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科技创业先锋: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人物简介

• Macintosh电脑的推出,为个人电脑市场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提高了电脑的易
用性
Macintosh电脑的技术创新
•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Macintosh电脑的研发过程中,关注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
• 推动了计算机图形技术在个人电脑领域的应用,为后来的计算机图形设计奠定了基
制作了首款个人电脑“Apple I”
款个人电脑“Apple II”
• 为个人电脑市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个人电脑时
• Apple II凭借其先进的性能和易用性,成为当时最受欢迎
代
的个人电脑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与Macintosh电脑的诞生
Macintosh电脑的研发
• 1984年,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参与设计了苹果公司的首款图形界面电脑
• 推动了计算机图形技术在个人电脑领域的应用,为后来的计算机图
形设计奠定了基础
对个人电脑技术的创新
•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苹果公司期间,参与了多款个人电脑的研发与
设计
• 如:Apple I、Apple II、Macintosh电脑等,为个人电脑市场的发
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创新
•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与史蒂夫·乔布斯共同开发了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
《Code Word》杂志的创立
《Code Word》杂志的影响
• 1987年,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创立了《Code Word》杂
• 《Code Word》杂志的创立,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计
志
算Hale Waihona Puke 领域的创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该杂志主要关注计算机编程和硬件技术,为程序员和计
• 该杂志的成功,也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贡
他就是苹果公司的第一位雇员

比尔·费尔南德斯(Bill Fernandez)最有名的事迹,就是介绍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相识了。
作为笼罩在名人阴影下的小人物,费尔南德斯不仅见证和参与了苹果改变世界的过程,自身也经历了命运的曲折起伏。
在本文中,费尔南德斯谈到了苹果公司创业初期的特色,第一台Mac的研发过程,以及用户界面的未来发展。
可以说,Apple II是个人电脑中的“莱特飞行器一号”。
1903年,莱特兄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行,当时有很多其他发明家正在试图把自己制造的小飞机升到空中。
而在1977年,当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和史蒂夫-乔布斯推出Apple II的时候,正在努力组装个人电脑的书呆子也是数不胜数。
但沃兹击败了他们,拔得头筹,而乔布斯知道怎样让它大卖热卖。
Apple II是让苹果真正成其为苹果的产品。
它就是那个时代的iPhone,重新定义了之后的每台个人电脑。
沃兹尼亚克的极简主义原则是Apple II成功的真正关键。
他把很多技术和组件集成到了一起,其他人从来没有把这些东西融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而沃兹尼亚克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数量尽可能少的组件。
正如他在自传中所写,这是“第一部开箱即用的低价计算机,就算你不是科技高手,也可以搞定。
”可是,沃兹尼亚克虽然是个天才,Apple II却差点没能从设想变成现实,成为大家可以使用的产品。
丹尼尔-科特肯(Daniel Kottke)是苹果最早的一批员工之一,他说,“1976年时,Apple II甚至无法运行。
沃兹的原型机可以运行。
但是,当他们把它制成电路板后,它就无法可靠地运行了......这是不能接受的。
沃兹自己也没有足够的技能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比这还要糟糕的是,他们就连原理图都没有。
”苹果刚刚从投资者那里获得了投资,聘请了罗德-霍尔特(Rod Holt)担任公司的首任工程负责人。
霍尔特接受这份工作,进入苹果公司时,他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原理图。
5个名人故事精选

