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导学案2 新人教A版必修1 学案

高中数学(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导学案2 新人教A版必修1 学案

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区第二中学高中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导学案2
新人教A 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理解全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集合的补集。

2、借助Venn 图理解集合基本运算,突破本节教学难点。

3、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学习难点:熟练掌握补集的运算。

【知识】
1、已知集合{
}3,2,1=A ,{}6,5,4,3=B ,{}5,3,1=C 求B A ,()C B A
2、已知集合
{}73 x x A ≤=,{}102 x x B =,求B A ,B A
【预习案】
2、三个集合相等吗?为什么?
3、全集
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

通常记作____
4、已知全集{
}3,2,1=U ,{}1=A ,写出全集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B
5、补集
对于一个集合A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_______,即{}A x U x x A C U ∉∈=且,
【预习反馈】
1、已知全集U={1,2,3,4,5,6},A={1,3,5} ,B={2,3},求A C U ,B C U
2、已知全集{}41≤≤=x x U ,{}32 x x A =,{}
31 x x B ≤=,求A C U ,B C U。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导学案与同步练习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导学案与同步练习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教材分析】集合的基本运算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这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基础.本节内容是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对象,在实践中应用广泛,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全集和补集的含义,能求给定集合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并集、交集、全集、补集含义的理解;2.逻辑推理: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的推导;3.数学运算: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及补集,已知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求参数(参数的范围);4.数据分析:通过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列不等式组,此过程中重点关注端点是否含“=”及∅问题;5.数学建模:用集合思想对实际生活中的对象进行判断与归类。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交集、并集定义的三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及交集、并集的区别与联系;2全集与补集的定义.难点:利用交集并集补集含义和Venn图解决一些与集合的运算有关的问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实数有加、减、乘、除等运算.集合是否也有类似的运算.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0-13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是什么?它们具有哪些性质?2.怎样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并集和交集?3.全集与补集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用Venn图表示给定集合的补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一)知识整理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Venn图表示2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A,且x∈B}Venn图表示3.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补集导学案

补集导学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全集、补集的定义,会求一个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2.会用venn图及数轴进行运算二.重点难点:1.重点:补集的有关运算及数轴的应用2.难点:补集的概念三.自主学习:1.思考:(1)A={高一一班全体女生}, B={高一一班全体男生} ,U={高一一班全体学生}(2)A={x|x≥3 },B={x|x<3},U=R问:集合A,B,R之间有何关系?2.几个问题:(1)什么是全集,补集?符号表示?(2)你能用venn图表示出来吗?(3)你能举出有关补集的例子吗?(4)补集的有关性质:①C U U= ②(C U A)A=③C U=④(C U A)A=四.自主练习:1.已知U={1,2,3,4,5,6,7},A={2,4,5},B={1,3,5,7}求:C U A,C U B,A B,C U(A B),(C U A)(C U B)2.已知A={x|3≤x<7} ,B={x|2<x<10},则C R A= ,C R B= ,C R(A B)= ,(C R A)(C R B)=3.若A={x|x<a} ,B={x|1<x<2},且A(C R 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2 B.a<1 C.a≥2 D.a>24.(2011湖南文科)设全集U=M∪N={1,2,3,4,5},M∩(C U N)={2,4},则N= ()A. {1,2,3} B. {1,3,5} C. {1,4,5} D. {2,3,4}5.已知全集U=R,A={x|x2+px+12=0},B={x|x2-5x+q=0},若(C U A)∩B={2},(C U B)∩A={4},求A∪B五.高考链接:1.(2011江西文科)若全集U={1,2,3,4,5,6},M={2,3},N={1,4},则集合{5,6}等于()A. M∪N B.M∩N C. (C U M)∪(C U N)D. (C U M)(C U N)2.(2009上海理科)已知集合A={x|x≤1},B={x|x≥a},且A B=R,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3.(2011上海理科)若全集U=R,集合A={x|x≥1}{x|x≤0},则C U A= 六.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完整版)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导学案)

(完整版)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导学案)

1。

1.3集合的基本运算 导学案【学习目标】①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 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预习达标】1。

一般的,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_____,记作_____,即A B =____。

2.一般的,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即A B =___________________。

