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童趣完美版

合集下载

第5课童趣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第5课童趣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2.教学难点
-诗歌意境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诗歌的深层意境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来帮助学生感知。
-举例:解释蜗牛和黄鹂鸟的象征意义,如蜗牛代表坚持不懈,黄鹂鸟代表自由快乐,帮助学生领悟诗歌的深层意义。
-句子结构的分析与应用:句子结构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挑战,尤其是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语言表达中。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蜗牛与黄鹂鸟》这首诗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朗读和表演,这让我感到很高兴。通过这个教学过程,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效果还不错。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验,这说明他们能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今后,我还可以尝试更多有趣的导入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析《蜗牛与黄鹂鸟》的韵律和节奏,增强学生对诗歌美的感知。
-通过分组朗读和表演,提升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传达能力。
2.思维素养: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表达。
-通过讨论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儿歌,发展创新思维。
第5课童趣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5课童趣-蜗牛与黄鹂鸟:本节课我们将围绕教材中的这个主题,展开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包括:
1.诗歌欣赏:学习《蜗牛与黄鹂鸟》这首儿歌,理解其中寓意,感受童趣。
2.词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短语,如“蜗牛”、“黄鹂鸟”、“慢慢爬”、“高高飞”等。
3.句子结构: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学习简单的主谓宾句型和并列句型。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歌中的一个生活态度或价值观。

人音小学音乐-2年级上册《5第五课童趣》教学设计(2)

人音小学音乐-2年级上册《5第五课童趣》教学设计(2)

第3课《童趣》(三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教学目标:
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并创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孩子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
教学难点:创编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摇船调》。

2、猜谜活动交流。

教学目标:
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把谜语改编歌词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谜语、白纸、笔等
2019年6月27日。

第5课《童趣》

第5课《童趣》
6、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4、“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
5、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仔细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赋予自然景物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了“物外之趣”。
《童趣》教学设计
设计者:孙国华时间:2012.3
课型:文言文讲读
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词句。
2、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解释字词,理清句子层次,朗读时注意停顿。
2、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3、背诵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三)、思考、研讨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物外之趣。
2、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3、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童趣》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童趣》教案

word整理版学习参考资料《童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全文,自学自悟几种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观察想象,发展自主想象能力。

3、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内引生活,激趣导入以猜谜的方式内引生活,调动经验,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打开多媒体,显示画面,板书课题)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学生散读,初步把握:要求在对照注释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2、学生试读,师生评价:学生尝试在初步了解基础上读清文句节奏句读。

3、听课文朗读(利用多媒体播放mp3朗读)4、教师范读,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几大问题,授予学生翻译的方法。

5、分组朗读,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感知文章的情味并基本会意。

6、师生齐读,整体把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写了“我”儿时的那几件事?(多媒体显示问题)(“物外之趣”三件事: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1、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一步研读课文。

2、对小组间提出的疑问等进行互动解读四、体验升华,拓展延伸学生根据自身体验畅谈,体验迁移,内化学习成果1、挑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说理由。

2、在文句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说想象。

3、通过联想想象,感知“物外之趣”,说发现。

4、交流类似的经验、乐趣,说感受。

5、拓展文本,朗读、讨论、体会成年人的“童心”“诗意”。

五、总结激励,结束全文1、在学习的基础上吟诵读背。

2、收束教学,鼓励总结。

六、板书:多媒体显示。

《童趣》ppt课件

《童趣》ppt课件

通过废旧物品再利用的过程,培养儿 童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会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创意再利用设计
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将废旧物品进 行创意改造,制作出新的玩具或装饰 品。
2024/1/26
18
05
艺术启蒙教育探讨
2024/1/26
19
音乐启蒙教育
2024/1/26
音乐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01
音乐能够激发婴幼儿的听觉、情感和认知能力,对其全面发展
互动和阅读乐趣。
学校体育活动
跳绳
一种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可 以单人跳、双人跳或多人跳,
锻炼身体协调性和耐力。
2024/1/26
踢毽子
用脚踢毽子使其不落地,可以 单人踢、双人踢或多人踢,锻 炼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篮球
一项团队运动,需要协作和技 巧,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和竞争意识。
足球
一项广受欢迎的团队运动,可 以锻炼孩子的奔跑能力、协调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 关注生活,培养积极 向上的生活态度。
2024/1/26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和艺术修养。
4
教材内容与结构
教材内容
本课程以童趣为主题,选取了一系列富有童真、童趣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 游戏活动等内容,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教材结构
本课程按照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包括课文、注释、练习、相关 链接等部分,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巩固。
教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处理情绪,促进孩子
情绪的健康发展。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2024/1/26
玩具造型设计

