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菌活性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抑菌试验预习方案

抑菌试验预习方案

抑菌试验1 定义抑菌试验,用于测定抗菌药物体外抑制细菌生长效力的试验称为抑菌试验抑菌活性的研究实验方案。

实验方法1. 纸片法(抑菌圈法)将测定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置37度条件下培养6-24小时,取出备用。

再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培养液0.1ml,再用三角刮刀将菌液涂匀。

待培养基表面稍干后,用无菌小镊子分别取出所需的药敏纸片均匀地贴在培养基的表面,轻轻压平,各纸片间应有一定距离,并分别做上标记。

将培养皿置37度恒温箱内培养18-24小时后,测量各种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的大小。

2. 挖孔法(1)在平板上打孔,然后将药液滴入孔内,用经酒精灯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

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自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将测定菌株接种到培养皿中,置37度条件下培养18-24小时,用灭菌的棉拭子将带将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

要求涂布均匀)。

(2)以无菌操作将灭菌的不锈钢小管,(外径4mm,孔径与孔距均为3mm,管的两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和瓷管),放置在培养基上打孔,将孔中的培养基用针头挑出,并以火焰封底,使培养基能充分的与平皿融合(3)加样时,按不同药液加样,用无菌滴管将样品加至满而不溢为止。

3. 牛津杯法(1)双碟的制备方法:将灭菌培养基溶化后取15ml倒入灭菌平皿内。

吸取待测菌株的菌液1-5ml与100ml冷至45度的培养基混匀,然后分别每一平皿加入5ml。

并均匀摊布在具有底层培养基的平皿内。

(2)待培养基凝固后,在每碟中均匀立放小钢管(及牛津杯)4个,用陶瓦盖覆盖。

(3)将下列实验药液分别加入小钢管中,置37度培养18-24小时,量取抑菌圈大小,判定抗菌药物抑菌作用的强弱。

乳酸菌的抑菌实验1产抑菌活性物质乳酸菌的初筛采用纸片法。

将培养好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培养液 OD 600分别调整到 0.17、0.19、0.10,各取 100μL 接种于 LB 固体培养基,涂布均匀,固定1h。

抑菌效果的检测方法

抑菌效果的检测方法

抑菌效果的检测方法:将抗生素菌株进行平板划线分离,长出单菌落后,在421房间的超净工作台上找到直径7mm的打孔器(只有一个,请大家不要拿到其它地方去!),用该打孔器在单菌落上打取菌落块,若菌落块卡在打孔器内,请用接种针挑出来,将菌落块以菌落面向上的方式放置在已经涂布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的平板上,培养48小时后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发帖位置: Tuesday, March 25, 2014微生物学实验安排及自主实验要求第6周:1.口腔微生物的染色观察与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第7周:2.培养基的制备;3.高压蒸汽灭菌;第8周:4.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第9周:5.微生物菌落的观察;6.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菌种保存第10周:7.细菌的革兰氏染色;8.放线菌装片的制作及观察;第11周:9.酵母菌装片的制作及观察;10.霉菌装片的制作及观察;第12周:11.酸奶的制作第13周:12.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第12-14周:自主实验——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测定;第15周:实验考核(无菌操作、制片、染色、油镜观察);各组提交自主实验项目总结报告,要求按照正式发表的科研论文进行写作;自主实验总结汇报。

要求:1.以一个班为单位,3~4人一组(即每张桌子上的同学分成两个自主实验小组2.禁止选择以青霉为筛选目标的实验方案,各组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设计实验方案主要包括样品的采集、所用的培养基配方、分离方法、鉴定的方法、活性测定的方法等方面;各组长在第9周上实验课时将纸质实验方案提交给指导教师(实验方案请标明:2012级*班*组+组长姓名+联系电话+组员姓名)发帖位置: Tuesday, March 25, 2014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与抗菌活性检测1. 分离纯化获得1株以上具有明显抑制测试菌生长作用的产抗生素菌株,测试菌建议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只要对任何一种测试菌有比较明显的抑菌圈就可以了。

2. 对上述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包括菌体形态、大小、菌落形态等、以及一些本实验室可以完成的生理生化反应,在此基础上对上述菌株鉴定到属名。

