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古文,古诗的成语

合集下载

与古诗有关的成语

与古诗有关的成语

与古诗有关的成语
与古诗有关的成语有:
1、曾经沧海:出自唐代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意思是“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2、山重水复: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形容山峦重叠,水流盘曲,好像没路可走,但只要坚定信念,就会柳暗花明。

3、青梅竹马:出自唐代李白的《长干行》,意思是“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4、心有灵犀: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意思是“心灵相通,心心相印,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

5、柳暗花明: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形容景色优美,也比喻困境中出现了希望或转机。

6、不拘一格: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方式”。

7、曾经沧海:出自唐代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意思是“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8、车水马龙:出自后唐李煜的《望江南》,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

9、晨钟暮鼓:出自唐代李咸用的《山中》,意思是“早晨敲钟,傍晚击鼓”,常用来形容佛教或道教寺院中僧尼早晚诵经的情形。

10、春光漏泄:出自唐代杜甫的《腊日》,意思是“春光泄露出来”,比喻秘密或机密被泄露。

出自古诗词的成语

出自古诗词的成语

出自古诗词的成语1、寸草春晖( cùn cǎo chūn huī ) 解释“寸草”,指小草,比喻儿女的心力像小草那样微弱。

“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

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难以报答。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春色满园(c hūnsèmǎn yuán)【解释】春日的景色充满家园。

形容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气象【出处】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千门万户(qiān mén wàn hù)【释义】形容宫殿屋宇规模深广宏大。

也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táng):朝阳升起的样子。

桃:桃符。

古时人们用两块桃木板挂在门旁,以作压邪;五代起在桃符上写联语,成为对联。

描写民间过年习俗,表现了万象更新、健康向上的精神。

喜气洋溢,富有生活气息。

【出处】宋·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心有灵犀(xīn yǒu líng xī)灵犀:旧说犀牛是灵兽,它的角中有白纹如线,贯通两端,感应灵异。

至双方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

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不拘一格(bù jū yī gé)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形容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柳暗花明( liǔ àn huā míng )解释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比喻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万紫千红(wàn zǐ qiān hóng)【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古诗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古诗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古诗成语大全四字成语
古诗中有很多优美的四字成语,它们既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在古诗词中作为修辞手法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四字成语,它们来源于古代诗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
1. 画龙点睛,出自《齐桓公问政》,“画龙点睛”指的是在画龙的眼睛上点上一点,使整幅画作更加生动。

2. 独具匠心,出自《庐山谣》,“独具匠心”形容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3. 触类旁通,出自《庄子·天下》,“触类旁通”形容能够由一类事物推知另一类事物。

4. 望洋兴叹,出自《韩愈·原道》,形容对遥远的大海或事物感到敬畏和赞叹。

5. 知难而进,出自《孟子·尽心下》,形容明白问题的难度而勇敢前进。

6.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演义》,形容在快乐之中忘记了现实的苦难。

7. 珠联璧合,出自《红楼梦》,比喻两个人的才情、美貌或者家庭条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8. 哀兵必胜,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士兵在悲痛之中必然能够获胜。

9. 恍然大悟,出自《庄子·逍遥游》,形容豁然开朗,顿悟其中道理。

10. 喜出望外,出自《红楼梦》,形容因喜悦而超出期望。

这些四字成语不仅在古诗词中出现频繁,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它们富含哲理,常常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启示。

希望这些成语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源自诗词的成语

源自诗词的成语

诗词与成语这些源自诗词的成语,你知道多少?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个瑰宝,在平常交流和文章定作中,很多人都会有意识的运用成语。

成语是指长期沿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成语的出处,一部分是出自历史故事,如“功败垂成”出自晋阳之战,“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有一部分是出自古代寓言,如“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鹬蚌相争”出自《燕策》,“画蛇添足”出自《齐策》,“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当然,更多的成语截取自古文经典句子,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中“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截取于《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截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截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可你知道吗,其实还有一部分成语,是出自古诗词。

这些来源于古诗词的成语,你知道多少?哀鸿遍野释义:哀鸿:哀鸣的大雁。

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原文:“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诗经·小雅·鸿雁》爱莫能助释义:心里愿意帮助,但限于力量或条件的限制却没有办法做到。

原文:“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诗经·大雅·烝民》暗送秋波释义: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

原文:“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宋·苏轼《百步洪》暗香疏影释义: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

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原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年级出自古诗的五字成语

一年级出自古诗的五字成语

一年级出自古诗的五字成语
更上一层楼[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

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去不复返[ yī qù bù fù fǎn ]
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野火烧不尽[ yě huǒ shāo bù jìn ]野火不能烧尽野草。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虎毒不食儿
hǔ dú bù shí ér
成语解释:老虎再歹毒也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
成语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3回:“自古虎毒不食儿,如今朝廷失政,大变伦常,各处荒乱,刀兵四起,天将不祥,祸乱已现。


八九不离十
发音:bā jiǔ bù lí shí
释义: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出处:老舍《柳屯的》:“可是比较的,我还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儿的同学。

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

出自古诗古文的成语

出自古诗古文的成语

出自古诗古文的成语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临危授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觥筹交错: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舍弃生命为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求贤若渴:出自陈寿《隆中对》;比喻迫切地想延揽有才德的人。

心旷神怡: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气象万千: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黔之驴》;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用完了。

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颐《爱莲说》;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刮目相看:出自司马光《孙权劝学》;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朝发夕至:出自郦道元《三峡》;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途不远或交通方便。

