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 教案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
3. 引导学生明白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责任。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2. 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3. 敬畏生命的意义和方法4. 保护生命的责任和行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敬畏生命的意义和方法,保护生命的责任和行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敬畏和保护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命的意义和如何敬畏生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包括生命的定义和特点,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敬畏生命的意义和方法,保护生命的责任和行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 准备一些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如“你认为生命是什么?”2. 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3. 讲解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让学生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4. 讲解敬畏生命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明白敬畏生命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敬畏生命。
5. 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敬畏和保护的重要性。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意义和如何敬畏生命,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7.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生命的责任和行为。
8.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敬畏生命的短文,或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生命敬畏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交流能力。
3.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敬畏生命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或养老院,让他们亲身感受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2. 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如生命知识竞赛、生命主题班会等,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脆弱,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如急救、火灾逃生等。
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实践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
通过反思总结、写作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培养自己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在创新中不断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生命的宝贵和脆弱,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如急救、火灾逃生等。
培养自己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如何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在创新中不断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宝贵和脆弱,敬畏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基本的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敬畏生命。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1. ◦ ◦ ◦2. ◦ ◦ ◦3. ◦ ◦ ◦ 1. ◦ ◦ ◦ 2. ◦ ◦ ◦ 1. 2.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急救、火灾逃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保护知识和技能。
敬畏生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尊重、保护生命。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2.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3. 敬畏生命的表现4. 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5. 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问题。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倾听、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4. 体验式教学法: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导学:介绍生命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3.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敬畏生命。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敬畏生命的表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树立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环节的积极性。
2. 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中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3.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自我保护方法的应用等。
4. 作业完成情况:审阅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命概念的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生命定义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表达。
3. 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情感表现,评估其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 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 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 学会珍爱自我生命, 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理解对生命的敬畏, 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 结合社会热点观察与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 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同时深入理解生命至上不仅指珍爱自己的生命, 还要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 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 探讨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实现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 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这一目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最伟大的逆行”思考: 你认为在此次救援中付出的代价值得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热点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引出主题。
【板书】生命至上、休戚与共过渡: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我们万众一心, 为挽救生命而努力, 为守护生命而拼搏, 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板书】1.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学生活动: “徐玉玉事件引发的思考”思考: 徐玉玉这么做值不值得?徐玉玉这么做带来了什么后果?如果徐玉玉可以重来, 她还可以有什么样的选择?后果又是什么?面对类似徐玉玉事件的当事人你准备说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社会热点事件”, 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板书】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3.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学生活动: 寻找身边“最美的人”过渡: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交警”“最美妈妈”……一系列“最美”的事件或人物后面, 折射出的是人性的伟大。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4.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2. 敬畏生命的含义和意义3. 敬畏生命在生活中的实践4. 珍爱生命,预防自杀5. 敬畏生命与感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敬畏生命的实践。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特点,敬畏生命的意义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敬畏生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4. 情感体验法:通过观看影片、分享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2. 讲解:讲解敬畏生命的含义和意义,分析敬畏生命在生活中的实践。
3. 案例分析:分享敬畏生命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敬畏生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5. 情感体验:观看影片、分享故事,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敬畏生命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敬畏生命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3. 审阅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敬畏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敬畏生命》相关内容。
2. 影片或故事素材:选择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生命情感的影片或故事。
3. 讨论指南:提供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方向。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第一章:敬畏生命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的概念和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态度。
1.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的定义和内涵。
敬畏生命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敬畏生命与道德、法律、伦理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的概念和意义。
讨论法:分组讨论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敬畏生命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设计一个敬畏生命的行动计划。
第二章:敬畏生命与道德修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道德素养。
2.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敬畏生命在道德决策和实践中的作用。
培养敬畏生命的道德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角色扮演法:模拟敬畏生命的道德决策场景。
反思讨论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
2.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对敬畏生命的道德决策的理解程度。
学生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敬畏生命的道德行为的反思程度。
第三章:敬畏生命与法律意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与法律意识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法律意识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法律意识。
3.2 教学内容敬畏生命与法律意识的基本原则。
敬畏生命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培养敬畏生命的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畏生命与法律意识的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敬畏生命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敬畏生命的法律意义。
3.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敬畏生命的法律意识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设计一个敬畏生命的法律行动计划。
第四章:敬畏生命与伦理原则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与伦理原则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在伦理原则中的重要性。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敬畏生命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2. 敬畏生命的意义:介绍敬畏生命的概念,解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尊重生命:教育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伤害自己和他人。
4. 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5. 实践敬畏生命的理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敬畏生命的价值观,如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敬畏生命的意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尊重生命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敬畏生命的实践。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让学生共同完成实践敬畏生命的计划。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如案例、图片等。
2. 教室环境:布置一个适合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教室环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敬畏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3. 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实践敬畏生命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1. 生命的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经历的生命故事,让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2. 敬畏生命主题演讲:组织学生进行敬畏生命主题的演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生命的敬畏意识。
3. 生命情境模拟:设计一些生命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从而增强对生命的敬畏感。
4. 公益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保活动等,将敬畏生命的价值观付诸实践。
七、教学实践1. 家庭作业:布置有关敬畏生命的家庭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敬畏生命的作文,或记录一周内尊重生命的实践行动。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2)提问学生: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感受到生命宝贵和脆弱的事情?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敬畏生命》,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
讲授新课 (1)介绍作者和背景作者:张晓风背景:本文写于 1988 年,当时台湾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思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思考:课文围绕“敬畏生命”写了一件什么事? (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敬畏生命?生命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脆弱,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敬畏生命。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新的认识?1. 2. 3. 1. 2. 1. 2. 3. 1. 2. ◦ ◦ ◦ ◦ ◦ ◦ ◦ ◦ ◦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
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
第二框《敬畏生命》
【课标依据】
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自尊自强”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课程标准第二部分,“在集体中成长”中的“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课以“探问生命”为题,表明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既然生命是不可预知的,所以要正确对待生命,不仅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不能漠视他人的生命,要谨慎对待生命问题,处理生命关系。
使学生懂得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要珍爱他人生命,推己及人。
【学情分析】
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对于生命的思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源于对于生命的敬畏。
在人的一生当中,生命都是值得思考的命题,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会面临很多新问题。
我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生命?我应该如何看待他人的生命?我的生命与他人生命的关系?
