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自旋共振(ESR)

合集下载

电子自旋共振

电子自旋共振

电子自旋共振电子自旋共振(ESR )也称为电子顺磁共振(EPR )。

由于这种磁共振现象只能发生在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的顺磁材料中,所以称电子顺磁共振;因为分子和固体中的磁矩主要是电子自旋磁矩的贡献,所以又称为电子自旋共振。

电子自旋的概念是著名物理学家泡利(Wolfgang Pauli 1900——1958)1924年研究反常塞曼效应时首先提出的,他通过计算发现,满壳层的原子实际应具有零角度的动量,因此他断定反常塞曼效应的谱线分裂只是由价电子引起的,而与原子核无关,显然价电子的量子论性质具有“二重性”,接着他提出了著名的泡利不相容原理。

1945年泡利因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而获诺贝尔奖。

由于电子自旋磁矩远大于核磁矩,所以电子自旋共振的灵敏度要比核磁共振高得多。

在微波和射频范围内都能观测到电子自旋共振现象。

电子自旋共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化学上的自由基、过度金属离子和稀土元素离子及其化合物、固体中的杂质和缺陷等。

通过对电子自旋共振谱图的分析可以得到材料微观结构的许多信息。

在化学、医学和生物学方面也有较多应用。

实验目的1. 在弱磁场(1mT 量级)下观测电子自旋共振现象。

测量DPPH 样品的g 因子和共振线宽。

2. 了解电子自旋共振等磁共振实验装置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熟悉磁共振技术。

实验原理1. 电子的自旋磁矩电子的轨道运动磁矩为l e l P m e v v2−=μ (1) 其中e 为电子电量,m e 电子质量,为电子轨道的角动量l P h )1(+=l l P l其中为角量子数,为约化普朗克常量。

因此,电子的轨道磁矩为l hB el l l m e l l μμ)1(2)1(+=+=h 其中μB 称为玻尔磁子 2241027.92m A m e eB ⋅×==−h μ 电子的自旋磁矩为 s e s P m e v v2−=μ (2) h )1(+=s s P sB es s s m e s s μμ)1(2)1(+=+=h 其中s 为自旋量子数,自由电子的s = 1/2;P s 为自旋角动量。

电子自旋共振

电子自旋共振

电子自旋共振电子自旋共振(ESR)是一种可以在原子结构中检测到的现象,它是由电子在原子内部动量轴上可观察到的快速旋转移动而产生的。

电子自旋共振以分子自旋共振(MRS)和核磁共振(NMR)形式存在。

这种共振是由电子能级变化所推动的。

电子自旋共振最常用于衡量原子或分子中电子结构变化的能量,并可以提供作为研究实验和模拟的基础。

电子自旋共振的原理电子自旋共振的原理是指电子的自旋磁矩的共振作用与电场的作用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电子磁矩接近某些特定频率(通常与电场频率相关)时,电子受到电场的加速,使其达到自旋共振状态。

电子自旋共振可以被用来测量原子或分子中电子能级变化的能量,通常用于衡量电子磁矩迁移的时间和量。

电子自旋共振的应用电子自旋共振的应用广泛,它可以用于衡量原子或分子中电子能级变化的能量,从而帮助科学家和实验室技术人员更精确地观察和模拟细节。

例如,它可以用于研究介质中有机结构的改变,进而帮助开发新药或材料;它也可以用于研究物质拓扑结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材料性能或拓扑保护;它还可以用于研究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电子自旋能级变化,从而帮助研究生物的结构。

总之,电子自旋共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理解原子和分子结构,发现新的、更有效的材料和药物,从而改善人类社会的福祉。

电子自旋共振的将来发展由于电子自旋共振可以用于检测有机物及其他分子的结构,它已经成为科学家研究分子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而随着纳米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电子自旋共振也有可能成为研究纳米材料的重要手段,从而改变人类的生活。

例如,已经有研究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来研究肿瘤细胞的结构,以及如何细胞分裂;有研究可以用电子自旋共振来检测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在分子水平上的活性;有研究更可以用电子自旋共振来检测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活性,从而发现更具有传感性的纳米材料。

因此,电子自旋共振可以用于研究几乎所有有机或非有机物质的电子结构,以及电子与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自旋共振也将拥有更多的应用,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帮助,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是一种可以用于研究物质中未配对电子能级结构的物理测量方法。

