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排水设计
道路排水设计与施工

道路排水设计与施工一、道路反滤、排水发展过程及应用现状道路排水包括路面排水和路基排水,路面排水从下至上依次为基层、防水层、透水层。
路基排水包括设置于道路两侧与路面排水相邻的透水路沿石,以及透水路沿石下方的路边排水沟槽。
道路反滤、排水设施的作用,是迅速排除路面、地面径流和各种城市废水,防止积水,降低过高的地下水位和排除渗入路面结构层及路基的水,以保证路基稳定,延长路面使用年限,维持车辆及行人的正常交通和安全,并使道路整洁卫生。
当地下水位过高并影响路基稳定和强度,以及在寒冷地区可能引起道路冻害问题时,如路基受到限制而不可能提高,需采取相应降低地下水位的工程措施和考虑稳定的路面结构组成。
降低地下水位可用不同形式的渗沟或用大孔隙材料建排水层并设置纵横向排水盲沟。
对侧向渗透水的排除可采用侧向截流沟和抽排地下水的设施。
路基受地下水毛细浸湿影响,一般可在路基顶面下修筑隔离层。
隔离层可用粗粒材料,也有用土工编织物加反滤层,也可采用不透水层。
(一)道路排水类型道路有公路与城市道路之分,两者对排水的做法有所不同。
公路一般较附近地面高,两侧无成片街坊或建筑,如不涉及复杂地形,主要考虑排除路面雨雪水和必要时排除或降低地下水。
城市道路基本上处在市、县、城镇之中,连通居住区、商业区、工厂、企业、机关、学校之间的交通,路面高度一般接近附近地面,大部分需按系统排除路面径流。
因此对于城市道路排水,应与城市排水规划统一考虑。
公路排水一般均用明沟。
尤其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地面坡度大、水流快,明沟能充分发挥排水作用。
当洪流超过设计能力而溢流时,排除积水也较迅速。
其排水设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倒虹管和渡槽等。
边沟是设在路基边缘的排水沟。
土质边沟多用梯形断面,石质边沟可用矩形断面,某些矮路堤或采用机械化施工时,可用三角形断面。
截水沟用于路基挖方边坡上方的山坡汇水面积较大时,在挖方坡口至少5m以外设置,以拦截山坡向下流的地表水,保证挖方边坡不受水流冲刷。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是指对城市道路路基进行合理的排水设计,确保道路在降雨或融雪期间能够有效排除积水,保持道路的安全和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的目标是:排水系统能够有效排除降水,防止积水对道路结构造成损坏,并保证行车安全。
城市道路的主要排水形式有:自然排水、边沟排水和排水系统排水。
1. 自然排水:依靠自然地形的坡度和路基表面的横坡来排水。
这种排水方式一般适用于路基较高的区域,如山区或高处的城市道路。
2. 边沟排水:通过设置边沟来排水。
边沟一般设置在道路两侧,通过边沟将积水引导至排水沟或收水井。
这种排水方式适用于道路横坡较小的平坦地区。
3. 排水系统排水:推荐使用下水道排水系统进行排水。
下水道一般按照城市区域的排水规划进行设计和布置,将道路积水通过下水道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或排入河流。
1. 路基的纵横坡:纵坡主要是为了保证雨水能够迅速排到下游。
横坡则是为了保证道路两侧的积水能够迅速排到排水系统中。
纵横坡的设计需要结合雨水径流量和路面的材料和状况来确定。
2. 排水沟和边沟的设置:排水沟和边沟的设置需要有足够的容量来接纳降水和路面积水。
它们的距离和形状也需要根据道路的横坡和纵横坡来确定。
3. 排水系统的设计:排水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道路的规模和雨水径流量来确定。
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井盖和出水口等设施。
4. 排水设施的维护:城市道路的排水设施需要定期清理和维护,以确保其畅通。
清理排水井和沟渠的垃圾和杂物,修复损坏的排水管道和井盖等都是常规的维护工作。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横纵坡、排水系统的设计和维护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排水畅通,保证行车安全。
科学合理的排水设计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的整体质量。
9第九章道路排水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路基排水工程:地面排水,地下排水
一、地面排水设备