这些成长中的学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新问题,是人生成长赐予的礼物,是一个人从儿童阶段向成年人角色做准备的重要机遇。
“敬畏生命”,通过生命坚强与脆弱的对比,开启敬畏生命的主题,引领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性,以及对待他人生命甚至是大自然生物的生命的关爱。
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推己及人,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设计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参与能力。
情境分析法:利用情境材料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体验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生命初体验
师:穿梭在匆匆的街头,有谁会守望你的健康?总有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但却有谁会在乎你飞得累不累?在忙也不要忘了自己的健康,毕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呢只有一次,那是自然赋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所以,请关爱生命吧,这节课就让我们从敬畏生命开始。
【设计意图】老师用读白的方式,唤起学生对生命的重要性的关注,使学生初步有敬畏生命的体验。
二、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生命至上
1、看视频,谈感受
多媒体播放樊丽君的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
◆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与一种敬畏的情怀。
【设计意图】基于对于樊丽君坚强人生的认识,学生深刻体会到生命是崇高的,是神圣的。
是值得敬畏的。
不仅敬畏人类的生命,同时还应该敬畏动物的生命,生物的生命,敬畏大自然的一切生命!
2、警言启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4页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
(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全班交流,展示时言简意赅,引导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多媒体显示:
◆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设计意图】通过陶行知先生的警句,引导学生理解生命至上的道理,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第二部分:休戚与共
1、故事欣赏
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那么你们知不知道生命的最高道德境界是什么呢?你们有没有听过“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这句话呢?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欣赏小故事《辛格的故事》。
多媒体显示:
有一天,辛格和一个旅伴穿越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他们看到一个躺在雪地上的人。
辛格想停下来帮助那个人,但他的同伴却说:“如果带上他这个累赘,我们就会丢掉自己的命。
”但辛格不愿丢下这个人,让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当他的旅伴跟他告别时,辛格把那个人抱起来,放在自己背上。
他使尽力气背着这个人往前走。
渐渐地,辛格的体温使这个冻僵的身躯温暖起来,那人活过来了。
过了不久,两个人并肩前进。
当他们赶上那个旅伴时,却发现他死了—是冻死的。
辛格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给予了另一个人,自己却因此保存了生命。
而他那无情的旅伴只顾自己,最后却丢了性命。
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多媒体显示: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救助他人也是救助自己。
◆生命至上,不能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要珍爱他人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主动去爱别人,去帮助别人,体恤别人。
◆把对生命的珍爱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设计意图】:该活动提供了关于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的例子。
说明推己及人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付出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交互交往的过程。
要把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之中。
2、案例分析
多媒体播放大连十五中车祸案例的视频。
教师提问:你是如何看待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的关系?引导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
◆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敬畏他人的生命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一个视频,一个看了让人心痛的视频,让人气愤的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有一个升华,珍爱自己的生命,不伤害他人的生命。
教师设计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意愿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三、拓展延伸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
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
【设计意图】教师寄语带着浓浓的期盼,情感升华的同时使学生坚定信心,更为主动地敬畏生命。
【板书设计】
敬
畏
生
命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脉络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展开教学,精心搭建学生情感体验的平台,设计与学生贴近并感动的活动。
教学中以近期的大连十五中素材为资源制作的微视频也为本课增亮。
本课围绕“生命”,以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为线,层层深入,设计导入活动“教师读白”、主题活动“警言启示”、“故事欣赏”、“案例分析”四个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同时能够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最终达成共识,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