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故事
乐山大佛的详细介绍和历史

乐山大佛的详细介绍和历史哎,说起乐山大佛啊,那可真是个不得了的家伙!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尊大佛的详细介绍和它背后的历史故事,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首先,咱们得知道乐山大佛在哪儿。
它就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那地方可美了,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条大江在那里汇合,乐山大佛就稳稳地坐在江边,就像是守护神一样。
这尊大佛啊,全名叫做“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听起来就很有气势吧!乐山大佛有多大呢?说出来吓你一跳,它通高71米,头高就有14.7米,耳朵长7米,能装下好几个人呢!而且,这大佛的头顶上还有1051个螺髻,每个螺髻都是用石块嵌成的,远远看去,跟真的一样。
这大佛啊,简直就是一座山,所以人们常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说到这大佛的历史,那可就得追溯到唐朝了。
那时候是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有个叫海通禅师的和尚,他看到江水汹涌,经常淹没农田,还害得好多船翻人亡,心里就特别难过。
于是,他就发了个大愿,要修一尊大佛来镇住水妖,保佑百姓平安。
海通禅师带着一群工匠,开始了这项浩大的工程。
他们依山傍水,一点一点地凿出了这尊大佛。
可是,这工程太大了,海通禅师还没修完就去世了。
不过,他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后来的节度使韦皋又接着修,一直修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也就是公元803年,这尊大佛才终于完工。
前前后后,整整花了90年的时间啊!乐山大佛不仅仅是一尊佛像,它还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毅力的结晶。
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全靠人力一点一点地凿出来,想想都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而且啊,这大佛的设计还特别巧妙。
它身上有一套隐形的排水系统,下雨的时候,雨水可以通过这些排水沟流走,不会积在大佛身上。
这样一来,大佛就不会被雨水侵蚀了。
这古人的智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现在啊,乐山大佛已经成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了,每年都有好多游客来这里参观。
他们有的站在大佛脚下仰望,有的沿着九曲栈道走到大佛的头部去近距离观赏。
不管怎么看,这尊大佛都让人感到震撼和敬畏。
乐山大佛来历的故事和传说

乐山大佛来历的故事和传说《乐山大佛的故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乐山大佛的来历。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啊,乐山那个地方可不像现在这样热闹。
那时候,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在那儿汇聚,水流那个急呀,就跟脱缰的野马似的。
经常有船在这儿翻了,好多人就这么没了,那叫一个惨呐!当地的老百姓那是整天提心吊胆的,都不知道该咋办才好。
这时候啊,有个和尚出现了,他叫海通。
这海通和尚可不得了,他看到老百姓们这么受苦,心里就琢磨着得做点啥。
有一天,海通和尚就站在江边,看着那汹涌的江水直发愣。
他就想啊,要是能在这儿造个大佛,是不是就能镇住这江水,让老百姓们不再遭罪呢?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当下就决定要干这件大事。
海通和尚开始到处化缘,挨家挨户地去求人捐钱。
他那个辛苦哟,有时候走得脚都磨出泡来了,还得不停地跟人说好话。
我就记得有一次啊,我去乐山玩,看到一个雕像,就是海通和尚化缘的样子。
那雕像雕得可真像,海通和尚一脸的坚定,手里还拿着个钵,感觉下一秒就要开口跟你要钱似的。
这钱凑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动工造大佛了。
那工程可真是浩大呀,好多人都来帮忙,一锤子一铲子地干。
这一造就是好多年,中间经历了好多困难。
有时候是石头太硬了,凿不动;有时候是钱不够了,工程得停下来。
但是海通和尚一直没放弃,他就这么带着大家一点一点地干。
终于,大佛造好了!哇,那场面可壮观了。
那大佛高高地坐在那儿,俯瞰着三江,就好像在守护着大家。
从那以后啊,这江水好像还真就没那么凶了,翻船的事儿也少了很多。
老百姓们可高兴了,他们都特别感激海通和尚。
大家都觉得是海通和尚的坚持和善良感动了上天,才有了这尊大佛。
现在,乐山大佛已经成了一个著名的景点。
每年都有好多人从全国各地,甚至是从国外赶来,就是为了看看这尊大佛。
