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朗诵配乐

合集下载

朱自清 春(高清)

朱自清 春(高清)
2020/12/13
春雨图(雨润春),抓住春雨的特点:细密和轻盈。从近景写到动态, 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写春雨,先从正面写:“最寻常”“一下就是两三天”,写出春雨频 繁。然后进一步正面写春雨的可爱。“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牛毛、花针、细丝都是很纤细的,牛毛多而稠密,花针亮而闪烁,细 丝柔而绵长。这三个比喻正面描写了春雨的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接下来作侧面描写。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 眼”,触发读者的想象:大自然在春雨中沐浴,一切景物是那么新、 美、鲜、亮。写傍晚灯光“黄晕”,因为这是雨中所见的灯光,不写 雨而让人体会到雨的细和密。先写春雨下的次数多、时间长,接着以 “可别恼”三字为转折点,正面写春雨的可爱,又通过写树、草、人、 村落,侧面烘托出春雨中安谧平和的景象。
2020/12/13
修辞方法
比喻句: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 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2020/ 活力 希望
春草图(草报春),写小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一个“钻”字,表现出春草的勇气和力量;“偷偷 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表现春草破土是那么自然而然,是那么不引 人注意。可正是这不起眼的春草,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嫩嫩 的”写质地,告诉读者这是新的生命;“绿绿的”写颜色,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从数量上写春草,宣告了春天已经到来。接着通过 孩子们的嬉戏从侧面写春草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最后从正面写软绵绵的春草沐 浴在轻悄悄的春风之中,进一步表现了春草的柔和可爱。
2020/12/13
问题思考
①理清文章思路结构:本文可分成几个部分?哪一部分是文章 的重点? ②本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文章描写了春天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点概括。

春朱自清朗诵教案

春朱自清朗诵教案

春朱自清朗诵教案教案标题:春朱自清朗诵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朗诵自清的诗作《春朱》,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1. 学习朗诵技巧,包括语调、节奏、停顿等。

2.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诗歌《春朱》的复印件。

2. 录音设备或者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者播放春天的音乐来引起学生对春天的联想和感受。

2. 提问:请学生谈谈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朗诵练习:1. 教师先朗读《春朱》一遍,让学生跟读。

2. 分段朗读:将诗歌分成几个段落,让学生分组朗读,注意语调和停顿的处理。

3. 个别指导: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改善朗诵的表达效果。

理解诗歌:1. 分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歌中的春天景色、作者对春天的感受等。

2. 听录音: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

3. 朗诵表达:学生可以用朗诵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朗诵、绘画、写作等形式展示。

总结:1. 回顾学习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朗诵技巧和诗歌的理解。

2. 反思: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朗诵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教师也可以提供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自清的诗歌进行朗诵,扩展他们的朗诵技巧和文学素养。

2. 学生可以进行创作,写一首自己的春天诗歌,并进行朗诵。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朗诵表达,包括语调、节奏、停顿等。

2. 学生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3. 学生在朗诵和表达中展示的自信和积极性。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自清的诗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朗诵能力。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或者文学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果。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通用10篇)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通用10篇)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通用10篇)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通用10篇)《春》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从文章的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所展现的大自然中的美。

《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热爱人生。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春》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从文章所描绘的形像展开想像,感受散文绘画般的色彩美,诗歌般的韵味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2、加强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领略散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了解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感情。

4、学习认真观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觉事物的方法,练习准确的描述事物。

教学过程一、用诗歌导入。

让学生回忆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词,如《春晓》、〈咏柳〉、〈绝句〉等等。

教师简单描述诗的内容及意境,学生回忆、想像。

然后播放〈春〉的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春的另一种美。

二、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春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更是一着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1、借助想像和联想,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神韵。

听完朗诵,让学生按文章内容顺序口述自己在欣赏时脑海中出现的形像及自己的感受。

2、利用图画,让学生感受美的具体形像。

选择两幅图画,如〈春草图〉、〈春花图〉让学生结合课文来观察、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想像、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像、姿态、性格”,让具体的形像在脑海中活起来。

