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现代汉语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现代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
语法形式是指词语、短语或句子在句法结构中所呈现的形式特征。
在现代汉语中,语法形式主要包括词类、词序、语序、语态、时态、语气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是汉语中的基本语法形式,它们在句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此外,汉语的词序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语法形式。
语序、语态、时态和语气等也是汉语中常见的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是指词语、短语或句子在句法结构中所表达的意义。
语法意义可以分为词义和句义两个层面。
词义是指词语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它可以通过词典进行查找。
句义是指句子在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它是由词语的组合、词序、语态、时态和语气等语法形式决定的。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语法形式决定了语法意义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语法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动词的语态可以表示动作的主动或被动,时态可以表示动作的发生时间,语气可以表示说话人的态度等。
同时,语法意义也会影响语法形式的选择。
在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时,人们会根据语境和表达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语法形式。
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使得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总之,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现代汉语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
语法形式决定了语法意义的表达方式,而语法意义也会影响语法形式的选择。
只有理解和掌握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语法结构得意义与形式1、语法意义(1)基本类型: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1)定义:语法单位本身所具有得语法上得意义及其在组合中产生得通过语法形式来体现得关系意义。
(2)基本结构类型得语法意义:(体现语法意义得结构关系)陈述/修饰/支配/补足/并列(选择)2、语法形式(1)定义:体现特定语法意义得方式。
(2)主要语法形式①选词(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②词序(汉语:SVO/日语:SOV)③虚词与词形变化(汉语:虚词“与”“得”/印欧语系语言:词形变化)※例如: 我们学习。
结构关系主谓语法意义陈述语法形式主前谓后(词序)3、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得关系(1)相互依存。
(2)不对等:一个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几个语法意义,一个语法意义也可以用不同得语法形式表示。
第二次怎样认识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1、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就是同词汇意义相对而言得,就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得关系意义。
语法意义只有在相关得语法单位进入某个组合结构以后才会产生,比如一个词,孤零零地就是很难说明它具有什么样得语法意义。
比如英语单词work,单独瞧很难说它有什么语法意义,可就是它与别得单位组合,进入具体得结构,就产生了相应得语法意义。
例如: He works in a factory、(单数第三人称〕He worked in a factory、(过去时)He is working in a factory(进行体)又如:“大高楼”与“高楼大”,前者就是偏正结构,表示修饰关系,大修饰高楼,说明就是什么样得高楼,后者就是主谓结构,表示陈述关系,就是陈述高楼,说明高楼具有大得属性。
这些关系,都就是在语法单位得组合中产生得关系意义,像“大”、“高楼”,在独立存在时,无所谓修饰,也无所谓陈述,就说不上有什么样得语法意义。
所以,语法意义就是与一定得语法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得。
分析句子,说这个词就是主语,那个词就是谓语,这个词就是定语,那个词就是状语,等等,这些意义都就是在组合结构中产生得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及语法范畴主讲人吴锋文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一)两者之间的关系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学的核心内容,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没有不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
例如:形容词的重叠式:高高、慢慢:语法形式(重叠式)——语法意义(程度高“很”)猩猩、妈妈(重叠式)——不是语法形式,因为不能表示什么语法意义很高(程度高)——因为不是通过语法形式而是通过语汇形式表示的,因而这种“程度高”不是语法义而是词汇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并非一一对应的,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不同的语法形式又可以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红烧鱼块(偏正;动宾)安排好工作(动宾—偏正;动补)我的朋友、我朋友(偏正)都是NP、也不VP、真是的(责怨义)(二)语法形式1.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也叫语法手段,它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
