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二位继电器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继电器工作原理

继电器工作原理

继电器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控设备,用于控制电流的开关。

它可将小电流的控制信号转换为大电流的输出信号,以完成对电路的控制。

继电器通过一个或多个电磁线圈和触点来实现电流的控制。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机械运动。

当通电时,线圈中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吸引磁性金属,使得触点闭合。

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触点则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即断开。

通过这种开关动作的方式,继电器能够控制电流的流动。

继电器通常由多个触点组成,其中包括常开触点(NO)和常闭触点(NC)。

当继电器处于常闭状态时,触点会保持闭合,电流可以流过。

而当继电器处于常开状态时,触点则保持断开,电流无法通过。

这种设计使得继电器可以在不同的工业和电子应用中灵活地应用。

继电器在电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它可以用于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控制,通过控制电源的连接和断开来实现电机的转动。

此外,继电器还可以用于电器设备的保护,当电流过载或短路时,继电器会自动断开电路,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继电器也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系统中。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继电器可以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定的逻辑条件来控制其他设备的运行。

例如,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过高的温度时,继电器可以触发报警器,发出警报信号。

继电器的选择和安装也需要考虑一些重要因素。

首先,需要确定所需的电流和电压等参数,以确保选用的继电器可以承受所控制设备的工作要求。

其次,继电器的安装位置和布线要合理,以确保信号传输畅通,同时避免干扰和损耗。

尽管继电器在电子技术的发展中逐渐被其他控制器件所替代,但它仍然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控制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简单明了,具有高耐久性和可靠性,使其在工业自动化、电力系统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继电器是一种将小电流信号转换为大电流输出的电控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机械运动,通过开合触点来控制电流的流动。

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电子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以实现设备的控制和保护。

交流二元继电器文档

交流二元继电器文档

交流二元继电器交流二元继电器中的二元指有两个互相独立又互相作用的交变电磁系统,根据频率不同,交流二元继电器分为25HZ和50HZ两种。

交流二元继电器的结构由电磁系统、翼板和接点等部件组成。

工作原理:交流感应式二元继电器的原理图见图1图1交流感应二元二位继电器工作原理图图中有2个互相独立的由硅钢片叠成的电磁线圈,产生两个交变磁通φ1和φ2。

使两磁通穿过一可旋转的铝圆盘,每一个交变磁通都将在圆盘内感应出电势和电流。

每个感应电流分别作用于另一交变磁通而产生力,该力与至圆盘轴心的力臂乘积,产生的旋转力矩使圆盘转动。

按交变磁通和感应电流(涡流)的变化,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转矩的变化公式:M=(K1+K2)ωφ1φ2sinα=Kωφ1φ2sinα从上述转矩公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转矩M的大小正比于2 个磁通幅值的乘积,磁通越大,转矩也越大。

2 个线圈中任何一个磁通为零时,转矩就为零,这也就是所谓的二元继电器,只有一个磁系统不能产生转矩。

②转矩M与两磁通的相角α的正弦sinα值成正比,当α=0。

时,M=0。

这说明,要产生转矩不仅需要2 个磁通,而且要求这2 个磁通必须要有相位差。

当差角α=90。

时,转矩M最大。

③转矩的方向决定于sinα的正负符号。

当α为正时,即超前于φ1,sin α为正,M为正,圆盘顺时针方向旋转;当α为负时,即φ1超前于φ2,sinα为负,M为负,圆盘逆时针方向旋转。

当2 个磁通的相位差为180。

+α时,sin(180。

+α)为负值,M 为负,圆盘旋转反向,这说明,将 2 个电磁线圈中的任一个线圈引出端子反接,圆盘的转向就反转。

根据这一道理,可以做成二元三位式继电器。

④转矩M 的大小正比于电源的交流频率。

③虽然磁通是交变的,但产生转矩是一恒定值,因此推动继电器接点不产生颤动。

交流二元二位感应继电器只有吸起与落下2 个位置,其动作的翼片除圆盘形外,还有翼片结构。

分类根据频率的不同,交流二无二位继电器分为25Hz 和50Hz 2种。

双位置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双位置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双位置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双位置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两个线圈,每个线圈串接一个触点,一常开一常闭,无电时通过永久磁铁的作用力,使衔铁固定在初始位置上,当给常闭接点所在线圈加电时,线圈得电使衔铁动作,动作后由永久磁铁将其固定在动作后位置上,同时衔铁动作使两线圈的串联接点位置切换,原来的常闭接点打开,使线圈失电,而原常开接点闭合,所对应的线圈处于准备得电动作。

