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盆腔炎性疾病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方案一、概述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妇科常见病,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性传播感染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PID的主要致病微生物。
一些需氧菌、厌氧菌、病毒和支原体等也参与PID的发生。
引起PID的致病微生物多数是由阴道上行而来的,且多为混合感染。
延误对PID的诊断和治疗都有可能导致PID后遗症如输卵管因素不孕和异位妊娠等。
祖国医学过去尚无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名,而将此病归于“腹痛”、“带下”、“瘕”等范畴。
中医病名:腹痛病,带下病,瘕病;西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PID的临床表现各异,因此其诊断通常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决定。
1.PID诊断的最低标准:在性活跃女性及其他存在性传播感染风险者,如排除其他病因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应诊断PID并给予PID经验性治疗:(1)子宫压痛;(2)附件压痛;(3)子宫颈举痛。
下腹疼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时,诊断PID的可能性增加。
2.PID诊断的附加标准:(1)口腔温度≥38.3℃;(2)子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3)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4)红细胞成降率升高;(5)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6)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子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
3.PID诊断的特异性标准:(1)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的组织病理学证据;(2)经阴道超声检查或MRI检查显示输卵管管壁增厚、宫腔积液,可伴有盆腔游离液体或输卵管卵巢包块;(3)腹腔镜检查见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层有脓性渗出物等。
【中医辨证分型】1.热毒炽盛证经行或产生邪毒侵袭,伤及胞宫络脉,邪正相争,营卫失和而致本病。
证见:高热寒战,全身疼痛,下腹剧痛拒按,带下增多,色黄味臭,质粘稠,口干不欲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溲痛不畅,舌红苔黄腻厚,脉滑数。
pid盆腔炎的名词解释

pid盆腔炎的名词解释PID盆腔炎是指盆腔内多种生殖系统感染的综合症状,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PID的全称是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是一种侵袭性的感染,可以波及到子宫、输卵管、卵巢和盆腔其他结构,严重时甚至可导致不孕。
在医学上,盆腔炎一般是继发于性传播感染,如淋病、衣原体、支原体等,或者是通过宫腔操作感染。
当宫颈、白带或尿道的细菌感染进入盆腔,炎症就会波及到盆腔其他结构,形成PID。
不过,还有一些非感染性因素,如宫内节育器使用不当、产后感染等,也可引起盆腔炎。
PID盆腔炎的症状包括下腹痛、发热、白带异常等。
下腹痛是PID的主要症状,其特点是多数持续性、隐痛或胀痛感,并往往是双侧性的。
疼痛可以在月经前加剧,性交后加重,胃肠问题也可能出现,如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
发热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体温可达到38度以上。
如果PID合并了阴道或宫颈感染,可以导致白带的颜色和质地异常,如黄色、恶臭等。
PID盆腔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医生通常会询问病人的性史、月经情况、避孕措施等,以及检查病人的腹部是否有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白细胞计数、尿道分泌物培养、盆腔B超和核磁共振等。
PID的确诊还需要通过腹腔镜检查,从病变部位取得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治疗PID盆腔炎的主要目标是消除炎症、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病情给患者开具药物方案,如抗生素、抗炎药等。
治疗期间需要患者避免性行为,以免加重炎症或引起复发。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PID患者都需要住院治疗,只有病情比较严重或合并并发症时,才会选择住院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在康复期间应该注意饮食、休息等,避免劳累和过度疲劳。
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正确使用避孕措施,避免不洁性行为。
对于已经治愈的PID患者,也要定期复查,预防复发。
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定期接受妇科检查,能够早期发现病变,及时处理,减少不良后果。
盆腔炎性疾病

