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doc

合集下载

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一、实验目的掌握抑菌圈法测定杀菌剂的生物活性的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采用抑菌圈法来测定杀菌剂的生物活性。

抑菌圈法是利用杀菌剂在琼脂平板上产生的抑菌效果来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的一种方法。

通常,将杀菌剂溶液滴加到琼脂平板上,使其均匀地分布在琼脂上。

然后,将含有细菌培养物的琼脂平板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平板上是否出现了抑菌圈,并测量抑菌圈的直径来评估杀菌剂的生物活性。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显微镜2.恒温箱3.滴定管或移液管4.琼脂平板5.细菌培养物6.杀菌剂溶液四、实验步骤1.准备琼脂平板。

将琼脂平板置于恒温箱中,加热至溶化状态后取出,待其稍微冷却后均匀地倒入培养皿中。

2.滴加杀菌剂溶液。

将杀菌剂溶液滴加到琼脂平板上,并用移液管在平板上转动,使杀菌剂均匀地分布在琼脂上。

3.检验杀菌剂效果。

取一定量的细菌培养物,将其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

4.培养细菌。

将含有细菌培养物的琼脂平板放入预先恒温箱中,设置合适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5.观察抑菌圈。

在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琼脂平板,用显微镜观察平板上是否出现了抑菌圈。

6.测量抑菌圈直径。

使用直尺或量角器等工具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并记录结果。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注意无菌技术,以避免细菌污染。

2.滴加杀菌剂溶液时要均匀并轻柔,以保证杀菌剂能充分分散在琼脂平板上。

3.培养细菌时要控制好温度和培养时间,以确保细菌能够充分生长。

4.观察抑菌圈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放大倍数,以免错过细小的抑菌圈。

5.测量抑菌圈直径时要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六、实验结果处理根据实验所得的抑菌圈直径数据,可以通过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来评估杀菌剂的生物活性。

较大的抑菌圈直径通常表示杀菌剂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反之则表示其抑菌效果较弱。

可以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的标准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杀菌剂的生物活性。

七、实验结果分析根据测得的抑菌圈直径结果,可以对杀菌剂的生物活性进行分析。

抑菌圈法实验流程

抑菌圈法实验流程

抑菌圈法实验流程
(1)实验准备:准备相关菌种(二氧化硫克隆体、硝酸盐克隆体等)和试剂;准备法兰管材质的抑菌圈,在它的内部划分两个回路;抑菌圈内
装有空气泵,来实现对空气进行不同强度的抽压,以达到抑菌目的;
(2)实验方法:将抑菌圈里装有的菌种悬液加入到两个回路中,使
用空气泵来实现抽压;在调节空气流量的情况下,可以观察抑菌圈法对菌
种的抑制情况;
(3)数据分析:当抑菌圈的空气流量调节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
到抑菌圈内的菌种数量有明显的下降;
(4)讨论:抑菌圈法是一种新型的抑菌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菌
种的繁殖,有效地减少菌种的数量,保护人类环境。

但是,抑菌圈法也有
一定的缺点,抽压太大会导致菌种基因组的变异,并且会产生抗性菌株,
同时也会使抑菌方法失效。

抑菌圈实验实验报告

抑菌圈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抑菌圈实验,观察不同抗生素对特定细菌的抑菌效果,了解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并学习如何通过抑菌圈的大小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二、实验原理抑菌圈实验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检测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实验原理基于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当抗生素与细菌接触时,细菌的生长会受到抑制,从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形成一个无细菌生长的区域,即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抗生素的抗菌活性,通常抑菌圈越大,说明抗生素的抗菌活性越强。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细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 琼脂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水浴箱- 滴管- 铅笔- 玻璃板2. 仪器:- 培养箱- 电子天平- 灭菌器四、实验步骤1. 制备培养基:- 称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后用电子天平称量,使培养基浓度为10g/L。

- 将溶解后的培养基分装至锥形瓶中,每瓶100mL,121℃高压灭菌15分钟。

- 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加入琼脂粉,充分搅拌均匀。

- 将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

2. 接种细菌:-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至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3. 制备抗生素纸片:- 将抗生素粉末用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用滴管将溶液滴加到无菌滤纸上,使滤纸充分浸润。

- 将滤纸晾干,制成抗生素纸片。

4. 抑菌圈实验:- 将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上的细菌菌落刮去,并用无菌镊子将抗生素纸片贴在培养基表面。

-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5. 观察与记录:- 观察培养皿中抗生素纸片周围是否形成抑菌圈,并记录抑菌圈的大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青霉素:抑菌圈直径为15mm- 红霉素:抑菌圈直径为10mm- 庆大霉素:抑菌圈直径为20mm- 链霉素:抑菌圈直径为8mm2. 结果分析:- 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判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抑菌圈实验

抑菌圈实验

2.1.1制备方法: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

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

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1.2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

