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叙手法训练

合集下载

写倒叙文章的方法及格式

写倒叙文章的方法及格式

写倒叙文章的方法及格式
写倒叙文章的方法和格式如下:
一、方法:
1. 确定事件的高潮和结局:在开始写作之前,首先确定事件的高潮和结局,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保持逻辑清晰。

2. 从结局开始写: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从结局开始写起,然后逐渐回溯到事件的起点。

3. 突出重点:在倒叙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和细节,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4. 适当使用插叙:在倒叙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一些与事件相关的信息,使故事更加完整。

5. 调整语言风格: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调整语言风格,使之符合倒叙的特点,如使用一些回忆性的词语和语气等。

二、格式:
1. 开头:开头可以简短地介绍人物、时间、地点等背景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

2. 主体:主体部分按照倒叙的方式展开事件,注意事件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可以使用时间线索、情节线索等来组织文章。

3. 结尾:结尾部分可以总结全文,强调事件的意义和影响,也可以留下一些悬念或思考题,让读者自己回味。

以上是写倒叙文章的方法和格式,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顺序、倒叙、插叙的作用 附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顺序、倒叙、插叙的作用 附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顺序、倒叙、插叙的作用附练习题“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使叙述的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作用:1、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2、衬托人物品质。

3、为后文做铺垫。

4、突出文章的中心。

补叙的作用:在叙事之后再补充叙述事件的结果等内容。

补叙只对情节中的人、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插叙写的是相关的两件事,而倒叙和补叙都是同一件事。

顺叙、插叙、补叙、倒叙如何区别?一般叙事必须包括时间、人物、事件(开始、经过、发展、高潮、结局)三个要素。

首先顺叙与插叙是一个范畴的,都是中心叙事,它们是构成一个叙事的。

而补叙与插叙属于另外一个范畴,它们是补充或扩展一个叙事的。

例如,“今天傍晚(时间),我家的狗被自行车撞死了,我(人物)很伤心(事件)”。

顺叙,简单来说就是记“流水账”,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把事情从头到尾说出来)而,“我今天很伤心,因为傍晚时候我家的狗被自行车撞死了”。

倒叙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先把故事的结果,或造成的影响,或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放置在开头。

插叙就是插入与中心事件之外的相关情节,如一些回忆或典故等,如在该例中“狗被撞,很伤心”这个基本事件中插入你买狗或养狗的情节,又或别人的狗被撞等,这一部分的叙事方式就属于插叙。

而补叙是补充对中心事件或人物的说明与交待。

如在本例中,你补充自己忘了关门让狗跑了出来,或最后把骑自行车的人打了一顿等,就属于补叙的范畴,它的作用是使得文章的情节更完整或逻辑更缜密。

倒叙手法训练

倒叙手法训练

倒叙作文练习单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运用倒叙写童年往事片段。

【学习重点】运用情境设置发勾起对童年往事写作的兴趣。

【学习难点】倒叙的写作方法运用。

【课前预习】倒叙的几种方法。

倒叙的几种方法。

一、睹物回忆法[基本思路] 眼前之物+引起回忆 [思维程序] 以物起兴(物是一个引子,物也可以是文章的线索)[语言范式]我珍藏着……。

每当我看到它,……就会浮现在我眼前;每当我凝视着它,就不由得回忆起那……的往事。

[模仿范例]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

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

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课文《一件珍贵的衬衫》)二、对比回忆法[基本思路] 对比冲突+引出矛盾 [思维程序] 对比之中现出重点(强化文章写作的重心,突出文章的中心)[语言范式]……已经淡忘模糊了,然而,……却深深地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模仿范例]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六年了。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还记得。

(课文《一件小事》)三、情境回忆法[基本思路] 描绘情境+引出回忆[思维程序] 以实景开篇,奠定基调(以情境开头,奠定文章的基调,增添诗情画意)[语言范式]……,我倚在窗口,望着……,我不由得想起了……的一幕。

[模仿范例]淅淅沥沥的小雨仍在下着,我倚在窗口,眺望着远方,不由又想起了——那位乐于助人的大姐姐,想起了她在雨幕中远去的背影……(学生作文《难忘的背景》)四、抒情回忆法[基本思路] 直抒性灵+引出回忆[思维程序] 以较浓烈的抒情开篇,往往借助梦、音乐、某句话等引出某种情思 [语言范式]每当……,我就……,……历历在目,如在昨日……[模仿范例]常常在梦中出现这样一种情景:父亲赤着脚,健步如飞地走在碎石路上,我提着鞋在后面拼命追赶,嘶声喊着:“爸爸,给你鞋……”然后忽然从梦中惊醒,泪水已打湿了枕头。

