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园林的认识

浅谈对园林的认识

园林鉴赏

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综合艺术品,是通过人工构筑手段加以组合的具有树木、山水、建筑结构和多种功能的空间艺术实体。或者说是利用环境而构筑的一种表现自然的典型的人工山水境域。根据这一定义,笔者认为园林的结构主要由树木、山水和建筑三项要素所构成。而且三个要素呈有机的组合状态,构成完整的缺一不可的空间艺术境界。比如只有树木,没有人工改造的山水和建筑,则无异于植物园、林场;只有建筑,没有树木及山水,又无异于一般工厂、学校、医院及民居等。三种要素巧妙地熔于一炉,才构成园林这一综合艺术实体。1.园林,顾名思义,首先要有“林”,不仅有林,而且要有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总之包括树木花草在内的绿地布局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绿化设计的原则是通过个体植物的观赏特性,组织构景意境。如先布局具有独立观赏意义的单株植物、行树、绿篱、树丛、树群、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然后再考虑环境变化特点和风景点的意境要求,加以有机的组合,构成具有不同画意的绿地.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云:“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即是讲:桃花宣群植远观,绿荫衬繁花,其画意自显.可见他对风景区栽植花树的远见卓识.我国古代园林很讲究花草树木的特色和栽植部位。如苏州留园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遍植箬竹,各具风貌。又如苏州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西湖满觉陇一径通幽,数峰环抱,故配以桂丛,香溢不散,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花滋而馥郁,宜其秋日赏桂,游人信步盘桓,流连忘返。说明桂香造成了极佳的感应气氛。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植物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削弱了,似应引以为戒。宋人郭熙说得好:“山以水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其次,园林植树绿化,还要考虑有藏有露的部位选择。如小园植树,其具芬芳者,皆宜围墙;而芭蕉忌风碎叶,故栽于墙根屋角;牡丹香花,向阳斯盛,须植于主厅之南。小园树宜多落叶,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园树宜适当补常绿,则旷处有物,此为以疏救塞,以密补旷之法。又如柳树是装点园林的常见树种,古人诗词中屡见万柳名园的杰作,但江南园林则罕见之,因柳宜濒水。植之宜三五成行,叶重枝密,如帷如幄,少透漏之致,一般小园,不能相称。而北国园林,面积雄大,高柳侵云,长条拂水,柔情万千,别饶风姿,为园林生色不少。

2.山水是园林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园之特征,山水相依,凿池引水,尤为重要。我国古代造园家,最懂这一道理,他们视水为陆之眼,陆多之地注意保水;水多之区善于疏水。不仅懂得引水构景,且善用水改善环境与气候。江村湖泽,荷塘菱沼,蟹簖渔庄,水上产物不减良田,既增收入,又可点景。王渔洋诗云:“江干都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神韵天然,最是宜人.钟伯敬在《梅花墅记》中亦云:“大要三吴之水,至甫里(角直)始畅,墅外数步反不见水,水反在户以内。盖别为暗窦,引水入园,开扉坦步,过杞菊斋……登阁所见,不尽为水。然亭之所跨,廊之所往,桥之所踞,石所卧立,垂杨修竹之所茂荫则皆水也。”可见,水在园林构景中何等重要了。

园中山石常与水交融组成美妙境界。所谓“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就是讲的这一道理。我国古代学者郭熙说:“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当代园林鉴赏家陈从周也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和“溪水因山成典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这些至理名言,都是用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的。园林叠山理水就是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特别是中、小城市有山水凭藉的园林,尽可能做到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城因景异,方是妙构。

构筑假山叠石是一门艺术.唐诗中不乏咏假山诗句,说明了假山和园林已结成不解之缘。后来历代出现了许多堆砌假山的名字,总结了不少掇石的经验。如北方工人流行的山石结合的“十种基本形式”(又称十字诀):安、连、接、斗、垮、拼、悬、剑、卡、重。江南一带流传的“七字诀":叠、竖、拼、压、钩、挂、掌。他们还生动地指出:“园林中假山之奇在于逼真,其妙在于天趣,而其巧更在于人工.”“假山平处见高低,直中求曲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于假山所用石料不同,掇石叠山要求也有差异,如黄石山少变化,故叠石时要做到面面有情,多转折,要在浑厚中见空灵;湖石山太琐碎,叠筑时要宛转多姿,少做作,要空灵中寓浑厚。到了我国明代,假山布局,包括磴道、平台、主峰、洞壑等,其最耐人寻味处在开合多变.开者山必有分,以涧谷出之,上海豫园大假山就是一个佳例;合者必主峰突兀,层次分明,而山之余脉,石之散点,皆开之法也。清代同治光绪年代,假山欲以巧取胜,反趋纤弱,实则巧夺天工之假山,未有不从重拙中来。所以黄石之美在于重拙,乃自然之理也。3.园林建筑是园林结构中最重要部分。我国古代造园,大都以建筑物开路。特别是私家园林,必先造花厅,然后布置树石。沈元禄记猗园曰:“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据一园之形胜者,莫如山。"盖园以建筑为主,树石为辅,树石为建筑之联缀物也。

园林建筑要有如下特点:

①妙在得景:园林建筑布局不象宫殿、寺庙和一般住房那样呈轴线对称型式,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环境,建筑位置要取最好的视线和观景点,以得体为原则。园林的最大功能是观赏。实现观赏就要造景,而造景者又是具体的人。所以构园重在构字,深在思致,妙在情趣,要在能悟。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过何氏园五首》,就描写了园中有景,景中有人,人与景合,景因人意的造园思想。他写道:“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此乃园中景也。“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石阑斜点笔,梧叶坐题诗”,乃景中人也。人们有了这种境界,方可悟构园神理。