我也去过好几次呢,每次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站在大佛脚下,抬头看着那巨大的佛像,心里就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乐山大佛不仅仅是一尊佛像,它更是老百姓们的希望和寄托。
它见证了海通和尚的坚持和善良,也见证了老百姓们的苦难和幸福。
乐山大佛的来历简介和传说故事作文

乐山大佛的来历简介和传说故事作文乐山大佛的来历简介和传说故事嘿,说起乐山大佛,你们都知道它的来历和一些有趣的传说吗?作为四川的著名景点,它那雄伟威严的气势早已名扬四海了。
不过除了这熟知的一面,大佛身后还隐藏着不少有意思的小故事呢,就让我和你们一一道来吧。
乐山大佛雕刻于公元713年,是由唐代著名和尚哈梨所发愿兴建的。
它的全名叫"乐山釆云弥勒佛",这就是说它代表着弥勒佛的形象。
你们可能会疑惑,什么是弥勒佛呢?按照佛教的说法,弥勒佛是人间的下一位佛祖,他将在几百万年之后来到人间,创立新的佛法。
所以乐山大佛其实是一座弥勒佛像,是为了纪念和礼赞未来的佛祖而塑造的。
除了这个宗教寓意,大佛的塑造过程本身就是一段佳话。
据说当年僧人哈梨初到乐山时,他看着嘉陵江那漩涡翻腾的江水景象,就有了开凿大佛的创意。
于是他四处募化斋资,并招募了近百名工匠,浩浩荡荡地开山凿石。
可你们猜怎么着,当他们刚刚开凿了佛像的头部时,就遭到了天旱无遮拦的阻挠。
工人们苦干数月,却愈挖愈干涸,根本无水可用。
正在一筹莫展时,哈梨忽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巨大的金龙盘旋在嘉陵江上。
清醒过来后,哈梨立即组织人手在佛像前诵经祈雨。
果然第三天就下起了大雨,渐渐汇成大河,为继续开凿工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于是后人便视这条金龙为佛身护法的吉祥之物,留下了"卧云金龙护法佛"的动人传说。
看到这里,你们是不是对乐山大佛的来历有了更多了解呢?的确,佛像自身的巍峨气势固然令人景仰,但它背后饱含的人间真挚和英勇无畏的斗志,才是让这座佛像历久弥香的根本原因。
想想吧,要在那个万分荒凉的年代里,凭着一腔孤勇和虔诚之心,在悬崖峭壁上硬是凿出佛像的伟人们,是多么令人钦佩啊!哈梨和工人们凭借着对善信美好事物的坚守,最终战胜重重阻力,用自己的双手竟然创造出了这座气魄磅礴的大佛。
所以同学们,每当你们有幸欣赏到乐山大佛的时候,不妨也好好思考一下它的来历传说。
乐山大佛故事

乐山大佛故事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畔的凌云山下,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的故事源远流长,与中国佛教文化和乐山市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据传乐山大佛的建造始于唐代,当时的乐山市因为水患频发,百姓生活在水淹火烧之中,生灵涂炭。
唐代的一位名叫赵顼的僧人,深感百姓的疾苦,决心要为他们解除灾难。
于是他发动了全城的僧俗众人,共同修建乐山大佛,希望能够借佛的力量来祈求神灵庇佑,消除水患。
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修建过程后,乐山大佛终于在唐代中期完工。
这尊巨大的佛像,端坐在凌云山的悬崖之上,慈祥的面容令人肃然起敬。
乐山大佛的建成,也使得乐山市的水患问题得到了缓解,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安宁与幸福。
除了乐山大佛的建造传说,还有一则与之相关的故事。
相传在唐代,有一位名叫李靖的将军,他曾在乐山大佛前发誓,要消灭凶恶的妖魔,保护百姓安居乐业。
后来,他果断地率领军队,成功地平定了蛮族叛乱,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安宁与和平。
李靖将军的英勇事迹也成为了乐山大佛的一段佳话。
乐山大佛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传说,它还承载着中国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
乐山大佛的建成,标志着中国佛教在乐山市的传播与发展,也成为了当地佛教信徒朝拜礼佛的圣地。
每年的佛诞节,成千上万的信徒会前来乐山大佛前瞻仰礼佛,感受佛教的慈悲与智慧,祈求平安与幸福。
乐山大佛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它见证了乐山市的兴衰沧桑,也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乐山大佛的存在,不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人们追求真善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佛教精神。
在当今社会,乐山大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也成为了乐山市的一张名片。
乐山大佛的故事,不仅仅是留存在历史长河中的传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愿乐山大佛的慈悲光明,永远照耀着这座古老的城市,也祝愿乐山大佛的故事能够永远传承下去,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美好的信念。
名胜古迹的故事

