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植物保护技术复习资料集

合集下载

植物保护技术重点讲义资料

植物保护技术重点讲义资料

植物保护技术一、名词解释:1、世代: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2、触杀剂:通过接触表皮渗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

3、补充营养:大多数昆虫羽化后,性器官还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种对性成熟必不可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

4、病原:指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

5、潜伏侵染:在潜育期,有的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抗病性或环境条件不适应等,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潜伏而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为潜伏侵染。

6、羽化:不全变态的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的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

7、植物病害:长期异常的环境胁迫和病原生物的侵染,超过了植物的耐受限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新陈代谢异常,导致植物出现病态表现,甚至死亡,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8、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发病后,发病部位出现的病态表现。

9、侵染过程:植物病害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接种体从越冬、越夏场所通过传播和寄主植物接触到寄主植物发病直至死亡的过程,包括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四个环节。

10、寡足型幼虫:只有胸足没有腹足的幼虫类型。

11、有效积温法则:昆虫的一定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有效温度的积累值往往是一个常数。

12、滞育:昆虫在温度和光周期变化等外界因子诱导下,通过体内生理编码过程控制的发育停滞状态。

15、天敌昆虫:具有天敌作用的昆虫,如螳螂、瓢虫等。

13、卵胎生:卵在母体内成熟后,并不排除体外,而是停留在母体内进行胚胎发育,直到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这种生殖方式叫(卵)胎生。

14、作物的耐害性:是作物的抗虫机制的一种,即作物在受到害虫危害后在产量或品质上无多大的损失。

或作物在害虫取食后,虽不明显影响害虫的生存,但作物具有较强的增殖和补偿能力。

15、防治指标:即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害虫密度达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

16、趋化性:昆虫对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应。

17、无性孢子:不经两性细胞配合,只由营养细胞的分裂或营养菌丝的分化(切割)而形成的新个体。

【安徽】13-14学年中职对口升学考试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

【安徽】13-14学年中职对口升学考试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

安徽省2013-2014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植物保护技术复习(12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 按照外界刺激的性质,昆虫的趋性可分为、和趋温性。

2. 真菌的有性孢子有、、和四种。

3. 害虫发生期预测方法有预测法预测法和预测法。

4. 按杀菌的作用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和。

5. 危害水稻的有、和三种螟虫。

6. 小麦以齐穗后的天最易感赤霉病。

7. 棉蚜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是,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以下。

8. 对花生为害较重的蛴螬有,和。

9. 苹果腐烂病菌主要以、和在越冬。

10. 昆虫的繁殖方式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请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下列口器的害虫,能给植物受害部位造成破损的是()A.咀嚼式口器B.刺吸式口器C.虹吸式口器D.舐吸式口器2. 白粉菌的吸器形状为()A.掌状B.分支状C.棒状D.小球状3. 低容量喷雾,每667m2药液量为()A.0.33~1LB. 1~10LC. 10~40LD.<0.33L4. 下列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A.稻白叶枯病B.棉花黄萎病C.苹果树腐烂病D.小麦锈病5. 小麦吸浆虫每年发生的代数为()A.1B.2C.3D.2~36. 防治地老虎,一般应以第()代为重点()A.1B.2C.3D. 47. 粗皮病是指()A.苹果腐烂病B.苹果炭疽病C.苹果轮纹病D.梨黑星病8. 利用二甲四氯丁酸防除大豆田阔叶杂草的原理是()A.形态选择性B.酶促活化作用C.钝化作用D.生态选择性9. 桃小食心虫的卵多散产在()A.果实胴部B.果实萼洼里C.叶片上D.嫩尖上10. 棉花黄萎病的发病高峰是()A.子叶期B.苗期C.现蕾期D.花铃期11. 昆虫的前胸着生有()A.前翅B.后翅C.前足D.后足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 具有补充营养习性的昆虫在成虫期也能危害作物。

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资料

论述(24)1 如何进行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鉴定1 诊断程序:田间观察,症状诊断,病原鉴定,确定病害,2诊断过程:症状的识别与描述,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采样检查,专项检查,3诊断要点,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原体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4科赫法则:感病植物上常伴随有病原生物存在,该生物可在培养基上分离和纯培养,该纯培养生物接种到相同植物的健株上,能表现出与原来相同的症状,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在进行该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其特征与愿接种的病原生物完全相同。

2生物防治的优缺点优点:生物防治是最好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法之一。

1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极小,2活体生物防治对有害生物可以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而且不易产生抗性问题,3生物防治的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尚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和有害生物治理的需要,1作用效果慢,在有害生物大发生后常无法控制,2受受气候和地域和生态环境的限制,防治效果不稳定。

