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解,简答,论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一、名词解释1、集体协商: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2、特殊群体:是指谋求职业有困难或需要特殊就业服务的人群,包括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

3、工资:是指基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按照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4、行政处分也称纪律处分:是指对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情节轻微,不够追究刑事责任而给予的一种行政制裁。

5、劳动争议的和解:是指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就争议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的处理方式。

6、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并且有劳动愿望的劳动者依法从事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的权利。

7、下岗职工:是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任何工作,在社会上没有再就业,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8、津贴:是指在特殊情况下工作的职工所付出的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费用进行合理补偿的附加劳动报酬和物质鼓励,是劳动报酬的一种补充形式。

9、工作时间:是指依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

10、疾病保险:是指劳动者及其供养的亲属由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后,在医疗和生活上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二、简答题1、简述劳动者休息时间的种类。

答:关于我国休息时间的种类,是依据生产经营特点、民族传统习惯、劳动者的基本活动的需要等因素,由立法加以规定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

这是劳动者用膳和工间休息,恢复体力和脑力的时间。

(2)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

为了确保劳动者休息权的全面实现,每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少于16小时。

(3)公休假日,是指劳动者工作满一个工作周以后的休息时间。

系解 名解+简答题及论述题 重点

系解 名解+简答题及论述题 重点

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重点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名词解释1、胸骨角:胸骨柄上缘有颈静脉切迹,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两侧连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翼点:在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的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简答题1、简述颅中窝的结构。

答:颅中窝由蝶骨体和大翼、颞骨岩部等构成。

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窝前外侧有视神经管。

其两侧由前向后,依次有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和棘孔等。

2、鼻旁窦包括哪些?其位置、开口如何?答:鼻腔周围有四对鼻旁窦,为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分别位于相应的骨内。

其中额窦、上颌窦和前筛窦、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3、颅内底面有哪些沟、管、裂、孔?各通行什么结构?答:(1)视神经管——视神经、眼动脉;(2)破裂孔——颈内动脉;(3)圆孔——上颌神经;(4)卵圆孔——下颌神经;(5)棘孔——脑膜中动脉;第二章关节学名词解释1、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骨盆被骶骨的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所围成的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额下方的小骨盆。

2、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连接而成,构成人体中轴。

简答题1、试述膝关节的构成,关节腔内、外主要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答: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关节腔内有前交叉韧带连于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限制胫骨向前移位。

后交叉韧带连于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限制胫骨向后移位。

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还有内、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半月板起缓冲压力、吸收震荡、起弹性垫的作用。

髌骨下缘滑膜向关节腔突入形成翼状襞,起充填关节腔的空隙作用。

髌骨上缘滑膜向上突入至股四头肌与股骨下端之间形成髌上囊,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有髌下深囊,滑膜囊起减少两接触面摩擦作用。

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心理学复习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P4)2.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P16)3.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

(P18)4.口语报告法:也称“大声想”,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者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大声的说出头脑内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进行分析。

(P12)(第二章)1.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P22)2.注意:注意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P24)3.催眠: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P37)4.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P37)5.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P29)6.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P28)(第三章)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P60)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P45)3.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P72)4.感觉适应:适应指的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

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

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

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成立:“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

由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周作人等12人发起。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机关刊物:《小说日报》主张:倡导文学革命,“文学为人生服务”;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在创作方法上在创作方法上反对唯美主义伤感主义,反对唯美主义伤感主义,主张严肃认主张严肃认真的观察,客观真实的描写,采用现实主义方法。

意义:意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之一,社团之一,标志着新文学运动发展到标志着新文学运动发展到形成独立队伍的阶段,形成独立队伍的阶段,由于该会无严由于该会无严密组织,密组织,到大革命时期开始分化并逐到大革命时期开始分化并逐渐解体。

创造社:成立: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发起者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