显性的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重叠、词缀以及各种语音手段。
例如:我笑——笑我西瓜甜——甜西瓜班长和副班长——班长或副班长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
例如:鸭蛋大鸡蛋大——什么大——鸡蛋很大(主谓)鸡蛋大——多大——像鸡蛋那么大(偏正)鸡不吃了(受动;施动)2、显性语法形式主要有语序、辅助词、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语调、异根式、零形式等形式。
(1)语序:指的是用词在句子中排列顺序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我看书。
(svo)日语:我书看。
(sov)看我书(vso)古汉语和现汉语:状语语序V+O+于+L封禅于泰山北败晋兵于河上定语、状语语序—中心语:我们正在操场打篮球。
We’re playing basketballon the ground.人称格的区分:动词前主格、动词后宾格I laugh—laugh at me(2)辅助词:专门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1、语法意义(1)基本类型: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1)定义:语法单位本身所具有的语法上的意义及其在组合中产生的通过语法形式来体现的关系意义。
(2)基本结构类型的语法意义:(体现语法意义的结构关系)陈述/修饰/支配/补足/并列(选择)2、语法形式(1)定义:体现特定语法意义的方式。
(2)主要语法形式①选词(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②词序(汉语:SVO/日语:SOV)③虚词和词形变化(汉语:虚词“和”“的”/印欧语系语言:词形变化)※例如:我们学习。
结构关系主谓语法意义陈述语法形式主前谓后(词序)3、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1)相互依存。
(2)不对等:一个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几个语法意义,一个语法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
第二次怎样认识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1.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同词汇意义相对而言的,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
语法意义只有在相关的语法单位进入某个组合结构以后才会产生,比如一个词,孤零零地是很难说明它具有什么样的语法意义。
比如英语单词work,单独看很难说它有什么语法意义,可是它与别的单位组合,进入具体的结构,就产生了相应的语法意义。
例如:He works in a factory.(单数第三人称〕He worked in a factory.(过去时)He is working in a factory(进行体)又如:“大高楼”和“高楼大”,前者是偏正结构,表示修饰关系,大修饰高楼,说明是什么样的高楼,后者是主谓结构,表示陈述关系,是陈述高楼,说明高楼具有大的属性。
这些关系,都是在语法单位的组合中产生的关系意义,像“大”、“高楼”,在独立存在时,无所谓修饰,也无所谓陈述,就说不上有什么样的语法意义。
所以,语法意义是和一定的语法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分析句子,说这个词是主语,那个词是谓语,这个词是定语,那个词是状语,等等,这些意义都是在组合结构中产生的语法意义。
浅谈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浅谈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摘要:本文列举了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研究方面富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从许多语言学家在不同角度对二者的定义开始谈及,进而讨论它们的关系,并介绍与此有关的汉语语法研究方法。
关键词:语法形式;语法意义朱德熙在语法答问中谈及语法研究,他认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弄清楚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是语法研究中的根本问题。
”[1]自五十年代以来,众多语法研究者在坚持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下,对汉语语法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就。
但是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术语的理解和使用上还存在很大分歧,与此相关的语法研究方法也在发展,因此,本文试就这些方面,依据所能检索到的论文和著作,罗列各家观点,有些问题也提出自己的意见。
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定义一般说来,许多语法书上认为表现语法意义的就是语法形式,而由语法形式表现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然而如此定义,却不免坠入循环定义的泥潭,让人弄不清楚。
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许多语言学家都在不同的角度给出自己的理解。
高名凯在1957年出版的《普通语言学》(增订本)上说:“任何语言的成分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任何起着语法作用的语言成分都是语法成分,语法成分是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结合体或统一体。
”他没有明确地下定义,但从他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认为语法形式是语法成分的语音方面,语法意义是语法成分的意义方面;语法形式代表语法意义,也就是说,语法形式是表示语法意义的。
高名凯的定义有利于认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但是它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受传统的语法形式的观念影响太深,语法形式被局限于“语法的声音”部分,因此忽视了没有特定的语音标志的情形。
传统的语法形式只讲词的语法形式,而词的语法形式乃是词形变化。
王今铮等在1984年出版的《简明语言学词典》上接受并修改了高名凯的定义。
他们认为:“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
语言学纲要第四章 语法

• 2) 稳固性:稳固性指语法的基本格局未变;稳固性不是不变性; 稳固性是相对于语音\词汇而言的.
