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医学资料-诊断学第7版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检查方法,能获取对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信息,是医学生临床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首先要确定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状态,即意识状态(见第一篇第四章第二十六节),本章中的许多检查均要在患者意识清晰状态下完成。
完成神经系统检查常需具备的一定检查工具有:叩诊锤、棉签、大头针、音叉、双规仪、试管、电筒、眼底镜、以及嗅觉、味觉、失语测试用具等。
第一节脑神经检查脑神经(cranial nerves)共12对,检查脑神经对颅脑病变的定位诊断极为重要。
检查时应按序进行,以免遗漏,同时注意双侧对比。
一、嗅神经嗅神经(olfactory nerve)系第1对脑神经。
检查前先确定患者是否鼻孔通畅、有无鼻黏膜病变。
然后嘱患者闭目,依次检查双侧嗅觉。
先压住一侧鼻孔,用患者熟悉的、无刺激性气味的物品(如杏仁、松节油、肉桂油、牙膏、香烟或香皂等)置于另一鼻孔下,让患者辨别嗅到的各种气味。
然后,换另一侧鼻孔进行测试,注意双侧比较。
根据检查结果可判断患者的一侧或双侧嗅觉状态。
嗅觉功能障碍如能排除鼻黏膜病变,常见于同侧嗅神经损害,如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引起嗅觉丧失。
二、视神经视神经(optic nerve)系第2对脑神经。
检查包括视力、视野检查和眼底检查,详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展神经(abducens nerve)分别为第3、4、6对脑神经,共同支配眼球运动,合称眼球运动神经,可同时检查。
检查时需注意眼裂外观、眼球运动、瞳孔及对光反射、调节反射等,方法详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
检查中,如发现眼球运动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以及上睑下垂、调节反射消失均提示有动眼神经麻痹。
如眼球向下及向外运动减弱,提示滑车神经有损害。
眼球向外转动障碍则为展神经受损。
瞳孔反射异常可由动眼神经或视神经受损所致。
诊断学体格检查要点

睑内翻:见于沙眼。
上睑下垂:1 、双侧睑下垂:先天性上睑下垂、重症肌无力。
2、单侧上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喉、脑脓肿、脑炎等) 眼睑闭合障碍:1、双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单侧:面神经麻痹眼睑水肿:肾炎、慢性肝病、营养不良、贫血、血管神经性水肿。
眼球突出:双侧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1、Stellwag 征:瞬目减少,即眨眼减少。
2、Graefe 征:眼球下转时上眼睑不能相应下垂。
3、Mobius 征:表现为集合运动减弱,即目标由远处逐渐移近眼球时,两侧眼球不能适度内聚。
4、Joffroy 征:上视时没有额纹浮现。
眼球下陷:双侧下陷见于严重水肿或者老年人;单侧下陷见于Horner 综合征和眶尖骨折。
眼球运动:医师用棉签或者手指于受检者眼前30-40cm 处,嘱病人固定头位,眼球随目标方向挪移普通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 6 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眼球配偶肌:右:左内直肌、右外直肌右上:右上直肌、左下斜肌右下:右下直肌、左上斜肌左:右内直肌、左外直肌左上:左上直肌、右下斜肌左下:左下直肌、右上斜肌眼球震颤:见于耳源性眩晕、小脑疾患和视力严重低下者检查方法:嘱患者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水平和垂直)运动数次,观察是否出现震颤。
见于婴幼儿营养不良、维生素A 缺乏双侧瞳孔大小不等:颅内病变(脑外伤、脑肿瘤)对光反射:动眼神经集合反射(调节反射):动眼神经 (嘱病人凝视 1 米以外的目标,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 一度:不超过咽腭弓者。
二度:超过咽腭弓者。
三度:达到或者超过咽后壁中线者。
颈静脉怒张:在坐位或者半坐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者搏动时为异常征兆。
提示颈静脉压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颈静脉搏动:可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颈动脉搏动增强: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亢及严重贫血病人。
甲状腺峡部:位于环状软骨下方第2 至第4 气管环前面。
站于受检者前面用拇指或者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已修改)

眼底视乳头(边缘、颜色、生理凹),血管(A;V=2;
3)。
动眼;中脑动眼神经核-脚间凹出脑 滑车;中脑滑车神经核-中脑背出脑 外展神经;桥脑外展神经核-延桥沟出脑
三对神经均经—海绵外壁—框上裂--眼肌 眼球运动神经,同司眼球运动,可同时检查
1. 2.
3.
