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怎样进行药物治疗
厄贝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中国卫生产业C HI NAHE A L T H I NDUS T RY原发性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疾病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高血压疾病进展的过程中,约有1/3患者可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而左心室肥厚是舒张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
血管紧张素Ⅱ对左心室肥厚的形成影响最大,其原理是,Ang Ⅱ通过提高外周的血管阻力,而增加心脏的后负荷,从而增加交感神经紧张性,刺激成纤维细胞,增加胶原合成,诱发左心室肥厚形成。
因此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动脉血压意味着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且目前一些前瞻性研究已经证实[1]。
有研究认为在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中微量白蛋白尿和左心室肥厚是强预测指标[2]。
高血压中肾脏损害也是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蛋白尿的出现不仅是肾脏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也是早期肾损害的标志之一,因此早期降低蛋白尿和发现并逆转左心室肥厚尤为重要,心血管研究领域中目前已成为热门课题。
高血压治疗要改善靶器官损害和血压水平的控制。
目前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已得到肯定。
复方丹参滴丸具有增加血流量,保护心肌扩张冠状动脉及抗感染等作用[3],在临床上较多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我院治疗伴微量蛋白尿和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于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及门诊治疗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及微量尿蛋白阳性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的诊断标准。
心脏超声显示左室重量指数(LVMI )女﹥110g /m 2、男﹥134g /m 2,收缩压(SBP )≥140mm Hg 或舒张压(DBP )≥90mm Hg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心肌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脏瓣膜病患者及其他严重肝心肾疾病,均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禁忌症。
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的分析及逆转治疗

要 。近年来 ,兴 宁市第 二人民医院积极研究缬沙坦在治疗E 并L H中 H V
(21 1. P ) 】 V 本身并 非一种疾病 ,而是人类 自青年时期 以 1. 2 k a 。L H  ̄ 5
观察组 给予每 日口服一次缬沙坦 ( 丽珠集 团丽珠 制药厂)8r , 0 g a
后 自身发育或心肌对 有氧运动和力量训 练而出现 的正 常现象 ,但往往 是 心脏病的先兆 ,也 是对心血管疾病 和高血压的病理反 应。L H V 的诊
[】 陈 明艳, 侠 - 3 王学 替牙期 外伤脱 位前 牙再植4 例 1年 随访 观察 [ . O 0 J ]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00 ( : ・0 2 1, 6 1 2 . 7 )8
[】 黄建 生, 磊, 淑 兰, . 4 周 徐 等 自体牙 移植 的 临床研 究 [ . 西 口腔 医 J华 】 学杂 志,06 () 51. 2 0, 5: -6 7 1
【 关键 字】 高血 压 ; 心室肥厚 ; 左 缬沙坦 ; 苯地 平控释 片 硝
中圈分类号 :R 4 . 54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 14 (0 1 1 00 - 2 6 1 8 9 2 1 )2- 12 0
岁 ,平均年龄 6. ,病程 11年 ,平均病程 8 年 。两组一般资料 比 4岁 2  ̄5 . 6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5 . )。 0
1 . 2方法
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及逆转 左心室肥厚分析

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及逆转左心室肥厚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两种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方法将该院治的此病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 组,分别服用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两种药物,并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心功能。
贝那普利组左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 (EF)及平均左心室周边缩短率(mVcF)均高于氨氯地平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 2 种药物的疗效均较好,贝那普利治疗效果稍优于氨氯地平,同时发现贝那普利在治疗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患者中效果较佳,可作为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一线用药。
[关键词] 贝那普利;氨氯地平;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研究表明[1,2],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LVH)的心血管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LVH 是一项重要的独立心血管病危险因子,其与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密切相关。
通过药物治疗减轻心室肥厚、延缓或逆转心室重构是针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主要措施[1]。
本研究旨在比较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LVH 的影响,发现哪种疗效更佳,为治疗血压和LVH 提供用药指导意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 年3 月一2012 年5 月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符合 2005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并依据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心室肥厚共80 例患者。
其中男52 例,女27 例,年龄40~80 岁,病程8~30 年。
对于患者随机分组为:贝那普利组与氨氯地平组各40 例。
1.2 治疗方法贝那普利治疗组用药10mg,1 次/天,氨氯地平组晨起口服氨氯地平2.5mg,1 次/天。
治疗期6 个月,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使用其他类降压药物。
1.3 数据统计采用SPSS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 检验,P<0.05 为呈显著性差异。
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及逆转左心室肥厚180例