酶标仪快速测定抗菌物质抑菌活性方法的建立

酶标仪快速测定抗菌物质抑菌活性方法的建立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微生物前沿, 2014, 3, 29-35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4 in Hans. /journal/amb/10.12677/amb.2014.32004Establishment of Rapid DeterminingMethod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byMicroplate ReaderZixiong Zhou1, Qinhua Huang2, Shuang Zhu2, Lin Zhou2*1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2Guangdo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for Biotechnology Drug Candidates, School of Biosciences andBiopharmaceutics,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Email: zzxyaoji@, *bio_zhoulin@Received: Apr. 23rd, 2014; revised: May 28th, 2014; accepted: Jun. 4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by microplate reader method for high throughput screen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the inhibitory rat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determinated against four typical antibiotics (kanamycin hydrochloride, terramycin, ampicillin, vancomycin) under different culture condition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drug, culture conditions and culture time will affect the inhibitory rat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With bacterial concentrations of 5 × 105 cfu∙mL−1, static culturing, incubation time of 6 h, the inhi-bitory rate of kanamycin hydrochloride, terramycin, ampicillin, vancomycin was 57.4%, 52.8%,57.4%, 52.8% respectively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100 μg/mL antibiotic, while the inhibitoryrate was 55.6%, 36.1%, 56.5%, 36.1% respectively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10 μg/mL antibiotic, and the inhibitory rate was 46.3%, 10.0%, 52.8%, 50.0% respectively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1 μg/mL antibiotic. The precision and repeatability of the assay were goo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hibitory rate, between the microplate reader method and tube turbidimetry method from 2010 China Pharmacopoeia. The established microplate reader method could be ap-plied to high throughput screen of antibacterial substances.KeywordsMicroplate Reade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High Throughput Screen酶标仪快速测定抗菌物质抑菌活性方法的建立*通讯作者。

抑菌活性实验方案

抑菌活性实验方案

抑菌活性实验方案薄层层析(T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氨基酸、多肽、核苷酸、脂肪类、糖脂和生物碱等多种物质的分离和鉴定的层析方法。

(1) 初始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在250 mL三角瓶装100 mL基础培养,将种子培养基以6%接种量接入各种基础培养基中,细菌37℃160r/min培养1d,放线菌28℃、170 r/min培养5d,测定不同培养基下发酵液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确定最佳基础培养基。

(2) 发酵时间的确定将活化的种子培养基以6%接种量接入筛选出的基础培养基中,细菌37℃160r/min培养1d,放线菌28℃、170 r/min培养不同时间段,测定每个时间段发酵液上清液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确定最佳发酵时间。

(3) 发酵初始pH值的初步确定将优化后碳氮源的基础培养基的pH分别调成3、5、7、9、11,然后再按6 %接种种子培养基,28 ℃、170 r/min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不同pH培养基发酵液无菌滤液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确定初始pH范围。

(4) 发酵温度的初步确定以优化后碳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按 6 %接种种子培养基,分别在20 ℃、24 ℃、28 ℃、32 ℃、36 ℃,170 r/min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不同温度下发酵所得发酵液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确定发酵温度范围。

(5) 发酵接种量的初步确定以优化后碳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分别按2 %、4 %、6 %、8 %、10 % 接种种子培养基,在28 ℃、170 r/min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不同接种量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确定发酵接种量范围。

(6) 发酵转速的初步确定以优化后碳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按6 %接种种子培养基,28 ℃、以100r/min、130 r/min、160 r/min、190 r/min、210 r/min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不同发酵转速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7) 发酵装液量的初步确定以优化后碳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在250 mL锥形瓶中装入50 mL、75mL、100 mL、125 mL、150 mL,按6 %接种种子培养基,28 ℃、170 r/min 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不同发酵装液量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三种食品防腐剂的抑菌效果研究

三种食品防腐剂的抑菌效果研究

三种食品防腐剂的抑菌效果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三种常见食品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和尼泊金乙酯的抑菌效果。

食品防腐剂在延长食品保质期、防止食品腐败和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同类型的防腐剂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抑菌效果,因此,选择适合的防腐剂对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实验室研究,比较这三种食品防腐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几种常见食品腐败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等)的抑菌效果。

