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中国武术35(精选)
中国武术的基本训练知识

中国武术的基本训练知识武的本质中国武术,以中国文化(汉族)为基础的、停止(止)战斗(戈)的技术。
武术,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打斗等手法、来达到停止战斗的目的、的技术。
武,是停止战斗的技术,而并非发起战斗的技术。
所以,但凡主动发起、挑衅起战斗的,都违背了武,是灭武的行为。
一、硬气功擒拿的特点1.意气结合,功力为本意念有利于身体气血调和,激发调动人体的内在潜力,诱发集聚人体之内气;呼吸能调动人体之内气,使之可聚可发,聚则储存于腹部,发则以意导气,用意念统领内气循经络运行于全身,疏通经络之气血。
意念有利于身体气血调和,激发调动人体的内在潜力而“气在先行,力在后随,丹田气盛,而力足”(见《少林气功》)。
擒拿动作与硬气功中的意念、呼吸密切结合,则可提高擒拿之功力。
功力是擒拿术的基础,擒拿术可以用作实战,在实战中要注意双方安全,因为在气爆发之际,会伤到到对方。
俗语说:“千狠万狠,功力是根本。
”有了功力才能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意气结合,意念势和则是气功擒拿术的突出特点。
2.以巧取胜,以技制人擒拿术只具有功力是不够的,还要善于用巧劲擒拿术只具有功力是不够的,还要善于用巧劲,施妙招,待机而动,完成动作时要避实就虚,随机应势,顺势应招,轻取关节,巧施裹缠,使之欲化化不了,欲走走不脱,有力使不上。
这就是擒拿以巧取胜,以技制人的根本方法。
3.拿其一点,控制全身擒拿是通过反关节、抓筋、点穴、拿骨等技法,牵制对方,而后使其失去抵抗能力。
它的最大特点是只要控制对方部位的其中一点,便可使对方不能动弹。
练习中要做到以上这点,想要做到以上这点,必须要有过硬的气功和纯属的技术。
比如点穴,必须指功过硬,而且要保证准确、合理点击,这样才有效果。
4.抓筋拿骨,扭挫关节关节是人体骨骼结构及运动的枢纽,关节周围的筋脉、穴位又是难以承受打击的薄弱部位。
关节之功能只可顺动,不可逆转,其弯曲幅度都有一定限度。
擒拿术就是针对人体关节这种特点和弱性而实施的。
中国武术基础训练

中国武术基础训练一、基本功1、腰腿功:正压、侧压、正踢、侧踢、里合、外摆、后撩,弓步压腿、仆步压腿、前后劈叉、左右劈叉、仆步抡拍、正搬朋、侧搬腿、后后搬腿、前俯腰、涮腰、下腰、腾空二起腿、腾空里合腿、腾空外摆腿、后压。
2、滚翻:前滚翻、后滚翻、侧手翻、侧空翻、前空翻、后空翻、前手翻、后手翻。
3、倒功:前倒、后倒、侧倒4、辅助练习:高抬腿,两腿轮流蹬地,弓步交换跳,扭胯,单、以腿深蹲起,俯卧撑,仰卧起坐,仰卧打挺起,单脚跳、跳绳、倒立、排扛功,用指拳各种体能训练。
5、站桩马步桩、虚步桩、独立步桩、并步直立桩。
二、东基本动作:步型:双弓步(三角马),马步虚步、交叉步、歇步。
(一)身步法:1、跟步:前脚先向前移动,后脚跟进,保持原来步型。
2、撤步:后脚先向后移动,前脚跟退,保持原来步型。
3、进步:后脚向前上一步成前脚,原来的后脚成前脚,保持原来步型。
4、退步:前脚后退一步,成后脚,原来的后脚成前脚,保持原来步型。
5、垫步进:后脚先向前脚靠拢仍为后脚,前脚随即向后上步,仍为前脚。
6、垫步退:前脚先向后脚靠拢,仍为前脚,后脚随即向后退步仍为后脚。
7、外侧移:前脚先向外侧横向移动一步,前脚随即同向移动一步,保持原来步型。
8、内侧移:后脚先向内侧横向移动一步,前脚随即同向移动一步,保持原来步型。
9、盖步:一脚经另一脚前方横向移动。
10、插步:一脚经另一脚后方横向阳花移动。
11、外侧闪:前脚向外侧横向移动并同时向内侧拧身,后脚随之自然转动。
12、内侧闪:后脚向内侧横向移动并同时向外侧拧身,前脚随之自然转动。
13、外俯闪:前脚向外侧横向移动并同时向外侧拧身前俯,后脚随之自然转动。
14、内俯闪:后脚向内侧横各移动并同时向内侧拧身前俯,前脚随之自然转动。
15、后侧倾前冲:侧身站立,上身向后侧倾闪,随即向前侧跨步前冲。
16、下潜:前脚向前上步同时重心下降。
17、收腹:向后侧身收腹。
(二)拳法:拳面、拳背、拳心、拳轮、拳眼1、直拳(冲拳):拳心朝下,手臂向前直伸,以拳面为击触点的拳法。
中国武术流派简述