3。

(1)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要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_______,通常记作_______.(2)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即U C A =___________________.4.几个重要性质(1)对于任意集合A 、B ,有A A =_______,A A =_______;A ∅=_______,A ∅=_______.(2)A B A =⇔_______,A B A =⇔_______.(3)对于任意集合A ,有U A C A =()_______,U A C A =()_______.【新课导学】知识点1.交集、并集的概念及运算定义:}{A B x x A x B =∈∈,或,}{A B x x A x B =∈∈,且 温馨提醒:(1)对于集合A 、B 中的相同元素,在A B 中只能出现一次,务必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2)进行A B 运算时,一定不要忽视空集,即A B A =∅⇔与B 均为非空集合且无公共元素或A 、B 中至少有一个是空集。

例1。

设集合{}{}22,1,3,1,3,21A a a B a a a =+-=+--,{}3A B =-,求A B .分析:由{}3A B =-得3B -∈,而213a +≠-,故3,21a a --都可能等于3-,因而可分情况进行讨论. 知识点2.补集的概念及运算 定义:{}U C A x x U x A =∈∉,且温馨提醒:补集定义包含以下性质:U U A U C A A C AA U ⊆=∅=,, 。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二课时)教案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二课时)教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二课时) 一、 教材分析:集合的补集在全集的概念后介绍的。

在数学研究中,明确在什么范围内讨论问题非常重要,这就是学习全集概念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①理解全集的概念,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进一步提高类比的能力;②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 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三、教学重点:会用Venn 图、数轴进行集合的运算. 四、教学难点:理解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并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自主导学(预习)1、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提示学生思考:在不同范围研究同一个问题,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并举例子: 问题1:①分别在整数范围和实数范围内解方程(x-2)·(32-x )=0,其结果会相同吗? ②若集合A={x|0<x<2,x ∈Z },B={x|0<x<2,x ∈R },则集合A ,B 相等吗?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2:①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A={x ∈Z|(x-2)(x+32)(5-x )=0}; B={x ∈Q|(x-2)(x+32)(5-x )=0}; C={x ∈R|(x-2)(x+32)(5-x )=0}.答:①A={2},B={2,-32},C={2,-32,5}. ②问题①中三个集合相等吗?为什么?答:不相等,因为三个集合中的元素不相同.③由此看,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解方程时,要注意方程的根在什么范围内,同一个方程,在不同的范围其解会有所不同.3、信息交流,揭示规律(给出全集的定义并作解释)1.全集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为U.问题3:已知全集U={1,2,3},A={1},写出由全集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B. B={2,3}2.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U A.符号语言:∁U A={x|x ∈U ,且x ∉A }.Venn 图:阴影部分表示补集.(二)、合作学习【例1】设U={x|x 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B={3,4,5,6},求∁U A ,∁U B.解: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所以∁U A={4,5,6,7,8};∁U B={1,2,7,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补集的概念和求法.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依据补集的含义,直接观察写出集合运算的结果.常见结论:∁U (A ∩B )=(∁U A )∪(∁U B );∁U (A ∪B )=∁U (A )∩∁U (B ).