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课程
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与考核(中级工)教案

教学组织方案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与考核(中级)授课人:王如全授课时间:08-09学年第二学期课时设置:周学时4,约18周分析化学基础模块之任务一认识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教学任务:1、学生应了解教师授课的思路,并做好学习本课程的准备;2、认识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知道其用途和用法;3、学会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能亲手熟练操作。
教学方法:1、引探和讲解结合教学学时:每5人作为一个学习组,整个任务需要4学时。
教学过程设计:简单说明该课程的主要情况,使同学们有一个简单了解讲解课改的基本思路和上课的基本要求利用实验室讲解常用仪器及其应用、规格与同学们共同学习洗涤和干燥的方法由同学们完成技能训练,教师进行指导对技能操作进行总结布置下次任务整理实验台,打扫卫生教学内容:一、说明课程改革的思路,提醒同学们应该如何做。
(2学时)(本过程由教师讲解,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教师授课的思路,以便更好的学习)1、学生上课基本要求(1)学生实验分组,每组5~6人。
实验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设计、相关信息查询、回答教师提问、研究实验方案、协作或独立完成实验过程等。
全班同学分两次上课,两部分同学不能随意互换。
(2)学生每次上课都必须穿白大褂,否则不允许进实验室实验;(3)每次上课每个学生都必须带着笔、笔记本和相关的材料。
(4)学生考勤(不记录原因,只记录是否出勤)每次由班长(或课代表)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
(5)每个组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实验台清洁,实验后必须将仪器清洗干净,并放到指定位置,擦净台面,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6)每次课必须留下一组同学,打扫实验室卫生,直到教师许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7)仪器的领取和交接每组同学只能使用自己实验台上的仪器,不得拿取其它组的物品,如实验器材不足或出现什么问题,可请实验教师帮助。
(8)实验过程中学生应特别注意操作规范,如有损坏仪器的现象,应酌情赔偿,并登记在册。
2、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首先说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鼓励同学们适应新的教学形式,并配合老师完成。
化学检验工中级(DOC)

方案实施:
1、演播化工企业安全事故视频
2、放映化工部安全生产“四十一条”禁令课件
问题探究:
1、为什么会发生安全生产或人身伤害事故?
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2、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中应怎样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学生总结:
教师点评∶点评各组学习讨论,了解学生反馈意见。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讨论总结
子任务
四、酸碱滴定法在分析中的应用
(工业纯碱,与工业烧碱的质量分数测定方法)
授课时间
2015年9月日第1-4节
学习目标
1、熟悉测定方法的规范用语
2、熟悉理解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
3、掌握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工作要求
小组协作;教师辅导
工具、材料
设备及资料
多媒体,教材,
组织方式
分组进行。
滴定消耗HCL溶液的体积(ml)
温度℃
溶液温度校正值(ml)
滴定体积校正值(ml)
实际消耗HCL溶液的体积V1(ml)
空白消耗HCL溶液的体积V2(ml)
Na2CO3纯度%
Na2CO3纯度平均值%
极差%
极差与平均值值之比
问题探究:
1、所测产品合格等级?
2、工业纯碱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纯碱中碳酸钠的含量,根据结果对比两种测定方法的不同。计算公式参考教材
各小组根据教材、配位滴定实验进行讨论:
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
问题探究:
影响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总结:
教师点评∶点评各小组讨论结果;
总结学生的总体表现,了解学生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化学检验工(中级)考证培训教材

化学检验工(中级)考证培训教材-----------------------作者:-----------------------日期:化学检验工(中级)考证培训资料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工专业2012年3月目录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及考试大纲11.职业概况12.基本要求11.命题思路和考核方法41.1命题思路41.2试卷组成特点51.3试卷生成方式62.鉴定考核重点82.1说明82.2理论知识鉴定考核重点表82.3操作技能鉴定考核重点表103.操作技能部分123.1中级技能考试概述123.2基本要求123.3 操作技能训练143.4 考前准备工作363.5技能模拟试卷374.理论知识部分444.1基本要求444.2 基本知识454.2.1化学基础知识454.2.2化学分析方法494.2.3误差和数据处理562.2.4采样制样技术632.2.5 试样的分解和分离富集技术632.2.6理化性能的测定642.2.7仪器分析644.3 复习题704.4 理论知识模拟试卷113附录123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及考试大纲1.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化学检验工1.2 职业定义以抽样检查的方式,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理化仪器等设备,对溶剂、日用化工品、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涂料染料颜料、煤炭焦化、水泥和气体等化工产品、半成品、原材料及中间过程进行检验检测,化验、检测和分析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室,常温1.5职业能力特征有一定的观察、判断计算能力,具有较强的颜色分辨能力。
