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结构的美容美发系统-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基于BS架构保险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毕业论文---基于BS架构保险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毕业论⽂---基于BS架构保险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本科毕业设计(论⽂)基于B/S架构保险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题⽬基于B/S架构保险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系部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学部专业⽹络⼯程班级学号学⽣姓名指导教师摘要⾯对⽇趋严峻的经营环境,各保险公司竞争致胜的关键是如何形成以客户服务为中⼼的营运主轴,并建⽴国际化、标准化与优质化的组织架构、作业流程,以及相应的信息系统,同时这也是各公司所需积极应对的挑战。

保险核⼼系统是⼀个保险公司开业的先决条件,保险公司也已经⼴泛地认识到保险公司业务的⾼速增长和⾯临的巨⼤竞争压⼒需要得到⼀个⾼度灵活的、可靠的和可扩展的核⼼业务系统的⽀持,这个核⼼业务系统需能够为保险公司和所有的⽤户提供完整、全⾯的业务处理⽀持。

国内的保险核⼼系统通常以保险公司现有业务作为模板进⾏开发,往往缺乏前瞻性,这样的系统缺乏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由于不同保险公司之间的业务和经营模式差异性较⼤,需要通⽤核⼼系统具有⾼度的模块化、参数化、以满⾜不同保险公司的需求,同时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关键词:B/S,J2EE,保险核⼼系统,Java企业架构,架构模型,通⽤架构AbstractFacing the serious business environment, how to form to the customer service as a center spindle is the key to winning the competi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processes, the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required t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Insurance core system is an opened prerequisite for the insurance company has also been widely recognized that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insurance company's business and facing enormous competitive pressures need to be a highly flexible, reliable and scalable core business system support core business systems need to be able to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all users to provide a complete, comprehensive business support. Domestic insurance core systems are usually developed as a template tot he existing business of the insurance company, and often a lack of forward-looking, such systems lack the scalability and portability. Business and business mode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insurance companies, the common core system with a high degree of modularity, parameteriz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insurance companies, while ensuring that the system has good scalability and portability .Key words:B/S, J2EE, Insurance core system, Frameworkmodel, UniversalFramework⽬录1 绪论 (1)1.1 背景及⽬的 (1)1.2 研究主要内容 (2)2 开发⼯具和开发技术选择 (3)2.1 B/S模式 (3)2.2 JSP技术 (4)2.3 JSON技术 (8)2.4 Struts技术 (10)2.5 Spring技术 (11)2.5 Hiberanate技术 (12)2.6 本章⼩结 (13)3 系统的需求分析 (14)3.1 需求分析 (14)3.2 新旧系统功能对⽐ (15)3.3 本章⼩结 (16)4 系统的设计 (17)4.1 整体技术架构 (17)4.2 构造思路 (23)4.3 架构实现 (24)4.3.1 PCIS V6应⽤服务器的配置 (24) 4.3.2 配置⽂件 (25)4.3.3 DW展⽰ (30)4.3.5 PCIS V6 业务层 (38)4.3.6 业务层事务处理 (39)4.3.7 PCIS V6集成层 (39)4.4 数据库分析和设计 (43)4.5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44)4.6 本章⼩结 (47)5 系统模块的实现 (48)5.1 ⽤户登录模块的实现 (48)5.2 新增投保模块的实现 (50)5.2.1 前台界⾯字段设置 (51)5.2.2 后台界⾯字段设置 (54)5.3 暂存单查询模块的实现 (54)5.4 投保单查询模块的实现 (55)5.5 本章⼩结 (55)6 调试与测试 (57)6.1 程序调试原则和⽬的 (57)6.2 程序调试 (57)6.3 系统测试 (58)6.4 本章⼩结 (61)总结 (62)参考⽂献 (63)致谢 (64)1绪论随着保险⾏业业务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加强,特别是渠道业务发展,将各个保险公司IT⽀撑系统推到竞争的第⼀线,直接进⼊―⾯对⾯‖的竞争。

