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 教案

合集下载

8.2《敬畏生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8.2《敬畏生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敬畏生命》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理解生命至上的理念,认同党和国家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坚定维护国家在生命安全保障方面政策的正确性。

2.深刻领会敬畏生命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观,积极传播和践行这一理念,增强对国家和社会在生命关怀方面的认同感。

健全人格:1.通过对生命的敬畏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命观,使其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能够珍视生命、坚强乐观,不轻易放弃。

2.引导学生在尊重和敬畏生命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包容差异,形成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1.让学生明确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对生命负有责任,无论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人生命予以保护和关爱,增强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

2.培养学生在面对危及生命的突发情况时,能够勇敢地承担起救助他人、保护生命的社会责任,激发学生主动关心他人生命安全的意识和担当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

2.掌握敬畏生命的做法。

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判断并践行敬畏生命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系列关于生命诞生和成长的精美图片或短视频,如婴儿的诞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然后提问学生:“观看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命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命的奇妙与美好,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兴趣,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展开奠定情感基础。

2.讲述一个真实发生的生命救援故事,如某地发生地震后,救援人员不顾危险,在废墟中争分夺秒地寻找幸存者,许多被困者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等待救援。

讲述完毕后,提问学生:“在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生命的哪些特质?为什么救援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生命?”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敬畏生命,激发学生探究敬畏生命原因和做法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展示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后的废墟场景、洪水淹没的城市街道)、人为灾难(如战争中的受伤平民、交通事故现场)和意外事件(如突然倒塌的建筑物、突发疾病的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场景,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些事件对生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在这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下是如此的脆弱和艰难,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易逝性和珍贵性,进而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敬畏生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尊重、保护生命。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2.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3. 敬畏生命的表现4. 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5. 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问题。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倾听、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4. 体验式教学法: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导学:介绍生命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3.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敬畏生命。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敬畏生命的表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树立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环节的积极性。

2. 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中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3.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自我保护方法的应用等。

4. 作业完成情况:审阅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命概念的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生命定义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表达。

3. 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情感表现,评估其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 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 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 学会珍爱自我生命, 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理解对生命的敬畏, 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 结合社会热点观察与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 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同时深入理解生命至上不仅指珍爱自己的生命, 还要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 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 探讨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实现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 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这一目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最伟大的逆行”思考: 你认为在此次救援中付出的代价值得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热点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引出主题。

【板书】生命至上、休戚与共过渡: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我们万众一心, 为挽救生命而努力, 为守护生命而拼搏, 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板书】1.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学生活动: “徐玉玉事件引发的思考”思考: 徐玉玉这么做值不值得?徐玉玉这么做带来了什么后果?如果徐玉玉可以重来, 她还可以有什么样的选择?后果又是什么?面对类似徐玉玉事件的当事人你准备说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社会热点事件”, 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板书】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3.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学生活动: 寻找身边“最美的人”过渡: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交警”“最美妈妈”……一系列“最美”的事件或人物后面, 折射出的是人性的伟大。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4.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2. 敬畏生命的含义和意义3. 敬畏生命在生活中的实践4. 珍爱生命,预防自杀5. 敬畏生命与感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敬畏生命的实践。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特点,敬畏生命的意义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敬畏生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4. 情感体验法:通过观看影片、分享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2. 讲解:讲解敬畏生命的含义和意义,分析敬畏生命在生活中的实践。

3. 案例分析:分享敬畏生命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敬畏生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5. 情感体验:观看影片、分享故事,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敬畏生命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敬畏生命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3. 审阅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敬畏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敬畏生命》相关内容。

2. 影片或故事素材:选择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生命情感的影片或故事。

3. 讨论指南:提供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方向。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第一章:敬畏生命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的概念和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态度。

1.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的定义和内涵。

敬畏生命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敬畏生命与道德、法律、伦理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的概念和意义。

讨论法:分组讨论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敬畏生命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设计一个敬畏生命的行动计划。

第二章:敬畏生命与道德修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道德素养。

2.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敬畏生命在道德决策和实践中的作用。

培养敬畏生命的道德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角色扮演法:模拟敬畏生命的道德决策场景。

反思讨论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

2.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对敬畏生命的道德决策的理解程度。

学生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敬畏生命的道德行为的反思程度。

第三章:敬畏生命与法律意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与法律意识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法律意识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法律意识。

3.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法律意识的基本原则。

敬畏生命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培养敬畏生命的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法律意识的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敬畏生命的法律意义。

3.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敬畏生命的法律意识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设计一个敬畏生命的法律行动计划。

