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汇总
皮肤科疾病的典型病例分析与总结

皮肤科疾病的典型病例分析与总结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皮肤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皮肤科疾病进行分析与总结,以加深对这些病症的理解和认识。
一、湿疹(eczema)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皮肤干燥、红肿、瘙痒和疼痛。
根据各种研究,湿疹的发病原因可能与环境因素、基因遗传和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治疗湿疹的方法包括局部护理、保湿、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等。
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的调整也对湿疹的治疗有积极的影响。
二、银屑病(psoriasis)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皮肤疾病,通常表现为红斑、鳞屑和瘙痒。
该病多发生在身体关节屈侧、头皮以及指甲。
除外部因素外,遗传、免疫功能异常和代谢紊乱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银屑病的发病。
治疗银屑病采用的方法有外用药物、光疗、口服药物以及生物治疗等。
同时,一些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有助于缓解和治疗银屑病。
三、疱疹(herpes)疱疹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疾病,分为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两种类型。
常见症状包括疱疹水疱、疼痛和瘙痒等。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尤其是与病毒携带者的皮肤或体液接触。
疱疹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和控制,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分享个人用品。
四、痤疮(acne)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
其主要表现是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并伴有皮脂分泌过多和毛发周围的角质堵塞。
痤疮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皮脂分泌过多、细菌感染和内分泌因素。
治疗痤疮采用的方法有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和物理治疗等。
此外,注意饮食健康、保持面部清洁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对痤疮的治疗效果有所帮助。
五、白癜风(vitiligo)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的局部或全身性色素丧失,使皮肤呈现出白斑。
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功能失调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引言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和优化方案变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及优化方案。
正文内容: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1.1 临床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当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效果和问题,发现潜在的改进空间。
1.2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结合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现有诊疗方案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1.3 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当前诊疗方案的评价,发现患者需求与现有方案的不匹配之处。
2.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优化2.1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2 引入新技术和新药物:结合最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研发发展,优化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3 加强团队合作:建立跨学科的医疗团队,通过多学科的合作,提高诊疗方案的综合效果。
2.4 优化医疗流程:通过优化医疗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效率,优化诊疗方案的实施效果。
2.5 加强患者教育:通过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理解和配合度,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3. 总结在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和优化方案中,我们需要从临床数据分析、专家评审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多个角度出发。
通过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引入新技术和新药物、加强团队合作、优化医疗流程和加强患者教育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优势病种的诊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诊疗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和技术发展。
总结: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及优化方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临床数据分析、专家评审、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手段,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现有方案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引言概述: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2023年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成为了医疗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该主题展开讨论,分别是:一、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标准;二、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优化需求;三、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方法;四、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优化方案;五、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估。
一、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标准1.1 医学证据:评估病种诊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依据充分的医学证据,包括临床试验、研究论文等。
1.2 经济性:评估病种诊疗方案的经济性,需要考虑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费用效益。
1.3 患者满意度:评估病种诊疗方案的患者满意度,需要关注患者对治疗效果、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价。