基于BS架构的网站设计论文

基于BS架构的网站设计论文

基于B/S结构的网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农皓内容提要:本文基于数计学院网站实施过程,概述了HTML、ASP、数据库的相关技术,使用WIN2000+ASP+ACCESS平台,分析、设计数计学院网站过程。

该文的研究将着重数据库的设计、运用ASP实现信息管理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是程序——数据库——网站技术的典型应用。

本文设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概述 2.系统设计3.数据库设计与实现4.后台系统和数据库的配置5.前端网络页面的开发与设计关键词:互联网、HTML、ASP、数据库设计Abstract:This article outlined one whole process of THE ONLINE SJXY, and outlined some technologies about HTML, ASP and Accessing the Data Base. And outlined the whole process of how to analyses, design, empolder and debug the application for the ONLINE SJXY.This thesis stresses the functional modules applied in the design of database, the use of ASP, showing a typical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from program to databases to network,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primarily, one by one in order for:1 the discuss of the using software,2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design, 3 database of the website with realize, 4 the backstage system installs with database, 5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d network and designKey words:Internet, HTML, ASP, Data Base作者简介:农皓 贵州民族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前言Internet(国际互联网)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大量计算机遵照共同的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联接而成,因此被称为"网中网"或国际网。

基于B/S体系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研究

基于B/S体系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研究

来 的有关企业 内部及 其环境 的信 息 , 以帮助 他们进 行决策 。
18 , 95年 管理信息 系统 的创始 人高登 ・ 戴维 斯说它 是一个 利 用计算 机硬 件和软 件 , 手工作业 , 析、 划 、 分 计 控制和决 策模 型, 以及数据库 的用户一机 器 系统。它能提 供 信息 , 支持 企 业 或组 织的运 行 、 管理 和 决 策。2 纪 7 0世 0年代 末 8 代 o年
收 稿 日期 :060 -8 20 -5 . 0
作者简介 : 王付强 (90)男 , 18- , 河南省西华县人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科学系教师 , 研究方 向: 计算 机软 件开发 。
维普资讯
第5 期
王付强 : 于 BS 系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研究 基 /体 性 比 C S结 构 好 。客 户 机 越 来 越 “ ” 而服 务 器 越 来 越 / 瘦 ,
护 和使用的系统 。管 理信 息系 统能 实测企 业 的各 种运 行情 况, 利用过去的数据预 测未来 , 企业 全局 出发辅 助企业 进 从 行决策 , 利用信息控制 企业 的行 为 , 帮助企 业实 现其规 划 目
CS 构和 BS /结 / 结构是 当今世界开发模 式技术架构 的两
大主流技术。
管理信息系统 的软件结 构是 指支持 管理信 息系统 各种
功能 的软件系统或软件 模块 。其 硬件结 构说 明硬件 的组成 及其连接方式 , 要说明硬件具有的功能…。 还
2 BS与息 系统工作 的学 者把它定义 为一 个 由 在 人、 计算机等组成 的能进行信息 的收集 、 传递 、 储存 、 加工 、 维
管理信息 系统的结构可分为 : 概念结 构 、 能结 构 、 件 功 软 结构 和硬件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 的概念结 构如 图 1 所示 , 由

基于B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B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B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简称B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

BS架构通过将系统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放置在服务器端,通过浏览器作为客户端来访问和展示数据,实现了信息管理系统的集中化和统一化。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施与测试等方面对基于B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首先,需求分析是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需要充分了解用户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要求和期望。

通过与用户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收集用户对于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

在基于BS架构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多平台兼容性、数据安全性以及用户友好性等方面。

其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整体架构以及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基于BS架构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时通常采用三层结构:客户端层(浏览器)、服务器层(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层(数据库服务器)。

客户端层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和用户交互,服务器层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和数据的传输,数据库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在系统设计中,需要合理划分各个功能模块,并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方式。