1.6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2.基本要求2.1职业道德2.1.1职业守则(1)爱岗敬业、工作热情主动。
(2)认真负责,事实,坚持原则,一丝不苟的依据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
国家职业资格化学检验工(中级)培训大纲

国家职业资格化学检验工(中级)培训大纲一、使用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检验工(中级)》教材二、培训计划:每年开设二个中级班(上、下半年各一班)。
三、培训大纲:基础知识部分(100学时)第一章化学分析法专业基础知识第一节酸碱滴定法第二节配位滴定法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法第四节沉淀滴定法第五节重量分析法第六节化学分离法第二章仪器分析法专业基础知识第一节电位分析法第二节分光光度法第三章样品交接第一节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室管理制度第二节检验样品交接的基本常识第三节实验室计量认证第四节产品质量认证第四章检验准备第一节明确检验方案第二节实验准备第三节实验用水检验第四节实验仪器准备第五章样品的采集第一节制样方案的制定第二节难度较大样品的采集第六章检验与测定第一节试样的分解、分离与富集第二节化学分析第三节仪器分析第四节性能测试专项检测第五节微生物专项检测第六节对照试验和空白试验第七章测后工作第一节测试报告数据处理知识第二节检验报告的填写、检查及复核第八章修验仪器设备第一节仪器设备故障的排除第二节仪器的使用及维护第九章实验室安全知识第一节实验室常规安全问题第二节烧伤、灼伤的急救知识第三节触电的急救知识第四节机械伤的急救知识第五节化学中毒急救知识第六节化学室防火、防爆与灭火常识职业技能部分(54学时)一、化学分析技能训练二、仪器分析技能训练三、性能测试技能训练四、微生物测试技能训练技能鉴定前综合培训(26学时)考前理论、技能知识综合培训及其模拟考试。
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讲稿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性溶液放入玻璃试剂瓶中, 碱性溶液要 放入塑料瓶或倒入玻璃瓶加橡塞塞紧, 见 光易分解溶液要放入棕色瓶中;
配制好溶液要标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 标准溶液还要标明标定日期、标定者, 浓 度值要留取4位有效数字;
标准溶液在常温下(15-25℃)下保留时间 不应超出2个月。
(1)固体样品
① 样品类型
定向样品: 指一定方向、一定深 度采取子样。
2024/9/16 定位样品: 从一指定位置采取子
42/90
② 采样方法
粉末、小颗粒: 用取样钻定向或部位取样。 大颗粒、大块: 用舌形铲、取样钻定向、定
位取样。
金属大块: 用电钻等定位取样。 ③ 样品制备
从较大数量原始样品制成试验样品过程。
国际上较有影响、含有一定权威区域标准, 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颁布标准, 代号为EN;欧 洲电气标准协调委员会ENEL;阿拉伯标准化 与计量组织ASMO;泛美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COPANT;太干洋地域标准会议PASC等。
2024/9/16
17/90
3. 分类
(1)基础标准: 如技术语言、单 位、数值数据修约等。
量、包装情况、存放环境、采样部位、 采样量、采样日期、采样人等。
(5)注意事项
① 依据采样标准, 按实际情况选择最 正确采样
方案;
② 采样人要具备专门知识、有经验;
③ 采样前对采样方法进行可行性试验;
2024/9/16
41/90
3. 采样方法
✓ 子样: 每个采样点取得样品。 ✓ 总样: 全部子样集合。
2024/9/16
15/90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标准, 国际标准化 组织认可其它27个国际标准机构公布部分标 准。
中级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课件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2)强酸滴定强碱 ➢滴定曲线形状类似强碱滴定强酸,pH变化相反 ➢滴定突跃范围取决于酸标液浓度及被测碱浓度 ➢指示剂的选择:甲基红,酚酞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 通常缓冲液的两组分浓度比控制在0.1~10之间 ,以保证缓冲液具有较好的缓冲容量。在总浓度一 定的前提下,组分比等于1时,缓冲能力最好。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 缓冲液的缓冲范围即为缓冲液所控制的pH值 范围,以pKa(pKb)双侧1个pH单位计。
酸式缓冲溶液: 碱式缓冲溶液: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能和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 EDTA在水溶液中的六种离解平衡:
➢ H6Y2+ H5Y+
H+ +
➢ H5Y+
H+ + H4Y
➢ H4Y
H+ + H3Y-
➢ H3YH2Y2-
H+ +
➢ H2Y2-
H+ + HY3-
✓ 各型体➢浓H度Y3取- 决于溶H液+ p+HY值4-
✓ 变色敏锐;变色范围窄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5)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1)指示剂的用量 尽量少加,否则终点不敏锐,增大滴定误差。