造园之道,还在于“悟"。悟即领会造园之意境,建筑之虚实。意境就是因情景不同而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境界云:对象不同,表达方法亦异,故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境也。“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词境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曲境也。园林建筑意境亦然,其诗情画意,在实际事物中体现出来,就是园林之意境.园林建筑者如能“悟”出古人咏景之境界,“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得山",“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乱相缠”等,则意境自然油生。古代许多园林建筑假假真真、真真假假,《红楼梦》大观园有真,但也有假。有作者目睹之物,也有作者虚构之处.故假山如真方妙,真山似假便奇;真人如造像,造像似真人。其迷惑人之处正在此。造园之道正亦如斯,所谓实处求虚,虚中得实,淡而不薄,厚而不滞.如园中立峰,亦存假中寓真之理,在品题欣赏上以感情悟物,且进而达人格化。在上述景与人、虚与实等造景、悟物思路指导下,就不难理解和运用构景作法了。②重在曲折: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不同于一般封闭方正的布局形式,尽量避免对称,要求有曲折变化.如曲径、曲桥、曲廊等,设计时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游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离延长,趣意加深.由此可见,曲本直升,重在曲折有度。根据这一原理,园林中之路,也宜曲不宜直,小径多于主道,则景幽而客散,使之有景可寻,有泉可听,有石可留,吟想其间,所谓“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山须登,可小立顾盼,故古时多采用磴道。

园林建筑变化多姿,还可使游人获得小园大览、大园短览之感。我国古代园林多封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其要谛就是采用“空灵"手法.盆栽之妙就在小中见大,“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群峰入座青”,乃见巧虑。水不在深,妙在曲折.要使游人感到有景可赏,办法就是改变岸、堤的曲折度,造成“水曲因岸,水隔因堤”之意境。苏南之园,其池多曲,其

境柔和。宁绍之园,其他多方,其景平直.故水本无形,因岸成之,平直也好,曲折也好,水口堤岸皆是构成水面形态之重要手法。至于水柔水刚,水止水流,亦皆受堤岸而左右之.

园林的大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园林空间隔则深,畅则浅,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因此在设计上常采用大园套小园,大湖包小湖手法。此例极多,如北京北海公园中的静心斋,濠濮间、画舫斋,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苏州拙政园中的枇杷园、海棠坞等。如果入门便觉个大园,内部空旷平淡,令人望而生畏,即入园亦未必游遍全园。如果景物有特点,委宛多变,游之不足,下次再来。风景区也好,园林也好,不必使人一次游尽。

除了以墙、廊等建筑物分隔空间外,还要穿插山石树木,使空间变化灵活而不呆板。花墙或墙上开设漏窗,不仅本身造型精美,而且可使空间互相渗透.通过分划空间的大小对比,使人感到景物层出不穷.此点正是我国园林建筑技术的特色之一。

③贵在自然:园林之美,贵在自然,自然者存真而已。建筑物起“点景”作用,可谓锦上添花,但花终不能压锦也.基于这一要求,园林叠山理水应尽量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我国古代许多叠山家从来主张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园林建筑也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如明末清初张南恒所主张的平岗小坡、陵阜陂阪等。今日构园家们如果能够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使园林建筑离自然太远,并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如作为栖息小休的宾馆,宜着眼于周围有幽静之境,能信步盘桓,游目骋怀,故室内外空间互相呼应,以资流通,晨餐朝辉,夕枕落霞,坐卧其间,小中可以见大.反之高楼镇山,汽车环居,喇叭彻耳,好鸟惊飞,俯视下界,豆人寸屋,大中见小,渺不足观,以城市之建筑夺山林之野趣,徒令景色受损,游者扫兴而已。所以有些园林专家一再提倡:风景区(包括园林)之建筑,宜隐不宜显,宜散不宜聚,宜低不宜高,宜麓(山麓)不宜顶(山顶),须变化多,要随宜安排,巧于因借,存民居之风格,求古朴之情趣,如小院曲户,粉墙花影,“城市山林”,两得其宜。这样园内建筑可互为对景,园外佳景,可借入园内,而建筑本身能与地形结合,越山跨水无所不宜,有的还可与山石岩洞结合成为自然与人工相融合的建筑。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忆记长白园(即苏州天平山高义园)云:“园外有长堤,桃柳曲桥,蟠屈湖西,桥尽抵园:园门故作低小,近门则长廊复壁,直达山麓,其缯楼慢阁,秘室曲房,故匿之,不使人见也。"

前,我国有些风景区及园林,移入许多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物。如南京燕子矶,除临水一面尚可观外,余则黑云滚滚,势袭长江.有人坐石矶戏为打油诗云:“燕子燕子,何不高飞,久栖于斯,坐以待毙。"总之,古迹之处应以古为主,园林之处应以幽秀为主,自然景区应以天趣为主,切不可移入不协调之建筑。否则,祖国的自然美景,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将受大损矣。

为了避免远离自然的弊病,园林建筑布局首先要求单体与环境意境协调,或者人工移植一定的外来气氛,后者可以通过所谓模山范水来实现。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湖区建筑以仿江南胜景为主,并且采取苏州集锦式建筑,绘画着重清淡色调,绝禁重彩,与湖光相配,具有塞外江南情调。平原应和山区则仿北方景色为主,再加上园外奇峰异景,构成北国风光。山庄就因仿全国各地胜景,考虑当地环境特点加以再创造设计,因而南秀北雄兼而有之。

④法在借景:城市园林要素表达出预想的境界,办法就在于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寻觅借景.晋陶渊明的千古绝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暗示一种“借景”。北京圆明园,也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园内景物皆因水而筑,招西山入园,终成“万园之园”。无锡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可见,许多园林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借"。陈从周先生提出:“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

‘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如今城市造园,已成定势,但要臻其美,关键在“借景”,招城外山色、远寺浮屠入园。