【例2】设全集U={x|x 是三角形},A={x|x 是锐角三角形},B={x|x 是钝角三角形}.求A ∩B ,∁U (A ∪B ).解: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知A ∩B=⌀,A ∪B={x|x 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U (A ∪B )={x|x 是直角三角形}.【例3】已知全集U=R ,A={x|-2≤x ≤4},B={x|-3≤x ≤3},求:(1)∁U A ,∁U B ;(2)(∁U A )∪(∁U B ),∁U (A ∩B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3)(∁U A )∩(∁U B ),∁U (A ∪B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三)、当堂检测1.已知集合A={x|3≤x<8},求A C ⋃.解A C ⋃:={x|x<3或x ≥8}.2.设S={x|x 是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A={x|x 是平行四边形},B={x|x 是菱形},C={x|x 是矩形},求B ∩C ,∁A B ,∁S A.解:B ∩C={x|正方形},∁A B={x|x 是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S A={x|x 是梯形}.3、已知集合{|24}A x x =-<<,{|}B x x m =≤,且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由A B A =,可得A B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与集合B ,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知,4m ≥.4、已知全集*{|10,}U x x x N =<∈且,{2,4,5,8}A =,{1,3,5,8}B =,求()U C A B ,()U C A B ,()()U U C A C B , ()()U U C A C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解:由{1,2,3,4,5,8}AB =,则(){6,7,9}UC A B =. 由{5,8}A B =,则(){1,2,3,4,6,7,9}U C A B =由{1,3,6,7,9}U C A =,{2,4,6,7,9}U C B =,则()(){6,7,9}U U C A C B =, ()(){1,2,3,4,6,7,9}U U C A C B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U U U C A C B C A B =, ()()()U U U C A C B C AB =.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知识点:①全集与补集的概念及其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2导学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2导学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2)》导学案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定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2、熟练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综合运算及应用.【重点难点】重点:准确利用补集定义求解补集,集合的交、并、补综合运算.难点:集合的交、并、补综合运算及应用.【学习过程】阅读课本第10页到第11页补集部分的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知识点一 补集问题1、结合全集的定义,你认为全集是固定不变的还是依据具体问题来加以选择的?试举例说明.问题2、全集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全集U 中子集A 的补集怎么表示?问题3、结合补集的定义填空(1) U C U =__________; (2)U C ∅=__________; (3)A (A C U )=__________;(4)A (A C U )=__________; (5))(A C C U U = __________.问题4、课本例8中我们是用_______法来表示集合}{9U x x =是小于的正整数的,用_______法来表示集合}{1,2,3,4,5,6,7,8,9U =的.问题5、课本例9中集合}{U x x =是三角形的元素是什么?三角形可分为哪几类?问题6、你能理解集合U C ()A B 吗?我们是如何来求U C ()A B 的,分几个步骤?知识点二 集合的交、并、补综合运算及应用例1已知集合S={x |1<x ≤7},A={x |2≤x <5},B={x |3≤x <7},求:(1)(A C S ) (B C S );(2))(B A C S ;(3)(A C S ) (B C S );(4))(B A C S .问题1、用不等式表示的集合的交、并、补集的运算,常用什么样的数学工具来解答?问题2、请解答此题,相信你能行!思考:从本题的结果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例2设全集}{323,22-+=a a U , ,{}2,12-=a A ,}{5=A C U ,求实数a 的值。

