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中国饮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的魅力源于其历史、地理、气候等多个方面。
中国各个地域的饮食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呈现出浓郁的区域特色。
本文将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
北方饮食北方地区的气候干燥,所以北方饮食以面食为主,如包子、饺子、面条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东北饺子是北方饮食的代表。
但其实,每个省份的面食各有不同,如山东的烟台炸海鲜饺、河北的烙饼、宁夏的油泼面等。
此外,北京烤鸭、内蒙古的烤羊肉等也是北方地区的特色美食。
南方饮食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适合水稻的生长,因此南方饮食以米饭为主,如广东的煲仔饭、江苏的松鼠桂鱼、浙江的叫花鸡等。
此外,南方的茶餐厅文化也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如港式点心、广东早茶等。
西南饮食西南地区的气候多雨,而且地形多山,因此当地的饮食以辛辣为主,如四川的火锅、重庆的小面、云南的过桥米线等。
此外,这个地区还有烤鱼、龙抄手等著名美食。
江浙饮食江浙地区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因此当地饮食以海鲜为主,如上海的小笼包、苏州的鱼翅、杭州的西湖醋鱼等。
此外,江苏的爆蟹、浙江的东坡肉等也是代表性的美食。
西北饮食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但土地肥沃,所以当地的饮食以面食和肉类为主,如陕西的肉夹馍、宁夏的羊肉泡馍、甘肃的牛肉面等。
此外,中国的羊肉串和涮羊肉也源自西北地区。
东北饮食东北地区的气候寒冷,因此当地的饮食以烤、烩、炖等灶火烹制的菜肴为主,如辽宁的涮肉、吉林的蜜汁大翅膀、黑龙江的锅包肉等。
此外,东北的黄鱼、小鸡炖蘑菇等家常菜也很受欢迎。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特色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
每个地方的美食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值得一试。
当吃遍全国,你也就有了吃饱中国的勇气了!。
中 国各地区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中国各地区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中国各地区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中国,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丰富多样,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色,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传承、民俗风情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北到南,饮食文化的差异显而易见。
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冬季漫长,高热量、能抗寒的食物成为了餐桌上的常客。
东北菜以量大实惠、口味醇厚著称。
比如,著名的铁锅炖大鹅,选用肥美的大鹅,搭配土豆、粉条等食材,在大铁锅里炖煮得香气四溢。
还有那酸菜白肉,自家腌制的酸菜酸爽可口,与鲜嫩的五花肉搭配在一起,肥而不腻,让人食欲大增。
东北的烤肉也是一绝,大块的肉在炭火上烤得滋滋冒油,再配上独特的酱料,吃起来那叫一个过瘾。
往华北地区走,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饮食文化融合了各地的精华,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
北京烤鸭闻名遐迩,那金黄酥脆的外皮,鲜嫩多汁的鸭肉,配上薄饼、葱丝、黄瓜和甜面酱,卷起来一口咬下,口感层次丰富,令人陶醉。
炸酱面也是北京人的心头好,筋道的面条配上肉酱和各种菜码,搅拌均匀后,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酱香。
再来到华东地区,上海菜精致细腻,注重原汁原味和口感的鲜美。
生煎包是上海的特色小吃之一,外皮酥脆,内馅多汁,咬一口,汤汁四溢。
还有那本帮红烧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甜咸适中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江苏菜则以清淡、鲜嫩、造型精美而著称。
比如,扬州狮子头,选用肥瘦相间的猪肉,手工剁成肉泥,做成巨大的肉丸,清炖而成,口感松软,鲜香可口。
到了华南地区,广东菜,也就是粤菜,堪称中国饮食文化的瑰宝之一。
粤菜讲究食材的新鲜和烹饪技巧的精湛。
白切鸡是粤菜中的经典,鸡肉刚刚熟透,皮黄肉白,原汁原味,再蘸上特制的姜蒜汁,别有一番风味。
还有那煲仔饭,米饭粒粒分明,锅底的锅巴香脆可口,搭配腊味、青菜等食材,营养丰富又美味。