由于是靠磁铁机械保持,因此控制电源消失后其位置会保持在控制电源消失前的状态,不会像电保持继电器一样失电后恢复至原始状态。

结构与原理该继电器用于各种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作为切换闭锁元件。

目前我国生产该产品有阿继的DLS-40系列,许继的DLS-5、DLS-30A系列,其原理皆是电磁式。

DLS-5系列只有两组电压线圈,即左边柱合闸电压线圈(端子13*,27)和右边柱跳闸电压线圈(端子号14*,28);而DLS-30A系列有三组线圈,除了有合、跳闸电压线圈(端子号分别为7,8,17,18),尚有跳闸的电流线圈(端子号且合闸电压线圈(端子号为7*,8)又可根据要求改为电流线圈。

可见二者不能完全替代;当只用合、跳闸电压线圈情况下方能替代。

DLS-5系列触点数量较DLS-30A略多,DLS-30A用于触点的端子有10个,而DLS-5有20个。

3 应用实例替代远方操作开关:以产品DLS-30A(只有合、跳闸电压线圈的DLS-34A,220V)及开关LW2-Z-la、4、6a、40、20、20、4/F8为例,其控制信号回路见图1(a,b)。

由于双位置继电器具有两个独立的合、跳闸稳定工作状态,对开关LW2-Z型中带有自由行程的6a、20、40型触点可方便地加以置换,至于对其它用于合、跳闸触点接通状态的触点就需另配合、跳闸按钮KHA、KTA来实现其替代关系。

下面着重就图1(a,b)中几个主要的替代关系作一简要说明:1)重合闸投入与闭锁用的KK/21-23、KK/2-4触点:KK/21-23是20节,合闸后通,用于控制三相一次重合闸正电源,使重合闸投入。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开关装置,它通过电磁吸合和释放来控制较大电流的开关动作。

它在电路中起到了信号放大、隔离和转换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等领域。

一、继电器的基本结构继电器主要由电磁系统和触点系统两部分组成。

1. 电磁系统:电磁系统由电磁线圈和铁芯组成。

当电流通过电磁线圈时,产生的磁场会使铁芯磁化,从而实现吸合或释放的动作。

电磁系统是继电器工作的核心部分。

2. 触点系统:触点系统由正触点和副触点组成。

正触点通常由铜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磨损性能。

副触点则是用于承载较大电流的触点。

触点系统的开闭状态由电磁系统的动作控制。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吸合过程和释放过程。

1. 吸合过程:当继电器的电磁线圈通电时,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使铁芯磁化。

磁化后的铁芯会吸引正触点,使其与副触点闭合,从而实现电路的通断控制。

吸合过程中,继电器的线圈消耗的电能转化为磁能,实现了信号的放大和转换。

2. 释放过程:当继电器的电磁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失去磁化,正触点与副触点分离,电路断开。

释放过程中,继电器的触点恢复到初始状态,完成一次开关动作。

三、继电器的工作特点继电器具有以下几个工作特点:1. 隔离性: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系统是隔离的,可以将控制信号与被控制电路隔离开来,保证了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放大性:继电器可以将微弱的控制信号放大到足够大的电流或电压,以控制较大负载。

3. 可靠性:继电器的触点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磨损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电流和电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 可逆性:继电器的吸合和释放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实现多次开关动作。

5. 多种工作方式:继电器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采用不同的接线方式,如常开型、常闭型和双刀双掷型等。

