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中毒与血液净化
毒蕈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2017

毒蕈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蘑菇是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其中食用后会造成人、畜中毒症状者为毒蘑菇,也称毒蕈。
目前世界上已统计毒蕈种类100余种,我国最新考证共435种。
毒蕈中毒事件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我国多集中在每年8、9月份的阴雨季节。
大部分毒性较弱,引起如急性胃肠炎等食物中毒症状;少数毒性较高的食用后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ICU内收治的多为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的重症中毒患者。
因此,了解患者所食用毒蕈的种类、所含毒素成分及中毒特点,对治疗十分必要。
血液净化治疗既可清除毒素,又可支持脏器功能,在重症毒蕈中毒患者的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毒蕈中毒的毒理毒蕈的毒性成分较复杂,目前已知约150余种,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大多数加热后活性不消失。
一种毒蕈可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亦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
大多数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 仅引起胃肠道不适;少数毒性较高者,食用后即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
目前研究较多的毒素有以下几类:(一)环肽类毒素包括鹅膏毒肽( amanitin)、鬼笔毒肽和毒伞肽等,参与毒素组成的氨基酸大多是非蛋白质氨基酸。
误食野生毒蕈引起的中毒事件中,95%以上是由环肽类毒素含量较高的鹅膏毒蕈引起的,病死率高(有报道误服后中毒死亡率成人>20%,儿童>50%),仅一个子实体就可致死。
鹅膏毒肽为双环八肽,是引起毒蕈中毒的主要毒素;鬼笔毒肽为双环七肽、毒伞肽为单环七肽,口服不吸收,毒素直接入血或注入腹腔时可出现中毒症状,亦可通过破损黏膜吸收。
鹅膏毒肽为慢作用毒素,毒性较鬼笔毒肽强10~20倍,致死量约0.1mg/kg,食后9~12天死亡,在鹅膏蕈中含量最高,且毒性最强,理化性质稳定,易溶于水、酒精,一般烹调不能使其破坏,饮用菌汤也可中毒;同食酒精可使类双硫仑样物质毒力增强,使中毒程度加深。
鹅膏毒肽主要作用于肝脏,可抑制RNA聚合酶活性,经胃肠道吸收后,由血液循环到达肝细胞,肝细胞膜主动转运鹅膏毒肽至细胞内形成毒素-蛋白复合物,再由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直接快速吸收,并在细胞内释放鹅膏毒肽,直接造成细胞破坏及相邻肝细胞损伤,导致鹅膏毒肽在体内毒性大大增加。
序贯血液净化治疗毒蕈中毒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方法
收集本院 20 — 07年救 治的 5 例急性毒蕈 中毒并发 中毒性肝炎 、 c0 20 1 6 急性 肾衰竭 、 中毒性 脑
病等 患者 的临床资料 , 5 例 患者 分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 , 将 6 治疗组 3 , 用血浆 置换联合 血液灌 O例 采
流 + 液透析 , 日血浆置换 与血 液灌 流 +血液透析交替使用 ; 血 隔 对照组 2 6例 , 单用血液灌流 +血液
p a ma e c a g rh mo e f so o ie t e d ay i e e y oh rd y T e c s so o to r u ls x h n e o e p r in c mb n wi h mo i ss v r te a . h a e c n rlg o p u d h l f o l c ie e q a e p r s n c m i e ih h mo i y i v r a . s l Af rte te t n 。 ny r ev r g r mo e f i o e d d h u o b n w t e d a sse e y d y Re u t d l s t r ame t e h
i pi osiuns, udc dsrm L H,K, L , s vl i et gg u e gicnl m ar cnc sesj niea eu D C A T A rl e b a n o p r s nf at d e o a n e sn i r we i i y
采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重症毒蕈中毒的临床分析

对所有患者的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其中治愈有 24 例,总 治愈率为 92.3%;死亡 2 例,总死亡率为 7.7%。
液。如患者存在肾功能损伤,则透析时间应当于 2 h 延长至 4 h,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床旁血液滤过治疗。③本次研究实 施的床旁血液滤过所应用的设备(费森尤斯滤过机),以连续 性静脉 - 静脉血液滤过(CVVH)作为治疗方法,使血流速维 持 150 mL/min 进行治疗,以 8~10 h 作为总治疗时间,平均治 疗时间为(491.2±13.5)min。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 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 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 t 和 χ2 检验, 以 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净化治疗情况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 25 例,治疗次数为(3.2±0.8)
次 / 例;床旁血液滤过治疗 21 例,治疗次数为(2.7±0.4)次 / 例。 2.2 合并器官损伤情况
(1)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通过洗 胃、催吐、服用活性炭及导泻等方式,使患者体内毒物排泄程 度加快。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及相应的支持 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给予特殊类药物治疗,所用药 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阿托品等。
