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五篇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敬畏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及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107小时生死营救》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生命至上思考: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寻找男童,值得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值得。
因为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是不能用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来计算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师生共同总结: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1)生命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材P94探究与分享: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投影:张华救老农牺牲讨论:一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边是掏粪的老农,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2、敬畏生命的要求: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至上,敬畏生命。
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已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敬畏生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尊重、保护生命。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2.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3. 敬畏生命的表现4. 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5. 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问题。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倾听、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4. 体验式教学法: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导学:介绍生命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3.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敬畏生命。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敬畏生命的表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树立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环节的积极性。
2. 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中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3.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自我保护方法的应用等。
4. 作业完成情况:审阅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命概念的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生命定义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表达。
3. 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情感表现,评估其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 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 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 学会珍爱自我生命, 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理解对生命的敬畏, 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 结合社会热点观察与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 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同时深入理解生命至上不仅指珍爱自己的生命, 还要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 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 探讨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实现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 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这一目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最伟大的逆行”思考: 你认为在此次救援中付出的代价值得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热点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引出主题。
【板书】生命至上、休戚与共过渡: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我们万众一心, 为挽救生命而努力, 为守护生命而拼搏, 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板书】1.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学生活动: “徐玉玉事件引发的思考”思考: 徐玉玉这么做值不值得?徐玉玉这么做带来了什么后果?如果徐玉玉可以重来, 她还可以有什么样的选择?后果又是什么?面对类似徐玉玉事件的当事人你准备说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社会热点事件”, 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板书】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3.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学生活动: 寻找身边“最美的人”过渡: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交警”“最美妈妈”……一系列“最美”的事件或人物后面, 折射出的是人性的伟大。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第一章:敬畏生命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的概念和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态度。
1.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的定义和内涵。
敬畏生命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敬畏生命与道德、法律、伦理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的概念和意义。
讨论法:分组讨论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敬畏生命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设计一个敬畏生命的行动计划。
第二章:敬畏生命与道德修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道德素养。
2.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敬畏生命在道德决策和实践中的作用。
培养敬畏生命的道德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角色扮演法:模拟敬畏生命的道德决策场景。
反思讨论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
2.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对敬畏生命的道德决策的理解程度。
学生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敬畏生命的道德行为的反思程度。
第三章:敬畏生命与法律意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与法律意识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法律意识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法律意识。
3.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法律意识的基本原则。
敬畏生命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培养敬畏生命的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法律意识的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敬畏生命的法律意义。
3.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敬畏生命的法律意识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设计一个敬畏生命的法律行动计划。
第四章:敬畏生命与伦理原则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与伦理原则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伦理原则中的重要性。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和独特性。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珍爱生命。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2. 生命的可贵和独特性3. 敬畏生命的意义和方法4. 关爱他人,关注社会5. 珍爱生命,做负责任的公民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特点、可贵性和独特性等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敬畏生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2. 相关案例资料、图片、视频3. 纸张、笔等书写工具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现象。
2. 提问:“你们对生命有什么看法?”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受。
Step 2: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生命的定义,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特征。
2. 分析生命的独特性,如每个生命的个体差异、生命的发展历程等。