⑤奇在隔景:园林要借景,也要隔景。特别是市园.经常出现一端要“借”,而另一端要“隔”的局面.借者是招美景于园内;隔者是屏谷丑于园外。合分本相对而言,亦相辅而成,不隔其俗,难引其雅,不掩其丑,何逞其美.造景中往往有能观一面者,有能观两面者,在乎选择得宜。如北京北海公园中的静心斋,其后墙外紧临地安门西大街。如果不用边廊相“隔”,则市嚣之气会历历在目,从而损害古园气氛。今游人入园,目光被边廊亭阁绝然遮隔,尽管身居市街包围,亦无摒弃仙境之感。上海豫园也是一例:此园翠秀堂,乃尽端建筑,厅后为市街,然面临大假山,深隐北麓,人留其间,不知身处市嚣中,仅一墙之隔,判若仙凡,可见隔之妙哉!我国江南市园,无不皆存前奏.沧浪亭虽属半封闭之园,而园中景色,隔水可呼,缓步入园,前奏有序,信是成功。

⑥精在特色:园林虽有树木、山水、建筑构成,此为共性;但每个园林又有特色,此为个性.如苏州四大名园中,网师园是以静观为主,拙政园以动观为主,沧浪亭之苍古,留园之华瞻,它们各具特色,吸引游众。又如北方园林,在建筑上多不用有正脊的屋顶,而用卷棚屋顶(如卷棚悬山,卷棚歇山等),以求轻巧和曲线轮廓。南方园林中建筑的屋顶翼角采用嫩戗起翘,更突出了屋顶曲线。而古代帝王苑囿中为了表现仙山楼阁的境界,集中当时能工巧匠的神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如尚能反映古代精湛建筑形制的黄鹤楼、滕王阁以及北京故宫角楼、颐和园佛香阁、画中游等。这些建筑比一般建筑更重视造型及轮廓,表现了我国园林古建精华,其吸引力都凝聚在建筑的特色和风格上。还有一些园林,如苏州网师园,有亭名“月到风来"。它临池面向,有粉墙若屏,正撷风花雪月胜景精华,体现了客观存在的风月招之即来、为我所有的意境,因此该亭成了网师园具有特色的点景建筑。再如西湖三潭印月,为西湖的点景标志建筑之一,因无潭则景不存。人常言:画龙点睛,破壁而出,其理自同.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藉之以题辞,辞出而景生。我国许多亭台楼阁,都题有对额,这种题辞无不起着“点景”作用。

⑦首在神气:巨山大川,古迹名园,首在神气。所谓神气即指园林建筑全局、总体或风格。它是决定园林局部单体建筑的基因,任何构园师若不先观全局、风格和神气,而一味追求枝节琐碎问题,必然限入舍本求末,难以定论的局面。“五岳"之所以为天下名山,就在于“神气"之旺。今规划风景区或园林,若不解“神气”,必至庸俗低级,有污山灵。又如苏州园林建筑,其风格在于柔和,吴语所谓“糯”;扬州园林建筑,风格则多雅健。只有风格定后,方能言局部单体,宜亭施亭,宜榭设榭,山叠何派,水引何式.总之,这些单体建筑,都必循风格之特征。

⑧贵在层次:山不在高,贵在层次。峰岭之胜,妙在深秀。园林同山景一样,也要深秀而富层次。布局时要宜掩者掩之,宜屏者屏之,宜敞者敞之,宜隔者隔之,宜分者分之,“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见其片断,不逞全形,图外有画,咫尺千里,余味无穷。例如,园林建亭须略低山巅,植树不宜峰尖,山露脚而不露顶,露顶而不露脚,大树见梢不见根,见根不见梢等,都是增加园林层次的造园艺术特征的措施,是符合“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等造景机理的。有些园林,如无锡的梅园,常州的红梅阁园,内植许多梅林,最宜以廊“勾勒”,使园内处处成图,实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总之这些造园手法,都有增加景深和层次变化的作用。

浅谈对园林的认识

浅谈对园林的认识 园林鉴赏 园林就是一种立体空间综合艺术品,就是通过人工构筑手段加以组合的具有树木、山水、建筑结构与多种功能的空间艺术实体。或者说就是利用环境而构筑的一种表现自然的典型的人工山水境域。根据这一定义,笔者认为园林的结构主要由树木、山水与建筑三项要素所构成。而且三个要素呈有机的组合状态,构成完整的缺一不可的空间艺术境界。比如只有树木,没有人工改造的山水与建筑,则无异于植物园、林场;只有建筑,没有树木及山水,又无异于一般工厂、学校、医院及民居等。三种要素巧妙地熔于一炉,才构成园林这一综合艺术实体。 1.园林,顾名思义,首先要有“林”,不仅有林,而且要有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总之包括树木花草在内的绿地布局就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绿化设计的原则就是通过个体植物的观赏特性,组织构景意境。如先布局具有独立观赏意义的单株植物、行树、绿篱、树丛、树群、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然后再考虑环境变化特点与风景点的意境要求,加以有机的组合,构成具有不同画意的绿地。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云:“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即就是讲:桃花宣群植远观,绿荫衬繁花,其画意自显。可见她对风景区栽植花树的远见卓识。我国古代园林很讲究花草树木的特色与栽植部位。如苏州留园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遍植箬竹,各具风貌。又如苏州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就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西湖满觉陇一径通幽,数峰环抱,故配以桂丛,香溢不散,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花滋而馥郁,宜其秋日赏桂,游人信步盘桓,流连忘返。说明桂香造成了极佳的感应气氛。可就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植物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削弱了,似应引以为戒。宋人郭熙说得好:“山以水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其次,园林植树绿化,还要考虑有藏有露的部位选择。如小园植树,其具芬芳者,皆宜围墙;而芭蕉忌风碎叶,故栽于墙根屋角;牡丹香花,向阳斯盛,须植于主厅之南。小园树宜多落叶,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园树宜适当补常绿,则旷处有物,此为以疏救塞,以密补旷之法。又如柳树就是装点园林的常见树种,古人诗词中屡见万柳名园的杰作,但江南园林则罕见之,因柳宜濒水。植之宜三五成行,叶重枝密,如帷如幄,少透漏之致,一般小园,不能相称。而北国园林,面积雄大,高柳侵云,长条拂水,柔情万千,别饶风姿,为园林生色不少。 2.山水就是园林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园之特征,山水相依,凿池引水,尤为重要。我国古代造园家,最懂这一道理,她们视水为陆之眼,陆多之地注意保水;水多之区善于疏水。不仅懂得引水构景,且善用水改善环境与气候。江村湖泽,荷塘菱沼,蟹簖渔庄,水上产物不减良田,既增收入,又可点景。王渔洋诗云:“江干都就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就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神韵天然,最就是宜人。钟伯敬在《梅花墅记》中亦云:“大要三吴之水,至甫里(角直)始畅,墅外数步反不见水,水反在户以内。盖别为暗窦,引水入园,开扉坦步,过杞菊斋……登阁所见,不尽为水。然亭之所跨,廊之所往,桥之所踞,石所卧立,垂杨修竹之所茂荫则皆水也。”可见,水在园林构景中何等重要了。 园中山石常与水交融组成美妙境界。所谓“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就就是讲的这一道理。我国古代学者郭熙说:“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当代园林鉴赏家陈从周也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典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这些至理名言,都就是用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的。园林叠山理水就就是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特别就是中、小城市有山水凭藉的园林,尽可能做到有山皆就是园,无水不成景,城因景异,方就是妙构。