四、继电器的应用领域继电器作为一种常用的电控开关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气开关设备,通过控制小电流来开关大电流电路。

它常用于各种电气控制系统中,起到信号放大、电路隔离和自动控制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一、继电器的构造继电器主要由电磁系统和触点系统组成。

电磁系统包括电磁铁和铁芯,触点系统由触点、触点弹簧等组成。

1. 电磁铁: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线圈通电时,会产生磁场,使铁芯磁化。

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恢复非磁化状态。

2. 触点:继电器中的触点通常分为常开触点(NO)、常闭触点(NC)和公共触点(COM)。

当继电器处于未动作状态时,常开触点与公共触点断开,常闭触点与公共触点闭合。

当继电器动作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吸合和释放。

1. 吸合过程:(1) 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使铁芯磁化。

磁化后的铁芯吸引触点系统,使触点闭合。

(2) 触点闭合后,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可以通过继电器,实现对大电流电路的控制。

2. 释放过程:(1) 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恢复非磁化状态。

(2) 非磁化状态的铁芯再也不吸引触点系统,触点弹簧的作用下,触点恢复到初始状态,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三、继电器的应用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控制系统中,如家用电器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继电器应用实例:1. 家用电器控制:继电器可以用于家用电器的控制开关,如电视机、空调等。

通过继电器的吸合和释放,实现对家用电器的开关控制。

2. 电动机控制:继电器可以用于电动机的启停控制。

通过继电器控制电动机的电源,实现电动机的启动和住手。

3. 照明控制:继电器可以用于照明系统的控制。

通过继电器的开关控制,实现对照明灯的开关和亮度调节。

4. 安防系统:继电器可以用于安防系统的控制。

通过继电器的动作,实现对报警器、摄像头等设备的开关控制。

综上所述,继电器是一种电气开关设备,通过控制小电流来开关大电流电路。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开关装置,它通过控制小电流来开关大电流,常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和通信系统中。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吸合。

一、基本结构继电器由铁芯、线圈、触点和外壳组成。

铁芯是继电器的核心部件,由软磁材料制成,起到集中磁场的作用。

线圈是继电器的输入端,通电时产生磁场。

触点是继电器的输出端,根据线圈的磁场强弱来开关电路。

外壳用于保护内部结构。

二、工作原理1. 吸合过程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磁场通过铁芯,使得铁芯磁化。

磁化后的铁芯会吸引触点,使得触点闭合,从而形成通路,电流可以流过。

这个过程称为吸合。

2. 断开过程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失去磁化。

失去磁化后的铁芯不再具有磁性,触点失去吸引力,回到原位,触点断开,电路断开。

这个过程称为断开。

3. 控制电路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可以通过开关、传感器、计算机等控制。

通过控制线圈通断电,可以实现对触点的开关控制,从而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三、应用领域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和通信系统等。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电力系统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用于保护和控制电力设备。

例如,过流继电器可以监测电流是否超过额定值,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继电器会触发保护动作,切断电路,保护设备安全运行。

2. 自动化设备继电器在自动化设备中用于实现信号的转换和控制。

例如,温度继电器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来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的开关,实现温度的自动调节。

3. 通信系统继电器在通信系统中用于信号的转发和放大。

例如,电话继电器可以将低电平的语音信号转换为高电平的信号,以便传输信号的远距离传输。

四、优点和局限性继电器具有以下优点:1. 可靠性高:继电器的触点可以承受较大的电流和电压,具有较高的耐久性。

2. 隔离性好: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之间有良好的隔离,可以避免干扰和电气噪声。

3. 适应性强:继电器可以适应不同的电压和电流要求,具有较大的适应范围。

最新双位置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最新双位置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双位置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作者xxxx------------------------------------------日期xxxx双位置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两个线圈,每个线圈串接一个触点,一常开一常闭,无电时通过永久磁铁的作用力,使衔铁固定在初始位置上,当给常闭接点所在线圈加电时,线圈得电使衔铁动作,动作后由永久磁铁将其固定在动作后位置上,同时衔铁动作使两线圈的串联接点位置切换,原来的常闭接点打开,使线圈失电,而原常开接点闭合,所对应的线圈处于准备得电动作。

