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审程序

合集下载

刑事案件二审开庭流程

刑事案件二审开庭流程

刑事案件二审开庭流程
首先,二审开庭前,法庭将通知被告和原告出庭,双方当事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庭,并携带相关证据和辩护材料。

同时,法庭也会通知辩护律师和公诉人到庭,确保双方在二审开庭时能够进行充分的辩论和质证。

其次,二审开庭开始后,法庭将首先宣布开庭程序,并介绍审判人员、书记员、原告、被告、辩护律师和公诉人等相关人员。

随后,法庭将宣读一审判决结果,并询问当事人是否对一审判决有异议。

如果有异议,法庭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进行质证和辩论。

接着,法庭将对一审判决的法律适用和事实认定进行审查,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护意见。

法庭将依法对案件的争议焦点进行深入审理,核实证据、调查事实,并听取辩护律师和公诉人的意见。

在审理过程中,法庭将严格依法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并确保审判公正、公开、公平。

最后,法庭将进行合议庭讨论,审判人员将对案件进行充分讨论和研究,最终形成二审判决结果。

法庭将宣布二审判决结果,并
说明理由。

如果判决认为一审判决有错误,法庭将依法作出改判。

二审判决结果为终审判决,具有法律效力。

总之,刑事案件二审开庭是对一审判决的审查和再审过程,法庭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确保审判公正、公开、公平。

在二审开庭流程中,双方当事人应当充分准备,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辩护材料,积极参与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法庭也将严格依法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终形成公正的二审判决结果。

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有哪些步骤

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有哪些步骤

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有哪些步骤在民事诉讼中,当一审判决作出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满意或者认为存在错误,就可以依法提起上诉,进入二审程序。

二审程序是对一审程序的再次审查和纠正,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究竟有哪些步骤呢?首先,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应当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一审裁定的,应当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提起上诉。

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原审人民法院的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等。

上诉的请求应当明确具体,例如要求撤销原判、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等。

上诉的理由应当围绕一审判决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或者程序方面存在的错误进行阐述,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和法律依据。

其次,受理上诉。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

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第二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案件后,会对上诉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如果上诉符合法定条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立案受理,并通知当事人。

如果上诉不符合法定条件,例如超过上诉期限、上诉状内容不符合要求等,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

然后,组成合议庭。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一般由审判员组成,也可以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

合议庭的成员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审判人员的工作安排确定。

接下来是审理前的准备。

二审开庭有哪些流程呢

二审开庭有哪些流程呢

二审开庭有哪些流程呢二审开庭是指在一审判决后,当一方或双方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后的再审审理程序。

以下是二审开庭的一般流程:一、庭前准备阶段:1. 受理上诉材料:法院收到上诉请求后,会进行材料审核,确保符合上诉条件。

2. 通知双方当事人:法院会向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发出开庭通知,告知开庭日期、时间和法庭地点。

3. 备审阶段:双方当事人在开庭前会准备相关证据、辩护词等。

二、开庭准备阶段:1. 法庭组织:开庭前,法庭组织人员会做好庭审准备工作,包括核实上诉人和被上诉人的身份等。

2. 调解:法院开庭前会进行调解,如果达成调解协议,案件终止审理。

3. 庭前会议:在开庭前,法庭组织双方当事人和其代理人进行庭前会议,讨论争议焦点、证据的认定等。

三、开庭审理阶段:1. 司法警察开庭:法庭开庭前,司法警察会宣布法庭进入审理状态,要求参与人员遵守法庭规则。

2. 法庭宣读案情:法院会宣读案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案件的双方、争议焦点、上诉理由等。

3. 当事人陈述意见: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及其代理人有权对争议焦点、证据等进行陈述和辩论。

4. 证人证言:法庭会传唤相关证人出庭作证,双方当事人有权进行质询。

5. 鉴定、勘验:如有需要,法庭可以组织鉴定人对涉案物品或场所进行鉴定、勘验,并将鉴定结论作为证据。

6. 辩论: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可以进行口头辩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证据。

