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_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_课后题答案.

0.1. 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 . 相互促进 . 共同发展 . 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时候 . 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 . 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 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 . 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 . 归纳 . 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 . 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 . 在这方面 . 图灵可以说是计算机学界的哲学大师 . 在哲学层次上 . 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 . 会不会有意识这个问题 . 他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 :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 . 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题 . 人写一个答案 . 机器打印一个答案 . 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 . 就说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 . 这就是著名的 [图灵检验法 ". 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 . 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 . 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 . 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 . 这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 . 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 . 比如机器能不能思维这个问题 . 对应于这个问题 . 科学层次上在研究人工智能 . 如果说自然辩证法已经明白了机器和人脑思维的差异 . 那么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就有指导意义 .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 . 很多著名的科学家 . 同时也是哲学家 .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 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 . 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 . 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 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 . 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 .自然辨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 . 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 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 . 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 .0.2. 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1. 在自然观方面第一 , 系统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 ,客观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 而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也就是系统思想。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概论_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概论_课后题答案

1.1 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1)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1.2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

(1)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和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

(3)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

但它的局限性表现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1.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1)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4)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系统的含义: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义:①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②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结构;③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④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0.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在这方面.图灵可以说是计算机学界的哲学大师.在哲学层次上.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会不会有意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题.人写一个答案.机器打印一个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就说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检验法".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这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比如机器能不能思维这个问题.对应于这个问题.科学层次上在研究人工智能.如果说自然辩证法已经明白了机器和人脑思维的差异.那么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就有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自然辨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1.在自然观方面第一,系统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客观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而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也就是系统思想。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0、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5)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5)0、3.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ﻩ60、4.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得意义与方法?ﻩ7第一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1 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得发展有怎样得联系? (7)1、2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与机唯自然观. (7)1、3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得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 7 1、4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思想与特征.(5星)ﻩ81、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8)2、1 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得自然科学前提。

................................... 82、2 什么就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就是自然界物质得普遍存在方式?系统得基本特点就是什么?ﻩ82、3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得进化方式? ......................... 92、4 、阐述自组织得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得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102、5 、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得无限性?ﻩ113、1 从生态自然观得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丰富与发展。

ﻩ123、2 如何理解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根基ﻩ123、3 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13)3、4 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您得想法。

(上届考察) (13)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4、1 如何理解科学得本质?ﻩ134、2科学知识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得特点与相互关系.(5星) (14)4、3 什么就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得重要性. ............................... 145、1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得地位与作用如何.ﻩ415、2 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得过程. (14)5、3科学假说形成得主要途径就是怎样得?................................. 146、1 什么就是科学思维得基本形式?它们在科学研究中得作用?ﻩ166、2 正确理解直觉、灵感与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得意义与作用?.......... 16 6、3 思想模型方法在假说得形成过程中就是如何发挥作用得?ﻩ717、1什么就是科学理论得评价与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17)7、2科学理论得逻辑评价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17)15-7、3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举例说明ﻩ-7、4科学得评价与检验得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163)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2022最新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2022最新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2022最新版) 202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完整)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在这方面.图灵可以说是计算机学界的哲学大师.在哲学层次上.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会不会有意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题.人写一个答案.机器打印一个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就说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检验法".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这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比如机器能不能思维这个问题.对应于这个问题.科学层次上在研究人工智能.如果说自然辩证法已经明白了机器和人脑思维的差异.那么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就有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自然辨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1.在自然观方面第一,系统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客观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而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也就是系统思想。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系统科学的诞生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系统自组织理论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1979年10月——提出了建立系统科学的体系的问题此后20多年——对社会经济系统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系统的方法论。

当前面临许多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西部大发展、教育改革等第二,生态自然观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首先,生态学深入地研究了人类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危机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一方面是数量上的,是人口数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质量上的,是人的生活质量与环境的质量之间的矛盾。

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时,同三种自然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工环境三是人工自然其次,生态学研究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一是以建造人工环境的方式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二是以创造人工自然的方式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最后,生态学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1972年联合国环境会议的报告《只有一个地球》指出,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自然世界(自然环境);另一个是人类为自己而建立起来的文明世界(人工环境与人工自然)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0.3.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科学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使物质文明建设走向新阶段的主要支柱。

对我国来说,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在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关系到迅速增强国力和民族振兴的大事。

而自然辩证法为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包括科技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科学思维方法和科技方法论的指导,促进知识形态的自然科学技术向物质生产力转化,缩短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建设的周期,有力地推动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为繁荣自然科学技术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战略部署和进行科学预测及决策等提供科学理论根据。

学习、研究和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研究及进行现代化管理,会促进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协调发展。

0.4.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2.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3.自然辩证法的育人功能3.1自然辩证法具有显著的德育功能3.2自然辩证法具有特殊的智育功能3.3自然辩证法具有提高人们勇于创新之心理素质的功能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方法1.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1 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1)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1.2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

(1)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和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

(3)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

但它的局限性表现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1.3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1)自然科学基础:①“星云说”②地质“渐变论”③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④尿素的人工合成⑤细胞学说⑥生物进化论⑦电磁场理论⑧元素周期律从运用观察实验等经验方法收集积累材料阶段,进入到对所获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说明的阶段。

(2)自然哲学思想渊源: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1.4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5星)(1)基本思想: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出现了“人化自然”,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2)基本特征: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相对立,指出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

另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统一的辩证法规律。

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这种人化自然界的思想,不仅超越了以往狭隘的自然观念,而且强调了人的参与。

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在任何时候,人的能动性的发挥都不是不受限制的,不是无限的、绝对的。

人类只能顺应自然的规律性而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性。

1.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1)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4)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2.1 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系统自然观植根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

2.2 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系统的含义: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义:①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②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结构;③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④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2)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方式:①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做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

②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③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

(3)系统的特点:①开放性依据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自然界的物质系统都是与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②动态性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的不断运动,任何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③整体性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成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机械相加。

因此,系统具有各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

④层次性系统的层次性是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2.3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答:进化:是一种具有特定方向的演化。

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通常指演化内容的第一部分,它是开放系统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及其子系统与要家的协同作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渐变与突变而发生远离平衡态的复杂化和有序化的过程。

演化:是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形态。

除了指事物的‘进化’之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纯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纯态”之间的更替。

自然界的进化:有序化和对称性破缺(1)有序化“序”的基本词义为“排列”,可引申为一种规则的状态,在现代科学中,序的概念不仅表现为空间结构的某种规则性,而且反映了时间演化过程的某种规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