眼裂外观 眼球运动 瞳孔
对光反射(直接、间接) 调节辐辏反射
实体觉
七,神经反射检查
对外界刺激有规律性的应答是也。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 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等。反 射弧中任一环节有病变都可影响反 射,使其减弱或消失 反射又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如锥 体束以上病变,可使反射活动失去 抑制而出现反射亢进 包括: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 脑膜刺激征
不随意运动
随意肌收缩所产生的一些不自主的、无 目的、不可控制的异常动作,多数为锥 体外系损害的表现。 震颤(tremor):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引 起的不自主动作,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静止性震颤 动作性震颤 老年性震颤
不随意运动
舞蹈样运动(chorea)-肢体大关节的快速、无 目的、不对称的运动,类似舞蹈,睡眠时可减 轻或消失。该运动也可发生在面部,犹如作鬼 脸,多见于儿童脑风湿性脑病。 手足徐动-脑性瘫痪、肝豆状核变性和脑基底 节变性
眼球运动神经病变表现
动眼神经:外斜视,上睑下垂,眼球向 内、上、下活动受限,复视、曈孔(正 常3-4mm,2《,》5为异常) 滑车神经:眼球向外下方运动障碍,复 视 外展神经:眼球内斜视,复视 瞳孔反射异常-动眼神经或视神经受损
三叉神经;桥脑三叉神经核-桥脑背出脑-半月节分成
诊断学-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D
直 径:2.5~4m
m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①光反射 光线刺激引起瞳孔收 缩 患者注视远处, 光从侧 方照射瞳孔, 观察: 反射是否活跃\对称 受检侧视神经损害-直接 \间接光反射均消失
诊断学-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②调节反射 两眼注视远处物体 再突然注视近物
→两眼会聚&瞳孔缩 小
诊断学-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Ⅴ.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1) 面部感
觉用圆头针\棉签\盛冷热水试
诊断学-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正常眼底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Ⅲ.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erve) Ⅳ. 滑车神经 (Trochlear nerve) Ⅵ. 外展神经 (Abducens nerve)
(1) 外观
是否睑裂对称\上睑下垂\眼球前突或内陷\斜 视&同向偏斜等
诊断学-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2) 眼球运动
两眼随检查者手 指 (上\下\左\右)转 动, 并检查辐辏
有否眼球运动受 限 \复视&眼震
诊断学-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2) 咀嚼肌运动
观察颞肌\咬肌有无萎缩 用双手压紧双侧颞肌\咬 肌,令患者咀嚼, 感知肌张 力 \肌力&是否对称 嘱张口判定下颌有无偏 斜
诊断学名词解释

1. 问诊(inquiry):即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2. 症状(symptom):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3. 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4.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解释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5.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的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6. 主诉(chief complaints)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7. 现病史: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8. 系统回顾:指各系统疾病均有其各自的特有症状,初学者必须按系统逐一询问,以便了解病人过去的健康状况和所患疾病.9. 婚姻史:指询问未婚或已婚,结婚或离婚年龄,对方健康状况,夫妻关系如何,若已故要询问死因.10. 发热(fever):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11. 中枢性发热:炙热因素不通过内源性致热源而直接作用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使体温升高,称为.12.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13.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14. 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多见于布鲁氏菌,称.15. 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舒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称症状.16. 体征(sign):医生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称体征.17. 水肿(edema):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18. 咯血(hemoptysis) :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称咯血.19. 牵涉痛(referred pain):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20. 发绀(cyanosis):又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21. 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所指的发绀.22. 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23.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或者仰卧时肺活量减少肺淤血加重,因这种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故称.24. 呕血(hematemesis):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25. 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26. 黄疸(juandice):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称黄疸.它是症状,也是体征.27. 血尿(hematuria):尿液离心沉淀后,镜检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即为血尿.28. 