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规范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

合集下载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PPT课件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PPT课件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首选检查方法,可观察盆腔内器 官的形态、大小和回声情况,判 断有无脓肿形成。
CT或MRI检查
对于复杂病例或超声诊断不明确 的患者,可进行CT或MRI检查, 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信息。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 。具体标准可参考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
开发新的诊疗技术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加敏感、特异的诊疗技术,提高盆腔炎症 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盆腔炎症性疾病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未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相关研 究和诊疗技术的进步。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鉴别诊断
盆腔炎症性疾病需与阑尾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进行鉴 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作出正确的鉴别 诊断。
03
治疗规范
一般治疗
休息与营养
建议患者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 陷凹而使炎症局限。同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 食或半流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中医治中 药内服、外敷、灌肠等方法进行治疗 ,以缓解症状、促进炎症吸收。
辅助治疗
可采用物理疗法如超短波、微波等辅 助治疗,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 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 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04
并发症处理与预防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输卵管卵巢脓肿
手术治疗
80%
手术指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脓肿持续存 在或脓肿破裂的患者,应及时进 行手术治疗。
100%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资料讲解共47页文档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资料讲解共47页文档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 生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资料讲解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Thank you

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新规范共49页文档

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新规范共49页文档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新规范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盆腔炎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

盆腔炎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
第三页,共29页。
特点
病原体 来源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混合性感染
第四页,共29页。
外源性感染特点
主要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
以淋球菌、沙眼衣原体为主,支 原体、厌氧菌、需氧菌参与其 中
上行性逆行感染 以破坏生殖道黏膜上皮为显著著
特点,尤以输卵管管腔破坏为重, 导致输卵管黏膜细胞纤毛脱落, 积水,粘连、脓肿形成,导致不 孕。 人群:青少年、年轻人、性活跃 期、未生育人群,以及非妊娠期、 产褥期感染为主
第六页,共29页。
其他途径感染
经血液途径感染:盆腔结核为代表 周围器官蔓延:阑尾炎、肠穿孔、自发性腹膜炎

第七页,共29页。
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
充血、肿涨、渗出、
炎性细胞集聚、病原 体阳性
1、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 2、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
卵巢很少单独发炎。
第八页,共29页。
合并膀胱炎、直肠里急后重、腹泻等 不识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二页,共29页。
定义
女性内生殖器官的一组感染性疾病 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
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 等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同时累 及几个部位。
道出了疾病的部位、性质 感染源是哪来的? 由此会想到病原体究竟是什么?
第十八页,共29页。
六种给药方案
第十九页,共29页。
中医中药治疗治疗
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是热毒、湿毒、寒凝、气滞、血
瘀在胞宫内相互交织形成的 分几种类型:热毒炽盛型、湿热淤积型、
寒湿凝滞型、气虚血瘀型、血瘀肾虚型 急性盆腔炎以前两种类型为主
第二十页,共29页。
热毒炽盛证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指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扩散到整个内膜层,引起急性炎症。

【诊断标准】
(一)病史:流产或产后或经宫腔手术后史。

(二)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有时起病急,寒战、发热、高达40℃,全身乏力、出汗。

2.下腹部疼痛,下坠、腰酸。

3.阴道排液增多,水样混浊或脓性,有臭味。

4.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症状,有时并发感染性休克。

5.妇科检查下腹部压痛,子宫颈口见大量脓性或血性臭味分泌物流出。

(三)辅助检查
1.血液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2.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作宫腔培养应消毒外阴,用窥器暴露宫颈口,以无菌棉球擦净宫颈外口及阴道内的排液,用无菌吸管伸人宫腔,吸取分泌物置入无菌试管内送培养。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患者应取半卧位以利宫腔分泌物引流,并使炎症局限在盆腔内。

2.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半流质为宜,支持疗法,不能进食者应予静脉输液。

3.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

(二)抗炎治疗
1.根据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者不必等培养结果,先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

2.宫腔内如有胎膜、胎盘残留或宫内节育器放置者应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去除残留组织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指南规范▎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