中国武术流派简述我国是武术之乡。
在我国古代称武术为武男或武艺,又称做技击。
因为武术是我国的国粹,所以近百年来,武术又称为国术或国技。
在我国的武术中,包括拳术及兵杖两种。
“拳术者:徒手之操练,兵杖者,器械之运用”。
本文仅介绍拳术的流派。
武术起源于远古时代,传说从黄帝时期就将武术用于战争了,如《史记·乐书》上说的:“蚩尤氏……与皇帝斗”。
又如《列子·黄帝》里也曾记载过这方面的情况。
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战争的需要,使我国当时在武术方面也相应的得到发展。
就在这个历史阶段,我国武术界人才辈出,并且从过去的单纯实践,形成了初步的理论,如《庄子·论剑篇》中所记载的“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的论述。
随着武术的发展,武术中开始有了师承关系,有了这种关系,就奠定了武术流派的基础。
然而武术流派的正式形成,当推到我国的唐代时期。
因为佛教的禅宗,在唐代才开始分为南北两大派别,南派以慧能和尚为首,谓之顿宗,北派以神秀和尚为首,谓之渐宗。
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武要,当时正值方兴未艾之际,于是效法禅宗,也开始分为南北两派。
南派的以菩提达摩为宗师,北派以求那跋陀罗为宗师,南派以达摩所传的《洗髓经》和《易筋经》等,做为此派的基本功,所传的拳法以龙、虎、蛇、豺、鹤五形拳为主,称为少林派拳法的内家拳。
北派以求那跋陀罗所传的拳法为“十八罗汉手”又称“十八手先天罗汉拳”,仅是18资姿势,后来逐渐演变为各种套路的少林拳法,当时只是为僧众在坐禅之余,专以锻炼身体而用,此又称为少林派拳法的外家拳。
后世之人,常将此内外两家的少林拳,混为一谈,故往往使有些人,对此拳派鱼鲁莫辨。
自唐代以后,由于习武之人日益增多,对于武术这门学术有研究成果的人,都各有千秋,各具特点,于是在当时的武林中,便出现了各自的师承关系。
由于这种关系的发展,武术中就有了门户的出现,同时又受少林拳派别之分的影响,于是也出现了武术中的流派。
中国传统武术内外兼修的身心修炼