• 3) 系统性: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同一语言的语法规 则又有着自己的系统,各种具体的规则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在使 用某一个语法格式、某一条语法规则的同时,必须同时受到相关 的规范的制约。
• 二、语法单位
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常见的语法
手段主要有语序、虚词、词形变化。
•
词序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如“红太阳”
和“太阳红”,词序不同,语法意义不同。
• 英语动词“seeing(看)”附加上词尾ing,表示进行体,
•
英语名词“vases(花瓶)”附加上词尾s,表示复数,
• 这两种语法形式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同,但它们语法形式的性质是相 同的,即都是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所以可以把这两种具有相同性 质的语法形式概括为同一个语法手段,即词形变化,也即形态变化。常见的 语法手段主要有语序、虚词、词形变化。
• 3、世界语言语法手段分类:综合性、分析性
• (1)综合手段:一个词内的语法手段,一个词内不同的语法形式,导致词形 变化的手段。
•
太阳红
主谓
我和朋友(并列关系)
•
语序
虚词
• look 现在时
dog 单数
• looked 过去时
dogs 复数
• 添加ed
添加s
• 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应关系
• ①一种语法形式对应一种语法意义 加the为特指,加上声语调, 表疑问
• ②一种语法形式对应多种语法意义
•
n重叠: 每一,逐个
个个有书,年年有余
桌、手 附加语素:无独立构词能力,附加在别的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或语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语法

三、形态和形态分类
1. 形态的定义: • 狭义的形态指的是构形法,也叫构形形态,即用一个词的词形变化表示不同的语法 意义。如前面提到的内部屈折法、异根法等方法,其特点是不改变词汇意义。 • 广义形态不但指构形法(构形形态),而且兼指狭义构词法(也叫构词形态),即 在词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创造新词的方法。其特点是产生新词,大多改变词 汇意义。
三、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 1. 含义: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特别是显性意义入手,对句子成分的功能和地位做分析 2. 优缺点
• 优点:句中各个词之间的关系主次分明,各个词的作用和功能比较清楚,有利于修 正病句。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学校语法教学中仍具有一定影响。
• 缺点:从词出发,以词定成分,这在很多情况下行不通。有时,在句中作为一个成 分起作用的不是单个的词,而是短语。忽视这一点,对于有些句子往往无法进行分 析,或者强行机械分析而得出好笑的结果。
三、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
(二)直接成分分析法 1. 含义:指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特别是隐性形式入手,对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进行分
析的方法。由于句子的直接成分与句子的层次性一致,所以也叫层次分析法。又由于通 常的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子结构的各个部分不断地一分为二,所以又叫二分法(但有 时可以一分为三)。
(一)词形范畴 指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种类。一般包括性、数、格、体、时、态、式、人 称、级等。 1. 性:即名词、形容词用词尾标志或词形变化表现的语法上的性别观念种类。 2. 数:指运用词形变化表明某类词的数目的语法意义的一个种类。 3. 格:即从名词、代词、形容词在句中与其他词的关系中,以词形变化的形式概括出来的
二、篇章的连贯性
1. 连贯性指篇章的语义关联,它存在于篇章的底层,是一种语义逻辑的联系。 2. 分析篇章的连贯性可以研究篇章中所表达的各种概念或论点之间的关系。 3. 篇章中的概念和论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概念,中心论点;另一类是次要概念,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一、形式和意义是语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book-books;我打-打我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体现的意义。
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二、语法形式的几种主要手段(一)什么是语法手段?book-books foot-feet go-went ——语法形式词形变化——语法手段定义:语法手段是语法形式的类。
book-books 我打-打我语法手段包括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
词法手段: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句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二)词法手段: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和词的重叠。
1、词形变化: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1)附加:book-books talk-talked-talking-talks slow-slower-slowest 定义:给词加上词尾(2)屈折:tooth-teeth make-made bring-brought定义: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3)异根:go-went be-is-am-was I-me we-us good-better定义: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4)零形式: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2、词的重叠:看-看看,敲-敲敲,游泳-游游泳;大-大大(的),清楚-清清楚楚,喷香-喷喷香;天-天天,件-件件。
定义: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二)句法手段:选词、语序、虚词和语调。