少尿(oliguria):正常成人如果24小时尿量小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毫升,称为少尿. 29. 多尿: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毫升者称为多尿(polyuria).30. 尿三杯试验:患者一次排尿,将最初10~20毫升尿液留于第一杯中,中间30~40毫升尿液留在第二杯中,终末5~10毫升留在第三杯中. 若第一杯尿液异常,病变部位可能在前尿道;第三杯尿液异常,病变在膀胱或后尿道;若三杯尿液均异常,病变在膀胱颈以上,称. 31. 膀胱刺激征:膀胱区或后尿道病变,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也称尿道刺激征.32. 晕厥(faint):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少有后遗症.33. 昏睡:指接近于不省人事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性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34.抽搐(tic):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地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35. 惊厥(convulsion):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时,称为惊厥.36. 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引起.37. 低热:体温在37.3~38摄氏度.38. 高热:体温在38~40摄氏度.39. 超高热:体温在41摄氏度以上.40. 放射痛:某一器官有病变.除患病器官局部疼痛外,还可防射到远离该器官的某部相应体表出现疼痛感觉.41. 绞痛:反腐剧烈疼痛及缓解交替出现.42.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43. 恶心:指上腹部一种特殊不适的主观感觉.44. 柏油便: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得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柏油便.45.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便的检查器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叩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来了解和评估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46. 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通过体格检查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检体诊断.47. 视诊(inspection):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48. 触诊(palpation):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49. 叩诊(percussion):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50. 清音:频率约为100-128次/震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叩诊音.51. 听诊(auscultation):听诊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52. 生命征(vital sign):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53. 热型:许多发热性疾病时,体温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规律性,称为热型.54. 嗜睡(somnolence):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呈病理性持续睡眠状态,经刺激可唤醒,醒后能回答问题,能配合体格检查.刺激停止后又复入睡.55. 意识模糊(confusion):是一种较嗜睡更重的意识障碍.患者虽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周围事物的刺激判断能力下降,出现定向力障碍,常伴有错觉和幻觉,思维不连贯.56. 昏睡(stupor):是一种较严重的意识障碍.须强烈刺激方能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或答非所问,昏睡时随意运动明显减少或消失,但生理反射存在.57. 谵妄(delirium):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脑功能活动失调状态,其特点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伴有错觉和幻觉,烦躁不安, 言语紊乱.可见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颠茄类药物中毒、肝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58. 被动体位(positive position):病人不能自己调整和变换肢体和躯干的位置,见于极度衰弱和意识丧失者59. 强迫体位(compulsive position):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病人被迫采取的某种体位,称强迫体位.60. 蹒珊步态(waddling gait):走路时左右摇摆如同鸭步,见于佝楼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等.61. 体型(habitus):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包括骨骼肌肉的成长与脂肪分布状态等.62. 二尖瓣面容(mitral facies):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63. 满月面容(moon facies):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呈多血质表现,常有座疮,唇可有小须.见于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64. 甲亢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目光闪烁,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故称.65. 间歇性破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病人行走过程中,因下肢突发性酸痛,软弱无力,而被迫停止行进,需小憩后方能继续走动. 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66.慌张步态(festinating gait):起步困难,起步后小步行走,双脚擦地,身体前倾,越走越快,有难以止步之势,双上肢缺乏摆动动作,见于震颤麻痹.67. 斑疹(maculae):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见于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68. 丘疹(papules):是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见于药物疹、麻疹、猩红热、湿疹等.69. 