由于是靠磁铁机械保持,因此控制电源消失后其位置会保持在控制电源消失前的状态,不会像电保持继电器一样失电后恢复至原始状态。

结构与原理该继电器用于各种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作为切换闭锁元件。

目前我国生产该产品有阿继的DLS-40系列,许继的DLS-5、DLS-30A系列,其原理皆是电磁式。

DLS-5系列只有两组电压线圈,即左边柱合闸电压线圈(端子13*,27)和右边柱跳闸电压线圈(端子号14*,28);而DLS-30A系列有三组线圈,除了有合、跳闸电压线圈(端子号分别为7,8,17,18),尚有跳闸的电流线圈(端子号19.20)且合闸电压线圈(端子号为7*,8)又可根据要求改为电流线圈。

可见二者不能完全替代;当只用合、跳闸电压线圈情况下方能替代。

DLS-5系列触点数量较DLS-30A略多,DLS-30A用于触点的端子有10个,而DLS-5有20个。

3应用实例3.1替代远方操作开关:以产品DLS-30A(只有合、跳闸电压线圈的DLS-34A,220V)及开关LW2-Z-la、4、6a、40、20、20、4/F8为例,其控制信号回路见图1(a,b)。

由于双位置继电器具有两个独立的合、跳闸稳定工作状态,对开关LW2-Z型中带有自由行程的6a、20、40型触点可方便地加以置换,至于对其它用于合、跳闸触点接通状态的触点就需另配合、跳闸按钮KHA、KTA来实现其替代关系。

继电器分析

继电器分析

第二章二元二位继电器工作原理二元二位继电器属于交流感应式继电器,是根据电磁铁所建立的交变磁场与金属转子中感应电流之间相互作用产生转矩而动作的。

二元二位继电器有局部线圈、轨道线圈、带轴铝制翼板以及接点组四大部分组成,安装在压铸的铝合金支架上。

活动部分采用红宝石轴承,使翼板转动灵活。

继电器有两组前接点,两组后接点,使用在轨道电路中只使用前接点。

局部线圈和轨道线圈的电源由双相供电的两个独立的参数变频机供给,并且U j导前U g 90o。

一. 二元二位继电器的磁路系统见图2-1图2-1局部线圈、轨道线圈的阻抗、电压向量图见图2-2j图2-2局部线圈阻抗角为72o,轨道线圈阻抗角为72o。

U j导前U g90o.因此U j导前I g(90o+72o)为162o.二. 二元二位继电器工作原理当两个线圈通过交变电流为I局超前I轨一个相位角θ(90o)时,就有两个交变磁通Φj、Φg穿过扇片。

交变磁通Φj、Φg将分别在扇片中感应产生涡流i j、i g。

1.局部线圈通过电流I j时产生交变磁通Φj。

见图2-3图2-3磁通方向根据右手定则,Φj方向向上磁通Φj穿过扇片四次。

见图2-4图2-4——磁通由上而下穿过扇片;⊙——磁通由下而上穿过扇片。

其中Φj1=Φj2,Φj3=Φj4,但方向相反。

我们在分析磁路时取Φj2+Φj3=Φj。

2、轨道线圈通过电流I g时产生的交变磁通Φg,见图2-5图2-5轨道电流Ig滞后局部电流Ij 90o相位角后流入轨道线圈,产生磁通Φg,上下穿过扇片四次,如图2-6所示。

图2-6图中Φg1=Φg4,Φg3=Φg2,但方向相反。

我们在分析磁路时取Φg2+Φg1=Φg。

3、为分析方便起见作几项规定:(1)磁通的正向为自下而上穿过扇片,以⊙表示。

(2)涡流的正向是与磁通的正向符合右手螺旋定则,以圆型线表示涡流途径。

(3)Φj、Φg两个正弦交变磁通间相位差角为θ(90o),且Φj导前Φgθ(90o)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