1.边沟:设在挖方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 多与线路平行。主要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 向路基的少量的地面水,不宜与其它沟渠合并使用。 1)形式:梯形、矩形、三角形、流线型 2)尺寸:一般底、高为0.4~0.6m,特殊时局部加大 尺寸。 3)长度:不宜过长,尽量就近排除路基范围。 纵坡一般与路线相同。但不小于0.5%。
5)截水沟离开路基的距离的确定 6)截水沟的沟槽加固 一般要求不能使水下渗,影响边坡稳定。 对于地质不良地段应避免积水成害; 对于纵坡大的截水沟为防止冲刷; 平台上设的边沟,防止水流渗漏影响稳定。
3.排水沟:主要用来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 水流(边沟、截水沟、取土坑或路基附近低洼处汇 集的水)引排到桥涵、天然河沟或远离路基指定地 点。 1)形式:一般梯形 2)尺寸:经水力水文计算确定。B、h大于等于 0.5m 3)布置:离路基尽可能远,距路基坡脚一般不宜 小于3~4m,高速公路高路堤,坡脚排水沟不小于 2m,纵坡应保证水流畅通,不产生冲刷或淤积, 一般不小于0.3%,不大于3% 4)长度:小于500m
2 iz B 1 2 ih
vs
1 kb ne
2 2 i z ih
五、边缘排水系统
1)定义:由沿路面边缘设置的透水性填料集水沟, 纵向排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组成的排水 系统。 2)构造:集水沟、横向出水管、过滤织物、纵向排 水沟 3)使用条件: 适用于改建路面、基层透水性小的路面结构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4)尺寸:管的直径一般为7-15cm,按水力计算确 定。
2)尺寸:需水力计算来确定尺寸,水流量不大时, 可用标准尺寸 3)构造:进水口、主槽、出水口 4)出水连接:桥涵、自然沟、排水沟
第九章 道路排水工程设计

一侧边沟下设盲沟
两侧边沟下设盲沟
下图设在路基挖方与填方交界处的横向盲沟,用以拦截和 排除路堑下面层间水或小股泉水,保持填方路段不受水害。
1、盲沟;2、边沟;3、路堑;4、路堤
简易盲沟的排水能力较小,不宜过长,沟底具有1~2%的 纵坡,出水口底面标高应高出沟外最高水位20cm,以防水 流倒渗。
渗沟设洞或管,相当于沟底埋置可以渗水的涵洞。下图是 洞式渗沟结构图,其洞宽b约20cm,高约20~30cm;盖板用 条石或混凝土预制板,板长约为2b ,板厚P≥15cm,并预 留渗水孔,以便将渗入沟内的水汇集于洞内排出。一般将 洞身埋置于不透水层内,洞身埋在透水层中时,必要时在 两侧和底部加设隔水层,以达到排水的目的;如果地基软 弱,应铺设砂石基础;洞身应具有大于0.5%的纵坡,使集 水通畅排出。
采用渗井排水措施前必须 探明路基下层是否存在透 水层,能否通过渗井汇集 并排走的地下水
路基内圆形渗井的结构与 布置如图:
三、路基排水系统设计
1、路基排水的设计,必须分别情况,因地制宜。
2、利用边沟、截水沟等排水设备分段截留,引入
自然沟谷、荒地、取土坑或低洼处,排出路基范围
之外。
注 意 问
3、丘陵及山岭地区除边沟排水须注意挖方边坡上 方水流下泄。
1、路基;2、原沟渠;3、洞身;4、垫层;5、竖井;6、沉淀池
倒虹吸借助上下游水位差,采用势能迫使水流降落,经路 基下部管道流向路基另一侧,再利用动能上升流入下游沟 渠,倒虹吸管有箱形和圆形两种。以水泥混凝土和钢筋混 凝土结构为主 ,倒虹吸两端设竖井,井底标高低于管道, 起沉积泥沙和杂物的作用。
为人工排水沟渠的特殊形式,用于陡坡地段,沟底纵坡可 达45°,跌水的构造,有单级和多级之分 ,基本构造可 分为进水口、消力池和出水口三个组成部分,如图:
道路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

道路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道路排水是指对道路上的雨水、污水进行有效的排除和处理,以防止雨水涌入车辆行驶区域和行人活动区域,避免因道路水浸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和行人伤亡。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道路排水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
在道路建设中,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是保证道路安全和持久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构成要素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道路排水系统设计原则1、流量计算原则流量计算是道路排水设计的基础。
