 护 所 , “ 母亲呵 ! 你是荷叶 , 我 是 红 莲。 心 中的 雨 点来 了 , 除了你, 谁 是我 在 无 遮 拦 天 空 下 的荫 蔽 ? ” “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 万 水 千 山求 它 载 着 她 的 爱 和 悲 哀 归去 。 ” 冰 心 的小 诗 表 达 了母 爱 的伟 大 和无 私 . 对母 亲 的怀 念 和 依恋 , 是 对母 爱 的感 恩 和 回报 。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感恩教育是一种提升学生情感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教育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感恩教育,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营造感恩氛围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感恩的故事,或者通过诗歌、文章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感恩之情。

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表扬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加强班级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

二、激发感恩意识
通过一些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自身的价值,增强感恩之心。

同时,也要加强语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先贤思想和文化传统,从而加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关注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为直接的影响来源,家长对孩子对教育是重要的影响力。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告诉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情感发展,并鼓励家长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注重实践教学
除了上课讲授知识外,教师也要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之情。

可以开展一些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思想,或者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感受到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成就感和责任心。

在语文教育实施中,感恩教育不是一个静态的教育形式,而是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学习。

只有深入实践,才能将感恩之情转化为行动,让学生真正拥有美好、平和的心态。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语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在语文教学中加入感恩教育的元素将会更加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使他们懂得珍惜并感恩身边的一切,而语文是感恩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传递感恩的情感和理念。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的结合入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细腻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去体味文字背后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用心和用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感恩情感,例如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感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等等。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学生可以逐渐对感恩这一情感有所体会,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来灌输感恩教育的理念。

在课文中选择一些涉及感恩主题的文章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讨论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感恩之情。

可以设计一些与感恩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从而加深对感恩理念的理解和领悟。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也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诗词歌赋等形式来展现感恩的情感。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选择一些表达感恩情感的诗词进行赏析和朗诵,让学生通过朗诵这些诗词来感受其中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民歌、童谣等歌曲,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感恩之义,从而通过音乐的形式感悟到感恩的美好。

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融入一些感恩故事,以启发学生对感恩情感的理解。

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感恩故事,让学生了解并分享这些感人的故事,从而引发学生内心对感恩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感恩的力量,明白感恩的意义,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品格和素养。

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和实践来落实感恩教育。

比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学校周边等地方开展感恩活动,比如清洁环境、帮助他人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感恩身边的人和事。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中应当融入感恩教育的元素。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课文中的感恩故事、作文题目等形式进行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感恩教育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的结合是教育整体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应当注重感恩教育的融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感恩教育、重要性、目标、内容、地位、课堂、积极影响、情怀、结合、素质提升、融入。

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感恩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感恩心态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文字、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感恩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发展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和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身边的恩惠和美好,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怀和品质。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应当重视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积极探索如何将感恩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使用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品德的重要渠道。

在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涵盖了学生对家庭、老师、同学、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感恩之情。

通过感恩教育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本文将讨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方法。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在当今社会,物质丰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身边的帮助和支持。

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从小培养感恩之心,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辛勤教导,感恩同学的帮助,感恩社会的关爱。

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心底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感恩教育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素养的提高。

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增加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情感的感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而且,感恩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在日常的交往中,能够更加真诚地对待他人,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就有责任去回报,去帮助别人。

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奉献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撰写感恩日记、感恩文章,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思考和反省,让他们知道自己在成长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就应该有责任去回报社会。

二、感恩教育的实施方法1. 以身作则,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模范。

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暖意。

教师还要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范文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范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感恩乃为人之本,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

学会感恩是培植善良品性的第一站,而如今的小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知恩图报,把父母的呵护、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心视作为理所当然地给予,他们的字典中没有“感恩”这个字眼。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进行感恩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感恩教育。

一、知恩感恩,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是一曲传诵千古的佳音,它涵盖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生而为人,要懂得感恩万事万物,如此方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等。

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

1.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但赐予我们壮丽秀美的山川,让我们获得愉悦的感受,而且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保证。

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要从小培养环保意识。

表现大自然之恩的课文,要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通过课文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从而才会感激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

2.父母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感恩是人行善的表现,是一种生活态度,忘恩负义必遭唾弃。

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

语文课本中不同的文章从各个角度表达父母之恩。

课文《月光启蒙》中母亲给我唱歌谣、讲故事、说谜语,丰富了我的想象,启迪了我的智慧,为我以后成为一个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中感受了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3.社会之恩古人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感恩是做人应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方法以及感恩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文字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感恩教育强调感恩之心,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使学生懂得珍惜一切来自家庭、社会、自然的恩惠。