Step 3:案例分析,体会敬畏生命(15分钟)1. 教师展示敬畏生命的实例,如关爱弱势群体、保护环境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体会。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Step 4:小组讨论,如何敬畏生命(2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敬畏生命?”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做法和建议。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Step 5:反思写作,珍爱生命(10分钟)2. 学生现场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Step 6: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珍爱生命,做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反思写作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的定义、特点、可贵性和独特性,培养他们敬畏生命的情感。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第一章:生命的定义与价值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1.2 教学内容生命的定义: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适应等过程。
生命的特征:细胞构成、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适应环境等。
生命的价值:人类生命的独特性、对社会的贡献、精神追求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什么是生命?”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
讲解生命的特征:通过PPT展示生命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特点。
探讨生命的价值: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价值的看法。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时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命定义和特征的理解。
第二章:生命的起源与演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2 教学内容生命的起源:原始地球环境、有机分子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假说等。
生命的演化:生物进化理论、化石记录、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观看生命起源的纪录片,引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
讲解生命的起源:通过PPT展示生命的起源过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
探讨生命的演化: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演化的看法。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观看纪录片和讨论时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理解。
第三章:生命的多样性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
3.2 教学内容生命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繁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等。
保护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平衡的维持等。
保护措施: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公众意识的提高等。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种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多样性的好奇心。
讲解生命的多样性:通过PPT展示生命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
【教学案例】《敬畏生命》教案

【教学案例】《敬畏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2. 敬畏生命的意义3. 敬畏生命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敬畏生命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和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讲解: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敬畏生命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和体会。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和体会。
3. 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敬畏生命的实际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敬畏生命》相关内容。
2. 网络资源:关于敬畏生命的案例和故事。
3. 视频资源:关于敬畏生命的纪录片或短片。
八、教学课时本课程共需教学1课时,即45分钟。
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讲解: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敬畏生命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和体会。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十、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也应对学生在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践行情况进行关注,以便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敬畏生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敬畏生命的概念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的定义敬畏生命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表现敬畏生命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的定义和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敬畏生命表现小组讨论法:探讨敬畏生命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第二章:敬畏生命与伦理道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与伦理道德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伦理道德中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伦理道德的联系敬畏生命在伦理道德中的具体表现敬畏生命对伦理道德的促进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和促进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敬畏生命在伦理道德中的具体表现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三章:敬畏生命与环境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环境保护的联系敬畏生命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表现敬畏生命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和促进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敬畏生命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表现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环保事业中的实际应用第四章:敬畏生命与人生价值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与人生价值观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人生价值观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人生价值观的联系敬畏生命在人生价值观中的具体表现敬畏生命对人生价值观的促进作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人生价值观的关系和促进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敬畏生命在人生价值观中的具体表现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五章:敬畏生命的实践与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敬畏生命的实践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5.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的实践方法敬畏生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敬畏生命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的实践方法小组讨论法:探讨敬畏生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敬畏生命的实际操作第六章:敬畏生命与人长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应用6.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敬畏生命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具体体现敬畏生命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促进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和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敬畏生命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个人成长中的实际案例第七章:敬畏生命与心理健康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心理健康中的积极作用7.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敬畏生命在心理健康中的具体表现敬畏生命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促进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敬畏生命在心理健康中的具体表现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实际应用第八章:敬畏生命与关系维护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对关系维护的积极作用8.