斑丘疹(maculopapulae):在斑疹的底盘上出现丘疹为斑丘疹,见于猩红热、风疹及药疹等.70. 荨麻疹(urticaria):又称风团,是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性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颜色苍白或淡红,消退后不留痕迹,是皮肤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见于异性蛋白性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过敏、虫咬伤等.71. 玫瑰疹(roseolas):常于胸腹部出现的一种鲜红色、小的(直径多为2~3mm)、圆形斑疹,压之退色.这是对伤寒和副伤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皮疹.72. 瘀点(petechia):皮下出血斑点直径<2mm者,称为瘀点.73. 紫癜(purpura):皮下出血斑点直径径为3~5mm者,称为紫癜.74. 瘀斑(ecchymosis):皮下出血斑点直径>5mm者,称为瘀斑.75. 血肿: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者称为血肿.76. 蜘蛛痣(spider angioma):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血管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病,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77. 肝掌:慢性肝病患者的大、小鱼际及指腹处,皮肤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78. 直接对光反射: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人照射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立即恢复,称为.79. 间接对光反射:用手隔开两眼,用手电筒照射一侧瞳孔观察另一侧瞳孔反应,正常当一侧瞳孔受光刺激,另一侧也立即缩小,称为.80. 锁骨中线(midclavicular line):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81.Louis(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交接处向前突起而形成的夹角.82. 腋前线(anterior axillary line):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83. 腋后线(posterior axillary line):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84. 肩胛线(scapular line):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85. 肩胛间区(interscapular region):为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86. 肩胛下角:肩胛骨的最下端称为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此可作为后胸部计数肋骨的标志.87. 肋脊角(costospinal angle):由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称为肋脊角.此前为肾脏和输尿管所在的区域.88. 肋膈窦(sinus phrenicocostalis):胸膜腔内每侧的肋胸膜与膈胸膜于肺下界以下的转折处称为肋膈窦,约有两三个肋间高度.由于其位置低,当深吸气时也不能完全被扩张的肺所充满.89. 皮下气肿(subcutaneous emphysema):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谓之皮下气肿.以手按压可出现埝发感或握雪感.90. 桶状胸(barrel chest):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故呈圆桶状.肋骨的斜度变小,其与脊柱的夹角常大于45o.肋间隙增宽且饱满.腹上角增大,且呼吸时改变不明显.见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亦可发生于老年或矮胖体形者.91. 佝偻病串珠(rachitic rosary):在前胸壁沿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肥大隆起,形成串珠状,称.92. 漏斗胸(funnel chest):若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使胸廓呈漏斗状,谓之漏斗胸.93. 鸡胸( pigeon chest):胸廓的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其上下距离较短,胸骨下端常前突,胸廓前侧壁肋骨可凹陷,称为鸡胸.94. 三凹征(three depression sign):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吸气时气体入肺不畅,呼吸肌收缩,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吸气时间延长,发吸气性呼吸困难.同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95.Cheyne-Stokes(潮式呼吸)呼吸:是一种由浅慢为深快,达到最大呼吸后再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漫,直至呼吸暂停一段时间之后再开始由浅慢变深快,如此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呼吸.每一周期持续30s至2min不等,其中暂停呼吸的时间为5~30s96. 腹式呼吸: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胸廓下部及上腹部的动度较大,故称为腹式呼吸,多见于正常男性和儿童.97. 胸式呼吸:呼吸以肋间肌的运动为主,称为胸式呼吸,多见于女性.98. 呼吸过缓: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99. 呼吸过速: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100.Litten现象:Litten现象又称膈波影,是借光线照射显示膈肌移动的一种方法.检查时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光源置于被检查者的头部或足部,检查者位于光源的对面或侧面,视线与被检查者前腹壁取平.被检查者吸气时可见一条狭窄的阴影由腋前线第7肋间向第10肋间移动:呼气时阴影由下而上移动回归原位.此现象系膈肌随呼吸而上下移动所致,正常人移动范围为6cm,其变异的临床意义同肺下缘移动度.101.Kussmaul呼吸: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病人为排出体内较多的二氧化碳,调整酸碱平衡,可出现深而快的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或深长呼吸.102.Biots(间停呼吸)呼吸:Biots呼吸又称间停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地呼吸数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歇短时间后又突然开始有规律地呼吸,如此周而复始.103. 语音震颤:被检查者发音时产生声波,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引起共鸣振动,可用手掌在胸壁触到,故又称为触觉震颤(tactile fremitus).