福建菜以汤菜居多,注重汤的鲜美和食材的本味。
佛跳墙就是福建菜的代表,汇聚了多种名贵食材,经过长时间的炖煮,汤汁浓郁,滋补养生。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介绍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美食文化,各地的传统美食代表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独特之处。
一、中国传统美食的背景和特点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美食文化。
中国传统美食的特点是注重调味和烹饪技巧,讲究食材的新鲜和可口。
同时,传统的中国美食对于均衡饮食和养生健康也有一定的要求。
二、北方传统美食文化北方地区的传统美食以面食和米饭为主食,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比如,饺子是北方人喜爱的传统美食之一。
它的形状酷似元宝,被认为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煎饺、水饺、蒸饺等不同的做法和口味也丰富了北方饺子的品种。
同时,北京的烤鸭也是享誉全球的北方传统美食。
烤鸭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它的烹制过程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特殊的设备。
而且,品尝烤鸭时还有着一系列的传统吃法和搭配,如葱丝、黄酱和薄饼等。
三、南方传统美食文化南方地区的传统美食以米饭和各种小吃为特色,细腻的烹调方式和独特的口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广东是中国南方美食的代表,粤菜的烹饪方法注重清淡及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广式早茶和猪肉糯米饭是广东地区非常受欢迎的传统美食。
四、西南传统美食文化西南地区也有其独特的传统美食文化。
云南的传统美食以其多样性和独特性而著名,曲靖的过桥米线和大理的烤乳猪都是代表性的传统美食。
这些美食在烹制过程中注重色、香、味的搭配,给人带来独特的口感和味觉的享受。
五、东北传统美食文化东北地区也有着自己的传统美食文化。
辽宁的锅包肉和吉林的冷面都是东北地区风靡一时的传统美食。
锅包肉使用嫩猪肉,炸制金黄酥脆,淋上咸甜酱汁,口感鲜嫩香脆,让人心满意足。
冷面是一种独特的凉面,清爽美味,受到东北地区人们的喜爱。
六、中华美食的文化价值中国传统美食不仅仅代表着美味,更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和核心价值观。
通过传统美食,我们可以感受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饮食智慧和生活方式。
浅析四川饮食文化

浅析四川饮食文化四川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食材而闻名于世。
四川饮食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四川饮食以辣为主要特点。
四川菜以其麻辣味而著名,被誉为“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这种辣味主要来自于四川特有的辣椒品种和各种调味料的独特搭配。
辣椒除了给菜肴带来辣味外,还能提鲜、增香。
四川人饭量大、胃口好,喜欢食物辛辣刺激,而辣椒的辣味不仅可以增加食欲,也有很好的清热解暑、驱寒保暖的作用。
四川饮食追求鲜香美味。
四川菜追求的是色、香、味俱佳。
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辣椒辣味,而是讲究菜品的味道刺激味蕾,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他们注重菜品的色彩搭配和装饰,以及各种佐料和调料的丰富而独特的搭配。
四川菜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炒、煮、炖、烤等,既有慢炖熬制的麻辣火锅,也有快速翻炒的宫保鸡丁,每一种烹调方法都能将食材的鲜美味道发挥到极致。
四川菜讲究食材的新鲜和多样性。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气候湿润,物产丰富。
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有着优质的红椒、大蒜、葱、姜等农产品。
四川也是中国的“鱼米之乡”,拥有丰富的粮食、豆腐、茶叶等产品。
四川的烹饪技术独特,关键在于对食材的处理和烹调方法的运用。
他们善于利用特色食材,搭配各种调料和香料,创造出独特的四川菜。
四川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协调搭配。
四川菜的每个菜品都讲究搭配,一个菜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食材搭配的合理性和味道的协调性。
他们讲究主菜与配菜的搭配,以及不同菜肴间风味的平衡。
四川菜对于食材的处理十分讲究,注重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绝不互相混淆。
他们注重不同菜肴的风味平衡,以期整顿菜肴的味蕾刺激度和口感。