倒叙的作用例题及解析

倒叙的作用例题及解析

倒叙的作用例题及解析倒叙是一种叙事手法,即按照时间顺序的逆序来叙述事件。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使读者对故事的结局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更加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下面是一些关于倒叙作用的例题及解析:例题1:请分析以下句子中倒叙的作用。

“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却发现一切都变了。

”解析:这个句子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式,先让读者知道主人公回到了家乡,然后通过“却发现”这个词引出了故事的结局,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想要了解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

例题2:请分析以下段落中倒叙的作用。

小明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腿,从此过上了轮椅生活。

然而,这并没有击垮他。

他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工作,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这一切都是在他的双腿失去之后发生的。

解析:这个段落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式,先让读者知道小明失去了双腿,然后通过“然而”这个词引出了故事的转折,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想要了解小明是如何克服困难,取得如此成就的。

例题3:请分析以下小说片段中倒叙的作用。

她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雨滴不停地落下。

突然,她想起了那个夏天,他们曾在雨中漫步,共度美好时光。

那时,他们还年轻,彼此深爱着对方。

然而,命运却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

就在那个夏天结束的时候,他因为一场车祸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勇气去面对雨天。

解析:这个小说片段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式,先让读者看到女主角站在窗前看雨的情景,然后通过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她和男主角曾经的美好时光以及悲剧的结局。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对女主角的内心感受产生了共鸣,也更加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运用倒叙的手法写开头

运用倒叙的手法写开头

运用倒叙的手法写开头1.“哎呀,我怎么就把那事给搞砸了呢!”那天,我在学校的手工比赛上,本信心满满地要做出最棒的作品,结果却状况百出。

就像我平时明明能做好的事情,关键时刻却掉了链子,这多像一场考试,平时都会,一到考场就懵了。

2.“你怎么能这样对我!”我对着好朋友大喊,那是我们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因为一件小事我们起了争执。

这就像是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飘来一片乌云,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啊。

3.“哇,我成功啦!”我兴奋地跳起来,还记得那次运动会上,我参加的跑步比赛,一直觉得自己不行,没想到最后竟然冲过了终点线。

这就如同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道光,给了我巨大的惊喜。

4.“妈妈,我不想离开你。

”在车站,我紧紧抱住妈妈,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去外地参加夏令营。

这感觉就像一只雏鸟要离开温暖的巢,心中充满了不舍和害怕。

5.“哈哈,太好玩啦!”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尽情玩耍,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无忧无虑地奔跑嬉戏。

这多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6.“爷爷,你一定要快点好起来呀!”看着病床上的爷爷,我心里难受极了,那是爷爷生病住院的时候。

这仿佛是心头压了一块大石头,让人喘不过气来。

7.“我再也不要理你了!”我生气地对弟弟说,那次弟弟弄坏了我最心爱的玩具。

这就好像平静的湖面被投进了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波浪。

8.“太棒了,我考了满分!”我拿着试卷欢呼雀跃,那是一次重要的考试,我付出了很多努力。

这就如同努力耕耘后的收获,让人满心欢喜。

9.“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晚上我一个人在家,给爸爸打电话,那是爸爸出差的时候。

这就像黑夜中寻找着灯塔,渴望着那份温暖和依靠。

10.“为什么会这样啊?”我看着乱七八糟的房间,那是我和朋友们玩闹过后的场景。

这简直像遭遇了一场风暴,一片狼藉。

记叙文写作之倒叙手法

记叙文写作之倒叙手法

记叙文写作之倒叙手法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15年第41期【写作目标】1.明确倒叙手法的目的,了解倒叙手法的类型。

2.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倒叙手法写作。

【技法指津】不少同学感觉写作记人叙事类文章的时候,总是在平铺直叙。

为了走出这种困局,我们就应该学会用倒叙的手法来行文。

所谓倒叙,就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叙述,然后再按照事件原来的发展顺序行文的一种写作手法。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恰当地使用倒叙手法写作,才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呢?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借鉴:一、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把最能体现中心主旨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如欧阳新举在《我眷恋你,北京》一文中就循着“现在——过去——现在”的思路进行叙述,先讲述自己对北京日新月异变化的感受,勾起他对难忘岁月的回忆;然后写自己被迫离开北京后的遭遇以及重返北京的情况。