7. 法庭质询:法官有权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质询,核实事实和证据。

8. 审理结束:当法庭认为已充分审理时,宣布审理结束。

四、定期审判阶段:1. 开庭长宣布中止审理:如有需要,法庭可因故、证人或鉴定人无法到庭等原因宣布中止审理,并约定下次开庭时间。

2. 补充证据:中止审理后,双方当事人有权提供额外证据。

3. 再审查:在中止审理后,法庭会再次审查案件,并进行辩论、质询等环节。

五、宣判阶段:1. 法官宣布休庭:法庭会通知双方当事人休庭时间,休庭期间法官进行案件审议。

2. 法庭宣判:法庭再次开庭,法官宣布判决结果,并对判决进行解释。

第二十二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十二章 第二审程序

二,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诉讼案件 审判程序的联系和区别
(一)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联系
案件所涉及的诉讼标的相同. 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审程序是第一审程序的继续和发展.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除依照民事诉 讼法"第二审程序"的有关规定外,适用第一 审普通程序的有关规定.
(二)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区别
案件的审理方式上有差别. 在一审程序中,人民法院对一审案件的审理, 需要对案件作出判决的,都必须以开庭的方式进 行审理.而在二审程序中,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 理,可以根据案件事实是否已经清楚等实际情况, 决定是开庭审理还是径行判决. 所作裁判的法律效力不同. 一审裁判在上诉期间为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 决,如果当事人在上诉期内提上诉,一审的判决 在二审期间不发生法律效力;而二审裁判是发生 法律效力的裁判.
二,二审案件审理的方式
《民事诉讼法》第152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 民事诉讼法》 152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 对上诉案件的审理,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 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 判决,裁定. 由此可见: 1.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 1.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 庭. 2.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开庭审理为原则,不 2.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开庭审理为原则,不 开庭审理为例外.
程序发生的基础不同. 当事人提起诉讼程序的理由不同. 两者的职能有差别. 两者的审判组织不同. 案件的审理方式上有差别. 所作裁判的法律效力不同.
程序发生的基础不同. 第二审程序是基于当事行使上诉权对一审裁 判不服提起上诉而发生,第一审程序则是基于当 事人行使起诉权实施了起诉行为而发生. 当事人提起诉讼程序的理由不同. 起诉的理由是当事权利或权益受到侵害或者 与他人发生争议;上诉的理由则是对一审法院的 裁判不服.因此,第二审程序的审理的范围与第 一审程序审理的范围也就有所差别,它不仅涉及 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法律关系进行认定,而且涉 及对原审法院裁判的评价.

刑事诉讼二审程序是如何的

刑事诉讼二审程序是如何的

刑事诉讼⼆审程序是如何的根据我国刑事法律的规定,刑事诉讼⼆审程序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店铺⼩编将在下⽂就第⼆审程序的审判原则、审判⽅式和审理结果等内容为您做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家解决相关地法律问题。

刑事诉讼⼆审程序是怎么⼀回事?⼀、第⼆审程序的提起(⼀)抗诉地⽅各级⼈民检察院对同级⼈民法院第⼀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级⼈民检察院。

原审⼈民法院应当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级⼈民法院,并且将抗诉书副本送交当事⼈。

上级⼈民检察院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以向同级⼈民法院撤回抗诉,并且通知下级⼈民检察院。

(⼆)上诉被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通过原审⼈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民法院应当在三⽇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级⼈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民检察院和对⽅当事⼈。

被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直接向第⼆审⼈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审⼈民法院应当在三⽇以内将上诉状交原审⼈民法院送交同级⼈民检察院和对⽅当事⼈。

注意:上诉的提起⽅式可以⽤书⾯⽅式或⼝头⽅式。

⼆、第⼆审程序的审判原则(⼀)全⾯审查原则第⼆审⼈民法院应当就第⼀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法律进⾏全⾯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

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审查,⼀并处理。

实体性审查是指第⼆审⼈民法院对于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审查下列主要内容:1、第⼀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证据之间有⽆⽭盾;2、第⼀审判决适⽤法律是否正确,量刑是否适当;3、在侦查、起诉、第⼀审程序中,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4、上诉、抗诉是否提出了新的事实和证据;5、被告⼈供述、辩解的情况;6、辩护⼈的意见以及采纳的情况;7、附带民事部分的判决、裁定是否适当;8、第⼀审法院合议庭、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意见。

(⼆)上诉不加刑原则第⼆审⼈民法院审判被告⼈或者他的法定代理⼈、辩护⼈、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的刑罚。

二审开庭流程

二审开庭流程

二审开庭流程二审开庭是指在一审判决后,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案件移交二审法院进行再审的程序。

二审开庭是二审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重要环节,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二审开庭的流程。

一、开庭准备。

1. 审理法官准备,在开庭前,审理法官需要对案件材料进行认真研究,了解案情及相关法律条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 当事人准备,当事人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并与其律师进行充分沟通,明确自己的诉讼请求和辩护观点。

3. 法庭准备,法庭需要提前做好开庭的准备工作,包括安排庭审时间、通知相关当事人和律师、准备庭审记录等。

二、庭审程序。

1. 宣布庭审开始,庭审开始前,法官会宣布庭审开始,并介绍本次庭审的相关情况。

2. 当事人陈述,原告和被告可以依次陈述自己的诉讼请求和辩护意见,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说明。

