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全)

一、绪论1.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二、植物的水分生理1.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的水与一偏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
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2.衬质势:由于衬质 ( 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 ) 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3.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
4.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5.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6.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7.吸胀作用: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的现象称为吸胀作用。
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的力量称为吸胀。
8.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9.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0.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 g·kg-l表示。
11.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 1g 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 g 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
12. 气孔蒸腾:植物细胞内的水分通过气孔进行蒸腾的方式称为气孔蒸腾。
13.气孔运动主要受保卫细胞的液泡水势的调节,但调节保卫细胞水势的途径比较复杂。
14.保卫细胞:新月形的细胞,成对分布在植物叶气孔周围,控制进出叶子的气体和水分的量。
形成气孔和水孔的一对细胞。
双子叶植物的保卫细胞通常是肾形的细胞,但禾本科的气孔则呈哑铃形。
气孔的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因为细胞壁面对孔隙的一侧(腹侧)比较厚,而外侧(背侧)比较薄,所以随着细胞内压的变化,可进行开闭运动。
植物生理学

15.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
1. 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 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亦称发酵作用。
2. 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
3. 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4. 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1.植物生长物质:是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2. 植物激素: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3.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
人工合成的物质。
3.胞间连丝:是贯穿胞壁的管状结构物内有连丝微管,其两端与内质网相连接。
4.代谢源:指制造并输送有机物质到其他器官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成熟的叶片。
5.代谢库:指植物接纳有机物质用于生长、消耗或贮藏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发育中的种子、果实等。
1.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指植物感受、传导环境刺激的分子途径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调控基因的表达和生理生化反应。
4.种子寿命:从种子成熟到失去发芽能力的时间。
5.种子活力:种子在田间条件(非理想条件)下萌发的速度、整齐度及幼苗健壮生长的潜在能力,它包括种子萌发成苗和对不良环境的忍受力两个方面。种子活力与种子的大小、成熟度有关,也与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有关。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绪论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主要研究构成植物的各部分乃至整体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
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可分为:1、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2、物质与能量代谢3、信息传递和信号传导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生长:是指由于细胞数目增加、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导致的植物个体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植物的发育:是指由于细胞的分化所导致的新组织、新器官的出现所造成的一系列形态变化(或称形态建成)。
包括从种子萌发,根、茎、叶的生长,直至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植物的代谢活动植物的代谢活动包括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植物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无机物的同化与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及转化等。
植物的信息传递和信号传导信息传递:主要指内源和外源的物理或化学信号在植物整体水平的传递过程。
即信号感受部位将信息传递到发生反应部位的过程。
(如根、冠间及叶、茎间的信息传递)信号传导:多指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的信号传递过程,故又称细胞信号传导。
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1、植物生理学的孕育阶段从1627年荷兰人J.B.van Helmont做柳枝实验开始, 到19世纪40年代德国人J.von Liebig(李比希)创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为止。
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的建立标志着植物生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2、植物生理学的诞生、成长阶段从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的建立到19世纪末德国植物生理学家.Sachs(萨克斯)和他的学生W.Pfeer(费费尔)的两部植物生理学专著问世为止。