集合的基本运算(2)

集合的基本运算(2)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2)》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定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2、熟练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综合运算及应用.【重点难点】▲重点:准确利用补集定义求解补集,集合的交、并、补综合运算.▲难点:集合的交、并、补综合运算及应用.【知识链接】1、集合与子集2、集合的交、并运算【学习过程】阅读课本第10页到第11页补集部分的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知识点一 补集问题1、结合全集的定义,你认为全集是固定不变的还是依据具体问题来加以选择的?试举例说明.问题2、全集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全集U 中子集A 的补集怎么表示?问题3、结合补集的定义填空(1) U C U =__________; (2)U C ∅=__________; (3)A A C U =__________;(4)A A C U =__________; (5))(A C C U U = __________.问题4、我们是用_______法来表示集合}{9U x x =是小于的正整数的,用_______法来表示集合}{1,2,3,4,5,6,7,8,9U =的.问题5、例9中集合}{U x x =是三角形的元素是什么?三角形可分为哪几类?问题6、你能理解集合U C ()A B 吗?我们是如何来求U C ()A B 的,分几个步骤?知识点二 集合的交、并、补综合运算及应用例1已知集合S={x |1<x ≤7},A={x |2≤x <5},B={x |3≤x <7},求:(1)(A C S ) (B C S );(2))(B A C S ;(3)(A C S ) (B C S );(4))(B A C S .点拨:利用数轴工具规律方法:思考:从本题的结果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例2在开秋季运动会时,某班有28名同学参加比赛,其中有15人参加径赛,有8人参加田赛,有14人参加球类比赛,同时参加田赛和径赛的有3人,同时参加径赛和球类比赛的有3人,没有人同时参加三项比赛,问同时参加田赛和球类比赛的有多少人?只参加径赛的同学有多少人?分析:问题1、若参加径赛、田赛、球类比赛的同学组成的集合分别为C B A 、、,则本题的叙述可否转化为数学语言?问题2、你能根据题意画出对应的韦恩图吗?规律方法:例3已知集合A={0624|2=++-a ax x x },B={x |x <0},若∅≠B A ,求a 的取值范围. 分析:问题1、由∅≠B A 方程06242=++-a ax x 的根的分布有那几种情况?问题2、分这些情况一一去讨论比较复杂,难于从正面入手,你能从反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吗?规律方法:例4、对于集合B A 、,定义B A - ={B x A x x ∉∈且|},B A ⊕ =)()(A B B A -- ,设M ={1,2,3,4,5,6},N ={4,5,6,7,8,9,10},则N M ⊕=________________.规律方法:【基础达标】A1、设}{S x x =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A x x =是平行四边形,}{B x x =是菱形,}{C x x =是矩形,求B C ,S C B ,S C A .A2、已知全集U={x |-2≤x ≤1},A={x |-2<x <1},B={x |022=-+x x },C={x |-2≤x <1},则( )A 、C ⊆AB 、C A C U ⊆ C 、C B C U =D 、B A C U =B3、设集合}{37A x x =≤<,}{210B x x =<<,求R C ()A B ,R C ()A B , (R C A )B ,A (R C B ).B4、已知集合A ={012|2=++b ax x x }和B ={0|2=+-b ax x x }满足}2{)(=B A C U , A },4{)(=B C U R U =,求实数b a ,的值.C5、已知全集U=B A ={x 100|≤≤∈x N },A )(B C U ={1,3,5,7},求集合B .C6、已知全集U ={1,2,3,4,5}, A ={095|2=+-x x x },q A C U A U 及求,⊆.D7、已知全集为R ,集合P ={R x x x y y ∈++=,14|2},Q ={R x x x y y ∈++-=,32|2}求Q P 和)(Q C P R .D8、已知012=++ax x ,022=-+a x x ,0222=++ax x ,若这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小结】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补集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当堂检测】A1、已知全集}{1,2,3,4,5,6,7U =,}{2,4,5A =,}{1,3,5,7B =,求A (U C B ), (U C A ) (U C B ).B2、设全集U 和集合P B A ,,满足A =B C U ,B=P C U 则A 与P 的关系是:( )A 、P C A U =B 、P A =C 、P A ≠⊃D 、P A ≠⊂ B3、定义集合B A ,的一种运算A ※B ={x |x =B x A x x x ∈∈+2121,,其中},若A ={1,2,3},B ={1,2},则A ※B 中的所有元素数字之和为( )A 、9B 、14C 、18D 、21【课后反思】。