园林专业实习心得7篇

园林专业实习心得7篇 园林专业实习心得1 3月19日,老师带上班上的同学一起去张家界烈士公园实习。主要是运用所学的园林艺术知识去认识和欣赏园林。这次实习感受挺大的,领略到了烈士公园的园林美的同时,也看到其不足之处。 张家界烈士塔公园有传统园林的美丽,也不失现代园林的特征。公园里茂密的树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森林公园,一种绿色的自然美。这儿空气清新宜人,交通方便,有完善的生活福利设施,适合园林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美丽安静的休息环境;有可遮阴避风雨及休息就餐和观赏相结合的建筑物,体现了公园的生活美。园里的塔和亭等都带给了游人重温历史之感,让人肃然起敬,但并不压抑沉闷。这些就是以自然美为特点,与艺术美和生活美高度统一而来的园林美的体现。烈士公园是纪念性园林,是开敞的外向的环境,它以植物为主组织,林中的建筑密度不高,体现了其现代的特征。 实习途中,我们用仰视、平视、俯视进行观赏。如在上石阶时,我们会仰视高高的烈士塔,这样对的高度的感染力特别强烈,形成雄伟、庄严、紧张的气氛。这在园林中有很大的用处。在园林中为了强调主景形象高大,可以把游人视点安排在离主景高度的一倍内,不使人有后退的余地,借用错觉使景象显得比实际高大,这是经济的艺术处理手法之 一。一路上左右平时着四周的风景,尤其是里层及远处的树木,距离愈远树木愈小,色泽愈灰,反映出了景物的远近与深度。可见平视对景物的深度有很强的感染力。站在塔的四周,可以眺望下方的树木阶梯,可以鸟瞰都市,居高临下,让人感觉目光远大,心旷神怡,这就是俯视景观带来的强烈的空间垂直深度感。当然仰视、平视、俯视有时不能截然的分开,因为风景是游赏空间,是连续的立体画。

园林专业学习心得体会5篇

园林专业学习心得体会5篇 园林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园林植物繁育、养护管理与应用,城乡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园林专业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园林专业学习心得体会1 _年是园林公司深化改革的重要年度。面对压力、面对新契机,我单位进一步完善了绿化管理制度,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集团公司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和正确指导下,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园林公司以“抓好工程建设的管理,确保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再创一批工程”为目标,努力完成好总公司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在_年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一、绿化工程建设工作 _年是园林公司顺利过度的一年,为了顺利完成各个工程绿化任务,我单位在年初召开了绿化工程管理工作会,单位成立了绿化工程质量验收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工作到具体人员,同时为全面提高绿化工程质量,完善内部管理,确保绿化工程任务的完成,强化了对绿化工程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在单位安排的全部绿化工程中,实行分阶段检查、验收的管理办法。今年的绿化工程存在着时间紧、任务急、图纸变化大等许多客观因素,特别是海琴公园绿化工程,但我单位各施工部门发挥出专业队伍不怕困难、专打硬仗的特点,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全面完成了海琴公园的绿化工程,并以精细的施工,良好的景观,体现了专业队伍的技术水平。 二、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绿化养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公司竣工验收的工程,我们效仿园林处养护管理的工作经验,依据《全国绿化养护管理实施办法》实施承包制度,管理办法实行按绿地的面积和等级核拨经费的管理办法,明确了承包人养护工作的职责、落实了绿化养护专项经费,不定期的安排人员抽查管理,公司也相应改变了过去对基层单位按“定人不定工”分配经费的方法,变为按养护面积和等级分配的方式,使绿化养护不再成为工作的包袱和负担,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对五大园林的认识

