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
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

未测腹围、脉搏扣1分
未准备腹带扣1分
操
作
方
法
60
1.体位:患者取坐位,坐卧位,侧卧位或平卧位。
6
体位不正确每项扣1.5分
2.穿刺点定位:可用甲紫在皮肤做标记。
(1)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
(2)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偏右1.5cm处。
(3)侧卧位可取脐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相交处。
8
消毒范围不正确扣2分
未检查指标卡或有效期扣2分
未检查针通畅扣2分
未核对器械扣1分
未铺洞巾扣1分
4.局麻:核对并抽取麻药,用2%利多卡因自穿刺点皮肤向腹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注药前注意回抽,观察有无血液、腹水。
5
位置不正确扣3分
麻醉方法不正确扣2分
5.穿刺:检查穿刺针,夹闭针尾胶管。术者左手拇指与食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针在穿刺点垂直逐步刺入腹壁,当针体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已穿入腹腔,接上50ml注射器,松开止血钳抽液,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并随时夹闭乳胶管,以防空气进入。将腹水置于无菌试管中送检。抽取的腹水注入盛液容器中,计量。诊断性穿刺可用20ml或50ml注射器和7号针头穿刺,直接抽足腹水送检。如需化验或培养,用无菌试管接标本。抽液毕如需注药,则将药物经穿刺针注入。
(4)少量或包裹性腹水,需B超指导下定位。
10
未标记扣2分
穿刺点不正确每项扣2分(共4项)
3.消毒:分别用碘酒、酒精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消毒二遍以上)。取腹穿包,确认灭菌标识及有效期。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观察灭菌指标卡达标准色,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消毒洞巾。
25
新版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与评分标准(修改版)-精选.pdf

腹腔穿刺术评价参照标准科室:姓名:得分项目总分考核内容应得分实得分评分细则准备质量标准20分1.戴口罩、戴帽子、佩戴胸卡2.规范洗手(六部洗手法)3.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住院号),明确适应症,排除禁忌症。
术前沟通:告知患者穿刺目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测量血压、脉搏。
签署穿刺知情同意书。
4.备齐用物:腹穿包、无菌手套、无菌注射器、麻醉药物、消毒用品、胶带5.穿刺体位: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双腿屈曲36434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未做不得分,少一步扣1分少一样扣0.5分,未签知情同意书不得分。
少一样扣0.5分(包括物品摆放有序)操作流程质量标准60分1.测腹围,叩诊确认腹水量,标记穿刺部位,通常选择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2.消毒穿刺部位:范围不小于15cm(消毒3遍,自内向外,螺旋消毒)3.观察灭菌胶带(灭菌标识清晰、品名相符、在有效期内、内容齐全),打开穿刺包外层4.戴无菌手套5.打开穿刺包内层,观察灭菌指标卡变色达标准色,铺洞巾6.局部麻醉:核对和抽取麻药,注射一个皮丘,逐层浸润推药,注意回抽7.检查穿刺针(针套、针芯配套、针座与针梗焊接牢固、无裂隙,针梗直、针尖无钩),夹闭针尾胶管8.穿刺抽液操作:穿刺进针时先斜后直,确认进入腹腔,先联接注射器,后打开夹闭胶管血管钳,进行抽液,先夹闭针尾胶管,后去除注射器9.穿刺结束,拔出穿刺针10.消毒穿刺点,局部按压3分钟11.无菌纱布覆盖,胶布横向固定555645510555未叩诊或未标记扣2分消毒范围过小扣2分,不规范一项扣1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一项未做扣1分未做不得分一处不合要求扣1分一项未做扣1分未核对扣2分缺少一项扣1分一项未做扣2分一项不合要求扣2分一项未做扣2分一项未做扣2分终末质量标准20分1.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2.操作熟练,手法正确3.帮助患者整理衣物,交待注意事项4.报告抽液量、外观和送检项目5.整理用物(归位、处理规范)55253做不到一次扣25分一项不符合扣2分未做不得分未做不得分未做不得分。
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1)