五、其他治疗
1.中药保留灌肠 2.中药离子导入 3.穴位注射
血常规:
血WBC ↑ 血沉↑ C反应蛋白↑
白带常规+培养 B超:盆腔积液,肿块。
三、PID的诊断标准 (2010年美国CDC诊断标准)
基本标准: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近区压痛 附加标准:
T>38.3℃ 宫颈或异常粘液性阴道脓性分泌物 阴道分泌物湿片出现大量白细胞 红细胞沉降率↑ 血C-反应蛋白↑ 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
一、定义
盆腔炎性疾病(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 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 巢脓肿、盆腔腹膜炎(CDC2006) ,其中最常见的是 输卵管炎
好发于生育期妇女,初潮前、绝经后很少发病 分为急性、慢性两种,后者称为急性盆腔炎后遗症 好发于性生活频繁或性乱者,或产后、术后,近年发
初始治疗往往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 及时抗生素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后遗症的产生 治疗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
具体:
一般感染、体征轻: 口服抗生素 严重感染:静脉用药、联合用药
时间:2周
如48~72h体温不降,中毒症状明显腹腔镜探查治疗 感染控制后,脓肿形成
子宫内膜异位 症
卵巢非赘生性 囊肿
长期慢性疼痛,可有反复 急性发作,低热,经行、 性交、劳累后加重
渐进性痛经,性交痛,经 前肛门坠胀,病程长,非 经期一般不痛,经期则腹 痛难忍
无盆腔炎病史,可无症状
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 肿块呈腊肠形,囊性,与周围 粘连,不活动 宫骶韧带结节,触痛;一侧或 腹腔镜检查可确诊 两侧卵巢囊性包块
第三节 盆腔炎性疾病

第三节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妇女。
盆腔炎性疾病未能彻底治愈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
以往将PID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慢性盆腔炎大致相当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古籍无盆腔炎性疾病之名。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散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月经不调”、“妇人腹痛”、“癥瘕”、“不孕”、“产后发热”等病症中。
一、急性盆腔炎【病因病机】本病多因经期、产后、流产后及宫腔内手术后,摄身不慎,湿热毒邪乘虚内侵,客于冲任胞宫,与气血相搏结,邪正交争所致。
常见病因病机分型有热毒壅盛、湿热瘀结。
(一)热毒壅盛经期、产后、流产后或手术损伤,体弱胞虚,房室不洁,邪毒内侵,客于胞宫,滞于冲任,化热酿毒,致高热腹痛。
(二)湿热瘀结经行产后,余血未净,湿热内侵,与余血相搏,冲任脉络阻滞,瘀结不畅,则瘀血与湿热内结胞宫、胞脉,滞于少腹,则腹痛带下,缠绵难愈。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病史分娩、流产、经期及宫腔内手术等期间有感染史。
2.症状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发热、带下增多。
严重者可有寒战、高热、头痛。
若有腹膜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若有脓肿形成,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或腹泻、里急后重和排便困难。
3.检查(1)妇科检查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阴道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穹窿触痛明显,饱满;宫颈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流出,举痛明显;宫体略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可触及包块,压痛明显;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可扪及后穹窿或侧穹窿饱满且有波动感。
(2)辅助检查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血沉加快,>20mm /h。
宫颈管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查见病原体。
②B超检查提示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或有炎性包块。
2019 盆腔炎诊治指南解读