对五大园林的认识

对五大园林的认识 意大利园林 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它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采用规则式布局而不突出轴线。园林分两部分:紧挨着主要建筑物的部分是花园,花园之外是林园。花园别墅造在斜坡上,花园顺地形分成几层台地,意大利园林在台地上按中轴线对称布置几何形的水池和用黄杨或柏树组成花纹图案的剪树植坛,很少用花。重视水的处理。借地形修渠道将山泉水引下,层层下跌,或用管道引水到平台上,因水压形成喷泉。外围的林园是天然景色,树木茂密。别墅的主建筑物通常在较高或最高层的台地上,可以俯瞰全园景色和观赏四周的自然风光。 根据文艺复兴各个时期流行的主要园林风格的差异,意大利园林划分为美第奇式园林、台地园林和巴洛克式园林三大类型。 1.美第奇式园林代表作品有卡雷吉奥庄园、卡法吉奥罗庄园和菲埃索罗庄园。前两座庄园尚残留着中世纪城堡庄园的某些风格,同时体现出文艺复兴初期园林艺术的新气象。菲埃索罗庄园似乎完全摆脱了中世纪城堡庭园风格的困扰,使美第奇式园林更加成熟、完美。 2.意大利台地园林的奠基人是造园家多拉托·布拉曼特,他设计的第一座台地园林就是梵蒂冈附近的望景楼园。 3.16、17世纪之交,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的兴建,成为巴洛克式园林萌芽的标志:这一时期的园林不仅在空间上伸展得越来越远,而且园林景物也日益丰富细腻。另外,在园林空间处理上,力求将庄园与其环境融为一体,甚至将外部环境也作为内部空间的补充,以形成完整而美观的构图。 日本园林 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1.园林风格特点中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2.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值得细细品味 3.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4.同一园中的植物品种不多,常常是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用另一二种植物作为点景植物,层次清楚,形式简洁,但十分美观。选材以常绿树木为主,花卉较少,且多有特别的含义, 5.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英式园林 英式园林是自然式的树丛草地,蜿蜒曲折的河流、道路,讲究园林外景物的融合,把花园布置的犹如大自然的一部分。这种造园风格称为自然风景园。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设计因地制宜,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英国园林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一般不采用直线,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围墙是被严格拒绝的,园林已经没有明显的内外之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 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 景观元素的特点:1、植物不采用人工整形的植物,几何图或螺旋图样式不引人草坪和花坛。

风景园林的认识

风景园林的认识 风景园林是人们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布置植物、修建景观等手法,营造出美丽宜人的环境,给人们带来身心愉悦的感受。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在风景园林中,人与自然相融合,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风景园林的认识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究。首先,风景园林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们通过选择、引进和栽培植物,创造出独特的植物景观,如花坛、花境等。同时,通过修建湖泊、喷泉、水池等水景,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和富有变化。人们还会利用山石、假山等地形地貌,营造出山水画般的意境。通过这些手法,人们打造出了一个个独特的景观,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风景园林是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的体现。在风景园林中,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比如,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四季更替,体验到春天的新绿、夏天的繁花、秋天的丰收和冬天的寂静。通过观察植物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人们也可以体会到自然界的伟大和智慧。 风景园林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体现。在园林中,人们会尽可能地选择各种美丽的植物,使景观更加丰富多样。不同的花草树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人们还会利用建筑、雕塑等元素,增加园林的艺术感和层次感。通过这些

手法,风景园林成为了人们展示美的场所,也是人们追求美的心灵寄托。 在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中,人们还会考虑到园林的功能性。园林不仅是供人们观赏的场所,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人们可以在园林中漫步、读书、聊天、休息,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园林还可以作为城市的绿肺,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大城市中,人们经常感受到喧嚣和压力,而风景园林则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给人们带来平静和宁静。 风景园林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的体现,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体现。通过布置植物、修建景观等手法,人们创造出了一个个美丽宜人的环境,给人们带来身心愉悦的感受。风景园林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风景园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的净土,让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让我们一起欣赏风景园林的美,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知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 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文明的精华,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反映着朝代的兴衰。中国园林里写满了中国人有形与无形的心灵密码,凝聚提纯成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结晶。在不同历史时期园林有着不同的特点,从历史不同时期的几个园林看中国园林的变化。、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虽然他们的性质完全不一样,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园林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优美的景观艺术作品,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人文条件更是千差万别。园林的出现是社会财富积累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它必然与社会历史发展 关键词: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古典园林 正文: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超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性质也称为园、囿、苑、园亭的一定阶段相联系;与此同时,社会历史的变迁、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变革也会导致园林种类的新陈代谢,推动新型园林的诞生。 园林成熟中期指的是元、明、清初(公元1271-1736年),元代绘画方面的发展将水墨山水画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境地,给明、清两代以巨大的影响。绘画理论的发展和变化,必然影响到以其为理论知道的造园艺术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一是除了以往的全景模拟缩移自然山水景物之外,还出现了以山水局部来象征山水整体的更为深化的写意创作手法,园中景物可以非常平凡简单,但意兴情趣却很浓厚。二是如同绘画的题款一样,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也普遍使用,意境信息的传达的一支接借助于文字、语言而大大的正加了信息量。园林意境的蕴藏更为深远,园林艺术比以往更密切地融合了诗文、绘画的趣味,从而赋予园林本身以更浓郁的诗情画意。 在这一时期的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其他园林。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突出皇家气派,具有更多的宫廷色彩,也吸收了江南园林的养分。元代皇家园林均在皇城范围之内,主要的一处在金达大宁宫的基址上拓展的大内御苑,占去皇城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段,十分开阔空旷。明代皇家园林建设的重点在大内御苑,共有六处:位于紫荆城内延中路、中轴线北段的御花园,位于紫荆城内延西路的慈宁宫花园、位于皇城北部中轴线上的万岁上、位于皇城西部的西苑、位于西苑之西的兔园和位

从自身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和向往,浅谈苏州园林的特点

从自身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和向往,浅谈苏州园林的特点很早以前,我们从小学的课本上就知道了苏州园林,可能读书时候还不太明白,觉得比自己家的旧房子豪华很多,但是总结起来就是大,有回廊、小桥、亭子等,然后还有花园,这是苏州园林在最开始给我留下的印象。 但是渐渐长大之后,就开始对苏州园林非常向往,尤其从书中了解了古代建筑的知识之后,就对那些充满回廊、亭子、月洞门、假山等的宅子非常感兴趣,总觉得它无一处不精致。并且还有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写了林黛玉给所有的园子命名,就觉得那里面的每一树每一石都有着文人的意境和情趣,是我们这种俗人所不能感受到的。而这时候苏州园林在我眼里,那就是一种类似的存在。 苏州园林之所以这么多年都还存在,无一处不体现她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和匠师们的精心设计,可以说她是建筑中的上乘瑰宝。并且,因为其经历的不同时代的修建和改造,使其将各种不同的建筑式样和文化相结合,并最终融入其中,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风格。 苏州为什么能够产生这样的艺术呢?苏州本来就地处水乡,各种河道水道密布,对于园林的引水入园来说非常方便;并且,附近地区盛产太湖石,非常适合园林中假山的建造;苏州地区富庶,富商云集,人们追求的就是比较舒适精致的宅院,并且也有这个能力去修建,以致建宅之风盛行;另外,苏中本是诗书艺术鼎盛之地,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众多,也给苏州园林独具匠心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山水园林,一直被奉为苏州园林的代表。拙