第5课《童趣》全套教案+试题(绝对精品)(人教新课标初一上)沉复简介doc初中语文

第5课《童趣》全套教案+试题(绝对精品)(人教新课标初一上)沉复简介doc初中语文

第5课《童趣》全套教案+试题(绝对精品)(人教新课标初一上)沉复简介doc初中语文
沉复的性格爽直,豪爽自适,又不贪慕宦官的生活,因此从不参加科举考试。

他的妻子陈芸,是舅舅陈心余的女儿,他颖慧能诗文,才思隽秀,是生长于旧社会里的新时代女性。

两人伉俪情深,彼此心灵交流、心气相通,可讲是「神仙眷侣」。

而「浮生六记」能够讲是沉复他的自传,他选了六个主题来谱出他一生的哀乐,这六个主题,确实是所谓的「六记」:
第一是「闺房记乐」,写他夫妻间的情爱生活。

第二是「闲情记趣」,写他生活中的闲情逸致。

第三是「坎坷记愁」,写他家庭的变故。

第四是「浪游记快」,记叙他到各地漫游的乐趣。

第五是「中山记历」,记叙他游历琉球的见闻。

第六是「养生记道」,谈他养生方面的心得。

现只存前四记,五、六两记差不多散佚了。

至于陈芸,只因她太驯良,只因她识字,只因她纯真,就足以使她的公公把她逐出家庭了,悲剧也因此而产生了。

七年级语文电子教材5 童趣①_0217文档

七年级语文电子教材5 童趣①_0217文档

2020七年级语文电子教材5 童趣①_0217文档EDUCATION WORD七年级语文电子教材5 童趣①_0217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沈复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课文是用文言写的,只有二百多字,要仔细体会这种语体简洁的特点。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②,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③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④为之强⑤。

又留蚊于素帐⑥中,徐⑦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⑧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⑨。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①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②〔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③〔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④〔项〕颈,脖颈。

⑤〔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⑥〔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⑦〔徐〕慢慢地。

⑧〔唳(lì)〕鸟鸣。

⑨〔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研讨与练习一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小学音乐人音二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5课童趣-钟丹梅——打花巴掌

小学音乐人音二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5课童趣-钟丹梅——打花巴掌

打花巴掌丹棱县双桥镇中隆小学校钟丹梅教学目标一、用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打花巴掌》,做到咬字、吐字准确清楚。

二、初步了解北京民歌的说唱风格,并按要求编创歌词。

三、能用游戏的方式表现歌曲,从中体会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一、准确的掌握歌曲中“X. X”和“ XXXX X ”节奏。

二、能边游戏边歌词,并按要求编创适当的歌词。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二、导入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美妙的音乐时光!今天的音乐时光,咱们来玩一玩游戏吧!做什么游戏呢?2.玩一玩跟着老师一起拍打节拍(恒拍),老师走到哪位同学面前请看看老师在做什么,然后请你配合老师完成游戏。

(教师一边拍节拍走到学生面前和学生一起完成“你拍一我拍一”儿歌。

)3.拍一拍这是什么游戏?(拍手游戏)那请孩子们和你的同桌一起像老师刚才那样玩玩你们会的拍手歌吧。

准备,听口令!二、学习儿歌部分“嗯,你们的记忆力真不错!”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北京小朋友爱玩儿的拍手游戏,想不想试一试?(想)可他们说了得先闯过他们设置的关卡,敢不敢挑战?1.节奏闯关出示节奏卡,老师拍一条学生拍一条。

①XX X | XX X |xxxx X I XXXX X I②X. XXX | X. X XX |xxxx X | X X X | X . X X X | X X X |加上第一段儿歌,注意“的”的读音“dai”,指导附点音符的读法。