中国传统武术内外兼修的身心修炼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特点在于内外兼修的身心修炼。
通过学习武术,人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身体技巧,并培养内心的坚韧和冷静。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武术内外兼修的身心修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实现身心的完美统一。
1. 内外兼修的概念中国传统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即注重修炼身体外在技能和内在精神境界的平衡。
外在技能主要包括身体力量、灵活性和技术动作的掌握,而内在精神境界则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
通过内外兼修,人们能够在身体技巧和内心修炼的双重培养下,达到身心的完美统一。
2. 身体修炼的重要性2.1 增强身体素质中国传统武术通过锻炼身体,可以增强肌肉力量、灵活性和耐力,提高身体素质。
通过各种拳法、腿法、器械等训练,人们的身体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2.2 培养优秀品质武术修炼过程中,人们需要具备毅力、坚韧和自律的品质。
通过持之以恒的修炼,人们可以培养出耐心、毅力和坚韧的品质,这些品质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内心修炼的重要性3.1 培养心理素质中国传统武术强调内心修炼,注重培养内心的冷静和集中力。
通过修炼,人们可以培养出坚定、冷静和集中的心理素质,这些素质对于应对现代社会中日益增长的压力和挑战至关重要。
3.2 培养道德观念中国传统武术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意味着武者除了要磨炼自己的身体和技能,还要注重道德修养和责任担当。
通过内心修炼,人们能够培养出诚实、正直、宽容等优秀的道德观念,为人处世更加自律和有担当。
4. 实现身心完美统一的方法4.1 师徒传承中国传统武术重视师徒传承的学习方式。
通过师父的引导和教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武术的技能与精神内涵。
4.2 修炼心法和内功除了身体技巧的培养外,中国传统武术还注重修炼心法和内功。
通过修炼心法和内功,人们能够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中国古武术

中国古武术篇一:中国历史上的各大武林门派!(有图)【少林】少林是中国武林的泰斗,是中国人从佛习武的代名词。
少林武功更是博大精深,藏经阁内收集了三十六路拳脚十八般兵器;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
少林弟子皆入佛门,由于天下武功出少林,所以俗家少林弟子往往心系武学,也学有所成。
因此说少林是中国的重要品牌,现在一些武术流派和网络武打游戏都冠以少林。
少林武术历史故事非常多。
据史载和传说,世人皆知的有:隋末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紧那罗变形退红巾。
少林寺僧兵为国立功最为人乐道的是在明朝,也是少林武术发展鼎盛时期。
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少林寺僧兵多次应诏出征,威猛骁勇,为国捐躯。
朝廷为嘉其义烈,在少林寺山门前立旗旌表,遗石尚在,塔林有铭可考。
武当派武当派为内家之宗,起于宋而兴于明。
据明末清初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武当派为宋人张三丰所创。
其功法特点是强筋骨、运气功。
强调内功修练,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武当功法不主进攻,然而亦不可轻易侵犯。
开山祖师张三丰,本名通,字君宝,元季儒者、道士。
善书画,工诗词,中统元年,汉族,辽宁人。
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
自称张天师后裔,为武当派开山祖师。
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
张三丰所创的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
武当是道教武林圣地,与佛教的嵩山少林寺齐名,故江湖上有“北宗少林,南崇武当”之说。
武当派以“玄天上帝”和张三丰而显赫于世。
武当派弟子,以侠义名满天下,同门之间极重情义。
虽然属于道教全真一派,但却直属麻衣道人、陈抟、火龙真人一系。
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

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精神象征。
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和平、正义、自我提升的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哲学理念。
首先,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强调“以德行武”,注重内外兼修。
传统中国武术注重武德的培养,追求“武德兼修”,即通过练习武术来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在中国武术中,学习者被教导要尊重师长、尊重对手、尊重规矩,讲究礼仪和道德修养。
通过练武术,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自律意识,培养正直勇敢的品格。
其次,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注重“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武学中强调忠诚、诚实、正直等品德,要求练武者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武术训练要求练习者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动中忠实于自己的信念和承诺。
这种武学精神不仅仅在武术训练中有所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此外,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强调“忍耐与坚韧”。
在武术训练中,往往需要经历枯燥和辛苦的练习,需要长时间坚持和不断克服困难。
武学精神教导练习者要有忍耐和坚韧的品质,能够面对逆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坚持,练习者可以培养出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和强大的耐力。
最后,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还注重“自律与自控”。
武学训练要求练习者要具备自律和自控的能力,在实践中保持冷静、沉着,不受外界干扰,做到心如止水。
自律和自控是武学修炼的基本要求,也是武术者提高自身修养和技艺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自律和自控,练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心,做到心神专注、意志坚定,从而在武术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的来说,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哲学理念。
这些武学精神不仅仅是武术训练中的修养要求,更是对每个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行为准则和人生追求的引导。
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国武术的武学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心灵与身体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武术精品套路之八法大枪(2)