3目前可用于大批量生产使用的有益生物种类还太少,通过生物防治达到有效控制的危害生物数量仍有限。

4生物防治通常只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一定的危害水平,对于一向防治要求高的有害生物,较难实施种群整体治理简答(16)1昆虫纲的特征:昆虫是体躯分为头胸腹三段,生有6足4翅的节肢动物。

体躯是由许多连续的体节组成的,两体节之间由节间膜相连,这些体节按其功能分别集中,形成头胸腹3个明显的体段。

2昆虫的休眠和滞育:昆虫在其年生活史的某一阶段,由于不适应的环境条件,长因其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环境条件一旦转变为适应,则生长发育迅速恢复正常状态,这种现象成为休眠: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一定的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的现象,称为滞育。

3生物防治的原理:具有抗菌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交互作用,溶菌作用,捕食作用4线虫的致病性体现在那些方面:直接造成损伤和掠夺营养。

通过食道腺分泌的各种酶或毒素,引起寄主植物的各种病变。

植物保护技术题库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题库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题库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行为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害?A.合理施肥B.过度浇水C.适当修剪D.全部光照答案:B.过度浇水2、哪种疾病可以通过水流传播?A.菌核病B.蚜虫病C.枯萎病D.病毒病答案:C.枯萎病3、下列哪种化学物质可以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A.氮肥B.磷肥C.杀虫剂D.杀菌剂答案:D.杀菌剂二、简答题1、请简述如何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答案: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作用的化学物质。

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选择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需要调节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问题选择合适的剂型和浓度;使用时要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要注意安全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2、请简述如何预防植物病虫害?答案:预防植物病虫害是植物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预防: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避免种植容易感染病虫害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定期进行病虫害检查和防治,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三、论述题请论述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现代农业的影响。

答案: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现代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植物保护技术也不断发展,例如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植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植物保护技术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由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组成的,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

组成包括通信线路、网络协议、通信协议、网络软件和网络硬件。

简述TCP/IP协议的层次结构,并说明各层次的主要功能。

TCP/IP协议分为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

植物保护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学一、名词解释1. 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2. 水平抗性:又称非小种特异性抗病性和非专化性抗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3. 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4. 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

5. 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二、简答题1.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是什么?侵染性病害的特征是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在病株的表面或者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的存在,有的侵染性病害在病部有明显的病征。

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

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及所有的病毒病害在植物病部没有病征,但是有一些有明显的症状特点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2. 何谓病害的侵染过程?其一般分为几个阶段?(一)病害的侵染过程简称病程,指从病原侵入开始,经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引起寄主一系列病变,直到寄主表现症状,病原开始释放传播体为止的过程。

(二)侵染程序一般分为以下3个时期:(1)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营养或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2)潜育期。

从病原物初步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一段时间。

潜育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状况和时期,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3)发病期。

受侵染的寄主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包括染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反映出的病理变化和病原物产生繁殖体的阶段。

3.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介体传染:病毒的自然传播多数依靠昆虫、菟丝子等介体,其中以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最为突出,象西葫芦病毒病、番茄蕨叶病、辣椒病毒病主要是靠蚜虫传播的。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与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与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作业题一1、何为变态变态有几种类型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新城代谢,不仅体积增大,而且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

主要分为全变态、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2、何谓世代,何谓生活史世代: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指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冬季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3、昆虫纲分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有哪几个目⑴昆虫分目的主要依据是翅的类型⑵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目主要有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脉翅目。

4、如何从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区别鳞翅目中蛾、蝶两大类群⑴形态上:蝶类触角球杆状,休息时翅竖立在体背;蛾类触角多型,但没有球杆状,休息时翅多平展或背覆⑵生活习性:蝶类多在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趋向夜间开放、颜色浅淡而香味浓郁的花朵,有趋光性。

5、比较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形态区别螨类成虫足4对,无触角,昆虫成虫足3对,有触角。

6、如何区别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幼虫鳞翅目幼虫腹足4对臀足1对,膜翅目叶蜂幼虫腹足6-7对臀足1对。

7、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各分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8、何为有效积温法则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获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而且各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为一常数:K=N(T-C),其中N为时间(天数),T为发育阶段内的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K为有效积温常数。

作业题二1、真菌的营养体有哪几种变态类型⑴吸器,⑵菌核、菌索、子座。

2、植物病害的病状、病症类型有哪些病状: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病征: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脓状物3、植物病毒主要有什么构成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植物保护复习资料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植物病害、虫害、草害等方面的防治,对于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防治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复习资料。