而语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语感、思维能力和审美观念的过程,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感恩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方法有很多。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来引导学生感恩。

选择一些描写感恩的散文、诗歌和故事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他人的恩情和付出,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来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比如安排学生写感谢信,表达对父母、老师或朋友的感激之情;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项目,让他们亲眼见证别人的付出和帮助,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来增强他们的感恩行为。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捐赠物品给有需要的人,让学生亲自体验到给予和关爱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感恩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不可忽视。

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来自于别人的付出,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从而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感恩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感恩之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乐观和快乐;感恩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良好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友善待人的习惯。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感恩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关于感恩的文学作品,促进学生感恩意识和情感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感恩观念。

通过案例分析和互补关系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的关系,进一步论证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未来,需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的融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此文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情感修养,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感恩教育、促进作用、融入、案例分析、互补关系、感恩意识、重要性、发展方向、全面发展。

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载体和工具。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拼音、词语、句子和篇章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修养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培养自己的情感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小学语文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文课堂上的优秀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爱护自己的家庭、珍惜友谊、尊重老师和长辈,以及关心社会和国家。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可以不仅学会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出感恩的心态和品质,学会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感恩周围的亲人、朋友和社会。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的结合正变得愈发重要,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1.2 感恩教育的意义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懂得珍惜和感恩他人的恩情,对社会、家庭和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父母、自然、社会和祖国的感恩之心,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恩教育教育内容
学生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学生自身也会因为感恩心理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

这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健全的主体人格的构建。

学会感恩,能够呼唤人间真情,抒发美好情感,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营造和谐社会。

什么是感恩教育?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所谓感恩就是对别人、社会、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简洁地说就是知恩图报。

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报恩之情
每个人成长的阶段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和教育。

妈妈告诉我:小时候,我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她天天在我耳边唠唠叨叨,告诉我:
什么是圆的,什么是方的,什么是长的,什么是短的,并让我玩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在玩耍中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为了让我的智力尽早得到开发,天天让我听一盘幼儿英语磁带,反反复复,坚持不懈,使我在两岁的时候,就会背三十多个英语单词,知道数二百以下的数字,认识百种不同的图片。

父母的养育和教育是多方面的,生活上、学习上、为人处世上,我只有好好学习,学好各种本领,长大以后才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我要上个好大学,长大以后做个有用的人才能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语文教材中蕴涵着深深的父母之爱。

那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蕴涵的那份深深的父爱不仅感动着朱自清,更感动着一代一代的青年人和广大的读者;邹韬奋的母亲,温暖着我们的心田;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流溢的是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催人泪下,试问天下父母哪个又不如此呢?丰子恺把对孩子的热爱和期望诉诸笔端,便有了《给我的孩子们》。

父母之恩,天高地厚,父母是儿女永远的庇护所,“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冰心的小诗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是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大自然是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

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感受
自然》时,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引发他们进行物我之间“心灵的对话”,触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遐想,激活他们平日的生活积累,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形成呵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陶冶了我们的精神。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朱自清的《春》中感受到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给予人们生活的希望。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感谢造物主神奇的手笔,把这个世界装扮得如此巧妙绝伦,引导学生从《敬畏自然》《罗布泊,消失逝的仙湖》中认识到唯有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感恩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花才会更艳,水才会更清,天才会更蓝,和谐的天地才会更宽广。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恩自然,如《飞红滴翠记黄山》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黄山的诸多景点,先形成直观的形象,再阅读课文体会文字所传达出来的雄奇壮丽,通过对黄山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生发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情感;表现人物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激起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回报之心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

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内容。

我们通过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烦恼与挫折
是成长中的必然。

对照别人的坎坷历程,我们要树立自信,坚定信念,有自己的追求和抱负,同个人挫折、人生不幸作斗争。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羚羊木雕》中感知好朋友万芳对“我”的友恩,即使可能会被妈妈打也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从《出师表》中可以感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诸葛亮感恩图报,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从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感知师恩,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四、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报国之情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中感知它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课文中的众多古诗文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我们通过学习《苏州园林》,带领学生饱览名胜古迹,激发爱国之情;学习《木兰诗》,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学习《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让学生了解祖国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文化成就,教育学生做建国之才;学习《一件珍贵的衬衫》,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奋斗历程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施“报国之行”。

参考文献:
[1]韦光辉.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