名胜古迹的故事——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是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的一尊巨大石佛,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
下面是一个关于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
传说在古代,乐山附近有一个凶恶的妖魔,经常在江中兴风作浪,危害来往船只和百姓。
当地的村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夜盼望能有一位圣僧出现,降妖除魔,保佑一方平安。
有一天,一位来自远方的圣僧云游到此,听闻当地百姓的苦难,决定留下来为民除害。
圣僧告诉村民们,他需要雕刻一尊大佛来镇压妖魔,但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捐赠土地和资金。
村民们纷纷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圣僧的计划。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佛终于雕刻完成。
圣僧告诉村民们,大佛的眼睛是两扇窗户,可以打开关闭。
当大佛的眼睛打开时,妖魔就会被降服。
村民们按照圣僧的指示,将大佛的眼睛打开了一次。
当大佛的眼睛闭上时,妖魔立刻被降服,不再兴风作浪。
从此以后,乐山地区的百姓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
如今,乐山大佛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
每当人们站在大佛脚下,都会感叹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于信仰和希望的执着追求。
乐山大佛的故事

乐山大佛的故事乐山大佛,是中国四川乐山市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坐落在峨眉山、青城山之间的乐山大佛景区内,是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像之一。
乐山大佛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乐山市的河流泛滥成灾,居民们生活在水患中备受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僧人想到了在大佛石刻上开凿一个洞,让河水顺利流过,以减轻水患。
于是,他们开始了艰苦的工程,历经数年,终于完成了乐山大佛的雕刻。
乐山大佛坐落在峭壁之上,气势恢宏,宛如一尊庄严的佛祖。
大佛高达71米,宽24米,肩宽2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佛像。
它的头部高达14.7米,双肩宽达24米,耳朵长7米,鼻子长5.6米,眼睛宽1米,嘴巴宽3米,耳内可容纳十多人。
整个大佛的雕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乐山大佛的雕刻历时90年,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但是,由于乐山大佛的建造,乐山市的水患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大佛的雕刻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抵御和对信仰的执着。
乐山大佛成为了当地人民心中的守护神,也是佛教信徒朝圣的圣地。
如今,乐山大佛已经成为了乐山市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每年的佛诞节,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赏。
乐山大佛以其雄伟壮观的气势和悠久的历史,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乐山大佛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可以凭借智慧和勇气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同时,它也让我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信仰可以给人以力量和勇气,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畏惧,坚定前行。
乐山大佛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将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不断奋斗。
乐山大佛的历史和故事