一、植物病害的防治1. 病原体的种类和传播途径:植物病害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昆虫传播等途径感染植物。

了解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对于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2. 预防措施:预防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首要环节。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轮作、间作、深翻土壤等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此外,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等也能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3. 防治方法:当病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防治方法是必要的。

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但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防治时机,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也是可行的选择。

二、植物虫害的防治1. 虫害的分类和危害:植物虫害主要包括咀嚼式害虫、刺吸式害虫和蛀食式害虫等。

它们会导致植物叶片凋落、果实受损、生长受阻等严重后果,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虫害防治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等天然的生物控制剂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这种方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能保持生态平衡。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的虫害防治方法,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杀死或驱赶害虫。

然而,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三、植物草害的防治1. 草害的危害和分类:植物草害主要指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造成的竞争,导致产量减少。

常见的草害包括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和水生杂草等。

2.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有效的草害防治方法,包括手工除草、覆盖材料覆盖、地膜覆盖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草害的生长和繁殖,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

植物保护技术题库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题库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题库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我国的植保工作方针是()、()。

全国植保工作会议是()年召开的。

2.昆虫成虫体躯分()()()三体段。

3.昆虫的头式分三种()()()。

4.昆虫头部是()和()中心;胸部是昆虫的()中心。

5.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是()。

6.昆虫的口器类型有()()()()()。

7.蝗虫、蚕、甲虫、瓢虫、天牛等属于()口器;蝉、蚜虫、蝽象、蚊属于()口器。

8.昆虫胸足的主要类型有()()()()()()。

9.昆虫的繁殖方式有()()()()。

10.昆虫最普遍的繁殖方式是()。

11.昆虫的变态类型有两类()()。

12.全变态的四个虫态是()()()()。

13.昆虫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称为()。

14.昆虫的习性有()()()()()。

15.影响昆虫的主要环境条件是()()()。

二、单项选择1、昆虫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称为()A.世代 B.生活年史 C.龄期 D.羽化2、不全变态有三个虫态()A.卵幼虫蛹 B.幼虫蛹成虫 C.卵幼虫成虫 D.都不对3、跳蚤的后足属于()A.游泳足 B.携粉足 C.跳跃足 D.步行足4、昆虫的内脏活动和生殖的中心是()A.头部 B.胸部 C.腹部 D.后足5、蝗虫的口器类型属于()A.咀嚼式口器 B.刺吸式口器 C.虹吸式口器D.舐吸式口器6、引起滞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是()A.光周期 B.温度 C.湿度 D.遗传性7、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是()A.足 B.翅 C.足和翅 D.胸部8、属于携粉足的是()A.瓢虫前足 B.跳蚤前足 C.蜜蜂后足 D.蜜蜂前足9、影响昆虫的主要环境条件是()A.气象因素 B.土壤因素 C.生物因素 D.都对10、有效温度范围内,与昆虫生长发育速度成正比的是()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温湿系数三、判断对错(在题后括号内打√或×)1、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

()2、温度越高,昆虫生长发育越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植物保护技术复习资料Ⅰ、考试课程及所占比重考试课程为《植物保护学》和《植物学》共150分,两门课分别占60%和40%,即《植物保护学》占90分,《植物学》占60分,每门课中的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操作的比例为7:3。

本考试大纲的编写是依据中华人民国农业部1994年颁布的《全国中等农业学校农学类专业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Ⅱ、学习目标知识要点:1、掌握植物保护学的相关概念;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识别要点以及生态学等等基本理论知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分类识别要点、病害诊断技术、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基本知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等。

通过植物保护学的学习,达到对病虫害的准确识别及科学有效的防治。

2、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植物学的相关概念、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技能要点:1、识别常见植物病虫害种类;能熟练计算、稀释农药和使用农药;掌握常见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2、熟练掌握常常显微镜的使用技术,掌握植物切片和制作技术以及生物绘图法,并能用这些技术解剖观察各种营养器官。

3、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能够识别被子植物的主要科及本地区农田杂草。

Ⅲ、考试容第一章绪论及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学习要求】绪论掌握植物保护学的概念、植物保护学的性质、容、任务及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了解植物病虫害危害的严重性、学习植物保护的必要性。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一、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和农业昆虫的概念;了解昆虫在动物界乃至生物界的地位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头部的基本构造;重点掌握昆虫口器的两种主要类型的取食危害及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胸部;重点掌握翅和足的基本构造、功能。