在前后对比中,体现了作者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厚感情。

二、为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特意将事情最精彩、最感人的“高潮”或“结局”先叙述出来。

如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开头处,就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进行写作。

作者先将自己与安妮·莎莉文老师相遇的一幕叙述出来,说明了这件事情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强调了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对“我”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三、根据表达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便追述了五十七年前发生在作者身上的一段童年往事。

全文运用倒叙手法,简单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结尾再进行回忆。

在“起”与“收”之间,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

【牛刀小试】回不去的童年□帅嘉玉阳光铺天盖地地倾泻下来,我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着。

忽然,微风送来一股熟悉的香味,我循着这味道,在一家糕点店前驻足。

定睛一看,果然是我许久没有吃过的糍粑。

我迫不及待地买了几个,一口咬下去,却早已不是那记忆深处的味道。

倒叙手法写出事件的波澜

倒叙手法写出事件的波澜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 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优秀习作
• “砰”,我掩着嘴夺门而出,打开水龙头,让眼泪和水一起流淌。

昨天的那一幕我还记忆犹新,今天又怎会这样,我摸着我的左脸颊,
仿佛还能感受到他手的余温。

还记得昨天,“爷爷,我回来了。”我一脚踹开了大门,大着嗓门
喊道。(高一(1)班 宋婷)
3.把具体场景前置,引出下文,形成倒 叙。
1.把结果前置,引出下文,形成倒叙。
运用倒叙手法 写出事件的波澜
【甲】
在 柏 林 (片段)
Hale Waihona Puke ○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 一个健壮的男子。老妇人不停地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 了车轮的“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 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加思虑地嗤笑起来。老头 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恢复了平静。
补写训练 运用倒叙法,给题为《千里之外
的爱》的文章,补出开头和结尾。
要求: 1.依据所给的情境,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2.注意过渡与呼应,字数100—200字。
原作开头
“信!”我刚走进教室,好朋友飞似的冲着我跑来,“你的信!” 手一扬,信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
我一把夺过信,赶紧拆开,一张精美的书签悄然滑落,一句名言赫 然在目……看着信的落款,我的心里不禁激起了层层的波澜,思绪随之冲出 校园,飞向了千里之外的家。
• 请以“我正在悄悄长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用上倒叙手法,写出事件的波澜。
2.不少于800字。
课外作业
自拟文题,自定立意,完成一篇记叙文。 要求: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倒叙手法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倒叙手法

小说专题训练-----倒叙手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痴人戴进胡烟明朝工匠戴进在偶然看到那一幕的时候惊呆了。

