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课后练习(7)(有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课后练习(7)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某校师生自制了一台电烘箱。
电烘箱的电阻丝通过5A的电流时,每分钟可产生的热量。
则这台电烘箱的电功率是______W,电阻丝工作时的电阻是______。
2.电流的热效应有时对我们有益,我们利用它;有时对我们有害,需要减少电流导致的发热,或者尽快把发生的热散发掉.列举一个生活或生产中利用电流热效应的实例______ .列举一个生活或生产中为防止电热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______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6.0分)3.李芳家的电能表上标着“”。
她用这个电能表来测量某用电器的功率:她把家中的其他用电器都与电源断开,仅让这个用电器工作,1min内电能表的转盘转了15转。
该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少?4.某电炉在额定电压220V下的功率为1000W,当实际电压只有额定电压的时,若电炉的电阻保持不变,些时电炉的实际功率是多少?5.某学校共有电灯100盏,都用60W的普通照明灯泡,平均每天用如果都改用40W的日光灯,不但可以省电,而且比原来更亮了.该校一年天可节约多少电能?6.某导体电阻是,通过2A的电流时,1min内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7.一个额定功率是450W的电饭锅,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每分钟产生多少热量?8.一只电烙铁的额定电压是220V,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是,它的额定功率是多大?在额定电压下通电10min产生多少热量?9.在家庭电路中,有时导线长度不够,需要把两根连接起来,而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
这是为什么?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10.图是一位同学为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所连的电路。
这个电路有什么错误或不妥之处?应该怎样纠正?请你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1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测量小灯泡电功率。
已知待测小灯泡额定电压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估计在左右。
连接电流表时应选用哪个量程?用笔画出导线完成电路的连接。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习题1: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习题2: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2.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习题3:1.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无关,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的大小在物体开始滑动之前是变化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第二章:压力与压强习题1:1.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习题2:1. 帕斯卡定律表明,在封闭容器内的液体,压力可以均匀地传递到容器的各个部分。
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ρgh,其中 P 是压强,ρ 是液体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h 是液体深度。
第三章:浮力习题1:1.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2.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浮力大于重力时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
习题2:1. 利用浮力原理,可以测量物体的密度。
2.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结束语:本练习册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大家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不要气馁,要勇于提问和讨论,共同进步。
请根据实际的练习册内容和学校的教学安排使用这份答案,并确保遵循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指导原则。
物理九年级人教版练习册答案

物理九年级人教版练习册答案【第一章力学基础】1. 什么是力?答: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答: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什么是重力?答: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指向地球的中心。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1. 什么是速度?答: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2. 加速度是什么?答: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等于速度变化量与变化时间的比值。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答: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第三章力和运动】1. 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答: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2. 什么是摩擦力?答: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3. 什么是平衡状态?答: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第四章功和能】1. 什么是功?答:功是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2. 什么是机械能?答: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3. 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答: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波】1. 什么是简谐振动?答:简谐振动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其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
2. 什么是波?答: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
3. 波的传播速度与什么有关?答: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如密度和弹性模量。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同学们应该已经对物理九年级人教版教材中的力学基础、运动的描述、力和运动、功和能以及机械振动和波等章节有了深入的理解。
2020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2020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基础知识 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
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
3引力,斥力。
4运动,升高。
5A6B7A8A水平提升 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
10扩散,加快。
11D12D13C14B15A16A探索研究 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
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
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
20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有微弱的引力作用。
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
21因为用手抹几下,能够使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
2内,减少,具有,增加。
3(1)增加(2)增加(3)增加。
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
5(1)×(2)×(3)×(4)√(5)×(6)√。
6减少,热传递。
水平提升 7D8D9D10B11B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因为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
13不是这样。
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
14因为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
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