根据其振动的增强或减弱,可判断胸内病变的性质.104. 间接叩诊(indirect percussion):检查者一手的中指第1和第2指节作为扣诊板,置于欲叩诊的部位上,另一手的中指指端作为叩诊锤,以垂直的方向扣击于扳指上,判断由胸壁及其下面的结构发出的声音.该法目前应用最为普遍.105. 直接叩诊(direct percussion):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胸壁进行扣击,从而显示不同部位叩诊音的改变.106.Garland三角区:胸腔积液时在Damoiseau曲线与脊柱之间可扣得一轻度浊鼓音的倒置三角区,称为Garland三角区.107. 肺下界移动范围:受检者分别作深呼气,后屏住呼吸,叩出的两个最高和最低肺下界的之间的距离即. 108. 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是由于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移动的结果.109. 支气管呼吸音(bronchial breath sound):为吸入的空气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的湍流所产生的声音,颇似将舌抬高后经口腔呼气时发出的"ha"的音响,该呼吸音强而高调,吸气时相较呼气相短.110. 管样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指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区听到支气管呼吸音.111.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bronchovesicular breath sound):是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及肺泡呼吸音特点的混合呼吸音.音调较高且较响亮. 但强度稍弱,音调稍低,管样性质少些和呼气相短些,在吸气和呼气之间有极短暂的间隙.112. 齿轮呼吸音:由于肺脏局部性炎症或支气管狭窄,使空气不能均匀地进入肺泡,引起断续性呼吸音,因伴短促的不规则间歇,又称齿轮呼吸(cogwheel breath sound)音.常见于肺炎、肺结核等.但应与因寒冷、疼痛或精神紧张所致的断续性肌肉收缩时的附加音相鉴别,后者与呼吸运动无关.113. 啰音(rale):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adventitious sound),该音正常情况下并不存在,故非呼吸音的改变,按性质不同可分为湿啰音和干啰音.114. 湿啰音(moist rales):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bubble sound).或认为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crackles).115. 干啰音(rhonchi):亦称为哮鸣,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呼吸附加音,其发生机理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 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116.Velcro啰音: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吸气后期出现的细湿啰音,其音调高,近耳颇似撕开尼龙扣带时发出的声音,谓之Velcro啰音.117. 捻发音(crepitus):是一种极细小而均匀一致的湿啰音.多在吸气末易听到.听诊时好象在耳旁用手指捻搓一来头发所产生的声音, 故称捻发音.其发生机理是由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因分泌物存在而互相粘着陷闭,在吸气时被气流冲开而产生的高音调、高频率的细小破裂声. 118. 哨笛音:即高调干啰音(sibilant rhonchi),其音调高,其音频率可达500Hz以上,呈短促的"zhi-zhi"声或带音乐性.用力呼气时其音质常呈上升性,多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119. 鼾音:即低调干啰音(sonorous rhonchi),其音调低,其音频率约为100~200Hz,呈呻吟声或鼾声的性质,多发生于气管或细支气管.120. 胸语音(pectoriloquy):胸语音是一种更强、更响亮和较近耳的支气管语音,言词清晰可辨,容易听及.常见于更大范围的肺实变区域.有时在支气管语音尚未出现之前,即可查出.121. 胸膜摩擦音:正常胸膜表面光滑,在胸膜腔内有微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呼吸时脏、壁两层胸膜无摩擦音响.当胸膜有炎症或其他因素使表面变粗糙,呼吸时可听到两层胸膜摩擦的声音,称为胸膜摩122. 呼气性呼吸困难:下呼吸道阻塞患者,因气流呼出不畅,呼气需要用力,从而引起肋间隙膨隆,因呼气时间延长,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123. 猫喘:震颤是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此震颤与猫在安逸时产生的呼吸震颤相似,故称. 124.GrahamSteel杂音:二尖瓣狭窄造成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在肺动脉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称Graham Steell 杂音.125. 奔马律:系在第二心音之后出现的响亮额外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126. 重叠型奔马律:为舒张早期和晚期奔马律在快速性心率或房室传导时间延长时在舒张中期重叠出现引起,使此额外音明显增强.127. 心脏瓣膜听诊区:心脏各瓣膜开闭时产生的声音常沿血流方向传到体表,听诊最清楚的部位称为.128. 大炮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分离,当心房心室同时收缩时可使第一心音增强,称大炮音. 129. 心尖搏动:心尖搏动主要代表左室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使肋间软组织向外搏动而形成心尖搏动.130. 负性心尖搏动: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者,称负性心尖搏动.131. 抬举性心尖搏动:心尖抬举性搏动是指心尖区徐缓、有力、较局限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扩大,为左室肥厚的体征.132. 脉搏短绌:在心脏听诊时,同时测定心率和脉搏,若脉率少于心律,这种脉搏脱落的现象称.133. 心率:指每分钟心搏次数.134. 心律:指心脏跳动的节律.135. 期前收缩:指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间歇.136. 二联律:期前收缩规律出现,可形成联律.如每一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二联律. 137. 心音分裂:第一心音或第二心音的两个主要成分之间的间距延长,导致听诊时其分裂为两个声音,即称心音分裂.138. 第二心音固定分裂:房间隔缺损时,吸气时血量回流多,分流少;呼气时血量回流少,分流多,右室排血量及时间大致稳定,第二心音分裂几乎不受吸气呼气的影响,分裂的两个成分的时间距相对固定,故称.139. 额外心音:指在正常心音之外听到的附加心音,但与心脏杂音不同.140. 开瓣音(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又称,出现于心尖内侧第二心音后0.07秒,听诊特点为音调高、历时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 见于二尖瓣狭窄时,舒张早期血液自左房迅速流入左室时,弹性尚好的瓣叶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停止所致瓣叶振动引起的拍击样声音.141. 