高一数学《§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导学案

高一数学《§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导学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1.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2. 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0 {0}; 0 ∅;∅ {x |x 2+1=0,x ∈R };{0} {x |x <3且x >5};{x |x >-3} {x |x >2};{x |x >6} {x |x <-2或x >5}.复习2:已知A ={1,2,3}, S ={1,2,3,4,5},则A S , {x |x ∈S 且x ∉A }= .思考: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预习教材P 8~ P 9,找出疑惑之处)探究:设集合{4,5,6,8}A =,{3,5,7,8}B =.(1)试用Venn 图表示集合A 、B 后,指出它们的公共部分(交)、合并部分(并);(2)讨论如何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分别表示两个集合的交、并?新知:交集、并集.①交集: Venn 图:②并集: Venn 图:试试:(1)A ={3,5,6,8},B ={4,5,7,8},则A ∪B = ;(2)设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则A ∩B = ;(3)A ={x |x >3},B ={x |x <6},则A ∪B = ,A ∩B =. (4)分别指出A 、B 两个集合下列五种情况的交集部分、并集部分.反思:(1)A∩B 与A 、B 、B ∩A 有什么关系?A(2)A ∪B 与集合A 、B 、B ∪A 有什么关系?(3)A ∩A = ;A ∪A = ;A ∩∅= ;A ∪∅= .※ 典型例题例1 设{|18}A x x =-<<,{|45}B x x x =><-或,求A ∩B 、A ∪B .变式:若A ={x |-5≤x ≤8},{|45}B x x x =><-或,则A ∩B = ;A ∪B = .小结:有关不等式解集的运算可以借助数轴来研究.例2 设{(,)|46}A x y x y =+=,{(,)|327}B x y x y =+=,求A ∩B .变式:(1)若{(,)|46}A x y x y =+=,{(,)|43}B x y x y =+=,则A B = ;(2)若{(,)|46}A x y x y =+=,{(,)|8212}B x y x y =+=,则A B = .反思:例2及变式的结论说明了什么几何意义?※ 动手试试练1. 设集合{|23},{|12}A x x B x x =-<<=<<.求A ∩B 、A ∪B .练2. 学校里开运动会,设A ={x |x 是参加跳高的同学},B ={x |x 是参加跳远的同学},C ={x |x 是参加投掷的同学},学校规定,在上述比赛中,每个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比赛,请你用集合的运算说明这项规定,并解释A B 与B C 的含义.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知识拓展A B C A B A C =()()(),A B C A B A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A B A =(),A A B A =(). 你能结合Venn 图,分析出上述集合运算的性质吗?1. 设}{}5,1,A x Z x B x Z x =∈≤=∈>那么AB 等于( ).A .{1,2,3,4,5}B .{2,3,4,5}C .{2,3,4}D .{}15x x <≤ 2. 已知集合M ={(x , y )|x +y =2},N ={(x , y )|x -y =4},那么集合M ∩N 为( ).A. x =3, y =-1B. (3,-1)C.{3,-1}D.{(3,-1)}3. 设{}0,1,2,3,4,5,{1,3,6,9},{3,7,8}A B C ===,则()A B C 等于( ).A. {0,1,2,6}B. {3,7,8,}C. {1,3,7,8}D. {1,3,6,7,8}4. 设{|}A x x a =>,{|03}B x x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5. 设{}{}22230,560A x x x B x x x =--==-+=,则AB = .1.已知集合M ={直线},N ={圆},则M ∩N 的元素个数为( )个.A .0B .1C .2D .不确定2.若集合A ={x | |x |≤1,x ∈R },B ={y |y =x 2,x ∈R },则A ∩B =( ) A .{x |-1≤x ≤1} B.{x |x ≥0}C .{x |0≤x ≤1}D .∅3.(09·山东文)集合A ={0,2,a },B ={1,a 2}.若A ∪B ={0,1,2,4,16},则a 的值为( )A .0B .1C .2D .4 4.设集合A ={x |-1≤x <2},B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2B .a >-2C .a >-1D .-1<a ≤25.(08·山东文)满足M ⊆{a 1,a 2,a 3,a 4},且M ∩{a 1,a 2,a 3}={a 1,a 2}的集合M 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6.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x |x =a +b ,a ∈P ,b ∈Q },若P ={0,1,2},Q ={-1,1,6},则P +Q 中所有元素的和是( )A .9B .8C .27D .267. 若关于x 的方程3x 2+px -7=0的解集为A ,方程3x 2-7x +q =0的解集为B ,且A ∩B ={13-},求A B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2)1.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① 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记作 . 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x A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记作 .若A B B A ⊆⊆且,则 .② 两个集合的 部分、 部分,分别是它们交集、并集,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A B = ;A B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当堂训练】
1.已知全集 U={0,1,2},且∁UA={2},则 A=( ) A.{0} B.{1} C.∅ D.{0,1} 2.若 P={x|x<1},Q={x|x>-1},则( ) A.P⊆Q B.Q⊆P C.∁RP⊆Q D.Q⊆∁RP 3. (2013·重庆)已知全集 U={1,2,3,4}, 集合 A={1,2}, B={2,3}, 则∁U(A∪B)=( ) A.{1,3,4} B.{3,4} C.{3} D.{4} 4.设全集 U={a,b,c,d},集合 A={a,b},B={b,c,d},则(∁UA)∩B=________. 5.设全集 U={2,4a,-(a-3)2},集合 A={2,a2-a+2},若∁UA={-1},则 a
【复习引入】 1.若 A⊆B,则 A∪B=_____,A∩B=____.若 A∩B=B 则 B____A. 2.若 A∪B=B 则 A____B.若 A∪B=A∩B,则 A____B. 3.(2013·广东)设集合 M={x|x2+2x=0,x∈R},N={x|x2-2x=0,x∈R},则 M∪N =( )A.{0} B.{0,2} C.{-2,0} D.{-2,0,2} 4. (2013·四川)设集合 A={x|x+2=0},集合 B={x|x2-4=0},则 A∩B=( ) A.{-2} B.{2} C.{-2,2} D.∅ 【自主探究】全集: 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__________,那么就 定义 称这个集合为全集 记法 图示 通常记作 U
1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一数学组
符号语言
U
A={x|x∈U,且 x____A}
图形语言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归纳总结】①简单地说,