✓例:50~100mL溶液中加入酚酞 2~3滴,pH=9时变色; 加入15~20滴,pH=8时变色
▪2)温度 ▪ 温度影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加热,须冷却 后滴定。
中级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

液相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使不同物质在色谱柱中得到分离。 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复杂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03
CATALOGUE
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目的明确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和目标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实验方案设计
05
CATALOGUE
实际应用案例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空气质量检测
能够准确测定大气中的有害气体、颗粒物等污染物的含量,为环 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检测
能够检测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等各类水体的化学成分,确保 水质安全。
土壤检测
能够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为土壤治理和 土地资源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分子结构与性质 之间的关系。
化学实验安全
01
02
03
安全操作规程
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掌握个人防护措施。
危险品管理
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储存和使用要求,以及应 急处理措施。
实验废弃物处理
掌握实验废弃物的分类、 处理和排放要求,确保环 保合规。
化学试剂与仪器
紧急处理
03
掌握实验室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能
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实验室仪器维护与保养
仪器操作规程
熟悉实验室仪器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避 免因误操作导致仪器损坏或安全事故。
日常维护
定期对仪器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延长使用寿命。
故障排查与维修
能够识别仪器常见故障,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 维修,确保实验进度不受影响。
中级化学检验工培训计划

中级化学检验工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为了提高中级化学检验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促进他们能够全面掌握化学检验工作的技能与知识,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公司拟定了中级化学检验工培训计划。
二、培训对象中级化学检验工三、培训内容1. 理论知识培训- 化学检验基础知识- 化学检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化学试剂的使用与保管- 化学检验的相关法规与标准- 化学检验工作流程与标准操作规程2. 操作技能培训- 化学试剂的配制方法与技巧- 精密仪器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化学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技巧- 化学检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技巧- 化学检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技能3. 实际操作培训- 模拟化验样品的检验- 使用化验仪器进行实际操作- 跟随老师进行实际化验操作- 解决化验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独立进行化验操作并获得老师的审批四、培训方式1. 理论知识培训:采用课堂教学方式讲授化学检验基础知识和法规标准。
培训时间为40学时,由公司内部专业人员或外部专家授课。
2. 操作技能培训:采用理论结合实际操作的方式,通过演示、示范和学员亲自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培训时间为60学时。
3. 实际操作培训:在现场或模拟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实际化验操作,指导学员进行化验样品的处理、安全操作和数据记录。
培训时间为80学时。
五、培训安排1. 理论知识培训阶段:每周安排2天以上的课程时间,学习时间为4小时/天,共进行20天的培训。
2. 操作技能培训阶段:每周安排3天以上的课程时间,学习时间为6小时/天,共进行10天的培训。
3. 实际操作培训阶段:学员分批次前往实际工作环境进行化验操作,并获得老师的指导和审批。
培训时间根据学员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一般为1个月。
六、培训考核1. 理论知识考核:采用笔试形式,主要考查学员对于化学检验的基础知识、法规标准等的掌握程度。
成绩合格线为60分,不合格者需进行补考。
2. 操作技能考核:学员需对所学的操作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并进行考核,主要考查学员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碱溶液中OH-离子浓度: c(OH) ckb
4. 缓冲溶液
