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教案
8.2《敬畏生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敬畏生命》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理解生命至上的理念,认同党和国家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坚定维护国家在生命安全保障方面政策的正确性。
2.深刻领会敬畏生命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观,积极传播和践行这一理念,增强对国家和社会在生命关怀方面的认同感。
健全人格:1.通过对生命的敬畏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命观,使其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能够珍视生命、坚强乐观,不轻易放弃。
2.引导学生在尊重和敬畏生命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包容差异,形成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1.让学生明确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对生命负有责任,无论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人生命予以保护和关爱,增强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
2.培养学生在面对危及生命的突发情况时,能够勇敢地承担起救助他人、保护生命的社会责任,激发学生主动关心他人生命安全的意识和担当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
2.掌握敬畏生命的做法。
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判断并践行敬畏生命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系列关于生命诞生和成长的精美图片或短视频,如婴儿的诞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然后提问学生:“观看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命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命的奇妙与美好,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兴趣,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展开奠定情感基础。
2.讲述一个真实发生的生命救援故事,如某地发生地震后,救援人员不顾危险,在废墟中争分夺秒地寻找幸存者,许多被困者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等待救援。
讲述完毕后,提问学生:“在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生命的哪些特质?为什么救援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生命?”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敬畏生命,激发学生探究敬畏生命原因和做法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展示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后的废墟场景、洪水淹没的城市街道)、人为灾难(如战争中的受伤平民、交通事故现场)和意外事件(如突然倒塌的建筑物、突发疾病的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场景,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些事件对生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在这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下是如此的脆弱和艰难,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易逝性和珍贵性,进而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脆弱,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如急救、火灾逃生等。
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实践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
通过反思总结、写作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培养自己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在创新中不断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生命的宝贵和脆弱,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如急救、火灾逃生等。
培养自己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如何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在创新中不断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宝贵和脆弱,敬畏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基本的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敬畏生命。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1. ◦ ◦ ◦2. ◦ ◦ ◦3. ◦ ◦ ◦ 1. ◦ ◦ ◦ 2. ◦ ◦ ◦ 1. 2.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急救、火灾逃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
敬畏生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尊重、保护生命。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2.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3. 敬畏生命的表现4. 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5. 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问题。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倾听、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4. 体验式教学法: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导学:介绍生命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3.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敬畏生命。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敬畏生命的表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树立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环节的积极性。
2. 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中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3.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自我保护方法的应用等。
4. 作业完成情况:审阅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命概念的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生命定义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表达。
3. 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情感表现,评估其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 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 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 学会珍爱自我生命, 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理解对生命的敬畏, 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 结合社会热点观察与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 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同时深入理解生命至上不仅指珍爱自己的生命, 还要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 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 探讨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实现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 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这一目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最伟大的逆行”思考: 你认为在此次救援中付出的代价值得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热点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引出主题。
【板书】生命至上、休戚与共过渡: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我们万众一心, 为挽救生命而努力, 为守护生命而拼搏, 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板书】1.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学生活动: “徐玉玉事件引发的思考”思考: 徐玉玉这么做值不值得?徐玉玉这么做带来了什么后果?如果徐玉玉可以重来, 她还可以有什么样的选择?后果又是什么?面对类似徐玉玉事件的当事人你准备说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社会热点事件”, 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板书】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3.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学生活动: 寻找身边“最美的人”过渡: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交警”“最美妈妈”……一系列“最美”的事件或人物后面, 折射出的是人性的伟大。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4.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2. 敬畏生命的含义和意义3. 敬畏生命在生活中的实践4. 珍爱生命,预防自杀5. 敬畏生命与感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敬畏生命的实践。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特点,敬畏生命的意义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敬畏生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4. 情感体验法:通过观看影片、分享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2. 讲解:讲解敬畏生命的含义和意义,分析敬畏生命在生活中的实践。
3. 案例分析:分享敬畏生命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敬畏生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5. 情感体验:观看影片、分享故事,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敬畏生命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敬畏生命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3. 审阅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敬畏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敬畏生命》相关内容。
2. 影片或故事素材:选择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生命情感的影片或故事。
3. 讨论指南:提供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方向。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敬畏生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结合社会热点观察与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同时深入理解生命至上不仅指珍爱自己的生命,还要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探讨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实现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这一目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最伟大的逆行”思考:你认为在此次救援中付出的代价值得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热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出主题。