《植物生理学讲义》(Sachs,1882)《植物生理学》(Pfeffer,1897)3、植物生理学的发展阶段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植物生理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物理学、化学、细胞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同位素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超离心技术、层析技术和电泳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植物生理学的发展。
植物生理学

名词解释绪论及第一章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物质转化:植物对外界物质的同化及利用。
能量转化:植物对光能的吸收,转化,储存,释放和利用的过程。
信息传递: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在整体水平上,从信息感受部位将信息传递到发生反应部位的过程。
信号转导:在单个细胞水平上信号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传递,放大与整合,产生生理反应的过程。
形态建成:植物在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植物体大小,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完全依赖于植物体内各种分生组织的活动。
原核细胞:无典型细胞核的细胞,核质外面缺少核膜,细胞质中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和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质外有核膜包裹,细胞之中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器。
生物膜:细胞中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膜状组分,即细胞内所有膜的总称,包括质膜,核膜,各种细胞器被膜及其他内膜。
内质网:存在于真核细胞,由封闭的膜系统及其围成的腔形成互相沟通的网状结构。
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
共质体:胞间连丝把原生质体连成一体。
质外体:细胞壁,质膜与细胞壁间的间隙以及细胞间隙等互相连接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由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组成。
细胞质:由细胞质膜,胞基质及细胞器等组成。
胞基质:在真核细胞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细胞浆。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和特定生理功能的细微结构。
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广义的指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壁。
微管: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微管蛋白组装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
微丝: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肌动蛋白纤维。
中间纤维:一类由丝状角蛋白亚基组成的中空管状蛋白质丝。
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的微小颗粒,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植物生理学

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解释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共质体:是指活细胞内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及质膜本身互相连结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质外体:指原生质以外的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的导管等无生活物质互相连结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其通道可由质膜或内质网膜或连丝微管所构成。
●自由水: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小孔扩散律:指气体通过多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或直径成正比的规律。
气孔蒸腾速率符合小孔扩散律。
●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单盐毒害:植物培养在单种盐溶液中所引起的毒害现象。
单盐毒害无论是营养元素或非营养元素都可发生,而且在溶液很稀时植物就会受害。
●离子对抗:离子间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
●诱导酶:指植物体内原本没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
●光合作用:常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同化力:指ATP(腺苷三磷酸)和NADPH(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还原型辅酶Ⅱ)。
它们是光合作用光反应中由光能转化来的活跃的化学能,具有同化CO2为有机物的能力,所以被称为“同化力”。
●红降现象:植物在波长大于680nm的远红光下,光合量子产额明显下降的现象。
●爱默生增益效应:由Emerson首先发现的,在用长波红光(如680nm)照射时补加一点波长较短的光(如650nm),则光合作用的量子产额就会立刻提高,比用这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这一现象也称为双光增益效应。
这是由于光合作用的两个光反应分别由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进行协同作用而完成的。
●原初反应:指光合作用中最初的反应,从光合色素分子受光激发起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它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光化学反应。
植物生理学(第一课时)

• 引言 •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光合作用 • 植物的水分与矿物质吸收 •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01
引言
课程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旨在揭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关系。
本课程将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物质代谢、 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知识。
