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税收理论
税收学原理笔记 第十章 最优税收

第十章最优税收●10.1最优税收理论概述●最优税收:实质上是从公平和效率的意义上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税收,或者说是在社会对公平的期望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最佳平衡的征税方式。
最优税收理论实际上是对税收效率原则与税收公平原则的综合与深化,它研究的是如何构建能够兼顾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的税收制度●10.1.1最优税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0.1.2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理想的税收制度,应当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
但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效率与公平之间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最优税收理论就是要寻找在政府征税过程中权衡公平与效率的思路和方法,提供让税收扭曲效应或福利损失最小化的途径●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是,运用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的概念,在赋予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不同权重的基础上,将这两个原则统一于社会福利标准之中●社会福利概念既可以体现效率原则的要求,也可以反映出公平原则的要求●最优税收实质上是从公平和效率的意义上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税收,或者说是在社会对公平的期望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最佳平衡的征税方式●最优税收理论分析前提假设◼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在这个市场上,不存在垄断、外部经济、公共产品、优值品与劣值品、规模收益递增或其他导致市场失效的因素,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行政管理能力假设任何税收工具的使用都不受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限制,并且行政管理成本是相当低廉的◼标准福利函数假设标准福利函数给定了衡量最优税制的目标,即实现社会福利极大化●即使在上述假设下,政府也不可能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筹集到所需的财政收入,这种代价集中体现为税收干扰资源配置产生的经济效率损失,即所谓的“超额负担”。
也就是说,从效率原则的基本内涵来看,绝大部分的税收都不符合最优原则,因为税收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个“税收楔子”●鉴于最优原则是无法实现的,经济学家就开始转用次优原则来研究“最优税收”问题,即致力于寻求一种最优的税收工具,这一工具在能够筹集既定收入量的前提下,产生的超额负担尽可能的小●现代最优税收理论其实就是福利经济学中的次优概念和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税收中的具体应用成果,其意义在于为政府制定税收政策和进行税收制度设计时提供一种理想的参照系●最优税收理论主要内容◼应选择怎样的税率结构,才能使商品税的效率损失最小化◼在假定收入体系是建立在所得课税而非商品课税的基础上,如何确定最优的累进或累退程度,以便既实现公平又兼顾效率◼税收制度的征管效率问题●10.2最优商品税●最优商品税:理论研究的是通过商品税取得既定税收收入时,应如何确定应税商品的范围和税率,才能使得政府课征商品税带来的效率损失最小化。
税收理论

税收工具选择
标准的最优税收理论一般假定税收工具是给定的,无法进行选择。最优商品税理论假定不使用总额税。生产 效率只有在对所有商品征税以及100%的利润税可行(或者没有利润税)的前提下才是能够实现的。最优所得税理 论研究通常以能力难以衡量为由,排除了对能力课税的可能性。斯兰罗德认为,能力可以衡量,尽管要耗费成本, 也会出现错误,但另一方面,所得(收入)也无法完全准确衡量,而且所得衡量的准确度取决于为此所耗费的资 源。
最优税制结构
最优税制结构理论综合考虑了商品税和所得税在效率和公平方面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理论避免了 孤立看问题带来的缺陷。(AtkinsonandStiglitz,1976)该理论研究了商品税(间接税)和所得税(直接税) 的适当组合问题,特别是用差别商品税来补充所得税是否可取的问题。当个人间的差异仅仅体现在生产率上时, 首先应考虑线性所得税。在这种情况下,差别间接税用于富人不成比例消费的商品或者增加总额补贴的规模,可 能是可取的。再来考虑非线性所得税。非线性所得税明显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来实现所得税的分配目标。这种情 况下,统一的间接税是最优的,只要劳动和所有消费的商品之间是弱可分的效用函数;也就是说,所有商品之间 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独立于休闲。不幸的是,很难确定可分是合理的假定。