在系统实施与测试阶段,需要将设计好的系统进行具体实施,并进行测试验证。

在实施阶段,需要搭建服务器环境、配置数据库、部署应用程序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用户需求。

在测试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

基于B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BS架构使得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浏览器来访问和使用,无需安装额外客户端软件。

这大大提高了用户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其次,在BS架构下可以通过集中化部署服务器来提高数据安全性,并且可以方便地对服务器进行维护和升级。

基于B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B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作者简介:曹洪峰(1991—),男,内蒙古赤峰人,沈阳师范大学科信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四本科生,学号10999010。

夏辉(1979—),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云计算。

0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流通的便捷度、强度和速度在不断增强,电子文档管理在信息时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档管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革,数据库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版本控制技术等都要应用在文档管理中[1]。

所谓文档管理系统,根据IDG 的定义,文档管理系统是用来实现文档的产生、管理文档的存储访问、控制文档的分发、监控文档的流转过程的软件系统。

为了提高行政办公人员的日常办公效率[2],增强企业内部协同合作的能力;开发设计基于B/S 结构的人事管理系统,可以方便管理者有效管理文档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文档查找效率,进而提高了行政部门的综合效率[3]。

1系统需求分析为了更好的满足管理部门对信息的信息化管理[4],并遵循项目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适用性原则、渐进性原则、配套性原则、易维护与扩展原则、经济实用原则、安全可靠原则等,因此,所需的子系统具体如下:1)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基本信息维护:显示全校人员信息列表,可以增加,修改,删除,统计,查询(自定义方式)人员信息。

2)人事科管理子系统。

请假管理:管理人员的请假业务。

离退管理:管理人员的离退业务。

退休信息变动:处理在退休员的信息变动业务。

3)师资科管理子系统:培训信息管理:管理人员的外出培训记录,记录之后可以打印报销单,保证书,协议书等。

进修信息管理:管理外校人员在我校进修记录,可以打印介绍信,计财处的收费单,进修证明存根。

外聘人员信息管理:管理外聘人员基本信息。

4)工资科管理子系统。

正式职工工资管理:管理正式职工的工资和岗位津贴。

退休职工工资管理:管理退休职工的工资和岗位津贴。

工资变动管理:管理职工的工资变动记录。

论述BS结构的优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论述BS结构的优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论述B/S结构的优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B/S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

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

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

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

特别是在JA V 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速度快、效果优B/S架构的特点B/S架构是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的结构,因为所有的C/S(Client/Server)结构都是需要在客户端安装本地应用程序后才能使用的,占用了客户端的大量的存储空间,造成很多没有必要的浪费,所以以此为鉴,B/S架构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互联网的浏览器来实现的,并且只有很少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客户端浏览器实现,而主要的事务逻辑均在服务器端实现。

这样可以大大简化客户端电脑的负荷,也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从而达到了降低用户总体成本的目的。

以目前的技术来看,通过互联网建立B/S架构的网络应用程序相对来说更易于把握,而且可以降低成本,用户访问更方便快捷,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操作共同的数据库,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

B/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1)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

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C/S 系统的各部分模块中有一部分改变,就要关联到其它模块的变动,使系统升级成本比较大。

基于三层结构的BS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与维护

基于三层结构的BS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与维护

基于三层结构的BS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与维护设备管理是一个组织内部的重要工作,它涉及设备的采购、分配、维护和更替等方面。

为了有效地管理设备,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维护效率,需要借助设备管理系统。

一种常用的设备管理系统模式是基于三层结构的Browser-Server (BS)模式。

该模式利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服务器作为后台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实现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下面将从三个层面来详细介绍该模式在设备管理与维护方面的应用。

第一层:用户界面层第二层: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是设备管理系统的核心,它实现了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具体功能。