A 是从全集 U 中取出集合 A 的全部元素之后,
所有 剩余的元素 组成的集合. ②性质:A∪( UA)
U
U,
U
A∩( UA)=
U
, (
U
U
( UA)
A,
)
3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一数学组
【题型三】补集性质的应用 已知集合 A={x| x -4x+2m+6=0},B={x|x<0},若 A∩B≠∅,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求满足A∩B=∅ 对上述m的取值范 ―→ ―→ 结论 的m的取值范围 围在R中取补集
2
分析:
【规律总结】 “正难则反”策略是指当某一问题从正面解决较困难时,我们可以从其反面 入手解决.已知全集 U,求子集 A,若直接求 A 困难,可运用“正难则反”策略先求∁UA, 再由∁U(∁UA)=A 求 A. 【拓展变式三】 若集合 A={x|a x +3x+2=0}中至多有 1 个元素,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U=
(A∪B)

Φ =U,
(A∩B)
A)∪( UB),
U
( UA)∩( UB).
(3)如图所示的深阴影部分是常用到的含有两个集合运算结果的 Venn 图表示.
1.设全集 U={1,2,4,8},M={1,2},则∁UA 等于( A.{4} B.{8} C.{4,8} D.∅ 2.设全集为 U,M={0,2,4},∁UM={6},则 U 等于( A.{0,2,4,6} B.{0,2,4} C.{6} D. ∅
【拓展变式一】(2012·广东高考)(1)设集合 U={1,2,3,4,5,6},M={1,2,4},则∁UM= ( )A.U B.{1,3,5} C.{3,5,6} D.{2,4,6}
(2)已知全集 U={x|1≤x≤5}, A={x|1≤x<a}, 若∁UA={x|2≤x≤5}, 则 a=________.
【题型二】交集、并集、补集的综合运算 (1)(2012·辽宁高考)已知全集 U={0,1,2,3,4,5,6,7,8,9},集合 A={0,1,3,5,8},集 合 B={2,4,5,6,8},则(∁UA)∩(∁UB)=( ) A.{5,8} B.{7,9} C.{0,1,3} D.{2,4,6} (2)已知全集 U={x|x≤4}, 集合 A={x|-2<x<3}, B={x|-3≤x≤2}, 求 A∩B, (∁UA) ∪B,A∩(∁UB).
练习:求不等式组
x5 的整数解 x 2
求不等式组
x5 的自然数解、实数解 x 2
【说明】全集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 补集: 文字语言 对于一个集合 A, 由全集 U 中________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 合 A 相对于_______的补集,简称为集合 A 的补集,记作_____
设全集 U={2,3, a 2a 3 },A={|2a-1|,2}, UA={5}.则 a
)
)
3.已知 U=R,A={x|x>15},则∁UA=________. 4.已知全集 U={1,2,3,4,5},A={1,2,3},B={2,3,4},则∁U(A∩B)=( A.{2,3} B.{1,4,5} C.{4,5} D.{1,5}
2
)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一数学组
【题型一】补集的基本运算 例:(1)已知全集为 R,集合 A={x|x<1,或 x≥5},则∁RA=________. (2)已知全集 U,集合 A={1,3,5,7},∁UA={2,4,6},∁UB={1,4,6},求集合 B.
【拓展变式二】 (1)集合 U={1,2,3,4,5,6},S={1,4,5},T={2,3,4},则 S∩(∁UT)=( A.{1,4,5,6} B.{1,5} C.{4} D.{1,2,3,4,5} (2)设 U=R,A={x|x>0},B={x|x>1},则 A∩(∁UB)=( ) A.{x|0≤x<1} B.{x|0<x≤1} C.{x|x<0} D.{x|x>1}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一数学组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学案
2014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㈡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1.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2.能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全集、补集的概念, 数形结合 的思想。 理解补集可以看成是集合的一种“减法运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