5个名人故事精选第一章乔布斯:改变世界的创业家乔布斯(Steve Jobs)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以其非凡的创新和商业智慧改变了世界。
乔布斯在1955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从小就展现出对技术的浓厚兴趣。
在1976年,他与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共同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推出了第一台个人电脑。
随着苹果公司的发展,乔布斯凭借其出色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卓越的设计理念使得苹果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乔布斯在2011年离世后,他的传奇故事成为了世人津津乐道的经典。
第二章爱因斯坦: 天才的背后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贡献极为深远。
爱因斯坦在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他的天才才能在学生时代就展现出来。
他以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引领了物理学的发展,并于1905年发表了相对论的研究成果,这一理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
尽管爱因斯坦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的人生并不一帆风顺。
他逃离了纳粹德国,最终定居在美国,并为社会和政治问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第三章纳尔逊·曼德拉:坚持自由的榜样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是南非的一位政治家和反种族隔离活动家,他为自由和平等的事业而奋斗了终身。
曼德拉在1918年出生于南非的东开普省,他是南非黑人社群中的一员。
在他的领导下,非洲人民国民大会(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成功推翻了种族隔离政策,并在1994年帮助建立了一个多元化和平的南非。
纳尔逊·曼德拉的坚定信念和宽容的精神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真正的伟大领袖。
第四章玛丽·居里:科学史上的女性巨星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对科学的贡献至今仍被广泛赞誉。
居里在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她在研究放射性时发现了镭元素,并为此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知名人士的成长历程

知名人士的成长历程从一个普通人到成为知名人士,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不尽相同。
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坚持和智慧取得的。
本文将介绍几位知名人士的成长历程,以展示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追求和成就。
1. 乔布斯(Steve Jobs)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全球科技界的巨头。
他生于1955年的加利福尼亚,小时候就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他进入里德学院深造,并在无聊的课程上认识了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
1976 年,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合作生产了苹果I号计算机,从而奠定了苹果公司的基础。
然而,由于管理冲突和内讧,乔布斯在 1985 年离开了苹果。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创办了尼克斯特计算公司,并在 1997 年重返苹果。
乔布斯的成功除了凭借天赋和创造力外,更在于对自己的要求极高。
他倡导完美主义,并相信只有真正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取得成功。
2.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作为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被认为是全球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
他生于1964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在沃尔街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工作。
然而,贝索斯迅速意识到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并决定创办一家在线书店。
1994年,他与妻子一起创办了亚马逊公司。