了解昆虫翅的特征在昆虫鉴定中的应用。

昆虫的腹部:掌握昆虫的腹部的基本构造及功能。

了解昆虫的外生殖器的构造及其在种的鉴定中的意义。

昆虫的体壁:了解昆虫体壁的构造、功能及与防治的关系。

二、昆虫的繁殖、发育与习性掌握昆虫的世代、昆虫的生活史、越冬、越夏等概念。

掌握昆虫的主要生殖方式、发育阶段划分与变态的类型和昆虫的各习性在防治中的利用,以及产卵场所与防治的关系。

了解卵的类型、幼虫的类型、蛹的类型,认识到幼虫期是防治害虫的关键时期,了解成虫的性成熟与补充营养及其在测报上意义。

三、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理解生态系、昆虫生态系、农业生态系、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天敌和有效积温法则等概念,掌握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和生物因素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四、农业昆虫主要目、科识别掌握昆虫分类的单位和昆虫的命名方法,了解昆虫分类的意义、分类依据。

识别以下农业昆虫的类群(科、目)关了解其主要特征:直翅目:蝗科、蝼蛄科缨翅目:蓟马科半翅目:蝽科、盲蝽科、猎蝽科脉翅目:草蛉科同翅目:蚜科、飞虱科、蚧科、粉虱科鞘翅目:虎甲科、步甲科、金龟甲科、瓢甲科、象甲科、天牛科鳞翅目:粉蝶科、夜蛾科、螟蛾科、卷蛾科、灯蛾科膜翅目:叶蜂科、茧蜂科、赤眼蜂科双翅目:花蝇科、潜蝇科、黄蝇科、食蚜蝇科附: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的蜘蛛和螨类的基本知识能识别蜘蛛和螨类,了解蜘蛛和肉食螨类的益处和植食螨的害处。

【主要容】§1 昆虫的外部形态一、昆虫的头部昆虫成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一)头部结构是一个坚硬的半球形头壳,表面有许多沟缝,将头壳分成许多小区。

头壳的上面称头顶,后面称后头,前面称额,两侧称颊,额的下面是唇基。

(二)头的形式昆虫头部根据口器着生位置,可以分为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三种头式。

(1)下口式口器向下,头部的纵轴与体躯的纵轴几乎成直角。

(2)前口式口器向前,头部的纵轴与体躯的纵轴差不多平行。

(3)后口式口器向后,头部的纵轴与体躯的纵轴成锐角。

(三)昆虫头部的附器1、触角功能:嗅觉、触觉、听觉。

构造:柄节、梗节、鞭节三节,鞭节由许多亚节组成,其数目和形状变化最大。

类型:刚毛状、线状或丝状、念珠状、锯齿状、鳃叶状、具芒状等。

2、口器昆虫口器的基本结构是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个部分组成。

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是咀嚼式与刺吸式两类口器。

(1)咀嚼式口器构造特点: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部分组成。

危害性:这类口器的害虫,都能给作物受害部位造成破损,为害很大。

(2)刺吸式口器构造特点:上唇很短,呈三角形小片,下唇长而粗,延长成喙,喙的前面有一个槽,里面藏着由上颚、下颚特化成的细长口针,四根口针相互嵌接组成食物道和唾液道。

危害性:昆虫的这类口器能刺入动植物的组织吸取血液及细胞汁液,危害植物后,在危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如卷叶、虫瘿、瘤等。

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3)其他类型:如蝶蛾的虹吸式口器,蝇类的舐吸式口器,蓟马的锉吸式口器。

二、昆虫的胸部1.胸部的基本结构由三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每个胸节下方各着生一对胸足(前足、中足、后足),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对翅(前翅、后翅)。

足和翅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胸部的每一个胸节都是由四块骨板构成,背面的称背板,左右两侧称侧板,腹面的称腹板。

2.胸足基本构造: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及爪六部分组成。

主要类型: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及携粉足等。

3.翅基本构造:一般呈三角形。

前面的一边称前缘,后面的一边称后缘,两者之间的一边称边缘(或外缘);前缘与胸部之间的角为肩角(或基角),前缘与外缘之间的角称为顶角,外缘与后缘之间的角称为臀角。

昆虫的翅一般为膜质,具有很多起着骨架作用的翅脉。

翅脉: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类。

(1)纵脉:是从翅基部伸到边缘的翅脉。

(2)横脉:是横列在两纵脉之间的短脉。

(3)脉序:翅脉的排列状况。

常见类型:膜翅、复翅、鞘翅、半鞘翅、鳞翅、毛翅、缨翅等。

三、昆虫的腹部1.腹部的基本结构近末端有肛门和外生殖器,腹部有大部分脏器官。

是昆虫的脏活动和生殖的中心。

一般由9~11节组成,第1~8腹节的两侧常具有一对气门。

每一腹节具背板、腹板和两侧膜质的侧膜,节与节之间有节间膜相连。

2.尾须一对须状的结构,是第11节的附肢,有感觉的功能。

3.外生殖器雄性为交配器,一般由一管状的阳具和一对钳状的抱握器组成。

雌性为产卵器,由2~3对瓣状结构组成。

四、昆虫的体壁1.功能:支撑身体,着生肌肉;防止体水分过度蒸发,调节体温;防止外部水分,微生物及其他有毒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分泌各种化合物,调节昆虫的行为。