四川菜能够给人以多个味觉的刺激和享受,让人久久回味。
四川饮食文化以辣为主要特点,并追求鲜香美味、新鲜多样、协调搭配的原则。
四川菜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闻名于世,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四川饮食文化不仅是四川人民的饮食习惯,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特色的体现。
饮食文化:中国各地美食文化差异

饮食文化:中国各地美食文化差异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饮食文化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点。
从北方的粗粮主食到南方的米饭文化,从川菜的麻辣味道到粤菜的清淡口味,中国各地的美食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北方美食文化北方地区多以面食为主,大米并不是主要的主食。
由于气候寒冷,北方人喜欢食用热量较高的面食,如面条、馒头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饺子了,每年过年吃饺子已经成为北方人的传统习俗。
此外,还有炸酱面、烤鸭等美味。
南方美食文化南方地区则主要以米饭为主食,因为气候湿暖,适合稻米的种植。
南方人喜欢清淡口味,注重鲜味和原汁原味。
例如,广东人喜欢炖汤,潮汕地区有炖品文化,以煲汤见长,而福建人则擅长海鲜烹饪。
西南美食文化西南地区的美食则以川菜、湘菜、云南菜为代表,火锅、麻辣味道是这些地区的特色。
川菜的麻辣味道让人难以忘怀,湖南菜的辣味也颇具特色。
云南菜则有独特的酸辣口味,以及采用食材丰富多样的特点。
东北美食文化东北地区也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如东北菜以大鱼大肉为主食,烧烤文化盛行,清蒸大闸蟹也是当地的特色之一。
此外,东北也有着丰富的小吃文化,如冰糖葫芦、卤肉饭等备受喜爱。
中国各地美食文化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口味上,更深层次的是反映了当地的气候、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
通过品尝不同地域的美食,我们不仅可以享受到不同口味的美食,更能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现代社会,美食文化更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彰显着各地的魅力和个性。
愿我们多了解中国各地的美食文化差异,体验其中的乐趣,感受其中的美妙。
西南饮食文化

西南饮食文化(1)西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大区,包括多个省份和自治区,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
这些地区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口味和特色。
西南地区的饮食文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生活习惯等。
下面就以四川菜、云南菜、贵州菜和西藏菜为例,分别介绍一下西南地区的饮食文化。
1.四川菜四川菜是中国最著名的菜系之一,以其辣味和丰富的口味而闻名于世。
四川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花椒和辣椒等调料开始传入中国。
四川菜的特点是重口味、重油重盐、麻辣味浓。
四川菜中有很多著名的菜品,如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和水煮鱼等。
这些菜品的口味独特,如麻婆豆腐的麻辣鲜香,宫保鸡丁的酸甜麻辣,水煮鱼的麻辣鲜香。
此外,四川菜还有火锅、串串香等特色小吃。
这些小吃以麻辣味为主,而且还有丰富的调料和特殊的风味。
2.云南菜云南菜也称为滇菜,是西南地区另一个重要的菜系。
云南菜受多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口味多样化、口感丰富、注重调味的特色。
云南菜系也有很多著名的菜品,如过桥米线、云南破酥鱼等。
过桥米线的口感鲜美,汤汁浓郁;云南破酥鱼的鱼肉鲜嫩,汤汁麻辣鲜香。
此外,云南菜还有烤全羊、酸汤鱼等特色菜肴。
这些菜品注重烹饪技巧和调料的配比,味道也各不相同。
3.贵州菜贵州菜也称黔菜,是西南地区又一重要菜系。
贵州菜受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口味独特、偏爱酸味、喜欢用当地特产食材的特色。
贵州菜的代表菜品有酸汤鱼、苗家糍粑鸡、酸辣粉等。
酸汤鱼的味道酸辣可口,苗家糍粑鸡的口感软糯香甜,酸辣粉则是以酸辣味为主。
此外,贵州菜还有豆腐鱼、丝娃娃等特色小吃。
这些菜品口感丰富,偏爱酸味,且喜欢使用当地特产食材。
4.西藏菜西藏菜是西南地区最后一个重要菜系,它受藏传佛教文化和当地高原环境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方式。
西藏菜的特点是以牛羊肉和乳制品为主,还有著名的酥油茶和青稞酒。
西藏菜的代表菜品有清蒸牛排、爆炒羊丁和干烧牛头等。
清蒸牛排的牛排肉鲜嫩多汁;爆炒羊丁的羊肉口感鲜美;干烧牛头的牛头肉质鲜美。