levamlodipine beslate(Shihuida)combined
benazepril hydrochloride
(xindayi)WaS groups
patients edema test
no
test
group 180,and import
arnlodipine
besylate(Norvasc)combined benazepril hydrochloride(xindayi)WaS
weeks of drug-during
庇锄缈够CaiJiumei,LiaoxiangzAong(Department ofCard'fogy,
and ReversaI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period,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domestic
hypertrophY
imported group.Conclusion Comparing domestic levamlodipiue beslate with import amlodipine besylate combined benazepril hydruehloride in
effects and
1109/m2(女)。
1.4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以jc±S表 示,组内及组间比较均f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有6例因严重的下肢水肿退出试验,有2例 因明显的头昏、头痛退出试验,有28例因严重干咳退出 临床试验。对照组有19例因严重的下肢水肿退出试验,
有6例因明显的头昏、头痛退出试验,有25例凶严重干
高血压引起左心室肥厚的首选治疗方案

高血压引起左心室肥厚的首选治疗方案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
据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1.6亿的高血压患者,其中有20%~40%的人并发有左心室肥厚。
大量的临床调查发现,并发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与没有并发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相比,其发生心衰、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脑卒中和猝死等情况的几率明显增高。
因此,避免发生左心室肥厚或延缓此病的发展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高血压患者要想预防左心室肥厚,首先要控制好血压,将血压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避免心脏压力负荷的加重而引起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患者一旦患了左心室肥厚,就要在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上设法改善左心室肥厚的症状,以预防心功能不全、心衰等情况的发生。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这些当前最为常用的降压药,都具有抑制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功效。
因此,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应选用上述降压药进行治疗。
在上述具有抑制和逆转左心室肥厚作用的降压药中,疗效最好的药物当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临床研究发现,这两类药物都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来起到降低血压、降低心脏负荷、减低心肌能量代谢等作用的。
这些作用可以阻止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与发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脏的功能,预防心衰的发生。
另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单独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还是单独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都不能完全阻断其体内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而若将这两类药物联合起来使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能有效地减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干咳的副作用。
因此,目前临床上将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作为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首选治疗方案。
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有苯那普利、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等。
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主要有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等。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共识》要点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共识》要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高血压患者。
为了标准化和统一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我国心血管学界于20XX年一起发布了《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共识》。
以下是这份专家共识的要点:1. 定义:高血压合并的LVH定义为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中左心室肥厚的证据,包括LVH电图(Sokolow-Lyon指数、Cornell电压指数等)和LVH超声心动图(LV壁厚度≥12mm等)。
2. 分类:根据LVH的程度和病因,可以将高血压合并的LVH分为4级:轻度LVH(LV壁厚度12-14mm),中度LVH(LV壁厚度15-17mm),重度LVH(LV壁厚度≥18mm)和非高血压性LVH(如瓣膜病、遗传性LVH 等)。
3.诊断策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筛查,识别是否存在LVH。
若初筛结果阳性,则应进一步评估LVH的程度和病因,包括测量血压、心功能评估、血清生化指标(如BNP、肌钙蛋白等)和评估共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
4.治疗原则:治疗高血压合并的LVH的原则是控制血压、减轻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防止心血管事件。
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共病、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体重控制、减少钠盐摄入、戒烟戒酒、限制咖啡因等。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降低血压、减轻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6.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高血压合并LVH的关键措施之一、首选药物包括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左心室负荷、抑制心肌肥厚。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联合用药或选择其他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
7.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患有高血压合并LVH的患者应进行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
8.外科治疗:对于伴有严重瓣膜狭窄或功能异常的高血压合并LVH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手术,如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通心络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研究