药物治疗
静脉给药方案B: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氧氟 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可以覆盖需氧菌和不典 型病原菌微生物,氧氟沙星0.4g/12h,静滴; 或左氧氟沙星0.5g/d,静滴。而对于厌氧菌, 需要用硝基咪唑类药物(甲硝唑),甲硝唑 0.5g/12h,静滴。 Nhomakorabea 药物治疗
静脉给药方案C: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类联合 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3g/6h,静 滴;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 g/(6~8)h,静 滴。为覆盖厌氧菌,可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 如甲硝唑0.5g/12 h,静滴。为覆盖非典型病 原微生物,可加用多西环素0.1g/12h,口服, 连用14 d;或米诺环素0.1g/12 h,口服,连 用14d;或阿奇霉素0.5g/d,静滴或口服, 1~2d后改为口服0.25g/d,5~7d。
3、PID 诊断的特异性标准:
(1)子宫内膜活检提示子宫内膜炎。 (2)经阴道超声检查或 MRI 提示:输卵管 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可伴盆腔积液或输卵 管卵巢包块。 (3)腹腔镜检查: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 输卵管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层有脓性渗 出物。
4、PID诊断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盆腔炎的诊断需要与其他疾病相区 别,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扭转/破裂、 急性阑尾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性 疾病,尤其是卵巢囊肿存在合并盆腔感 染的可能性。孕龄期女性或性传播感染 的高危人群,可以以最低标准来进行 PID诊断。
盆腔炎给药注意事项:在化验结果出来前,提 前用药,结果出来后,需要考虑先前用药是否 可以覆盖相应病原微生物,另外,注意72小时 需要重新评价,根据疗效及时改进治疗方案。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分为紧急手术和择期手术,紧急手术主 要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和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脓肿破 裂的盆腔炎患者,紧急手术风险较大,可能会有肠损 伤等的出现。择期手术主要用于经药物治疗2周以上, 肿块持续存在或增大的盆腔炎患者。手术方式可以根 据术者判断选择腹腔镜或开腹,如果脓肿位置较低, 甚至可以采用后穹窿穿刺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盆腔炎性疾病(2015修订版)

三、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手术范 围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一般状况等全面 考虑。原则是以切除病灶为主。年轻妇女应尽量 保留卵巢;对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 屡次发作者,可行子宫全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 术;对极度衰弱的危重患者须按具体情况决定手 术范围。若盆腔脓肿位置低、突向阴道后穹隆时 ,可经阴道切开引流。
(1)口腔温度≥38.3℃; (2)子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 (3)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 (4)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5)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6)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大多数PID 患者都有子官颈脓性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镜检白细胞增多。如果宫 颈分泌物外观正常,并且阴道分泌物镜检无白细胞,则诊断PID的可 能性不大,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病因。如有条件,应积 极寻找致病微生物,尤其是与STI相关的病原微生物。
4. 静脉给药D方案:林可霉素剂量0.9g/8h,静脉滴注;加用硫酸庆大霉素,首次负荷剂量为(2 mg .kg-1 . 8h-1),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维持剂量1.5 mg.kg-1.8h-1; 两种药物均可采用每日 次给药。
二、PID的治疗
(二)非静脉药物治疗 1. 非静脉给药A方案:头孢曲松250m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或
和异位妊娠)的形成,保证妇女健康,针对女性下腹痛的处理具有实用价值。但
在临床应用时,尤其是面对急性下腹痛患者,应该注意排除外科或妇产科的其他
急症后,方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1.下腹痛的诊断
2.1. 症状:下腹疼痛,性交痛,痛经。
3.2. 体征:下腹触痛、肌紧张、反跳痛;子宫颈举痛;子宫颈分泌物异常、 出血;发热。
盆腔炎性疾病