【板书】生命至上、休戚与共过渡: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我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板书】1.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学生活动:“徐玉玉事件引发的思考”思考:徐玉玉这么做值不值得?徐玉玉这么做带来了什么后果?如果徐玉玉可以重来,她还可以有什么样的选择?后果又是什么?面对类似徐玉玉事件的当事人你准备说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社会热点事件”,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板书】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3.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学生活动:寻找身边“最美的人”过渡:“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交警”“最美妈妈”……一系列“最美”的事件或人物后面,折射出的是人性的伟大。
【教学案例】《敬畏生命》教案

《敬畏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交流和思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敬畏生命》2. 知识点:生命的价值、敬畏生命的意义、关爱他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和敬畏。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敬畏生命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敬畏生命》,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关爱他人、珍惜生命,从而深刻理解敬畏生命的意义。
5.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命的珍贵和敬畏。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小组讨论、学生自评和互评。
3. 评价标准:情感态度积极,能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小组讨论活跃,能够与他人良好沟通;作业内容充实,能够体现对敬畏生命的理解。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敬畏生命》及相关资料、案例、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敬畏生命》,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
敬畏生命 教案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敬畏生命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良好道德观念。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敬畏生命,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生命的宝贵和敬畏生命的意义。
2. 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体会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如何让学生将敬畏生命的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宝贵和敬畏生命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敬畏生命,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生命的图片、典型案例等。
2. 教学材料:关于生命敬畏的相关文章、故事等。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命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生命的宝贵和敬畏生命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敬畏生命,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5. 总结:强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七、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敬畏生命的感悟文章。
2. 制定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敬畏生命的计划。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查看学生对敬畏生命的理解和实践情况。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关于敬畏生命的主题班会。
2. 开展敬畏生命主题活动,如:关爱弱势群体、环保行动等。
十、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评价: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敬畏生命的理解和实践程度。
3. 拓展活动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其敬畏生命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人类生命的发展过程,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生命》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命的思考”中的“探问生命的”第二框——“敬畏生命”,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
本框有两目,“生命至上”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脆弱和坚强,认识到要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休戚与共”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学情分析】
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活的美好,对初中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怀,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选择过上积极健康的道德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明确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能力目标
学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在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教学难点】
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前课复习
欣赏胡杨树图片ppt1/2:
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图片给你的感受?
可能出现的回答:1)生命有时尽,但生命是可以延续的;2)胡杨树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生生不息、顽强拼搏……
导入新
运用你的经验:展示ppt“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思考:说说上面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可能出现的回答:1)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2)对待逝去的人要心存敬畏……
新课讲授
一、生命至上
观看PPT及p94探究与分享“马航事件”
思考: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可能出现的回答:1)值得,因为生命是宝贵的;2)每个人的生命是无比重要的;3)这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种安慰,对生命的尊重负责……
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
展示火灾、地震、车祸、校园暴力等图片;展示灾难发生时,人们的救援的图片
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想法?
可能出现的回答:1)我为逝去生命的感到难过、惋惜;2)我为那些救援工作者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敬佩他们;3)生命有时是脆弱的,不知不觉就有可能失去它;4)生命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5)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6)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观看时事报道“西安救援落井儿童”视频,和p96“陶行知的故事”
你是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上述的报道和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可能出现的回答:1)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2)在外在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3)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休戚相关,
当祖国强大时,更有利于保护我们个人的生命……
我们要承认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P95探究与分享“火灾发生时”ppt“最美逆行者”
讨论: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自己的生命吗?
可能出现的回答:1)不是,生命至上,自己的生命是重要的,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2)我们要“仁者爱人”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
二、休戚与共
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P96阅读与感悟“我是一个生命”
从上面的图片和文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可能出现的回答:1)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要关怀他人的生命;我的心理需求和他人的一样,都有对生命的敬畏和渴望……
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P97探究与分享“善的力量”和ppt“蹲下去”
上述的情境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不同的情境中能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可能出现的回答:1)善待他人在生活中做起来并不难,有时可能是举手之劳;2)我们蹲下去,是对孝道的延续,是精神的传承;3)警察蹲下去,是为他人撑起一片生命的蓝天;4)医生蹲下去,是在给患者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5)
这是善的力量,我们也要关怀关心身边的人……
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P97相关链接:孟子“四端说”
孟子的这段话反映了什么?
可能出现的回答:1)对生命的敬畏是要发自内心,在生活中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观察与反思ppt“漠视生命的人”
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今天你对这样的情境有何新的认识?
可能出现的回答:1)这些人没有道德底线,不尊重生命,没有敬畏之心:2)伤害他人生命的人最终是要对此付出代价的;3)要告诫这些人:生命至上,要敬畏生命,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课堂总结
敬畏生命
一.生命至上
要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
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二.休戚与共
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
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作业布置
下列对生命至上的理解正确的有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生命至上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生命至上意味着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生命至上,要求我们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
A.
B.
c.
D.
《爱心》栏目的“知心姐姐”以其独特的方式使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痛苦的人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知心姐姐”的行动是
善待他人生命的表现当他人生命遭遇困难需要帮助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尊重、珍爱自己生命的表现肯定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现
A.
B.
c.
D.
对于“路遇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是A.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B.为了避免“被讹”的麻烦,不扶为好
c.要扶,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关爱
D.只有在有证人或有监控的情况下,才扶
生命哲学家史怀译说过:“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提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敬畏生命,善待生命。
我们既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