刹那间,愤怒的情绪、绝望的情绪,夹杂着悔恨、不解、委屈,扭结在一起,像夏日的狂风骤雨般径直朝头顶砸来,进而觉得脚跟不稳。

之所以会有这样地动山摇的反应,缘于对一项技艺的痴迷。

作为银匠,戴进的手艺是远近闻名的。

人物、虫鱼、花鸟、钗创,工细巧致,形态殊特。

作为著名画师戴景祥的儿子,戴进天生具有极强的造型能力。

据明代《金陵琐事》记:永乐初年,大约戴进十七岁,随父亲进京城南京,在城门口,正四处张望的时候,行李不小心被一脚夫挑走,不知去向。

戴进据自己瞬间捕捉到的印象,找来纸笔,画出脚夫的长相,一下子被众人认出来,循着找到了脚夫家里。

因为上好的造型功底,成为银匠的戴进,特别擅长取材,他把各种形象拿来为自己所用,不固于前人经验。

天上的鸟、地上的兽、河池里的鱼虾,目之所及,他皆能化为首饰上新颖精巧的图样。

别致再别致,纤细再纤细;唯有设计出新奇的图样,才能施展他的满腹才华。

每打造一件首饰,戴进的构思心血、情绪乃至情感的寄托,同手里的金器和银器,随着高温的火,被融化、被锻造,继而迎来新生。

金花银花,无不是他自己的心花怒放。

他锻造的牡丹钗可以引来蝴蝶驻留。

那些精美的首饰,装饰贵族、美人的发髻、颈腕,为他们引来鹤立鸡群的效果。

这些美妙绝伦的作品,将被作为传家宝,承载着凝重的托付,代代相传。

后人因此记得这个伟大匠人的名字——戴进。

他庆幸自己的光阴没有虚度。

而在那个瞬间,在那个目眩的瞬间,银匠戴进,原本根深蒂固的人生观价值观土崩瓦解了。

①那些最令他沾沾自喜引以为荣的金首饰、银首饰,也随着那一瞬间情绪的混沌,在脑海的熔炉里,化为一摊摊黄的、白的水,付之东流。

余下一场空。

②那一刻,他看到一个回收金器的店里,正在熔金。

所熔化的金器,正是他最中意的作品。

他捶胸顿足先是埋怨那个狠心的熔金者,“烁吾所造,亡所爱”,进而痛定思痛,回顾自己一路的匠人履历,“吾瘁心力为此,岂徒得精意,将托儿不朽吾名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叙作文练习单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运用倒叙写童年往事片段。

【学习重点】运用情境设置发勾起对童年往事写作的兴趣。

【学习难点】倒叙的写作方法运用。

【课前预习】倒叙的几种方法。

倒叙的几种方法。

一、睹物回忆法
[基本思路] 眼前之物+引起回忆 [思维程序] 以物起兴(物是一个引子,物也可以是文章的线索)
[语言范式]我珍藏着……。

每当我看到它,……就会浮现在我眼前;每当我凝视着它,就不由得回忆起那……的往事。

[模仿范例]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

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

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课文《一件珍贵的衬衫》)
二、对比回忆法[基本思路] 对比冲突+引出矛盾 [思维程序] 对比之中现出重点(强化文章写作的重心,突出文章的中心)[语言范式]……已经淡忘模糊了,然而,……却深深地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模仿范例]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六年了。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还记得。

(课文《一件小事》)
三、情境回忆法[基本思路] 描绘情境+引出回忆
[思维程序] 以实景开篇,奠定基调(以情境开头,奠定文章的基调,增添诗情画意)
[语言范式]……,我倚在窗口,望着……,我不由得想起了……的一幕。

[模仿范例]淅淅沥沥的小雨仍在下着,我倚在窗口,眺望着远方,不由又想起了——那位乐于助人的大姐姐,想起了她在雨幕中远去的背影……(学生作文《难忘的背景》)
四、抒情回忆法[基本思路] 直抒性灵+引出回忆
[思维程序] 以较浓烈的抒情开篇,往往借助梦、音乐、某句话等引出某种情思 [语言范式]
每当……,我就……,……历历在目,如在昨日……
[模仿范例]
常常在梦中出现这样一种情景:父亲赤着脚,健步如飞地走在碎石路上,我提着鞋在后面拼命追赶,嘶声喊着:“爸爸,给你鞋……”然后忽然从梦中惊醒,泪水已打湿了枕头。

父亲已不在人世了,再也听不到我的呼唤了。

然而他那双赤脚却总在我眼前走动……(学生作文《父亲的脚》)
★注意:从以上范例来看,运用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和顺叙的转换要有必须的文章过渡,做到衔接自然。

请思考以下范例,指出其倒叙思维是如何触发的?参考[范例1]将结果写在横线上。

[范例1] 每当我走出校门,看到路边那一列列卖小吃的摊子,就会不禁撩拨起我刻骨铭心的记忆,牵动我感情的神经,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情丝。

(初三⑨班毛志颖《幸亏有你》) [范例2] 真奇怪,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只喜欢独来独往,很少帮助别人,也不希求别人的帮助。

纵然得到别人的相助,也会像还债似的报答于人。

大有我不负天下人,也莫让天下人负我之势。

然而,这多年支配着我的思想,却在那一次微笑的光芒中,瞬间变得如同一粒尘埃,飘散得无影无踪……(江苏盐城一考生《那微笑改变了我》)
[范例3]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

这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这胸针,凝聚着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每当我看到它,奶奶那慈爱的面容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

【课中交流】1.情境设置:教师拿出许多童年玩具(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一边播放关于童年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拿出玩具。

然后分小组讲述童年往事片段。

如《布娃娃的故事》
【课后拓展】.选择一种倒叙方法写作文。

关于童年往事。

题目如:《布娃娃的故事》、《魔方的故事》等。

要求:1.部分倒叙的运用;
2.必须有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