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

切勿受潮,置阴暗干燥处存放,有效期3-6个月。

抑菌圈法实验流程

抑菌圈法实验流程

抑菌圈法实验流程
实验目的:通过抑菌圈法检测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原理:利用纸片或圆筒在琼脂平板上制造抑菌圈,测定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抑制能力。

当细菌被抗生素抑制生长时,抑菌圈周围的菌落会出现明显的清晰区域,即抑菌圈。

抑菌圈大小与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成正比。

实验步骤:
1. 培养细菌:选取待测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琼脂平板上,进行预培养。

2. 制备药物纸片:将不同抗生素药物浸泡在无菌纸片中,使纸片充分吸收药物。

3. 在琼脂平板上制造抑菌圈:用无菌铁环或无菌棉签将药物纸片放置于琼脂平板表面,轻轻压实,使药物充分扩散。

然后在纸片周围接种待测菌种,使其均匀生长。

4. 培养细菌:将琼脂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细菌。

5. 观察抑菌圈: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观察琼脂平板上细菌的生长状态,记录不同药物纸片周围的抑菌圈大小和形态。

6. 结果分析: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和形态,判断该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实验注意事项:
1. 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2. 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避免药物过浓或过稀而影响实验结果。

3. 操作时要注意卫生,避免药物接触到皮肤或口腔。

4. 实验后应及时处理琼脂平板和药物纸片,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抑菌圈实验报告

抑菌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抑菌圈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通过抑菌圈实验,探究不同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

3. 掌握抑菌圈直径的测量方法,并分析抗生素的抑菌活性。

二、实验原理抑菌圈实验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用于测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抑菌效果。

实验原理是:将含有抗生素的纸片放置在已接种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抗生素会通过扩散作用渗透到琼脂中,抑制细菌的生长,形成透明圈,即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抗生素的抑菌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链霉素、头孢噻肟钠、肉汤培养基、琼脂、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镊子、无菌培养皿、无菌滤纸、酒精灯、放大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天平、电子显微镜、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制备菌悬液: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用无菌生理盐水调整菌悬液浓度为1×10^8 CFU/mL。

2. 准备平板:将熔化的琼脂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棉签将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平板表面。

3. 制备抑菌圈: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分别放置于平板表面,用无菌镊子轻轻按压使其与琼脂表面紧密接触。

4. 培养平板: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5. 测量抑菌圈直径:用放大镜观察平板,用尺子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青霉素、链霉素、头孢噻肟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mm、12mm、10mm;而其他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差。

2. 结果分析: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抗生素的抑菌活性越强。

根据实验结果,青霉素、链霉素、头孢噻肟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强,可作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六、实验结论通过抑菌圈实验,我们成功探究了不同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青霉素、链霉素、头孢噻肟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作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抑菌试验方法

抑菌试验方法

抑菌试验方法一、引言抑菌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不同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该试验可用于评估抗菌剂的效果、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微生物安全性,以及环境中抗菌材料的性能等。

本文将介绍抑菌试验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二、试验步骤1. 试验前准备在进行抑菌试验前,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试验材料和设备。

包括培养基、试验物质、细菌菌株、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

同时,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2. 菌种培养选择合适的细菌菌株,将其接种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试管中,并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使其达到指定的细菌浓度。

3. 制备菌液将过夜培养的菌株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通过菌液稀释法,制备出所需的菌液浓度。

菌液的浓度应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调整。

4. 试验组装将试验物质分别添加到培养基或培养皿中,使其与菌液充分接触。

同时,设置对照组,用无抑菌物质的培养基或培养皿进行对照。

5. 培养条件将试验组和对照组置于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等。

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可选择不同的培养时间和培养条件。

6. 菌落计数在培养结束后,使用显微镜或肉眼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菌落情况,并进行菌落计数。

菌落计数可通过平板计数法或滴定法进行。

7. 数据分析根据菌落计数结果,对试验组的抑菌效果进行评估。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菌落形成率、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等。

三、常用方法1. 纸片扩散法该方法常用于评估固体试样的抑菌效果。

将试验物质涂布于纸片上,然后将纸片放置在含菌液的培养基表面上,通过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来评估抑菌效果。

2. 悬浮液法该方法常用于评估液体试样的抑菌效果。

将试验物质与菌液混合,通过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菌液的浑浊度或使用菌落计数法来评估抑菌效果。

3. 筛选法该方法常用于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试验物质。

将试验物质与菌液混合后,通过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菌落情况,筛选出对菌株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试验物质。

4. 斑点法该方法常用于评估试验物质对特定细菌菌株的抑菌效果。

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二、实验原理抑菌圈法即水平扩散法基本原理是在已接种供试菌的琼脂培养基上施以少量抗菌性物质或杀菌剂,使之接触培养基和病菌,经定温培养一定时间后,因药剂的渗透扩散作用,施药部位周围因杀死了病菌而抑制了其在培养基上的生长,从而产生了抑菌圈。