《创造季刊》出版标志着正式活动的开始。

主张:创造社是由文艺作家自由结合的团体,他们强调“内心的要求”,和侧重表现自我,重表现自我,构成了该社浪漫主义基构成了该社浪漫主义基本倾向。

1925年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文学主张的影响下,大力提倡“革命文学”,倡导“无产阶级文艺”,对革命文学的 发展有很大影响。

意义:意义:创造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创造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同文学研究会同文学研究会一起,一起,共同标志了新文学运动到了开共同标志了新文学运动到了开始形成独立队伍的阶段东北作家群: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之后,对这一事件反映最敏感,最直接,也最激烈的当推东北的一批青年作家。

推东北的一批青年作家。

他们日益思念被日他们日益思念被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故土,本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故土,一部又一部的作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在他们的笔下问世,品在他们的笔下问世,传达出作家对侵略者传达出作家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乡的激赞之情。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1.GDP是指一国境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2.均衡产出是指经济社会收入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有得支出的产出。

3.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4.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资产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5.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整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2.预防性动机是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下所产生的预算盈余。

4.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

5.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例,或者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3.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4.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时的产出,或者说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5.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社会中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水平持续上涨,包含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和持续上涨的特点。

6.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的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7.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的比率。

8.总需求是指在特定价格水平下,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产出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

这是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定义。

9.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提供的总产量,即基于就业的基本资源(包括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所生产的产量。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3、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

稷下学宫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此外,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

稷下学宫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4、明人伦:“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5、虚壹而静:荀子提出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

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6、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

“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重要性:在审计中,对重要性概念常常表述为会计报表中存在的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错误程度。

根据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2.不相容职责:不相容职责是指企业里某些相互关联的职责,如果集中于一人身上,就会增加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或者增加了发生差错或舞弊以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

3.或有收费: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结果或成就实现特定目标为条件。

4.审阅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5.经营审计: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6.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7.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和基础8.审计工作底: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指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资料,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9.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10.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所必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简答题1.简述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

答案:(1)审计对象不同:财政财务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的收支活动,财经法纪审计对象是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而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

(1分)(2)审计目的不同:财政财务审计的目的在于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财经法纪审计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财经法纪,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分)(3)审计的方法不同:财政财务和财经法纪审计主要运用检查、监盘、查询和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经济效益审计除运用传统审计方法外,还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数学分析法等其他学科所使用的方法。

(4)审计的时间不同:传统审计一般安排在期末,主要是事后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事前、事中、事后,更强调事前审计的作用。

(1分)(5)审计结论的效力不同:传统审计结论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经济效益审计虽具有一定约束力,但不具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可以不执行。

(1分)2.简述分析性复核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的运用。

答案: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人员必须运用分析性复核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

(2分)在审计实施阶段,分析性复核则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的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证据。

在审计的终结阶段,分析性复核则用于对被审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做最后的复核。

(2分)3.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存货审计时提出监盘,但被审计单位表示年终前已经作过盘点,并向注册会计师提供了盘点的全部记录。

注册会计师审查了盘点记录后便认可了存货的真实性。

然而,后来存货被证实存在大量虚构情况。

要求,请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责任认定,并说明理由。

答: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完全遵循执业准则的要求而导致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应该承担过失责任,在此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承担普通过失责任。

职业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盘点,若企业已经盘点过了,注册会计师应该适当的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盘点表,将检查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的盘点记录相核对。

执行的审计程从存货盘点记录选取若干项目追查至存货实物,以测试盘底记录的准确性;从存货实物中选取若干项目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以测试存货盘点记录的完整性。

最后对存货项目发表意见。

4.注册会计师王芳在风险评估阶段实施分析程序时,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得知本期在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

因此,注册会计师预期在销售收入未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由于销售成本的上升,毛利率应相应下降。

但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发现,本期与上期的毛利率变化不大。

请据此分析注册会计师判断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并指出错报的倾向。

答: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在风险评估阶段进行分析程序时发现,本期与上期的毛利率变化不大。

但是,得知本期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而销售收入未有较大变化,可以判断出企业的生产与存货循环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主要是生产成本存在重大错报,错报极可能发生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方面。