功能
蒸腾作用有助于调节植物 体温,促进水分和营养物 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以 及排除废物。
影响
蒸腾作用受到环境因素 (如光照、湿度、风速) 和植物自身因素(如叶片 结构、气孔开度)的影响。
05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的种类
生长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主要包括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 (IBA)、萘乙酸(NAA)等。这些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生长激素的作用
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植物细胞的伸长生长和分裂,从而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例如 ,IAA可以促进细胞伸长,IBA可以促进细胞分裂。
生长激素的合成与运输
生长激素在植物体内由特定的酶催化合成,并通过植物体内的运输系统输送到特定的部位 发挥作用。
生长周期
生长周期的概念
植物的生长周期是指植物从种子萌发 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包括种子萌发 、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衰老死亡等 阶段。
学能。
水光解
在光反应中,水分子被裂解为 氧气、质子和电子,释放出能 量。
电子传递
光反应中产生的电子通过电子 传递链传递,驱动ATP和 NADPH的合成。
能量转换
光能被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 储存在ATP和NADPH中,为暗
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力。
库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

库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植物的
生长、发育、营养吸收、代谢、激素调控、生殖等方面的生理过程。
植物生理学主要关注植物内部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过程,以及植物
对外界环境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它研究的范围涵盖了从分子水平到
整个植物生长过程的各个方面。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调控、植物对逆境
的抵抗能力、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植物的生殖生理等。
通过对这
些生理过程的研究,植物生理学可以揭示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
适应机制,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植物遗传改良提供理论
基础和技术支持。
在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以深入探究植物生理过
程的机制和规律。
通过对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植物的生命活动,为解决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
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因此,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
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植物生理学

绪论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研究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信息生理、逆境生理、分子生理。
植物生理学的诞生与成长:3个历史阶段,植物生理学的孕育阶段、植物生理学的诞生与成长阶段、植物生理学发展阶段。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趋势:第一,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向纵深领域拓展;第二,对植物信号传递和信号转导的深入研究,将为揭示植物生命活动本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开辟新的途径;第三,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表达调控仍将是研究重点;第四,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科学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
植物生理学的任务:①作物高产优质生理理论与技术;②现代设施农业中的理论与技术;③作物遗传改良中植物生理学的应用。
第一章细胞生理名词解释:1.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膜的骨架是由膜脂双分子层构成,疏水性尾部向内,亲水性头部向外,通常呈液晶态。
膜蛋白不是均匀地分布在膜脂的两侧,有些蛋白质位于膜的表面,与膜脂亲水性的头部相连接;有些蛋白质则镶嵌在磷脂分子之间,甚至穿透膜的内外表面,以其外露的疏水基团与膜脂疏水性的尾部相结合,漂浮在膜脂之中,具有动态性质。
两个基本特点:不对称性、流动性。
2.共质体:植物体活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形成了连续的整体。
质外体:质膜以外的胞间层、细胞壁及细胞间隙,彼此形成了连续的整体。
简答题: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细胞结构组成、代谢和遗传方面都有显著差别。
原核细胞一般体积很小,没有典型的细胞核,只有一个无核膜的环状DNA分子构成的类核;除了核糖体、光合片层外,无其他细胞器存在;有蛋白质丝构成的原始类细胞骨架结构;细胞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
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的调控比较简单,转录与翻译同时同时进行。
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包裹的典型细胞核,有各种结构与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分化,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系统存在,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考试题型:total :100分名词解释:20分填空:15分选择:20分判断:10分简答:15分论述:20分2016年考试范围:知识点:(名词解释)1水势:在等温等压条件下,体系中每偏摩尔体积的水与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
2渗透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又称为溶质势,一般为负值。
3压力势:由于静水压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的数值,一般为正值。