最初,在公司的早期阶段,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贝索斯坚信这是他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亚马逊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并拓展到云计算、娱乐等领域。
贝索斯的成功秘诀在于他的远见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顾客需求的高度关注。
3. 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奥普拉·温弗瑞是美国媒体界的巨星,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她出生于1954年,成长于贫困家庭。
在早年的生活中,她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境,但她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梦想。
奥普拉从一个小电视节目主持人起步,逐渐通过自己个人魅力和聪明才智赢得观众的喜爱。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简介

2006年1月10日,苹果电脑推出使用Intel处理器的iMac,速度加快了2至3倍
2009年10月20日苹果公司推出全新的iMac,配备炫丽的21.5和27英寸的LED背光宽显示屏,并拥有全新无框玻璃设计和无缝的全铝机身,配备3.06GHz以上的Intel Core 2 Dou处理器,以及Core i5四核处理器。
两个人不灰心,仍继续寻找,终于在1976年度旧金山威斯康星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买到了 年轻时的史蒂夫·乔布斯与比尔·盖茨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功能与英特尔公司的8080相差无几,但价格只要20美元。
1976年4月1日[5]那天,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Long Wayne)做了一件影响后世的事情:他们三人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随后,21岁的乔布斯与26岁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在自家的车房里成立了苹果公司。[6]公司的名称由偏爱苹果的乔布斯一锤定音——称为苹果。
2004年8月31日 – 苹果电脑推出全新的 iMac 产品线,拥有 LCD 荧幕 (17或20寸宽荧幕)和电脑(包含电源供应)本身,包含在一个 2 寸厚的平面显示器上整个外观是由一个铝制的悬臂撑在桌面上,也可以使用 VESA 挂载平板来取代,让整个机身可以用任何 VESA 标准的挂载点来悬挂。苹果电脑声称这是市场上最薄的桌上型电脑。、
由于内部没有采用处理器风扇,又是CPU甚至会跳出插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苹果电脑的技术支持部门常会建议“请把Apple 3电脑从桌面上提起,离桌面在10厘米左右,之后松开手,这样CPU就会跑会原来的位置了”
苹果电脑的Apple Lisa。1983年苹果电脑推出了这款产品,这对于苹果电脑来说可算是一大灾难,几乎没有售出,一共才产出了10000成为工业设计史上的经典作品,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电脑的一贯概念。至今对它念念不忘依旧大有人在。 这一代iMac成为工业设计史上的经典,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电脑的固有认识。“台灯”iMac即使放在今天,仍然是相当前卫的设计。
患难与共的名人例子

患难与共的名人例子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一些帮助和支持。
在这个时候,患难与共的朋友和家人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帮助和安慰。
但是,这种精神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也存在于那些名人的故事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患难与共的名人例子,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鼓励。
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们在加州的一家小公司里开始了合作,这家公司后来成为了苹果公司。
在创业的早期,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尽管如此,他们一直相互支持和鼓励,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苹果公司成立的早期,他们得到了一份大订单,但是他们无法完成这个订单。
在这个时候,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决定一起加班,一起解决问题。
他们在连续的72个小时内工作,最终完成了这个订单。
这个例子表明了他们之间的患难与共,以及他们的决心和勇气。
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是著名的科学家夫妇,他们一起发现了镭和钋。