3、为了使学生获得的美感具有持久性,巩固成果是很重要的。

首先,再次感知文章(学生朗读,适当配乐),然后,让学生在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任选一幅,构思出一幅图画来。

(或口述,或画草图表示)三、通过调动学生的口、耳、眼、脑、手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然后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在再次阅读中去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ppt(51张幻灯片+课文音频朗诵)

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ppt(51张幻灯片+课文音频朗诵)
想一想:
作者在描写无 形无味的春风时, 调动了人体的那些 感官?
触觉: 抚摸
嗅觉: 各种气息
听觉: 鸟鸣笛声
运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
作者在描写无形无味的春风时, 调动了人体的那些感觉?
• 触觉:抚摸(和煦) • 嗅觉:各种气息(芳香) • 听觉:鸟鸣笛声(悦耳)
这一段从触觉、嗅觉、 听觉等方面,把无形、 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 有形、有味、有声、有 情有感。

朱自清
体裁:散文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 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 省东海县。现代散文家、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 。散文有《匆匆》、
《春》、《你我》、《绿》、《背 影》、《荷塘月色》《伦敦杂记》 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 踪迹》,文艺论著《诗言志辨》、 《论雅俗共赏》等。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整体把握
–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1)
• 盼春 • 绘春 • 赞春
(2-7) (8-10)
春草图
思考:
抓住了春草的 什么特点?
情态 (钻) 质地 (嫩、软) 长势 (满) 色彩 (绿)
使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春草勃发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 的 像 雪
春花图
讨论:
作者抓住了春花 的什么特点?
春雨图
春雨的特点?
细密 轻盈 连绵 闪烁
本段采用了那 些修辞手法?
作者笔下的春雨有哪些特点?
• 寻常、三两天:次数多、时 间长
• 像牛毛:多而细密 • 像花针:亮而闪烁 • 像细丝:柔而绵长
雨中有哪些自然景物?
• 树叶:绿得发亮(侧面) • 小草:青得逼你的眼(侧面)

给朱自清的春配乐的曲子,并说明理由

给朱自清的春配乐的曲子,并说明理由

给朱自清的春配乐的曲子,并说明理由
朱自清的《春》用什么背景音乐比较合适?用班得瑞的纯音乐,如《春野》《雪之梦》《四月之春》等等。

选曲理由如下:
班得瑞作品特点:
1. 实地走访瑞士的罗春湖畔和玫瑰山麓、阿尔卑斯山收藏自然元音。

2.主要强调一种轻柔的绝对性,是最纯净、最能安定人心的音乐处方签。

3.独特超广角音场、空灵缥缈的编曲构成最具高临场感的大自然音乐。

4.清爽的配乐架构出零压力、零负担的乐曲,更细琢的每一轨声道的解析度,使音场效果更具空灵感
5.流水、雀鸟之声,能镇静人的情绪,松弛身心,给人以返回大自然的感觉。

参考资料:
朱自清散文《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

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春》朗诵+图片PPT课件

《春》朗诵+图片PPT课件
朱自清
.
1
盼望着,
.
2
盼望着,
.
3
东风来了,
.
4
春天的脚步近了。
.
5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
.
6
欣欣然张开了眼。
.
7
山朗润起来了
.
8
水. 涨起来了 9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10










.
来11
嫩嫩的,绿绿的。
.
12
园子里,
.
13
田野里
.
14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
51
似的,一个个都出来
了。舒活舒活筋骨,
抖擞精神,各做各的
一份儿事去了. 。
47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 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
48
头春
里天
脚像
是刚
新落
的地
,的
它娃
生娃
长,
着从

.
49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
招展的,笑着. ,走着。
50
我一春
们般天
上的像
前胳健
去膊壮
。和的
腰青
脚年
,,
领有
着铁
.
30
花下成千成百的. 蜜蜂嗡嗡地闹3着1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
32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像眼睛,像星星,还眨 呀眨的。
.
34









.