1、选词:读书-好书定义:通过选择可以组合的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语序:通过改变词语的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3、虚词:我说-对我说,我的爸爸-我和爸爸定义: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4、语调:他去。
——他去?(陈述语调与疑问语调的不同)/ 他去。
——他去。
(句重音不同)定义: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句重音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三)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
1、综合性语言:主要使用词形变化这种语法手段的语言,例如俄语、德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理论前面我们已经指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探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弄清楚什么是语法形式,什么是语法意义。
4.1语法形式什么是语法形式呢?我们先看下面的一个例子:我们用层次分析把上面这句话分析成大大小小的片段。
如果把一个大片段里包含的小片段叫做“成分”,把小片段组合而成的大片段叫做“组合”,那么上面例子中的片段可以分为三类:a.——是组合,不是成分——句子。
b.└─┘是组合,也是成分——词组。
c.不是组合,是成分——词。
a、b、c三类片段合称为语法形式,即它们都是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具体语言里分析出来的成分或组合,或者说语法形式是词、词组和句子的形式的总和。
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
狭义的语法形式只指有形的语法形式,广义的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
对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进行分解,就得到了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的各种构成因素。
4.1.1有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有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如下:(1)语序。
语序不同,表达的语法意义也不同。
例如:红花(定中) 花红(主谓)跑快点(述补) 快点跑(状中)(2)停顿。
停顿往往是结构成分的分界点,也是层次的切分点。
例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了猎人的/狗广东和福建的/部分地区广东/和福建的部分地区(3)轻重音。
不同的轻重音也能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轻重音区别语法意义的作用在虚词中尤为明显。
例如:你想好了再说。
(“再”轻读,表示接续义)你唱完了再唱一个。
(“再”重读,表示重复义)我已经吃过了。
(“过”重读,表示完成态)北京我以前去过。
(“过”轻读,表示经历态)(4)重叠。
重叠是汉语语法的一种语法手段。
重叠可以表示程度的减弱,也可以表示程度的加强,可以表示短时态、尝试态等。
重叠表示什么语法意义,涉及到两个因素:一是成分,二是位置。
例如:红脸红红的脸消灭干净消灭得干干净净高高举起举得高高我来这儿坐坐这件事儿我去说说(5)虚词。
虚词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是构成语法形式、区别语法意义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他去了。
/他去了吧?/他去了吗?学生家长/学生和家长/学生的家长(6)语调。
语调也是构成语法形式的一个因素。
词组和句子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是否有语调。
充当句子成分的小句同独立的句子的语调是不同的。
例如:他去了。
(降调,陈述)他去了? (升调,疑问)他去了我知道。
(不带句调)(7)形态变化。
这里所说的形态变化指的是表达功能的形态变化。
在表达上,语言成分一般取三种状态:指称状态、陈述状态和修饰状态。
体词性成分的功能一般是指称,谓词性成分的功能一般是陈述,饰词性成分的功能一般是修饰。
三种成分的表达功能不是固定的,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三者也可以转化其功能状态。
例如:工业——工业化尖——尖子吃——吃的见——所见春天——春天了买书——买的书一根木头——木头房子中国历史——历史地看待(8)语法关系。
主谓、偏正、述宾等这些语法关系也是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之一,同语义关系相对比,语法关系的形式属性十分明显。
二者之间具有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这也是形式同内容的普遍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
例如:述宾关系:V+O动作行为—受事如:吃馒头动作行为—施事如:吹风扇动作行为—工具如:抽鞭子动作行为—材料如:打毛线动作行为—方式如:走正步动作行为—处所如:去北京等等。
4.1.2 无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1)词类。
词类是词语的功能的聚合,这种聚合关系可以通过词语的组合关系反映出来。
词类对语法形式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词类不同,构成的句法结构的性质也不同。
例如:a翻译出来了。
b.这个人好讲话。
上面两个例子都是歧义结构,造成歧义的原因就是a例中的“翻译”分别属于名词、动词两个词类,b例中的“好”有上声、去声两种读音,分别属于形容词和动词两个词类。
(2)层次。
语法结构是线性的,但其构造是有层次性的。
结构层次不同,句法结构的性质也不同,其语义结构也不同。
例如:穿好衣服穿好衣服└──┘└──┘└┘└────┘挖深了一尺挖深了一尺└────┘└─┘└┘└─────┘(3)可能有的变换形式。
变换是同一层而上(句子层面、词组层面)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通俗地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语法形式之间的关系叫做变换。
即是说,如果存在着一个句法结构S,那么一定存在着与之相互联系的句法结构S´,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变换。
句法结构的变换形式就是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的语法形式,所以说变换形式也是一种无形的、非直接显现的语法形式。
一个句法结构,其变换形式不同,其语法意义也不同。