合理的流量计算可以有效的预估雨水、污水流量,从而为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一般采用经验公式计算,考虑降雨频率和雨型等因素。
2、斜度原则道路排水系统的斜度应合理。
道路斜度一般坡度不能超过5%,排水系统设计时应遵循地势自然、排水流向流畅的原则,以保证道路排水畅通、安全。
3、泵站原则对于排水流向低处的区域,采用泵站进行排水。
泵站应选择性能可靠、安全保障的设备。
为避免污水泵阻塞、水泵内裂、室外排水口堵塞引起的排水不畅等问题,泵站应定期清理、维护。
二、道路排水系统构成要素1、排水框架系统排水框架系统是道路排水系统的基本构成。
它由排水管道、箱涵、井盖等组成。
排水管道是框架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其形状应保持连续性和流线设计,以充分发挥排水效果。
井盖应保证施工质量,防止盖子平稳,从而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2、排水沟系统排水沟是指路面两侧的深沟,用来排水。
排水沟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场所,对于不同用途的排水沟应具有不同的疾病选型,以保证排水效果。
排水沟材料应选择具有耐腐蚀性、硬度较好、具备良好的耐荷性的材料。
3、泵站系统泵站是针对排水流向低处的地方设计的。
其内部应具备好的流量计算、清淤设备、泵组等。
在设计时应更加环保和高效的设计能够达到不错的排水效果。
三、道路排水系统施工技术1、挖掘工具选用在施工中,不同的挖掘工具应该选用不同的工具。
对于小型挖掘,应选择小型挖掘机,对于大型挖掘,应选择大型挖掘机。
其挖掘深度和斜度应保证合理,避免对道路其他部份造成损伤。
公路 排水设计内容

公路排水设计内容公路排水设计内容一、引言公路排水设计是公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关系到公路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排水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置排水设施,确保公路在降雨和雨季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有效排除积水,保持道路的畅通和稳定。
二、排水设计原则1.雨水的快速排除:公路排水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排除,避免积水影响道路通行。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雨水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水沟、排水管道和排水井等设施,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流入排水系统中,并迅速排出。
2.排水系统的合理布局:排水系统的布局要考虑到公路的地势、道路的走向和道路交通量等因素。
在设计中需要确定合适的排水设施的位置和数量,以保证整个排水系统的畅通和有效运行。
3.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在公路排水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条件。
根据公路的地势高低,合理确定雨水的流向和排放点,减少对排水设施的依赖,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三、排水设施设计1.雨水排水沟:雨水排水沟是公路排水设计中常用的设施之一。
它通常位于道路两侧,用于收集和导流雨水。
排水沟的设计要考虑到道路的交通量和道路宽度等因素,确保排水沟能够承载和导流雨水的量。
2.排水管道:排水管道是将雨水从排水沟或排水井中排出的主要设施。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排水管道的材料、直径和坡度等因素。
合理选择管道材料和管道断面,以保证排水管道的强度和排水能力。
3.排水井:排水井是公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设置在排水沟的转弯处或重要节点处,用于收集和集中雨水,并将其排入排水管道中。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排水井的尺寸和位置,以保证排水井能够有效收集和排除雨水。