( 2 )在 常 规 治 疗 基 础 上 加 用 血 液 净 化 治 疗 ,其 治 疗 方 法 以血液灌流为主,辅以血液透析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①本 次研究实施的血液灌流所应用的设备(珠海健帆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型号为 A130 灌流器),使血流速维持 200 mL/min 进 行治疗,每次血液灌流时间为 2 h,隔天进行 1 次治疗。②本 次研究实施的血液透析所应用的设备(珠海健帆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的灌流器,型号 A330),使血流速维持 200 mL/min 进 行治疗,以 2 h 作为标准治疗时间;该治疗与血流灌流进行联 合应用,以灌流器为主,透析器辅助治疗,以碳酸盐作为透析
群发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群发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群发性重症毒覃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此研究所研讨的84例患者入选方式为随机抽签法,抽取范围为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群发性重症毒覃中毒患者内,8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42例对照组(血液净化+单纯药物治疗)和42例研究组(血月净化+内科常规治疗),把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讨论。
结果:对比两组治愈率,研究组95.24%比对照组80.95%高,其死亡率,研究组4.76%比对照组19.05%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AT、TBil、AST、DBil、Bun、HBDH、GLB、PT等体征指数,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血液净化方式治疗群发性毒覃中毒状况,疗效得到了肯定,可将毒覃毒素较好清除,降低毒素吸收,对肝肾功能的损坏性有有所降低,凝血状况得到改善,血液净化后,可联合内科治疗,提升患者生存率,控制疾病死亡率。
【关键字】血液净化;群发性重症;毒覃中毒;单纯药物;内科常规临床在治疗群发性重症毒覃中毒疾病多采用血液净化治疗,但往往治疗后愈合状况不良好[1-2]。
为此,此研究将84例患者纳入到讨论范围中分组研讨,其目的在于研讨群发性重症毒覃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此研究所研讨的84例患者入选方式为随机抽签法,抽取范围为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群发性重症毒覃中毒患者内,8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42例对照组和42例研究组。
对照组内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36.7±14.2)岁,中毒后(3.5±1.4)天入院;研究组内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36.4±14.6)岁,中毒后(3.1±1.8)天入院。
血液净化成功救治一例重度毒蕈中毒的护理体会

护理园地·35·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李晓燕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和平 300040【摘要】目的:主要对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随机对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治疗的72例患者,对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组随机分为36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按照常规的神经内科标准实施护理,对于观察组选择舒适护理方案实施干预,对这两组的患者临床干预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对实施舒适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满意度达到了97.2%,和对照组的80.6%相比较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同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较也有效缩短,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
在实施护理之后的两组的Barthel 指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医院神经内科当中实施舒适护理进行应用当中,能够有效的加强患者的胜利康复,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临床的满意度,因此这种方法适合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神经内科护理;应用效果神经内科是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脑部炎性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室。
该科室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治疗周期长等临床特点。
临床观察发现神经内科患者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机体舒适度和心理舒适度也会逐渐降低,继而对疾病康复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不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针对上述现状,我院本次对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旨在寻找能够提高神经内科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的优质护理模式。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治疗的72例患者,患者均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23~75岁。
全体患者在入组前均已签署研究知情文件,无患者存在精神障碍、肝肾重症等情况。
随机将全体对象等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中西药联合血液净化成功救治急性毒蘑菇中毒11例