二、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优化需求2.1 个性化治疗: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2 综合治疗: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应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等,提高治疗效果。
2.3 康复护理: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应注重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三、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方法3.1 临床研究:通过临床试验和研究来评估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2 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经济性和患者满意度。
3.3 专家评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进行评估,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四、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优化方案4.1 制定指南:根据评估结果和专家意见,制定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指南,明确诊疗流程和治疗目标。
4.2 引入新技术:结合医学进展,引入新的诊疗技术和设备,提高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效果。
4.3 优化资源配置: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性考虑,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诊疗方案的效率和经济性。
五、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估5.1 长期随访:对实施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分科 序号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7
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
18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
19
臁疮(下肢溃疡)
20
水火烫伤(烧伤)
21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
1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62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63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64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65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
66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
67
狼疮性肾炎
68
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
69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70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7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7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
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
2
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
3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
4
登革热
5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
6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7
急性咳嗽病
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9
慢性咳嗽病
10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11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
12
哮病(支气管哮喘)
12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
13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4
青盲(视神经萎缩)
15
医疗机构皮肤科诊治范围及新技术新项目推介

医疗机构皮肤科诊治范围及新技术新项目
推介
皮肤科作为我市重点学科,承担着区域内皮肤和性病规范诊治的主要工作,并越来越受到周边县市皮肤性病患者的信赖。
专业技术力量雄厚。
(一)皮肤病诊治范围:体癣,手足癣,灰指趾甲等真菌性皮肤病;疱疹,水痘,带状疱疹,扁平疣等病毒性皮肤病;毛囊炎,脓疱疮,丹毒等细菌性皮肤病;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过敏性皮肤病;痤疮,脱发,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皮肤附属器疾病;白癜风,黑痣,雀斑,老年斑等色素性疾病;银屑病,扁平苔癣,结节性红斑,血管炎等免疫相关的皮肤病等;尤其在银屑病、痤疮、脱发等方面治疗效果显著。
(二)性病诊治:对尖锐湿疣,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等性病常规开展规范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诊断治疗,并配合疾控部门展开艾滋病的咨询和筛查。
(三)新技术、新项目:皮肤镜,适用于皮肤色素疾病的辅助诊断、皮肤红斑性疾病的辅助诊断、皮肤肿瘤的辅助诊断、甲及毛发的无创评估和诊断、皮肤无创监测以及其他种类皮肤病的辅助诊断。
过敏原检测、斑贴试验、舒敏疗法等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皮肤病(针灸,拔罐,火针等技术);皮肤浅表肿物祛除、疤痕疙瘩治疗等。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一、背景介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医疗水平和患者满意度而进行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围绕2023年的目标,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方案。
二、评估目标1. 评估现有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分析患者就医需求和疾病发展趋势,确定优势病种的范围。
3. 评估医疗资源的配置情况,确定优势病种的诊疗重点。
4. 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寻求提升空间。
三、评估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疾病诊疗指南,了解国内外对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2. 数据分析:收集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包括病种的发病率、就诊人次、治愈率、复发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
3.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看法和建议。
4. 患者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对于现有诊疗方案的满意度和需求,以及他们对于优化方案的期望。
四、评估结果1. 优势病种范围的确定:根据疾病的发病率、病情的危重程度、治疗效果和社会影响等因素,确定优势病种的范围,并对其进行排序。
2. 诊疗重点的确定:根据医疗资源的配置情况和患者的需求,确定优势病种的诊疗重点,包括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等环节。
3. 方案优化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和专家意见,提出优化现有诊疗方案的建议,包括改进诊断技术、优化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措施。