政园现有的建筑只要是清朝时期甚至清朝末年流传下来的。以拙政园为典型,来谈一下苏州园林的特点。 1、苏州园林在古代相对来说占地面积算比较小的,所以她的重点在于场景变换,一遮一掩之间显示出变化无穷。因为空间有限,为了符合中国山水的情趣和意境,就不得不采用假山和树木等进行巧妙的隔离和环绕,显出曲径通幽之感,间或点缀一两点小桥和亭阁,从一扇窗或一扇门中小间大,形成空间上的变化无穷。 2、从审美情趣上来说,苏州园林通过自然的草木、山水加上各种楼阁营造宅院中的自然环境,再结合古朴的带有文化内涵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来表达古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从而形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 3、苏州园林中大量与文学艺术相关联的书画、雕刻等等,都充满了文人的知识和智慧,显示出古代文化的底蕴和氛围,并最终形成既能住,又能游玩的独特艺术生活。 如果对看到这里,那么就计划着去看一看苏州园林吧,因为只有你去了,你才能真正感受到那无处不精致的美,那一窗一角都成景的独特艺术,远远不是能通过描述所尽言的。

对中国园林的认识

对中国园林的认识 对中国园林的认识 从中国的园林的形成四阶段和园林欣赏的三层次来进行阐述我对园林的认识

一、中国园林的形成分成四个阶段: (一)、先秦及秦汉时期。此时期或可称为“自然时期”,是从“固”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 (二)、唐宋时期。它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 (三)、园林的成熟前元、明、清初(960-1736年),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之一,元末至正二年(1342)天如禅师为纪念老师中峰和尚而建。因中峰原住天目山狮子岩,而其地又是宋代废园,多竹林怪石,状如狮子,故名狮子林。起初是菩提正宗寺一部分,习惯把二者并称。 此时期的特点:1、“心外无佛”,不设佛殿,无偶像膜拜。 2、融入了大量儒道文化思想,特别是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 (四)、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代中期与末期(1736-1911) 清代中期末期园林概况,成熟前期的园林保持着一种向上、进取的发展倾向,江南园林风雅,岭南园林明丽,北方园林浑朴,皇家园林兼收并蓄。后期则呈现出一种逐渐停滞的、盛极而衰的趋势。 特点分为南北1、北方皇家园林:进入皇家园林建设的高潮,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皇家园林以北京的三山五园、三海御苑、避暑山庄的格局全部形成。皇家园林引进江南园林艺

术,出现有特色的园中之园,帝王园居成癖,集缩天下胜迹为造景主导思想。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2、南方私家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统一。 该时期中国历史由古代转入近、现代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中国园林全部发展历史的一个终结时期。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私家园林沿袭上代的高峰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风格鼎立的局面、宫廷和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园林已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 二、园林欣赏的三层次: 第一层,从感觉视觉嗅觉听觉角度欣赏园林 感觉:走进一座园林,第一感觉特别重要,虽然一时说不出所以然,但感到心旷神怡,感到新鲜,感到不虚此行,就是好园林。 视觉:从视觉上欣赏园林,要看它是否布局得当,各部分之间是否协调,大小、高低、曲直是否有致,还要看工匠的手艺是否精细。 嗅觉:从嗅觉上欣赏园林,要体会空气是否清新,水质有无异味,四季是否有花香,是否沁人肺腑 听觉:从听觉上欣赏园林,要体会喧闹与谧静是否恰到好处,水流声、鸟叫声、乐曲声是否悦耳 第二层,从比较的角度赏园 园林之美,贵在出奇制胜,只有别出心裁,才能以特色独领风

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

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凝聚着深邃的文化基因,其源起、发展、成熟无不与中国文化密切联系。下面一起和小编谈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吧!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 传承与发展几乎是我们看待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基本出发点,而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经典的中国园林在当代也一直面临这两个基本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平时点滴学习心得的总结,从传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谈谈对园林艺术的一些浅显的认识。 首先谈传承的问题,任何艺术的发展都必须先认识它的历史,只有先谦逊认真地承前才能更好地启后。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园林设计的本质并不是对历史的传承,而是用最简单、最经济、最合适和最有效的办法处理好人与具体地块的关系,处理好功能、空间、比例、尺度、色彩、材料、节点、细部等等非常具体而朴实的环节。简单的说,作品要好用、好看和经济。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周末期的“囿”,是供帝王和奴隶主狩猎之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囿”的生产经营目的逐渐消退,从三代的模拟自然山水,历经秦汉的以“崇尚自然”为主题的人工造景和观赏游览为主的苑囿,逐步过渡到唐宋文人的写意山水园林并成为古典园林的顶峰。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大多是私人领域或者说是文人士大夫所涉及的领域,并非普通百姓的公共空间,更勿论城市的“名片”、“客厅”云云了。如今,各地提出的兴建“园林山水城市”的之类城市建设目标,园林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变成了普通市民,园林也开始有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作用。但值得提出的是,园林建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也不可能解决生存问题和社会问题,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园林的作用。我们可以做的是通过设计园林表达一种生活方式,设计师亦不是仅仅设计作品本身,而要着力于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引导一种进步的生活方向。