四、排水设计考虑因素1.降雨量:在公路排水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不同降雨条件下的排水能力。
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合理确定公路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以确保在降雨天气中能够及时排除雨水。
2.地质条件:公路排水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对排水系统的影响。
根据地质资料,合理选择排水设施的类型和布置方式,以确保排水系统能够适应地质条件,并具有较好的排水效果。
第二篇 第6章 道路排水设计

7、路面内部排水的内容
下封层及路肩部的排水盲沟
排水基层
排水面层
排水性路面
1、地面排水设备
边沟
截水沟
排水沟 跌水 急流槽 倒虹吸、渡水槽等
第二节 路基排水
边沟
边沟的横断面形式示意图:a)、b)梯形;c)、d)流线形; e)三角形;f)矩形。
截水沟
挖方段截水沟:1-截水沟;2-土台;3-边沟
4、与水有关的路面损害
可以划分为三类: (1)路面结构层变弱; (2)路面材料性能下降;(沥青层的剥离, 材料腐蚀, 水泥
混凝土路面的开裂)
(3)层间粘结性能下降。
唧泥
局部沉陷
严重的坑洞
水泥路面的唧泥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错台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板角开裂
水泥混凝土路面传力杆锈蚀
开裂处再次错台
4)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时,拦水带过水断面内的水面, 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外边缘,在二级 及二级以下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中心线。
2、中央分隔带
3、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1)路面内部排水系统中各项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均应 大于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量,且下游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 应超过上游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 (2)渗入水在路面结构内的最大渗流时间,冰冻地区不 应超过1小时,其它地区不应超过2小时(重交通)~4小 时(轻交通)。渗入水在路面结构内的渗流路径长度不宜 超过45m~60m。 (3)各项排水设施不应被渗流从路面结构、路基或路肩 中带来的细料堵塞,以保证系统的排水能力不随时间推移 而很快丧失。
第三节 路面排水
1、路面表面排水
1)降落在路面上的雨水,应通过路面横向坡度向两侧排流, 避免行车道路路面范围内出现积水。 2)在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较低且边坡坡面不会 受到冲刷的情况下,应采用在路堤边坡上横向漫坡的方式排 除路面表面水。 3)在路堤较高,边坡坡面在未做防护而易遭受路面表面水流冲 刷,或者坡面虽已采取防护措施但仍有可能受到冲刷时,应 沿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然后通过泄 水口和急流槽排离路堤。
道路排水工程设计ppt课件.ppt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八章 道路排水工程设计
截水沟的横断面形式及尺寸应结合设置位置、排水量、地形
及边坡情况确定,一般采用梯形断面。
截水沟沟底应具有不小于0.3%的纵坡,当条件允许时,纵坡 应适当加大,亦不宜超过3%,否则应进行加固和铺砌。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8.2 路基排水设施设计
第八章 道路排水工程设计
一、路基地表排水设施
常用的路基地表排水设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 与急流槽、蒸发池、油水分离池、排水泵站等,必要时还有 渡水槽、倒虹吸及积水池等。
降水量较少或坡面坚硬和边坡高度较低以及冲刷影响不大的 地段,可以不设截水沟;反之,如果降水量较多,且暴雨频 率较高,山坡覆盖层比较松软,坡面较高,水土流失比较严 重的地段,必要时可设置两道或多道截水沟。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3.排水沟