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少数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习惯与实践

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少数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习惯与实践引言中国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而闻名于世,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中国境内共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饮食习俗和传统饮食文化,这些习俗和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以及他们实践这些习俗的方式。
壮族——榨茶文化H3 壮族的饮茶习俗壮族的榨茶文化是壮族人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榨茶是壮族人民对来客表达喜欢之情的一种传统方式,象征着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款待。
壮族榨茶时会使用特殊的茶具,将绿茶叶或茉莉花瓣装入木质茶桶中,然后倒入沸水,用长木杓搅拌,使茶汤澄清。
榨茶时,壮家姑娘们会穿着传统的壮族服装,手持扁担,金项圈,以表达出对客人的敬意和友好。
H3 榨茶的历史和传承榨茶在壮族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据说在过去的岁月里,壮族人们常常把榨茶作为一种节日喜庆或迎新送旧的重要方式。
每年的正月十五,壮族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榨茶,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庆祝。
榨茶的传承也是壮族文化的传承之一,许多家族将制作榨茶的技术一代代传承下来,以保留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哈萨克族——奶茶文化H3 哈萨克族的奶茶习俗哈萨克族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奶茶文化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哈萨克族的奶茶有着独特的做法和味道,被誉为哈萨克族的“国饮”。
哈萨克族人民认为奶茶是社交和款待的象征,因此它在社交场合和节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哈萨克族人民制作奶茶时会使用马奶、奶粉、茶叶和盐,将这些原料混合并经过煮沸后,奶茶就制作完成了。
H3 哈萨克族奶茶的文化意义哈萨克族的奶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还代表着哈萨克族人民的精神和情感。
哈萨克族人民通常把奶茶看作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象征,因此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和庆典中,他们会以奶茶作为对客人的款待方式。
此外,哈萨克族奶茶还被认为是增强体力和提供营养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哈萨克族的牧民中尤其受欢迎。
藏族——酥油茶文化H3 藏族酥油茶的特点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饮食文化以酥油茶为代表。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

14
12 素食饮食文化圈
素食 原义:①不劳而食 ②生食 ③平常之食 现代:①以植物性原料制成的菜品 ②食素的行为模式或生活方式 斋食:①古人祭祀之前不饮酒、不吃荤的素食行为 和所食食物 ② 佛门弟子中午之前所进用的食物 ③伊斯兰的斋戒之食
15
素食文化圈形成的原因 广大民众“蔬食饮水”的贫困生活 佛教、道教的兴盛、主张 统治阶层的极力倡导和身体力行
自然因素: 地理、气候、物产—形成因素 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饮食科技—发展、扩展、交融 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巩固因素
5
3.1.4 不同饮食文化区位特征
1 东北饮食文化圈
以东部三省、内蒙古东三盟为中心。特点:
自然条件优越,多种生产类型并存,食物原料 丰富,营养摄取全面 强烈的多元饮食文化特征 食俗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冷冻食品多
流派:有广州、潮州、东江三个流派,以广州 菜为代表。 特点:烹调方法突出煎、炸、烩、炖等,口味 特点是爽、淡、脆、鲜。 名菜:三蛇龙虎凤大会、烧乳猪、盐焗鸡、冬 瓜盅、古老肉
30
苏菜