心脏杂音:心脏杂音是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142.Austin Flint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由于主动脉血液返流,使左室舒张期容量增加,故二尖瓣一直处于较高位置而形成相对性二尖瓣狭窄,因此,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称Austin Flint杂音.143. 无害性杂音:在颈根部近锁骨处甚至在锁骨下(尤其是右侧)可出现连续性柔和杂音,系颈静脉血液快速回流产生,又称颈静脉营营声.以手指压迫颈静脉,使血流暂时中断,杂音即消失.还有在正常儿童及青年,锁骨上可有轻而短的收缩期杂音,当双肩向后高度伸张可使杂音消失.该杂音发生原理尚不明确,可能来144. 心包叩击音(pericardial knock):缩窄性心包炎时,可在第二心音后约0.1s处出现一个较响的短促声音.这是由于心包增厚,在心室快速充盈时,心室舒张受限,被迫骤然停止,使室壁振动产生此声音.145. 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时则局部又发红,随心动周期局部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脉压增大的疾病.146.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名水冲脉.147. 周围血管征:指是在某些疾病条件下检查周围血管时所发现的血管搏动或波形的改变,统称为. 148. 奇脉:正常人吸气时由于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肺循环血流量也增多,因而左心搏出量无明显变化.当有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由于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继而影响右心排血量,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形成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故又称“吸停脉”.明显的奇脉触诊时即可检知,不明显的可用血压计检测,吸气时收缩压较呼气时低10mmHg以上.149. 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比.150. 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股动脉,轻放听诊器鼓型胸件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贫血.151.Duroziez 双重杂音:以听诊器鼓型胸件稍加压力于股动脉可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即Duroziez杂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脉压增大的疾病.152. 窦性心律不齐:正常人心律规则,部分青年人可出现随呼吸改变的心律: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153.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暗红,口唇轻度发绀,称二尖瓣面容.154. 二尖瓣型心:左房与肺动脉段均增大时,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心浊音界增大,心腰更为丰满或膨出,心界形如梨,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为二尖瓣型心.155. 心力衰竭:指在静脉回流无器质性障碍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156. 板状腹(board-like rigidity):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由于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157. 揉面感(dough kneading sensation):结核性腹膜炎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渐,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导致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称揉面感或柔韧感,亦可见于癌性腹膜炎.158. 反跳痛(rebound tenderness):医师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 159.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当右心衰竭及心脏压塞引起肝脏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对人体神经系统的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颅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等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
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可以保证神经系统各个方面功能正常进行:1、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共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2、神经系统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活动,使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3、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发展过程中,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语言和思维,人类不仅能被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且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这是人类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特点。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有哪些内容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颅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等几个方面。
一、一般检查包括:1、精神状态:检查病人有无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情感障碍和智能障碍。
2、意识障碍:有无嗜睡、昏睡、意识模糊、谵妄甚至昏迷。
二、语言、运用与认识能力的检查:1、语言的检查:利用听、说、读、写等方法,观察语言功能,看有无失语。
2、运用机能检查:检查有无运动性失用症、观念性失用症和观念运动性失用症。
3、视、触、听觉认识能力检查:检查病人有无视觉、触觉及听觉方面的异常。
三、颅神经检查:1、嗅神经检查:有无单侧或双侧嗅觉丧失。
2、视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野和眼底等检查。