6 签署知情同意书
பைடு நூலகம்
7 告知患者操作中需要配合的事项:保持体位,不可变动。
8 嘱患者排尿
9 穿刺体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体位(平卧位、侧卧位或坐位)
10 再次叩诊移动性浊音,检查确定腹水
11 定位穿刺点:平卧位时选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
12 定位穿刺点:坐位时选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偏右1.5cm处;
3
3 2 3 3 2 5 3 3 5 5 3 3 2 3 3 2 2 2 2 2 2
100
未正确执行
13 定位穿刺点:侧卧位选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
14 标记穿刺点(三个穿刺点必须口述,标记一个穿刺点)
15 无菌原则打开穿刺包
16 戴好无菌手套
17 检查穿刺包内物品及穿刺管路的通畅性和气密性
18
助手协助倒好消毒用碘伏,常规皮肤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直径15cm 左右,消毒2-3遍
19 覆盖消毒洞巾
20 助手协助抽取2%利多卡因
21 穿刺点皮下注射形成皮丘后自穿刺点皮肤至腹膜壁层进行逐层浸润麻醉
22 夹闭与穿刺针针座连接的橡皮管
以左手食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
右手持穿刺针在局麻部位缓慢垂直进针
有落空感后
嘱助手用血管钳协助固定穿刺针
在橡胶管尾端接上注射器,松开管钳
缓慢抽取适量积液,留取标本
将橡皮管末端连接引流袋或引流瓶,
用输液夹调节放液速度
放液后,拔出穿刺针
按压穿刺点
消毒穿刺点
覆盖无菌纱布
胶布固定
再次核对患者,根据病情协助取舒适体位,
分类整理用物,洗手。
告知患者穿刺情况及注意事项。
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与评分标准之欧阳德创编

5.打开穿刺包内层,观察灭菌指标卡变色达标准色,铺洞巾
6.局部麻醉:核对和抽取麻药,注射一个皮丘,逐层浸润推药,注意回抽
7.检查穿刺针(针套、针芯配套、针座与针梗焊接牢固、无裂隙,针梗直、针尖无钩),夹闭针尾胶管
8.穿刺抽液操作:穿刺进针时先斜后直,确认进入腹腔,先联接注射器,后打开夹闭胶管血管钳,进行抽液,先夹闭针尾胶管,后去除注射器
一项不符合扣2分
未做不得分
未做不得分
未做不得分
每超过10秒钟扣1分
时间:2021.03.07
创作:欧阳德
一项不合要求扣3分
未注意密闭扣5分
一项未做扣2分
一项未做扣2分
结束未举手示意扣1分
终末
质量
标准
20分
1.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2.操作熟练,手法正确
3.帮助患者整理衣物,交待注意事项
4.报告抽液量、外观和送检项目
5.整理用物(归位、处理规范)
规定时间8分钟完成(提前完成不加分)
5
5
2
5
3
做不到一次扣25分
4
5
4
3
4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未做不得分
少一样扣0.5分
(包括物品摆放有序)
操
作
流
程
质
量
标
准
60分
(举手示意计时开始)
1.暴露背部,叩诊确认并标记穿刺部位,通常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
2.消毒穿刺部位:范围不小于15cm(消毒二遍以上,自内向外,螺旋消毒)
3.观察灭菌胶带(灭菌标识清晰、品名相符、在有效期内、内容齐全),打开穿刺包外层
9பைடு நூலகம்穿刺结束,拔出穿刺针
腹腔穿刺考核评分标准

腹腔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
(10分钟内完成,100分)
考号:姓名:
1.腹腔穿刺的适应症?
1)腹腔积液性质不明,协助诊断。
2)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腹胀、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
3)腹腔内注入药物。
4)腹水回输治疗。
5)人工气腹。
2.腹腔穿刺的禁忌症?
1)躁动不能合作。
2)肝性脑病前期(相对禁忌症)及肝性脑病。
3)电解质紊乱。
4)腹膜炎广泛粘连。
5)包虫病。
6)巨大卵巢囊肿。
7)明显出血倾向。
8)妊娠中后期。
9)肠麻痹、腹部胀气明显。
3.如何避免腹穿大量放液后肝性脑病的发生?
注意放腹腔积液速度不宜过快、放液量不宜过多。
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量不宜超过3000ml,如果超量可能诱发肝性脑病、电解质代谢紊乱甚至血压下降。
但是在维持输注大量蛋白质的基础上,可以酌情大量放液,一般放腹腔积液每1000ml,补充蛋白质6-8克。
4.腹腔穿刺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1)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
2)出血、损伤周围脏器
3)感染
4)休克
5)麻醉意外
5.漏出性腹腔积液的特点?
漏出液为非炎症性积液,外观多为淡黄色,清晰透明,不易凝固,相对密度(即比重)多<1.018,蛋白质定量<25g/L ,白细胞<0.1×109 /L。
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