4衬质势:由于衬质与水相互作用而引起水势降低的数值,一般为负值。
5渗透作用:溶剂分子从较高化学势区通过半透膜向较低化学势区域扩散的现象。
6质外体途径:指水和溶质可以自由扩散的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7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西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的细胞质的过程,水8分在共质体途径中移动的阻力大,速度慢。
9永久萎蔫系数: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土壤中尚存留的水分含量(以土壤干重的百分率计)。
它用来表明植物可利用土壤水的下限,土壤含水量低于此值,植物将枯萎死亡。
10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现象。
11小孔扩散定律:小孔扩散速率与小孔周长成正比。
12内聚力学说:水分子的内聚力大于张力,可以保持导管或管胞中水柱的连续性。
13灰分元素:他们之间或间接的来自土壤矿质,又称矿质元素。
14离子拮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少量不同化合物的金属离子,就可解除单盐毒害,这种现象就交离子拮抗。
15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一种盐溶液中,虽然这种盐是植物的必须元素构成,但植物仍然受到伤害而死亡。
16原初反应:光合作用的第一步。
指光合作用中从光和色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17 Z-方案:即电子传递是由两个光系统串联进行,其中的电子传递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排列,使电子传递呈侧写的Z型。
18双光增益效应:因两种波长的光协同作用而增加光合效率的现象。
19光合单位:光合单位是指光合作用中,在原初反应里,每吸收和传递1个光子到反应中心完成光化学反应所需要起协同作用的色素分子。
20光呼吸:是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以C2为底物,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
21呼吸商:又称呼吸系数,是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CO2与吸收O2的数量的比22抗氰呼吸:这是一条对氰化物不敏感的支路,在氰化物存在条件下扔运行的呼吸途径。
23呼吸跃变现象:植物幼嫩时呼吸速率较快,成熟叶片的呼吸略有下降,到衰老的时候,呼吸速率又突然增高,然后又下降的现象。
24梅勒反应:假环式电子传递,指水中的电子经PSⅠ与PSⅡ传给Fd后再传给O2的电子传递途径。
25源-库单位:所谓源一库单位是指源的同化产物主要供给相应的库,相应的源与库以及两者之间的输导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源一库单位。
26碳同化:是指植物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同化力(ATP和NADPH),将CO2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的过程。
27磷/氧比:指氧化磷酸化中每消耗1mol氧原子与所酯化的无机磷摩尔数之比,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8“花环”结构: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紧贴这层细胞的一圈叶肉细胞共同构成的双层环状结构。
29瓦布格效应:氧气对光合作用抑制的现象。
30受体:指能够与信号物质特异性识别结合,并将细胞外信号转化为细胞内信号物质,主要是蛋白质(个别是糖)。
三重反应:31种子萌发: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从吸水到胚根突破种皮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过程。
32生长大周期: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以及一年生植物的整株植物,所经历的“慢快慢”整个生长过程。
33根冠比: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者鲜重的比值。
34顶端优势:由植物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
35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36双受精现象:是指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通常两个)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的现象。
双受精后由合子发育成胚,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
37光形态建成:光形态建成是植物依赖光来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即以光控制植物发育的过程。
38光稳定平衡:即是在一定波长下,具生理活性的Pfr浓度与光敏色素的总浓度的比值。
39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或者植物花器官形成的作用。
40临界日长:指在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所需要的最长日照长度,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长度。
42光诱导周期:到达一定生理年龄的植株,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光照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在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而诱导植物开花。
43自交不亲和:指植物花粉落在同花雌蕊的柱头上不能受精的现象。
44后熟作用:后熟作用是指成熟种子离开母体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后才能完成生理成熟而具备发芽的能力的一个生理过程。
45层积处理:将种子埋在湿沙中置于1~10℃温度中,经1~3个月的低温处理就能有效地解除休眠。
46离层:是在叶柄基部经横向分裂而形成的几层细胞组成,其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有浓稠的原生质和较多的淀粉粒,核大而突出。
逆境:是指对植物生长发育不利,使植物产生伤害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其它知识点:一、植物细胞、根系吸水的方式有哪些,详细叙述。
渗透吸水: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进行的吸水方式,是有液泡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
吸胀吸水:依靠亲水胶体的吸胀力引起水分吸收的方式成为吸胀吸水。
代谢性吸水:植物细胞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
水分跨膜运输与水通道蛋白二、植物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是植物被动吸水的主要动力,这对高大的乔木尤为重要。
蒸腾作用促进木质部汁液中的矿质营养和根系合成的有机物质的运输,并随着水的集流而被运输到植物体各部分。