乐山大佛的历史和故事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区的乌枢山上,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和岷江之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石刻佛像。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代,历经数百年才最终完成,是中国佛教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乐山大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13年,当时唐玄宗为了祈求岷江航运的安全,命令高僧海普提起刻造一座大型佛像在乌枢山上。
于是,一群工匠展开了这个浩大工程。
首先,他们在乌枢山的悬崖峭壁上,刻出了浮雕山门,在山门左右各镂刻了一座塔楼,两座塔楼之间有一座九级宝塔,宝塔内供奉着12层减灾高日大佛陀。
而大佛本尊是在乌枢山的狮子峰上雕刻而成的。
大佛的造像高差为71米,它面向岷江和钒江,宽24.58米,头部高达14.7米,颈部周长7米,掌心宽3.3米。
它也因此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乐山大佛的历史到此并未结束。
在唐代后期,唐朝衰落,乌枢山上的寺庙也陷入了荒废的状态。
直到明朝初年,明太祖朱棣重视宗教,开始重修佛寺,也修复了乐山大佛。
在明朝之后,乐山大佛又多次历经战乱和自然灾害的摧毁。
尤其在1912年的一场火灾中,造像周围的建筑物几乎全部被烧毁,只剩下了大佛本身。
幸运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工程,才使得乐山大佛得以保留至今。
乐山大佛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唐、宋、明三个时期的建筑样式。
在唐代风格的山门和塔楼中,有着典型的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特色。
而大佛本身则体现了明代的造像技法,恢宏瑰丽,彰显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术。
乐山大佛的故事也与佛教传说紧密相关。
佛教传说中,佛是一个杀死邪恶的恶鬼,使恶鬼投降后,化为迦叶尊者。
迦叶在修行中福慧俱增,并发愿要为众生拔除苦乐根,引导众生修行。
据说,乐山大佛正是迦叶尊者的顶骨净身所化。
大佛背后的残余地势也被认为是迦叶尊者的练功场所。
另外,乐山大佛背后的岷江与青衣江交汇处的岩石峭壁被称为宝居崖,这里是著名的“百丈壁”石刻,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岩石造像之一。
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

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乐山大佛所在的地方是一片狼藉荒凉的山谷,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疾病和灾难的折磨。
当地居民日夜祈求神灵保佑他们摆脱苦难,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
直到有一天,一位名叫僧贤的高僧闻讯而来,他深知当地居民的苦难,决心要为他们解除困境。
僧贤高僧深谙佛法,他带领当地居民修建了乐山大佛。
据说,为了修建这尊大佛,僧贤高僧耗费了20年的时间,历经无数的艰辛和困苦。
然而,他始终坚定地相信,只要大佛一建成,便能为当地居民带来福祉和平安。
终于,在艰苦卓绝的努力下,乐山大佛在僧贤高僧的带领下,终于完工了。
这尊大佛高达71米,头部宽达14.7米,肩宽24米,耳长7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大佛的面容庄严肃穆,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仿佛在默默地庇佑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乐山大佛建成后,当地居民的生活逐渐改善,疾病和灾难也逐渐减少。
人们相信这都是大佛的神力所致,于是纷纷前来朝拜祈福。
乐山大佛成为了当地居民心中的守护神,也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朝拜。
如今,乐山大佛已经成为了乐山市的标志性景点,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这里,纷纷登上观景台,俯瞰着这尊古老的大佛,感受着它所散发出的庄严和神秘的力量。
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它不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石刻造像,更是一段深深的传说,传承着人们对信仰和祈福的向往。
愿乐山大佛的神力能够一直庇佑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也愿每一位前来朝拜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秘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下面是我整理的乐山大佛的故事传说 ,一起来看看吧。
乐山大佛的故事传说一相传很久以前,有石匠师徒二人。
师傅姓许,名高强,能做各种各样的石匠活计,尤其擅长凿刻。
经他凿刻的物件,无一不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徒弟姓石,名类。