第八章 道路排水工程设计
排水沟主要用于排除来自边沟、截水沟、取(弃)土场和路基 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或其他水源的水流,并将其引至桥涵或 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排水设施
设置场合:地下水危及路基稳定或者严重影响路基强度
• 选择出水口的位置、间距和构造 • 计算满足排泄设计流量要求的沟、管断面形状和尺
寸 • 分析沟渠和出水口周围地面冲刷和侵蚀的可能性,
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10
路面表面排水方案
横坡 路堤坡面漫流 路堤坡面集中排水 路堤边沟 路堑边沟 缘石边沟(街沟)
11
横坡
横坡设置: 无中间带或采用分离式路基公路
进、出水口沟床处理
46
设计流量确定
不同设计频率时的设计流量推算方法
形态调查法 推理法
采用设计暴雨频率与形成洪峰流量的频率相等 的同频率概念,间接推求设计洪峰流量 径流形成法
依据影响径流产生和汇流的因素推算设计流量
47
水力计算
水力性质 计算内容 基本计算式
48
水力性质
分类:
无压力式——进水口水深低于该处涵洞净高,水流 流经涵洞的全部长度上都保持自由水面;
26
土质或石质沟渠
土质沟渠的沟壁加固防护措施 草皮加固 稳定土加固 干砌片石加固 浆砌片石加固
27
水泥混凝土沟渠
L形沟——主要用作缘石边沟 三角形沟——用于路堤边沟或路堑边沟 碟形沟——用于设在中央分隔带内的边沟,
或者用作路堑边沟 U形沟——主要用作排水沟,也可用作路堑
边沟 带缝隙的圆形沟——主要用作中央分隔带边
急流槽水力计算 跌水水力计算
E0
式中:
hc
aQ 2
2g 2 Ac2
Eo-以下游沟底为基准的 跳坎前断面的单位能量 (m)
-流速系数,可根据 跌水坎壁的高度确定
Ac-收缩水深处的断面面 积(m^2)
43
道路横向排水
涵洞形式、构造和布置 设计流量确定 水力计算
44
涵洞形式、构造和布置
结构形式
8
路界表面排水
目的:
把降落在路界范围内的表面水有效地汇集并迅速 排除出路界;
把路界外可能流入的地表水拦截在路界范围外 减少地表水对路基和路面的危害以及对行车安全
的威胁
9
路界表面排水
设计内容:
• 按功能选择沟、管类型并合理布置,组成一个排水 系统
• 确定各项表面排水设施的汇水面积并计算其设计径 流量
52
地下水的性状
岩土空隙性 孔隙、裂隙、溶隙、混合 岩土中水的存在形式 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弱结合水)、毛细管水、重力
水、固态水 地下水的类型 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泉水的类型 下降泉、上升泉 地下水渗流运动 层流、紊流、混合流
53
地下水调查和测试
地下水调查 地下水流向和实际流速的测定 渗透系数的测定
道路排水设计
1
排水设计原则
设计目的 设计标准和目标 协调配合 环境保护 维修方便
2
道路排水的类型
路界表面排水 横向穿越路界排水 地下排水 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道路构造物排水
3
排水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调查和采集数据 排水设施布设 水文分析 水力计算 结构设计 冲刷防护
4
30
集水井
➢ 尺寸:
视进水口泄水量和排水管尺寸定 长度和宽度的最小尺寸为40cm 底部高程应至少低于排水管管底15cm
31
竖向排水沟
定义:设在路堑或路堤边坡坡面上,将集中 的表面水从坡顶引排到坡脚的水沟称为竖向 排水沟(或吊沟)。
边坡坡度缓于1:1.5时:浆砌片石铺砌的矩 形或梯形断面沟槽
vC Ri
35
水力计算
浅三角形沟的水力计算
Q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77
h8/3 ih n
i1/ 2
式中:ih——边沟或过水断面的横向坡度, ih =h/B
h——边沟或过水断面的水深
B——边沟或过水断面的水面宽
36
水力计算
➢ 冲淤检验
明沟的最小允许流速为0.4m/s,暗沟和管的 最小允许流速为0.75m/s
排水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调查和采集数据
排水设施布➢ 公设路沿线汇水区的特性、地形、地貌、河川
水文分析 水系
水力计算 ➢ ➢
公路沿线汇水区的土质特性、土类型和性质 公路沿线汇水区的地表覆盖情况,植物生态
结构设计 分布
冲刷防护 ➢ ➢
公路沿线汇水区的地下水类型和补给来源 当地气象资料
➢ 公路沿线汇水区水系的水位和流量,河道冲 淤情况等
沟
28
沥青混合料边沟