又称江苏菜、京苏大菜或下江风味,华东地区菜肴的 典型代表。 起源:起始于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与浙菜竞修秀, 成为“南食”两大台柱之一。 现影响京津沪穗、华东和长江中下游部分省,在日 本、澳大利亚、东南亚、欧美有较高声誉。 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构成的。 或:金陵风味(南京)、淮扬风味(含扬州、镇江、 淮阴、淮安)、姑苏风味(含苏州、无锡)、徐海风 味(含徐州、连云港) 31
代表品种:鱼香肉丝、宫爆鸡丁、一品熊掌、干烧鱼翅、 “黄焖鳗”、“怪味鸡块”、回锅肉、“麻婆豆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饮食文化
西南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
它是一个经济潜力极大、自然风光雄奇、民俗风情丰富、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风水宝地。
西南地区的地形有4大特色。
一是由川西高原、贵州高原、滇江高原、藏北高原组成了广袤的高原群,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势高峻。
二是长江、珠江等水系的数十条大川急流,纵横切割全境,水量丰富,气势磅礴。
三是在峻岭深谷之间形成了四川盆地、滇西纵谷、藏南谷地、藏东峡谷和众多的梯田及“坝子”(小平原),宜于农耕和发展林、副业。
四是以纳木错、色林错为代表的1000多个内陆湖泊如同明镜,不仅有渔盐之利,还为山原增添了许多秀色。
这里的气候也很复杂,既有亚热带湿a润季风气候,又有湿带、亚热带型湿a润季风气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故而西南地区生机旺盛,物种奇多,历来号称“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烹调资源取用不竭。
例如,重庆和四川有荣昌猪、德昌牛、建昌马、川牦牛、铜羊、麻鸭、雅鱼、岩鲤、江团、桃花米、大白豆、海椒、花椒、鲜笋、榨菜、魔芋、鱼腥草、豆瓣、豆豉和井盐;,贵州有香猪、关岭黄牛、黔西马、沿河山羊、金黄鸡、三穗鸭、香菇、竹荪、香禾、黑糯、党参、独山腌酸菜和铜仁绿粉;云南有抗浪鱼、弓鱼、裂腹鱼、螺黄、宣威火腿、香茅草、普洱茶、象牙芒果、接骨米、紫米、鸡棕、虎掌菌、玫瑰大头;菜、曲靖韭菜花和乳扇;西藏有瘦肉型猪、亚东鲑鱼、人参果(蕨麻籽)、冬虫夏草和藏红花等。
这些特异的物料均是本地特异食俗的重要构成因素。
从膳食结构看,西南地区的居民重视大米和糯米,兼食小麦,玉米、红苕、蚕豆、青稞、荞麦、土豆、红稗和高梁,还有些少数民族采取野生植物的根茎以代粮。
其中,米制品小吃很有名气,米线鲜香,糌粑特异、糍粑、粽粑、竹筒饭、荷叶包饭、芭蕉叶包饭多用于待客,“天府小吃席”驰誉一方。
一年四季都有蔬菜或野菜,或鲜炒或腌渍。
肉类食品平常仅是点缀,但年节的消耗量大,许多山区人家都有“杀年猪”的习俗,往往是吃一半,留一半,在火塘上熏挂。
野生草木的利用尤为充分,擅长粗料细做,“长流水,不断线”,食物构成较为合理,吃得香美而不奢靡。
西南是川菜的“势力范围”。
菜路广,佐料多,家庭治膳大多济楚,以小炒、小煎、干烧、干煸和麻辣香浓的民间菜式著称于世,有“料出云贵”、“味在四川”、“吃在山城(重庆)”的定评。
这一带的人饮食上有如下嗜好:一是普遍爱辣,“宁可无菜,不可缺椒”,
越辣越香美,越辣越“安逸”。
二是大多喜酸,“3天不吃酸,走路打转转(步伐不稳之意)”,有些酸菜腌藏十余年,其酸味不亚于山西的老陈醋。
三是偏好复合味,味多、味广、味厚、味浓,在国内独创出家常味、鱼香味、陈皮味、荔枝味等23种复合味型,为其它大区的厨师叹服。
四是强调饮撰的平民文化色彩,要求价廉物美,经济实惠,并以“杂烩席”、“火锅席”独领风a骚。
在4大菜系中,四川菜可以说是最便宜、也最耐吃的,这与西南人节俭的品性有关。
西南还有“云烟、贵酒、川果、藏药”这“4绝”。
不仅有茅台、五粮液、沪州特曲、剑南春、全兴大曲、董酒、习酒等名酿;就是少数民族山寨,每户每年都要酿制土酒三、五百斤,当地人的豪饮之风世公认。
西南地区的名食亦多。
重庆和四川有毛肚火锅、樟茶鸭a子、床婆豆腐、宫保鸡订河水豆花、家常海参、龙抄手、担担面、叶儿粑、钟水饺、夫妻肺片、五香牛肉干和《田席》、《小满汉席》;贵州有竹香青鱼、盐酸蒸肉、八宝龙鱼、竹荪银耳汤、肠旺面、苦荞粑、酸汤菜和《酸鱼全席》、《野味全席》;云南有红烧鸡棕、酥烤云腿、大理砂锅鱼、油炸竹虫、过桥米线、紫米粑粑、牛干巴、饵块和《鸡棕席》、《紫米全席》;西藏有火上烧肝、赛蜜羊肉、油松茸、野鸡扣磨菇、人参果拌酥油大米饭、校果馍馍、酥油茶和《柳林宴》、《藏北三珍宴》等。
川人迎宾,至诚一片,黔乡便宴,盘碗重叠;在云南的众多少数民族中,以虫菜、腌酸菜为代表的古朴食风,闪射出奇光异彩;深受喇嘛教教义熏染的藏菜,更如一块未被雕琢的璞玉,古色古香。
目前,以西双版纳自然风情背景、载歌载舞的傣家竹楼菜,传遍长城内外;以风姿特异的川味作旗帜、以“山城火锅”为代表、被数百万川伢子、川妹子带到五湖四海的西南民间菜,更是大举“北伐”、“东征”与“南下”,形成十多年不衰的当代菜品流行潮,与鲁菜、苏菜、粤菜争夺市场,显得生机蓬勃。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西南食风的3大特质。
第一,由于地形参差、气温殊异物产丰寡不均和少数民族众多等原因所致,促成食俗风情的多样性与奇异性。
第二,因为山川阻隔、交通闭塞和开发较迟的诸多因素影响,又出现食俗风情的局部封闭性;不少相当古老的习俗得以完好地保存,以似活的“化石”,向现代人诉说历史的沧桑。
第三,在一些原始宗教祭祀风习和中世纪佛教禁欲主义的长期桎梏下,不太容易接受外来的影响,限制了饮食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