5. 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 的溶液。由弱酸及其共轭碱(HAc + NaAc )、弱 碱及其共轭酸(NH3 + NH4Cl)以及两性物质 (Na2HPO4 + NaH2PO4)组成。
取25 g Tris试剂溶解于适量水 中,加浓HCl 8 mL,定容至1 L。
5. 酸碱指示剂
(1)特点
a.弱的有机酸或有机碱 b.酸式体和碱式体颜色明显不同→指示终点 c.溶液pH变化→指示剂结构改变→指示终点
变化
(2)变色原理
指示剂的酸式体、碱式体具有不同的颜色, 在溶液pH变化时,由于得失质子使酸式体与碱式 体发生转化,导致颜色的变化。
➢ 0.1mol/L NaOH→0.1mol/L HCL pH 4.3~9.7 选择甲基红,酚酞,甲基橙(差)
➢ 0.01mol/L NaOH→0.01mol/L HCL pH 5.3~8.7 选择甲基红,酚酞(差)
❖ 甲基橙(3.1~4.4)** 3.45 ❖ 甲基红(4.4~6.2)** 5.1 ❖ 酚酞(8.0~10.0) ** 9.1
通常缓冲液的两组分浓度比控制在0.1~10之间, 以保证缓冲液具有较好的缓冲容量。在总浓度一定 的前提下,组分比等于1时,缓冲能力最好。
缓冲液的缓冲范围即为缓冲液所控制的pH值 范围,以pKa(pKb)双侧1个pH单位计。
酸式缓冲溶液: 碱式缓冲溶液:
pHpK a1 pHpK b1
补充常用缓冲液的配置
→ 酸碱式体混合色
➢ 指示剂理论变色范围 pH = pKin± 1 ➢ 指示剂理论变色点 pH = pKin ,[In-] =[HIn]
实际与理论的变色范围有差别,深色比浅色灵敏;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指示变色越敏锐。
例:
pKa 甲基橙 3.4
甲基红 5.1
酚酞
9.1
百里酚酞 10.0
理论范围 2.4~4.4 4.1~6.1 8.1~10.1 9.0~11.0
指示剂在溶液中的平衡反应:
HIn
酸式体
H + + In -
碱式体
Kin
H In
HIn
HIn
pHpK inlgIn
讨论: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由[HIn]/[In-]的比值 决定。
1) [HIn] / [In-] ≤ 1/10 → pH ≥ p Kin + 1 → 碱式色 2) [HIn] / [In-] ≥ 10 → pH ≤ p Kin -1 → 酸式色 3)1/10 ≤ [HIn] / [In-] ≤ 10 → p Kin-1 ≤ pH ≤ p Kin +1
2)强酸滴定强碱 ➢滴定曲线形状类似强碱滴定强酸,pH变化相反 ➢滴定突跃范围取决于酸标液浓度及被测碱浓度 ➢指示剂的选择:甲基红,酚酞
实际范围 3.1~4.4 4.4~6.2 8.0~10.0 9.4~10.6
(4)混合指示剂
➢ 组成
1.指示剂+惰性染料
例:甲基橙 + 靛蓝(紫色→绿色)
2.两种指示剂混合而成 例:溴甲酚绿 + 甲基红(酒红色→绿色)
✓ 特点
变色敏锐;变色范围窄
(5)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1)指示剂的用量 尽量少加,否则终点不敏锐,增大滴定误差。
例:50~100mL溶液中加入酚酞 2~3滴,pH=9时变色;加 入15~20滴,pH=8时变色
2)温度 温度影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加热,须冷却
后滴定。
例:甲基橙在18 ℃ 时变色范围3.1~4.4;100 ℃时为2.5~3.7。
3)滴定次序 无色→有色,浅色→深色。
6. 酸碱滴定反应
(1)强酸强碱的滴定
酸的浓度:指1L溶液中所含有的某种酸的物质的量, 包含已离解和未离解的酸。
2. 酸碱质子理论
酸——溶液中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溶液中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共轭性
如:HAc
Ac- + H+
▪相对性
如: HCO3-既为酸,也为碱 (两性)
3. 酸(碱)的离解
(1)强酸、强碱溶液
强酸、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离解,因此一元强 酸溶液的酸度等于其酸的浓度;一元强碱溶液的碱 度等于其碱的浓度。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插图
甲 基 橙(MO)
(H3C)2 + N
NH N
H 红色(醌式)
-
SO3
-
OH H+
( H3C )2N
NN
pKa = 3.4
黄色(偶氮式)
-
SO3
酚 酞(P P)
H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H
O-
OH C O O-
-
OH
H+
pKa = 9.1
O C O O-
羟式(无色)
醌式(红色)
(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2)一元弱酸、弱碱
一元弱酸(碱)在水溶液中存在离解平衡,其 酸(碱)度的大小取决于离解常数的大小,离解常 数越大,酸(碱)度越大,反之越小。一元弱酸、 弱碱的酸(碱)度小于酸(碱)的浓度。
(3)多元弱酸、弱碱
多元酸(碱)在水中逐级离解,强度逐级递减, 因此多元酸(碱)的相对酸(碱)度通常由其第一 级离解常数计算。其酸(碱)度同样小于酸(碱) 的浓度。
中级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
基础知识部分
目录
一、酸碱滴定 二、配位滴定 三、氧化还原滴定 四、沉淀滴定 五、重量分析法 六、化学分离法
一、酸碱滴定
1. 概述
➢ 酸碱滴定法(中和滴定法):
以酸碱反应(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 定量分析法。
➢ 酸度:
溶液中H+离子的活度,通常以pH值来表示。 “酸度” 决定各反应物的存在型体,影响物质在 溶液中的分布和平衡。
1)强碱滴定强酸
NaOH(0.1000 M)→ HCL(0.1000 M )
• 滴定开始,强酸缓冲区,⊿pH微 小
• 随滴定进行 ,HCL ↓ ,⊿pH渐↑ • SP前后0.1%,⊿pH ↑↑ , 酸→
碱 ⊿pH=5.4 • 继续滴NaOH,强碱缓冲区, ⊿pH↓
➢ 1.0 mol/L NaOH→1.0 mol/L HCL pH 3.3~10.7 选择甲基橙,甲基红,酚酞
缓冲液组成 pH
配制方法
取Na2HPO4·12H2O113 g溶于 H3PO4-柠檬酸盐 2.5 200 mL水中,加入柠檬酸387 g,
溶解、过滤后定容至1 L。
邻苯二甲酸氢钾
2.9
取500 g邻苯二甲酸氢钾溶于 500 mL水中,加浓HCl 80 mL,
-HCl
定容至1 L。
Tris-HCl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