第四章:敬畏生命与伦理原则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与伦理原则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伦理原则中的重要性。

【教学案例】《敬畏生命》教案

【教学案例】《敬畏生命》教案

《敬畏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交流和思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敬畏生命》2. 知识点:生命的价值、敬畏生命的意义、关爱他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和敬畏。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敬畏生命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敬畏生命》,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关爱他人、珍惜生命,从而深刻理解敬畏生命的意义。

5.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命的珍贵和敬畏。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小组讨论、学生自评和互评。

3. 评价标准:情感态度积极,能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小组讨论活跃,能够与他人良好沟通;作业内容充实,能够体现对敬畏生命的理解。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敬畏生命》及相关资料、案例、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敬畏生命》,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第一章:生命的起源1.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独特性。

1.2 教学内容: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生命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1.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生命的价值2.1 教学目标: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2.2 教学内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尊重生命的表现和意义。

敬畏生命的态度和行为。

2.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分享相关故事和案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尊重生命的表现和意义,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生命的尊严3.1 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的尊严和权利。

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权利。

3.2 教学内容:生命的尊严和权利的概念。

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权利的表现和意义。

保护生命和权利的责任和义务。

3.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生命的尊严和权利,展示相关案例和故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尊重他人生命和权利的表现和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学生对生命的尊严和权利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生命的保护4.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的保护和救助的重要性。

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基本技能。

4.2 教学内容:生命的保护和救助的概念和意义。

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寻求帮助和急救的步骤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生命的保护和救助的概念和意义,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基本技能的实践操作,如急救模拟演练。

4.4 教学评估:学生对生命的保护和救助的理解程度。

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敬畏生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强,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态度。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并将敬畏生命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关于生命脆弱与坚强的图片、视频、案例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看法。

3.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生命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要珍惜和尊重生命。

4. 实践环节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敬畏生命。

例如:关心身边的人,参加志愿者活动等。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6. 作业布置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生命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养老院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3. 举办生命故事演讲比赛,鼓励学生讲述身边人的生命故事,传递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敬畏生命的理解和实践。

3. 学生感悟分享:收集学生的感悟文章,分析他们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和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至上。

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学习方式】
讨论法、汇报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二、开展活动、讲授新课
【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
1、问题: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

3、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4、请学生列举类似的情境。

【活动二:名言警示】
1、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生命重要的名言。

2、结合陶行知的警示思考:(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3、答案提示:(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活动三:小品赏析】
1、播放郝建的《扶与不扶》
2、学生谈感受。

3、教材P9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4、答案提示:不是。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活动四:情境表演】
1、根据教材P96的情境,学生表演。

2、学生谈启示。

3、答案提示: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怀,尊重他人的生命,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活动五:】
1、出示图片,学生分析图片
2、思考: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3、答案提示:(1)“让座”让我感受到对孕妇的关爱,“蹲下去”体现了对生活困难的人,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献一份爱心;“陪伴和分享”感受到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奉献中提升自我;“我是你的拐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拥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关怀。

(2)共同的态度:我们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对生命的敬畏,是我们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活动六:】教材P97探究与分享及下面相关链接“四种道德潜能”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3、教师讲解:四种道德的潜能。

4、小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资源选择。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四、总结收获、情感提升
五、当堂检测、查缺补漏
填空题: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但有时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_ _崇高_ _的、_ _神圣_ _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_ _敬畏_ _的情怀。

2.在外在东西面前,生命价值__ 高于一切_ _。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_ _同样重要_ _。

4.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才能_ _尊重_ _、_ _关注_ _、_ _关怀_ _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_ _内心的自愿选择_ _。

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对生命至上的理解正确的有( )
A.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B.生命至上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最重要
C.生命至上意味着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D.生命至上,要求我们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
2.《爱心》栏目的“知心姐姐”以其独特的方式使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痛苦的人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知心姐姐”的行动是( )
A.善待他人生命的表现 B.当他人生命遭遇困难需要帮助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C.尊重、珍爱自己生命的表现 D.肯定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现
3.对于“路遇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是( ) A.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B.为了避免“被讹”的麻烦,不扶为好
C.要扶,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关爱
D.只有在有证人或有监控的情况下,才扶
4.“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提示:ACD ABD C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敬畏生命,善待生命。

我们既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六、布置作业
1、你是怎样关注自己的身体的?
2、填写教材101页的探究与分享。

3、填写104页的“生活花瓣”图。

板书:
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敬畏生命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休戚与共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发自内心的资源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