2.结构由向外:底膜、真皮层、表皮(表皮、外表皮(角质精层、蜡层、护蜡层)、上表皮)3.体壁的衍生物外长物:刚毛、毒毛、刺、距、鳞片等。

陷物:唾腺、丝腺、毒腺等向生长出的腺体。

§2 昆虫的繁殖、发育与习性一、昆虫的繁殖方式昆虫的繁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四种。

(一)两性生殖需经过雌雄交配,精子与卵结合,雌虫产出受精卵,每粒卵发育成为一个子代,这种繁殖方式又称两性卵生,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

(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大致可分为偶发性的、经常性的、季节性的三种类型。

(三)多胚生殖由一个卵产生两个或更多胚胎的生殖方式,即由一个卵发育成两个到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个体,称为多胚生殖。

(四)卵胎生卵在母体成熟后,留在母体进行胚胎发育,直到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或若虫的生殖方式。

除两性生殖外,孤雌生殖、卵胎生、多胚生殖均属于特异生殖。

二、昆虫的发育(一)昆虫的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是在卵进行,至孵化为幼虫(若虫)的发育期,又称卵发育;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后开始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昆虫的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部器官的变化,致使成虫和幼虫有显著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最常见的是不全变态和全变态。

1、不全变态具有三个虫态,即卵、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无蛹。

该变态类型又可分为渐变态、过渐变态、半变态。

2、全变态具有四个虫态,即卵、幼虫、蛹和成虫。

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完全不同,必须经过一个蛹来完成这些激烈的变化,使幼虫的器官结构消失或退化,代之成虫的器官和结构。

(二)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全变态类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时期。

1、卵期卵从母体产下到孵化为止,称为卵期。

卵的结构:昆虫的卵是一个细胞,最外面是卵壳,为一层很薄的卵黄膜,包围着原生质、卵黄和卵核。

卵的前端有一个至数个小孔,称为卵孔。

卵壳具有高度的不通透性,起着很好的保护作用。

孵化:胚胎发育完成以后,幼虫从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称孵化。

2、幼虫期是昆虫的生长时期。

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受到体壁的限制,必须将旧皮蜕去才能继续生长。

每次蜕皮之后,幼虫的身体长大一些,这种现象称为蜕皮。

蜕去的旧皮称为蜕。

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称为龄期。

每次蜕皮后的虫期叫虫龄,虫龄等于蜕皮次数加1,即孵化后的幼虫为第一龄虫,经一次蜕皮后为第二龄虫,第二次蜕皮后为第三龄虫,依次类推。

全变态的幼虫有不同的类型,大体可分为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和无足型四类。

3、蛹期是全变态昆虫特有的发育阶段,也是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表面不食不动,但部进行着分解旧器官、组成新器官的剧烈新代谢活动。

各种昆虫蛹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离蛹、被蛹、围蛹三个类型。

4、成虫期羽化不全变态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

羽化后昆虫既进入成虫期,成虫主要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因此,成虫期本质上是昆虫的生殖期。

补充营养大多数昆虫羽化为成虫后,性器官远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

成虫阶段需要继续取食,以满足其卵巢发育对营养的需要,这种对性成熟必不可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

如:蝗虫、蝽类、叶蝉等,这类昆虫不但在幼虫期危害作物,而且成虫期也危害。

成虫在性成熟后,即交配和产卵。

产卵前期由羽化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称为产卵前期。

有些昆虫一生交配多次,产卵多次。

产卵期从第一次产卵到产卵终止的时期称为产卵期。

多型现象成虫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外生殖器)不同外,在体形、色泽以及生活行为等第二性征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称为性二型。

在同一种昆虫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类型,称为多型现象。

三、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年史1.世代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2.生活年史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一年发育史称为生活年史。

世代的长短和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受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3.世代重叠一年发生数代的昆虫,前后世代间常有首尾重叠现象,这种前后两个世代互相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4.滞育昆虫在生活史中,常常有一段或长或短的不食不动、停止生长发育的时期,这种现象称为滞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