纳税人的行为选择是由各相关变量决定的。对于纳税人来说,所能选择的是如实申报,还是有所隐瞒。阿林 汉姆和桑德莫的研究强调了审计面和处罚率与税收服从的关系。实际上,这种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个人之所以支付 税收,仅仅是因为担心受到稽查和惩罚,从而处罚率的提高和审计面的扩大,可以提高税务服从程度。令人惊奇 的是,在标准模型中,税率提高对所报告的收入的影响并不明确;根据似乎合理的假定,服从实际上随税率提高 而提高,这与通常所认为的高税率鼓励逃税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优税收理论与我国财税改革

最优税收理论与我国财税改革最优税收理论是财政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研究的是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最大化社会福利的税收制度。
最优税收理论主要包括最优税收原则、最优税收制度和最优税收政策三个方面。
首先是最优税收原则。
最优税收原则主要有两个,即内部和外部最优性原则。
内部最优性原则是指在给定社会福利函数的情况下,最优税收制度是能够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税收制度。
外部最优性原则是指在排除掉所有可能的税收制度之外,最优税收制度是能够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税收制度。
最优税收原则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税收的重分配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其次是最优税收制度。
最优税收制度是指能够最大化社会福利的税收制度,包括税种选择、税率设定和税收征收方式等方面。
最优税收制度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税基的广泛性、税收的公正性、税收的效率和税收的可行性等。
在最优税收制度中,需要通过适当的税种选择和税率设定来保证税收的公正性和效率,同时也要考虑税收的可行性,以确保税收的正常征收和使用。
最后是最优税收政策。
最优税收政策是指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具体税收政策。
最优税收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税收目标的确定、税收政策的协调性和稳定性等。
在最优税收政策中,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税收目标的确定,合理地调整税率和税种的设定,以实现税收的公正性和效率。
我国财税改革是在最优税收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我国财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平、简洁、透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最大程度地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财税改革在税收制度的设计中,借鉴了最优税收理论的原则和方法,优化了税种结构,调整了税率档次,改进了税收征收方式,提高了税收公正性和效率。
在我国财税改革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增值税改革。
增值税是一种按照货物和服务的增值额征税的消费税,它以价值增量为税基,实行多级抵扣制度,减少了税负的重叠和垄断的影响,提高了税收效率。
第6章 最优税收与税制设计理论

6.1 最优税收理论
6.1.1 最优商品税
最优商品税理论,是要论证政府收入若全部 通过商品税筹集该如何课税的理论。它主要 研究的是如何确定商品税税率,才能使整个 社会的超额负担最小化问题。
6.1.1 最优商品税
6.1 最优税收理论
6.1.1 最优商品税
最优商品税理论可以表述为:政府的行动只 是它所能观察到的东西的函数。政府不能观 察到单个消费者的特征,而只能观察到他们 的行为。商品税提供给政府的收入与消费者 选择的购买数量成正比。政策选择考虑了消 费者对税率的反应,即购买数量的变化。所 有这些政策工具都是激励相容的:政府完全 考虑了人们出于自身利益对税制的反应。
本章小结
莫里斯认为,最优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应该是 “倒U形”,即个人适用的税率应该先是累 进的,尔后转向累退,收入最高的人所适用 的边际税率应该为零。 税制设计理论认为,要找到适用于所有国家 不同时期的具体的最优税制一般方案注定要 失败。
本章小结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供给方和需求方实际负 担税收的多少取决于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 对比关系。
专栏6—1 拉姆齐
拉姆齐(1903—1930)是英国的一个天才,他活在世上不足27年, 但他在经济学、数学和逻辑学上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的《对税收理论的 贡献一文,是最优税收理论的经典之作;另一篇文章《储蓄的数学理论》也 是经济学的经典之作。据说凯恩斯只为一位比他年轻的人写过纪念文章,而 此人就是拉姆齐。经济学权威辞典《新帕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用了较多的 篇幅介绍拉姆齐和他的理论。
6.4税收理论:结合中国的比 较分析
6.4.2税制设计理论与中国税收理论的发 展
第4章_最优税收理论.