五、优化方案1. 提高早期筛查率: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对于早期筛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加早期筛查的人数。
2. 加强诊断技术:引进先进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测设备,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
3. 优化治疗方案: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指南建议,制定更科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4.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一、背景介绍2023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慢性疾病的不断增多,优化病种诊疗方案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2023年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二、评估目标1. 评估当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
2. 分析患者的需求和医疗资源的分配情况。
3. 评估诊疗方案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三、评估方法1. 数据采集:采集2023年的优势病种的患者数据、医疗资源分配数据、治疗效果数据等。
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病种的治疗效果和资源利用情况。
3. 专家评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进行评估,包括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等方面。
4. 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对当前诊疗方案的满意度和需求。
四、评估结果1. 治疗效果评估:根据患者数据和治疗效果数据,对优势病种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生存率、康复率等指标。
2. 资源利用评估:分析医疗资源的分配情况,评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合理性。
3. 患者满意度评估: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当前诊疗方案的满意度和需求。
五、优化方案1. 提升诊疗技术水平: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治疗效果。
2. 优化资源分配:根据评估结果,合理调整医疗资源的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强化协作机制:建立优势病种的多学科协作机制,加强医疗团队的合作,提高诊疗效果。
4. 加强患者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
5. 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系统、远程医疗平台等,提高医疗信息的共享和管理效率。
六、实施计划1.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优化方案,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
2. 资金筹措:确定优化方案所需的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
3. 推进落实: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实施计划推进优化方案的落实。
中国皮肤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皮肤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皮肤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皮肤病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种类繁多,病因复杂。
为了提高我国皮肤病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中国皮肤病诊疗指南(2024版)》。
本指南旨在为皮肤科医生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诊疗建议,以提高皮肤病诊治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目录1. 总论1.1 皮肤病的分类与命名1.2 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3 皮肤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4 皮肤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2. 常见皮肤病2.1 病毒性皮肤病2.1.1 寻常疣2.1.2 尖锐湿疣2.1.3 水痘2.2 细菌性皮肤病2.2.1 脓疱病2.2.2 丹毒2.3 真菌性皮肤病2.3.1 手足癣2.3.2 体癣2.4 寄生虫性皮肤病2.4.1 疥疮2.4.2 皮肤瘙痒症2.5 过敏性皮肤病2.5.1 湿疹2.5.2 荨麻疹2.6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2.6.1 银屑病2.6.2 系统性红斑狼疮2.7 遗传性皮肤病2.7.1 鱼鳞病2.7.2 掌跖角化症2.8 皮肤肿瘤2.8.1 基底细胞癌2.8.2 鳞状细胞癌2.9 皮肤附属器疾病2.9.1 痤疮2.9.2 脂溢性皮炎2.10 营养代谢性皮肤病2.10.1 维生素缺乏症2.10.2 痛风3. 特殊人群皮肤病3.1 儿童皮肤病3.2 老年人皮肤病3.3 孕妇皮肤病3.4 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4. 皮肤病诊疗新技术与进展4.1 激光治疗4.2 光动力治疗4.3 生物制剂治疗4.4 基因治疗附录附录A:皮肤病常用药物附录B:皮肤病诊疗相关名词解释附录C:皮肤病诊疗流程图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请注意,本指南为示例文档,部分内容可能不完全准确。
实际编写时,请根据我国皮肤病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诊疗规范及临床实践经验进行更新。
希望本指南能为皮肤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1版)新泰市中医医院皮肤科2011年1月1日目录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概述: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本病属中医“白疕”范畴,古代文献又有“干廯”之称。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
可有指(趾)甲受累,黏膜损害。
(5)临床分为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6)慢性病程,甚至终生迁延不愈。
常冬季复发或加重,春夏减轻或消失,亦有与此相反者。
(7)组织病理:表皮改突出现较早,主要为角化不全,有时角质层内或其下方可见Munro微脓肿。
颗粒层变薄或消失。
棘层肥厚,表皮嵴延长。
真皮乳头部血管扭曲扩张,轻度增厚。
乳头上方表皮变薄。
真皮上部有轻度至中度炎细胞浸润。
(二)证候诊断1、血热证:新出皮疹不断增多,迅速扩大;皮损潮红,银白鳞屑,有筛状出血,瘙痒,可伴有尿黄,便干。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白;脉弦滑或数。
2、血燥证:皮损淡红,干燥脱屑,可伴有皲裂,口干咽燥。
舌质淡,舌苔少或薄白,脉缓或沉细。
3、血瘀证:皮损肥厚浸润,经久不退,颜色暗红,鳞屑附着紧密,女性可有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
三、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论治1、血热证治法:凉血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丹皮、土茯苓、生槐花、紫草、草河车、生地,白鲜皮,赤芍。
加减:夹风者,选加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威灵仙、全蝎、娱蚣、乌蛇等;夹瘀者,选加丹参、鸡血藤等;热重者,选加白茅根、大青叶;夹湿者,加苦参;夹毒者选加忍冬藤、银花、地丁、板蓝根、生甘草等;咽痛者,加北山豆根。
中成药:可选用消银颗粒、复方青黛胶囊、清开灵口服液(颗粒)等。