在一定范围内,抑菌圈直径的平方或面积与药剂浓度的对数呈直线函数关系,从而可比较供试样品杀菌活性大小。

其最大优点是精确度高,操作简单,能较快得出结果。

但测定结果受药剂溶解性和扩散能力影响很大,具一定局限性。

根据药剂施加在琼脂培养基表面方式不同,又分为管碟法(牛津杯法)、滤纸片法、孔碟法、滴下法等,其中以管碟法和滤纸片法应用最广。

三、实验材料供试药剂:速克灵或扑海因。

供试病原菌:番茄灰霉病菌。

实验器材:无菌水、无菌接种针、灭菌三角瓶、玻璃珠、灭菌双层纱布、75%酒精棉球、消毒摄子、移液管、试剂瓶、吸耳球、超净工作台、胶头滴管、尺子。

四、实验方法采用管碟法。

将供试药剂加于放置在琼脂培养基表面的用不锈钢制成的小圆筒(又称为牛津杯,一般为外径8 mm,内径6 mm,高10 mm)内,定温培养一定时间后测量抑菌圈大小。

1.配制药液:用灭菌蒸馏水将供试药剂配成一系列梯度浓度,一般5-7个浓度。

灭菌蒸馏水为对照。

2.制备一定“浓度”的供试菌悬浮液:如真菌,则宜用孢子悬浮液。

在培养好的菌种上倒入10 mL灭菌水,用接种针轻轻刮动平面孢子悬浮,倾于灭菌三角瓶内(事先装数粒玻璃珠)摇动5 min,将孢子悬浮液用灭菌双层纱布过滤入另一灭菌三角瓶内。

用低倍(15×20倍)显微镜检查,调节孢子浓度,每视野80-100个孢子为宜;以上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动作要迅速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1.0可编辑可修改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二、实验原理
抑菌圈法即水平扩散法基本原理是在已接种供试菌的琼脂培养基上施以少量抗菌性物质或杀菌剂,使之接触培养基和病菌,经定温培养一定时间后,因药剂的渗透扩散作用,施药部位周围因杀死了病菌而抑
制了其在培养基上的生长,从而产生了抑菌圈。

在一定范围内,抑菌圈直径的平方或面积与药剂浓度的对
数呈直线函数关系,从而可比较供试样品杀菌活性大小。

其最大优点是精确度高,操作简单,能较快得出
结果。

但测定结果受药剂溶解性和扩散能力影响很大,具一定局限性。

根据药剂施加在琼脂培养基表面方
式不同,又分为管碟法(牛津杯法)、滤纸片法、孔碟法、滴下法等,其中以管碟法和滤纸片法应用最广。

三、实验材料
供试药剂:速克灵或扑海因。

供试病原菌:番茄灰霉病菌。

实验器材:无菌水、无菌接种针、灭菌三角瓶、玻璃珠、灭菌双层纱布、75%酒精棉球、消毒摄子、移液管、试剂瓶、吸耳球、超净工作台、胶头滴管、尺子。

四、实验方法
采用管碟法。

将供试药剂加于放置在琼脂培养基表面的用不锈钢制成的小圆筒(又称为牛津杯,一般
为外径 8 mm,内径 6 mm,高 10 mm)内,定温培养一定时间后测量抑菌圈大小。

1.配制药液:用灭菌蒸馏水将供试药剂配成一系列梯度浓度,一般5-7 个浓度。

灭菌蒸馏水为对照。

2.制备一定“浓度”的供试菌悬浮液:如真菌,则宜用孢子悬浮液。

在培养好的菌种上倒入10 mL 灭菌水,用接种针轻轻刮动平面孢子悬浮,倾于灭菌三角瓶内(事先装数粒玻璃珠)摇动 5 min ,将孢子悬浮液用灭菌双层纱布过滤入另一灭菌三角瓶内。

用低倍(15× 20 倍)显微镜检查,调节孢子浓度,每视野
80-100 个孢子为宜;以上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动作要迅速准确。

3.浇制双层培养基:将装在试管内已灭菌的清水琼脂培养基10 mL溶化后,趁热倒入9 cm直径培养皿中,
水平冷凝。

将适合供试菌生长发育的100 mL培养基熔化后冷至45-50 ℃左右后,迅速吸取10 mL菌液加入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后,立即吸取 5 mL 带菌培养基加在已凝固的清水琼脂培养基上,并使之均匀地铺在
底层上。

4.注药用消毒镊子夹取不锈钢小管(即牛津杯,外径8.0mm、内径 6.0mm、高 10mm),每皿内按合适的间隔放置 6 个不锈钢小管,其中 1 个小管为对照,其余 5 管为 5 种不同浓度的药液(药液加至在管口形成
凸面),在适合的温度下培养。

6.结果检查培养一定时间后,取出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直径,并以抑菌圈的有无及抑菌圈大小评价
杀菌活性。

若抑菌圈直径呈椭圆形,长短之差超过一个单位,最好舍去不要。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