在该层,可以进行设备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并提供相应的接口供用户界面层调用。

具体功能包括设备分类管理、设备属性管理、设备状态管理、设备维护记录管理等。

通过应用服务层的功能,可以方便地管理和维护设备,及时反馈设备使用情况和维护需求。

第三层:数据库层数据库层是设备管理系统的后台,用于存储和处理设备管理的数据。

在该层,可以建立设备信息表、设备状态表、设备维护记录表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表的增删改查等操作,可以实现对设备管理数据的有效存储和管理。

此外,数据库层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为设备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总结基于三层结构的BS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采用了分层的方式,将界面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库层分开,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数据传输,达到了模块化和解耦的目的。

通过该模式,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设备管理与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维护效率。

同时,该模式还具有跨平台和易扩展的特点,可以适应不同的设备管理需求和变化。

设备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只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借助基于三层结构的BS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设备管理与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度,为组织带来更大的价值。

美容院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毕业论文)

美容院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毕业论文)

宜宾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院(系)级班: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07级1班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题目: 美容院信息管理系统指导教师:万敏导师职称: 讲师学号:071101043姓名:王兴友同组人:无宜宾学院2011 年5 月10摘要美容院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Borland公司推出的全新可视化编程环境,也是Windows平台下,著名的Delphi快速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编写的前台界面。

其后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进行支持,界面美化是利用Adobe PhotoshopCS3图片处理软件进行处理的。

整个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了Delphi7。

0 提供的多种32位可视组件库进行开发,使其开发工作快速完成。

本系统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界面友好美观,人机信息交互灵活、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系统同时具有很大的可扩充性.系统由系统设置模块、员工档案管理模块、会员管理模块、仓库管理模块、账务管理模块等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实现了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相关操作.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在用户登录系统设计时,用户需输入正确的工号和用户口令才能进入系统,并且不同的身份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本论文主要是根据用户对美容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写出的系统设计文档,本文档作为开发美容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依据。

关键词:美容院;信息化;Delphi7;管理系统Abstract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Beauty –salons make use of the newest visual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produced by Borland 。

The system is also the front stage interface which is programmed by the well—known Delphi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Window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一:开发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Internet技术的崛起,使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Internet使信息获取、信息交换、信息发布延伸到世界各地。

人们的认知方式正朝着工具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美容是人类为实现美的目标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人类漫长的美容实践,不但催生了美容产业,而且孕育了美容经济学。

人们对于美的强烈需求,无疑为美容产业提供了最为广大的市场空间。

美容产业技术和资金门槛并不高;同时一对一甚至多对一服务,劳动力超密集,这与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条件和综合素质完全对应。

因此,不仅是典型的人性经济,更是典型的民本经济。

可以说,我国的美容产业是完全竞争的成长型产业,是产业链长、内涵丰富、供求弹性强的朝阳产业。

但是随着美容院管理的不断变化,除了产品外,管理是美容院关注的另一大热点。

既当老板又兼财务和美容师、人情大于制度的家庭作坊式管理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美容院的发展需求。

那么,许多技术出身的美容院老板如何来补上这一课呢?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有了许多新的手段,如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而本课题正是出于利用计算机技术有助于美容院方便管理这一目的孕育而生的。

二:目前信息系统的状况
MIS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不仅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自己的MIS,一些中小企业也不例外,普遍建立了公用数据网络,如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等,尤其是近年来Internet的飞速发展,Intranet 技术得到应用,为企业MIS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环境。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改变了整个信息管理的面貌,使信息管理从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发展到以网络为中心,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原有人工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管理需要。

企业迫切需要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内部网,提供集团各部门、各子公司与社会上各种网络之间的信息通讯与处理的专用网络。

目前的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上都是采用基于国际流行的Client/Server 及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辅以先进的Internet/Intranet信息服务模式,实现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公文流转,文件传输与管理等功能。

但是以C/S结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上只适用于局域网。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

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

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

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

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

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

而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

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维护。

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只要能上网,再由系统管理员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使用了。