①常选于左下腹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
②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cm,偏左或偏右1.5cm.
③侧卧位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的交点,多用于诊断性穿刺.
④少量或包裹性腹水,需在超声指导下定位穿刺.
标记穿刺点.
8
穿刺:左手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逐步刺入腹壁大量腹水时,当针尖到达皮下后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针再向腹腔刺入,待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连接注射器或引流袋,固定针头,可进行抽取和引流腹水,记录抽取腹水量,并留取部分标本进行检验.
15
术中注意事项:
①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搏增快、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
②大量放腹水时通过输液调节器调整放液速度,放液不宜过多过快,一般每次放液不超过3000-6000ml,肝硬化患者不超过3000ml,可使用腹带以防腹压骤然降低.
③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或50ml无菌注射器.
15
抽液完毕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压迫数分钟后用胶布固定.
4
术
后
再次测量患者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大量放腹水后需绑腹带.
4
嘱患者术后平卧休息,穿刺点位于上方,避免腹水漏出.
4
整理穿刺物品
2
总计
100分
10
消毒:应用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至外消毒2次,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第2次消毒范围小于第1次.
6
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物品是否齐全,穿刺针是否通畅,铺无菌洞巾.
6
麻醉: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3ml,首先斜行进针打一皮丘,后垂直进针自皮肤至腹膜壁层逐层浸润麻醉,注药前需回抽,无血液、腹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

腹膜腔穿刺术(abdominocentesis)是指对有腹腔积液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进行(jìnxíng)腹腔穿刺,抽取积液的操作过程。
1、抽取(chōu qǔ)腹水进行各种实验室检验,以便寻觅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对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zhèngzhuàng),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放出适量的腹水,减轻腹腔的压力,缓解压迫症状。
普通每次放液不超过 3000ml-6000ml。
3、腹腔内注入药物,如注射 (zhùshè)抗生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或者庆大霉素,如注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噻替派、自力霉素等,以协助治疗疾病。
4、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5、进行诊断性穿刺,已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6、拟行腹水回输者1、严重肠胀气。
2、妊娠。
3、躁动而不能合作者或者肝性脑病先兆者。
4、因既往手术或者炎症引起腹腔内广泛粘连者。
5、有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巨大卵巢肿瘤、包囊虫病者。
6、出血时间延长或者凝血机制障碍者。
7、局部皮肤感染,应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操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允许后实施。
2、查“凝血分析”,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者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1)腹腔穿刺包:内有弯盘 1 个、止血钳 2 把、组织镊 1 把、消毒碗 1 个、消毒杯 2 个、腹腔穿刺针(针尾连接橡皮管的 8 号或者 9 号针头) 1 个、无菌洞巾、纱布 2-3 块、棉球、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 5ml、20ml 或者 50ml 注射器各 1 个及引流袋(放腹水时准备)(由助手打开包装,术者戴无菌手套后放入穿刺包内)。
(2)常规消毒治疗盘 1 套:碘酒、乙醇、胶布、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 10ml)、无菌手套 2 个。
腹腔穿刺术的操作及考核评分标准