中国传统武术精品套路之八法大枪(2)NO.13大开门动作分解:左脚向前跨一步,面向正南,双腿屈膝下蹲成马步;枪尖由下经前向左上方抖枪,左手心朝手与肩同高,右手掌向下翻腕,下按枪把,右手置于右膝上端;且视枪尖(图26)。
要点:右手向前下方按与左手后抖形成合劲,与上左脚协调进行。
动作要干脆,力点要准。
NO.14大开门朝天—柱香(朝天式)动作分解:1、上身直立,右脚向南迈半步,腿微屈,左腿蹬直;枪尖由上向后、向下逆时针划弧,右手翻腕拧把抽枪,手与肩同高,左手外旋腕,手心朝上,手与胯同高;目视枪尖(图27)。
2、上动不停。
左腿紧跟半步震脚,身朝正南,双腿屈膝下蹲成马步;枪尖甶前下向上划弧抖枪,使枪身垂直于地面,右手略低于膝,左手与肩同高,手背朝前,枪直立于右侧胸前离胸一掌远;目视左前方(图28)。
要点:抖枪与上步震脚同时进行,合为整劲。
NO.15指南针(太公钓鱼)动作分解:身体直立挺胸,右足向左足并拢立正,同时震脚;枪尖由下经前侧下震枪,左手心朝后,两手与肩同高,枪身平举于胸前,枪尖朝左侧;目视枪尖(图29)。
要点:震脚与下震枪同时完成,形成整劲。
NO.16滴水式动作分解:右脚向西退步,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右手握把举过头,推枪把向左前下方扎枪,左臂伸展,左手与肩同高,手心朝上,枪尖斜指地面,离地一脚面高;目视枪尖(面东)(图30)。
要点:枪尖要尽力向前探。
NO.17伏虎枪动作分解:两手握枪,同时向下翻把用力,使枪由上向下劈压,同时下肢不动,身体前倾,使枪杆接近地面,力达枪身前段,但枪杆不触地(扑枪动作),左手心朝下;目视枪前身(图31)。
要点:压劈枪时要力达枪杆前端,但枪尖不得触地。
NO.18退步拈杆动作分解:左脚向后退于右腿后侧,双腿屈膝全蹲成歇步;同时双手逆时针缠枪,使枪尖绕一直径约与胸宽的圆,然后右手回抽枪并下压使枪尖上崩,右手置于右膝前,左臂伸直,左手与肩同高;目视枪尖(面朝东北)(图32)。
中华武术的分类

中华武术的分类
1. 那太极可是咱中华武术里响当当的分类呀!你看公园里那些慢悠悠打着太极拳的大爷大妈们,那动作多优美,多有韵味。
就好像是在画一幅流动的画,以柔克刚,厉害得很呐!
2. 咏春拳也不能不提呀!叶问大家都知道吧,那打起来虎虎生风的。
咏春拳就像是一阵迅猛的风,快速而有力,动作简洁直接,一出手就直击要害,绝对让人惊叹!
3. 还有那少林功夫,哇塞,那可真是厉害得吓人!少林寺的武僧们耍起功夫来,就像一群勇猛的狮子,气势非凡。
各种拳法、棍法,那叫一个精彩绝伦,让人热血沸腾啊!
4. 形意拳也很有意思呢!它就像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曲子,一招一式都有着特别的韵律。
练习的人仿佛能和拳法融为一体,打出劲道和内涵。
5. 南拳也是中华武术很有特色的分类呀!那刚猛的气势,像燃烧的火焰一样炽热。
看着南拳高手展示,就感觉他们全身充满了力量,随时要爆发出来一样。
6. 八卦掌也超厉害的呀!走起来那步伐,如同在迷宫中穿梭,灵活多变。
和人交手的时候,就像在和一个狡猾的狐狸过招,让对方摸不着头脑。
我觉得中华武术的分类真的是太丰富太精彩了,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