3、眼球运动的检查:应注意眼裂、眼位、眼球运动及瞳孔等方面的内容。
4、三叉神经检查:应注意面部的感觉、运动以及角膜反射等方面的内容。
5、面神经检查:观察面部是否对称,包括前额皱纹、鼻唇沟和口角是否对称。
6、位听神经检查:检查病人有无耳聋,有无前庭神经损害如眩晕、恶心、呕吐及共济失调。
体格检查-基本检查法(诊断学)

体格检查一般在病史釆集完毕后进行,应在适当的自然光线、适宜的室温和 肃静的环境中进行。病床或体检桌最好置于检查室的中央,以便检查者可进 入患者的两侧。检查者应剪短指甲,并在检查开始前洗手,以减少疾病的传 播。体格检查前,应先清点所需的检查器械图(3-1)。
图3-1:体格检査器械
体格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医师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亲切和蔼、耐心,对者要关心、体贴,应具有高度的
2.同学间反复练习体格检查的触诊、叩 诊、听诊方法,有助于正确掌握体格 检查的方法并熟练应用于临床。
思考——名词解释
1.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2.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 3.视诊(inspection) 4.触诊(palpation) 5.浅部触诊法(light palpation)
(7)对某些急性、慢性传染病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和手 套,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8)体格检查还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体征变化或新体 征的出现,有助于补充或修正诊断,并及时釆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视 诊
视诊(inspection)是医师用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视诊 的适用范围很广,既能观察到全身的一般状态,如发育、营养、意识状态、 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等,又能观察到局部的体征,如皮肤、黏膜、 毛发、五官、头颈部、胸部、腹部、脊柱、四肢、肌肉、骨骼关节等的外形 特点。但对耳膜、眼底、支气管、胃肠黏膜等特殊部位,则需借助检耳镜、 检眼镜、内镜等仪器帮助检查。
(5)体格检查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通常先观察一般情况,然后依次按照头、颈、胸、 腹、肛门直肠、外生殖器、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的顺序,有条不紊、不重复、不 遗漏地进行检查,并同时注意左右及相邻部位的对照检查。
人卫版第九版诊断学体格检查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精品》课件

● 诊断学(第9版)
(四)不自主运动
1.震颤 类型有:①静止性震颤;②意向性震颤。 2.舞蹈样运动 多见于儿童期脑风湿性病变。 3.手足徐动 见于( jiànyú)脑性瘫痪、肝豆状核变性和脑基底节变性。
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五)共济(ɡònɡ jì)运动
➢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 5级正常肌力 瘫痪可分为:①单瘫(dāntān):单一肢体瘫痪;②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③交叉性偏瘫:
为一侧肢体瘫痪及对侧颅神经损害;④截瘫:为双侧下肢瘫痪。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三)肌张力(zhānglì)
1.肌张力增高 可表现(biǎoxiàn)为:①痉挛状态;②铅管样强直。 2.肌张力降低 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小脑病变和肌源性病变等。
1.指鼻试验 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bù zhǔn);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性 共济失调。 2.跟-膝-胫试验 小脑损害时,动作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者则闭眼时足跟难以寻到膝盖。 3.其他 ①快速轮替动作:共济失调者动作缓慢、不协调;②闭目难立征:若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 提示小脑病变。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深反射(fǎnshè)
反射强度通常分为以下几级:
➢ 0:反射消失 ➢ +:肌肉收缩存在(cúnzài),但无相应关节活动,为反射减弱
➢ ++:肌肉收缩并导致关节活动,为正常反射
➢ +++:反射增强,可为正常或病理状况 ➢ ++++:反射亢进并伴有阵挛,为病理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热冷 水水
(温度 觉)
大头 针
(痛觉)
棉签(触 觉)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Ⅴ.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2) 咀嚼肌运动
观察颞肌\咬肌有无萎缩 用双手压紧双侧颞肌\咬 肌,令患者咀嚼, 感知肌张 力 \肌力&是否对称 嘱张口判定下颌有无偏 斜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Ⅴ.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3) 反射
②下颌反射
患者略张口, 轻扣击置于下颌
中央的检查者拇指, 引起下颌上提
正常人不易引出
脑干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反射
增强
下颌
反射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Ⅶ. 面神经(Facial nerve)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Ⅸ, Ⅹ. 舌咽\迷走神经
(4) 反射
③颈动脉窦反射
(carotid sinus reflex)
➢ 检查者用食指与中指压迫一
侧颈总动脉分叉处, 引起心率减
慢 (舌咽神经传入, 迷走神经传
出)
颈动
➢ 颈动脉窦过敏患者, 按压可
脉窦 受压
引起 心率过缓\血压下降&晕厥,
Ⅸ, Ⅹ. 舌咽\迷走神经
②眼心反射(oculocardiac
reflex)
检查者用中指与食指在双侧 眼球逐渐施压20~30s 正常人脉搏减少10~12/min(三 叉神经眼支传入, 迷走神经心神 经支传出) 迷走神经功能亢进: 反射加强
(脉搏减少12次以上) 迷走神经麻痹: 反射减退&消 失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Ⅴ.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3) 反射
①角膜反射(corneal reflex) ➢ 用棉絮轻触角膜外缘, 出现瞬目动 作 ➢ 受试侧--直接; 对侧--间接角膜反 射
➢ 反射通路: 角膜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感觉主 核双侧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
神经系统检查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Ⅰ. 嗅神经(Olfactoral nerve)