例如: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台上正在坐着主席团台上唱着梆子戏→*梆子戏唱在台上→台上正在唱着梆子戏4.2语法意义什么是语法意义?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和结构关系所具有的和所表示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有不同的层面和类型。
(1)词类所赋予的语法意义。
词类是词语功能的分类,但是根据功能分出的词类各有一定的语义基础。
例如“人和事物、名称”是名词的语法意义,“动作行为、变化联系”是动词的语法意义,“性质属性”是形容词的语法意义等等。
这些语法意义都是从各个词类中抽象出来的,并且在词语组合时也能够显现出来,实现为短语、句子的语法意义。
(2)某些特殊词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一些特殊的词语有其词汇意义,但是在句法结构中,它们还显现出另外的意义,这就是它们的语法意义。
例如,“有”在存现句中所表示的“存在”义,“使”在句法结构中所表示的“使令、致使”义,“往”表示的方向义,“在”表示处所义(比较:往东面_/在东面),“给”表示的给予义,等等,都是词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这些意义具有较大的抽象性,与词汇意义不同。
例如“有”所表示的“存在”义就同它的词汇意义有较大的区别。
(3)某些句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一些句式有其特殊的表达功能,对这些句式所表示的意义给以概括、抽象,就得出了这些句式的语法意义。
例如,存现句表示的“存在、出现、消失、破损”意义(墙上挂着一幅画/大路上走来一个人/屋子里少了一张桌子/手上拉了一条口子),“把”字句表示的处置意义和使动意义,“被”字句表示的被动意义,双宾句表示的转移意义等,这些都可以称为句式意义。
这些句式表达的语法意义有的同词语的词汇意义关系较为密切(如双宾句的转移意义),有的则很大程度上是句法格式赋予的意义(例如存现甸)。
现代汉语中还有不少句式的语法意义至今还没有完全概括出来,这项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努力。
(4)一种句法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句法结构是抽象的结构模式和结构意义的复合体,所以句法结构也有其语法意义。
例如,偏正结构所表示的修饰与被修饰的意义,述宾结构所表示的关涉与被关涉的意义,述补结构所表示的陈述与补充的意义,主谓结构所表示的陈述与被陈述的意义,联合结构所表示的并列的意义等等。
上面所举出的句法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实际上是一种语法关系,不过这种语法关系相对于语法形式来说却是内容,亦即语法意义;当这种语法关系相对于更具体的语义关系时,这时它们就成了形式,而更具体的语义关系就成了这些语法关系所表示的意义。
由此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语法意义的层级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语法关系这种语法意义的二重性。
(5)某种语法位置所赋予的语法意义。
由于语法格式长期使用的结果,由于句法格式对出现在其中的句法位置上的成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所以出现在句法结构中的一定语法位置上的成分在频率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这种成分在频率上的倾向性经过语法规则的定型,就逐渐成为语法规则要求的一部分。
这时候,出现在句法结构中特定语法位置上的成分就具有了特定的语法意义,这些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语法位置所赋予的。
例如,汉语的主语位置所赋予的语法意义是:指称/有定/话题。
语法意义的研究包括如下方面:意义的有无、意义的异同(同一性)、意义的大小(语素义到句义,从语义成分一义项一义组(义丛)一事件)、意义的类型(格性质等)、意义的多寡(歧义)、意义的特征(句式意义)、语义的色彩(褒贬义对句法结构的影响)等等。
4.3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语法形式既包括有形的形式,例如语序、停顿、轻重音、虚词等等,也包括无形的形式,如词类、层次、可能有的变换式等等。
语法意义既可以指词语的意义,也可以是不同程度抽象了的意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有着密切对应的关系,即语法形式不同,语法意义也有区别。
这是二者之间对应的一种情况。
例如,下面两组句法结构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它们的意义也有区别:来客人了——客人来了文学语言——文学、语言`一个人——一个`人对他有点看法——他有点看法没有(动)研究——没有(副)研究关于/巴金的两本书——关于巴金的/两本书江面上架着浮桥——江面上架着浮桥(变换式不同)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各种不同的形式因素对意义的表达在不同的结构中都是起作用的。
只不过有时某种因素起的作用大一些,有时则不一定起作用。
因此,在语法分析中,找出对语义表达起关键作用的形式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对应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例如,定中结构这种语法形式就可以表达多种语法意义(一对多):我的杯子/玻璃杯子/紫色的杯子/借来的杯子/喝水的杯子多种语法形式也可以表达同一种语法意义(多对一):我摔破了杯子/杯子被我摔破了/我杯子摔破了/杯子我摔破了既然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如此复杂,那么我们在语法研究中如何做好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呢?一般来说,研究语法,侧重于形式分析,同时把形式同意义结合起来,这应该是确定无疑的,因为语法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把自然语言形式化,包括自然语言的语义、语用等方面。
在语言学的历史上,完全不顾及意义的语法分析从来也没有过。
问题是怎样把形式同意义结合起来。
语法分析结合意义并不是像有人主张的那样简单地把形式、意义捆在一起,或者混为一谈,或者把语义分析当成语法分析,或者拿语义来作为语法分析的标准;也不是一会儿讲点形式,一会儿讲点意义这样表面的结合,而实际上是貌合神离。
我们主张要做好形式和意义的结合,首先要分清结构和语义这两个平面或层面。
然后分别从两个平面进行分析:从结构平面进行分析时,可以暂时不考虑意义,不妨尽量形式化,把形式因素尽可能地分析出来,并给出形式化的描述。
从语义平面进行分析时,可以暂时不考虑形式,把语义因素尽量分析出来。
然后把二者分析的结果再进行结合,或者从形式的分析推进到语义,或者从语义的分析推进到形式,找出二者之问的对应关系,使之互相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