10多岁就随师学艺,因天资聪慧,不到3年,样样活计拿得起,件件雕凿,做得玲珑剔透。
又过了两年,他的技艺更是出类拔萃,远近闻名。
由于师徒二人技艺高强,所以到处都有人来聘请他们,经常是一处活计尚未完工,另一处又等着动工。
有一年,同时有两家员外要修庙刻佛,都来请他们。
这下师徒二人作难了,去这家吧,那一家不愿意;去那一家吧,又要得罪这一家。
怎么办?许师傅为了两家都不得罪,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试试徒弟的本事,就决定师徒二人分头前去做活。
徒弟到嘉定府凌云山做活;师傅去离此100多里的井研岩洞做活,临分手时,师徒二人约定,谁先做完活,谁就要去帮助未做完活的那一方。
这天,许师傅到达目的地,见了员外施主。
按照员外的意思,要在临茫溪河的石岩上凿刻1000尊佛像,每尊佛像大小相同,形态各异。
许师傅一一应承。
他察看了地形,画好图样,凿出底线,就开始精雕细刻起来。
这就是今天的名胜千佛岩。
再说徒弟石类与师傅分手后,径直往嘉定凌云山而来,见过了员外,分宾主坐下,员外问石类道:“许师傅为啥没有来?”石类道:“师傅活计繁忙,不能分身,特命我来为员外效力。
”员外一听,心里很不高兴,说道:“工程如此浩大艰苦,许师傅该来才是呀!”原来员外认为许师傅不来,对他太不尊重;并且石类学艺不过三五年,怎么赶得上他的师傅呢,因而看不起他。
石类察觉后,不露声色。
茶过三遍,石类问道:“不知员外要修什么庙宇?造什么佛像?”员外答道:“我打算在凌云山前沿江的石岩上,造一座弥勒佛像,定要造型庄严,雄伟壮观,不知小师傅能承担否?”石类听后暗想:从他言谈看来,好像很瞧不起我,等我着力塑造一尊高大佛像给他看看,便谦虚地答道:“小徒学艺不长,恐不能担此重任,若不嫌弃,愿尽力而为。
”员外原本想把他吓走,不想他竟然答应了,也只好说道:“有劳!有劳!”第二天,石类到陡峭险峻的凌云山前察看地形。
远望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弯弯曲曲,直到天穹;近看,三水在凌云山前合成一股激流,冲击着岩壁,发出阵阵轰鸣,并形成无数漩涡。
来往船只,经过这里,都靠边而行,以避过漩涡激流。
尤其是下水船只来到这里,更是提心吊胆,船夫们口喊号子,撑篙摇橹,齐心协力,奋力划桨,如稍有疏忽,就会被冲进漩涡,撞在岩上,碰得船破人亡。
石类见此情景,也不免暗暗担心。
他慢慢踱下山来,回到住处。
晚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他问自己:“我不能为来往船只尽点儿力吗?”这时,他忽然灵机一动惊叫起来:“有了!我何不将弥勒佛刻得又高又大。
既满足了施主的心愿,又能给来往船只竖一标记,以免到岩下时手忙脚乱,被卷入漩涡激流,弄得船破人亡。
”他打定了主意,第二天早早起来,洗漱完毕,就去见员外,谈了自己的打算。
员外一听,石类竟然提出了这样大胆的想法,心里虽然半信半疑,但又想到:没有金刚钻,怎敢揽瓷器活?就让他试一试,看看他的手艺如何。
于是他立即命人在山前石岩上扎厢搭架,作好准备。
石类根据山岩的高低起伏,进行设计,定出大佛各部比例,画出草图,然后打轮廓,凿粗线,最后开始精雕细刻起来。
不管是三九严寒霜雪满天,盛夏酷暑,阴雨绵绵,石类总是一个劲地刻呀,刻呀!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寒来暑往,冬去春回,不觉过了许多年。
再说许师傅已快将石佛刻完,一直不见徒弟前来帮忙,心中不禁想到,我1000尊佛像都快刻完了,难道他做的活计比我的还多、还难吗?又过了10多天,千佛已全部刻完,他仍然不见徒弟到来,便匆匆忙忙收拾好行李工具,辞谢了员外,朝凌云山赶去。
100多里路程,他早上出发,傍晚时刻就到了。
许师傅一问员外,才知道徒弟只刻了一座弥勒佛像。
于是同员外一齐来到现场观看,刚好石类已将大佛刻完,正从凌云岩下来,他一见师傅,不禁笑容满面,忙上前请安问好。
许师傅问道:“你刻的佛像在哪里?带我前去看看。
”徒弟抬头望了望天,答道:“今日天色将晚,师傅一路辛苦,且歇息一宿,明日再陪师傅观看就是了。
”许师傅坚持说:“我远道来此,就是要看看你的技艺如何。
不看到你刻的佛像,我觉也睡不安稳。
”石类见劝阻无效,只好同施主一起陪师傅沿九曲栈道,来到凌云岩下,指着岩上说:“请师傅观看佛像。
”许师傅抬头一望,不觉大吃一惊。
只见一尊头在岩上,脚踏江边,双手护膝,依岩端坐的巨大弥勒佛像矗立在眼前。
那大佛造型雄伟,姿态端庄,线条清晰匀称;为了避免雨水侵蚀,以便长留后世,石类还在佛像上顺着衣纹开凿了自流排水道,既不损伤佛像形体,又不露半点儿斧凿痕迹。
大佛从头到脚高20多丈,肩宽7丈许,头长4丈多,每只耳朵可放一张方桌,尚能围坐8人。
这时,正当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着整尊佛像,一片金光闪烁,无比壮观。
许师傅看见徒弟技艺如此精湛,心里十分高兴;那员外在惊魂之余,也不禁连连赞叹道:“这真叫名师出高徒!”回想自己当初曾有小看之意,不觉满脸通红,面带愧色。
从此,在凌云岩上就留下了那流芳千载的天下第一尊大佛石像。
以后,乐山大佛连同它的制作者,就一代代地被人们赞颂着。
乐山大佛的故事传说二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
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
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
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