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基础知识 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之分子热运动 习题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 13.1 分子热运动习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分子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增大气体体积时 ,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减小气体体积时 ,分子间只存在斥力C.拉伸固体时 ,分子间距离变大 ,势能减小D.压缩固体时 ,分子间距离变小 ,势能增大2.烟花三月 ,瘦西湖的万花园 ,花香袭人 ,这是因为()A.分子是运动的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3.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 ,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小明观察到以下的现象 ,并进行了初步推测 ,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用手很难将固体压缩 ,推测: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现象:两滴水银靠近时 ,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 ,推测:分子间有引力C.现象: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推测:分子间存在空隙D.现象:红墨水滴入水中 ,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 ,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4.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那么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下列图) ,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5.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以下事例中 ,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 ,墙壁内部会变黑B.扫地时 ,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C.冷空气下沉 ,热空气上升D.放在炉火上加热的冷水过一段时间烧开了6.放射性现象揭示了()A.原子有内部结构 ,可以再分B.原子核有内部结构 ,可以再分C.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核内存在电子二、填空题7.如下列图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 ,甲是________态 ,乙是________态,丙是________态.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说明________________ ,但两块光滑枯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不能结合成一整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开发出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技术,如下列图:在硅板外表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层从而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其直径数量级||一般为________ ,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将糖参加水中,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_____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_ ,直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与固体相比,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说明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作用力要______(大/小) ,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要______(大/小).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分子间的距离越大 ,分子间的作用越______(大/小).10.水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如下列图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相互接近后,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滴 ,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11.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将玻璃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________ ,分子间没有________.12.一切物质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分子很小 ,其直径尺寸的数量级||约为________ m.把10 cm3的水和10 cm3酒清混合后发现它们的总体积小20 cm3 ,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13.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浊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改变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受力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那么运动的情况.(1)布朗运动________分子运动.A.是 B.不是(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分子的运动.A.水 B.花粉 C.空气(3)请设计出使布朗运动加快的一种方法.________.三、实验题14.在研究分子模型时,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液体的体积之和.为了确定减小的体积和酒精含量的关系 ,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A.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 ,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B.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 ,读出水面的刻度L1;C.然后快速注入酒精到 100 cm刻度线;D.封闭管口 ,将玻璃管反复翻转 ,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 ,读出液面的刻度L.(1)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减小 ,这一现象直接说明()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2)学习小组进行了屡次实验,测出水柱的长度L1和混合后液柱的总长度L,并计算出混合后酒精质量的含量β和液柱减小的长度△L.局部数据如下表所示:①根据试题中信息 ,计算第3次实验后酒精质量的含量为____________%;(酒精密度 0.8 g/cm3)②根据有关数据,请在右图坐标系中描点作出ΔL-β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ΔL)随着酒精质量含量(β)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15.取同样的两张纸,将一张如图甲所示那样撕开,另一张如图乙所示那样用力向两边拉,直至||拉断.感受一下两次用力的大小 ,你有什么体会 ?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增大或减小气体体积,也就是改变分子间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发生变化,但力一直存在.此A、B两选项错误;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存在分子势能.当拉伸或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势能相应变化.并且无论是拉伸还是压缩固体 ,势能都是增大的.C选项错误 ,D选项正确.2.【答案】A【解析】烟花三月,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人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进入人们的鼻孔 ,使人闻到了香味 ,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3.【答案】A【解析】微观粒子无法直接用肉眼或普通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分子对外表现的宏观现象来感知微观规律 ,再利用此物理规律解释实际中的现象.此题中涉及的几个现象及推测中 ,A选项中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没有间隙.在解释固体扩散时,固体分子在不停地无规那么运动,同时也可以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因为分子间没有间隙,分子就无法彼此进入对方.所以由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无法解释扩散现象,所以推测不合理.4.【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 ,图甲中 ,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 ,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最||有说服力;图乙中 ,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 ,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最||不合理;图丙中 ,瓶子水平放置 ,抽开隔板 ,气体可以自由运动 ,互相进入对方 ,能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但与甲相比 ,仍不够典型.综上所述 ,最||合理的是甲图 ,最||不合理的是乙图.5.【答案】A【解析】A项 ,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 ,墙壁内部会变黑 ,这是扩散现象造成的 ,故A正确;B项 ,扫地时 ,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 ,这是固体颗粒的运动 ,不属于扩散现象 ,故B错误;C项 ,冷空气下沉 ,热空气上升 ,这是对流现象 ,不是扩散现象 ,故C错误;D项 ,放在炉火上加热的冷水过一段时间烧开了 ,这是沸腾现象 ,不是扩散现象 ,故D错误.6.【答案】B【解析】放射性元素放射后质量数减小 ,说明原子核有内部结构 ,原子核还可再分.7.【答案】液态固态气态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距离太大,几乎没有分子作用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空隙【解析】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约束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 ,约束力几乎没有 ,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 ,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但两块光滑枯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不能结合成一整块 ,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 ,几乎没有分子作用力.