指南规范▎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

指南规范▎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盆腔炎症性疾病(PID)的诊断PID诊断的最低标准在性活跃期女性及其他存在性传播感染(STI)风险者,如排除其他病因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应诊断PID并给予PID经验性治疗:子宫压痛,附件压痛,宫颈举痛。

下腹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时,诊断PID的可能性增加。

PID诊断的附加标准口腔温度≥38.3℃;子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

大多数PID患者都有子宫颈脓性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镜检白细胞增多。

如果宫颈分泌物外观正常,并且阴道分泌物镜检无白细胞,则诊断PID的可能性不大,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病因。

如有条件,应积极寻找致病微生物,尤其是与STI相关的病原微生物。

PID的特异性诊断标准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的组织病理学证据;经阴道超声检查或MRI检查显示输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可伴有盆腔游离液体或输卵管卵巢包块;腹腔镜检查见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层有脓性渗出物等。

PID的治疗治疗原则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静脉药物治疗●静脉给药A方案:①单药治疗:第二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静滴,根据具体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间隔时间,如头孢替坦2 g/12 h,静滴;或头孢西丁2 g/6 h,静滴;或头孢曲松1 g/24 h,静滴。

②联合用药:如所选药物不覆盖厌氧菌,需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5 g/12 h,静滴。

为覆盖非典型病原微生物,可加用多西环素0.1 g/12 h,口服,连用14 d;或米诺环素0.1 g/12 h,口服,连用14 d;或阿奇霉素0.5 g/d,静滴或口服,1~2 d后改为口服0.25 g/d,5~7 d。

●静脉给药B方案:氧氟沙星0.4 g/12 h,静滴;或左氧氟沙星0.5 g/d,静滴。

盆腔炎性疾病(2015修订版)

盆腔炎性疾病(2015修订版)

三、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手术范 围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一般状况等全面 考虑。原则是以切除病灶为主。年轻妇女应尽量 保留卵巢;对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 屡次发作者,可行子宫全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 术;对极度衰弱的危重患者须按具体情况决定手 术范围。若盆腔脓肿位置低、突向阴道后穹隆时 ,可经阴道切开引流。
(1)口腔温度≥38.3℃; (2)子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 (3)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 (4)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5)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6)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大多数PID 患者都有子官颈脓性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镜检白细胞增多。如果宫 颈分泌物外观正常,并且阴道分泌物镜检无白细胞,则诊断PID的可 能性不大,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病因。如有条件,应积 极寻找致病微生物,尤其是与STI相关的病原微生物。
4. 静脉给药D方案:林可霉素剂量0.9g/8h,静脉滴注;加用硫酸庆大霉素,首次负荷剂量为(2 mg .kg-1 . 8h-1),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维持剂量1.5 mg.kg-1.8h-1; 两种药物均可采用每日 次给药。
二、PID的治疗
(二)非静脉药物治疗 1. 非静脉给药A方案:头孢曲松250m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或
和异位妊娠)的形成,保证妇女健康,针对女性下腹痛的处理具有实用价值。但
在临床应用时,尤其是面对急性下腹痛患者,应该注意排除外科或妇产科的其他
急症后,方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1.下腹痛的诊断
2.1. 症状:下腹疼痛,性交痛,痛经。
3.2. 体征:下腹触痛、肌紧张、反跳痛;子宫颈举痛;子宫颈分泌物异常、 出血;发热。

盆腔炎性疾病诊治临床指南

盆腔炎性疾病诊治临床指南

盆腔炎性疾病诊治临床指南
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盆腔处压痛并伴有下生殖道炎症,但是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常症状轻微,不易察觉,故而会导致许多亚临床的盆腔炎性疾病。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盆腔炎性疾病诊治临床指南的知识,欢迎阅读。

背景知识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炎症多由阴道或宫颈口蔓延至上生殖道,子宫内膜炎作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中期阶段。

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盆腔处压痛并伴有下生殖道炎症,但是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常症状轻微,不易察觉,故而会导致许多亚临床的盆腔炎性疾病。