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评估防腐剂的抑菌效能,包括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和抑菌圈的形成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食品工业提供更准确、科学的防腐剂选择依据,以优化食品加工工艺,提高食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本文还将为食品防腐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推动食品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取了三种常见的食品防腐剂,分别为防腐剂A(具体名称)、防腐剂B(具体名称)和防腐剂C(具体名称)。

同时,选择了五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包括细菌(具体名称)、细菌Y(具体名称)、霉菌Z(具体名称)、霉菌M(具体名称)和霉菌N(具体名称),以评估防腐剂的抑菌效果。

分别将五种食品腐败菌接种至相应的培养基中,于恒温摇床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制备成菌悬液。

按照生产商推荐的浓度,分别将三种防腐剂溶解于无菌水中,制备成不同浓度的防腐剂溶液。

采用平板计数法,将不同浓度的防腐剂溶液与菌悬液混合,涂布于相应培养基的平板上,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以未加防腐剂的菌液作为对照组。

统计各平板上的菌落数,计算各防腐剂对五种食品腐败菌的抑菌率。

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不同浓度防腐剂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并比较三种防腐剂的抑菌效果。

通过以上实验方法,我们将评估三种食品防腐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五种食品腐败菌的抑菌效果,为食品工业选择合适的防腐剂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本研究采用了三种不同的食品防腐剂——A、B和C,并通过标准的抑菌实验方法,测定了它们在不同浓度下对三种常见食品腐败菌(菌种菌种2和菌种3)的抑菌效果。

鱼腥草的抗菌活性成份抑菌活性研究【开题报告】

鱼腥草的抗菌活性成份抑菌活性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食品科学与工程鱼腥草的抗菌活性成份抑菌活性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鱼腥草是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鱼腥草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C、钙、磷、钾、钠、镁、铁、锌、铜、锰[1-3]等多种元素。

现已从鱼腥草会发性油中鉴定除55种组分,主要有、月桂烯、月桂醛、β-蒎烯等。

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等功能。

主要治疗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等[4-5]。

鱼腥草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黄色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酵母菌和霉菌的抑制作用最为突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的链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

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我们称人工合成的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为合成的鱼腥草素。

今年来的研究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活性成分,其对多种细菌、真菌都具有抗菌活性[7]。

对于鱼腥草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更多的运用到实际中,成立鱼腥草种植基地,进行大批量培养。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从鱼腥草中提取出抗菌活性成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实验,研究其抑菌活性。

主要解决的问题:①从鱼腥草中提取出抗菌活性成份。

②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等因素对鱼腥草抗菌活性的影响。

③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案优化,提高鱼腥草抗菌活性成份的抑菌活性。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设计实验方案:鱼腥草→预处理→提取抗菌活性成份→在不同条件下作用于各菌种→研究其抑菌活性。

实验方法:1.研究抗菌活性成份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进行实验,研究其对各个菌种的抑菌效果2.最佳工艺的确定:以加热时间、加热温度、pH值和抗菌活性成份的添加量进行正交实验来选取最佳的工艺条件。

四、参考文献[1] 蔡振时,许瑶;啤酒无机成分分析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9年10期[2] 景立新,杨丽军,邱洪久;FAAS法测定黑米啤酒、黑啤酒中微量铁、锰、锌[J];光谱实验室;1994年05期[3] 刘毅生,卢先勇,林秀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一种低醇发酵饮料中的微量元素[J];分析化学;1992年03期[4] 吴森林;孙爱华;严杰;;鱼腥草-金银花滴眼剂体内外抗病毒作用的药效学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5] 易世红,王放,王丽萍,赵春燕,魏强,李凡;双黄连粉针剂体外抗病毒药效学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6] 熊大胜,席在星,邓应威;鱼腥草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7] 卢芳国,朱应武,田道法,伍参荣,黄立中,唐晓梅;12个中药复方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肠道益生菌的分离和鉴定一、分离源健康人的粪便二、试剂和培养基1、蛋白胨缓冲溶液的制备用于粪便样品的溶解和分散蛋白胨:10g 葡萄糖:5g 氯化钠:5g 磷酸氢二钾:2g 磷酸氢二钠:2g 蒸馏水:1000ml(精确称取上述试剂溶于1000 ml蒸馏水中,分装于三角瓶中(50 ml/瓶),121℃,15 min灭菌后。