3. 证人证言,如有证人需要出庭作证,法庭会安排证人进行证言,双方当事人及律师可以对证人进行质询。

4. 质证和辩论,双方当事人及律师可以就对方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对对方的辩护意见进行辩论。

5. 法庭质询,审理法官可以对双方当事人及律师提出问题,进一步了解案情和相关事实。

6. 结案陈词,双方当事人及律师可以进行结案陈词,总结自己的诉讼请求和辩护观点。

三、庭审结束。

1. 宣布庭审结束,庭审进行完毕后,法官会宣布庭审结束,并告知相关当事人和律师将在何时作出判决。

2. 判决结果,二审法院将根据庭审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最终作出判决结果。

3. 法庭记录,法庭会对庭审过程进行记录,形成庭审笔录,作为判决依据。

以上就是二审开庭的流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二审开庭过程中,当事人和律师需要充分准备,严格遵守法庭规定,以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审理和判决。

马工程《刑事诉讼法》15章刑事第二审程序

马工程《刑事诉讼法》15章刑事第二审程序

(二)提起抗诉期限为5日
(三)上诉能否撤回? 《刑诉法解释》第305条 上诉人在上诉期满后要求撤回上诉的,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经审查,认为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 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准许撤回上诉;认为原判事实不清、证据 不足或者将无罪判为有罪、轻罪重判等的,应当不予准许,继续按照 上诉案件审理。
西方国家称之为禁止不利变更原则,即当为被告人利益申请救 济程序时,经审理作出的裁判,不得变更为对被告人更为不利。
但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无论被告人方 是否上诉,都不适用。 具体含义(P303)
2、上诉不加刑的具体适用:
同一刑种,不得加重刑罚的数量; 不得改变刑罚执行方法,如将缓刑改为实刑、将死刑缓期执行改为立
(3)辩论终结后,上诉人(被告人)有权进行最后陈述。
注意:没有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可以不参加法庭辩论,但应当参加法庭调查。
三、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处理
1.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原判认定事实正确,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
当的,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注意:民事诉讼用判 决)。 2.直接改判
第四节 第二审案件的审判
一、第二审案件的审判原则
(一)全面审查原则 是指第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或抗诉案件,应当对原判认定案
件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抗诉范围的限制。 全面审理范围包括刑事部分、民事部分、上诉、抗诉涉及、
未涉及部分、事实部分、法律部分、实体法、程序法适用。 体现在:《刑诉法解释》第311条
足为由发回重申;依法必须改判的,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
3、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意义
有利于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上诉权,保证两审终审制的实施; 有利于及时救济错误判决,保证审判公正; 有利于增强一审法院的责任心,提高一审案件的审判质量; 有利于促使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二审开庭审理法庭程序

二审开庭审理法庭程序

二审开庭审理法庭程序法庭程序对于二审开庭审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简要介绍二审开庭审理的法庭程序。

1. 准备阶段在二审开庭审理之前,法官以及双方当事人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但不限于对案件材料进行研究和整理,了解一审判决结果以及双方当事人的诉辩意见等。

2. 开庭准备在二审开庭审理的前一天或者当天,法庭方面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但不限于检查庭审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准备好必要的文书,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出庭。

3. 开庭审理二审开庭审理的过程中,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法庭宣布开庭:法庭在开庭时间宣布开庭,使所有在庭的人员做好准备。

法庭宣布开庭:法庭在开庭时间宣布开庭,使所有在庭的人员做好准备。

- 案件调查:法官可能会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对案件事实进行进一步调查。

案件调查:法官可能会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对案件事实进行进一步调查。

- 当事人陈述:双方当事人有权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对对方的诉辩意见进行反驳。

当事人陈述:双方当事人有权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对对方的诉辩意见进行反驳。

- 法庭询问:法官可能会向双方当事人就案件事实、证据等方面进行询问。

法庭询问:法官可能会向双方当事人就案件事实、证据等方面进行询问。

- 证据呈递与质证:双方当事人可以逐一呈递相关证据,并且进行证据的质证。

证据呈递与质证:双方当事人可以逐一呈递相关证据,并且进行证据的质证。

- 法庭辩论: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进行辩论,以强化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法庭辩论: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进行辩论,以强化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 法庭作结:法庭根据案件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作出最终的裁决。

法庭作结:法庭根据案件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作出最终的裁决。

4. 法庭裁决在开庭审理结束后,法庭将根据案件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作出裁决。