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 ,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空隙.8.【答案】10-10m引力斥力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那么运动变小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解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它直径数量级||一般为10-10m ,它无法直接被人类的肉眼或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等工具才可以观察;(2)两滴水银能够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的缘故;物体的体积不能无限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把糖参加到水中后,糖分子就会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那么运动.水和酒精混合合总体积变小,是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的缘故.9.【答案】小大小【解析】与固体相比,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说明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作用力要小,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要大,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间的作用越小.10.【答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解析】两滴露珠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吸力,将两滴露珠合成了一滴.11.【答案】远大于分子间平衡距离、作用力【解析】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的硬度大,不像铅硬度小,玻璃放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形变,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 ,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12.【答案】分子10-10间隙【解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十分微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把10 cm3的水和10 cm3酒清混合后发现它们的总体积小20 cm3.13.【答案】(1)B(2)A(3)对液体加热【解析】(1)1827年 ,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 ,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 ,所以说布朗运动是花粉小颗粒的运动;(2)布朗运动的实质是反映了水分子的运动是无规那么的应选A;(3)水的温度越高 ,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 ,所以可以对液体加热.14.【答案】(1)C(2)① 50% ②如以下列图所示先增大后减小【解析】(1)水和酒精混合后,由于进入彼此的空隙中而使总体积减小;故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应选项C正确.(2)①横截面积为S ,那么第三次实验时水的体积为44.0 S ,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0×44.0 S=44.0 S酒精的体积为96.4 S+3.6 S-44.0 S=56.0 S ,酒精的质量为:m酒精=ρ酒精V酒精=0.8×56.0 S=44.8 S酒精质量的含量为==≈50%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作图如下:由图像可以看出,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ΔL)随着酒精质量含量(β)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15.【答案】按图甲所示撕开纸张时用力较图乙所示拉断纸张的小;因为撕开图甲纸张时,作用的分子个数少,分子间的总引力小,克服其引力所需的力就小;撕开图乙纸张时,作用的分子个数较多,克服其引力所需的力较大 ,所以图乙方式撕开纸张比图甲方式的困难.【解析】按图甲所示撕开纸张时用力较图乙所示拉断纸张的小;因为撕开图甲纸张时,作用的分子个数少,分子间的总引力小,克服其引力所需的力就小;撕开图乙纸张时,作用的分子个数较多,克服其引力所需的力较大 ,所以图乙方式撕开纸张比图甲方式的困难.。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下册:全一册配套习题(含答案)

1节分子热运动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2.将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 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4.(·湖南怀化中考)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扫地时看到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运动B.粉笔在黑板上一划就留下了字迹,这是扩散的结果C.物体难以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没有斥力D.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引力也增大,斥力增大得更快6.(·江苏南京中考)“端午浓情,粽叶飘香。
”“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合 nm。
7.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成黑色,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这是一种现象。
当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时,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被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
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物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 PM2.5 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第I卷一、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A.自行车轮胎 B.塑料尺 C.铅笔芯 D.橡皮.下列仪器中能用来测量电功的是A.电压表 B.电能表 C.电流表 D.测电笔.扩散现象表明A.分子之间有作用力B.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C.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磁场的基本性质是指A.能对放在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B.能够产生磁感线C.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D.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5.汽车、拖拉机的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具有A.较小的密度 B.较大的比热容 C.较低的凝固点D.较高的沸点图 16.在图1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三盏灯属于并联的电路图是7.下列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一小时耗电最接近1kW·h的是A.电子表 B.手电筒C.空调机 D.电视机8.将三各阻值为60Ω的电阻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其总自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A.180Ω,90Ω B.90Ω,40Ω C.90Ω,20ΩD.180Ω,20Ω9.将标有“6V W”、“12V 15W” 和“6V W” 三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可调的电源两端,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其它灯泡不超过额定电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是24V B. 电路的总功率是26W C. 电路的总电流是1.2AD. 电路的总功率是6.9W10.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A.电流表A1的示数减小,A2的示数减小B.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A2的示数增大 C.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A2的示数减小 D.电流表A1的示数增大,A2的示数增大11.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I甲∶I 乙为3∶5,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U甲∶U乙为A.5∶B.2∶ C.5∶D.3∶212.小明按图4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已知L1的额定功率为2W,L2的额定电压为2V。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册含答案

情景二:小红擅长用蜡塑像。可每次 将熔化的蜡水倒进模 型中冷却后,原来与
3
冰
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册含答案
模口齐平的蜡水中间却凹下却一个坑。如 下图 2 所示。
12 、有的 分 子由多个原子组 成,有的分子由 单个原子组成。 下图是电子显微 镜下所看到的一种分子,这种分子是 __________ 原子分子(填“多”或“单) ” 请你再列举出 2 种类似的分子来: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 探究创新 ] 13、参与下面的探究 . 情景一:夏天,小明为了解热,自己
1 千克的是
() A、足球
B、羽毛球
C、铅球
D、乒乓球
4、一个学生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后, 发现游码恰好在标尺中央,游码标尺的最 大刻度为 1g,他用这个天平测量一物体的
质量,把物体放在左盘,右盘放 27g 砝码, 又把游码拨到最左端,天平平衡,则被测
物体的质量是()
A. 26.5g B. 27.5g
[ 剖析 ] 分子极小,为百亿分之几米,这
A、变大
B、不变
么小肉眼是看不见的,因此 A 不对,水流
C、变小
D 、判断
C
生锈是发生本质变化即化学变化,所以
C
[ 剖析 ] 固态分子间距最小,液体次
不对,只有水变咸了说明盐分子运动到水
之,气体最大 .