本章提要
简单来说,最优课税理论是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征收某些大宗 税款的理论。站在税制结构的角度而言,即以怎样的方式、方法对应税 行为的合理征税。从课税原则上说,尽管有各种主张,但在公平与效率 原则上存在着共识;最优课税理论就是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 的公平性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体系进行分析的学说。围绕着 公平标准与效率标准,学术界对到底应该对哪些商品征税、所得税应当 累进到何种程度、商品课税与所得课税应该如何组合等这些财政学中非 常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理论的最优课税理论是假定政府在建立税收制度和制定税收政策时,对 纳税人的信息(包括纳税能力、偏好结构等等)是无所不知的,而且政 府具有无限的征管能力。可是,在现实中,政府对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等 了解并不完全,同时征管能力也有限。所以,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下,最优课税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如何征税才能既满足效率要求,又符合 公平原则。
二、最优商品税收理论的发展
(一)科利特—黑格规则 科利特和黑格(Corlett and Hague,1953)将闲 暇作为第三种商品纳入模型。 在不能对闲暇直接征税的情况下,可以对与闲暇存 在替代关系的那种商品征收低税率的税收,对与闲 暇存在互补关系的那种商品征收高税率的税收。 结论:对消费弹性高的奢侈品征高税,对弹性低的 必需品征低税。(并不严格遵守逆弹性命题)
12
二、最优商品税收理论的发展
(二)考虑公平后的情况 戴蒙德和米尔利斯(Diamond and Mirrlees,1970)、费尔 德斯坦(Feldstein,1972)、阿特金森和斯蒂格里茨(Atkinson and Stiglitz,1976)、米尔利斯(Mirrless,1976),将收入分配 问题纳入考察视野,表明商品税的效率性目标和公平性目标 难以兼得,在具体税制设计时需要进行权衡。 斯特恩(Stern,1987)指出即使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会产 生较大的额外负担,但为达到社会公平起见,也应当对需求 弹性低的商品征收较低的税收,而对需求弹性较高商品征收 较高的税收。 戴蒙德和米尔利斯(Diamond and Mirrlees,1971)证明收入 分配问题的引进实际上改变了等比例减少原则。这表明经典 最优商品税理论现实意义较差。
最优税收的名词解释

最优税收的名词解释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税收是政府从个人、家庭和企业等经济主体中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方面的开支需求。
然而,税制的设计和实施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
最优税收理论试图找到一种最优化的税收政策,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最优税收的定义最优税收是一种经济学的理论观念,指的是在经济体中设定一种税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性。
最优税收追求的目标是在满足政府财政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税收对个人和企业的扭曲影响。
二、税收扭曲效应税收扭曲效应是指税收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产生的影响。
当税收立法不合理或税率过高时,税收可能会导致经济主体的供应和需求决策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1. 劳动供给扭曲当税收过高时,劳动所得税的增加会降低人们为获得额外收入所愿意提供的工作数量。
这导致劳动供给减少,进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2. 投资决策扭曲税收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也产生重要影响。
增值税、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等税收形式可能削弱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投资意愿,从而影响投资规模和经济活动的扩大。
3. 消费行为扭曲消费税和销售税等形式的税收会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导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扭曲。
高税率可能导致需求下降或迁移到非征税区域,影响市场的效率。
三、最优税收原则为了减少税收对经济的扭曲效应,最优税收理论提出了一些原则,其中包括:1. 税收均衡原则最优税收应当追求税收的公平性,避免过重依赖某个人群或企业实施税收,并通过纳税制度中的激励机制来减少纳税人的抵制行为。
2. 边际税负一致原则边际税负一致原则要求税收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具有一致性,确保同样的经济活动承担同样的税负,减少税收带来的产出扭曲。
3. 收入弹性原则最优税收应考虑不同经济主体的收入弹性,避免将过高的税收负担加在相对收入弹性较小的人群身上,防止产生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的纳税效应。
四、实践和挑战最优税收理论为政府实施税收政策提供了一种指导思想,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试论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我国税制改革的政策启示

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我国税制改革的政策启示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控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税收政策的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等方面。
最优税收理论是研究税收政策的重要理论框架,对于指导税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最优税收理论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我国税制改革的政策启示。