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于是他请了两个有名的石匠来商量刻佛像的事。
这两个石匠一个叫石诚,一个叫石虚(一说石匠石青雕刻了乐山大佛)。
老和尚对他们说:“我准备在这凌云山岩上刻造佛像,请你们来商议商议。
”石虚一听要在岩石上刻石像,心里很高兴。
他想,这凌云山十分秀丽,凌云亭非常宏伟,每年来这儿朝山拜佛的人很多,我若在山岩上刻出许多各式各样造型的佛像来,我的本事岂不就一下传扬开来!想到这里,他就说:“三江水怪,十分凶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像才能把它镇住。
”这时,老和尚见石诚在旁边一言不发,就问他:“石诚师傅,你觉得如何?”石诚不慌不忙的说:“我看就刻一尊象这山岩一样高大的佛像吧。
”石虚一听忙摇头说:“山岩这样高,石头这样硬,你这尊佛像哪年哪月才能刻好?”石诚说:“这岩石硬就能经受风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镇住三江妖魔。
”老和尚见二人争持不下,就说:“你们二人不要再争了,干脆一个刻大佛,一个刻千佛吧。
”说完,海通和尚就出外化缘去了。
从此,石诚、石虚两人就各自选岩构图,雕琢佛像。
石虚选择了那最显眼,石头不太坚硬的沿江一片红砂岩,开始雕琢起来,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
他刻了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又刻了南海观音慈航普渡,刻了十八罗汉降龙伏虎,又刻了普贤菩萨指点迷途。
只听凿子响,只见石片飞,他刻了一尊又一尊。
刻了两年,眼看就要刻完了。
而石诚呢,却选择了一块又高又难走又硬的大岩石。
他和徒弟们在山岩上搭建了架子,攀着岩石,开始雕琢大佛。
大佛的造像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弥勒佛。
石虚的千尊佛刻完了,而石诚的大佛连一只脚也没有刻完。
石虚讥讽的说:“我两年刻了千尊佛,你两年还没刻完大佛的一只脚。
”石诚毫不气馁的说:“你千尊佛,万尊佛,抵不上我大佛的一只脚。
”说完又继续雕琢起来。
老和尚化缘回来还请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让他们和石诚一起雕琢大佛,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老和尚请人雕琢大佛镇压三江水怪,也纷纷赶来帮忙。
有的烧茶,有的送饭,一时之间,凌云岩上人来人往,锤声如雷,岩片似雨。
住在岩下深潭里的水怪,每天被岩上的石块打得胆战心惊,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它涌起千丈巨浪,想把工人们从岩上卷到水里淹死。
石工们眼看怪物涌起水来,就纷纷拣起岩上的石块向它打去。
岩石像冰雹一样,不一会儿,就把水怪埋葬在乱石堆里。
从此大佛岩下,风平浪静,而大佛的样子也一天天显露出来。
这时,嘉州有个官吏,爱财如命。
他听说老和尚从外地化了许多银两,便打起了坏主意。
有一天,他带着几个官兵来到凌云寺,对老和尚说:“胆大的和尚,你修建大佛,不先报官立案,目无王法,罚你银两一万两,限三天交齐。
”老和尚说:“大人,修建大佛是为了镇压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难,这银子是我化缘来修建大佛的,不能动啊!”那官吏见老和尚不答应,就恐吓说:“要是不交钱,就剜去你的眼睛。
”他以为老和尚怕剜去眼睛,就交银子。
谁知话刚说完,老和尚面不改色的说:“我宁愿把眼睛剜去,也不能动修建大佛的钱!”说完,就自己剜去双眼,端在盘子里向那官吏走去。
那官吏见老和尚真的剜去双眼,吓得不停后退。
谁想一时忘了身后是悬崖,一下子摔死了。
这时,那一对眼睛又飞回老和尚的眼眶里。
那些贪官污吏见了,再也不敢去敲诈老和尚的钱了。
后来,老和尚生病快要死了,但大佛还没有完工。
他把几个弟子和石工们叫到床前:“我可能看不到大佛完工了。
我死以后,你们一定要继续造大佛。
”说完,他就咽气了。
老和尚死后,他的徒弟就领着大家继续建造大佛。
不久,石诚也死了,他的徒弟们仍旧在雕琢大佛。
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经过了90年,大佛终于建成了。
因为这座石刻大佛是天下最大的佛像,所以人们就叫它大佛,又叫乐山大佛。
大佛旁边的那座凌云寺,也改名叫大佛寺了。
如今的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
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
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
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时称“凌云阁”、“天宁阁”;元代称“宝鸿阁”;明代俗称“佛棚”、清代俗称“佛亭”,最终废毁……至今,仍旧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多处孔穴和屋檐痕迹,专家证实,这些正是历代建造或维修楼阁时,安置梁柱和屋檐的地方。
如今,梁柱和屋檐早已不见踪影,而雄伟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看护着在滚滚红尘中依然保有回归正念的芸芸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