二审判决结果可能会与一审判决结果一致,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上是二审开庭审理法庭程序的简要介绍,期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上诉、抗诉的理由 我国刑事诉讼法为了保障被告人的合法 权益,保障上诉制度能得以贯彻执行,故未 将上诉的理由作为上诉成立的有效条件。
而抗诉是检察机关的一种国家权力活动, 所以,立法上将抗诉的理由作为抗诉成立的 有效条件。抗诉通常的理由有: 1.原判定事实错误; 2.原判证据不确实充分; 3.原判适用法律错误; 4.原判程序严重违法; 5.其它足以影响一审作出正确裁判的原 因。
第二审程序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
一、两审终审制 (一)概念 所谓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 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 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 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 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提出抗诉。
(二)特殊和例外情况 1、特殊情况 没有上诉或抗诉的案件,一审之后就生效; 死刑案件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才生效。 2、例外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为一审终审。

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能 提起上诉。但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向检 察院请求抗诉的权利。 提起抗诉的主体是作出未生效裁判的地 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但上诉 审的抗诉权要受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的制约, 即有效的上诉审抗诉活动须经上下两级人民 检察院共同行使。
二、被害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2条规定,被害 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 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5日以内,有 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对此人民检察 院应当立即对请求人的资格、请求的时间和 理由进行审查,并自收到请求后5日内作出是 否抗诉的决定,答复请求人。
一、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审查 二审审理前的审查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审查提起程序是否合法; (二)审查原审人民法院移送的上诉、抗诉的案卷 材料是否齐备 1、移送上(抗)诉案件函; 2、上诉状或抗诉书; 3、第一审判决书或裁定书的份数; 4、全部案件材料和证据,包括案件审结报告和其 他应当移送的材料。
上诉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 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上诉 状后3日内将上诉状交第一审人民法院。 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上诉是否符合法 律规定。符合规定的,应当在接到上诉状 后3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 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在接到上诉状后3日 内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 方当事人。
四、第二审程序的意义 二审程序的设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维护一审法院的正确裁判; (二)纠正一审法院的错误裁判,准确惩罚 犯罪分子,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三)有利于发挥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下一级 人民法院的监督指导作用。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一、提起二审程序的主体 提起上诉的主体有: 1.独立上诉的主体,包括被告人、自诉人 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 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2.非独立上诉主体,该类主体须经独立 上诉主体中的被告人同意才能提起上诉,包 括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
六、上诉和抗诉的撤回 上诉和抗诉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但也 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撤回,一经撤回,案件就 不再进入二审程序。 若在过了上诉期限后再提出撤回上诉申 请的二审人民法院应根据具体案情裁定是否 同意撤回上诉。若在过了抗诉期限后再提起 撤回抗诉申请的,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 止审理。
第Hale Waihona Puke 节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二、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审程序,又叫上诉审程序。它是指 原审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根据上诉或抗诉,对 下一级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 裁定进行重新审判的诉讼程序。 第二审程序是继第一审程序之后的一个 独立的诉讼阶段。它并非每一个普通刑事案 件都必经的程序。第二审人民法院对普通刑 事案件作出的裁判,属终审生效的裁判,应 即交付执行。
(二)抗诉的方式和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地方各级 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确 有错误而决定抗诉时,必须制作抗诉书。 抗诉书应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交,同时还应抄 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接到下级下 级人民检察院抄送的抗诉书后,应就抗诉的理由和 根据进行认真审核。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以直接 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下级人民检察院这一抗诉,并 将撤回抗诉的情况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与第一审程序相比,第二审程序有以下特点: 第一,审件来源不同。 第二,审理对象不同。 第三,有权进行审理的法院不同。 第四,应遵守的诉讼原则不同。 第五,审理方式和处理结果不同。 第六,裁判的法律效力不同。
三、第二审程序的任务 (一)对原一审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是否清 楚进行审查。 (二)对用作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是否充分、 确实进行审查。 (三)对原一审裁判在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 进行审查。 (四)对形成一审裁决的诉讼程序是否合法进 行审查。 (五)在全面审查的基础上,作出维护正确的 一审裁判或纠正错误的一审裁判的二审裁判。
五、上诉、抗诉的方式和程序 (一)上诉的方式和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233条和第 235条的规定,上诉一般应用书状提出,上诉 人书写上述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上诉, 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其所陈述的理由和请 求制作笔录,由上诉人阅读或向他宣读后,上 诉人应当签名或盖章。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4条及最高人 民法院《解释》第236条和第237条的规定, 上诉人上诉可以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 可以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通过原审 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 审查上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符合法律规定 的,应当在上诉期满后3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 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 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四、提起上诉和抗诉的期限和理由 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10天,不 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5日,从接到判决 后、裁定后的第2日起算。 对附带民事判决或者裁定的上诉、抗诉 期限,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附带民事与刑事 一并审判的,应当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诉、抗 诉期限确定。另一种是附带民事部分是另行 审判的,上诉期限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 的期限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