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庖丁解牛》教案

合集下载

《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庖丁解牛》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 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体会庖丁技艺的高超和心态的平和。

3. 引导学生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4.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庖丁解牛的过程描述。

2. 文中涉及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专业词汇和句式理解。

2. 庖丁解牛过程中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文本内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人生哲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庖丁解牛过程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庄子》和《庖丁解牛》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3. 文本分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和人生哲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庖丁解牛过程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5. 分享与总结: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和人生哲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庖丁解牛》与其他文化作品中对技艺的描绘,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雕花、书法等,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技艺的理解和表现。

2. 实践环节:邀请刀工师傅现场演示庖丁解牛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庖丁技艺的高超。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庖丁解牛的过程和人生哲理。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心专一、技艺精湛,面对困难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并背诵重点句子。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对后续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表现。

《1.3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和教案(共四篇)

《1.3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和教案(共四篇)

《1.3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庖丁解牛》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時,应该好好地收敛自己的态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则还是容易受伤害的。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的重点实词及通假字,理解文段的基本含义。

2.探究庖丁的优秀之处和原因,感悟解牛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审美鉴赏与创造:探究庖丁的优秀之处和原因,感悟解牛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文化传承与理解: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重)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难)。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自学,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中国的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年代。

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庄子是那类耀眼的星座之一。

这个枯瘦的老人家像一只下蛋的鸡,趴在大自然的巢穴里勤勉地生产思想的鸡蛋,然后咯咯地叫着“天道自然,养生全身”八个字,向人们传播自己的思想。

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二、知识积累(多媒体)1、作者简介2、解题三、进入文本体会文本的魅力1、朗读课文2、欣赏“解牛之美”(1)划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生动,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庖丁解牛》教学设计(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篇1我曾上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公开课,从《庖丁解牛》入手研究文言文课外自读篇目的教学法,课后反映较好。

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及有关问题。

一、教学设计:1、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读《庖丁解牛》,必须做到: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达到可以较流畅的诵读要求;勾出“自读提示”及课文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主旨、好句好段等内容;记下疑难问题。

2、通过课堂(45分钟)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并指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其具体步骤为:①诵读正音。

指定一个大组听其他三个大组诵读课文,指出错误,教师同时也给予诵读指导,然后再读。

②教师提问抽查自读勾书的情况,对认识混淆、理解错误的问题给予分析指导,发动全班学生讨论,从中寻找正确答案。

③质疑辨析。

要求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记下的问题提出来让全体同学思考讨论,尽量联系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寻求其中的联系,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点拨、总结。

④写作训练。

要求学生针对文中“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一句,以“‘道’与‘技’”为正标题,对副标题“谈……”进行补充,设计议论文的开头。

二、指导思想: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习惯于包办代替,进行文言文教学硬是要逐字逐句地串讲,学生也习惯于依赖老师,不敢也不能够自己阅读文言文,教材所编配的文言自读篇目常常不能发挥“自读”的.作用。

因此,在接到公开课任务后,我选择了课外自读篇目《庖丁解牛》,力图体现出教材的编排意图。

我在布置自读任务时没有提出特别高的要求,也没有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做书面作业等,只要求他们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同时适当地勾画,记下问题。

庖丁解牛教案两课时

庖丁解牛教案两课时

庖丁解牛教案两课时教案一:庖丁解牛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庖丁解牛的故事,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庖丁解牛的哲学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批评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对知识的热爱,激发他们对哲学和思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庖丁解牛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哲学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庖丁解牛的思想解读其他事物。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庖丁解牛的故事文本、课件、多媒体设备。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他们对庖丁解牛这个词的理解,了解学生对庖丁解牛的认识程度。

2. 提出问题(10分钟)通过展示庖丁解牛的故事文本,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量:- 故事中的庖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技艺有什么特殊之处?- 庖丁解牛的过程中,他是如何达到“无我”状态的?- 庖丁解牛的哲学意义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3. 故事讲解(25分钟)使用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讲解庖丁解牛的故事。

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量问题并与他们进行交流讨论。

4. 思量与探索(2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庖丁解牛的故事进行深入思量,并回答以下问题:- 庖丁解牛的哲学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中的“无我”和“自然”?- 庖丁解牛的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启示?5. 总结(10分钟)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对庖丁解牛的故事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思量如何运用庖丁解牛的思想解读其他事物。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探讨庖丁解牛的哲学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庖丁解牛的思想解读其他事物。

作业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

教案二:庖丁解牛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庖丁解牛的故事,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庖丁解牛的哲学意义。

高二课文《庖丁解牛》教案

高二课文《庖丁解牛》教案

高二课文《庖丁解牛》教案高二课文《庖丁解牛》教案(通用12篇)高二课文《庖丁解牛》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好处和用法。

2、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熟悉客观规律务必透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3、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述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继承并进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熟悉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熟悉论动身,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行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见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学问。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奇妙,善用寓言和比方,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二、解释题意: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这天我们学习这篇寓言,能够得到一种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课文朗读四、整体感知(一)串讲课文1、第一段:译文:庖丁为文惠君宰牛。

手所触及的地方,肩所倚着的地方,脚所踩到的地方,膝盖所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进刀时(发出巨大的)騞騞的声响,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分析: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娴熟动作和奇妙音响。

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自如,发出轻快的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