由沥青混凝土拦水带和沥青铺面构成的路堤 或路堑边沟
按拦水带设在硬路肩外侧边缘的位置分为: ✓ 高拦水带 ✓ 中拦水带 ✓ 低拦水带
29
进水口
➢ 形式:
开口式、格栅式、组合式
➢ 位置及间距:
竖曲线的最低点及其前后约3m处或前后高差0.6m 处
弯道内侧及反向曲线的路面横坡方向转弯处 交叉口的路面最低点 下穿道路的入口处
15
路堤边沟
前提条件 路堤较高 边坡坡面易遭受路面表面水流冲刷 沿硬路肩外侧边缘设置三角形或碟形水泥混
凝土边沟
16
路堑边沟
前提条件 挖方路段 沿硬路肩边缘或者在无铺面路肩内或边缘处
设置边沟 边沟断面类型:三角形、碟形、梯形或者矩
形
17
缘石边沟
前提条件 行车道外侧设有人行道 ➢ 沿其边缘设置路缘石(侧石),由它和平石
面横坡
13
路堤坡面漫流
前提条件 路线纵坡平缓 汇水量不大 路堤较低 边坡坡面不会受到冲刷 路面表面水以横向漫流形式向路堤坡面分散
排放
14
路堤坡面集中排水
前提条件
路堤较高 边坡坡面未作防护而易遭受路面表面水流冲刷 坡面虽已采用防护措施但仍有可能受到冲刷
沿硬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由拦水带和 路肩铺面组成浅三角形边沟汇集路面表面水, 且通过一定距离设置出水口
组成L形边沟(或称街沟)
18
中央分隔带排水方案
➢ 不同排水方案选择因素:
分隔带宽度、绿化要求、交通安全设施的形 式、分隔带表面的处理方式等
➢ 不同方案:
宽度小于3m表面采用铺面封闭 宽度大于3m采用表面微凹且无铺面封闭 宽度大于3m采用表面凸起且无铺面封闭
19
坡面排水方案
自然坡面截水沟 路堑边坡坡面边沟和排水沟 路堤边坡坡面边沟和排水沟 竖向排水沟
5
设计降雨重现期或设计频率
降雨重现期:某一强度的降雨预期重复出现的平 均周期
频率:重现期的倒数 道路排水设施:以适当降雨重现期或频率的流量
作为设计流量 设计重现期的选择:综合考虑道路等级、设施的
重要性以及经济性和安全性
6
设计降雨重现期或设计频率
公路等级
路面和路肩表面排水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
54
地下水流向、实际流速的测定
流向测定:三点法测定,三个钻孔间的距离一般取为 50~150cm
实际流速测定:指示剂
式中:vs-地下水实际流速vs(ml/h/)t
l -投剂孔与观测孔之间的距离(m) t -自指示剂投放入投剂孔起到观测孔内指示
剂浓度出现峰值所需的时间(h)
v nevs /100
未设超高路段:双向横坡 设超高路段:单向横坡
设中间带公路:设单向横坡 注:单向车道数超过3个的高速及一级公
路,每个行车方向设置双向横坡
12
横坡
横坡大有利于迅速排水,不利于行车安全 路肩:较行车道横坡值大1%~2% 硬路肩边缘设拦水带:5% 路肩铺面的横向坡度:5%或5%以上 六车道、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宜采用较大的路
20
自然坡面截水沟
设置条件:
路堑或路堤边坡上方自然坡面流入路界的地 表水径流量大时
汇流长度大的坡面上 坡体稳定性较差或有可能形成滑坡的路段
21
桥面排水
必要性:
桥面上的积水会使交通阻滞 行车出现漂滑事故 含氯化物的冰雪融水会促使桥面板混凝土内
的钢精锈蚀,降低桥梁的使用寿命
22
桥面排水
a-流速不均匀系数,常取1
g-重力加速度(9.81m/s^2)
41
水力计算
变速流水力计算
单位能量 临界水深 收缩水深
急流槽水力计算 跌水水力计算
水深h ,临界水深h’ ➢ h<h’——急流状态 ➢ h>h’——缓流状态 ➢ h=h’——临界状态
42
水力计算
变速流水力计算
单位能量 临界水深 收缩水深
5
一级公路及以下
3
路界内坡面排水 15 10
城市级别 快速路
大城市
中、小城 市
2~5
主干路 1~3 0.5~2
次干路
支路
广场停车 立体交叉 场
0.5~2
0.5~1
1~3
2~5
0.5~1 0.33~0.5
1~3
7
路界表面排水
排水设施类型
✓ 路面表面排水 ✓ 中央分隔带排水 ✓ 坡面排水 ✓ 相邻地带排水
桥面表面水首先靠桥面横坡和纵坡组成的合 成坡排向车道两侧
进水口一般设置在桥面行车道边缘处 桥梁伸缩缝的上游方向约1.5m处应增设进水
口,以减少流向伸缩缝的水量 排水管和排水槽的架设位置应考虑与桥梁外
观融为一体,一般设置在悬臂板外侧
23
排水设施设计
沟渠 进水口 集水井 竖向排水沟(吊沟)
式中:Q——设计径流量(m3 / s) C——径流系数 I ——在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降雨强度 (mm/min)
F——汇水面积( km2 )
34
水力计算
沟、管等速流水力计算
Qc v A
式中:Qc——沟或管的泄水能力 v——沟或管内的平均流速 A——过水断面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