院 。 毒 后起 病均 首先 出现 急 性 肠 胃炎 症 状 , 现 为 不 同程 度 的 中 表
恶 心 、 吐 、 痛 、 泻 , 分 患 者 相 继 出现 神 经 精 神 症 状 . 痛 呕 腹 腹 部 头
头晕 、 志恍惚 、 识 障碍 、 动 、 搐 、 血和溶 血症状 及心 、 神 意 躁 抽 出 肝 、 、 功 能 的 损 害 。 实 验 室 检 查 : 常 规 示 白细 胞 ( C 升 肾 脑 血 WB ) 高 9例 l~ 75 19 尿 常 规 出 现 血 红 蛋 白尿 3例 ; 便 隐 血 l 1.x 0/ L; 大 实 验 阳性 4例 ; 功 能 检 查 示 丙 氨酸 氨基 转 移 酶 ( )天 冬 氨 肝 A 、
酸 氨基 转 移 酶 ( s )均 有增 高 ,其 中 A T 3 2 0U L. S AT L 0 37 / A T 1 5 4 0 / , 清 总胆 红 素 ( B L 升 高 6例 ( 7 2 3l o L , 5  ̄ 30UL 血 T I) 4 ~ 0 , l ) a / m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延 长 ( r 3例 ; 功 能 与 电 解 质 示 7例 出 现 不 同 P) 肾 程 度 的 肾 功 能 损 害 , 中尿 素 氮 ( U 2 ~ 5mm ] , 酐 ( r 其 B N)3 4 o L 肌 / C) 5 0 8 0 ̄ o L 血 钾 ( +57 65m ] ; 肌 酶 谱 异 常 4例 , 1 ̄6 m l , / 1 ) . . mo L 心 ( ~ ]
血液净化抢救毒蕈中毒的研究

血液净化抢救毒蕈中毒的研究刘勇胜【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血液净化抢救毒蕈中毒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抢救的25例毒蕈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常规抢救、血液灌流、解毒治疗等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d、4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同工酶MB (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肌酐(CR)、血氨(NH3)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尿量恢复情况.结果 25例患者中,23例治愈出院,1例并发脑出血放弃治疗,1例.最短住院天数为7d,最长住院天数为25 d,平均16 d.治疗后2 d和4 d患者血ALT、AST、TBIL、NH3、APTT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尿量恢复正常时间1~7d,尿量增加于治疗后3.8d出现,进人多尿期平均5.1d.结论血液净化抢救毒蕈中毒疗效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3(000)023【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血液净化;毒蕈;中毒【作者】刘勇胜【作者单位】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西双版纳6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毒蕈俗称毒蘑菇,因于传统食用蘑菇相似而容易被误食引发中毒反应[1]。
毒蘑菇中的毒素会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肝肾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伤,严重者甚至会致人死亡。
中毒的临床分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等六个临床分期。
毒蘑菇的临床治疗原则为催吐、洗胃、导泻、静脉输液、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症状严重者可采取血液净化方法治疗。
为探讨血液净化抢救毒蘑菇中毒的疗效,笔者对本院25例毒蘑菇中毒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抢救的25例毒蘑菇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急性重度毒蕈中毒的疗效比较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急性重度毒蕈中毒的疗效比较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急性重度毒蕈中毒的疗效。
方法:随机将急性重度毒蕈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即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组(治疗组)和单纯血液灌流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和死亡率。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各脏器功能均显著改善,但治疗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在治疗急性重度毒蕈中毒中的疗效优于单纯血液灌流。
标签: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多脏衰;毒蕈毒蕈又称毒蘑菇,其种类繁多,毒素多种多样,误食后可以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由于没有特效解毒剂,死亡率极高[1,2]。
为进一步提高毒蕈治疗的疗效,我们对200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科的重症毒蕈患者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探讨如何更好的治疗毒蕈中毒。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按治疗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科的重症毒蕈患者共60人,均符合多脏器功能受累,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采取相同的基础治疗,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组(治疗组)30人,单纯血液灌流治疗组(对照组)30人。
1.2方法:两组均采用对症支持保守治疗,包括常规催吐、洗胃、导泻、补液及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
治疗组是在灌流基础上加用血液透析治疗,灌流器装在透析器之前,透析时间为4h,这种治疗方法4~6次/人。