[ ] 沙建 慧, 6 杨中万, 夏文春. 水蛭注射液对小 鼠血栓形成及 血浆纤溶酶原激 活物及抑制物 的影 响. 中成药 ,02 2 20 ,4
( )1 8 9 . 3 :9 —19
[ ] 胡细庭, 7 高积慧. 单味水蛭粉治疗高脂血症 19例临床观 l
P a ao,93 2 (up 1 :7一 1. hr cl19 ,2 Spl )s S 3 m
疗 组是 在 对 照组 的 基础 上 加 予通 心 络 胶 囊 ( 家 庄 以 岭 药业 股 石 份有 限公 司 , 国药 准 字 Z 9 805 每 次 3粒 , 天 3次 。 两 组 19 0 1 ) 每
w r 。左 室 肌重 量 ( V ) .4×[ L I ) L w =10 ( VD+L P V wr+ V T 3 IS )
一
轻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程度 , 临床上用于治疗 高血压具 对
有 明显 意义 。 参 考 文 献
L I 3 一13 , VD ] .6 左室重量指数( V )= V 体表面积。 L wI L W/
作 用 C ; 可 明 显 改 善 内皮 细 胞 功 能 , 内 皮 细 胞 具 有 保 护 4 水蛭 7 对
11 一般资料 .
依据 17 98年 WH O建议高血压病左心室
外肥 厚证 据 ( 电 图 、 脏 彩 超 、 查 ) 选 取 自 20 心 心 体 , 03年 1月 至 20 年 1 06 2月 16例 高 血 压 病 左 心 室 肥 厚 患者 , 机 分 为 治 疗 4 随
用于高血压治疗 , 是有 良好疗效 。本研究 目的在于观察通 心
络治 疗高 血 压病 左 心室 肥 厚 的 临床 意 义
坎地沙坦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坎地沙坦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侯立军;王哲【摘要】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3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确诊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坎地沙坦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及心功能各参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后壁厚度以及室间隔厚度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坎地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可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脏功能.【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4(014)007【总页数】2页(P15-16)【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坎地沙坦;复方丹参滴丸【作者】侯立军;王哲【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中医医院阜新123000;辽宁省阜新市中医医院阜新1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合并其他症状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逆转左心室肥厚,则容易引发心衰、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本文主要对2011年10月~2013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120例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3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 29例;年龄 63~82岁,平均(72.8±5.7)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62~83岁,平均(71.8±6.1)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怎样进行药物治疗?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心脏病的主要表现,一方面它是心脏对后负荷增高的代偿性反应,另一方面,是并发症发生和预后恶化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研究提示,左心室肥厚可引起以下四种病理生理变化:左心室充盈减少;左心室储备功能降低,由此妨碍心肌的氧合作用;常常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持久性左心肥厚,还使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
实验室和临床观察均已证实,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可以减轻高血压并发的左心室肥厚,虽然并非所有的抗高血压药物都具有同等效力,但研究资料显示,转换酶抑制剂是治疗左室肥厚疗效最佳的药物之一,它不但可改善高血压的血液动力学,尚可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其导致的心肌肥厚某些环节,逆转心肌肥厚。
有人报道,用西拉普利,每天2.5mg,4周后增至每天5mg,治疗23例患者,6个月后心肌重量明显降低,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收缩功能无显著变化,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减少25%,另外,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临床应用,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其次为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异搏定、硫氮唑酮等,对心室肌肥厚均有逆转作用。
据报道,用硝苯地平每天30~120mg,对27例高血压患者治疗7个月,1个月后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降低,3个月后与对照组(健康人)相近。
治疗头3个月,心室充盈明显改善,之后稳定于正常。
还有人对29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17例非对称性肥厚,12例向心性肥厚)的患者,和13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单用硝苯地平每日60mg,治疗6个月,发现高血压组左心室肥厚消退,且主要是通过肥厚部分的心肌起作用,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肥厚型心肌病组心肌重量等无明显变化。
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虽能降压,但对治疗左心室肥厚则作用甚微,且有较多的副作用,限制了临床上广泛应用。
总之,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等新型降压药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使临床高血压的治疗进入了新的时期,同时,为今后抗高血压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其发生率高于同年龄组的正常血压者。
导致高血压病人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①长期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由于心肌组织的纤维化及灶性坏死,使心肌细胞电稳定性破坏并干扰心肌细胞电活动。
②长期抗血压药物的应用,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酶抑制剂等均可使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儿茶酚胺可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
另外,利尿剂的应用致细胞内Na+、Ca2+、K+
及Mg2+的异常,导致心肌细胞膜电位的稳定性失调。
③高血压导致冠心病或左心室肥大
时常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易发生心肌缺血,使心肌细胞膜电位的稳定性失调。
④药物用量不当,如洋地黄药物中毒等。
(2)对心律失常者通常需要住院或在家中休养,但必须是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因为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本身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临床上发生率高达5%~15%,由于其导致心律失常类型呈多样性,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多见,严重者可发生致命性危险。
故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要注意以下情况:①要严格掌握药物治疗的适应症。
②去除导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各种易患因素,如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心肌缺血,纠正心功能不全等。
③联合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电生理相互作用产生的副作用。
④一旦发生心律失常,应立即停药,并作相应处理。
(3)治疗心律失常应根据类型的不同而用药,常用的药物如下:①窦性心动过速:常用心得安,氨酰心安,乙胺碘呋酮,异搏定等。
②房性早搏:常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乙胺碘呋酮等。
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异搏定等。
④心房纤颤:常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异搏定、洋地黄等。
⑤心房扑动:常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乙胺碘呋酮、异搏定、洋地黄等。
⑥交界性心动过速:常用心律平、异搏定等。
⑦室性早搏:常用利多卡因、慢心律、心律平、心得安、氨酰心安、乙胺碘呋酮等。
⑧室颤:常用利多卡因、慢心律、心律平、乙胺碘呋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