临床表现和诊断
大量病例表明,上生殖道感染和炎症可以导致缺乏症状的长期生殖障碍,这种情况被称之为亚临床盆腔炎性疾病。

许多由输卵管异常引起不孕的女性并没有盆腔炎性疾病史,但血清学检查发现许多患者之前有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

研究人员对这些女性的输卵管进行活检检查,发现有盆腔炎性疾病史的女性输卵管上皮明显被破坏。

临床上诊断盆腔炎性疾病依据盆腔器官疼痛,如宫颈触痛、附件区压痛以及双合诊子宫压痛等,这些均提示下生殖道炎症。

当前,临床上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并不严密,仅有75% 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在出现典型的盆腔压痛和下生殖道炎症感染后才得以确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规范▎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
盆腔炎症性疾病(PID)的诊断PID诊断的最低标准在性活跃期女性及其他存在性传播感染(STI)风险者,如排除其他病因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应诊断PID并给予PID经验性治疗:子宫压痛,附件压痛,宫颈举痛。

下腹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时,诊断PID的可能性增加。

PID诊断的附加标准口腔温度≥38.3℃;子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
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

大多数PID患者都有子宫颈脓性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镜检白细胞增多。

如果宫颈分泌物外观正常,并且阴道分泌物镜检无白细胞,则诊断PID的可能性不大,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病因。

如有条件,应积极寻找致病微生物,尤其是与STI相关的病原微生物。

PID的特异性诊断标准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的组织病理学证据;经阴道超声检查或MRI检查显示输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可伴有盆腔游离液体或输卵管卵巢包块;腹腔镜检查见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层有脓性渗出物等。

PID的治疗治疗原则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静脉药物治疗●静脉给药A方案:①单药治疗:第二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抗菌药物静滴,根据具体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间隔时间,如头孢替坦2 g/12 h,静滴;或头孢西丁2 g/6 h,静滴;或头孢曲松1 g/24 h,静滴。

②联合用药:如所选药物不覆盖厌氧菌,需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5 g/12 h,静滴。

为覆盖非典型病原微生物,可加用多西环素0.1 g/12 h,口服,连用14 d;或米诺环素0.1 g/12 h,口服,连用14 d;或阿奇霉素0.5 g/d,静滴或口服,1~2 d后改为口服0.25 g/d,5~
7 d。

●静脉给药B方案:氧氟沙星0.4 g/12 h,静滴;或左氧氟沙星0.5 g/d,静滴。

为覆盖厌氧菌感染,可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5 g/12 h,静滴。

●静脉给药C方案: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3 g/6 h,静滴;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
g/(6~8)h,静滴。

为覆盖厌氧菌,可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5 g/12 h,静滴。

为覆盖非典型病原微生物,可加用多西环素0.1 g/12 h,口服,连用14 d;或米诺环素0.1 g/12 h,口服,连用14 d;或阿奇霉素0.5 g/d,静滴或口服,1~2 d后改为口服0.25 g/d,5~7 d。

●静脉给药D方案:林可霉素剂量0.9 g/8 h,静滴;加用硫酸庆大霉素,首次负荷剂量为2 mg/(kg·h),静滴或肌内注射,维持剂量1.5 mg/(kg·1.8 h);2种药物均可采用1次/d给药。

非静脉药物治疗●非静脉给药A方案:头孢曲松250 m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或头孢西丁2 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

单次肌内给药后改
为其他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例如头孢唑肟、头孢噻肟等,口服给药,共14 d。

如所选药物不覆盖厌氧菌,需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4 g/12 h,口服;为治疗非典型病原微生物,可加用多西环素0.1 g/12 h,口服(或米诺环素0.1 g/12 h,口服);或阿奇霉素0.5 g/d,口服,1~2 d 后改为0.25 g/d,5~7 d。