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现代物理学和化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尽管他们的研究成果很成功,但是他们的生活却不是很顺利。
在1906年,皮埃尔·居里因为一个交通事故去世了。
这个事故让玛丽·居里失去了她的伴侣和合作者,也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尽管如此,她仍然坚持继续他们的研究,并且在191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她的例子表明了她的勇气和决心,以及她和她的丈夫之间的患难与共。
马丁·路德·金和科林·鲍威尔马丁·路德·金是美国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而科林·鲍威尔是美国的一位退役将军。
在1965年,他们一起参加了一次历史性的游行,这个游行被称为“塞尔玛到蒙哥马利游行”。
这个游行是为了抗议种族歧视和选举权问题。
合作分工的名人事迹

合作分工的名人事迹
合作分工是指团队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和能力分工合作,以达
到共同目标。
有许多名人事迹可以作为合作分工的典范,以下是一
些例子:
1. 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
之一,他擅长营销和产品设计,而沃兹尼亚克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
两人合作开发了苹果公司的早期产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
了巨大的成功。
2. 艾伦·图灵和托马斯·科利,艾伦·图灵是计算机科学的先驱,他与托马斯·科利合作破译了纳粹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机,为
盟军在二战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3. 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两位电影制作人合
作创作了《星球大战》系列电影。
乔治·卢卡斯负责创意和故事,
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则负责导演和制作,他们的合作使得这一系
列电影成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电影系列之一。
4.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这两位创始人共同创立了微软公
司,盖茨负责业务和销售,而艾伦则负责技术开发。
他们的合作使得微软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
这些名人事迹都展现了合作分工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通过合作分工,团队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些名人事迹都是合作分工的典范。
关于乔布斯的作文

关于乔布斯的作文乔布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传奇般的人物。
他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世界科技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乔布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成功的创业经历,更是一部关于激情、坚持和创新的传奇。
乔布斯生于1955年,他的生活并不顺遂。
在他小时候,他的养父母并不是富有的人,因此乔布斯从小就学会了节俭和勤奋。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在1976年,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一起创办了苹果公司,从此开启了他传奇般的创业之路。
在苹果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乔布斯一直都是公司的灵魂人物。
他不仅在技术上有着非凡的天赋,更重要的是他对产品的设计和用户体验有着独特的见解。
正是由于乔布斯对产品的苛刻要求,苹果公司才能够推出一系列令人惊艳的产品,比如iPod、iPhone和iPad等。
这些产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苹果公司成为了全球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
然而,乔布斯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1985年,由于内部矛盾,乔布斯被迫离开了苹果公司。
这对于乔布斯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了另辟蹊径。
他创办了NeXT公司,并投身于动画制作行业,最终在1996年重新回到了苹果公司。
在他再次回到苹果公司之后,他带领团队推出了一系列划时代的产品,重新将苹果公司推向了巅峰。