当庖丁进刀的时候,听到的是更为洪亮的哗啦啦的声音。

这些富于节奏感受的声音非常奇妙,和庖丁美丽的动作相协作,就像奏乐,又像舞蹈,犹如商汤乐舞《桑林》和尧时乐曲《经首》那样美丽。

《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2.了解“然”“乎”等文言虚词的一些用法;3.领会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教学重点】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教学难点】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由作者简介导入课文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世称“老庄”。

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从而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坑。

庄子的思想是没落贵族阶级意识的反映,但是,在他的著作中常对黑暗现实揭露和抨击,也有一些积极意义。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关于课文出处: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

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今天我们阅读这篇课文,可以得到一种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

《庖丁解牛》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庖丁解牛》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庖丁解牛》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庖丁解牛》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庖丁解牛》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庖丁解牛》,探讨古代哲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庖丁解牛》的背景和内容;2.庖丁的技艺和哲学思想;3.本文主要表达的哲学思想;4.本文与中国哲学的关系;5.文言文阅读技巧。

三、教学重难点1.如何理解庖丁解牛的技艺;2.如何理解庖丁的哲学思想;3.如何分析本文的哲学思想。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庖丁解牛》的背景、内容、哲学思想等;2.讨论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室设备;2.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3.制定教案,准备教师演示PPT。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介绍《庖丁解牛》的背景和作者;2.引出本文主要表达的哲学思想;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讲授《庖丁解牛》的内容和背景1.介绍《庖丁解牛》的作者及其产生的背景;2.讲解《庖丁解牛》的具体内容,重点阐述庖丁的技艺。

三、解读庖丁的哲学思想1.介绍庖丁的技艺蕴含的哲学思想;2.引导学生对庖丁哲学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四、分析《庖丁解牛》表达的哲学思想1.了解本文主要表达的哲学思想;2.探讨本文哲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关系。

五、文言文阅读技巧1.介绍文言文的词语、成语、修辞手法等基本知识;2.分析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

七、教学总结1.复习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总结本课程的教学成果;3.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1.分析本次教学的优缺点;2.总结教学经验;3.反思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成功和不成功之处,做出改进措施。

八、教学建议1.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增加其阅读广度,提高其阅读水平;2.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新颖,充满兴趣;3.要及早发现学生的难点和不足,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庖丁解牛》的教案

《庖丁解牛》的教案

《庖丁解牛》的教案第一篇:《庖丁解牛》的教案《庖丁解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字词,文言句式以及由本文生发出的成语,分析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研读,结合庖丁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体会寓言的多义性。

情感目标:结合文本,使学生理解一切事情都有它的客观规律,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积累,同时在面对困难时沉着冷静对待,有了成就需收敛锋芒,低调做人的为人处事的之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解。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游戏趣味题导入小时候我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我们不妨重拾童年趣事,一起来完成老师黑板上的这道题。

……同学们都知道在这道题中是运用了规律,就不用一个个数下去了,这就是规律的作用。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庖丁是如何利用规律成为一代名庖的)二:介绍作者师:我们都说啊,从前有一位老人很会讲故事,比如说庄周梦蝶,鲲鹏,也就是《逍遥游》里面的,他通过这样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庖丁的这个解牛的故事正是这位老人庄子来解说的。

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庄子的世界。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因庄子曾经隐居南华山,又称为《南华经》。

庄周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生活贫苦,学识渊博,善于辩论。

庄子作品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来说明道理,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属于相对主义,对生活的态度主张一切“安时而处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具体体现在这些方面:一、批判现实社会。

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

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二、向往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
学校大江中学
授课人
授课地点高二(6)授课时间
庖丁解牛
【三维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
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重)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难)
【教学用具】多媒体、制作课件、印发学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的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年代。

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庄子是那类耀眼的星座之一。

这个枯瘦的老人家像一只下蛋的鸡,趴在大自然的巢穴里勤勉地生产思想的鸡蛋,然后咯咯地叫着“天道自然,养生全身”八个字,向人们传播自己的思想。

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二、知识积累(多媒体)
1、作者简介
2、解题
三、进入文本体会文本的魅力
1、朗读课文
2、欣赏“解牛之美”
(1)划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生动,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

(2)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它符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
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3)文惠君的赞扬对表现庖丁解牛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侧面烘托了庖丁的高超的技艺
引出下文对实质问题的探讨
3、探讨解牛经
(1)齐读第三段
(2)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明确:解牛之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3)3、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他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当下这个境界的?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说你的体会。

解牛的三种境界: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懂规律)------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运用规律)。

(4)课文是怎样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目的何在?
良:“岁更”—“割”
明确:对比族:“月更”—“折”
丁:“十九年”—解、“游刃有余”
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
运用了规律,突出“道”之重要
(5)尽管庖丁解牛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但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还是采取了什么态度?
明确:“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谨慎小心。

4、小结:得道的过程
5、补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人生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
四、合作探究:
1、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明确:注意寓言的比喻义
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時,应该好好地收敛自己的态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则还是容易受伤害的。

五、延伸拓展:由庄子的庖丁解牛看庄子的哲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
【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

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

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六、小结
•当我们在滚滚红尘中疲惫不堪的时候
•当我们在横流的物欲中无法自拔的时候
•当我们在物欲与良知的碰撞中迷失的时候
•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我们应该好好地看看庄子、学学庄子、品悟庄子
七、作业设计
1、读庄子的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启示?生写200字左右的启示。

2、完成学案
板书设计:
庖丁解牛
⑴始解之时——目见全牛(不懂规律)
⑵三年之后——目无全牛(认识规律)
⑶方今之时——游刃有余(运用规律)
牛体—(比喻)—社会
刀——(比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