➢ 询问有无嗅幻觉 ➢ 让患者闭目, 闭塞一侧鼻 孔, 用挥发性物质(松节油\ 杏仁 等)或香皂\牙膏\香烟 等, 置于受检鼻孔, 令说出 气味&做出比较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Ⅱ. 视神经(Optic nerve)
Ⅻ. 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
核下性病变: 伸舌偏向病侧, 伴该侧舌肌萎缩
双侧麻痹: 舌不能伸出口外 核上性损害: 伸舌偏向病灶 对侧
核性损害: 可见肌束颤动
舌下神经损伤
运动系统(motor system)检查
1. 肌肉形态和营养
观察比较双侧对称部肌肉外形\体积\肌萎缩\假 肥大 &分布范围 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肌肉疾病 假肥大(外观肥大\触之坚硬, 肌力弱): 见于进行 性肌营养不良(腓肠肌\三角肌常见)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②调节反射 两眼注视远处物体 再突然注视近物
→两眼会聚&瞳孔缩 小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Ⅴ.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1) 面部感 觉用圆头针\棉签\盛冷热水试
管分别测试面部三叉神经分 布区皮肤痛\温\触觉, 两侧& 内外对比
• 感音性耳聋: 声音偏健侧 • 传音性耳聋: 声音偏患侧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Ⅷ. 位听神经(Statoacoustical nerve)
(2) 前庭神经(Vestibular nerve)
联系广泛 受损出现眩晕\呕吐\眼震\平衡障碍等 观察患者自发性症状\冷热水(Barany)试验\转椅 试验 变温&加速刺激引起两侧前庭神经核接受的冲动 不平衡诱发眼震
Ⅲ.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erve) Ⅳ. 滑车神经 (Trochlear nerve) Ⅵ. 外展神经 (Abducens nerve)
(1) 外观
是否睑裂对称\上睑下垂\眼球前突或内陷\斜 视&同向偏斜等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 将频率128Hz振动音叉置于受试者
耳后 乳突部, 至骨导不能听到声音后,
将音叉置于该侧耳旁, 直至气导听不
到声音; 再检查另侧
骨导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Ⅷ. 位听神经(Statoacoustical nerve)
②Weber试验 将振动的音叉置于患者 额顶正中, 比较双侧骨导
(1) 面肌运动
支配面部表情肌 观察额纹\眼裂\鼻唇沟\口 角否对称 让患者蹙额\皱眉\瞬目\示 齿\鼓腮\吹哨等 观察有无瘫痪\是否对称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Ⅶ. 面神经(Facial nerve)
(1) 面肌运动 周围性面瘫-眼裂上\下表情肌瘫 痪
周围性 面瘫
中枢性面瘫-眼裂以下瘫
副神经损害: 向对侧转 颈&同侧耸肩无力\不能, 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萎缩\垂肩&斜颈
副神经损伤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Ⅻ. 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
观察舌在口腔内位 置 \形态\伸舌偏斜\ 舌肌 萎缩&肌束颤动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中枢性 面瘫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Ⅶ. 面神经(Facial nerve)
(2) 味觉 舌前2/3味觉 伸舌, 用棉签蘸少许食糖\盐\醋\奎宁液轻涂舌前一 侧 不能讲话\缩舌\吞咽 用手指出事先写在纸上甜\咸\酸\苦四字之一 先试可疑侧, 再试另侧 每试一种溶液需用温水漱口
Ⅱ. 视神经(Optic nerve)
(3) 眼底检查:
正常视盘圆或椭圆形 边清楚, 色淡红, 生理凹 陷清晰, 动脉色红, 静脉色 暗, A-V 2: 3 记录视盘形状大小\色 泽 (视神经萎缩)\边缘(视 盘水肿)
正常眼底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2) 眼球运动
两眼随检查者手 指 (上\下\左\右)转 动, 并检查辐辏
有否眼球运动受 限 \复视&眼震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2) 眼球运动
眼球震颤(nystagmus)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Ⅷ. 位听神经(Statoacoustical nerve)
转椅试验: 患者闭目坐在旋转椅上头部前屈
80°向一侧快速旋转后突然停止,令 患者睁眼注视远处, 正常出现快相 与旋转方向相反的眼震,持续约30s, 15秒提示前庭功能障碍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Ⅸ.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 nerve) Ⅹ. 迷走神经 (Vagal nerve)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Ⅷ. 位听神经(Statoacoustical nerve)
(1) 蜗神经(Cochlear
v➢er传ve音) 性耳聋: 气导下降为主
➢ 感音性耳聋: 气导\骨导均下降
①Rinne试验
❖ 骨导(bone conduction, BC)与气导
气导
(air conduction, AC)比较
一侧舌咽\迷走神经麻痹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Ⅸ, Ⅹ. 舌咽\迷走神经
双侧软腭 双侧麻痹悬雍垂居 正常抬举 中软腭抬举受不能 双侧舌咽\迷走神经麻痹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Ⅸ, Ⅹ. 舌咽\迷走神经
(2) 感觉 用棉签\压舌板轻触两侧软腭&咽后壁观察有无感 (3) 味觉 舌咽神经--舌后1/3味觉 (检查法同面神经)
Ⅱ. 视神经(Optic nerve)
(2) 视野(visual field)
视野: 向前方正视能看到 空间范围反映周边视力 常用手动法(对向法)粗测,
与检查者正常视野比较 (正常视野鼻侧约60°, 颞 侧约100° 必要时用视野计检查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Ⅱ. 视神经(Optic nerve)
(1) 视力(Visual
acuity)
视力表
①远视力(Distant vision, 5m):
如5/10--病人在5m处仅能
光
看 正常人在10m处看清的视 感
标
②近视力(Near vision, 30cm):
表示为0.1~1.5
辨认指数\眼前手动&光感
视力 表
指数与手动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须谨慎行之
心率减 慢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Ⅺ. 副神经(Accessorial nerve)
让患者对抗阻力向两侧 转颈&耸肩 检查胸锁乳突肌\斜方 肌上部肌力, 比较双侧收 缩力\ 坚实度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Ⅺ. 副神经(Accessorial nerve)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Ⅷ位听神经(Statoacoustical n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