体征
全身检查——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
腹部检查—— 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腹胀、肠鸣音减 弱或消失,合并肝周围炎时,肝区有压痛。
盆腔检查——
阴道:可见脓性臭味分泌物; 宫颈:充血、水肿,可见脓性分泌物自
宫颈口流出,宫颈举痛,后穹窿
有触痛(是否饱满);
宫体:稍增大,压痛,活动受限;
脓肿持续存在:病情好转,包块控制2-3周,仍未消失。 脓肿破裂:突然腹痛加重,寒战、高热、腹膜炎症状。
❖ 手术方式:
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 手术范围根据病变范围、年龄、一般状况等全面考虑
性伴侣治疗
✓ PID患者出现症状前60d内接触过的性伴侣应进行检 查和治疗。
✓ 无论PID患者分离出的病原体如何,均应建议患者 性伴侣进行STI检查和治疗。(由淋病奈瑟菌或沙眼 衣原体感染引起的PID患者的男性伴侣无症状)。
宫颈内膜外移是生理现象,不需治疗,仅做细胞学筛查。 宫颈内膜外移合并感染时需要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差,物理治疗效
果好。
其他病理类型
✓ 宫颈息肉:
摘除后需做病理检查,有恶变可能; 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是近年来治疗宫颈病变的新方法,可发现小的宫颈管
息肉,能切掉基地及其所附着的浅肌层,有效避免复发。
分类
✓ 按照临床发病过程分类
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 按照病原体类型分类
特异性感染(包括淋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和支原 体及沙眼衣原体所致的炎症)
非特异性感染(病原体及病因均无特异性)
病原体
✓ 几乎所有PID的病原体都是通过阴道而感 染宫颈并上行的。
✓ PID的病原体主要有三类:
需氧菌 厌氧菌 性传播感染病原体(STI)
盆腔炎性疾病

中药离子导入 例方:
细辛3g 肉桂10g 公丁香10g 当归10g 透骨草20g 皂角刺10g 白芷10g
中药塌渍(蜡疗)
QD×7
针灸
关元、中极、子宫、足三里、三阴交,每次 2~3穴
中成药
盆炎康 20ml, Tid×5 宝光妇乐冲剂 2包 Bid×5 金刚藤胶囊 4粒 Tid×5 大黄庶虫丸 4粒 Bid×5
2.临床表现 :
下腹部疼痛或坠胀痛,痛连腰骶, 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可 伴有低热起伏,带下增多,月经不调, 不孕 。
3.妇检:
子宫常后倾后屈,压痛,活动受限;宫体 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或触及囊性肿块,压痛; 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4.辅助检查:
①B超检查:可有一侧或两侧附件液性包块; ②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输卵管迂曲、阻塞 或通而不畅;
转归 治愈:但可遗留疤痕、粘连、功能障碍 迁延:急性 慢性 扩散: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
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机制
1.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尿道口。 2.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正常菌群是乳酸杆
菌可抑制其他细菌生长。
3.宫颈口紧闭。 4.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 5.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摆动及输卵管
白术 巴戟天 杜仲 熟地 党参 麦冬 五味 子 肉苁蓉 白芍 当归 莲子 乌药
其他疗法
中药静脉滴注
5 % G. S 250ml+丹参注射液20 ml ivgtt qd×10
5 % G. S 250ml+鱼腥草注射液30ml ivgtt qd×10
中药灌肠
中药汤剂 100ml 保留灌肠qd×10 例方: 三棱15g 莪术15g 透骨草30g 皂角刺10g 赤芍20g 桂枝15g 威灵仙15g 生甘草1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 后遗症
指导 随访
健康
护理
心理
教育
要点
护理
对症 护理
执行 医嘱
.
Thank you
Power Design
.
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急性发作
.
急性盆腔炎性疾病:下腹痛伴
临
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重者高
床
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
表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低热、
现
乏力,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
腔痛或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
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举痛或子 宫压痛或附件压痛等。
.
治疗原则
及时、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手术 治疗。绝大多数盆腔炎经恰当的抗菌治疗 能彻底治愈,如不能彻底清除致病菌或治 疗不能足量足疗程,容易引起后遗病变。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者,多采用综合性 治疗方案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增加受孕 机会。
.
定义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同 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 管卵巢炎最常见。
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性活跃期、有 月经的妇女,初潮前、绝经后后或未 婚妇女很少发生盆腔炎性疾病,若发 生盆腔炎性疾病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 症的扩散。
.
年龄
高危因素
不良性行为
下生殖道感染
宫腔内手术
经期卫生不良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盆腔炎性疾病
.
目录
定义 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
定义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 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 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 炎。
、 输卵管妊娠、慢性腹痛等),称为盆腔 炎性疾病后遗症,从而影响妇女的生殖 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