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关系维护的关系敬畏生命在各类人际关系中的具体体现敬畏生命对关系维护的促进作用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关系维护的关系和促进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敬畏生命在各类人际关系中的具体表现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敬畏生命在关系维护中的应用第九章:敬畏生命与危机应对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在危机应对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对危机处理的积极作用9.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危机应对的关系敬畏生命在危机应对中的具体表现敬畏生命对危机处理的促进作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危机应对的关系和促进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敬畏生命在危机应对中的具体表现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危机处理中的实际应用第十章:敬畏生命的传播与推广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传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推广的必要性10.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的传播途径和策略敬畏生命的推广方法和实践敬畏生命对社会的影响和价值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的传播途径和策略小组讨论法:探讨敬畏生命的推广方法和实践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敬畏生命的传播和推广活动第十一章:敬畏生命与生态平衡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生态保护中的积极作用11.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生态平衡的关系敬畏生命在生态保护中的具体体现敬畏生命对生态平衡的促进作用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和促进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敬畏生命在生态保护中的具体表现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实际应用第十二章:敬畏生命与生物多样性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积极作用12.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敬畏生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体现敬畏生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促进作用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和促进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敬畏生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表现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实际应用第十三章:敬畏生命与动物福利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对动物福利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动物保护中的积极作用13.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动物福利的关系敬畏生命在动物保护中的具体体现敬畏生命对动物福利的促进作用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动物福利的关系和促进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敬畏生命在动物保护中的具体表现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动物福利保护领域的实际应用第十四章:敬畏生命与公益慈善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对公益慈善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慈善事业中的积极作用14.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公益慈善的关系敬畏生命在慈善事业中的具体体现敬畏生命对公益慈善的促进作用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公益慈善的关系和促进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敬畏生命在慈善事业中的具体表现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实际应用第十五章:敬畏生命的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敬畏生命的知识点让学生反思敬畏生命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实践15.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的核心观点回顾敬畏生命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反思敬畏生命的持续学习和实践重要性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敬畏生命的核心观点小组讨论法:讨论敬畏生命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敬畏生命的概念、意义、应用和实践,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2)培养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生命的情感。
(3)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目标
(1)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和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2)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
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学科核心素养】
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具有作为公民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责任感,并且能够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做出理性判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教学难点: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简要】
①导入新课:最美逆行→②图片感悟:生命的脆弱性和艰难性→③各抒己见,
生命至上的内涵→④群策群力,探问对待生命的态度→⑤个人分享,如何敬畏
生命
【一、导入新课】::
新闻播报(总结):生命是可贵的,在生命面前我们该有怎样的理念和行动呢?刚刚两位同学的新闻播报里已经有体现,除此之外,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最美逆行的案例,看完图片,老师想请同学回答,为什么他们会被称为“最美逆行者?”?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逆行在我们的观念中一般是不对的,可是他们的逆行却是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去营救他人的生命,对生命怀着一颗敬畏之心。
今天我们就通过第八课第二节《敬畏生命》的学习一起来探讨对待生命我们应有的态度。
(板书:敬畏生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至上
今年7月份,一张水漫橘洲的照片在网上疯狂转载着,昔日的旅游胜地,瞬间变得面目全非。
我们所在的长沙,甚至是整个湖南省,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学们知
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究竟这场洪灾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损失,我们一起通过一组图片来回顾当时的场景。
(PPT展示)。
老师提问:看完了这些图片和数据,老师想请同学谈谈你们的感受。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一次水灾就有一千多万人受灾,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至是失去亲人。
体现了我们的生命在这种灾害面前的脆弱性和艰难性。
(主板书:脆弱、艰难)过渡: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我们无法预料到灾难何时会发生,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只能听天由命呢?(PPT显示图片)
教师提问:看完这一幕幕暖心的场景,此刻你又对生命有了什么新的感悟呢?
学生自主回答:
老师总结:虽然我们预料不了灾难何时会降临,但在它发生之后我们选择坚强面对,同时,各个地方的志愿者、企业、我们的政府也会尽其所能努力守护每一个生命,生命在这一刻又非常的坚强,有力量。
(板书:坚强、有力量)
过渡:从刚刚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次水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学们觉得值得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引导学生:金钱固然重要,但在生命面前,显得非常渺小。
(副板书)如果将生命比作“1”,金钱、名誉、地位等比作“0”,那么有了“1”,这个数字可以是十、百、千、万乃至无穷大,但是如果没有“1”,即失去了生命,后面即使有再多的金钱、地位、名誉也都是0。
所以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板书:一、生命至上(板书:1.原因2.内涵: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师(过渡):我们刚刚说生命至上,生命非常宝贵,在别人发生危险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不应该施以援手呢?(PPT显示图片)
老师提问:若水流湍急,你看见有一个女孩在水流中间,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回答:(让学生畅所欲言,没有对错)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的分享都各有特色,但是老师在同学们的分享中发现我们身上都有一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不会选择对他人的生命不管不顾,因为生命至上,不只是自己的生命重要,还要承认别人的生命也同样重要。
(主板书:自己、他人)但是就像刚刚同学们提到的,我们未成年人在救人前首先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学会智慧施救,当超出自己能力时要学会求助他人。
过渡:其实不论是这名消防员还是我们自己,我们都要学会推己及人,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那么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行为来关爱他人的生命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小组活动来探讨。
目标导学二:休戚与共
合作探究:探问对待生命的态度
材料:
1.同学因腿受伤请假一天后返校,你会?