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但生产成本却变化不大,必须对原材料实施审计;其次应关注应付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两个账户。

5.威威公司系诚鑫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

2009年11月,诚鑫会计师事务所与威威公司续签了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威威公司2009年度的财务报表。

威威公司由于财务困难,应付诚鑫会计师事务所2008年度审计费用86万元一直没有支付。

经双方协商,诚鑫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威威公司延期至2010年底支付。

在此期间,威威公司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给诚鑫会计师事务所资金占用费。

请问,这种情形是否会威胁诚鑫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答:诚鑫会计师事务所对威威公司对以前年度尚未支付的审计费用收取资金占用费.与威威公司存在除审计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这种关系威胁独立性.6.新民公司2009年提交的财务报表显示,全年利润总额1000万元,年末资产总额5000万元。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发现下列问题:(1)12月20日收到一笔技术服务费5万元未入账,列入小金库;答:技术服务费5万元列入小金库,金额虽然不大,但因是管理舞弊,且还可能存在其他类似问题,属于性质问题,因此重要.(2)12月份的工资表中有两个虚构的职工姓名,共领取工资2000元,被制表人占为己有。

答:职工工资虚构2000元并占为已有,说明企业管理混乱,内部控制闪效,而且还可能不是一个月的问题,属于性质问题.因此重要.7.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经济决策。

为正确理解这一概念,简要回答必须注意的内容。

答:注意内容:①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②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中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因为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编制的③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④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8.简述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答:经济效益审计特征:①是一种基于财务审计之上的高层次审计,目的在于,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②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积极性审计,目的在于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③是一种突出评价职能的建设性审计④是一种以考核被审计单位全部经济活动为对象的综合性审计⑤是一种赖于审计单位积极配合的联合性审计9.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是两个不同的审计主体从事的审计,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就审计方式、审计目标说明两者的差异,并简要回答两者的三个主要方面的联系请将回答的内容填入答题纸的表中。

1-49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区别审计方式受托进行自行安排审计目标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主要检查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提出各项改进措施联系1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注册会计师要对其测评,就必须了解其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工作情况2 审计内容、依据、方法都有一致之处3 注册会计师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10.只有在了解后认为符合胜任能力、独立性和应有关注等职业道德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所有特征要求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业务予以承接。

请简要回答审计业务应具备所有特征的具体内涵。

4-103 答:(1)审计对象适当。

(2)使用的标准适当且预期使用者能够获取该标准。

(3)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结论。

(4)注册会计师的结论以书面形式表述,且表述形式与所提供的保证程度相适应。

(5)该业务具有合理的目的。

论述题1.什么是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判别下列做法是否违背职业道德,并简要说明理由。

如违背职业道德还要说明违背哪方面的规定。

(1)ABC会计师事务所雇佣了熟悉银行审计业务的DEF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张小华参加对本所客户大华银行的审计工作。

(2)ABC会计师事务所与某客户签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审计费用为100万元,客户在ABC会计师事务所提交审计报告时支付一半的审计费用,剩余一半视该公司股票能否发行上市再决定是否支付。

(3)某客户要求ABC会计师事务所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供正式的纳税鉴证意见。

为此,双方另行签订了业务约定书。

(4)某客户在H国设有分支机构,H国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广告招揽业务。

因此ABC会计师事务所委托其客户在H国的分支机构,在该国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该国在中国设立的企业的审计业务,相关广告费已由ABC会计师事务所支付。

答案:审计职业道德是具有审计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是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1)违背职业道德——对同行的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不得雇佣正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

(2)违背职业道德——对客户的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形式为客户提供鉴证服务。

(3)不违背职业道德,因为提供纳税鉴证意见是审计服务的延伸,两者并非不相容业务,并不冲突。

(4)违背职业道德——其他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即使是在允许做广告的国家也属于违反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2.试论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答: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使得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即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是否足够。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即审计证据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联,并能如实反映客观事实。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既充分又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也就是说,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就越少。

尽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