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药物学、纳米技术等领域。

本文将从ESR的原理、实验装置以及应用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技术的奥秘。

一、ESR的原理当物质中存在未配对电子时,它们就会有一个独立的自旋磁矩,这个自旋磁矩能够与外界磁场相互作用。

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旋-磁场相互作用。

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导致自旋跃迁,而ESR正是利用了这种自旋跃迁的原理。

具体来说,ESR使用一个外加磁场和一个微波磁场来诱导物质中未配对电子的自旋跃迁。

当外加磁场和微波磁场的频率达到匹配条件时,未配对电子可以从其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同时吸收构成微波磁场的光子。

这样,未配对电子的能级结构就能够被测量出来,从而使我们可以了解物质中未配对电子的数量、位置和周围的结构等信息。

二、ESR的实验装置ESR实验装置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磁场系统、微波源、检测系统和样品室。

磁场系统是ESR实验装置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为了使未配对电子的自旋磁矩与外加磁场相互作用,必须使用一个强大的磁场。

ESR实验中通常采用电磁铁或磁体来产生强大的磁场。

它们可以产生可调节的磁场强度和方向,从而满足ESR实验的需要。

微波源用于产生微波磁场。

在实验中,微波磁场的频率必须与未配对电子的自旋跃迁频率匹配。

为了满足这个条件,微波源通常需要具有可调节的频率。

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样品中吸收微波能量的情况。

由于微波能量和光子是等价的,因此可以使用一个射频共振线圈来探测微波信号。

样品室用于容纳样品,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外界信号的干扰。

此外,样品室的温度和湿度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三、ESR的应用ESR技术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

1. 生物化学ESR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可以利用ESR技术来测量生物分子中未配对电子的数量和位置,进而研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电子自旋共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电子自旋共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电子自旋共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电子自旋共振(ESR)是一种用于研究分子和固体中未成对电子的非破坏性技术。

它的原理基于未成对电子的自旋和外加磁场的相互作用,可以用于研究物质中的电子结构、磁性和动力学性质。

本文将介绍ESR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包括其原理、仪器和应用。

一、原理ESR的原理基于未成对电子的自旋,自旋是电子的一种量子性质,类似于物体的旋转,有两个方向,即向上或向下。

当未成对电子处于一个外部磁场中时,它会受到磁场的力,而这个力会导致未成对电子的自旋朝一个方向旋转。

ESR利用这个原理,通过测量未成对电子在外部磁场下的旋转,来研究物质的电子结构和磁性。

二、仪器ESR实验通常需要用到以下仪器:1.磁场:ESR实验需要一个恒定的磁场,通常采用超导磁体或永磁体。

磁场的强度一般在0.1-1.5 T之间。

2.微波源:ESR实验需要一个微波源,用于激发未成对电子的自旋共振。

通常采用X波段微波源。

3.检测器:ESR实验需要一个检测器,用于测量微波源和未成对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常采用谐振器或接收线圈。

4.样品室:ESR实验需要一个样品室,用于放置待测样品。

样品室通常需要具有温度控制和气氛控制功能。

三、应用ESR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用于研究分子和固体中未成对电子的性质。

以下是ESR的一些应用:1.研究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类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具有较强的反应性。

ESR可以用于研究自由基的结构和反应性质。

2.研究磁性:ESR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磁性质,包括自旋和轨道磁矩、磁共振现象等。

3.研究分子结构:ESR可以用于研究分子中未成对电子的位置和空间取向,从而推断分子的结构。

4.研究生物体系:ESR可以用于研究生物体系中的自由基和磁性蛋白等。

5.材料科学:ESR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电子结构、磁性和光物理等性质,如研究材料的电子输运、电荷转移和光致变色等现象。

四、实验设计ESR实验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制备:样品制备需要考虑到未成对电子的含量和稳定性。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ESR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ESR