如何朗读朱自清的《春》

如何朗读朱自清的《春》

如何朗读朱自清的《春》作者:马金霞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14期马金霞内容摘要:与一般韵文不同,散文朗读要求尽可能流畅自然、平易生动。

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春》作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要想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文章的韵味、欣赏散文的美感,朗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朗读这篇课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咬文嚼字,读出“趣”、“味”;二是巧读“儿化音”,贴近生活;三是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多感官相互交融;四是朗读与感悟结合,同时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春》朱自清散文朗读迎着“盼望”,一阵温凉的春风徐来,朱自清的《春》就这样翻开画卷。

生动优美的散文,夹杂着富有诗意的语言,使得《春》这篇文章给人以清新浪漫的美感。

难怪周仁政在《朱自清和俞平伯:京派散文的两极》中说,朱自清的散文是一杯清亮的水。

朱自清的《春》历经几代语文教材的变革,依旧成为了中学生必学的课文,可见这篇文章的经典性、优美性、可读性。

中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体会这篇文章的美感,唯一的且必须的路子就是让学生学会朗读,重复朗读。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学家。

在关于“读”的教学方法上,分别对精读、略读、讲读、以及诵读做了阐释,他认为,“读”是语文教育中最为适用的方法和手段,并且有一种真正推动教育发展的艺术力量。

《春》这篇课文,在朱先生的笔下,不管是开满枝丫的百花,还是呼朋引伴的鸟儿,亦或者是密密斜织的雨丝,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活泼。

生机盎然的春天刚刚苏醒,精神抖擞的娃娃在地上乱跑,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好,在朗读中体味人间。

一.咬文嚼字,读出“趣”、“味”读完《春》,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趣”、“味”二字,“趣”就是“有趣”,“味”就是“气味”,让学生读出何为“趣”,何为“味”,就能让学生进一步融入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朱自清笔下的“趣”是活泼的趣、调皮的趣、热闹的趣。

“坐着,躺着……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春回大地,阳光普照,小草崭露新角,前来踏青的人们脱去厚重的外套,新鲜的泥土气息沁人心脾,远看,小孩子们在田野里面踢球、赛跑、打滚儿……。

部编语文七年级第一单元《春》教学设计(“春天来了”主题单元美文拓展阅读 附原文)

部编语文七年级第一单元《春》教学设计(“春天来了”主题单元美文拓展阅读 附原文)

“春天来了”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陈榕说明:1、本设计原为沪教版教材教学需要设计。

2、《春》为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设计中其他文章可以作为写景主题散文拓展阅读。

一、春(朱自清)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关键词,处理朗读的轻重节奏。

2.在朗读中体会春的美好、生机和希望,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3.积累经典美文——背诵全文。

重点难点:1.找准关键词,传情达意地朗读。

2.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情感。

3.背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春的经典美文,看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是如何展现春天之美的。

二、教师配乐朗诵《春》(音乐:笛子独奏《小放牛》),学生看着课文,沉浸,想象。

三、梳理朗读背诵第一段,引入“关键词”法。

(一)教师:谁能不看书,正确填空?盼望着,盼望着,来了,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水,太阳的脸。

板书:盼春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绘春欣欣然山朗润起来了张开了眼水涨起来了(万物复苏)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二)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模仿朗读,朗读背诵。

四、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作者具体描写了哪四幅画面来写出春之自然美景?板书:春图学生回答,教师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来印证。

五、研读“春草图”,示范寻找关键词。

(一)朗读“春草图”。

(二)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春”草不同于夏(秋、冬)草的特点?怎样读,才能表现出这个特点?圈划,品味,思考,批注,朗读。

(三)学生发言。

请发言学生示范朗读,教师点拨,全体朗读。

板书:春草图偷偷:不知不觉钻:小,生命力之强嫩嫩的,绿绿的:新生,生机(近看)“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大片一大片满:生机盎然,满眼绿意(远看)坐……迷藏:尽情,随性(人的活动)轻悄悄的,软绵绵的:新生的柔嫩(人的感觉)(四)传情达意地朗读。

(点一点“叠词”的好处)(五)填空式朗读→填空式背诵→全段背诵。

六、布置作业(一)抄写词语,为课文补做注释。

(二)背诵1—3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 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 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THE END
桃树、杏树、Leabharlann 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 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 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 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 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 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 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 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 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 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 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 的是希望。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 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 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 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 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 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 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