乔布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他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他的商业头脑,更在于他对产品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洞察力。
乔布斯一直相信“要么创造出改变世界的产品,要么死去”,正是这种执着追求让他成为了世界科技产业的传奇人物。
然而,乔布斯的一生也并不完美。
他的性格孤傲,对员工要求严格,甚至有些苛刻。
在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中,他也曾经因为自己的固执而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但正是这种固执和执着,让他成为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人物。
乔布斯的离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1950年8月11日-),全名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Stephen Gary Wozniak),美国电脑工程师(英语:Computer engineering),曾与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合伙创立苹果电脑(今之苹果公司)。
沃兹尼亚克在1970年代中期创造出苹果一号和苹果二号,苹果二号风靡普及后,成为1970年代及1980年代初期销量最佳的个人电脑,被誉为是使电脑进入大众家庭的工程师。
沃兹(WoZ)其名同时也是沃兹尼亚克所创立的公司“宙斯之轮”(Wheels of Zeus)的缩写,他性格矜持,著有个人传记《iWoz:我是沃兹》早年经历沃兹尼亚克出生于美国加州的圣荷西市,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任职洛克希德公司导弹部门。
沃兹从小接受父亲循序渐进的电子学启蒙训练,因此比同龄学童更早显露出在数理逻辑方面的天赋,他13岁就考取美国业余无线电执照,自行组装海利克拉夫特斯(英语:Hallicrafters)无线电收发器,成为全美最年轻的火腿族之一。
学童时期的沃兹是科学展览的常胜军,15岁就成功组装出以二进制表示的加法减法器。
18岁那年,电子学老师介绍沃兹到喜万年(Sylvania)电脑公司打工,在那里他学习如何编写FORTRAN编程语言。
在电脑公司工作使得沃兹有机会接触到载有迷你电脑内部构造的电脑操作手册,于是开始练习在纸上摹绘电脑设计图。
沃兹一向喜欢恶作剧,像是利用电子节拍器假造炸弹计时声响吓唬同学师长,或是制作电视干扰器干扰上课,也常因此惹上麻烦。
高中毕业后,沃兹进入科罗拉多大学就读,大一时在电脑中心的电脑上执行七个循环程式,致使打印机不停打印数列报表,消耗掉班上五倍的年度电脑预算,因此被学校裁定滥用电脑留校察看,为了向家里隐瞒这件事,大二他顺应父亲原来的心愿,转学回到离家较近的迪安扎社区学院(英语:De Anza College)就读。
奶油苏打电脑沃兹在迪安扎社区学院只读了一年,大二暑假就休学到坦勒特(Tenet)电脑公司担任程式设计师。
1970年夏天,公司主管帮沃兹弄来大约20颗电脑芯片,协助他将纸上电脑美梦成真。
沃兹在邻居比尔·费南德兹(英语:Bill Fernandez)家车库里将芯片拼凑组装起来,两人一边工作一边啜饮奶油苏打汽水,组装完成后将这台电脑命名为“奶油苏打电脑”(Cream Soda Computer)。
奶油苏打电脑的特色是,几乎所有电脑还在使用磁芯内存的时候,沃兹就率先使用了安装相对简便的随机存取内存芯片,当时一般的电脑动辄就是几百颗芯片的庞然大物,沃兹则秉持小而美的精神,使用少量的芯片拼凑出电脑的基本功能。
也由于奶油苏打电脑,经由费南德兹的介绍,沃兹结识了生命中的另一位重要角色斯蒂夫·乔布斯,两人很快志同道合熟络起来。
后来奶油苏打电脑被来访的报社记者不愼踩到电源线导致短路,结束了它短命的一生。
蓝盒子沃兹的蓝盒子,现藏电脑历史博物馆1971年,沃兹进入柏克莱大学读大三,入学前一天他无意中从《君子(英语:Esquire (magazine))》杂志中读到一篇关于“电话飞客(英语:Phreaking)”的报道,对其中所描述的,可以播打免费电话的“蓝盒子(英语:Blue box (phreaking))”机器设备感到着迷,那天下午他和乔布斯相偕溜进史丹佛线性加速器中心(英语: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科技图书馆找到相关频率文件,回家后两人联手自制蓝盒子,第一次的成品并不成功。
开学后,沃兹以电子概念重新设计蓝盒子,他使用晶体振荡器(英语:Crystal oscillator)确保频率准确度,并将芯片输入端所散逸的微弱电子讯号重新导向晶体管放大器,使得一组零件可以同时做三件事,而不只是输出输入两件事。
沃兹坦承这是他最突破传统也最值得自傲的电路设计,而这款电子蓝盒子也不负所望,成功奏效。
后来乔布斯和沃兹两人曾一度违法兜售蓝盒子。
“嗄咂船长”约翰·德雷普不久,沃兹经由加州库比蒂诺KKUP电台(英语:KKUP)居中联系,结识杂志文章中的电话飞客“嗄咂船长”约翰·德雷普(英语:John Draper)。
那天稍晚,沃兹和乔布斯在高速公路上抛锚,两人步行到附近的加油站公共电话用蓝盒子向友人求援,不料遭遇警察盘查,沃兹谎称蓝盒子是电子音乐合成器(英语: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逃过一劫,但是当夜他自己开车回柏克莱时却因疲劳失神撞上护栏出了车祸,沃兹的车子因此报销。