相对于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B/S结构对用户的技术要求比较低,对前端机的配置要求也较低,而且界面丰富,客户端维护量小、程序分发简单、更新维护方便。

它容易跨平台布置,容易在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进行协调,尤其适宜信息发布类应用。

三:对开发工具选择的各种观点
我国的软件开发已经逐步从原来的手工作坊式发展到了软件工程的阶段。

同时,软件开发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已从“算法+数据结构=程序”逐步发展到了“设计模式+对象组件+开发工具=程序”。

开发工具的选择,已经成为软件开发成功的要素之一。

俗话说的好“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开发工具的选择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所开发系统的最终用户和开发人员。

最终用户需求是一切软件的来源和归宿,也是影响开发工具的决定性因素;开发人员的爱好、习惯、经验也影响着开发工具的选择。

严格的软件工程管理和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是软件开发成功的关键。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开发工具的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

评价一种开发工具,不仅要看它对设计模
式、对象结构以及管理的支撑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具体的使用环境、开发方法、结构体系、开发群体以及使用群体来评价一种工具的适宜程度。

软件开发人员没有人会不知道微软的.NET和Sun的J2EE。

二者尽管所提供的方法不同,但都具有许多非常优秀的特点。

二者的可移植性都非常好。

.NET的核心只能工作在Windows环境下,但从理论上讲可以支持多种语言开发?只要这些语言的子集已经定义好,并为他们建立了IL编译器?。

对于J2EE来说,只要遵循Java VM规则和一组平台需要的服务,就可以在任何平台上工作。

因为所有定义J2EE平台的规范,都已经向公众公布,所以,许多供应商也提供兼容产品和开发环境。

.NET并不是一种精巧的标志,而是微软策略的重大转移,它将给其操作系统平台带来更大的支持率。

现在他们正努力把Java和开放资源自身所特有的语言逐步开放,然后实现直接满足开发商的需要。

Java清除了平台的障碍。

但是为了用J2EE来做开发工作,用户必须在Java环境下工作。

而.NET 是想让用户使用自己选择的语言来建造.NET应用程序,这是十分美妙的。

对于微软的开发商,.NET是一个好的构架,用户可以将许多事情交给微软的体系结构去完成。

比ASP好,比ADO和DCOM出色,C#比C和C++更好。

所以,如果现在正在微软的开发构架中从事开发工作,将.NET的元件采纳到你的体系结构中,显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不过,虽然.NET平台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但其设想要全部成为现实,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例如IL公共语言的运行,目前还有某些明显的障碍需要克服。

想要把每一种语言和元件运行时集成起来,必须定义这种语言的子集/超集,并清晰地影射到IL上;此外必须定义结构,以便提供IL需要的元数据;还有必须要开发适用于两种编译语言结构的编译器,集成到IL部件字节代码中;同时还要生成对现有IL 元件的语言专用接口。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Java语言中使用非Java语言,必须要开发非Java语言到JavaVM的众多转换器。

因此,在Java环境中写代码,就必须要承受将额外的翻译工作加到目标构架上。

如果Java环境是目标,人们通常会选择学习Java。

而如果目标环境是.NET,那么人们将会选择学习C#。

现在,各种开发工具的功能相互大量重复,一个大而全的工具几乎总是可以被几个别的工具代替。

工具的选择确实非常让人迷惑,但是,无论是开发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应该意识到:工具只能起到协助的作用,严格的软件工程管理和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才是软件开发成功的关键。

成功开发加上有效的管理和市场运作,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成功软件。

四:结论
通过对以上技术的总结,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基于B/S结构信息管理系统必将越来越普及,也是目前发展的一个总趋势。

而且基于的应用程序具有移植性好和其他很多优势,可以信息系统的构造上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互联网已经从前几年的“接入为王”、“内容为王”,发展到了今天的“应用为王”的时代了。

大批的应用软件开发人员也将进入Web应用开发领域。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