谈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

谈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目前风景园林界对待中国古典园林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一是古典园林休矣论;其二是古典园林复兴论。前者将古典园林看作是无法融入现实社会的死物,否认发扬传统的积极意义;后者从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出发,强调继承古典园林,却往往追随其表现形式。笔者认为,无论东方或西方的、传统或现代的园林形式,采取全盘否定或照搬形式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无助于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健康发展。 尽管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日益成为风景园林师一展身手的国际舞台,然而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国际地位还十分低下,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和作品。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始终在追随西方近现代的形式与风格,既缺乏理解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内涵的社会文化背景,又未能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与本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但亦步亦趋。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缺乏可以直接继承的传统,另一方面对国际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与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识。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反应出文人气息的园林艺术。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者大多为文人雅士,一般在文学、绘画上都有极高的造诣。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和诗词书画上一脉相承,它接受了传统艺术的普遍规律,中国古典园林的“以景写情”,正是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的画理。造园中所创设的各种物象的场景与创作者及游览者思想感情的交融,二者产生的共鸣,这种意境是创作者和欣赏者感情的倾注和升华,是所要达到的“景外之景、物外之象”的一种最高境界。其创设和表达大体上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象征手法进行表达,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分别用墨石、湖石、黄石和雪石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这种借比拟而产生的联想,借助文学语言手法创造出的画面和意境,产生强烈的美感作用,从而提高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另一种是靠楹联题咏对园林意境进行表达,在园林中,大量运用匾额、碑刻、对联、题咏等手法进行造景,对丰富园林景观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自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描摹对象,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构景要素进行改造、调整、加工等艺术化的处理,构建出一个精练概括、典型化的自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这种艺术再现的特点在构建园林山水和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现存的许多优秀的叠山作品,一般不过八~九米,从它们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都是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与提炼。这种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充分展现了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艺术发现手法。 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做出湾港、水口或堆筑岛、堤、架设桥梁等,以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这追求的是“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立意,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都是常用的手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在构园中常常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植物配置都以树木为主调,不讲究成行成列,但随意参差,运用少量树木概括表现出天然植被的

家人对园林的认识

家人对园林的认识 很多人说,城市的美,总是与建筑联系在一起的。在城市里,没有自然景观之美,只有人为制造的城市空间之美。这也是为什么城市建筑那么多,却没有一个能让人真正满意并留有记忆点之处的地方的原因。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现代城市建筑大多存在一种对自然景观的过度索取倾向,而我们对自然景观的过度索取则是造成城市面貌“千城一面”“千园一面”现象的根本原因。 一、建筑以“造园”为目的 建筑以“造园”为目的,把人工造景的结果,等同于建造一座现代的“大房子”。它就像是将“城市”与“园林”连在一起的一个整体。没有现代生活空间的环境营造;没有丰富的、具有层次的园林环境;缺少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缺乏对园林意境的表达;缺少必要的人性化设计;缺少合理的使用价值;缺少文化内涵;缺少对人文生活品味的追求等等都是建筑没有形成城市景观之美。 二、建筑景观与景观景观互相融合 城市的规模越大,我们的审美能力也就越高。人们对空间的需求是多变的,而城市园林景观就是建筑与空间的结合体。空间与色彩也就是建筑与园林景观的结合体。作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部分——建筑景观相互融合成为了当今园林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建筑景观中的艺术元素与景观上的景观元素相互影响,两者相互结合可以创造出更美的景观。 三、城市空间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 城市空间是以城市形态为载体,由城市景观资源组成的一种空间。城市空间的建设应与自然景观资源相协调。如城市中心区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较高,城市绿地系统较完善。城市中园林绿化设施普遍较好,其中包括各类植物、绿地公园、道路、桥梁、水系等。而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在公园里漫步欣赏绿意盎然的景色是一件极为惬意和享受的事情,也是他们最向往和渴望的城市生活方式。 四、园林建设的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未来社会的一种期望,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构建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共同的目标。园林作为生态文明主要的载体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园林建设对人、水、城的和谐发展以及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同时要充分发挥园林在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居民身心健康、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使人城相依,共建共享。

读园林史心得(优秀5篇)

读园林史心得(优秀5篇) 读园林史心得篇1 园林史读书心得 《园林史》是一本全面解析园林发展历史的经典之作。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园林发展历史的机会,还为我们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建筑风格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园林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园林不仅仅是人们居住、休闲的场所,更是地域文化、历史传承的载体。不同时期的园林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审美观念和建筑技术。此外,园林还具有调节气候、美化城市、陶冶情操等功能。 本书让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西方园林和东方园林的区别和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西方园林注重对称、规则、比例等美学原则,以人工美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造园艺术”。而东方园林则强调自然美,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山水画”为特点。这种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哲学、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此外,本书还让我意识到了园林保护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园林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古老的园林已经成为文化遗产,受到法律保护。这些保护措施不仅保护了园林本身,还保护了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 总之,本书让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我更加珍视和热爱身边的园林景观。我相信,随着人们对园林艺术的关注和保护,未来的园林事业将会更加繁荣和发展。 读园林史心得篇2

园林史读后感 我之所以对园林史产生兴趣,是因为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园林不仅仅是建筑的一部分,而且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是人们休息、娱乐和享受自然的地方,同时也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了解园林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阅读园林史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关键的发展阶段。首先是古代园林时期。在这个时期,园林的主要功能是祭祀和礼仪。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都是为了彰显权力和财富,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的功能逐渐发生了变化。例如,唐朝时期,园林开始变得注重自然和美学,成为了人们享受自然和艺术的地方。 中世纪时期,园林开始变得更加实用。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彰显权力和财富。例如,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设计师修建了巨大的水池和喷泉,为人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观。同时,他还修建了花园和林荫大道,使得园林变得更加宽敞和舒适。 在现代,园林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园林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许多城市都会在公园和花园中举办各种活动和聚会,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 总之,园林史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的功能和意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深化。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园林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而且是一个文化、艺术和历史的载体。 读园林史心得篇3 园林史读书心得