蒸腾作用通过散失大量的辐射热,降低植物体温度,防止灼伤。
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CO2的同化,即光合作用的进行。
三、掌握氮、磷、硫、钾、钙、镁、铁、锌、锰、硼的主要缺素症。
氮:植株矮小,瘦弱,叶色转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老叶开始出线症状磷: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瘦弱,直立,分蘖或分支少,花芽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多硫:幼叶失绿黄化钾:茎叶柔弱,叶片细长、下披,老叶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逐渐枯萎钙:生长点坏死,幼叶卷曲变形,果实发育不良镁:中、下部叶片脉间失绿黄化铁:顶端、幼叶失绿黄化,由脉间失绿发展到全叶淡黄白色锌:植株矮小,节间短,生育期延迟;叶小,簇生,中下部叶脉间失绿黄化锰:幼叶脉间失绿黄化,有褐色小斑点散布于整个叶片四、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植物根系吸收盐分和水分是相对的,既相关,又有相对独立性植物从营养环境中吸收例子时,还具有选择性,即根部吸收的例子数量不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成比例。
植物根系在任何单一盐分溶液中都会发生单盐毒害,在单盐溶液中,如再加入其他金属离子,则能消除单盐毒害,即离子对抗。
五、掌握光合作用机理、以及外界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机理见教材外界因子影响:(一)光照光合作用是一个光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在一定范围内几乎是呈正相关.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的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光合速率影响很大.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急剧减慢.当光合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量,这个时候外界的二氧化碳数量就叫做二氧化碳补偿点。
(三)温度光合过程中的暗反应是由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而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因此,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也很大。
一般植物可在10~35℃下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其中以25~30℃最适宜,在35℃以上时光合作用就开始下降,40~50℃时即完全停止.在低温中,酶促反应下降,故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光合作用在高温时降低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温破坏叶绿体和细胞质的结构,并使叶绿体的酶钝化;另一方面是在高温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因此,虽然真正光合作用增大,但因呼吸作用的牵制,表观光合作用便降低。
(四)矿质元素矿质元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氮、镁、铁、锰等是叶绿素生物合成所必需的矿质元素,钾、磷等参与糖类代谢,缺乏时便影响糖类的转变和运输,这样也就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同时,磷也参与光合作用中间产物的转变和能量传递,所以对光合作用影响很大。
在一定范围内,营养元素越多,光合速率就越快.三要素中以氮肥对光合作用的效果最明显.追施氮肥促使光合速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叶片数目增多,增加光合面积,这是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直接的影响,即影响光合能力.施氮肥后,叶绿素含量急剧增加,加速光反应;氮肥亦增加叶片蛋白态氮百分率,而蛋白质是酶的主要组成成分,也使暗反应进行顺利.由此可见,施用氮肥促进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
的,叶子要在含水量较高的条件下才能生存,而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只是植物所吸收水分的一小部分(1%以下),因此,水分缺乏主要是间接的影响光合作用下降.具体来说,缺水使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进入叶内;缺水使叶片淀粉水解加强,糖类堆积,光合产物输出缓慢,这些都会使光合速率下降。
(六)氧实验证明,当将环境的氧含量降低为1~3%时,就发现正常大气中21%的氧含量对植物光合作用是有抑制效应的,通称之为氧的胁迫.大气中21%氧含量对C3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竟达33~50%之高,而对C4植物几乎不抑制。
六、详细叙述C3 、C4和CAM途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同点:C3照顾我呀适于生长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C4植物、CAM植物适于生长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C3植物、C4植物的气控都是白天开放,吸收C02;CAM植物气孔晚上开放,吸收CO2。
C4途径和CAM途径都只起固定CO2的作用,最终还是通过C3途径合成光合产物等;C3途径是最基本的,无论是C4及CAM途径都要通过C3途径来同化CO2.没有C3途径就没有后两者七、光呼吸途径及生理意义。
光呼吸循环途径是在叶绿体、过氧化物体和线粒体三个不同的细胞其中进行的,其代谢的总结果是两分子的磷酸乙醇酸转化成一分子磷酸甘油酸和一分子的CO2。
1、回收碳素八、植物呼吸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具体阐述。
1、代谢途径多样性特征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戊糖/己糖磷酸途径发生部位细胞质线粒体细胞质有无氧参与无有有底物淀粉、葡萄糖等丙酮酸6-磷酸葡萄糖产物2丙酮酸,2ATP,2NADH 3CO2,ATP,4NADH,FADH26CO2,12NADH2、呼吸电子传递途径多样性主路:NADH--FP1--FeS--UQ--Cytb--Cytc--Cyta--Cyta3--O2支路1:NADH--FP2---UQ--Cytb--Cytc--Cyta--Cyta3--O2支路2:NADH--FP3---UQ--Cytb--Cytc--Cyta--Cyta3--O2支路3:NADH--FP4--Cytb5--Cytc--Cyta--Cyta3--O2交替途径:NADH--FP1--UQ--X(交替氧化酶)--O23、末端氧化酶多样性九、详述五大植物激素种类、合成前体物、主要合成部位,并重点论述生理作用1、生长素(IAA):合成前体为色氨酸,主要合成部位是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理作用为促进生长(双重作用)、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对养分的调运作用、生长素的其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