喜欢恶作剧的沃兹经常利用蓝盒子作弄接线生,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莫过于沃兹假冒美国国务卿季辛吉,代美国总统尼克森打电话给罗马教宗,当时教宗正在休息,沃兹的把戏随后也被拆穿。
打砖块游戏1972年6月,沃兹结束柏克莱大三的学业后,为了筹措大四学费跟买辆新车,他再次休学,进入伊智(Electroglas)科技公司担任电子技术人员。
半年后经由老友艾伦·鲍姆(Allen Baum)引介,沃兹一尝夙愿,跳槽惠普公司担任计算器工程师。
沃兹后来在惠普公司前后工作了四年,活力充沛的他私底下仍会进行自己的电子专案计划,像是用电话答录机(英语:Answering machine)设置了一个“电话笑话(英语:Dial-A-Joke)”服务,结果大受欢迎应接不暇,虽然沃兹在这项服务上头烧了不少钱,但也因此认识他的第一任妻子爱丽丝(Alice Robertson)。
沃兹还经常义助友人设计一些客制化电子装置,比如他应老板史坦·明兹(Stan Mintz)的要求,设计了一款家用的电子弹珠台,可以展示分数还有音效伴奏。
他还参与设计史上第一套饭店电影播放系统的电子部分,让饭店人员在机房播放影片,再以滤波器控制讯号传送。
碰碰弹子台机台有一天,沃兹在保龄球馆看见雅达利公司的“碰碰弹子台”电子游戏机,一时惊为天人,思索过后,他开始研究如何在电视上显示字符,他用示波器找到影像讯号输入电视中的正确位置,以28颗芯片完成碰碰弹子台的设计,整款游戏全是靠硬件线路连接而成,并在可编程化只读内存里编写了一段程式,只要没打到小白球,屏幕上就会跳出四个字母的谩骂。
后来沃兹去找当时在雅达利公司工作的乔布斯,为将该公司的工程师展示这款自制游戏,让雅达利第二号人物艾伦·艾康(英语:Allan Alcorn)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个月后(1975年),乔布斯来电表示雅达利创办人诺兰·布什内尔提出了一项在四天内设计出一款单人版碰碰弹子台的挑战,让砖块把小白球回弹给球拍,尽管当时没有任何游戏能短时间赶工完成,沃兹仍然接下了这个挑战,他和乔布斯四天四夜不眠不休,总算用45颗芯片完成这款日后称为“打砖块游戏”的游戏。
苹果时代1975年3月,老友鲍姆通知沃兹“有一群做电视和影像终端机设备的人将举行聚会”,实际上就是后来名留历史的硅谷“自制电脑俱乐部(英语:Homebrew Computer Club)”首次聚会。
沃兹从聚会上取得一份仿英特尔8008微处理器的技术规格文件,赫然发现竟与五年前自己设计的奶油苏打电脑相去不远,他内心里的自制电脑梦再次被激发。
更早之前,沃兹曾设计出一款可以连上阿帕网络(现今互联网的前身)打字并即时回传字符显示到屏幕上的终端机,在那个电脑仍满布灯泡和开关的时代,沃兹打算结合电脑、屏幕和键盘做出前无古人的创举。
苹果一号沃兹手写部份的苹果一号设计手册第一次聚会结束当晚,沃兹就在纸上完成苹果一号(当时仍未命名)的设计草图,第二次聚会时他将设计图发送出去进行交流,一开始是默认以摩托罗拉6800(英语:Motorola 6800)作微处理器,后来他在1975年6月的旧金山西方电子展(Western Electronic Show and Convention)上找到规格相容,价格减半的MOS 6502微处理器作为替代品。
苹果一号裸板万事齐备后,沃兹利用下班时间在惠普办公室组装苹果一号。
当时的电脑打开电源后,会有半小时没有动作,基于他在惠普研发计算器的经验(计算器一开机就必须进入待机状态准备接受算数指令),沃兹在只读内存写了一支轮询(英语:Polling (computer science))监控程式方便电脑与周边设备(键盘)沟通,经过一番故障排除测试后,在1975年6月29日的晚上10点钟,苹果一号的屏幕上显示出键盘所输入的字符,个人电脑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开设公司1975年底,乔布斯向沃兹提议开设公司贩售印刷电路板,方便电脑发烧友自行组装,一开始沃兹持保留态度,后来乔布斯用“就算赔钱,至少我们这辈子拥有过一家公司”说服了他。
乔布斯找来一位雅达利的同事朗·韦恩(英语:Ron Wayne)协助文书工作,两人分他10%股份,公司名称则照乔布斯在奥勒冈州参与新时代运动的苹果园公社,命名为“苹果电脑”,于1976年4月1日正式成立。
相思木里的苹果一号正巧当时保罗·泰瑞(英语:Paul Terrell)在山景市开设第一家个人电脑零售店“位元商店”(Byte Shop),泰瑞参加过自制电脑俱乐部,看过沃兹展示苹果一号,乔布斯很快就从他手上拿到公司的第一笔订单,并与芯片通路商达成宽限30天的付款期限分批出货。
在此之前沃兹也针对苹果一号做了若干改良,包括采用动态随机存取内存芯片及磁带储存媒体。
苹果一号售价为666.66美元(500美元批发价加上30%的利润),出货时只供应裸板,因此泰瑞还得自己把主板装进一个波利尼西亚相思木的盒子里,并且额外供应顾客屏幕、变压器和键盘。
苹果一号到1976年底大约就卖出150部,公司首年营收将近8万美元。
苹果二号苹果一号完成后,沃兹就开始着手苹果二号的设计,他和乔布斯第一次发生争执,力争应该赋予苹果二号更强的扩充能力,保留较多的插槽,两人关系每下愈况,最后苹果二号不仅具有处理色彩及音效的能力,可搭配游戏控制杆,是第一部内建BASIC语言的电脑,而且还有8个插槽。
1976年8月,苹果二号的电路板已经完成,沃兹用BASIC语言成功的在电脑上执行打砖块游戏,为了能够搭配塑胶外壳,乔布斯也找来雅达利的同事罗·贺特(Rod Hlot)设计交换式电源供应器(英语: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改良传统线性电源供应器(英语:Linear power supply)的高热缺点,降低噪音。
苹果二号1976年夏天,两人开始寻找资金来源,到处碰壁后,他们和创投散户麦克·马库拉(英语:Mike Markkula)搭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