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形容目光敏锐,观察入微。

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出自古诗文的成语四字成语

出自古诗文的成语四字成语

出自古诗文的成语四字成语
嘿,朋友!你知道吗?好多我们现在常用的四字成语居然是出自古
诗文的呢!就比如说“柳暗花明”,这不就是从陆游的里来的嘛!“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描绘的场景,多绝啊!就好像你在
迷宫里转啊转,觉得没出路了,突然眼前一亮,出现了一条光明大道。

再看看“悲欢离合”,这可是出自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不就跟我们的生活一样吗?有时候开心得像中了大奖,有时
候又难过到想哭,这不就是人生的各种滋味嘛!
还有“万紫千红”,来自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那画面,想象一下,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红的、紫的、粉的,多热闹,多好看呀!
你想想,这些出自古诗文的成语,多有韵味啊!它们就像一颗颗璀
璨的明珠,从古代流传到现在,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道你不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神奇、特别美妙的事情吗?
我的观点是:这些出自古诗文的四字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
们应该好好传承和运用,让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继续绽放光彩!。

古诗词对应的成语

古诗词对应的成语

古诗词对应的成语
以下是一些出自古诗词的成语及其对应的原文:
1. 物是人非:出自宋朝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

意为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

多用于表达时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之意。

2. 回眸一笑:出自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

形容女子妩媚迷人。

3. 寸草春晖:出自唐朝孟郊的《游子吟》。

比喻父母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4. 万籁俱寂:出自唐朝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形容环境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声音。

5. 万紫千红:出自宋朝朱熹的《春日》,形容春天的花卉绚烂多彩。

6. 折戟沉沙:出自唐朝杜牧的《赤壁》,比喻失败或英雄末路的意思。

7. 人面桃花:出自唐朝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8. 心有灵犀:出自唐朝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比喻心心相印,心灵相通。

9.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出自唐朝李白的《长干行·其一》,形容男女从小
天真无邪,玩耍游戏,感情纯真。

10. 春风得意:出自唐朝孟郊的《登科后》,形容事业顺利,充满喜悦的心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古诗词对应的成语,建议查阅成语词典或相关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古文中的成语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形容目光敏锐,观察入微。

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 怡然自得:形容喜悦而满足的样子。

《童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 庞然大物:指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

《童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源于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4. 温故知新: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源于《< 论语> 十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见贤思齐:看见品德好的人就想和他一样,形容有好学向上之心。

源于《< 论语> 十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源于《< 论语> 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源于《< 论语> 十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源于《< 论语> 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 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蒲松龄《山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10.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也可能变为好事。

源于《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1.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源于《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2.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源于《三国志·吴志》。

13. 刮目相看:擦亮眼睛看待别人,指别人已经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

《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14. 夸父追日:比喻决心很大或自不量力。

源于《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15.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扰的理想处所或与世隔绝的幻想世界。

源于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16.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小幽暗顿时变得宽敞明亮,也形容(经过别人的指点或自己的思考)突然明白和领悟。

源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7. 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而又得意。

《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8. 无人问津:无人过问,受到冷落。

源于《桃花源记》:“(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9. 不蔓不枝:原指莲茎挺直,不蔓生,也不分枝;后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不拖泥带水,不节外生枝。

源于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0. 山重水复:山峦重叠,流水环绕;形容风光优美。

源于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1. 柳暗花明: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

源于《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2.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求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儿;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源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3. 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别、团聚,泛指人生的种种经历、遭遇和感受。

源于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4. 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泰民安的景象。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5.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置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

《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现在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26.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7. 醉翁之意不在酒:指另有用意或别有用心。

源于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8. 山肴野蔌:指野味和野菜。

源于《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29.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错起落(筹,喝酒时行令用的竹片),形容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源于《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0.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源于《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1. 披坚执锐:身穿坚固的铠甲,手执锐利的兵器;形容全副武装投入战斗。

源于《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被”,通“披”。

32.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自己看不起自己。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3.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源于《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34.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再三邀请。

源于《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符合道义,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反正义一定得不到支持。

源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祸患,使人奋斗而得以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沉沦而导致死亡。

源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7. 舍生取义:为了维护正义而牺牲生命。

源于《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8. 一鼓作气:本指作战时擂第一通鼓,士气就振作起来了;现在多形容做事时鼓足干劲,趁势一次做完。

源于《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9.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不畏艰险,有坚忍的毅力。

源于《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40.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

源于《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1;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42;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43;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44;危急存亡: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45;临危授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46;计日可待: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47;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48;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49;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50;觥筹交错: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51;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舍弃生命为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52;思贤若渴:出自陈寿《隆中对》;比喻迫切地想延揽有才德的人。

53;心旷神怡: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54;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55;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黔之驴》;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用完了。

56;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57;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58;比肩继踵:出自《晏子春秋》;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59;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颐《爱莲说》;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60;刮目相看:出自司马光《孙权劝学》;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61;朝发夕至:出自郦道元《三峡》;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途不远或交通方便。

62;世外桃源:出自陶渊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明《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来自古诗的成语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6;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8;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9;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行路难》李白10;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登第》孟郊11;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踏沙行》晏殊1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春日》朱熹1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鹊桥仙》秦观1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水调歌头》苏东坡1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浣溪沙》晏殊1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浪淘沙》刘禹锡17;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武陵春》李清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