2.编创歌词节奏闯关一点也没难住大家,接下来加大难度,请大家看看黑板上,我们刚刚学习了一月一爱学习,可以是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爱干什么你们能不能试着给它编一编呢?请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师生共同读学生编创的歌词,及时鼓励编创好的同学。

)同学们想象力可真丰富,大家想不想听一听北京小朋友怎么编的呢?(老师范读,放伴奏,最后加上拍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三、学唱歌曲.初听北京儿歌《打花巴掌》,是一首说唱结合的游戏歌曲,说的部分我们已经了解了,下面让我们完整欣赏歌曲《打花巴掌》,听一听他们都唱了什么?(答:花名).再听唱的都是花名,那么歌曲都唱出了哪些花的名字呢》让我们再来听一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教案 ]
创意说明: 一线串珠法。

以一个“趣”字拎起全篇的教学, 导入激“趣,”译读增“趣,”美读生“趣,” 品读说“趣。


教学步骤:
、导入激“趣”: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

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即便是一些大人们看来 微不足道的小事物,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

有一首儿童诗是这样写的: “蚊子是捐血中心的义工 /到各地方去 / 强迫人们捐血 /但是他们不验血 /怎么知道能不能使 用?” 蚊子是我们夏天最讨厌的虫子, 可在小孩子的眼中却成了捐血中心的义工, 这种想像 很有意思吧!
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年时会把蚊子想像成什么呢?他的童年又有哪些乐趣呢?今天我
驱之别院”则要读出解恨后的快感。

⑵学生赛读。

三、译读增“趣” 1、 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试译课文。

2、 掌握学习文言字词的几种方法,然后分组抽签,每组分别用一种方法理读文中 的字词。

A 加字法。

用加字的方法解释,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

B 换字法。

用常用的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文言字词。

C 讲述大意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已作为成语保留下来,解释时可以只讲述
D 辨析一词多义法。

将这一课中的某一个词所有的用法和义项集中,进行词义 的体会与辨析。

3、 交流。

4、 各组之间互考互查,看哪个组对词句的翻译掌握得最好。

x 组的同学,我想考考你(请教你), 文中的词句 是什么意思。


5 童趣 湖北省松滋市王家桥中学 黄晓妍 二、美读生“趣”
1、读准字音。

教师范读,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童稚(zh i)
藐小(mi ao ) 鹤唳云端(1 i )
怡然称快(y i ) 土砾.( Ii )
庞.然大物( pang ) 2、读准节奏。

项为之强(ji mg ) 凹凸(Qo t u ) 壑(h e ) 癞虾蟆(I dh ama
学生自由读课文,标记节奏。

示例:能/张目•对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
/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3、读出情味。

⑴重点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张有弛,语调也要有变化, ) “拔山倒树、”“尽、”“捉、”“鞭、”“驱”等词语,节奏有 捉虾蟆,鞭数十,
重读“庞然大物”、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要读出紧张感, 们就来学习沈复的这篇短文《童趣》
四、品读说“趣”
1、理“趣”事
⑴文章围绕回忆了三件趣事?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⑵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⑶这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试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复述。

⑷背诵这三件趣事。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⑴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⑵第一件是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第二件是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
壑。

第三件是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虾蟆。

⑶⑷略。

2、析“趣”因
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①分析第一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一是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是观察的收获。

②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讨论明确----除“明察” “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投影显示:
③深入理解“物外之趣”。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

“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

它是一种精神体验。

应该理
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
之趣”。

3、说“趣”闻。

⑴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
⑵你体验过“物外之趣”吗?给我们讲讲。

五、齐背课文,结束全课。

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

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出我们很多美丽的联
想和想像。

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奇妙的想像力,我们应当把这份好奇心和想像力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多姿多彩。

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的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层进式朗读法。

精心设计诵读层次,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二读课文,要求理清句意的层次,正确把握句中停顿。

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三读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通过美读,使学生暂时忘记现实的角色,进入文本与作者一起把夏蚊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把草间二虫相斗想象成林中二兽相斗,并“怡然称快” “怡然自得”。

四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
1、“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
2、“我”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五读课文,要求:部分内容当堂成诵。

六读课文,要求:拓展延伸
1、你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吗?
2、你还能通过细听来领略物外之趣吗?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

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

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

有了这种
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

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

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

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

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

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

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

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

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 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

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

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