5、阻抗调配器
吸收曲线 色散曲线
它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微波系统的负载状态。在本实验中主要作 用是观察吸收、色散信号。
6、谐振腔:
A
谐振腔耦合膜片
B 可变短路调节器
样品
通过调节可变短路调节器的位置,使微波在谐振腔内形成 驻波,得到最强的电子顺磁共振信号。
电子顺磁共振仪
直流调节 扫描调节 on 电源 直流输出 扫描输出 扫频开关 off 信号
将扭波导与环型器中的(II)端相接
将环型器中的(III)端与检波器相接 将扭波导的另一端与直波导的一端连接 将直波导的另一端与短路活塞相接
微波系统装配图
1-微波源 5-直波导
2-隔离器 6—样品
3-环型器 7—短路活塞
4 -扭波导 8—检波器
连线方法:
1. 通过连接线将主机上的扫描输出端接到磁铁的一端 2. 将主机上的直流输出端连接在磁铁的另一端 3. 通过Q9连接线将检波器的输出连到示波器上 4. 将微波源与主机相连
二、实验目的
了解电子顺磁共振的原理。 掌握FD-ESR-II型电子顺磁共振谱仪的调 节和使用方法。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谱仪测量 DPPH的g因子。
J g
B
PJ PJ
三、实验原理
电子的自旋运动产生自旋磁矩。自旋磁矩与自旋 角动量之间的关系为:
g
B
P P
g :朗德因子。
9.37G微波辐射
扫场法检测共振信号
B=B0+B’sinωt
通过调节励磁线圈的直流电流,改变恒定磁场的大小,当恒定 磁场B0=2 ν/γ时,共振吸收信号等间距排列。此时对应的恒定 磁感应强度即为共振条件方程中所对应的磁场强度。利用特斯 拉计测量该磁感应强度代入共振方程可得g因子的值。

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ESR)简述

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ESR)简述

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ESR)简述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简称ESR),又叫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e Resonance,简EPR)。

它是一种微波吸收光谱技术,用来检测和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是近三十年来用于限定断裂形成与活动的一种物理测年手段。

我国ESR 测年工作开始于1984年, 目前有10多个科研小组或实验室开展这方面的测试及研究工作。

实践结果表明,使用ESR方法获得的构造年龄对印支运动以来的构造活动具有较高可信度。

ESR方法的测试对象主要是形成在断裂中、代表一定构造活动期次的石英脉,主要利用石英吸收的累积电子辐射量(如γ、β和α射线)及在矿物内部形成的顺磁中心浓度来计算石英脉的结晶年龄。

一、ESR测年及其主要特点:ESR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电子自旋能级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塞曼分裂,同时在外加微波能量的激发下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的共振现象。

1976 年Zeller等人首次将该技术用于地质样品的断代,1975年池谷元伺(Ikeya)用它来测定Akiyoshi洞穴中堆积物的年龄。

在中国,已用ESR法测定了金牛山、郧县、南京汤山、巫山、泥河湾等古人类与旧时期地点的年代,金牛山人的测年结果表明中国的早期智人时代并不比非洲和西亚的早期智人晚,有力?地支持了现代人类进化的多地区连续假说。

ESR对样品的要求不十分严格。

测试时将样品放在谐振腔内。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包括四个部分:微波源系统、谐振腔系统、检测系统和磁铁系统。

操作时,将各个系统调谐匹配,由?速调管产生的微波沿波导分别通过隔离器、衰减器,经油墨下传到样品上,经谐振腔将速调管产生的微波功率放大。

接着经检波器的微波能量转换,再由直接放大器放大输送到示波器或驱动x-y记录仪,画ESR 信号强度对磁场强度的一次微分曲线。

磁铁系统主要是保持谐振腔的区域绝对均匀和稳定。

样品每年吸收的放射剂量(即年平均剂量率) 可以通过在采样处埋设剂量计或分析样品及周围环境所含U、Th、K 等微量放射性元素的含量进行计算而获得, 一般采用后一种方法(如附图1)。

顺磁共振详解

顺磁共振详解

顺磁共振详解
顺磁共振,也称为电子自旋共振(ESR),是一种研究磁场中磁矩与电磁辐射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现象。

它主要用于研究未配对电子的状态。

在顺磁共振中,电子的磁矩主要来源于其自旋运动产生的磁矩,因此电子顺磁共振技术也被称为电子自旋共振(ESR)。

电子顺磁共振(EPR)信号是由未配对电子的磁矩产生的。

当外加磁场的频率等于电子自旋进动频率时,就会发生磁共振现象。

此时,处于两个能级之间的电子会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跃迁到高能级中,这就是顺磁共振现象。