1. 最优税收理论概述最优税收理论是由经济学家们在对税收政策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来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和社会公平最大化的目标。
最优税收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1 税收弹性和税收扭曲税收弹性是指税收相对于税基的变动程度。
它反映了税收政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程度。
最优税收理论认为,税收弹性会导致税收扭曲,即税收政策对资源配置产生副作用。
对于资源配置相对灵活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应该尽量减少税收扭曲。
1.2 边际税率和效用最大化最优税收理论将边际税率与效用最大化联系在一起。
边际税率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的税收所带来的效用损失。
最优税收理论认为,当边际税率等于边际效用时,税收达到最优水平。
1.3 税收公平原则最优税收理论认为,税收公平是税收政策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最优税收理论主张实现税收公平应该采取税收负担与收入或消费的关联,即税收应按照个人或企业的能力来确定。
2. 我国税制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的税制改革进入新阶段后,我国税制逐渐趋于成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2.1 多层次的税制体系我国税制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构成,涉及税种繁多,征收、分配制度较为复杂。
不同税种之间的重叠和交叉使税制更加复杂。
2.2 部分税收扭曲现象由于税制本身的问题,我国税收扭曲现象较为突出。
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扭曲现象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使经济增长受到限制。
2.3 税收制度不完善我国税收制度在征收方式、纳税主体、税收征管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浅析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中国税制改革的影响

浅析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中国税制改革的影响【摘要】最优税收理论是现代财政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研究税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寻找最佳的税收政策。
在中国税制改革背景下,最优税收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然后分析了中国税制改革的目标与实施,以及最优税收理论在中国税制改革中的应用情况。
最优税收理论对中国税制改革的启示在于优化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
展望未来,中国税制改革仍需借鉴最优税收理论,不断完善税收体系,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最优税收理论、中国税制改革、基本原理、实践应用、目标、应用、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什么是最优税收理论最优税收理论是指通过优化税收政策来实现最大化社会福利的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要在保证税收收入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税收对经济活动的扭曲作用,以促进经济的高效运行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最优税收理论认为,税收政策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公平性、效率性、简洁性和透明性。
公平性是指税收应根据纳税人的能力分配,让财富更加均衡地分配;效率性则是指税收政策应该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扭曲作用,避免阻碍资源的最优配置;简洁性和透明性则是指税收政策应当简单易懂,不容易被绕过。
最优税收理论是现代税收理论的重要基础,为各国政府优化税收政策、推动税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中国,最优税收理论也逐渐成为指导税制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1.2 中国税制改革的背景中国税制改革的背景始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税收体制也面临着改革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税收收入的规模也逐渐增加,税收体系逐渐显现出缺陷和不足之处。
传统的税收体制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上表现出种种不足,如税负过重、税制复杂、征收效率低下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税收征收效率,中国政府开始了对税制的改革。
中国税制改革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
• 理想的税制的三个标准
– 税收公平原则 – 税务行政最小成本原则 – 最小负激励效应原则
• 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
– 运用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的概念,在赋予各个标准不同 权重的基础上,将这些标准统一于惟一的标准之中。 – 能够带来最大社会福利水平的税收就是最优税收 最优税收 (optimal tax)。
4.3 最优商品税
• 次优税收(second-best taxation)
–即在保证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使课税行为 导致的经济扭曲程度最小化 。 –最优税收理论中的“最优”实际上指的是“次 优”。
• 最优商品税设计的两个法则
– 等比例减少法则 –逆弹性法则
• 等比例减少法则
–要使税收的超额负担最小,税率的设置应当使 各种商品的生产以相等的百分比减少。 –公式表示为: dx dx (12.1) dx
4. 最优税收