2、血燥证治法:养血解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丹参、当归、生地、麦冬、元参、鸡血藤。
加减:热重者,选加银花、赤芍、紫草、天花粉;夹毒者,选加草河车、土茯苓、蜂房、大青叶、白花蛇舌草、甘草;夹瘀者,选加桃仁、红花、川芎;燥甚者、选加麻仁、天冬;夹风者,选加荆芥、防风、白鲜皮、乌蛇、威灵仙、全蝎、蜈蚣等;阳虚者,选加细辛、附子等:脾虚者,选加黄芪、白术、茯苓、苍术等。
中成药:可选用四物合剂、六味地黄丸等。
3、血瘀证治法:活血解毒。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白花蛇舌草、莪术、鬼箭羽、红花、鸡血藤、桃仁、丹参、当归、川芎。
加减:热重者,选加大青叶、紫草;夹瘀者,选加赤芍、三棱;夹燥者,选加生地、麻仁、元参;咽痛者,选加北豆根;夹湿者、选加苦参、虎杖、陈皮。
夹风者,芥、防风、白鲜皮、乌蛇、威灵仙、全蝎、蜈蚣等;气虚者,加黄芪等;阳虚,细辛、附子等;脾虚者,选加黄芪、白术、茯苓、苍术等。
中成药:可选用大黄蛰虫丸(胶囊)、血府逐瘀丸(胶囊)等。
(二)中医外治法1、中药湿敷:适用于血热证,皮损色红者。
选取清热凉血、燥湿解毒中药按3%~10%比例加水煎汤待凉,以8层纱布浸湿后贴敷患处,每次20~40分钟,每日1~2次。
2、中药浸浴:适用于血燥证、血瘀证,皮损色暗或淡,静止或趋于消退者。
根据病情选用养血活血润燥止痒药物,煎汤浸浴或熏蒸,每次20~40分事或隔日1次。
或可根据病情选用矿泉浴治疗。
可根据病情选用腿浴治疗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熏蒸床(坐式)医用智能汽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
3、中药软膏;根据病情选用清热解毒、润肤止痒等中药软膏外涂患处,以安抚为主,避免刺激,每日2次。
肥厚皮损可使用封包方法。
(三)针灸疗法1、体针:取大椎、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陶道、肩胛风、肝俞、脾俞等穴位采用泻法。
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或穴位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进行期禁用,使用时注意有无同形反应。
2、拔罐:进行期禁用。
适用于肌肤丰厚处,皮损肥厚、顽固经久不退者。
可采用走罐疗法,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
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冲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每口或隔日1次。
(四)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窄谱UVB、PUVA、高能紫外光照射、准分子激光、低频治疗仪、中频治疗仪、光电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等进行治疗。
(五)护理1、饮食:一般给予普食,少食油腻食物,忌食酒类、辛辣刺激性发动风之品。
2、情绪调理:勤与患者沟通,可采用倾听、安慰病人的方法,避免急躁不安情绪,忌怒,心情舒畅,保持良好情绪。
3、健康指导:向患者讲解本病特点、治疗过程、用药常识、预防复发措施及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合理调配饮食,戒烟戒酒,避免外伤和溢用药物,以防本病复发。
四、注意事项1、并发症处理(1)寻常型白疕若伴有继发感染,宜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进展期白疕除中药外,可给予维甲酸制剂。
(2)特殊型白疕全身泛发脓疱型、红皮病型,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3)关节型白疕因伴有骨质破坏,故需早期应用慢作用药,如甲氨喋呤,磺胺硫氮吡啶等。
2、饮食忌辛辣食物、牛、羊肉和酒。
3、急性进行期患者局部皮损避免应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
4、注意冷暖调摄,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感冒。
五、难点分析及解题思路(一)中医治疗难点分析静止期白疕(银屑病)顽固难愈,是其中医治疗的难点。
进行期的点滴型白疕,因为不断有新发皮疹出现,面积广泛,外用药使用不便;阿维A、甲氨蝶呤等口服西药副作用大,不适合大多数患者使用;因此口服中药是其治疗首选,并且起效较快,疗效可靠。
但是对于静止期的斑块型白疕,单纯口服中药治疗,疗效较进行期的点滴型明显下降,还存在以下问题:(1)起效缓慢,疗程普遍较长,患者依从性显著降低;(2)在治疗过程中,经常因外感等诱发因素出现病情反复,导致前期治疗失败;(3)服用药物周期过长,也会加大药物副反应发生的风险。
(二)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1、总体思路:(1)进一步探讨静止期白疕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兼挟因素,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选方用药。
(2)加强中医外治法的应用,提高疗效。
2、具体措施:(1)进行白疕的中医诊疗规范研究,提高辨证准确性,增强疗效。
(2)进行中药药浴治疗静止期白疕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
(3)联合窄谱UVB治疗,增强疗效,减少副反应。
六、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以皮损严重程度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4级判定。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基本消退,临床症状消失,n≥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n≥70%。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n≥5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n<50%。
2、以皮损症候评分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4级判定。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证候积分减少≥5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证候积分减少不足50%。
(二)评价方法1、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表1)表1:PASI评分表PASI 评分=头部面积分×头部严重程度分(D+I+E)×0.1 +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程度分(D+I+E)×0.2 +躯干面积分×躯干严重程度分(D+I+E)×0.3 +下肢面积分×下肢严重程度分(D+I+E)×0.42、中医证候的改善,采用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表2)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制定。
表2.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一、概述:粉刺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发生于青年男女。
.皮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粹米样粉汁,故称之。
相当于西医的“痤疮”,俗称“青春痘”。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推》(ZY/T001.8-94)。
(1)主要症状:初期在毛囊口,呈现大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亦可演变成为脓疱。
此后可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严重病例可形成硬结性囊肿。
(2)次要症状:多发于男女青春期之面部及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
(3)病程较长,青春期过后,多数可自然减轻。
具备主症,1个次症,结合病程即可确诊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一般青春期开始发病,呈慢性经过。
(2)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
皮损为白头黑头粉刺、毛囊性红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常伴有皮脂溢出。
(二)证候诊断1、肺经风熟证:黑头或白头粉刺,红色丘疹,可伴少量小脓疱,或有痒痛。
可伴有口干、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