通过检测这种吸收信号,就可以得到电子顺磁共振谱线。

此外,电子顺磁共振还常用于检测和表征含有至少一个未成对电子的自由基或其他顺磁性物质。

将顺磁性物质作为探针溶于不同溶液中,通过观察溶液体系中顺磁性探针的EPR参数变化,就可以快速地测量溶液体系的性质。

同时,电子顺磁共振还可以应用于研究如双基(Biradical)或多基(Polyradical)这样的物质,它们在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成对电子的化合物,但它们的未成对电子相距较远,相互作用较弱。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电子自旋共振(ESR)是一种用来研究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的技术。

通过应用微波辐射,可以观察到电子在外加磁场下的共振吸收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苯基自由基的ESR谱测定,探究其电子自旋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与设备。

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包括X波段微波频率计、磁场调节器、样品转台、示波器等。

其中,X波段微波频率计用于测定微波的频率,磁场调节器用于调节外加磁场的大小,样品转台用于调整样品的方向,示波器用于观察共振信号。

实验步骤。

1. 将苯基自由基溶解在溶剂中,得到样品液。

2. 将样品液倒入ESR玻璃管中,通过真空抽取将氧气和杂质排除。

3. 将ESR玻璃管放置在样品转台上,调整磁场方向。

4. 通过微波频率计测定微波的频率,并调节磁场大小,使得共振信号出现在示波器上。

5. 记录微波频率和磁场大小,绘制电子自旋共振谱图。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得苯基自由基的电子自旋共振谱图如下:(插入电子自旋共振谱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定的磁场下,苯基自由基吸收微波的频率呈现出共振现象。

通过对谱线的测定和分析,可以得到苯基自由基的g因子和超精细耦合常数,从而进一步了解其电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结论与讨论。

本实验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技朋,成功测定了苯基自由基的ESR谱图,并得到了相关的参数。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苯基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同时,本实验还验证了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在研究未成对电子体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总结。