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册含答案
体的分子跑得要慢一些,例如氧气分子, 每小时能跑 1550 km.气体分子跑得这样快, 为什么把桌子上的香水瓶盖打开,香水的 气味不是一下子就能闻到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 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
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
3引力,斥力。
4运动,升高。
5A6B7A8A
水平提升 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
10扩散,加快。
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 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
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
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
20
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
有微弱的引力作用。
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
21因为用手抹几下,能够使胶带与
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
2内,减少,具有,增加。
3(1)增加(2)增加(3)增加。
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
5(1)×(2)×(3)×(4)√(5)×(6)√。
6减少,热传递。
水平提升 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
达木材的燃点,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因为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
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
13不是这样。
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
14因为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
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
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
16啤酒瓶
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
“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
基础知识 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
2特性,
一般不同,1kg的冰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1*103 J。
3热量,比热容,质量,初温,末温,cm(t-t0),cm(t0-t)。
4、70,比热容,
热量。
5比热容,低于
水平提升 6C7B8B9C10A11B12B13C14、6.3*104J。
15、65℃
探索研究 16(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相关(2)物体
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的变化相关(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
体的种类相关(4)物质的种类、质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
17、
7.072*105J。
18(1)0.46*103J/(kg ℃)。
(2)铁
第十三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1)分子(2)间隙(3)无规则运动(4)引力,
斥力。
2小于,分子间有间隙。
3间隙,斥力。
4扩散,无规则,温度。
5内,热传递,电。
6、455.4。
7做功,热传递。
8ABFG。
9、4.2*105。
2.1*103。
10、6.3*105,6.3*105
二、选择题 11B12A13A14B15C16D17A18A
三、探究题 19(1)水量多,水的比热容又大,所以不宜升温(2)增大绿化面积
20(1)质量相等的海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哪一个温度升高
得快,哪一个吸热本领强?(海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相同吗?)(2)略(3)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温度变化得快(或水和沙子吸热温度变
化随着时间延长而减小;或沙子和水,温度越高时升温越缓慢)。
(4)
例如:早稻育秧,晚间往稻田灌水,白天将水放出;夏天阳光照射下
的柏油马路比水泥人行道热得多等。
四计算题21、8.4*105J。
22、0.46*103J/(kg ℃)。
铁。
23(1)100kg (2)2.52*107J(3)5.04*106J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
基础知识 1化学,化学,内。
2热机,内燃机,柴油机。
3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4喷油嘴,空气,功率。
5A6B
水平提升 7做功,内,机械。
8D9C10D11B12C13B
探索研究 14汽油机的顶部有火花塞;吸入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点火方式为点燃式;用在小汽车上、低速飞机上。
柴油机的顶部有喷
油嘴;吸入空气;点火方式是压燃式;用在载重汽车、火车、轮船、
拖拉机上。
第二节热机的效率基础知识 1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质量,q,
J/kg,J/m3,Q=mq。
2
内,机械,有用功。
3乙4C5D
水平提升 6C7D8A9D10C
探索研究 11、6.3*105J,3kg。
12、8.7*109J。
13(1)锅炉效率
低的原因:①锅炉冒出大量的黑烟说明煤燃烧不完全;②锅炉周围的
温度很高说明向周围散失的热量太多。
改进措施:①增大送风量,将
煤块磨成煤粉,使煤在炉膛内尽可能燃烧完全;②在锅炉的外面包裹
一层不易散热的材料,减少热量散失。
(2)能够增大受热面
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基础知识 1能量,产生,其他形式,
其他物体,总量。
2功,能量。
3机械,内,机械,内。
4内能的转移,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5(1)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机械能转化
为内能(3)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化学能转化为内能(5)机械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