对照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每次灌流时间2h,血液灌流治疗3~4次/人。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ST、ALT)、肾功能(Cr)、心肌酶(CK-MB)变化和10天内的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活的治疗模式选择: CVVH CVVHD CVVHDF
吸附作用 Adsorption
有些膜材料带有吸附特性: (例 AN69膜) • 发生在膜表面的吸附 •如果分子能通过膜表皮,更大规 模的吸附发生在膜的深层
分子吸附在膜的表面或深层
,谷胱甘肽等 • 5 灵芝煎剂
治疗
• 治疗的三个关键点: • 1 阻止胃肠吸收:48h在吐泻症状停止后继
续导泻,大剂量多次服用活性炭吸附 • 2 在血液中清除毒素:在36-48h内,绝大
部分毒素尚在血液内,尽早应用血液净化 • 3 出现肝损害时尽早应用血浆置换和组合
式血液净化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2,Article ID 487480,1-6
• 鹅膏毒素成人致死率约20%,儿童致死率
约50%
浙江医学 2014,36(24):2049-5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2,Article ID 487480,1-6
毒蕈毒素
浙江医学 2014,36(24):2049-51
毒性机制和发病机理
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
特点
• 收治时间9天,治疗时间16天,属突发性公 共卫生事件
• 重症比例49%(23/47),危重比例15%( 7/47),危重患者死亡率高71%(5/7)
• 重症患者血液净化时间大于48h,发生ALF 比例高87.5%(7/8),死亡率高62.5%( 5/8)
• 儿童死亡率高,同家庭成人6人全部救治成 功
• 其毒性存在于硫羰胺键中位于吲哚环的硫原子上。这些毒素可引起肠 上皮细胞的细胞膜损伤,因此最初几乎所有的患者均表现出胃肠道症 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
• 肝脏是受影响的主要器官,因为它是经过胃肠道吸收后的第一器官。 一旦进入肝脏,鹅膏毒素将通过非特异性运输系统被运输至肝细胞, 产生了广泛的肝脏小叶中心坏死。大约60%被吸收的鹅膏毒素排泄到 胆汁,并且通过肝肠循环返回到肝脏。然而,其他器官,特别是肾脏 ,也易受其毒性
毒蕈中毒与血液净化
沧州毒蕈中毒事件介绍
毒蕈事件介绍
• 自2015-9-9至2015-9-17,我院及沧州地 区共7家医院陆续接收共50名毒蕈中毒病人 至2015-9-25最后1名病人出院
• 50名毒蕈中毒病人中有3名儿童,转院后 均死亡。成人47中,我院34名,人民医院6 名,任丘市人民医院4名,盐山阜徳医院2 名,献县人民医院1名,治愈42例,死亡5 例(包括自动出院后死亡3例),救治成功 率89%
2d,有吐泻,可自愈;3 假愈期:2-3d,胃肠炎症状好转 ,潜在脏器损害;4 脏器损害期:明显出现肝,肾,脑等 器官损害,持续4-12d,加重者死亡;5 恢复期:经治疗 阻断病情恶化,经过2-4周脏器恢复,无后遗症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小板,肝酶,白蛋白,球蛋白, 胆红素,肌酐,尿素氮及凝血指标异常。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2,Article ID 487480,1-6
临床特点与分期
• 临床表现:服用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头晕,乏力,精神异常,症状重者出现脱水表现
• 分型:胃肠型,溶血性,肝损型和神经型 • 分期:1 潜伏期:食后4-10h,甚至更长;2 胃肠炎期:1-
不同物质清除的方式
水
超滤
大分子
中分子
吸附 对流
小分子
弥散
血液净化中物质的清除
物质种类 水
小分子物质 中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
清除原理 超滤 弥散 对流 吸附
治疗模式 超滤(SCUF) 血液透析(HD) 血液滤过(HF) 血液灌流(HP)
CRRT的特点及治疗模式
•血流动力学稳定 •溶质清除率高 •改善营养支持 •清除炎症介质
浙江医学 2014,36(24):2049-51 岭南急诊医学 2008,13(3):239-40
Plasmapheresis in the Trestment of Amanita Phalloides Poisoning: A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
Therapeutic Apheresis 2000,4(4):308-12
诊断
•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脏器损害的实验室 检查证据,避免按胃肠炎漏诊和对假愈期 的麻痹。
• 毒素的实验室检查: 血清中其含量分析是 在临床上常规使用是不可行的。唯一具体 可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是检测尿液中的鹅 膏毒素。
• 真菌学家对剩余的蘑菇的识别可以成为诊 断的关键。
浙江医学 2014,36(24):2049-5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2,Article ID 487480,1-6
• 鹅膏毒素直接作用于真核细胞中的RNA聚合酶II并且抑制其转录作用 ,导致mRNA表达逐渐减少,蛋白质合成缺乏以及细胞死亡
• α-鹅膏素β-鹅膏素均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且可能具有毒性作用。它们 不会被烹调所破坏,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冷藏仍然存在于蘑菇中。其致 死剂量很低:仅仅0.1mg/Kg体重就可能导致成人致命,而这个剂量甚 至可以通过摄取单一菌中而达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2,Article ID 487480,1-6
பைடு நூலகம்
毒蕈毒素
• 全世界有毒蘑菇200多种,我国190多种, 其中90%以上是由鹅膏毒素引起,鹅膏毒 素三种蘑菇菌属所产生的,分别是鹅膏菌
、白毒伞以及环柄菇,且以鹅膏菌致死率 居多,俗称“死亡之帽,毒素为环形多肽 类
治疗
• 立即终止毒物接触 • 紧急复苏和对症支持治疗 • 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给予催吐、洗
胃、导泻、灌肠等方法 • 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利尿、氧疗、
血液净化治疗 • 及时应用特效解毒药物 • 防止并发症
治疗
治疗
• 药物治疗: • 1 阿托品 • 2 巯基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基
丙磺酸钠 • 3 糖皮质激素 • 4 保肝药物:青霉素G,水飞蓟素(4-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