电子自旋共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的性质。

本次实验通过对苯基自由基的ESR谱测定,展示了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样品的电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1. Harris, D.C. (2010). 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 (8th ed.). New York: W.H. Freeman and Company.2. Weil, J.A., & Bolton, J.R. (2007).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lementary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2nd ed.).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以上为本次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iyoshi
直到 1975 年,Ikeya (中文译为:池谷元伺)
在Nature上发表了对日
本 Aliyoshi 洞(秋芳 洞)次生碳酸盐进行的 ESR 测年结果,这是 ESR 测年的首次应用成 功范例,也是首次被用 于地球科学。
随后,这种方法才逐步地应用于地质学、地貌学以及考 古学等各个领域中不同材料的年代测定。在80年代取得 了迅速的发展。
ESE测年基本原理 ——以石英为例
为什么ESR能适用于前面提到的各种材料?
四种不同的“零化”过程:
ESE测年基本原理 ——以石英为例
(1)附加剂量法
采用60Co γ 放射源,对处理好 的样品进行不同附加剂量的辐照 (不用晒退)。用 ESR 谱仪测 量未辐照和辐照后的样品,然后 以辐照剂量为横坐标,以 ESR 信号强度为纵坐标作图,获得剂 量响应曲线。
空穴的形成:类质同象体中离子的置换或晶体生长、相变 和形变过程中由于外界压力、温度及介质成分等外界因素 的影响形成的氧空穴( 空位) 等点缺陷或位错缺陷。
杂质的出现:石英中主要是由于Al3+或Li+、Na+、K+等代 替Si4+进入晶格引起的。。因为Si4+ 的离子半径不大 ( 0. 042 nm) 并且离子化合价较高, 目前为止只发现了Al3+ ( 0. 051 nm) 、Ga3+ ( 0. 062 nm) 、Fe3+ ( 0. 064 nm ) 、Ge4+ ( 0. 053 nm ) 、Ti4+( 0. 064 nm) 和P5+ ( 0. 035 nm) 等离子与 Si4+ 离子发生类质同象替换。其中有些是异价类质同象, 为了保持晶格中电价平衡, 其它的离子如H+ , Li+ , Na+ , K+ , Cu+ 和Ag + 同时进入到石英晶格间成为间隙离子
天然辐射总剂量的确定
ESE测年基本原理 ——以石英为例
(2)再生法将分离后的石英样品进行 晒退,然后将这些样品分成若 干等份,置于钴源场中辐照不 同剂量,并使古剂量值包含在 此范围之内。同上用 ESR 谱仪 测量未辐照和辐照后的样品以 及未晒退样品的信号强度,以 ESR 信号强度对人工辐照剂量 作图获得剂量响应曲线(可以 为直线或曲线),再将未晒退 样品的 ESR 信号强度 I0 内插到 曲线中,即可获得样品的古剂 量 P 值。
当用探测器检测这种共振现象时, 就可以得到以个明显的微波吸收峰 (a)。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 测量的精度,利用微分线路,把积 分讯号变换成为微分讯号(b)。 这样只要测量峰的高度,就可以获 得其物质所含未成对自旋电子和空 穴的相对数量。这是ESR年代法中 必须测定的基本参数。
ESE测年基本原理 ——以石英为例
各辐射分量的计算公式为: Dα=2.31GU+0.644GTh Dβ=0.145GU+0.0273GTh+0.782GK Dγ=0.113GU+0.0478GTh+0.243GK Dy细颗粒=ηDα+Dβ+Dγ+Dc Dy粗颗粒=0.95Dα+Dγ+Dc
其中: Dα、Dβ、Dγ 分别表示α、β、γ各辐射剂量;
样品进行人工附加辐照后,在剂量大于 一定值后样品的 ESR 响应值将偏离线 性 增长而出现饱和现象,因此不能用线性 拟合,而需要采用指数拟合的方法,外 推求得古剂量值 P。
天然辐射总剂量的确定
ESE测年基本原理 ——以石英为例
(1)附加剂量法
˃ I为经过辐照的ESR峰强度; ˃ TD和Q为天然辐照总剂量和人工辐照 剂量(单位为Gy); ˃ Imax为ESR信号强度增长的极大值; ˃ K为待定系数。
ESE测年基本原理 ——以石英为例
详细的过程:位于低能级上的未成对 电子因吸收微波能量hν而激发到高能 级,通常,电子受激发从价带跃迁到 导带,两者之间称为禁带。禁带中的 能量呈量子化,有许多不同的能级, 而大多数杂质离子的能级就分布在禁 带中。同时,晶格中还存在晶格缺陷。
由于天然放射性辐射,电离作用使电 子跃迁到导带,经过短暂的时间扩散, 这些电子与价带附近的空穴重新结合, 大部分的电子再次被捕获到空穴中, 而另外一些电子被杂质陷阱捕获。
ESR测年特点
1)可用于 ESR 测年的物质较为广泛, 所研究的样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 碳酸盐,另一类是石英; 2)测年范围宽,可达 103~ 106年,基 本覆盖了整个第四纪地质年代范围; 3)ESR 方法是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方 法,样品可以反复测量,并且用量少; 4)制样简单,便于批量测试; 5)ESR 测量信号稳定,受周围环境 影响较小。