2.外出游玩途中发现有残疾老人卖艺拉二胡,你会?
3.寒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你会?
讨论要求:分为四大组,前三大组各负责一个场景,第四大组最后总结,从他们的表现中你感悟到了对生命的什么态度。
讨论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可小组派代表详细说明方案、也可小组现场演绎情景剧)时间:3-5分钟
学生讨论:(主板书:休戚与共如何敬畏生命?)
讨论结束:派三个小组派代表分享或者表演。
老师简短副板书:(1. 2. 3.)
刚刚前三个大组已经分享了详细的方案。
现在老师想请第四大组的同学来谈谈从他们的表现中你感悟到了对生命的什么态度。
学生总结:
老师副板书:(适当引导:残疾老人物质上的关爱,精神成果的尊重)
教师总结:从刚刚同学们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对身边熟悉的同学,还是素不相识的老人,我们都会选择尽自己所能去尊重、关心他们的生命。
过渡:除此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伤害或者是呵护生命的例子呢?我们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老师想请几个同学来分享。
学生分享:(副板书)
老师总结:其实,通过同学们刚刚精彩的分享,(PPT显示如何敬畏生命)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人在努力珍惜、关爱、呵护生命,也有人在无知的伤害、漠视生命,其实不论是珍惜自己的生命还是关爱他人的生命都并非一件难事,而这些行为都只是你自己内心的自愿选择。
(主板书:关怀不漠视自愿选择)
【三、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是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板书)的角度一起探讨了关于敬畏生命的相关知识。
生命哲学家史怀泽说过:“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能够怀着这份善意,带着一种对生命敬畏的情怀,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让世界因为有了我们而有更多的爱和温暖。
【四、课堂作业】
以“敬畏生命”为主题,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宣传画,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敬畏生命的行动中来。
画作要求:主题鲜明,有宣传语,体现合作的精神,有特色创新更佳。
【五、板书设计】
副板书:主板书:
敬畏生命
一、生命至上
1.原因:脆弱坚强为什么?
艰难有力量
2.内涵: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自己、他人)是什么?
二、休戚与共
珍惜、关怀、尊重、不漠视
自愿选择怎么样?
【六、教学反思】
整堂课流程比较流畅,总体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实现了对学生情感上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的场景中学会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
课堂的设计体现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大原则,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有许多亮点,比如各抒己见环节有学生提到,如果我自己当时没有能力去救那个女孩,我可以鼓励她让她有更强的求生意志。
在群策群力环节,学生现场演绎帮助残疾老人,首先选择尊重老人的劳动成果,听完这首曲子,其次选择蹲下去给自己的零花钱,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引导同学物质精神两个层次上去帮助老人。
但是前半节课,课堂的氛围不是很活跃,可能与自己上课的主题生命有关,非常严肃,学生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在正式场合有一点紧张,也有自身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情的原因,学生刚刚初一,对于生命的感悟并没有很深,课堂一开始的水灾多种图片,学生无法及时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坚强的特点,没有许多话可以表达,因此课堂显得有一点沉闷。
后来反复思考,前半节课内容的主线虽然是水灾,但学生的感受并不会很直观,而且,问题的设置没有思维的碰撞性,学生无法进入深入的探讨。
后期的修改完善自己准备以一案贯穿,利用导入的最美逆行者素材,充分发掘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顺理成章引出生命至上的相关知识。
后半节课总体来说表现比较满意,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只是引路人,学生不论是小组合作展示还是个人分享,都有许多亮点,自己也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升华,尤其是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对学生的总结及时引导进行升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生的积极性瞬间调动起来。
整堂课下来,明显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的语言还有待打磨,气场有待增强,板书还需多加练习,教容教态应该更自然,课堂设计可突破书本知识点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