推荐-我对园林专业的认识 精品

我对园林专业的认识 人生最重要的一道门槛已经过去了,高考的放榜让人有些欣慰又有些失意。望着教学楼那一条条的横幅,“六月折桂”的历程已经过去,迎来的是更加新鲜的大学。刚开始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园林专业”似乎让我有点发笑,因为跟其他人一般并不清楚了解这个专业的实在内容与发展前景,以为真的只是剪剪花,摘摘草,种种树。于是怀着一颗莫名的,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大学,来认识学习这个专业—园林。 大学的学习生活确实跟之前中学的大有不同,上课的方式拘束很少,更让我对专业理论课更加的吸引。经过两三天的专业理论导课的讲解,我对园林这个专业的认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它确实是“剪剪花,摘摘草,种种树”。 园林是经过人力加工过的自然场景,是运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创建的人类生活的境域,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艺术品。《中国大百科全书·园林》解释说: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疗养胜地都纳入了园林范围。中国汉字字形往往可以反映字义。园的繁体字是,从口,袁声,韵属元部,声符是袁。若望文生义,我们可知“”的四周有垣篱或围墙,垣内种植花果、树木、菜蔬,这是它的本义。《说文·口部》:“,所以树果也。”《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逾,无折我树檀。”意为:切莫跳进我家园,切莫折断那树檀。上古,园、囿、圃、苑有所不同:囿与苑有区别。《说文·口部》:“囿,苑有垣也。”囿有围墙,常用于养鸟兽。《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鹿鹿攸伏。”苑,比囿规模更大,用途更广。囿,指种植花草、苗木的园地。《论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为圃”,孔子回答说“吾不如老圃”,老圃即老菜农或花匠。园,由种植之地,逐渐增加其功能和内涵。一方面,它指供人休息、游乐、观赏的地方;另一方面,它指墓地,历代帝王、后妃的墓地称为园。林,甲骨文就有这个字,《说文·木部》:“平土有丛木曰林。”木与木连续不绝为林,这是个会意字。 园林不一定都称为“园”,有的“草堂”、“山庄”实际上也是园林。如:清代康熙年间,高士奇在浙江平湖北门外7里筑有江村草堂,草堂旧址原为明代冯洪业的耘庐。草堂之所以称为江村是因为高士奇的老家在浙江余姚的姚江,以示不忘故里。草堂占地很大,圈有300亩,四周有濠沟,遍地栽有梅树,多达3000株。景点有32处,如草堂、瀛山馆、红雨山房、酣春榭、醒阁、耨月楼、岩耕堂、渔书楼,还有菊圃、红药畦等。可见,这是一个颇有规模的农庄花园。又如邓尉山庄,在江苏苏州西南40里的光福里,明清时建,有24景,庄内有思贻堂、耕鱼轩、梅花屋、听钟台、春浮精舍等建筑。山庄碧波环绕,妙景天成。公园是面对大众的园林,与以往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不同,其功能有多重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它不仅有可观之景,还有可以活动的场所。近代公园必然开辟很多场所,如盆景园、动物园、阅览室、游艺室、游泳池、溜冰场、露天剧场、茶室、餐厅、公共厕所等。为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的城市修建了特色公园,如森林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近代公园的出现,推动了中国园林事业发展。园林开始为广大人民服务,焕发了它新的生机。同时,园林对于协调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也起了积极作用。总之,园林在人类社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大。园林文化成为人类文化的集中体现,代表了文化的精粹。 园林的发展史。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世界园林三大系统发源地——中国、西亚和希腊,都有灿烂的古代文化。从散见于古代中国和西方史籍记述园林的文字中,可以大致了解当时园林建设的工程技术、艺术形象和创作思想。研究园林技术

风景园林的认识

风景园林的认识 风景园林是指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人工构造和美化,创造出具有观赏价值和休闲功能的公共场所。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缩影,也是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现代社会中,风景园林不仅成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娱乐、散心放松的重要场所。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风景园林的认识。 风景园林作为一种人文环境,它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但同时也是高压、高密度的生活环境。风景园林的出现为城市带来了一片绿洲,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在城市中,人们常常通过参观公园、花坛和人工湖泊等景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力量,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风景园林也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园林文化,这些园林通过景观、建筑、雕塑等形式,展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例如中国的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美的建筑,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而日本的庭园则以自然、简约和极致的美感而著名。通过游览这些园林,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还可以了解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风景园林也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改善者。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而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绿化的重

要手段,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还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公园中,人们可以看到各种植被和动物,这不仅为城市注入了新鲜空气,还为城市带来了丰富的生态资源。 风景园林也是社会交流和互动的场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交活动也越来越少。而风景园林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可以为人们提供相互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聊天、健身、举办各种活动等,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风景园林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娱乐、散心放松的场所。它通过打造美丽的景观、传承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交流,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这些风景园林,让它们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园林的理解报告

对园林的理解报告 1. 引言 园林是人类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园林的诞生离 不开人类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它不仅仅是一种绿化环境的手段,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空间艺术。 本报告旨在对园林的概念、类型、设计原则和作用进行详细阐述,以增进对园 林的理解,进一步推动园林设计的发展。 2. 园林的概念 园林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指通过人为设计和修建,营造出具有 美的环境,并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园林不仅包括花草树木的种植,还包括水体、建筑、雕塑等元素的组合,形成一种具有艺术性的景观。园林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反映着当地地域和历史文化的特色。 3. 园林的类型 园林的类型多种多样,在世界各地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园林,如中国的古典园林、欧洲的宫殿花园、日本的庭园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园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1 古典园林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以大量使用水景和建筑物为特点。古典园林 的设计注重平衡和谐的造景手法,通常通过错落有致的景观和建筑物的布局来营造宜人的环境。古典园林注重景观的意境和精神内涵,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2 宫殿花园 宫殿花园主要出现在欧洲的宫廷和皇家贵族的府邸中,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花园。宫殿花园独特的特点是在花草树木的种植布局中融入建筑群,形成一种统一协调的整体布局。宫殿花园通常以规则几何造型为主,强调对称和秩序感。 3.3 庭园 庭园是日本古代的传统园林形式,以简洁、纯净的设计风格而闻名。庭园通常 由湖泊、石距、空地和植物组成,注重自然和谐的景观效果。庭园的设计追求极致的精神与美学,给人以宁静、独特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