置于4℃冰箱中备用.)2、革兰氏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结晶紫2g,95%乙醇20ml,草酸铵0.8g,H2O 80ml;卢戈氏碘液:碘片1g,碘化钾2g,H2O 300ml;95%乙醇;稀释石炭酸复红染液:番红0.25g,95%乙醇10ml,H2O 80ml。

3、培养基乳杆菌选择性培养基0.75%CaCO3MRS 固体培养基(g/l):蛋白胨10.0,牛肉膏10.0,酵母膏5.0,葡萄糖20.0,乙酸钠 5.0,柠檬酸三铵2.0,琼脂粉15g,磷酸氢二铵 2.0,七水硫酸镁0.58,四水硫酸锰0.25,吐温-80 1ml,7.5gCaCO3 pH6.3±0.1,121℃、15 分钟灭菌。

乳杆菌增菌培养基MRS培养基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TPY 培养基: TPY 培养基+ 2g/L LiCl+1.5% 琼脂粉双歧杆菌增菌培养基:TPY 琼脂(g/l):酸水解酪蛋白10.0,大豆胨5.0,酵母浸出粉2.0,葡萄糖5.0,琼脂粉13.0,半胱氨酸0.5,磷酸氢二钾2.0,氯化镁0.23,硫化锌0.14,氯化钙0.15,氯化铁0.03,Tween-80 1ml,pH6.5±0.1,115℃、15 分钟灭菌液体MRS 肉汤培养基(g/l):蛋白胨10.0,牛肉膏10.0,酵母膏5.0,葡萄糖20.0,乙酸钠5.0,柠檬酸三铵 2.0,磷酸氢二铵2.0,七水硫酸镁0.58,四水硫酸锰0.25,吐温-80 1ml,pH6.3±0.1,121℃、15 分钟灭菌。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首先让我们了解几个概念最小抑菌浓度(MIC):用于衡量抗菌药物的抑菌活性的指标,是指在体外培养18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中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首先使活细菌总数减少99.9%以上所需的最小抗菌药物浓度。

断点:是最小抑菌浓度或抑菌圈直径,用于区分菌株是否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中间,不敏感或耐药敏感的(一个或多个):由拐点定义,这意味着当向感染部位施加推荐剂量时,MIC值等于或低于敏感拐点(或抑菌圈等于或高于细菌拐点)的菌株。

敏感的拐点)通常可以被抗菌药物达到的浓度水平抑制,从而可能产生临床疗效。

介体(I):由断裂点定义,包括MlC或抑菌圆直径在中值范围内的菌株,抗菌药物的MIC接近血液和组织中通常达到的水平,以及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可能低于敏感菌株。

耐药性(R):由断裂点定义,表示按照常规用药方案,在药物通常可以达到的浓度水平不能抑制菌株,这表明MIC值或抑制区的直径可能处于产生特殊耐药机制(如β-内酰胺酶)的范围内,治疗研究表明该药物的临床疗效不可靠。

多重耐药性(MDR):是指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致病菌。

定义为微生物对三种抗生素(例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同时具有三种以上的抗生素(而不是三种相同的抗生素)具有抗性。

通用耐药性(XDR):广泛耐药性细菌是指几乎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耐药性的细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大肠杆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而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对糖肽和利奈唑胺敏感。

总体耐药性(PDR):泛耐药菌是指各种抗菌药物,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包括大肠菌素和替加环素在内的所有抗菌药物都有耐药性,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包括糖肽和利奈唑胺在内的所有抗菌药物都有耐药性。

药物敏感性测试的目的体外试验用于检测细菌的耐药性,预测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为临床医生选择针对特定感染问题的药物提供依据。