• • • • • 4.1 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 4.2 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 4.3 最优商品税 4.4 最优所得税 4.5 最优税收理论的政策启示
4.1 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
• 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税收的公平与 效率原则的内容进行整合,以便能够在公 平与效率的权衡取舍之间选择一个最优的 组合。 • 最优税收理论主要分为两内在的不公平性。
• 对拉姆齐法则的修正
–戴蒙德和米尔利斯率先在最优商品税率决定中 引入公平方面的考虑。 –在需求独立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最优税率不 仅取决于其需求价格的逆弹性,而且取决于它 的收入弹性。 –对于高收入阶层尤其偏好的商品,无论弹性是 否很高,也应确定一个较高的税率;而于低收 入阶层尤其偏好的商品,即使弹性很低,也应 确定一个较低的税率。
• 斯特恩(Stern, 1976)最优线性所得税模型
– 结论
• 线性所得税的最优边际税率随着闲暇和商品之间的替 代弹性的减小而增加,而随着财政收入的需要和更加 公平的评价而增加。
–政策含义
• 人们对减少分配不平等的关注越大,则有关的税率就 应越高。 • 最优税率与劳动供给的反应灵敏度、财政收入的需要 和收入分配的价值判断密切相关,假如能够计算或者 确定这些参数值,就可以计算出最优税率。
• 最优商品税理论表明,在需求独立的情况下,一 种商品的最优税率不仅取决于其需求价格的逆弹 性,而且取决于它的收入弹性。 • 最优所得税的理论结论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利用累 进所得税制实现公平分配的固有观念。
1
– dxi 是课税所导致的第 种商品生产量的减少, i 而 x 是课税前第i 种商品的生产量。 i –式(12.1)表明,只有在所有商品的边际额外负 担都相同时,征税所产生的总超额负担才会最 小。
x1
=
2
x2
=L=
n
xn
• 等比例减少法则的政策含义
–要实现最优商品课税,应当对所有的商品课征 统一的税率,从而尽可能使税收只具有收入效 应而不会产生替代效应。
• 对拉姆齐法则的修正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对那些既非富人也非穷人特别偏好的商品,仍 可以遵循拉姆齐法则行事; –尽管有人辩称商品税无须承担收入分配的职能, 并认为收入分配问题只应由所得税解决,但实 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不少收入 弹性高而价格弹性低的商品(如钻石、名画、 豪宅等),这就提供了通过对这些商品课税以 改进收入分配的可能性。
3.3 两种衡量标准的权衡
• 从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看,受益原则和纳税能力 原则各有其优点,但这两种原则都不能单独解释 税制设计的全部问题,也不能单独地实现税收政 策的全部职能。因此,公平的税收制度的设计有 赖于两个原则的配合使用。 • 从技术上看,两个原则的真正实现都存在一定困 难。尽管二者各有其缺陷,但两个原则的配合运 用,能够为公平税制的设计提供较为理想的选择。
• 现代税收原则是在古典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般概括为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和稳定原则。 • 财政原则是税收原则的基础,它包含充分原则和 弹性原则。前者指税收应能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 提供充实的资金,后者指税收应能随着国民收入 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私产品组合效率 的要求。 • 商品课税往往带来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种税 产生超额负担的原因在于替代效应上。
4.4 最优所得税
• 米尔利斯(Mirrlees, 1971)非线性所得税最 优化模型的一般结果
–边际税率应在0与1之间; –有最高所得的个人的边际税率为0; –如果具有最低所得的个人按最优状态工作,则 他们面临的边际税率应当为0。
• 基于米尔利斯模型的重要结论
– 最优税收结构近似于线性,即边际税率不变, 所得低于免税水平的人可获得政府的补助; – 边际税率相当低; – 所得税并非缩小收入不平等的有效工具。
本章小结
• 税收是一国财政收入最可靠、最主要的形式。 • 根据取得收入的内在依据的不同,财政收入可以分 为强制性收入、对等性收入和半强制性收入等。各 种收入形式构成一国的财政收入体系。 • 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 入形式的形式特征。 • 征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 尽管一般以边际税率来定义税率的累进性,但衡量 一种税的累进程度却一般以平均税率作为判断标准。
4.5 最优税收理论的政策启示
• 需要重新认识所得税的公平功能,并重新 探讨累进性所得税制的合理性。 • 税制改革应综合考虑效率与公平两大目标。 • 如果要在实践中实行最优税收理论所推导 的各种规则,可能需要对财税制度进行大 幅度的改革,但这不太现实。改革过程中 可能产生暂时性的无效率。制度变革之路 可能不会一帆风顺。
• 局限性
– 公平的考虑 – 纠正外部性的考虑
• 拉姆齐法则
– 最优税制应当使对每种商品的补偿需求均以税 前状态的同等比例下降。
• 逆弹性法则
–比例税率应当与课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 比例。
• 逆弹性法则的政策含义
– 即生活必需品(因为它们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 应当课以高税,而对奢侈品则课以轻税。
• 受益原则要求每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当与他从公 共产品中的受益相一致,这实际上是将公民纳税 与政府提供服务看成是一种类似于市场交易的过 程。 • 纳税能力原则有客观说和主观说之分。客观说认 为,收入、消费和财产可以作为衡量纳税人的纳 税能力的标准。主观说则认为,衡量纳税能力应 以每个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为标准。 • 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是对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 的内容进行整合,以便在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取舍 间寻求一个最优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