腹腔穿刺术的操作及考核评分标准腹腔穿刺术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内容。
以下是该技能的要点和评分标准:1.与病人沟通要向患者说明腹腔穿刺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可能的并发症和需要配合的动作等,取得患者的同意并签署协议书。
得分3分。
2.用物准备需要准备的用物包括腹穿包、无菌手套、无菌试管、腹带、碘酒、酒精、棉签、胶布、利多卡因、注射器等。
需要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和年龄,以及让患者排空尿液,避免刺伤膀胱。
得分6分。
3.操作程序操作程序包括体位准备、穿刺点选择、局部皮肤消毒、局部麻醉、穿刺、抽取腹水、涂碘酒、压迫止血、胶布固定、整理用物、填写检查单、送检等。
得分11分。
4.步骤要求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包括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等。
穿刺时,术者需要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至突破感后连接注射器抽取腹水5-10ml,送化验抽液毕拔出针,针眼涂上3%碘酒并盖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胶布固定。
得分60分。
5.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包括操作程序是否规范、步骤是否正确、操作是否流畅、用物是否准备充分、穿刺点选择是否合适、局部皮肤消毒是否彻底、局部麻醉是否到位、抽取腹水的量和速度是否适当、穿刺后是否及时处理止血等。
得分总分为60分。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穿刺点选择穿刺点可以选择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点、脐与趾骨联合中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右1~1.5cm处,在连线中点,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等。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放腹水的速度和量放腹水的速度不应该过快,以防腹压骤然降低,内脏血管扩张而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现象。
一般每次放腹水的量不超过3000~6000ml;肝硬化病人第一次放腹水不要超过3000ml。
3.术后的处理术后需要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并注意保暖。
测量患者血压、脉搏,测量腹围。
送病人安返病房并交代患者注意事项,术后当天穿刺点口不要弄湿,尽量体位使穿刺口朝上;若腹压高的病人,穿刺后需腹带加压包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腔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abdominocentesis)是指对有腹腔积液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进行腹腔穿刺,抽取积液的操作过程。
[适应症]
1、抽取腹水进行各种实验室检验,以便寻找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对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放出适量的腹水,减轻腹腔的压力,缓解压迫症状。
一般每次放液不超过3000ml-6000ml。
3、腹腔内注入药物,如注射抗生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如注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噻替派、自力霉素等,以协助治疗疾病。
4、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5、进行诊断性穿刺,已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6、拟行腹水回输者
[禁忌症]
1、严重肠胀气。
2、妊娠。
3、躁动而不能合作者或肝性脑病先兆者。
4、因既往手术或炎症引起腹腔内广泛粘连者。
5、有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巨大卵巢肿瘤、包囊虫病者。
6、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7、局部皮肤感染,应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操作。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查“凝血分析”,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
(1)腹腔穿刺包:内有弯盘1个、止血钳2把、组织镊1把、消毒碗1个、消毒杯2个、腹腔穿刺针(针尾连接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1个、无菌洞巾、纱布2-3块、棉球、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5ml、20ml或50ml注射器各1个及引流袋(放腹水时准备)(由助手打开包装,术者戴无菌手套后放入穿刺包内)。
(2)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碘酒、乙醇、胶布、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10ml)、无菌手套2个。
(3)其他物品:皮尺、多头腹带、盛腹水容器、培养瓶(需要做细菌培养时)。
如需腹腔内注药,准备所需药物。
5、B超检查定位。
[操作方法]
1、先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2、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3、放液前应测量体重、腹围、血压、脉博和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4、根据病情,安排适当的体位,如扶患者坐在靠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
协助病人解开上衣,松开腰带,暴露腹部,背部铺好腹带(放腹水时)。
5、穿刺点选择。
(1)一般取左下腹部脐与左髂前上棘联线的内2/3与外1/3交界处,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2)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偏左或偏右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
(3)少量腹水病人取侧卧位,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此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4)少量或包裹性积液,需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6、打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
检查穿刺包物品是否齐全,由助手打开5ml、20ml或50ml注射器及引流袋(放腹水时准备)的包装,术者放入穿刺包内,术者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诊断行穿刺可直接用无菌的20ml或50ml注射器和7号针头进行穿刺,大量放液时可用针尾连接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
7、消毒:由助手持持物钳将%-3%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分别夹入2个消毒杯内(注意持物钳应水平或向下持拿,整个过程避免污染),术者左手持镊子,夹持碘酒棉球水平交至右手的弯止血钳中,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3遍(每1圈压上一圈1/3),直径大约15cm,待干燥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3遍、脱碘范围一次比一次小,最后1次应超过碘酒的最外层。
消毒时弯盘应置患者体侧,消毒后的棉球、弯止血钳置于消毒碗内由助手取走。
8、麻醉:铺无菌洞巾;术者与助手核对麻药(麻药要消毒)无误。
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ml,左手拇指与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
注意先水平进针,打一直径约的皮丘,自皮肤至腹膜壁层逐层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过程中应边回抽边进针,回抽无血才能注射麻醉药。
回抽有积液后,记录穿刺深度及方向后拔针。
9、穿刺:术者以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作诊断性穿刺时,右手持带有适当针头的20ml或50ml消毒注射器,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膜腔,即可抽取腹水20~100ml,并将腹水置于消毒试管中送检化验。
当大量腹水作治疗性放液时,通常用针座接有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在麻醉处刺入皮肤,在皮下组织横行~,再垂直刺入腹膜腔,腹水即沿橡皮管进入容器(即引流袋,引流袋由助手接在橡皮管上)中记量。
穿刺过程中由术者用止血钳固定针尖,橡皮管上可用输液夹调整腹水流出速度。
随着腹水的流出,将腹带自上而下逐渐束紧,以防腹内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10、结束后处理:放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按压2-3分钟,局部酒精棉球消毒,换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注意穿刺孔向上,复查腹围、脉搏、血压和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
11、整理用物,并详细记录腹水量、性质、颜色,及时送检。
[注意事项]
1、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解除病人的顾虑,取得其合作。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3、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晕
厥、休克等应立即终止放液,并予以输液、扩容等对症治疗。
4、腹腔放液不宜过快、过多,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大量
丢失,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
初次放液不宜超过3000ml-6000ml(如有腹水回输设备则不在此限)。
患者一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 ml,时间不少
于2小时。
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输注大量白蛋白
的基Array础上,
也可
大量
放液。
5、放
腹水
时若
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6、少量腹水进行诊断性穿刺时,穿刺前宜令病人先侧卧于拟穿刺侧3~5分钟。
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对腹水量较多者,
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肤到腹膜壁层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
上;方法是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
如仍有漏出,可用蝶形胶布或火棉胶粘贴,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
7、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8、诊断性穿刺针头不宜过细,否则易得假阴性结果。
9、血性腹水留取标本后应停止放液。
10、腹带不宜过紧,以免造成呼吸困难。
11、作诊断性穿刺时,应立即送验腹水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和脱落细胞检查。
12、大量放液者,应卧床休息,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
签
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