●非静脉给药B方案:氧氟沙星0.4 g/12 h,口服;或左氧氟沙星0.5 g/d,口服。

为覆盖厌氧菌感染,可加用甲硝唑0.4 g/12 h,口服,共14 d。

给药注意事项:静脉给药者应在临床症状改善后继续静脉治疗至少24 h,然后转为口服药物治疗,共持续14 d。

如确诊为淋病奈瑟菌感染,首选静脉给药A方案或非静脉给药A方案,对于选择非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者应加用针对淋病奈瑟菌的药物。

选择静脉给药D方案者应密切注意药物的耳、肾毒副作用,此外,有报道发现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应用偶尔出现严重神经系统不良事件。

药物治疗持续72 h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应重新确认诊断并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手术指征:①药物治疗无效。

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 h,体温持续不降,感染中毒症状未改善或包块增大者,应及时手术。

②肿块持续存在。

经药物治疗>2周,肿块持续存在或增大者,应及时手术。

③脓肿破裂。

腹痛突然加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
胀、腹部拒按或有感染中毒休克表现,应疑诊脓肿破裂。

若脓肿破裂未及时诊治,患者死亡率高。

因此,一旦疑脓肿破裂,需立即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行手术探查术。

手术方式:原则是以切除病灶为主。

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对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屡次发作者,可行子宫全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对极度衰弱的危重患者须按具体情况决定手术范围。

若盆腔脓肿位置低、突向阴道后穹隆时,可经阴道切开引流。

中医、中药及物理治疗中医、中药和物理治疗在PID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

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康妇消炎栓、桂枝茯苓胶囊、红花如意丸等中药治疗,可以减少慢性盆腔痛后遗症的发生。

妊娠期PID的治疗由于妊娠期PID可增加孕产妇死亡、死胎、早产的风险,可疑PID的妊娠妇女建议住院接受静脉抗菌药物治疗。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

性伴侣的治疗PID患者出现症状前60 d内接触过的性伴侣很可能感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应进行检查及相应治疗。

如PID患者检测出STI相关病原微生物,性伴侣需要同时接受治疗。

在女性PID患者治疗期间,必须避免无保护性交。

PID治疗后的随访对于药物治疗的PID患者,应在72 h内随诊,明确有无临床情况的改善,如退热、腹部压痛或反跳痛减轻、子宫及附件压痛减轻、子宫颈举痛减轻等。

如果未见好转则建议进一步检查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
感染的PID患者,还应在治疗结束后4~6周重新检查上述病原体。

PID的预防对高危女性的子宫颈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感染复查和治疗能有效减低PID的发生率。

下腹痛病症的处理下腹痛是PID的主要症状,但是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不平衡,许多基层医院无法对急性PID进行病因诊断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使PID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更好地对PID进行诊治,避免上生殖道感染后遗症(输卵管因素不孕和异位妊娠)的形成,保证妇女健康,针对女性下腹痛的处理具有实用价值。

但在临床应用时,尤其是面对急性下腹痛患者,应该注意排除外科或妇产科的其他急症后,方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下腹痛的诊断症状:下腹疼痛,性交痛,痛经。

体征:下腹触痛、肌紧张、反跳痛;子宫颈举痛;子宫颈分泌物异常、出血;发热。

下腹痛的处理(见图1)
本文转载自《中华妇产科杂志》专家寄语现在已经没有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名称,PID炎性疾病的后遗症状,如粘连、积水、盆腔痛,这些后遗症状的治疗偏向选择中西医联合治疗或者是理疗。

PID患者初次的诊断治疗、敏感抗生素的使用、疗程的长短均是保证治愈的条件。

对于基层临床医生来说,PID的治疗更应该按照诊治规范进行,这样会减少中远期的并发症。

从2008年起PID诊断就是分层的,指南前面是针对发达地区和各大医院PID的患者,可以根据病原学诊断,后面的下腹痛症状处理是专门针对基层妇产科医生分流下
腹痛患者的。

当基层医生面对一个下腹痛患者,若不能排除PID时可用下腹痛症状处理流程来进行处理,来分流PID患者或其他疾病患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廖秦平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