ESE测年基本原理 ——以石英为例
ESR 测年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 ESR 方法直接测定样品的信号 强度,该强度表征了样品在自然环境中由于电离辐射损伤所 产生的顺磁中心的数目。由于顺磁中心的数目正比于辐射场 的强度(即年剂量 D)和辐照的时间(即样品的年龄 A), 亦即正比于样品所接受的天然辐射总剂量(即古剂量 P,亦 称累积剂量 AD、总剂量 TD、等效剂量 ED),因此只要测 定了样品的 ESR 信号强度,就可以确定样品的古剂量。然后 根据样品所处环境的平均年剂量,可进一步确定样品的地质 年龄。
Dc为宇宙射线提供的环境辐射剂量;
GU、GTh、GK 分别表示样品中U(ppm)、Th(ppm)、K(%)的含量;
Dy为总辐射剂量率;
η为α 辐射提供的释光效率,即为α系数。
年剂量的确定
ESE测年基本原理 ——以石英为例
ESE测年基本原理 ——以石英为例
由于再生法需要先将样品充分 光晒退,操作繁琐、信号不易 晒退、测试周期较长,因此, 目前获得古剂量多采用附加剂 量法。
天然辐射总剂量的确定
ESE测年基本原理 ——以石英为例
样品的年剂量与U、Th、K 的含量、含水量以及宇宙 射线等有关。
年剂量的确定
ESE测年基本原理 ——以石英为例
1967 年,Zeller 等利用 ESR 方法测量了大约 20 种 矿物,并提出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测年方法应用 于地质学研究。
McMorris (1969, 1970, 1971)进一步研究了用 ESR 方 法测定天然化石和石英的可能性。
ESR测年技术的发展历程
但是,由于所有研究结果都缺乏明确的地质意义,因此 未能使该方法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石英Ge 心对光照最敏感,可在短时间阳光晒退后 信号“回零”,但是对其寿命有很大争论。 石英Al 心信号曾被多次应用于ESR 年代学测量, 但该信号中心经光照数十甚至数百h 后仍有较大的 信号残留。 石英Ti 心ESR 信号比Ge 心产生的信号强,较容易 在实验室中观测,同时光晒退“回零”时间( 数十 至上百h) 在地质过程中也是可以实现的。因此,石 英Ti 心信号是可应用于ESR 年代学研究的良好信号。
ESE测年基本原理 ——以石英为例
理论上石英内部原子是不显示磁性的, 但是当石英受 到本身或周围物质中铀、钍、钾等杂质放射性衰变 所造成的电离辐射时, 物质内部会产生缺陷, 同时形成 一些游离电子。 当这些游离电子被其它杂质和晶格中的缺陷捕获时, 就形成捕获电子心( 如E'心、Ge 心和Ti 心) , 或原来的 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空穴心( 氧空穴心( OHC) 或Al 心) 。
顺磁性物质中自旋的相互作用力弱,在没 有外磁场作用时,受单个原子热波动的影 响,这些未成对电子自旋取向随机呈不规 则排列,它们处于相同的能量状态;
ESE测年基本原理
当受到外磁场作用时,这些未成 对电子才会按照一定取向排列, 发生能级分裂,称为塞曼分裂, 能级分裂的大小与磁场强度成正 比。
陷阱电子或空穴都是顺磁性的, 它们如同一个小磁铁,可以显 示出一定的磁矩。当在外磁场 的作用下,这些小磁铁则能处 在两种能态中。在电子的自旋 磁矩与外磁场的方向相反时, 其处于低能态(a);若相反, 即处于高能态(b)。
电子自旋共振(ESR) ——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李越 中科院地球环境所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简称
ESR)也称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简称 EPR),是检测和研究含有未成对 电子的顺磁性物质的一种波谱学技术。
电子自旋共振研究的对象是具有未偶电子的物质, 如具有奇数个电子的原子、分子以及内电子壳层未 被充满的离子,受辐射作用产生的自由基及半导体、 金属等。 通过对共振谱线的研究,可以获得有关分子、原子 及离子中未偶电子的状态及其周围环境方面的信息, 从而得到有关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的信息,因此电子 自旋共振最早主要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领域。
ESE测年基本原理
两个能级之差由量子力学计 算可以得到:
g为表征顺磁性电子或空穴特 性的因子,其值为2.00左右; β为波尔磁矩,其值为 9.27314×10-21尔格·高斯-1; H为外磁场强度,单位为高斯
ESE测年基本原理
此时,如果再在垂直磁场 H 的方向上是加频 率为ν的电磁波,当微波能量(hv,h: 为普朗 克常量,其值为6.62554 ×10-27尔格秒-1; v: 为 微波频率,单位为秒-1)正好等于上述的ΔE值 时,就会使自旋电子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 产生共振现象。
应用上式时, 应满足一些假设的前提:
(1)样品的顺磁中心初始浓度为零; (2)顺磁中心的增长效率未达到饱和 状态; (3)顺磁中心的寿命大于样品年龄一 个数量级以上; 样品所在地区的年剂量 率相对不变; (4)样品未受过重结晶和高温的烘烤 作用
ESE测年基本原理 ——以石英为例
ESR 测年的“零点”扣除
ESR常用的测试物质
ESR 常用的测试物质有第四纪贝壳、珊瑚, 有孔虫, 动物和人类的骨骼、 牙齿, 土壤中的石英与长石颗粒, 石灰岩卡斯特溶洞中的钟乳石、石笋、 泉华, 火山岩中的斜长石、锆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