判断标准目前,中国对药物敏感性测试的判断标准参照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协会(CLSI)发布的标准文件,该文件基于血药浓度,并设定并定期修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临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宝景天抑菌活性实验方案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八宝景天(茎、叶、花),采摘于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去离子水洗净,阴干,经粉碎机粉碎(过40~60 目筛),所得植物粉用密封袋于遮光处保存备用。

1.2 微生物
真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nigrum)由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提供。

番茄叶霉病菌( Fulvia fulva )、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甜瓜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mearum)、水稻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黄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rotium) 均由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研究室提供。

1.3 试剂与仪器
95%乙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葡萄糖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琼脂粉生化试剂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马铃薯
JFSD-100粉碎机上海淀久中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JJ200型精密电子天平美国双杰兄弟有限公司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HH-S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RE-2000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SHZ-III型循环水真空泵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TDL-5A低速大容量离心机上海悦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生化培养箱SPX-250型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
ZKF035电热真空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
KQ520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不锈钢手提式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超净工作台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培养基的制备
真菌都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 200g 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pH值自然
培养基具体制作方法是:将200g马铃薯去皮,去芽眼,切成小条放入铝锅中,加入1000mL水,煮沸20~30分钟左右至马铃薯软而不烂时,用6~8层纱布过滤,取滤汁于锅中,补水至1000mL,加入琼脂熔化,再加入糖搅拌均匀,趁热分装于试管或锥形瓶中。

分装后121℃灭菌20min。

2 试验方法
2.1植物提取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100 g的样品,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200 ml 95%的乙醇,室温下,超声提取45 min,连续提取3次,过滤粗提物,离心(3500 r/min,20 min),过滤除杂,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干,4 ℃冰箱中保存备用。

2.2八宝景天(茎、叶、花)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抑菌试验样品的准备:称取一定量的提取物,用20%(体积分数)乙醇将植物提取物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0 g/ml的供试药液做抑菌试验用。

菌的活化培养:供试真菌从4 ℃冰箱取出,接种于具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于28℃下活化培养,待菌丝长满整个培养皿的80%时备用。

菌悬液的制备:取一定量已活化的供试菌于装有50mL的液体PDA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制成菌悬液于28℃下培养48h,用无菌的移液管取1.0mL培养好的菌悬液于试管中,加入9.0mL的无菌水依次梯度稀释,每稀释一个试管,浓度降低10-1,用稀释培养基测数法测菌体个数,调至浓度为6.8×106CFU/mL(指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

八宝景天(茎、叶、花)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稀释培养基测数法。

2.2.1菌丝生长速率法
又称抑菌圈法或琼脂平板法。

生长速率是指将不同浓度的药液与融化的培养基混合,制成带毒培养基平面,在平面上接种病原菌,以病菌生长速度的快慢来
判断药剂毒力大小的方法,以一定的时间内菌落直径的大小来表示。

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步骤:1)制备带毒培养基平面准确的吸取一定量的上述植物提取物加入到已融化的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倒入已灭菌的培养皿内,冷却后即成带毒的培养基平面2)接种病原菌用无菌打空器将已活化的菌制成直径为6mm的菌饼,用无菌镊子将菌饼接入平板中央,每培养皿放置1 个菌饼,置于25 ℃~28 ℃的电热恒温培养箱黑暗培养。

3)结果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按以下公式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CK菌落直径-0.6)-(处理菌落直径-0.6)]/(CK菌落直径-0.6)×100% 2.2.2稀释培养基测数法
根据微生物在高度稀释条件下,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技术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

稀释培养基测数法试验步骤如下:1)稀释培养基测数法(最大或然数计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测定每毫升原培养液含活菌数,根据MPN所得结果将原培养液稀释成约100CFU/mL;2)吸取20μL菌悬液于含提取物的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中,用涂菌棒涂布均匀静置15 min,将培养基平板倒置(防止皿盖冷凝水下滴)于28℃生化培养箱培养24 h;3)数菌落数,对照组菌落数记为C0,涂布提取物平板菌落数记为C,按下式计算抑制率:
萌发率=萌发率= 孢子萌发数/ 检查孢子总数=C/C0×100%
抑制率(%)=(对照萌发率- 处理萌发率)/ 对照萌发率=(C0-C)/C0×100%
以上每种试验方法重复三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